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读后感(一):
把《生死疲劳》读完了,心境很激动,这么厚厚的一本书,每一天读两小时左右,坚持了整整20天,书中那吊诡和磨砺真的让人百感交集。全文脉络清晰,语言流畅,思绪天马行空,用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会的农村变革。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部记实作品。这真是当代最具想象力的作家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力作。
书中很多生动的片段,我读着读着偶尔会扑哧而笑,比如小三和西门猪去偷杏子吃的过程,比如莫言把尿液落到马力带上,回答是想给皮带降降温。当然好笑归好归,这部小说最打动人心的还是蓝脸的那种信念,那种自我命运自我作主的信念。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他,我觉得除了动物的形象生动外,仅有蓝脸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也许是他的执拗和毅力打动了我吧。他在月光下坚持劳动的形象在我心中很高大,那个朴实勤劳的农民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的坚持也迎来了精神上的胜利,土地实行了包产到户。可是我联想到我们此刻的土地却因开发商无节制的开发而越来越少,真想说让土地适度开发吧,土地是农民的生命。
佛教说有六道轮回,主要是让我们与人为善,而莫言把生死轮回融入到小说创作上,一次次的轮回,使得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利落,让人一目了然。这点上我很佩服他的创作构想。莫言能用酣畅淋漓的语言和生动无比的情节把故事一一展现,他的想象力也让我惊叹,让读者看到他一流小说家的才华。他是当代作家,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所以能阅读他的小说,我觉得很幸运。
再说说我认为的缺点:莫言很会调侃,经常莫名其妙地插进:莫言在他某某书上说,我个人觉得有点不协调,我阅读讲究顺畅和全身心投入故事情节,被他这样一弄,我看得累,也许是我的品文境界没到达吧。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我至今还没明白他为什么要加这样一些跟故事情节没多少关系的资料。再说说叙事者,突然变化之快,这个我是动物还是人要极力地去琢磨,异常是转成狗后,真是多变啊,本人这个笨拙的脑跟不上他的速度。
作为文学作品,里面的个别字样,我觉得还是粗俗了些,我提议未成年小朋友不要阅读此类书籍,可能是我接触的纯文学作品跟这个还是大相径庭。如果只是一般的小说,那这些字眼也就马马虎虎吧,可是是文学作品,那我还是觉得庸俗了点。还有,最终的结局,总觉得有所欠缺,跟前面的资料比结局还是逊色了点。当然网上也有人夸他的结局的,所谓见仁见智吧。
整体来说,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值得一读。我们不能要求人是十全十美,当然作品也是如此,十全九美就是不错的作品了。
生死疲劳读后感(二):
终是将莫言的《生死疲劳》览了个痛快,看了个透彻。15天看完55万字不得不说眼乏得很,但览字的本身欢乐却似山涧自由流动通彻见底的清泉叮叮咚咚淌过心田,沉淀淀的墨香将夏日的浮躁抹去,这经过上千年打磨的文字啊,在岁月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让我们先撇开小说的人物与情节,聊聊莫言,这个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后记中写道他用43天写了43万字,对于学生的我而言,他实在是了不起的!一天一万字的速度可见莫言写这部小说时是顺畅自如的,而他的文字也给了我这样的感觉,浑然天成,没有剩余的修饰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一块经过打磨的好玉,那些剩余的边角都被磨平。莫言的写作风格一向以大胆着称,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诚然,这些在《生死疲劳》中都有显现。我总喜欢将莫言与余华作比较,莫言的作品总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余华,而余华的作品也同样让我想起莫言。他们的文字都平淡朴实,可是细细品味又带了几分灵动。明明是信手拈来的比喻,却让人连声称妙。
我们还是回归主题,聊一聊《生死疲劳》吧。
在小说中,一个被冤枉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终最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西门闹一家与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显然孟婆汤是不管用的)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由于整个故事的人物情节就像一棵存于千年的老树,盘根错杂,我还是选最短的一根树杈与大家慢慢讲来吧。
我要讲的人物可了不起了,他本是地主西门闹的长工,因脸上有一大块蓝色胎记,人送“蓝脸”。后地主西门闹因历史原因被无辜处死,于是我们的蓝脸同志就娶了西门闹的妾室迎春做老婆,你可不要以为他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他实在是个老好人啊。
迎春与西门闹生有一子一女,分别是西门金龙和西门宝凤。之后又与蓝脸生了一男娃。说来也奇了,这男娃的脸上竟然也有一块蓝色胎记,为了顺应解放的潮流,这男娃便取名“解放”。
相信大家对人民公社化运动比较了解,我就不多作解释了。
当大家都成群结队下田务农时,仅有我们的蓝脸同志抵住时代潮流,他就是了不起的单干户。当大家都成群结队去食堂吃大锅饭时,蓝脸一家便在家里啃他们的馍馍。他们享着单干户的福,也受着单干户的苦。你可能奇怪了,哪来的苦啊,入不入人民公社不是自由决定的吗?话虽如此,但当全村全县全省乃至全国都只剩了你一个单干户,你还能扛住舆论的压力吗?你还能对领导的劝说无动于衷吗?蓝脸的家人可受不住了,他们纷纷加入了人民公社,同时也苦口婆心地劝说蓝脸,可是我们有骨气的蓝脸硬生生地坚持了二十年。此等气魄,我真没有。这也是我打心底里佩服他的原因,硬汉!
身为最终的单干户,蓝脸受尽了排挤,而他那没有人性的养子西门金龙为了逼他入社不惜对他拳脚相加,可他蓝脸偏偏不怕死,用自我的大半辈子开启了一段短暂的单干户幸福时光。可他终究是悲凉的。熬了大半辈子,受尽了乡邻的唾骂,遭到养子的殴打,一次次看着自我心爱的动物死在自我眼前却又无能为力,他心底的悲凉又有谁能体会呢?于是,他寄情于月,日落而耕,日出而息。在那个人人都爱火红太阳的年代,他爱上的是与繁尘俗世截然不一样的清冷的月儿。
人人都说何以琛对赵默笙足够痴情,等了她七年,可相比之下七年又算什么呢?蓝脸用大半辈子去热爱土地,用他的热血去浇灌土地,这样的情愫又何尝比不上那为人们津津念道的感情呢?
蓝脸平凡了一生,他对土地的热爱是每一个平凡农民的平凡情感。他用自我的故事告诉我们:平凡才是人生的真谛。我们还未曾走过平凡之路,便在心中早早断定那是迫不得已的结果。我们渴望着拥有一切,就连那镜中花也要是我们的囊中之物。我们拼命向前走,寻觅着人生的黎明。到最终,在经历所有悲欢离合之后,我们恍惚明白,年少时最厌恶的平凡竟是人生最好的归宿。
生死疲劳读后感(三):
好久没有这样让老鼠酣畅淋漓地读几本好书了。也许是偶然的契机,抑或是必然的结果,莫言那小子竟然获了一个诺奖(小说里,莫言经常自称为:‘莫言那厮’或‘莫言那小子’),于是全世界又掀起了一股莫言热!莫言乐了,出版商乐了,而其实莫言那小子还不明白,无以计数的读者就更乐了,于是也就有了喜欢附庸风雅的老鼠,经常地读莫言的书,读到下半夜一点!
也许是本能的对文字的热爱和敏感,也许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理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鼠竟然细细地读完了《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以及《生死疲劳》,总计一百四十多万字!书读完了,感想自然颇多,想记录下一些闲言碎语,但又不知从何说起。甚而也怕胡说八道之间,歧义了莫言那小子的良苦用心!昨日午夜,不对!确切地说,该是今日凌晨的一时左右,老鼠读完了《生死疲劳》的最终一页,有如释负重之感,有历史沧桑之情,有爱不释手之意,有孤单寂寞之心!望着莫言那小子几近光亮的半拉儿秃头,老鼠真的无法把一系列鸿篇巨著,与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联系起来!它和他到底有没有关系!有些朋友可能会以为老鼠在白日呓语,或弄萌装憨,其实,这真是老鼠内心实在的想法!
在虚幻中营造一个丰满繁复的世界,这样的著作古已有之。比如封神演义,比如西游记,比如聊斋志异。而今日,我们却在一个山东高密东北乡长大的一个男人的笔下,饱饱地享受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现实与虚幻完美结合的系列作品!如果说《丰乳肥臀》是一曲歌颂中华大地那种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燃烧生命的母性颂歌,那么《生死疲劳》又该如何界定和评判呢!它歌颂什么他赞美什么它又鞭挞什么莫言那厮真的留给读者太多的启迪与思考!诺贝尔颁奖期间,看到一群群蓝眼睛黄头发的老外,趋之若鹜地手捧莫言的著作,跨国的知音,越洋的读者,文字的魅力,故事的魅力,作者的魅力,东方民族的魅力,都被莫言那小子弄得甚嚣尘上!老鼠真的羡慕莫言那小子,把写作这活儿干的漂亮!
《生死疲劳》这四个字,就像《丰乳肥臀》一样,起的很有深意!间或与朋友谈及《丰乳肥臀》时,老鼠真的不愿意看到有些人嘴角上那种诡异的、嘲弄的微笑!似乎丰乳与肥臀大有不雅之感,或过于夸张某个女性身体部位的嫌疑!老鼠真的有些替莫言那厮为这些人脸红、害羞!生死疲劳,阴阳轮回,这是很多的文字很少触及的领域,生与死到底有没有轮回,这个命题没有谁能够回答清楚,但到了莫言的笔下,却让这厮煞有介事的渲染得有板有眼!具有善心的地主西门闹土改时被枪毙了,他感到冤屈!到了阎罗殿他也不服!阎王也觉得人间做的有些过分,于是只好超度再次托生。于是,西门闹便以西门驴出场了!驴的视角,驴的情感,驴的理念,劳苦大众的群生相,便以驴的陪衬下诞生了!这是人与驴的故事,但更是人与人的故事!论成败,驴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驴走了,西门闹的魂灵却又托生为牛!牛的神态,牛的秉性,牛眼看家,一头壮美的大牛,把一段历史烘托的出神入化,热火朝天,那是真够牛逼的!
西门牛向阎王讨说法,俺是西门闹,不是畜生!但阎罗殿也有不正之风,对人类充满留恋的西门闹,最终竟然托生为能够飞檐走壁的西门猪!在全民大养其猪的年代,这头西门猪可是出尽了风头!它养尊处优,群妻群妾,统领群猪,左右时局,精通参考消息!在这个猪气十足的家伙身上,却也是镜像出一个民族正处于亢奋的时代,小到男女在树上偷情做爱,大到领袖的逝世,一个跌宕起伏的历史,就在西门猪嘲弄的眼神下演绎着,发展着!而就这样一头之后背叛人类的猪领袖,却用自我最终的生命,从冰窟窿里拱出了几个遇险的人类后代,西门猪的时代也就完美落幕!有了资本,当然就更要向阎王讨说法。饱受不公的西门闹,此后便以狗的阴道里产出,成为当地狗协会德高望重的狗会长!狗的智慧,狗的忠诚,狗的无奈,狗的凄凉,改革开放初期,在狗的视角里,是是非非,爱与情仇,灵与肉体,成功发达,腐败堕落,被渲染得入木三分,铺天盖地!西门闹最终以狗的身躯,自我主动走向了主人为他挖好的墓穴!
虽然最终的轮回以后记里出现,猴子的笔墨也比较单薄,但他不影响全片的构架布局!猴子被枪杀后,个性张扬、时尚刁蛮的漂亮姑娘庞凤凰,在流干了所有的鲜血,让自我成为透明人之后,在她的两腿中间,一个大头儿便诞生了!而这个蓝千岁大头儿,又恰恰是统领本书全局的关键人物!读后令人叫绝!
以现代人的思维、理念、情感,挥挥洒洒扬言近五十万字,却写就了现代极为少见的章回体小说!我真的感叹莫言那厮,他是怎样想出来的这些花花肠子!丰富的想象,华丽的词汇,浩繁的典故,幽默的语言,深情地描述,恢弘的布局,巧妙的铺垫,紧凑的情节,把一部普普通通的小说塞得满满的!一头蠢猪竟然深情地望着月亮,还得在杏花烂漫时向母猪求爱!如此的意境,天底下也就莫言那小子能写的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抛弃副县长的职位,也抛弃了妻子家庭,毅然和二十多岁的姑娘私奔,他们躲避在寒舍,双双赤裸,尽情地做爱!在人们保守思维刚刚启蒙的时代,追求幸福和自由,追求人性的解放,一幅伟大的伊甸园,或许已在莫言那厮的脑海里酝酿成型!这一创意与谢晋导演的《芙蓉镇》,男女主人公在寒舍里相拥相爱,绝对有异曲同工之妙!
《丰乳肥臀》不明白描述了多少不一样形态,不一样魅力的乳房,他想向世界呐喊,那是母性的伟大!恋乳情怀与赞美女性,其实是存在交集的!试问,哪个男人不爱乳房哪个女人不爱乳房!而《生死疲劳》难以统计他写了多少次做爱,有各类动物的,更有人类的!他想告诉人类,有爱的社会才能够做爱!生死轮回,让魂灵疲劳,也让阴阳界疲劳!畜生有时真的是可爱的;而人类有时是可恨的!黄合作做为女人一向背对着蓝解放,像狗一样的与他做爱;而在轮回往复,大悲大喜之后,她猛然转身应对着她的男人说,我们以后再也不要像狗一样做爱了,我们要像人一样做爱!读罢让人欣喜,令人心酸![由Www.QunZou.Com整理]
莫言把时代的寻求,人生的探索,这样的大命题,十分巧妙地铺陈在繁杂的叙述之中,畜生们的憨态让人发笑,人类的命运又让人心酸!蓝解放的一亩六分地里,叠络着越来越多的坟墓!西门闹的、驴的、牛的、猪的、狗的,还有一群陪伴读者走过半个多世纪的,一群活生生,敢爱,敢恨,敢骂,敢为的人!宏大的篇章里,读罢才令人幡然猛醒,你在他的著作,竟然找不到一个完美的人!但他们却都是那么的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倘若看罢偶像电视连续剧,你会很长时间留恋你所钟情的那个人,痛苦着她的痛苦,幸福着她的幸福!而读罢《生死疲劳》抑或《丰乳肥臀》乃至《红高粱家族》等,我竟然找不到一个让自我的心里留下清晰影像的人!但这样的书又让你难以割舍!在大学工作真好,放了寒假这么多天里有书的陪伴,读到此总该有个结论才是,我到底喜欢作品里的哪个人物呢思来想去却总是有一个不愿意看的丑脸萦绕脑际,排解不开,挥之不去——他就是头发少得剩半拉儿秃瓢,长着一双比老鼠还小的眼睛,略有些地包天的,山东高密东北乡的那个真男人——莫言那厮!
生死疲劳读后感(四):
莫言写了许多小说,近日闲来无事,我读了《生死疲劳》这部长篇小说。以寓言方式观照历史、借荒诞书写现实。讲述了一个农民家庭悲欢离合、兴衰演变。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作为本书的序。小说共五部53章,从地主西门闹土改中被枪毙开始,因其在当地主时自以为做了不少好事而呜怨叫屈,大闹阎罗殿,被阎王发落先后为驴、牛、猪、狗、猴,最终轮回为一个大头婴儿。故本书第一至五部分别以驴折腾、牛犟劲、猪撒欢、狗精神和结局与开端为题,浮浮不绝地讲述着自我离奇的经历。
小说经过六道轮回的想象跨越生与死,悲悯着历史变迁中无常的命运,歌颂着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执着生命力。
西门闹当地主时有一妻两妾、百余亩土地。死后其妻白氏作为地主婆住在祖坟边的草棚守墓,其二姨太迎春改嫁其长工蓝脸、生下西门闹的一对龙凤胎儿女西门金龙、西门宝风;蓝脸与迎春婚后生一儿子蓝解放(之后任县供销社主任、副县长职)。西门闹三姨太吴秋香嫁给黄瞳,之后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黄合作(系蓝解放之妻)、黄互助(系西门金龙)之妻,。故事围绕西门闹六道轮回中与蓝脸夫妇的感情纠葛开始了洋洋洒洒,扣人心弦叙述。
人死后不明白真的没无另一个世界,有没有六道轮回之说,有没有佛说的因果报应。我不明白,尽管近年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着人死后的精神是否以量子缠绕一样的方式存在在四维、或者五维、六维空间,但我还是不相信这种可能性。但我相信因果定律。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就有因。天命不可违,天命就是因果律,天命就是良知,就是事物存在的规律性。告诫人们的是否极泰来、乐极生悲、祸福相随如影随形的道理;告诉人们的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人生欲望很多,但如果德不配位,则必有灾殃。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
莫言怀抱华美颓败的土地,决意对半个世纪的土地做出重述。郑重地将土地放在记忆的丰碑前,看着它在历史中渐渐荒废并确认它在荒废中重新获得庄严、锋利。《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长篇小说,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满了吊诡和狂热,当转世为人的“大头儿”最终执著坚定地叙述时,我们看到了一条得生气沛然的人与土地,生与死、苦难与慈悲的大河,流进了我们的心田。对土地,对农村、对山东高密那个家乡的眷恋热爱,是莫言之所以成为大家的情怀,这大概就是初心。人不管走多远、飞多高,必须记住你是谁,你出发的起点在哪里,你的目标是什么,不要迷茫,不要迷失,不要沉沦,这就是不忘初心。这是我的第二点感觉。
以人们熟悉的章回体承受关生死疲劳的磨砺,将中国人百感交集、庞杂喧哗的苦难经验化为纯美准确的诗篇,抒发心中的祝福,祈祷祖国庄严、宁静,祈祷人民祥和、自然,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莫言的心愿。我出生成长在农村,我深知中国农民真的很苦、很勤劳、很俭朴,也很坚强、很善良、很伟大。书中的一个个农民那熟悉的形象、生活和语言,似曾相识,我们也经历了农村一天天变得美丽起来,农民的生活一天天幸福起来这一历史变迁。把章回体与现实结合起来,把农民的苦难、坚强与社会的大变革结合起来,把生与死结合起来,把历史与当下结合起来,体现莫言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这是我的第三点感觉。
生死疲劳读后感(五):
中国现代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可喜可贺。可是我并没有看过他的书,只看过由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并且那也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自知孤陋寡闻,赶紧让女儿在网上购得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一读。
作家莫言在书中,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农村土改中被民兵枪毙的地主西门闹,不甘心就此埋没,到阴曹地府向阎王爷喊冤叫屈,经“六道轮回”,变成驴,变成牛,变成猪,变成狗,变成猴,最终又变成畸形“大头人”的故事。书还没有看完,我就已经被主人公对生命所抱定的那份执着所感动,变成驴,要折腾;变成牛,要犟劲;变成猪,要撒欢;变成狗,要精神。从这些故事变换的主线中,我感受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土地,对家、国孜孜以求,永不言弃的顽强。
有人说莫言的小说在风格上,是受到了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几个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的人民,在外,饱受殖民主义者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在内,又久经独裁专制统治的肆虐,由军事政变引发的战乱频繁,为了反对强加于拉丁美洲人民头上这种种的不公,才有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崭新文学流派的出现。这一现象不仅仅提升了拉丁美洲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方面在世界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人民的觉醒。所谓魔幻现实主义,就是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我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几乎是不了解的,一年前,买了一本《百年孤独》,还没有阅读就被朋友借走,到今日也没有还回来。
不明白为什么,阅读着莫言的小说,竟让我想起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塞万提斯,想起了他笔下的那位传奇的,逆时针而动的骑士。《堂。吉诃德》的作者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在更高的层面上,表现了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就像之后几乎与塞万提斯同时代的《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在一生困顿中,“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出自蒲松龄聊斋自志)他们集自我的才华,在现实之上,另辟一方天地,书写春秋,挥洒人生。
莫言的《生死疲劳》是一本大胆而奇特的书,他因为用虚幻的手法,表现了真实的历史,才使人觉得它更加真实。人往往在得不到什么的时候,才寄期望于梦幻和想象。这就像在正常情景下,人就是人,怎样能与动物,尤其是和人类有着密切联系的家畜相互变化呢。英国科学家托马斯。赫胥黎是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他曾为维护达尔文《物种起源》这一科学名著,向反动的教会势力说道:“我正在磨利的牙爪,已备来保卫这一高贵的著作。”他郑重的宣布:“我是达尔文的斗犬。”作为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赫胥黎恐怕比其他人都清楚人与犬的区别,可是为了捍卫真理,他磨利了的是自我的“牙爪”。同样将自我与动物相比的,还有清朝杨州八怪之一世称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由于他深深折服于明代有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戏剧家之称,自诩“青藤道士”的徐谓,郑板桥自刻印章,称自我为“青藤门下走狗”。三百年后,齐白石曾作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这些都是名人,他们对世事的了解,远比我辈清楚,为狗为人看了《生死疲劳》,我似有所悟。
在此
莫言《生死疲劳》开篇语:“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徐谓题联:“世间无一事不可求,无一事不可舍,闲打混也是欢乐。”又“人情有万种当如此,有万种当彼此,要称心便难洒脱。”
生死疲劳读后感(六):
最近,我阅读了莫言的《生死疲劳》。该书约50万字,分五部五十三章加五节。涉及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20余人。该书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用第一人称主要讲述了高密东北乡西门屯地主西门闹在解放后被枪毙,转生为驴、牛、猪、狗、猴以及大头婴儿蓝千岁的所作所为以及所见所闻。尽管是由西门闹以及由他转生的驴、牛、猪、狗、猴、大头婴儿蓝千岁和该书另一叙事主人公蓝解放加上他的好朋友莫言三个人分别讲述的,且时间跨度50年(从1950年写起,直到2020年底,包括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十年动乱、包产到户、全面改革开放等主要历史时期,就连书中许多人名也都打着历史的烙印,象蓝解放、黄互助、黄合作、庞抗美、马改革、蓝开放等等),但全书通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引人入胜,津津有味。此书堪称鸿篇大作,看来莫言先生不愧为大家,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也就有了写点想法和看法的冲动,但研究到自我笨拙的思维、平淡的语言、贫乏的词藻,怕评价不好,有班门弄斧之嫌,贻笑于大方之家,也就没有了勇气和胆量去写了,仅有将该书封底那些高见照抄。
一
莫言怀抱华美颓败的土地,决意对半个世纪的土地做出重述。莫言郑重的将土地放在记忆的丰碑前,看着它在历史中渐渐荒废并确认它在荒废中重新获得庄严、熔铸、锋利。
二
《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圣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像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三
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满了吊诡和狂热,唏嘘和罹难。当转世为人的“大头儿”最终执著坚定的叙述时,我们看到了一条生气沛然的人与土地、生与死、苦难与慈悲的大河,流到了我们的心田。
四
在莫言对伟大古典小说呼应的那一刻,聆听到了“章回体”那最亲切熟悉的大音;莫言承受着生死疲劳的磨砺以及冤缠孽结,将中国人百感交集、庞杂喧哗的苦难化为纯美准确的诗篇,祈祷祖国庄严、宁静,祈望人类丰沛的生命祥和、自然。
最终,用该书扉页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佛说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生死疲劳读后感(七):
初读莫言作品是在高中二年级。记得一次去书店时看到架子上有一本《生死疲劳》,作者莫言,旋即便被吸引。当初只是单纯地喜欢“莫言”这两个字,待看过《生死疲劳》后,我对莫言从单纯喜欢这个名字升华到敬佩莫言这个人和他的恢弘的作品。得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我又把这本书拿出来翻看了一遍。
《生死疲劳》是莫言在2020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巨著,重构宏大,气势恢宏。全书约50万字,分五部五十三章加五节。涉及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20余人。该书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用第一人称主要讲述了高密东北乡西门屯地主西门闹在解放后被枪毙,转生为驴、牛、猪、狗、猴以及大头婴儿蓝千岁的所作所为以及所见所闻。书中,西门闹以及由他转生的驴、牛、猪、狗、猴、大头婴儿蓝千岁和该书另一叙事主人公蓝解放加上他的好朋友莫言分三个人分别讲述,且时间跨度50年(从1950年写起,直到2020年底,包括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十年动乱、包产到户、全面改革开放等主要历史时期,就连书中许多人名也都打着历史的烙印,像蓝解放、黄互助、黄合作、庞抗美、马改革、蓝开放等等),但全书通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引人入胜,津津有味。此书堪称鸿篇大作,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这部小说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巨制;关于生命的六道轮回的想象撑起了这座气势宏大的文学建筑,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是写在扉页的一句话,这句话诠释了整册书的资料,又发人深省。西门闹与蓝解放所经历的一切其实都可归结到人性的贪欲上来。能够说《生死疲劳》是莫言怀抱华美颓败的土地,决意对半个世纪的土地做出重述,郑重的将土地放在记忆的丰碑前,看着它在历史中渐渐荒废并确认它在荒废中重新获得庄严、熔铸、锋利。在书的封底,载有许多评论家对这本书的评价,其中一条摘录
《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圣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像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读莫言的《生死疲劳》,不会让人打瞌睡,那海阔天空的想象,那优美精妙的语言,那数不清的暗喻名言,纷至沓来,赏心悦目,令人精神振奋,不读不快。而一读之后,总会让你心潮起伏,联想翩翩,不吐不快。他的讲述是属于荒诞叙事的,然而他却说得一本正经、胜似正史,让人不能哭,也不能笑,不能相信,也不能怀疑,荒诞的叙述下,是对人的解读,对一个时代的解读,对一段历史的解读。
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段:蓝脸的眼睛里慢慢地涌出泪水,他双腿一弯,跪在地上,悲愤地说:“最爱毛主席的,其实是我,不是你们这些孙子!”众人一时无语,怔怔地看着他。蓝脸以手捶地,嚎啕大哭:“毛主席啊——我也是您的子民啊——我的土地是您分给我的啊——我单干,是您给我的权利啊——”这举国单干的犟农民有何错他可是是赶上了一个农村合作社的时代,全国在毛主席的号召下走一大二公的道路,团体生产,团体劳动,然后团体吃不饱饭,而为了生存的农民单干,便无可置疑地成了众人喊打的对象。
莫言在新版《生死疲劳》(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8月第1版)写的“随笔”,《小说是手工活儿——代新版后记》中说道,他只用了四十三天,就写出来了这部四十三万字的小说,得益于使用“一种性能在毛笔和钢笔之间的软毛笔”。这种放弃电脑回归手工的写作,使他感觉到自我拥有了一种与时代对抗的姿态,这令他“感觉好极了”。笔动字出,字出形显,免了心中得随时想着输入法、随时要选字的烦恼,免去了关机之后,写作成果仿佛归于空无的虚幻感。
如莫言所说,在电脑普及的今日,已经鲜有人能坚持手写书稿了。电脑的存在的确给我们带来很大便利,然而写作的原生乐趣却也在一点点的消失。莫言在《生死疲劳》里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人性贪欲的反思,还有对文学写作回归的思考。
生死疲劳读后感(八):
生死疲劳出了也很长时间了,一向没看,主要原因是不敢看吧。像檀香刑,要不是有人力荐,必须不会看,等到真的看了,果然无法消受。生死疲劳倒没有像想象的那般暴力。或者说,是另一种暴力。莫言在书中随心所欲的叙述,开始使我感到新鲜和惊喜,之后则是感到不悦。再加上他把自我也在书中安排上一个主角——这个主角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人物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样的安排,使得作者对整个故事,故事中人物的控制越发专制。到了最终,主人公西门闹转世成猴,两年后又被蓝开放打死,这样的情节已经很明显的是作者对结尾的刻意安排,而莫言还觉得不够,最终忍不住自我跳出来,对故事中人物的归宿做个交代。
我想莫言必须很爱他的这些主角们,所以必须要给他们安排一个结局。可这也恰恰说明了,这些主角之于莫言,并非是独立的人,而只是他创造出来的主角。他像上帝爱子民一样的爱着他造出来的那些人。我想起了余华,他在介绍自我的创作感受时以往过类似这样的话:"写到之后,就不是我在替他们说话,他们自我站起来,说出的话让我也感到惊讶。"也许是因为先入为主,莫言这种包办一切的做法让我感到有些不适。
这就是我为生死疲劳挑出的最大毛病吧,或许,这也不是一个毛病。我还记得刚刚看第一部分驴折腾时我的惊喜,正如你所说,莫言疯狂了。而他随心所欲的语言也感染了我。可是再往下来,牛犟劲,猪撒欢,还是这样。也许是因为我听了莫言太多的疯言疯语,已经疲倦,或者是作者自我感到了疲倦,猪撒欢一段让我觉得,生生死死的轮回,真是会让人疲劳。好在最终一大部分狗精神,不管是因为作者发现自我已经没有办法完全站在动物的视角叙述,还是作者有意为之,叙述成了两个主角两个线索共同的推进,倒是让我重拾对生死轮回的信心。
另一方面,整本书都充满了作者的写作技巧。这让我联想起,理发店里手艺出众的师傅在为顾客理发的时候时不时的耍着剪子。可是换个角度说,能让一把剪刀上下翻飞盛开出美丽的花,莫言终究是实力雄厚。
生死疲劳读后感(九):
看到最终一句,我恍然:原先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莫言的《生死疲劳》,听名字颇为深沉,似是一部艰难晦涩的大书。偶听好友说十分趣味,好奇翻阅,果然引人入胜。全书以旧社会勤劳正派富甲一方的地主西门闹在土改时被枪毙、含冤而死为开端,其不断转世投胎而为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蓝千岁,亲历西门闹遗留高密人间的骨肉乡亲——妻妾、儿女、长工等人50年间的人生变迁,写尽了大时代下小乡村里每个人的命运。
西门闹留下的不算是个大家庭。其妻白氏无子;其二姨太迎春,为西门家生了一男一女,起名金龙、宝凤,迎春在西门闹死后嫁给了家里的长工蓝脸,又生一子蓝解放;其三姨太秋香,嫁给了造反派黄瞳,生了两个女儿互助、合作。下一代,金龙娶了互助,养子西门欢,又与庞抗美私通生了凤凰;解放娶了合作,生子蓝开放,又与小他二十岁的庞春苗私奔。再下一代,开放爱上了凤凰,最终发现是近亲,拔枪自杀,凤凰难产而死,生子蓝千岁。这是大概的人物脉络。从人物的名字中,也能够基本确定其所属年代了。
故事以转世投胎的西门闹的动物视角为第一叙述,围绕着这个大家庭个性迥异的人们展开笔触,构成一幅苍凉悲怆的图景:白氏忠贞不渝守护西门亡灵,屡遭批斗受尽白眼;执拗一生坚持单干的长工蓝脸众叛亲离孤独终老;一生操劳忠厚淳朴的迎春历尽坎坷饱受苦难;见风使舵圆滑世故的亲生儿子金龙动荡不安横遭惨死;沉静如水冷艳似冰的亲生女儿宝凤不得所爱抑郁而老;人到中年携情人私奔的蓝解放为爱疯狂妻离子散;还有年老色衰被丈夫抛弃,悲痛欲绝却又苦装坚强的黄合作;从小骄横的官二代、富二代西门欢、庞凤凰在家庭变故后远走他乡耍猴卖艺求生;蓝开放痴恋凤凰,以残酷换脸终赢恋人芳心,却最终发现恋人是妹妹,只能自杀泄愤。最终,类似《百年孤独》的结局,一个近亲怀孕而生的小怪物蓝千岁出生了,只能以奶奶黄互助那神奇的大辫子焚香止血维持生命。(互助在本书里是类似于《百年孤独》中那个最仙最美白日升天的俏姑娘雷梅苔丝,是个神奇而完美的存在)这个家族的故事在那里终止了。
当然,莫言那细腻的笔触还大篇幅的写了西门闹转世投胎那精彩纷呈的动物之旅:倔强的神采飞扬的驴;沉默的善解人意的牛;智慧的桀骜不驯的猪;忠诚的坚韧守候的狗等。他们有属于自我的王土,恋爱、称霸、固守、逃离、愤怒、原谅,他们与主人相依为命永远不会背叛,看尽人性善良与险恶却一向清澈,随人世变迁飘荡沉浮最终魂归故土。他们的经历串起了五十年欲语还休的生活,串起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年代,串起童年点滴的欢乐、亲人身相离心相守的温情、苦难中偶尔的一抹得意与满足、遍碎满地的梦想与感情。
小说也影射了那些年代。过去的那些年,“你懂的”。懂得却不想说,不想再揭开伤疤感受血淋淋的痛;懂得却不愿说,只想忘记过去当做不存在简便地往前走;懂得却不敢说,怕奏错了主旋律弹响了不和谐音符被审查被禁止被喝茶。《生死疲劳》里,写的是悲伤,用的却是欢乐的调调,还来不及为一个人的命运发笑或哀愁,下一个便接踵而至,只好跟着作者一路奔波,把心结上坚硬的茧壳,省下感慨的功夫,看命运的洪流席卷泥沙一泻千里拉枯摧朽。小说重点不在政治批判,它在写人,每个有血有肉、或执拗或温顺或狡诈或抑郁或疯狂或骄横的人。人人个性鲜明,没有谁主谁次,被时代裹挟而下,顺者虽眼疾手快善抓机遇见风使舵,如西门金龙、庞凤凰,有一帆风顺之时,也有头破血流之痛;逆者虽顽固不化死守信念冥顽不灵,如蓝脸一家三代,有大厦将倾之危,也有扬眉吐气之日。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蒋勋先生在《评红楼》讲座里比喻命运,命就像那辆车,有人生而为凯迪拉克,有人生而为拖拉机;运就像那条路,有人应对康庄大道,任是拖拉机也一帆风顺,有人应对泥泞村路,任是凯迪拉克也寸步难行。遇上什么就是什么,怨不得天,由不得人。整个小说中最点题的其实就是题目:生死疲劳。什么叫生死疲劳通俗点说就是活着死了都累。读罢掩卷沉思,每个主角的笑容都似在眼前,笑容下头是深深刻在眉间的悲情印记,隐藏在岁月的皱纹里。累什么呢不正常的大环境下,人心只好歪曲以适应,当个体的善良与群体的丑恶做斗争,就只能累了。累在坚持自我,累在随波逐流,累在曲意迎合,累在表里不一,累在迷茫失措。要问读完小说有什么人生启发,增长了什么见识,悟到了什么哲理,我得说,小说没有在写人生大道理,一个字也没有。学不到人生启迪,也没有学以致用的心得体会。因为这是个五味杂陈的故事,没有胜利和失败,也没有对错,谁不是被逼无奈呢。这甚至是个神话故事,里面的驴牛猪狗猴比人更聪明更有梦想活力更有信念和对生命的热情,这句话倒过来说,就是里面的主角甚至——不好意思——猪狗不如。
其实这部小说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对动物刻画的栩栩如生。西门驴的五零年代,和母驴爱过私奔过,和恶狼斗过厮杀过,被县长骑过风光过,跟着主人闹单干挨过嘲笑白眼,也瘸腿过被阉割过受伤过跌入低谷过。西门牛的六零年代,继续跟随主人蓝脸做全中国唯一的单干户,在批斗蓝脸的运动中忠诚于主人,被亲生儿子西门金龙毒打致死,它目睹了政治造成的父子兄弟反目成仇互相揭发,大炼钢铁及反复无常的运动,而其中最令人叵测的,是人心。西门猪的七零年代,头脑灵活,身手敏捷,不甘忍受被豢养的生活,起义反抗,猪瘟到来时及时逃脱,占岛称王,实为猪中之翘楚。他遇见专阉动物的侩子手时一跃而起一拱而上为自我前世被阉的驴、牛报仇雪恨,可谓畅快淋漓,快意恩仇。西门狗的十年,每一天送小主人蓝开放上学放学,比其没有感情、常年战争的父母更尽到呵护的职责;它目睹了月色笼罩下被丈夫抛弃的黄合作的绝望,也理解蓝解放想挣脱无爱婚姻的枷锁,违背世俗伦常争取感情幸福的心境;最终,濒死的蓝脸和作为狗小四转世的西门闹,最终在西门闹的墓前相认,“老掌柜,原先是你。来吧,我们一齐走。”
看莫言的小说,像在看电影,小说里的人物音容清晰,情节引人入胜,让读者完全陷入其中,在脑海里想象一幕幕场景。莫言的《红高粱》曾被拍成著名电影,但《生死疲劳》估计不可能拍成电影:谁能拍出动物们那精彩绝伦的人世之旅和内心独白呢并且,现世的浮躁、肤浅的娱乐和社会共同的急功近利,也已经不再欣赏这种纯文学作品了。古代的中国,以往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时代,此刻是段子的时代,大家擅长用段子调侃生活发泄不满自娱自乐,近期常进公众茶余饭后讨论的电影“小时代”、“后会无期”或是电视剧“离婚律师”,都更像是段子集锦,靠拼凑狗血的剧情推进故事发展。相比之下,其实写的很精彩、很生活、妙语连出、完全不晦涩不讲大道理的《生死疲劳》,却成了高山白雪曲高和寡,虽有诺贝尔奖的光环,也少有人问津。它和其他文学作品一齐,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在喧闹里等待爱书的人。
最终,期望大多数人,多些平顺,少些坎坷,不需参透生死道理,就能平安幸福一生。
生死疲劳读后感(十):
看完了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
就应是莫言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吧!所以莫言肯定是“热”了,他的作品肯定也是“热”了,不是说他没有得诺贝热文学奖的时候他就不“热”。二十多年前他写的《红高粱》,已经让他在中国家喻户晓。当然,不明白是他的《红高粱》让我们认识了巩俐和张艺谋,还是张艺谋和巩俐的《红高粱》明白了莫言。总之,最近看莫言的作品,必须是和他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关。
莫言得不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可是我在车载收音机上听到他得奖的消息,内心还真的欢心鼓舞了一回。虽然,这是“莫言这小子”自我的骄傲,可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为他感到骄傲。
以前也读过莫言的作品,《红高粱》二十多年年前就读过了,当时好像自我才刚听说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
说到那里,不免想起当年的青春岁月的一段往事。
二十多年前,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也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内心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渴望和梦想。
此刻的交通、通讯是这样的便捷。那时候,生活、信息、科技和此刻没办法相比。二十多年前异地交流,还都是用书信的方式。当时我还在东北,有一个“笔友”,她叫“梅忆寒”――正梅花千里雪深时,须相忆。她的名字源于这句话,她那时候还在上高三。她曾邮寄给我一本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是合订本,其中有《红高粱》、《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等五篇小说。
也许是因为她的名字,也是因为她的寒梅傲雪的品性,我们彼此感觉很好。当时正值青春年少,那懵懂的情窦初开,那是何等纯真无邪的感情。那段感情,就像东北的黑土地一样淳朴,就像山上的清泉一样清澈,就像青草地上那一方蔚蓝的天空一样无暇……我曾在《青春的岁月》系列短文中写过,篇幅比较短,内心的感觉颇多,真的不能一一尽述。记得那段记忆是1988年到1990年之间,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时间过得太快了,二十多年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青春岁月的记忆,清晰而又支离破碎。有时候,犹如泛黄的落叶在脑海闪过,更多时候是尘封在记忆的河床。
呵呵,都怪莫言这小子,让我又记起这经年的往事。
还是说他这部《生死疲劳》吧!刚读的时候,也没什么个性的感觉,因为是以五十年代为背景的开始嘛。时代显然有点久远了,解放初期的土改我是没有印象的,因为当时我还没初生。可是,本人也经历文化大革命。虽然当时还很小,可是,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还是不陌生的。对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疯狂和盲目还是有感受的,对知青上山下乡还是有清晰的记忆的。
莫言的这部小说,表面看来能够说通俗易懂,不时夹杂着我们人类最原始的最真性情的语言文字。这样的真,是许多人私下感想,私下敢说,却不敢大庭广众公开写出来,有的地方真的“太通俗”了。有时候,我自我读着读着竟然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
一边笑着,我嘴里一边说:“莫言啊莫言,你真是个‘歪才’”。(诚惶诚恐: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是歪才,不是我对莫言不够尊敬,我这也是真情流露,我对他的喜爱,是用我自我的形式表达而已。还有,“莫言这小子”这句话是他莫言自我在小说中常用的,所以,这几天我也读顺嘴了,在提他的名字的时候,也就顺嘴“溜达”出来了。如果莫言看到了,还请不要怪我不恭!可是他是不会看到的,人们都在读他的“名着”,他哪有机会看到我这样的闲言碎语。)犹如不一口气读完不快的感觉。
莫言用了四十三天写完的这部五十万字的长篇,不是用电脑,而是用笔用稿纸,能够说确实够快的。可是他酝酿了四十三年,我用了三天时间读完了它,当然,刨除吃饭睡觉遛弯和每一天必看电视新闻节目,我是用闲暇时间读的,我读的也不算慢。
读完这部《生死疲劳》合上封底的瞬间,让我想起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马尔克斯描述的前后七代人,拉丁美洲百年的兴衰发展历程。莫言的《生死疲劳》是描述前后三代人,确切的说算上“大头”就应是四代人,我们新中国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莫言的这部《生死疲劳》其实就是一部“生死轮回”。在这部《生死疲劳》里,用西门闹这个冤死的地主为主角,用他的灵魂转世投胎为驴、牛、猪、狗、猴的生死轮回,围绕他的家人,他的家乡,和他相关的人,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人生得势落魄、世间荣辱、生活百态…
人或者动物,死后是否能够轮回,不得而知。可是呢,生活在世,人生百年却也有不一样的轮回和际遇。以前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确如此。
人有失意落魄的时候,但不会永远失意落魄,总会有雨过天晴见到彩虹的时候;人有位高权重春风得意的时候,但要居安思危,多行善举,也会有落魄的凤凰不如鸡的境况。
这就是“轮回”,死的轮回也许“莫言这小子”明白,可是呢,我们就应更注重的还是生的轮回。
我们呱呱坠地时起,每个人的内心都拥有一个天使的灵魂。渐渐地,有的就被世间的红尘蒙蔽了双眼,有的人的内心,被醒来的魔鬼占据。人生在世,其实我们的灵魂都在不断的轮回。
我们的内心是装着天使呢!还是装着魔鬼呢!这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
生死疲劳读后感(十一):
莫言,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获得该奖的第一人。莫言的获奖让我重燃随着繁琐生活早已失去的对文学的那份热度,一连4天一口气读完莫言先生的大作《生死疲劳》,心中就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且先说说《生死疲劳》这本书吧。故事从1950年开始,一向写到2020年。贯穿50年漫长路程的是西门屯一个小村落的变迁史,也能够说是中国土地改革的变迁史。贯穿这一变迁史的是西门一个大家庭的荣辱兴衰。作品以一种魔幻的艺术形式表此刻大家面前。作者经过一世为人,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的生死轮回的形式,以人的眼睛和动物的感官来叙述故事,故事人物众多,情节繁缛复杂,可是先生却以不急不慢的不温不火的方式向我们诉说了这样一个荒诞又庄严的故事。
有人说这本书是对一个时代的解读,对一段历史的解读,是对举国对于一个人、一个人的思想误读的声讨:蓝脸的眼睛里慢慢地涌出泪水,他双腿一弯,跪在地上,悲愤地说:“最爱毛主席的,其实是我,不是你们这些孙子!”众人一时无语,怔怔地看着他。蓝脸以手捶地,嚎啕大哭:“毛主席啊——我也是您的子民啊——我的土地是您分给我的啊——我单干,是您给我的权利啊——”读到此,我不禁心中充满了愤慨,又一想,又感到欣慰。因为莫言已用他的笔,代替我们发出了这深深的控诉。莫言不惜借用荒诞的叙事手段,不惜洋洋洒洒铺展几十万字之巨的精言妙语,就是为了这一声讨,就是为了对这一举国误读,以致贻害一国的庄重反思。我似乎能体会到莫言那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据先生自我讲《生死疲劳》这部小说仅用了40多天就完成了。是什么力量让先生提笔一挥而就的呢我想是先生对这片故土的热爱,对这片故土的职责,对这片故土的未来的憧憬驱使着先生的思想,驱使着先生的笔触,驱使着先生的义务。心中不禁对先生充满敬意。倘若每个人都能像先生这样对这片生我们养我们土地的未来充满憧憬,这片土地又何愁没有完美的未来呢
生死疲劳读后感(十二):
“意犹未尽的连环;扯骨连筋的结构;精彩绝伦的叙述;鬼斧神工的笔法”。
这是我少有的用一个月的时间读完莫言的生死疲劳之后的第一感悟,我把它写在了书的扉页上,当成一种读书记录。这是我长期以来坚持的习惯。
我以往也习惯、之后是期望着每读完一部好书,就能记录下点什么。但懒惰让我力不从心,所以今日还能写点这种流水账是奢侈。其实想想,这是一种莫大的遗憾,近些年来读过了不少好书,掩卷长思之时正是能集中回味到书中精髓、对自我有所启发的重点,而如果搁置太久了,任何好的精神启发也都在时间腐蚀中生长了锈斑。
一个月的时间读一本书,这个时间在我的阅读习惯中算是太慢了。可是对于一本好书的阅读态度,我愿意是逐字逐句地抠,甚至是书快要读完之时,更习惯于放慢速度,似乎不愿看到它的终结,矫情地说就是“爱不释手”。生死疲劳就是一本让我如此的书。
每位读者对同一本书的感悟不一样,评价自然不一样。在我看来,这是一本难得的好小说,尤其是在畅销书不忍瞩目、本土的好作家少之又少、文化贬值而堕落的中国出版环境中,这更显珍贵。能写出这种奇书之人,最终能够脱颖而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其必然。
高中和大学,是我疯狂迷恋小说的阶段。在时间比金钱更宝贵的毕业后,这种爱好与兴致,以及有限的业余精力,已逐渐被社科类和传记书籍阅读所榨干。如今虽然也买小说如山倒、读小说如抽丝,却罕有一些小说还能打动我,包括国外经典译着。所以,感激莫言还能给一个80后供给很多童年成长与乡村生活体验的共鸣,能让很多如今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在笔端变成游刃有余的常识。
如果为这部小说下几个简单的形容词定义,我能想到这样的词汇。恣意、夸张、形象、诙谐、辛辣、荒诞、讽刺。尽管这些字眼都十分庸俗,可是,当一本全虚构的小说能全部容纳这些词汇,已弥足珍贵。
每一个出名的作家,都势必写过一些优秀的作品。我还记得大学期间阅读张承志的黑骏马和北方的河、张炜的古船、余华的三部曲、苏童的米、妻妾成群等一系列作品之后的莫名激动,每个作家的成名作都有其含金量。上世纪很流行、也很尖端的先锋文学十分吸引人,但这些小说都应当归类为单色调作品。它们或多或少的只是从一个侧面打动和震撼了读者,要么是故事组接,要么是文字叙述,要么是文体结构,也要么是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击中了你的某根脆弱神经,这种作品也包括贾平凹、陈忠实等人的乡土文学,甚至也包括了莫言早期的作品红高粱家族、酒国等。
生死疲劳可称之为多色调作品。故事的设置上,以一位冤死的地主——西门闹,死亡后的六世投胎转世,依次从驴、牛、猪、狗、猴等动物视角,描摹出一幅中国自1950年到新千年的50年历史变迁,以一个乡村为试验田,记录了中国的二次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大饥荒、大跃进、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的中国重要经历,并且以主要人物贯穿了历史的全过程,强调的是:在一个个不可逆的时代中,种种人生巨变让农民如牲畜,甚至不如畜生。
六世投胎轮回,是习惯挑战叙事方式的莫言又一次登高造极的创新。莫言是目前中国本土的作家中最会讲故事的好手之一,在他以往的作品中,已经用过了类似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的“多人轮换独白”方式,这也是中国的先锋派小说作家们长期被争议为“模仿派作家”的原因之一。但这次,莫言玩的很创新,并且这种创新无法让别人质疑他在模仿西方。因为这次的创新,是完全的中国本土化,全部依靠于中国的古典式民间传说的原点,并对此进行设计、加工,而这种荒诞式写法一方面堵住了质疑者的嘴巴,另一方面又可能为他进军“诺奖”添钻加瓦。
乡村是莫言以及众多国内乡土作家赖以为生的创作灵感来源。每个作家都能够在童年的故乡里抛出很多大相径庭的故事,能够说,生死疲劳挖到了一些乡土小人物的祖坟上了。方言和民间传说,在小说中得到了恰当的引用,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在中国偏远农村的年轻人,我童年时代确实听说过、甚至也亲见过劁猪、阉驴以及在大树上勒死狗,而生死疲劳重温了这种记忆,让人读来亲切。而对于这种童年记忆的复苏,我宁愿读十本生死疲劳,也不愿意掏钱买一本刻意的小时候。
关于投胎的民间传说,也大抵听过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提起,但多数也经常沿用于农村夫妻、邻里吵架时候的话题。但这都是零星式的,生死疲劳将其整合为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并将其深化和贯穿,这完全具有一种民间传统被保护、传承的荣耀之光。尽管民间传说往往与迷信相关,包括我的故乡目前仍旧在流行着很多治病的邪方以及偏颇到没有方向的信仰,而这些在以往的古典小说中十分常见也多遭非议,但生死疲劳并没有将其渲染和夸张到不可理解之程度。
生死疲劳读后感(十三):
莫言的《生死疲劳》是一部奇作,之所以说它“奇”,不仅仅表此刻它以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形式——章回体——来接撰这部洋洋百万言的著作,更是奇妙地结合了中国古人的六道轮回的宗教观和现代美洲作家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将一部中国社会自解放以来的50年的漫长发展史,借地主西门闹及其死后相继轮回的驴、牛、猪、狗和猴的眼睛,以一种不一样寻常的艺术形式,一一呈现于我们的面前,读来既令人兴味盎然,又能使我们对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清晰的认识,因而,不能不说这真是一部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奇作。
上个世纪的后半个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段不寻常的时期,五十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可是弹指一挥间,但在充满苦难和传奇的近现代中国史上却又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其间该上演着多少人间悲喜剧,能够说,西门闹及其轮回后的变身历史,每一次都是充满着多灾多难和荒诞离奇的经历,他(它)的每一次死亡,都充满着忧伤和痛苦的气息,这些,都大大强化了全书的杯具气氛。譬如,靠勤劳起家又乐善好施的地主西门闹在解放后被当作反动代表遭人民“革命”而被枪毙,他的死后冤魂不散,在冷气森森的阎罗殿里鸣冤叫屈,得到的不是这另一个世界对他公正的评价和由衷的同情,他在阴间的悲惨遭遇,只会让人感慨身受不公正待遇的痛苦是无所遁逃于天地间,这一段描述的惨况让我自然联想起《聊斋志异》中的席方平的故事。
只是席方平最终还能否极泰来,终有正义之神为他伸张了正义,平息了冤屈,而我们可怜的西门闹生活在这个天翻地覆的时代里,恐怕就连阎王爷也对他爱莫能助,甚至助纣为虐般地将其不断戏弄,让他在为驴、为牛、为猪、为狗中继续体味世事的艰辛。西门驴虽风光驮县长,但最终却落了个折断前蹄而成废物的下场,并在58年的大饥荒中沦为一群灾民的口中美食;西门牛与合作化改造中冥顽不化的蓝脸相依为命,最终却惨死在时为蓝脸之子实为西门牛的前身西门闹之子蓝金龙的鞭下,更是让人有捶心之痛;西门猪的命运更是充满着戏剧性,从一只被人视为神奇的配种公猪到最终落荒而逃变身为一头与人为敌的野猪,人猪大战的过程既让人忍俊不禁,又不由得为人的残忍狡诈和滥杀生命而造成的野外生命的毁灭而悲哀;相比起这几个前身的生不逢时,西门狗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可谓正逢其时,但全书却转为对几个主要人物之间不幸的婚姻感情的描述,而西门狗正见证着这个让它矛盾并令它痛苦的故事过程,它成了以西门金龙为中心的几个主要家族间成员杯具命运的见证“狗”,读到这一段,颇让人产生生命无常的幻灭感。
至于西门猴,则继续着这个杯具的延续和结束。西门金龙在为母亲送葬时遭他的“政敌”、业已疯狂的洪泰岳炸死,他的情人,呼风唤雨的县委书记庞抗美锒铛入狱,被判死缓;蓝解放爱美人而弃江山,他的结发妻子黄合作因癌症死亡,而他的情人之后自然就成了他继室的庞春苗也不幸遭遇车祸而亡;西门金龙的养子西门欢和庞抗美的女儿庞凤凰沦落为临街耍猴的乞丐,并且西门欢在与地痞流氓的冲突中死去,蓝开放在得知自我和他已不顾一切疯狂爱上的庞凤凰实际上乃是同宗兄妹后开枪自杀,庞凤凰则在生养下蓝开放的遗腹子(大头儿蓝千岁,实为西门闹的又一次轮回)后流尽了鲜血而死,全书就在这样一种大毁灭中结束。时代在浩浩荡荡地前进,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而以往的风流人物却或死亡,或沦落,这个完美的世界,这尘世的幸福,好像已不属于他们!
小说虽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的章回体,但在写法上却并非是传统写法的翻版,倒毋宁说更为西方化和现代化,环境和心理描述十分细腻,且两者常水乳交融般融合在一齐,构成极富诗情画意的情景交融的一幕。譬如作者对西门屯杏树环境的多次描述,对猪十六追月成王那一段极富诗意的描述,都在在显示了鬼才莫言的非凡笔力,给人留下赏心悦目的阅读享受和经久难忘的深刻印象,从中也能看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和有意吸取现代西方主流文学创作的多样化尝试,可谓中西结合的经典范本。
总之,这是一部以新异笔法和不一样寻常的视角,记录了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的具有史诗气质的巨著,我对它的服膺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还是略有缺憾,我觉得全书的精华部分在西门闹轮回到驴、牛和猪的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应着解放后合作化改造和生产的全过程,从中我们能够看出我们国家在探索社会建设上所走的无数曲折和磨难,以及在这个荒诞岁月里种种人性的沦落或张扬。而在西门狗的部分,故事对应的时代是八十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在这个社会大转变的十分时期,其实最能看出人性的沉沦与挣扎,看出官民之间、官商之间以及商民之间的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看到这个社会大动荡中许多富有张力和冲击力的故事。然而,作者却陷入了描述一场忘年之恋的俗烂的故事中不能自拔,好像对复杂时世中人性、人情的把握仅有对性的描述才能得到保证似的,整个故事完全陷入了一场另一种形式的“风花雪月”中,并在这种风月中见证人的沉沦与毁灭,书中很多人物的杯具命运也不由稍显勉强。
这或许是时代太近,作家还不能及时审视我们正亲身经历的这个时代的本质,而只能舍本逐末,另辟蹊径,从较易把握的地方入手,以完成对这段历史和故事的记录不管怎样说,这是我们的遗憾,这也或许正是作者的遗憾。
生死疲劳读后感(十四):
读完《生死疲劳》,我能感受到莫言在小说里的大悲悯,就像他说的一样: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并且也同情恶人。《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那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你不能说它们捕杀猎物时展现了高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他们残忍。仅有羊羔和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仅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
这是一部写作难度很大的杰作。其难度在于必须要应对那半个多世纪的复杂难解的大背景,同时也是构成今日我们这个巨变中的世俗世界的基础、我们中国人重回现代生活的史前时期。对于过去很多试图以某种观念化、道德化甚至历史化、人性论的方式呈现或借它说事的小说家们来说,这五十多年既是诱人的矿藏,又是不能承受的重负迷宫,结果不是被它轻易地淹没,就是无门而入,不是被事件的沉重所累,就是被人情世相的繁杂所困。如果以人性杯具的角度来看它,就会轻易陷入宿命论的狭隘泥沼;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又会拘泥于大的事实而忽略了众生细节;如果从佛家轮回的角度来理解它,那所谓的现世生活又会显得太过无谓。
作者不仅仅要拥有极强的文字本事,还要有能超越那诸多陈旧角度的阔大视野,将以往发生未曾发生可能发生的一切都变成小说的构成因素熔于一炉贯通一气,于是那些点点滴滴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东西才都能够拿来翻出无数新鲜的色彩与花样;它要求作者找到一个生发与回落的基点,无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构建起一个饱满鲜活的世界来。莫言毕其十多年间积累的功力,缓慢而有力地克服了这部小说所要面临的难度,从而才造就这本书的十分精彩之处。
事实上,从西门闹在阎罗殿饱受油炸煎熬的那几页精彩的文字开始,就已经充分地透露出从容、大气、厚重而又简练的特质。这是一部从始至终都体现出十分的自信心与文字运用本事的作品。尤其是当莫言的笔触从牛头马面皮肤的高贵蓝色转到高密东北乡沼泽中的一种上午开放午时凋谢的小花朵的时候,一股轻灵的气息和光泽便暗自流动起来,使小说肌体充满了深层的柔韧和灵性。莫言是个洞察人心、物性和世理的小说家。无论是所谓的人性、还是动物性、甚至是草木性,都被他融会贯通于他的文字里。他既能超然冷眼应对这一切生灵的际遇,又能与之同喜怒哀乐、共悲欢离合。向来被视为万物灵长的人与驴牛猪狗猴齐物相论。从西门闹的死到驴折腾、牛犟劲,再到猪撒欢、狗精神,到卖艺用的猴及西门后人、相关人等直到最终的世纪婴儿,那么多沉重而苦难的七情六欲的事,于实虚真幻间相互渗透、自然呈现,其中的轻逸狂想与冷调叙述、幽默诙谐与戏拟反讽、残酷呈现与深层抒情交相呼应,使那些沉重不堪坎坷多变的历史情境转化成了一个虚构而又现实的鲜活世界,为我们供给了前所未有的阅读、回忆与想象的多重而广阔的视角和经历。
即使再过若干年,相信莫言也不会像对《丰乳肥臀》那样去重新修改这部小说的,因为其中几乎没有他过去的小说容易出现的繁杂之弊。这部小说的出现,意味着极富韧性与耐力的莫言已抵达其创作的巅峰状态。
生死疲劳读后感(十五):
上大学时,读过《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文章简洁明快无论是环境的描述还是人物心里的刻画都入丝入扣一板一眼通俗易懂,所以,我心目中的莫言绝对不比日本的川端康成、泰国的泰戈尔逊色,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家是在情理之中的,尽管在偌大的中国还是首次。可今日我读莫言的《生死疲劳》获得的是一番别样的感受。
第一点感受就是莫言作品的风格浪漫荒诞的成分的大剂量的加入,使你不得不在读一部分后不得不停下来回味和思考,否则,就印象模糊。
在土改时期,被处死的地主西门闹,勤劳踏实肯干,善良助人热心,冤屈的灵魂六次投胎到西门闹的旧地,做仍住在院落里的蓝脸迎春,黄瞳秋香的驴、牛、猪、狗,就是之后投胎为猴为大头婴儿还是和蓝脸、黄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种浪漫荒诞的想象虽从动物眼里直接透视各个历史时期的这些人及后代的人生,但轮回太多,做驴做牛的轮回能写处个性和时代的普遍性外,做猪做狗的轮回就写得诡异的不真实和苍白乏味给人以仓促凑字之感,读时都想跳着读,了解了解情节罢了。为猴虽写的简短,我总觉得作者是为了结局的完整和为了蓝开放的人物的不悬空设置才出现这一轮回,把蓝解放和黄互助撮合到一齐,是圆年轻时的一个梦还是同病相怜的原因,真有点不能理解。
第二点感受是叙事角度的变化,把文中主人公西门闹的视角换成了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又增加了蓝脸、莫言的叙述角度。
小说草蛇灰线绵延千里,时间跨度长达50年的人物和他生存的历史面貌能够安排蓝脸作为小说的主人公,用他的视觉来看这个风雨多变的时代,可作者别出心裁,采用了不一样的叙述角度,从不一样的角度来看人生看时代,人畜皆可说历史,世事多舛小院见。囊括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十年动乱、包产到户、全面改革开放等主要历史时期的小说,真的不好写,可我们的大作家莫言能写的一气呵成脉络清晰,这不按普通叙事文学的按时代编排的多角度叙述的写法让人耳目一新。
第三点感受是小说采用章回体这种古典小说的写作形式后,犹如绿叶中的一朵奇葩,在众多的小说中脱颖而出,鲜艳夺目。
借他人之长,为我所用。古人的章回体能够醒目资料紧凑,《红楼梦》的隐喻和谐音的手法信手拈来,蓝解放隐含解放初期,黄互助、黄合作隐含土改时期,庞抗美隐含抗美援朝,马改革、蓝开放隐含改革开放时期。
形式为资料服务,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那倔强、勇敢、自信、敌我分明的形象始终如一。
见解粗鄙,望批评指正。
生死疲劳读后感(十六):
2020年11月29日,我以听课者的身份,认真听取了“全州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选拔课堂教学竞赛暨答辩”活动。有幸的是,虽然我没能像各位优秀选手那样在语文的殿堂展示自我的风采,但我以场外观众进取参与的身份同样登上讲台,大胆地讲述着自我对语文独特的见解,并幸运地获得了延边州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王晓霞教师扉页提名的仅两本的获得2020诺贝尔奖文学奖的唯一中国作家莫言的《生死疲劳》。
当我得知莫言仅用了四十三天写完的这部五十万字的长篇,不是用电脑,而是用笔用稿纸,真是令人惊叹呀!这更加使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如获至宝的我,回到家中贪婪地阅读起来,还是说他这部《生死疲劳》吧!刚读的时候,也没什么异常的感觉,因为是以五十年代为背景的开始嘛。时代显然有点久远了,解放初期的土改我是没有印象的,因为当时我还没初生。可是,本人也经历文化大革命。虽然当时还很小,可是,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还是不陌生的。对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疯狂和盲目还是有感受的,对知青上山下乡还是有清晰的记忆的。
莫言的这部《生死疲劳》其实就是一部“生死轮回”。在这部《生死疲劳》里,用西门闹这个冤死的地主为主角,用他的灵魂转世投胎为驴、牛、猪、狗、猴的生死轮回,围绕他的家人,他的家乡,和他相关的人,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人生得势落魄、世间荣辱、生活百态…
人或者动物,死后是否能够轮回,不得而知。可是呢,生活在世,人生百年却也有不一样的轮回和际遇。以前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确如此。
人有失意落魄的时候,但不会永远失意落魄,总会有雨过天晴见到彩虹的时候;人有位高权重春风得意的时候,但要居安思危,多行善举,也会有落魄的凤凰不如鸡的境况。
这就是“轮回”,死的轮回也许“莫言这小子”明白,可是呢,我们应当更注重的还是生的轮回。
我们呱呱坠地时起,每个人的内心都拥有一个天使的灵魂。渐渐地,有的就被世间的红尘蒙蔽了双眼,有的人的内心,被醒来的魔鬼占据。人生在世,其实我们的灵魂都在不断的轮回。
我们的内心是装着天使呢!还是装着魔鬼呢!这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
对于三十岁的我来说,一时间还很难把这本书的精髓吃透,但我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慢慢去品味,去琢磨,做为中国人,莫言是中国人的骄傲!
生死疲劳读后感(十七):
去年,当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时候,莫言,这个在此之前略显陌生的名字一时之间突然成了街谈巷议的对象。各大书店也将莫言的书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读莫言”仿佛变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怀着满心的好奇,我拜读了莫言自我极力推荐的小说—《生死疲劳》。
“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给予莫言的颁奖词,这句话在《生死疲劳》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故事讲述了建国初期山东高密一位善良的地主西门闹因土改蒙冤被击毙后其灵魂不服冤情,先大闹阎罗殿,后又分别投胎转世为驴、牛、猪、狗、猴、人,重新回到自我生活的土地,游走于阴阳两界,徘徊于人畜六道,冷眼旁观从土地改革开始到新世纪初为止,50多年间中国的历史变迁。记述了他与当年自我手下长工蓝脸一家发生在这片土地的故事。小说分别从动物(西门驴、西门猪、西门狗)和人(蓝解放、莫言)的视角描绘了新中国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大养其猪”、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精神随时代变化的变化。
我认为小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讲历史,一部分讲当代,两者都紧紧围绕土地这个主题展开。
第一部分最重要的主人公是蓝脸,他是一位朴实的农民,视土地如生命,倔强坚毅。当国家号召建立人民公社并强制进行土地公有化时,他宁死不入社,成为那时代中国唯一的单干户。即使被人们耻笑,遭到以书记老革命洪泰岳为代表的领导们的辱骂,他依旧我行我素,始终不肯让自我的一亩六分地公有。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土地!为的就是生存!在农民眼中,土地能长出粮食,土地能放养牛羊,土地就是一切!蓝脸不只是为了保护自我的土地不屈不挠地斗争着,更是在为自我的生存而斗争着。最终,历史证明了他的正确。莫言塑造了这样一个可敬可爱的农民形象正是对农民、对土地、对生命的讴歌。
小说的第二部分,当西门闹转世为狗后,故事的重心也发生了偏移。故事的主角由老一辈的蓝脸、洪泰岳、庞虎等人变成了他们的后代蓝解放、西门金龙、庞抗美、黄互助等人。主要讲述了孩子们长大成人,离开村子,离开土地进城后的故事。蓝解放当了县长娶了黄合作,本应在县里幸福地生活,但他遇到庞春苗,有了婚外情,迫于压力,不得不抛妻弃子,流落他乡。最终还是在家乡,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得到了谅解。他回到了土地,心灵归于平静。土地在那里之于农民们又有了更深的含意,不仅仅仅是物质的供给,更是一种精神的栖息、归宿。
小说中有一段情节很值得回味。当初大地主西门闹的儿子西门金龙依靠他的聪明伶俐,审时度势,从一个地主坏份子一步步发展成村干部,改革开放后更是成为大企业家。此时他看准商机,准备在农村开发旅游中心,建立一个文革体验村。这会让农民获得经济效益,但会占用土地。这实际上就是让农民放下锄头,走出耕地,换一种生产模式,换一种经济来源。这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但对于习惯农耕的农民,却是一种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方式与旧的习惯就构成了强烈的冲突。小说中的老革命洪泰岳率领一帮老农民反对这个计划,最终自我背着炸药与西门金龙同归于尽。农民为了捍卫自我的土地,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壮歌。可是,他们没能挡住时代的洪流,旅游业开发了起来,最终依然失去了土地。我想,这是值得惋惜的。另一位寻根文学的大家贾平凹创作的《秦腔》也反映了新时代大浪潮对于农村、农民、土地的冲击,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贾平凹说:“如果你静下心来慢慢读《秦腔》,能体会到我的忧伤。”好的文学作品总是打动作者自我的,我想莫言写到那里心中也应充满忧伤。
书中的蓝脸等人代表着千千万万的农民,他们对于土地有着永不磨灭的深厚感情,就如儿子对于母亲一般。可是,无论在过去还是此刻,总有诸如土地改革,土地开发等事件破坏着农民对土地的依存关系。作者对这种伤害农民的行为,表达了既愤怒又无奈复杂感情。他期望农民的利益得到保护,他期望农民的心不在流血。
蓝脸最终跳进了他自我的地上的墓圹里,他的老掌柜,西门闹(狗)伴随着他,他的儿子在墓里倒上麦子、绿豆、谷子等粮食,他永远地长眠在他自我的地下。我想,他墓上刻的墓志铭最能表达本书的主题:
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
生死疲劳读后感(十八):
看莫言的书一向是件很过瘾的事情,同样的感觉在贾平凹那也能找到,读老贾的小说,让人忍不住想大口抽烟大口吐痰,而莫言的小说,则使人大口吞口水,并目瞪口呆到汗流浃背,这个小胖老头太能侃了,简直就是天生的倾诉狂,他要是不写小说,去讲评书也绝对会是个好手。
《生死疲劳》的莫言的新书,延续了莫言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什么叫魔幻现实主义呢,远一点,得扯到马尔克思的《百年孤独》,这本书以往获得诺贝尔奖,近一些,大概是《封神榜》。一提《封神榜》,大家恐怕也就是明白了,魔幻现实主义,其实就是上天入地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百无禁忌,《生死疲劳》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书中主人公西门闹生前是个地主,死了以后,转世,分别成为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虽然经受了六道轮回,却依然坚持了人的思维,并经过他的驴眼、牛眼看到了世间的事,有够诡异,由此可见,莫言的想象力也有够丰富。
在当代的小说家里,莫言大概能算最土的一个,其作品,很少涉及到城市题材,除了《师傅越来越幽默》,也就是之后老张拍的《幸福时光》以外。拿评论家的话讲,莫言是个很民间的作家,近年来,这个趋势好象更加明显,从《檀香刑》开始,莫言就开始尝试用民间的艺术形式来写小说,这部《生死疲劳》走得更远,干脆就是评书的章回体,其语言也是评书的风格,大段大段的独白,大片大片的描述,气势恢弘,连绵不绝,要是拿来朗读的话,保证能读得唾沫横飞,等到上气不接下气之时,再大吸一口气,这种感觉,比较类似于刚吃了一盆水煮鱼。
在《生死疲劳》的封底,印着一些文质彬彬的废话,“《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这话很愚蠢,除了冠冕堂皇以外,根本就没说对事情的本质。莫言这个人其实就是个天生的倾诉狂人,他只是喜欢讲故事而已,而中国评书的章回体与说书人的气质又正好适合他,于是他便拿来一用,《生死疲劳》也就这么诞生了。莫言的幸福之处,就在于他能将自我的倾诉欲望转换成文字,于是,他就成了作家,写书赚钱,这等好事,旁人是羡慕不来的。
生死疲劳读后感(十九):
有朋友曾戏言这部小说是一本魔幻现实主义的“变天账”,这虽有些戏谑,却可谓一个精准的概括,魔幻现实主义指其艺术风格,“变天账”则指其思想意识,相对于《创业史》、《艳阳天》的思想意识,这本书自然可称为“变天账”,但显然这些小说都走向了极端,如果说《创业史》、《艳阳天》的出现有当时的局限,那么《生死疲劳》则还局限在80年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中,没有正视90年代以后农村中出现的新问题。
与《生死疲劳》相比,贾平凹的《秦腔》没有回避这些问题,甚至没有回避自身的矛盾,这在当代作家中是难能可贵的。在贾平凹的眼中,改革开放后仍坚持合作化的夏天义并不仅仅是一个被嘲笑的对象,而是一个失败的杯具人物,他也展示了另一种可能的未来;而坚持市场利益的夏君亭虽然在现实中有着生机与活力,却也有着重重危机,并不必须有前途。小说中有着对革命与改革的双重反思,同时也是贾平凹的自我反省。在那里,贾平凹并未给我们供给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他对现实的体验与思考,对土地的贴近,对人物内心的把握,却能给我们以广阔的思考空间,让我们了解到当下农村的破败景象和农民的命运,农民的心灵。《生死疲劳》给我们展现的,则是一些破碎的家族故事,越到最终,小说越偏离土地,或者说土地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之物。
《秦腔》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所突破,他是从表现生活的自身逻辑出发,寻找到了《金瓶梅》这样展现生活全貌的“奇书体”加以借鉴,结合以往的创作经验进行创新,才写出了这部描绘当前农村整体面貌的作品,虽然它不无细碎、琐屑,因而让某些批评家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读,但正是这些细碎,呈现出了乡村世界从传统到现代、从社会主义到市场经济等多重转变中的细微之处,也是“宏大叙事”解体之后知识分子心灵的微妙写照,是作家基于个人经验去重新把握整体的努力,它的破碎感来自当前农村的破碎和作家内心的破碎,这两方面都体现出了时代的症候,值得人们关注与探讨。而《生死疲劳》,更像是描述六道轮回这一观念的作品,作者从抽象的观念出发,以之剪裁生活与素材,构成了一个故事,在那里作者并没有去探讨轮回对农民的影响,所谓“东方想象资源”只成为了作家的框架,只成为了“剪裁”的一把剪刀,而与现实生活无关,与农民的命运、农民的心灵无关。或许这仍延续了作者“魔幻现实主义”的追求,小说中“种的退化”的隐性结构,结尾处残疾人大头儿的出现,都显示了《百年孤独》的深刻影响,莫言多年来对马尔克斯的学习与模仿已受到了不少批评,其实学习也并非不能够,但如何将之融化为自身的血肉,还需要更
多的功夫,莫言曾表示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现实主义作品的高度已无法逾越,故而选用了此刻的写法,但马尔克斯不一样样是不可逾越吗?仅仅是“东方”的思想资源就能区别或赶上马尔克斯吗?何况莫言并未深入到思想对当下民众影响的层面,在这方面,贾平凹对民间巫术、风水等神秘事物的描述似乎更胜一筹,更有东方的特色。
小说当然也有精彩的地方,流畅奔放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感觉,狂欢的情节,这些具有莫言特色的艺术仍不逊于以前的小说,其中对动物与人意识交汇处的描述颇见功力,西门牛夜巡、西门狗对味道的敏感等一些细节,也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小说前半部对小厌恶鬼“莫言”的描绘中既有调侃,又有挖苦,但不乏可爱之处,能够见出作者心态的放松、自然,可惜到之后这一形象也模糊了。小说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很多,但总体让人觉得华丽而苍白。以我们善意的理解,精彩之处当然是莫言的功力之所在,至于华丽而苍白,毕竟这56万字的作品是42天写出的,也情有可原,但我们也会有疑问,为什么不花一些时间,多思考、多修改一下呢?这自然是庸人的问题,或许“大师”会不屑一顾的吧。
《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圣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这篇《生死疲劳》读后感,在小编看来对于一个作家而言,任何一种有益于书写、有益于生存的思考、有益于历史反思的“野心”都不是可耻的。更何况这是人到中年的莫言,以“好看”的方式,以43天的写作,以极端奔放的语言,以疯狂的人物塑造来呈现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莫言创造出如此的奇迹。
生死疲劳读后感(二十):
适逢春节。带着这本砖头一样重的书到乡下奶奶家过节,闲来无事便上阁楼读上一时半会,或是早上伴着鸭子下塘的嘈杂,或是在乡村冬夜特有的寂静之下,七日之后最终读完了这本大书。
《生死疲劳》从1950的高密县讲起,以千禧年为终点,莫言郑重地将土地放在记忆的丰碑前,对半个世纪的土地做出重述。书中最吸引我的不是别的,却是高密县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那些在如今中国大地上以极快的速度褪去的别样景色总是最容易唤起我怀旧的情绪。
堆得老高的稻草,曲折蜿蜒的田埂,村边斑驳的老树,家门前的沟渠…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我对这些怀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感,而今却道时过境迁。我也曾回到我生长的小镇上,可是找不到一条走过的路,住过的庭院,爬过的老墙,认识的坟墓,更看不到一丛似曾相识的野菊花。以前总是抱怨社会发展太慢,这个时候才觉得它的脚步太快了,现代城市的各种因素春风化雨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我的村庄改造得面目全非。那是一样中规中矩的楼房,一样“灰不溜秋”的马路,一样高耸的路灯,一样的“千城一面”。
每一座村庄都是一个卢浮宫,里面都有珍奇异宝,需要保留。请不要说这是我个人不切实际怀旧的毛病,你为什么至今还保存着年少时夹在书页里的银杏树叶?多年后的某一天,当枯干的树叶不经意地落下的哪一刻,难道你没有对人生有什么新的感悟?一片银杏树叶就像一座村庄,一座村庄承载着无数份魂牵梦绕的乡愁。以至于每次经过以往生活过而如今盖头换面的小镇的时候,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虽然我也期望牵着幼儿的手走下一阶又一阶的青石板,带他去我以往嬉戏过得田野里拾起遗落的稻穗,虽然我也渴望老得走不动的时候依旧能闻见池塘边飘过来的淡雅的金银花香气。
蓝脸的碑文是这样写的: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生命就是这样充满着厚重感地轮回,而我们对乡村的记忆最终也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埋入黄土之中。我所能做的只是祈求这个过程越慢越好,越慢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