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今年的寒假,我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感觉就像一位高尚的智者和我谈了一次长话,同时我的心也被海伦的精神深深地震撼,被她的坚强、奋斗、乐观和勇气所深深感动。
作者海伦·凯勒原来是位健康活泼的小女孩,在婴儿时期就表现出了不服输的性格,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常常想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在她19个月大的时候因一场急病导致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从此她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直到在她6岁零9个月的时候,充满爱心与耐心、曾经接近失明、当时只有20岁的莎莉文小姐走进了她的生活,这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走出了黑暗与孤寂,感受到了语言的神秘,领悟出了知识的神奇。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强烈的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个永不知疲倦的陀螺一样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五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世界沟通的桥梁,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
在海伦的生活中假如没有朋友的帮助、关心和爱护,也许她也不会走到今天,她将永远生活在黑暗和寂寞里。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认识了益友。海伦很用功,进步也很快。但有时由于迫切想知道书中的内容,也不由自主地对莎莉文小姐发起火来,莎莉文小姐也毫不介意。在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海伦逐渐喜欢上了大自然,喜欢上了世界上所有的有生命力的小动物们。海伦·凯勒的求知欲望如饥似渴,经过不懈的努力,海伦凭着她那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习并站上了演讲台,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海伦每得到一点进步,她便觉得倍受鼓舞,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快乐。
如果给海伦三天光明,她将把这三天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天要看人。她第一个想要见的就是莎莉文小姐,要对她长久地凝视并珍藏在心中。她会把所有的朋友都叫来,长久凝视着他们的脸,把她们的模样都刻在心里。在下午的时候,她要去森林里进行一次远足,拼命吸取那灿烂迷人的自然美景。晚上,海伦·凯勒要用电灯并凭借人为的光明延伸视力。
第二天,海伦随着黎明一同起来,她将到博物馆对世界的历史与未来、人类进步的奇观做匆忙的一瞥;看看黎明时由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那天晚上她要到剧院或电影院享受色彩、优美和动作的完美结合。不管剧情怎样,因为她渴望看到每一个优雅的动作,每一个逗人的举动,由于只有看一场戏的时间,所以只能看一看剧情,并在脑海里记录下来。
第三天,她将浏览城市中令人敬畏的建筑艺术;漫步在大街、公园,瞧瞧万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我的眼睛不轻易放过一件小事,它争取密切关注它所看的每一件事物。”“此后,我摸到每件物品,我的记忆都将鲜明地反应出那件物品是个什么样子。”她要到花园里,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乐园里去,享受阳光和快乐。
“假如她是个大学校长,她就会开设一门‘怎样使用你的眼睛’的课程,告诉学生们怎样用心观察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增添他们的生活乐趣,以唤醒他们沉睡的天赋。”
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
这三天的光明对于海伦·凯勒真的是奢望。然而让我们自己反省一下,我们是否都充分利用这富有天赋的五官和四肢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了吗?“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使我更加明白了做人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有充足的信心,你可以依靠别人的帮助,但不能永久地依赖别人。海伦正是依靠别人的帮助而不是依赖别人,从而使海伦在知识的海洋里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推荐理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读这本书,通过了解海伦·凯勒的故事,也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坚强、勇敢、乐观、友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趣味和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