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读后感
读了《多元智能理论》这本书,我感受很深,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孩子们不缺少天才,缺少的是发现天才的眼睛。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有“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一样的目标。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才能制定“存异”的教学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尊重孩子个体差异,智能面前人人平等
传统的智能观认为:智能超越人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某种主流文化所重视的能力成为衡量所有人“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议论:“这孩子是从农村转来的,只会爬墙上树,连一首歌都不会唱。”“他爸爸是个体户,成天的不管孩子,这小子光会玩玩具,1+1等于几都不知道。”……教育的公平性往往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破坏了,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他们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多元智能理论尊重个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加德纳的智能定义强调了智能的社会文化性。就拿“身体运动智能”来说,因为文化教育的关系,在城市孩子身上,主要表现为舞蹈、体育动作;而在农村孩子身上,就可能表现为其他形式,如自然的奔跑、跳跃、爬树、上墙等。加德纳说:“人类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展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宽松、公平、多元文化的环境,让来自不同环境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认同的文化和适合自己发展的条件,获得表现自己智能的机会。在重视主流文化所强调的智能的同时,也要发现、尊重、培养孩子的其他智能,视每一种智能都同等重要;不要因为孩子的行为表现不代表主流文化而否定其价值。 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孩子的智能结构差异,认为孩子的每一种智能都同等重要。每个孩子在智能上都有独特的表现:有的孩子语言表达不好,但手工相当精巧;有的绘画水平很差,但是身体运动能力非常强;有的阅读、计算让人伤透脑筋,但其操作能力令人惊讶,这种种表现正是智能多元的体现。加德纳强调,虽然人的智能被分成了八种类型,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只有其中的某几种,恰恰相反,每一个人都同时具有这八种智能,只是每种智能在个人智能总和中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不同的智能发展潜力,在不同的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建立在多元智能基础上的教育观,必须高度重视孩子智能特点的个别差异,“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特质、兴趣和目标。
二、发现、发展孩子的智能强项,扬长补短
这是众多幼教专家从“多元智能理论”中引申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加德纳说“有关人类个体不同智力强项的文献和形形色色认知方式的发现,对于教育有极大的启示。首先,在童年的早期辨识个体的强项和弱项,以便因材施教方案时加以考虑,是很重要要的……”同一个班级的孩子,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画画很好,有的擅长演说,有的记忆特好。本着发展孩子的智能强项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的原则,根据孩子的特长,因材施教。这样做虽然很好,但是还远远达不到教育的目标,或者说不全面,因为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弱项。这样做,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强项更强,弱项更弱。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发展他并不擅长的那些智能,换句话说,就是要“扬长补短”,即以孩子的智能强项为依托,引导孩子将自己从事智能强项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特点以及意志品质迁移到其弱项中去,强项带动弱项,相得益彰。
每个孩子都有他特有的兴趣、爱好、经历和潜能,对于孩子的长处,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来帮助他不断地发扬,对于不足呢,就要利用它的长处,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来加以引导和补充。这样做,可以增强孩子在其智能强项领域的技能;带给孩子自尊和认同感;可以利用孩子的智能强项带动其他领域的学习。
三、认知方式多样性,进行个别化学习
传统教育观的特点是:每一个孩子都学习相同的知识,学习方式也基本相同,哪怕是算一道题、画一幅画、甚至是玩一个游戏的方式也常常是一样的。智能的多元性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揭示了孩子们认知方式的多样性。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否要让所有的孩子去学习相同的内容?即使是学习同一个内容,是否要用同一个方法教授所有的孩子?多元智能观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智能特点,必须按照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学习内容来教育孩子,没有理由把孩子放在同一个标准上比较。孩子发展需要的多重性,奠定了“个别化学习”的理论基础。个别化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有不同认知特点的孩子成功地获取相同的知识经验。比如说,在 “认识自己”的主题活动中,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认知特点,为其提供幻灯、图片展示、放录像、语言描述、比较、绘画、音乐歌舞、观察模特等许多学习机会,让孩子们自由分组学习。这样,具有不同认知特点的孩子就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无论孩子的特长是什么他都可以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与同伴同步前进。
总之一句话,多元智能理论给我的启示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设置了许多通往智慧大厦的大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入口。孩子能否顺利地走进这座智慧大厦,关键在于开启大门的钥匙,教师就是手持这把金钥匙的人,即教师必须有多元的智能观,多元的认识、理解和研究孩子,为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