365句子网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春节过年的作文 读后感大全 观后感大全

云水谣电影心得体会

云水谣》是一部根据作家张克辉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而成的爱情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云水谣电影心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水谣电影心得体会1

两个小时的片长,就是为了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讲得七零八落?前面五十分钟,徐若瑄和陈坤的对手戏,简直惨不忍睹。徐若瑄以三十高龄扮二八女子,扮不像啊。先扮清纯,后扮从容淡定,不论扮什么,看到她的戏份,都叫人心里堵得慌,一个字--- 装。

青春气息是装得出来的?大家闺秀是装得出来的?书卷气是装得出来的?艺术气质是装得出来的?“从容淡定“是装得出来的?我不讨厌她,她长得美,大眼睛,黑眼仁,翘翘的鼻子,可是看她演电影,真是急死人。陈坤这个角色以及徐若瑄的角色都像是符号,交织剧情的符号。直到后面李冰冰的出现,才看到了点血肉。

故事情节很简单,总结为一句话:四个执著的男女的故事。

这部电影里的四位男女的执著真是叫人瞠目结舌。一个执著也罢了,偏偏四个都执著,感情那些专一男女都让编剧给碰到了。

女一号死等男一号一生,男一号在等了近二十年无望之后,终于败给了从朝鲜战场一直追到西藏的女二号。女二号是个人物啊,为了让男一号接受她,把自个儿的名字都改成了女一号的名字;而男二号呢,除了要为男女一号通风报信之外,还负担着守护女一号,为女一号在大陆找寻男一号的责任,直到自己蜡烛成灰泪始干。

大伙儿都常说这样的爱情美?要搁在很多年前,我大概会说,嘿,美。现在,那可要迟疑一下。

执著的爱,固执的等,对于某人某物某事的专一,常常为人所称道。原因之一,大概是物以稀为贵,毕竟执著的人是少数,极少数。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是大多数人的生存方法。原因之二,大概是本来也很难做到。比如女一号那种,那么个美人,自个儿守了六十年,其间要耐住多少寂寞和辛苦。至于,这是不是好?不知道。毕竟是各人自己的生活,不好妄加评论。不过,既然种群的大多数选择了,随遇而安,随波逐流,应该说,这样可能更利“生”吧。

去年把老版上海滩带来看,看完出借给朋友们看。女友一名曾经打电话说,“为什么许文强那么快就爱上了阿第?他才到香港多长时间啊? 他就把程程忘啦?” 我还一时真说不上来,这是岁月在心里积下的答案,言语无法有效的表达。许文强没有忘记程程。在那种情况下,他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又怎会还有重回上海与自己的仇人的女儿重修旧好的幻想?而此时此刻阿第出现了,而且阿第还是一名很好的女人,模样儿不错,心地善良,你要许文强怎样?继续做自己的大情圣?不如擦擦眼泪,添添伤口,把程程存放好,继续生活?毕竟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爱情。

执著,有时候给其他的人带来很大的困扰。 不过这是事情是你情我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不过,设若人家不愿意当黄盖了,或者周瑜决定辞职,咱也得让他走人不是?合着你要当情圣,就活该我成全?

唱你的独角戏不就结了。

2.片子用了好多的运动镜头啊,那个镜头摇啊,升啊,降啊(等等专业名词),忽高忽低,光那女一号家的院墙就被镜头翻越了超过两次以上。看得我眼花缭乱。这就美啦?这就流丽啦?运动镜头后面就有内容啦?用到就剩了“油滑”二字。就连片首的那支曲子,好像是“四季”里面“秋”的某一乐章吧 (如果记错了,请纠正),拉的真滑,真滑。一到陈坤同学四处奔跑,就开始用音乐煽情,真把音乐当脂粉,把电影当女人了。

画面美,片子就美啦?就钻到人的心里去啦?至于剧情,有一点小资--- 梁洛施那个全世界飞的,随时携带笔记本电脑去泡酒吧。 有一点大资--- 女一号成了画家,海外侨胞嘛,在纽约曼哈顿区拥有豪华好像还是两层的公寓(编剧,纽约曼哈顿区的豪华公寓要多少钱知不知道?),满屋子画作和艺术品,闲来可以缅怀过去的人事;有点文艺 --- 钢琴伴奏男女合唱的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微风卷着窗帘。真打算满足文艺男女青年对人生的所有梦想啊?

就为这把个故事讲得七零八落?

不过,看电影欣赏文艺,大概都是愿打愿挨的事儿。爱的人,会说你不懂得欣赏,会说你不懂得感动。得,那就让电影唱独角戏好了。

另外,片中那首“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现在唱起来,必用低沉的嗓音极慢地唱。

云水谣电影心得体会2

影片开场的大俯镜头交待场景在纽约曼哈顿,接着一组左、右摇镜头在交待晚年王碧云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把主角王碧云摇入画中,引入主题。这时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王碧云正在创作的那副油画,王碧云在创作这幅油画的初期设想是把它定为以蓝色调为主的雪山,大家认真看到电影后半部分的时候,会发现当王碧云在曼哈顿得知陈秋水与妻子遭遇雪崩遇难后,这幅画的再次出现就变成以红色调为主的一幅充满血腥的雪山画,隐喻了陈秋水遇难给她造成的内心震撼,这幅油画色调的改变直接体现了王碧云作为创作者其内心的改变,导演很聪明的将王碧云这个人物内在的变化通过这幅油画的外在变化而很充分的表现出来,我个人很喜欢这种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某一事物的外在变化表现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感觉很有深度、含蓄,不那么直白。

接下来,从开场一直就有那种比较激进的音乐随着电话铃声的响起,音乐停,故事开始,这段戏主要是音乐、音响与画面的完美配合,给人一种很舒服顺畅的感觉。音乐停,人物对话开始,这时的声音以现实生活中的声音为主,运用音效方面把观众带入现实生活的故事中。而对话开始,摄影师先是给了王碧云一个大俯的摇镜头,紧接着下个镜头是以王碧云面部的水平线位置给了一个摇的特写镜头,这两个镜头从景别上来说,是摄影师在一步更进一步递进的方式让观众去了解这个人物。

整的来说,这段戏是这部影片的开头,讲述的是现实生活中晚年的王碧云,所以色调无论室内、室外都是比较明亮的橙黄色暖色调,摄影师多采用运动镜头来向大家介绍新的环境,同时也在完成影片的叙事。

接下来王碧云孙女在墓地出现的那场戏,整个色调是冷调,人物的服装以及摄影师取舍在画面里出现的色彩都是比较素的颜色,整个色调给人一种阴冷、情绪上沉静的感觉。这种感觉也正符合墓地这一场景的气氛。这段戏色调的处理也达到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的效果。这段戏摄影大量运用了叠画的手法,并且运动镜头的速度比较缓慢,我认为摄影师是想在整个影片开头的节奏上控制的比较舒缓点,为后面情绪较激昂的高潮部分作铺垫,也在整部影片节奏上形成跌峦起伏的对比。

这部影片从整体来说,运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把故事的现实部分与回忆部分穿插的叙事。

台北49年代末这场戏开始也是先通过闹市的一个镜头,交代了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状态。这段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戏开始的第一个镜头,这个持续了三分钟的长镜头,首先这个长镜头考验的是摄影师对摄影机的调度,以及技术方面和构图方面的高要求,再有就是导演对这么大场面,如此多人物的场面、演员的调度能力。对于这个长镜头我仅从摄影方面作如下分析:1、这段长镜头在拍摄器材方面运用了斯坦尼康的专业减震设备。2、我个人认为这个长镜头在拍摄时并非一个镜头一气呵成,而是分开派的多个镜头通过后期的特技处理合成一个看似长镜头的效果。我这个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其中有一个典型的从窗内到窗外的镜头,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由一个镜头完成。3、摄影师通过这个长镜头完成了介绍环境,并把观众带入青年时王碧云的家中,故事开始……

接着王碧云家里的这场戏色调明亮,充满了阳光的味道,因为这是王碧云与陈秋水最初相识、相恋的甜美阶段。摄影符合着两个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相恋,把整个色调处理成相当明快的暖色调,气氛营造的轻松愉悦,这也是整部片子在故事上最美好的一段戏。在两个人在楼梯处见面时,几个人物面部特写镜头很好的表现出了两人一见钟情的那种惟妙惟肖的细节表情,在两人转身走的时候,音乐起,这是一段抒情的音乐,预示着爱情的开始。

由于篇幅有限,在这我就不一一分析,接下来我要评论的精彩点是陈秋水在王碧云家吃饭的那场戏。这场戏整体色调为蓝灰色的冷色调,隐喻着陈秋水将要离开王碧云家不好的消息,虽有几点远处暖色的烛光点缀,也只能代表一点家的感觉。这场戏在人物服装的处理上也以灰、黑、土黄和淡粉色,以及大面积白色桌布的素颜色为主,表现了人物内心情绪的低落。这段台词也很精练,特别是牙医的一句:“牙好的人,心就好”,陈秋水后来在北方战争时,对王金娣重复说了这句话,从这句重复运用的台词就体现出那时已改名为徐秋云的陈秋水内心对王碧云的思念。

另外我特别欣赏摄影师王小列在下段,陈秋水的家乡西螺戏中的一个空镜头,对景的气氛营造相当漂亮,特别是淡淡的烟雾的营造使得那几束光线异常美,也给画面构图增加了立体感。

在王碧云夜晚去见陈秋水最后一面的那场夜景戏,整体色调为凝重的蓝灰冷色调的硬调子,再加上音效方面大雨的环境音,以及一直延续的那种诡异的音乐和间断的雷声,共同营造出了当时那种情况下的紧张、害怕、难舍难分的气氛。这段戏与接下来回到现实中酒吧的戏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酒吧里色调较暧昧,色彩艳丽缤纷,是一种休闲、娱乐、时尚、懒散的轻松气氛。

北方防空洞里拍摄朝鲜战争期间的戏,这是陈秋水与王金娣初识的一段戏,王金娣热情、大方、主动的性格也是后来王金娣执着的爱着陈秋水并追随陈秋水到西藏的一个伏笔。这段戏无论从人物服装、场景选择、人物刻画以及色调、声音方面都相当符合当时的真实事物的再现和还原,使观众感觉仿佛真正进入了那个年代。在色调方面以军装的土黄色和橙灰色比较单一的色调为主,也略有夜景的蓝色调,时不时的也会出现红旗的红色和极少彩旗的蓝、黄色,主要是为了烘托革命热潮的气氛。在火车送别的那场戏中,摄影师多采用近镜头小景别来表现热闹的大场景,小的景别也更能在众多人中突出王碧云与陈秋水两个主角,更方便于细节的刻画,特别是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体现出两个人即将分开的内在心理活动,而小的景别在突出主体的同时,又可以通过画面外的繁杂声音音效表现大的场景气氛,这是影视声音带来的表现效果,造成观众心理上的一种大场面的感觉。

再有就是西藏的那场戏,由于西藏特有的自然特征:海拔高、大气层稀薄、紫外线强,所以天空是蔚蓝的,阳光的直射导致了人和景物的明暗面区分明显,影子的投射也很实、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摄影构图影调较硬朗、色调色彩鲜明透彻的特征。

我个人比较喜欢陈坤和李冰冰两个人在室内感情戏的演绎,两个领衔主演的演技是好的没话说,我就说说摄影方面吧。首先是影调漂亮,橙色的暗调、正统的中国红色毛衣、模拟室内灯光的光效、360度旋转的镜头,整个环境气氛与镜头的剪切、运动配合的很舒服。在这我想单独说一下那个360度的旋转镜头,乍一看还以为是摄影机的机位在转,后来仔细看了几遍才发现,是拍摄的时候演员在旋转,机位并没有动,面的背景景物作参照物就会发现这是个固定机位。

在影片近结尾时,老年王碧云的饰演者,影后归亚蕾在极少的戏份中,仍然展现给了观众她影后的实力,这就是她在网络视频里看到陈秋水的儿子时,禁不住杳然泪下的那个镜头,这个镜头运用了一个特技把视频画面与现实中的画面进行了一个融合,衔接为一个镜头,虽然这个镜头并没有用任何音效来激发感情,但归亚蕾所演绎的无声的哭泣早已打动人心,从女人的角度来体会,那是一种对于女人一生情感悔恨的痛苦,落下的泪水是一个女人用青春和一辈子的思念和信念累积成的怨恨与委屈,这种痛彻心扉的哭泣是任何音效都搭配不上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的来说,全片的摄影基调是由几个大的色块组成的,而这几大色块又是根据故事故事情节的悲喜变化以及场景、地点、时间的不同而转变的,真正做到了色调、光线的变化以及摄影镜头的运用符合故事情节的叙事而出现,使这部片子看上去更加整体性。

中国摄影师王享里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没有一个可以把任何风格的影片都能拍好的摄影师,他也在艺术个性方面有倾向性。导演不应在艺术格调上选错了摄影师。”我觉得王享里说的这段话揭示了摄影风格与导演风格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而《云水谣》这部影片,场景的变化是很大的,作为拍摄场景的调度如此巨大,色调的变化也很频繁,但从整部片子来看并不觉得凌乱不堪,反倒是和谐中每个场景又处理的各有各的特色,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好摄影师的不同之处。导演尹力在与摄影王小列的合作中,也能看出两个人在造型风格的追求上有着很相似的共同之处。这正是《云水谣》这部影片能够取得珠联璧合的审美效果不可缺少的基石。

云水谣电影心得体会3

一部主打温馨爱情题材的电影,将震撼场面以及生死之爱描摹刻画到了极至,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观看过该片的观众都对其称赞有加:有一位中年观众看了《云水谣》之后情绪很激动,他说:对于我这个40多岁的人来说,在我的内心产生了很多共鸣。

导演尹力在人物的性格的挖掘和表现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也处理得比较细腻,感人。这个影片,陈坤,徐若瑄的表演都很精彩,比较成熟到位。李冰冰的表演,朴实泼辣大方,挥洒自如,典型内地风格,相比较而言,徐若瑄的表演显得更加内敛唯美。这两个人物的长相以及表演风格,都非常贴近故事的原意。在这点上我很赞叹尹力导演选才的准确。秦汉和归亚蕾的表演,深沉沧桑,都显示了较高的演技。个人认为秦汉的表现不温不火,人物刻画准确,确实是影帝风采。为数不多的几个场景中,也描画出秋水和张致恒之间的真挚友情,描画出致恒对碧云的一往情深,这也是本片中颇令人称道的一条主线。此外,一些道具、色彩的运用对人物情感的刻画也起到了加分的效果。雪山壮美的景色,抗美援朝的战争场面,台湾的热带乡村景色都很吸引人。影片结尾处老年碧云的血色雪山油画,让人感受到了她绝望空虚的内心世界,对秋水的深深怀念变得形象生动。

云水谣电影心得体会4

深夜,家人都睡了,我一个人打开早就下载好的电影《云水谣》,本来只是大致浏览一下,谁知道一看就被深深吸引了,竟然一口气看完了。

男女主人公的生离死别,倒不是真的感动我的地方。最是触动心弦的,是男主人公在离别的岁月里,苦苦的守候;看着他受苦的金娣的痛苦;这两个人的痛苦,和女主人公的痛苦混杂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无奈和极大的刺痛。命运作弄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人的承受能力呢?演员的演绎非常的投入,让我也忍不住流泪。好久都没有哭泣了,在静静的深夜里,一个人沉浸在这部影片营造的氛围里面,哭出来的感觉,真的很舒服,很惬意!

影片最终以悲剧结束,在我看来是完美的结局。可能,悲剧的力量就是让人感动吧!这份感动,远比喜剧来的强烈和深刻,也更有味道!希望,能看到更多完美的悲剧!

满目的薄云展开衣襟,飘行在一带明媚的白水上空,云和水相对凝望,凝结成一个蔚蓝的星球,这就是《云水谣》的结尾摇曳出的镜头。日盛则水升腾化云,日虚则云下降成水,王摩诘早有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是好像没人提过,爱情,原来也是云和水。

洁白落花满地,青绿藤蔓漫墙,丝带般的云翳好奇地张望,秀丽的水气若有若无地飘荡,铁花门被素手轻轻拉开,窗口飘落阳光般的笑语,轻轻染红少女花一般的笑靥。当陈秋水遇见王碧云,就有了那窄窄石梯上的擦肩。两个年轻躯体的弹性线条勾出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没有《花样年华》泛着涟漪的隐忍和紧紧压伏着的张力,只有伴着欢快水流声的回眸相视,和《秋天的童话》四目相对后飘在天空的云的轻盈。流水般轻快爽朗的歌声,絮云般散开的白色衣裙,阳光下闪着微光的画笔,忠实地留下灿烂的日子。

财富的差距没能阻挡爱情纵身一跃。泥泞污了洁白的校服,麦尘蒙了丝绒般的黑发,然而金色的阳光响着水流的欢歌,葱茏的草木如云般围合。当王碧云找到陈秋水,就有了那青绿山村里的牵手和相拥。那一刻,《情书》午后的阳光和扬起的白色窗帘不再只拢着一个少年,《四月物语》的雨也不再仅仅带给少女惊喜。

陈晓芮问姑姑王碧云:是什么让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

是理想。上帝打乱了人们的语言,阻碍了他们的沟通,使巴别塔不能通天。那个时代,是中国人不同的政治信仰阻断了流水,束缚了流云,使相爱的人天各一方。订婚前夕,秋水因为左翼的政治观念被逼从台湾去了大陆,而碧云去杭州美术学校念书的希望也成了泡影。临行前匆匆一面,漫长的五分钟,碧云给秋水戴上戒指、围上围巾、别上钢笔,哭喊着被加速的汽车带走的她,手里只攥着秋水的一颗衣扣,倔强的希望,以及承诺终生的守候。

水仍在淙淙流淌,碧云继续画油画,悉心服侍还没有正式成为她婆婆的婆婆,跑遍了台湾每一所监狱,四处托人打听秋水的下落,温和然而坚定。希望象云一样,一次次被风吹散,却又一次次固执地聚集起来。和她同样温和而又坚定地等待着的,还有薛子路,其实他比秋水先到,却一直没有走上云端,但他固执地把路走到了尽头。

云也还飘在心头的天空,秋水改名秋云,历经过隆隆的炮火,踏过六朝古都满地的黄叶,翻阅过能找到的美术学校的所有学籍纪录,呼吸着雪域高原稀薄的氧气。日子流水一样,平滑得没有痕迹地过去。王碧云,当这个名字再次响起的时候,秋水一瞬间回到了青绿的山村,稀薄的空气也阻挡不了他奔跑的脚步。

王碧云没有找到陈秋水,秋云却遇见了王碧云。王金娣自从在手术台上因为娇气叫疼被军医拍打脸颊后,就留意上了那个善良幽默的台湾军医。然而秋水的波心,只有那一片碧云的投影。她哭得那么委屈,不顾怜落花的流水,也只有默然。金是无与伦比的,她用热情的火锻造自己的心,把那似水柔情都蒸腾成了天空的一片碧云,终于投射在秋云的波心。改名王碧云的王金娣,心中如果有委屈,也都化作了雨,丰盈了地面的流水。

雪山神是喜怒无常的。当王碧云再次找到陈秋水,云和水已经化为雪山的一部分。晓芮把年轻的陈昆仑拉到视频面前说,姑妈你看他象谁?酒吧楼上举行着婚礼,晓芮对昆仑说她不嫁人,是因为世界上已经没有像你爸爸妈妈和我姑妈那样的稀有人种了。

水涌云生,波涛惊起,云气四散,这就是《云水谣》开篇拉出的镜头。原来爱情,真的是云和水,相生相成,继起不灭。

云水谣电影心得体会5

昨晚,一个很少去影院观赏电影的人,和一部2006年上映的台湾电影《云水谣》在央视电影频道不期而遇。此前听说过这部影片,但也是只知其名不知其情节。首次观看,便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影片中跨时代、跨海峡的旷世之恋,深深烙印在脑海里,以至于离开荧屏、夜深人静后后却久久不能入睡。

感动《云水谣》,是因为一个似曾相闻的爱情故事,40年代台湾的纯情少女(徐若瑄饰),用青春的年华等候远去大陆的恋人归来。许多年后得知男青年和别的女人成家并遭遇雪灾双双离去,已到中年的痴情女孩还是单独一人,直到两鬓斑白终身未嫁。而大陆年轻的部队女护士(李冰冰饰),为了爱情改名换姓,放弃内地生活,自行奔赴西藏高原,与心爱的人相依为命,生死与共。坚贞不渝、天荒地老的爱情故事,且又以海峡两岸为背景,让观看者扼腕叹息,泪如泉涌。

爱看《云水谣》,还因为剧中的男女主角陈坤、李冰冰、徐若瑄,在所认识的同事中,似乎可以找到明星们的身影。他(她)们扮演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仿佛就在你的身边,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不期而至。

喜欢《云水谣》,也因为电影画面为我们带来的美景。台湾乡间的小溪风车,大陆西藏的高原雪山。虽然没有去过台湾,但在湖北宜昌的车溪,领略过乡间水车转动,山沟小溪流水的自然美景;记忆中的西藏雪山和民族风情,在台湾电影里的再现,无不勾起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眷恋。

云水谣电影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