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女子应该是怎样的
《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歌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陶渊明像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几十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诗歌注释】 (1)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
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4)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5)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6)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7)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8)荫:荫蔽。
(9)罗:罗列。
(10)暧暧:暗淡的样子。
(11)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12)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3)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15)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诗歌主旨】 首尾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
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诗歌注释】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
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
这句是说居处僻陋, 车马稀少。
曲:隐僻之地。
墟曲:犹乡野。
披:拨开。
【诗歌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诗歌品评】本篇是 《归园田居》 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先是从正面写“静”。
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
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
不过,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
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 共话桑麻,也不是 “杂言” 。
与充满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
——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
——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诗人在这衷正是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歌注解】 1.南山:指庐山。
2.兴:起床。
3.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4.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5.狭:狭窄。
6.草木长:草木丛生。
7. 沾:沾湿。
8足:值得。
9.但:只. 10.愿: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
11.违:违背。
【诗歌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疏。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我归耕的意愿就行了。
【诗歌中心思想】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
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诗歌注解】 1.去:离开。
山泽:山川湖泽。
浪莽:放纵不拘之意。
2.试:姑且。
披:分开。
拨开。
榛(zhen针):树丛。
荒墟:荒废的村落。
3.丘陇:这里指坟墓。
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
3.残朽株;指残存的枯木朽株。
5.借问:请问。
采薪者:砍柴的人。
此人:这些人,指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
焉:何,哪里。
如:往。
6.殁(mo末):死。
7.一世异朝市:意思是说,经过三十年的变迁,朝市已面目全非,变化很大。
这是当时的一句成语。
一世:三十年。
朝市:朝廷和集市,指公众聚集的地方。
8.幻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列子。
周穆王》:“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
”空无:灭绝。
郗超《奉法要》:“一切万有归于无,谓之为空。
”【诗歌译文】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三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抿灭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诗歌注解】 (1)从内容上看,此诗似与上一首相衔接。
诗人怀着怅恨的心情游山归来之后,盛情款待村中近邻,欢饮达旦。
诗中虽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处处充满纯朴之情。
(2)怅恨:惆怅烦恼。
策:策杖,拄杖,这里作动同用。
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
历:走过。
棒曲:树木丛生的曲折小路。
(3)濯(zhuo浊):洗。
(4)漉(lu鹿)酒:用布过滤酒。
滤掉酒糟。
近局:近邻。
(5)日入:太阳落山。
荆薪:烧火用的柴草。
(6)苦:恨,遗憾。
天旭:天亮。
【诗歌译文】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编辑本段]【诗人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
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
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
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
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
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
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
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
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
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
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
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
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
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
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
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
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
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
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
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
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
”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
”遂授印去职。
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
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
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
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
归田之初,生活尚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
”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炙人口。
他性嗜酒,饮必醉。
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
他先醉。
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
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
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
”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
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
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
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
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
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
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
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
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
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
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
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苏州园林 诗词
拙政园 兰雪堂 :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
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
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
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
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 ,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缀云峰 缀云峰位于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
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
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
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
”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
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
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
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秫香馆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
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
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
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
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
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
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
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梧竹幽居 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
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
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体。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二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成趣。
听雨轩 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
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
五代时南唐诗人李中有诗曰:“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宋代诗人杨万里《秋雨叹》诗曰:“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现代苏州园艺家周瘦鹃《芭蕉》诗曰:“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
”这里芭蕉、翠竹、荷叶都有,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雨夜,由于雨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自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
远香堂 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在原明正德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
它面水而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
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
荷池宽阔,红裳翠盖,清香宜人。
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
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园主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
堂内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由于长窗透空,四周各具情趣的景物,山光水影,尽收眼底,犹如观赏山水长卷。
室内陈设典雅精致。
小飞虹 苏州是水乡,拙政园是水园,有水必有桥。
拙政园里有石板桥、石拱桥等,小飞虹的型制很特别。
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
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
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
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
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
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是一座精美的廊桥。
小沧浪 小沧浪取北宋·苏舜钦“沧浪亭”名为阁名,寓意遁世归隐。
小阁面阔三间,南窗北槛,两面临水,外形十分别致,似房非房,似船非船,似桥非桥,完全是架在水面上的一座水阁。
水阁横跨池上,将水面再度划分,把到此结束的中园水尾营造得貌似绵延不断,艺术手法高超。
亭廊围绕,构成开敞的幽静水院。
从前苏州古城文人雅士、官宦人家众多,无论是华屋巨宅还是一般住房,都特别注意小空间的修饰,这小空间就是庭院,而水庭院则是这绝无仅有的小沧浪,一方面,它体现了江南水乡风情,另一方面,因水造景,院落内外互相借景而构建了一个特别清凉的环境。
香洲 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通体高雅而洒脱,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
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
香洲,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
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也很得体。
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拙政园香洲大概称得上是造型最为美观的一个。
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使人想起古时苏州、杭州、、扬州一带山温水软、画舫如云的景象。
香洲位于水边,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船”,站在船头,波起涟漪,四周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
烈日酷暑,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清凉。
香洲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的题额,后人还专门为之题跋。
香洲这条旱船,建筑手法典雅精巧,引人入胜,使人感到一种对高洁人格的追寻。
荷风四面亭 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湖内莲花亭亭净植,湖岸柳枝丝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用在此处十分贴切。
尤其是联中的“壁”字用得好,亭子是最为开敞的建筑物,柱间无墙,所以视线不受遮挡,倍感空透明亮,虽然无壁,然而三面河岸垂柳茂盛无间,四周芙蓉偎依簇拥,不是密密匝匝地围成了一道绿色的香柔之墙吗
动人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使这座岛上的小亭愈发显得多姿多彩,亭亭可人。
风吹墙动,绿浪翻滚,清香四溢,色、香、形俱佳。
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
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但见亭出水面,飞檐出挑,红柱挺拔,基座玉白,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的明珠。
见山楼 见山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
它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
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
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
春季满园新翠,姹紫嫣红;夏日薰风徐来,荷香阵阵;秋天池畔芦荻迎风,寒意萧瑟;冬时满屋暖阳,雪景宜人。
原先,苏州城中没有高楼大厦,登此楼望远,可尽览郊外山色。
相传此楼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所。
见山楼高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宜两亭 宜两亭在别有洞天靠左,叠有假山一座。
沿假山上石径,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于山顶,这就是“宜两亭”。
它踞于中园和西园分界的云墙边,亭基较高,六面置窗,窗格为梅花图案。
登上宜两亭,可以俯瞰中部的山光水色。
从中花园观景,从层层递进的景色展开后,宜两亭突出于廊脊之上,使整个中花园的景色变得绵延不尽,形成非常深远的景观空间,这是造园技巧上“邻借”的典型范例。
“宜两”出自一个有趣的故事。
唐代白居易曾与元宗简结邻而居,院落中有高大的柳树探出围墙,可为两家共赏。
白居易写诗赞美道:“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以此来比喻邻里间的和睦相处。
当年,拙政园的中园和西园分属两家所有,西园主人不建高楼,而改为堆山筑亭。
西家可以在亭中观赏到他十分羡慕的中园景色,而中园主人在中花园亦可眺望亭阁高耸的一番情趣,借亭入景,丰富景观,岂不妙哉
一亭宜两家,添景更添情,就这样,一句好诗,一段佳话,造就了一个妙亭,一道风景。
波形廊 波形廊在西花园与中花园交界处的一道水廊,是别处少见的佳构。
从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环池布局,分成两 段,临水而筑,南段从别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上。
这里原来是一堵 分隔中、西园的水墙,作为两园之间的分界横在那里,如何规划成景颇费踌躇。
聪明的工匠借墙为廊,凌水而建,以一种绝处求生的高妙造园手法来打破这墙僵直、沉闷的局面,将廊的下部架空,犹如栈道一般,依水势作成高低起伏、弯转曲折状,使 景观空间富于弹性,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
由南往北,经过一系列形态变化之后,突然出现大幅度转折,把它拉离园墙一段距离,使之突出于水池之上,低贴水面,左右凌空,廊顶变化如亭盖,临水处立小石栏柱两根,犹如钓台一般,在波形廊靠近倒影楼的近终点处,在其下部设一孔水洞,让廊跨越而过,使园的中、西部水系相通,廊体也拔高至最高点。
若远看水廊,便似长虹卧波,气势不凡。
卅六鸳鸯馆 卅六鸳鸯馆是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南部叫“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叫“卅六鸳鸯馆”。
一座建筑同时有两个名字,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以屏风、罩、纱槅将一座大厅分为两部,梁架一面用扁料, 一面用圆料,似两进厅堂合并而成,其作用是南半部宜于冬、春,北半部宜于夏、秋。
鸳鸯厅面阔三间,外观为硬山顶,平面呈方形,四隅均建有四角攒尖的精巧耳房,又叫暖阁。
北半部挑出于水面,由8根石柱撑住馆体架于池上。
馆之中央的银杏木雕玻璃屏将大厅一隔为二。
北厅(后厅)临清池,夏、秋时推窗可见荷池中芙蕖浮动,鸳鸯戏水,东汉时大将军霍光“(在)园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卅六对,望之灿若披锦”,馆名取其意,匾额为清同治年间苏州状元洪钧题写。
苏州自古出人才,明清时期状元人数居全国前列,洪钧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民间传说中成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大多是因他娶了一代名妓赛金花为妾。
赛金花的故事后来被人写成小说,洪钧也就更加出名了。
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宜于冬、春居处,厅南向阳,小院围墙既挡风又聚暧,并使室内有适量的阳光照射。
曼陀罗花即山茶花。
清代末年,张履谦建此馆时曾栽种18株名贵的山茶花,冬季百花凋零,山茶却如傲雪的腊梅嫣红斗雪,“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展示着独特的美,此馆匾额是晚清苏州的另一个状元陆润庠所题。
陆状元和洪状元在苏州话里洪、陆谐音“红、绿”这一红(洪)一绿(陆)同邑两状元为同一建筑写匾额,为厅堂增色不少。
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连续四卷的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
主人在此宴友、会客、休憩,环境优雅,在厅中铺就一方红氍毹,吹笛弄箫,吟歌唱曲。
陈设古色古香,书画挂屏、家具摆设配置精当。
与谁同坐轩 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
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
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鹅颈椅、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
轩内扇形窗洞两旁悬挂着杜甫的诗句联“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扇亭地处山麓水边,地理位置甚佳,树高而雄,石幢静立,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依窗近视,小坐歇息,均可感到前后左右美景不断。
在扇亭后的土山上还有一小亭,称“笠亭”。
“笠”即箬帽,亭作浑圆形,顶部坡度较平缓,恰如一顶箬帽,掩映于枝繁叶茂的草树中,摒弃了一切装饰,朴素无华。
山小亭微,搭配匀称,衬以亭前山水,俨然一戴笠渔翁垂钓,悠然自得。
前人曾写词赞道:“花间萝蹬一痕青,烟棱云罅危亭。
笠檐蓑袂证前盟,恰对渔汀。
红隐霞边山寺,绿皱画里江城。
槐衙柳桁绕珑玲,坐听啼莺。
”与谁同坐轩和笠亭是两种不同的园林建筑艺术造型,也是在古典园林中较少见的象形建筑。
亭、轩结合,浑然一体。
笠亭山上有一座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煞是引人注目。
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叫做“浮翠阁”。
造型高耸凌空,立面槅扇饰有精美图画。
登阁眺望四周,但见山清水绿,天高云淡,满园青翠,一派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乐不思返。
扇亭、笠亭、浮翠阁,地理位置依次是临水、山中、山巅,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由低至高,循序渐进,犹如音阶中的哆、唻、咪,一气呵成,使人陶醉在这动听的旋律里。
芙蓉榭 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
芙蓉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此榭面临广池,池水清清,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漫步芙蓉榭,凭栏四顾,可见满池青翠,粉黛出水,风流丽质似亭亭玉立的仙子在碧波中美目流盼,微风骤起,掀起一片绿浪,送来阵阵荷香,……尽情领略荷花的娇美、幽雅和高洁的风骨。
倒影楼 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的景点。
楼分两层,楼下是为“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石田),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徵明的老师。
拙政园之蜚声江南,是与大画家、大诗人文徵明分不开的。
当年,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绪二十年(1894)特建此楼以资纪念,他将自己收藏的文徵明、沈石田画像和《王氏拙政园记》拓片以及俞粟庐书《补园记》石刻嵌在楼下左右两壁。
中间裙板上刻有郑板桥的书画真迹。
面水的一侧于柱间安装通透玲珑的长窗,窗内有木质低栏。
倚栏而立,可凭水观景。
左有波形长廊相伴,右有“与谁同坐轩”,尤其是这些景物的倒影如画,尽入眼中。
水底明月,池中云彩,波影浮动,景色绝佳。
楼上原是园主儿媳王氏的书房。
此楼四周遍植桂花无数,入秋赏罢残荷赏金桂,桂香如酒令人醉。
无论是读书习字,还是吟诗作画、观景自娱,皆环境可人,幽香可爱。
留听阁 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浮雕、镂雕、圆雕相结合,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接缝处不留痕迹,浑然天成,是园林飞罩不可多得的精品。
从整体外形看,留听阁是一个抽象化的船厅,厅前平台如船头。
左侧池塘中种满了荷花,荷花生长期间其叶、蕾、花、果皆有姿有态,观赏期特长,从春末夏初池面冒出点点绿钱到盛夏时节的满池华盖,直至秋意浓浓的枯叶残花,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到的美。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再美的鲜花最终也是“零落成泥碾作尘”,残花败叶的凄凉晚景让人不忍卒睹,唯独秋塘枯荷却别有一种残缺美的意境,李商隐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名句,留听阁就是取此诗意而名。
花谢了,人已老,景犹在,情难忘,触人心境,发人幽思。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里 ,贾宝玉与林黛玉乘着姑苏驾娘撑动的木舫在水中游赏,黛玉看到满池荷花时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林黛玉是个极有文化修养的姑娘,多愁善感,聪明绝顶,但又孤傲清高,不愿随波逐流,所以才会对李商隐这句表达冷寂清幽之美的诗句产生共鸣。
这虽然是文学作品里的描述,但她所欣赏的如此富有诗意的境界也出现在拙政园的西花园里。
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在中国园林中奏出了或恢宏或欢快或喜悦的美妙乐章。
塔影亭 此亭从顶部到底座及四周窗格均为正八角图案,是园中最精致华丽的建筑物之一。
在留听阁船台,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至致。
狭长的纵向水系拉开了层次,隔了一定的距离,水湾的纵深感就增强了,那攒尖的八角亭印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
真亭假塔,虚实相连,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在拙政园中,有两处景观与宝塔有关。
一处是在倚虹亭看远借的园外北寺塔,还有一处便是这借水景而成的塔影亭。
在中花园中看到的宝塔是实体,而在西花园中看到的宝塔是虚体。
不论是真塔远望,还是假塔近观,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留下深刻的印象。
塔影亭所处的位置并不显眼,已到了花园的尽头。
聪明的主人在水源将尽处筑了一个小亭,若将整个西园比作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那么塔影亭 就是最后一节音符。
嘎然而止的乐曲让人觉得突兀,而此处有了塔影亭则组成了完整的乐章。
更妙的是,不光有亭,还有影,就如曲终遗音余韵不绝,让人回味。
天泉亭 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可以坐歇欣赏。
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
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
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下面有一口井,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
据《乾隆长洲县志》记载,元朝大德年间,这一带有一座寺庙叫大宏寺。
又过了百来年,馀泽和尚居住在这里,并建了一所“东斋”。
斋前有井,称“天泉”。
苏州是个水乡泽国,河多、桥多、井也多,但被载入史册的则不多见。
王心一建“归园田居”时,保留了这井,也使园中平添几许田园风光。
陶渊明的作品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很美,美就美在全诗没有一处是造作的,是纯自然地在描述著作者的人生追求,但更妙的是连作者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这是一种无我的境界,也是一种对“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
若你不说话我就隐忍着以你的沉默来填满我的心我要在星光中无眠,忍耐的低首是泰戈尔哪首诗
是的《迦》中的。
吉檀迦利1 请容我懈怠一会儿,来坐在你旁.我手边作等一下子再去完成.不在你的面前,我的心就不必知道什么是安逸和休?,我的工作变成了无边的劳役海中的无尽的劳役. 今天,炎暑来到我的窗前,轻嘘微语;群蜂在花树的宫廷中尽情弹唱.这正是应该静坐的时光,和你相对,在这静寂和无边的闲暇里唱出量生命的献歌2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天刚破晓,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我的眼睛向空阔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你原来住在这里!”这句问话和呼唤”呵,在哪儿呢?”融化在千般的泪泉里,和你保证的回答”我在这里!”的洪流,一同泛滥了全世界.3 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每天我总在乐器上调理弦索.时间还没有到来,歌词也未曾填好;只有愿望的痛苦在我心中.花蕊还未开放;只有风从旁叹息走过.我没有看见过他的脸,也没有听见过他的声音;我只听见他轻蹑的足音,从我房前路上走过.悠长的一天消磨在为他在地上铺设座位;但是灯火还未点上,我不能请他进来.我生活在和他相会的希望中,但这相会的日子还没有来到.4 我接到这世界节日的请柬,我的生命受了祝福.我的眼睛看见了美丽的景象,我的耳朵也听见了醉人的音乐.在这宴会中,我的任务是奏乐,我也尽力演奏了.现在,我问,那时间终于来到了吗,我可以进去瞻仰你的容颜,并献上我静默的敬礼吗5 我只等候着爱,要最终把我交在他手里.这是我迟误的原因,我对这延误负咎.他们要用法律和规章,来紧紧地约束我;但是我总是躲着他们, 因为我只等候着爱,要最终把我交在他手里.人们责备我,说我不理会人;我也知道他们的责备是有道理的市集已过,忙人的工作都已完毕.叫我不应的人都已含怒回去.我只等候着爱,要最终把我交在他手里.6 云霾堆积,黑暗渐深.呵,爱,你为什么让我独在门外等候?在中午工作最忙的时候,我和大家在一起,但在这黑暗寂寞的日子,我只企望着你.若是你不容我见面,若是你完全把我抛弃,我真不知将如何度过这悠长的雨天.我不住地凝望遥望的阴空,我的心和不宁的风一同彷徨悲叹.7 若是你不说话,我就含忍着,以你的沉默来填满我的心.我要沉静地等候,像黑夜在星光中无眠,忍耐地低首.清晨一定会来,黑暗也要消隐,你的声音将划破天空从金泉中下注.那时你的话语,要在我的每一鸟巢中生翼发声,你的音乐,要在我林丛繁花中盛开怒放.8 莲花开放的那天,唉,我不自觉地心魂飘荡.我的花篮空着,花儿我也没有去理睬.不时地有一段的幽愁来袭击我,我从梦中惊起,觉得南风里有一阵奇香的芳踪.这迷茫的温馨,使我想望得心痛,我觉得这仿佛是夏天渴望的气息,寻求圆满.我那时不晓得它离我是那么近,而且是我的,这完美的温馨,还是在我自己心灵的深处开放.9 我必须撑出我的船去.时光都在岸边捱延消磨了____不堪的我呵!春天把花开过就告别了.如今落红遍地,我却等待而又留连.潮声渐喧,河岸的荫滩上黄叶飘落.你凝望着的是何等的空虚!你不觉得有一阵惊喜和对岸遥远的歌声从天空中一同飘来吗?10 在七月淫雨的浓阴中,你用秘密的脚步行走,夜一般的轻悄,躲过一切的守望的人.今天,清晨闭上眼,不理连连呼喊的狂啸的东风,一张厚厚的纱幕遮住永远清醒的碧空.林野住了歌声,家家闭户.在这冷寂的街上,你是孤独的行人.呵,我唯一的朋友,我最爱的人,我的家门是开着的____不要梦一般地走罢.11 在这暴风雨的夜晚你还在外面作爱的旅行吗,我的朋友?天空像失望者在哀号.我.我不断地开门向黑暗中暸望,我的朋友!我什么都看不见.我不知道你要走哪一条路!是从墨墨的河岸上,是从远远的愁惨的树林边,是穿过错昏暗迂回的曲径,你摸索着来到我这里吗,我的朋友?12 在这困倦的夜里,让我帖服地把自己交给睡眠,把信赖托付给你.让我不去勉强我的萎靡的精神,来准备一个对你敷衍的礼拜是你拉上夜幕盖上白日的倦眼,使这眼神在醒觉的清新喜悦中,更新了起来13 他来坐在我的身边,而我没有醒起.多么可恨的睡眠,唉,不幸的我呵!他在静夜中来到;手里拿着琴,我的梦魂和他的音乐起了共鸣.唉,为什么每夜就这样地虚度了?呵,他的气息接触了我的睡眠,为什么我总看不见他的面?14 灯火,灯火在哪里呢?用熊熊的渴望之火把它点上罢了!灯在这里,却没有一丝火焰,_____这是你的命运吗,我的心呵!你还不如死了好!悲哀在你门上敲着,她传话说你的主醒着呢,他叫你在夜的黑暗中奔赴爱的约会.云雾遮满天空,雨也不停地下.我不知道我心里有什么在动荡,____我不懂得它的意义.一霎的电光,在我的视线上抛下一道更深的黑暗,我心摸索着寻找那夜的音乐对我呼唤的径路.灯火,灯火在哪里呢?用熊熊的渴望之火把它点上罢!雷声在响,狂风怒吼着穿过天空.夜像一般的黑.不要让时间在黑暗中度过罢.用你的生命把爱的灯点上罢.15 罗网是坚韧的,但是要撕破它的时候我又要心痛.我只要自由,为希望自由我却觉得羞愧.我确知那无价之宝是在你那里,而且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我却舍不得清除我满屋的谷物俗物.我身上披的是尘灰与死亡之衣;我恨它,却又热爱地把它抱紧.我的债负很多,我的失败很大,我的耻辱秘密而又深重;但当我来求福的时候,我又战栗,唯恐我的祈求得了允诺.16 被我用我的名字囚禁起来的那个人,在监牢中哭泣.我每天不停地筑着围墙;当这道围墙高起接天的时候,我的真我便被高墙的黑影遮断不见了.我以这道高墙自豪,我用沙土把它抹严,唯恐在这名字上还留着一丝制罅隙,我煞费了苦心,我也看不见了真17 我独自去赴幽会.是谁在暗寂中跟着我呢?我走开躲他,但是我逃不掉.他昂首阔步,使地上尘土飞扬;我说出的每一个字里,都掺杂着他的喊叫.他就是我的小我,我的主,他恬不知耻;但和他一同到你门前,我却感到羞愧.18 尘世上那些爱我的人,用尽方法拉住我.你的爱就不是那样,你的爱比他们的伟大得多,你让我自由.他们从不敢离开我,恐怕我把他们忘掉.但是你,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你还没有露面.若是我不在祈祷中呼唤你,若是我不把你放在心上,你爱我的爱情仍在等待着我的爱.19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称你为我的一切.只要我一诚不灭,我就感觉到你在我的四周,任何事情,我都来请教你,任何时候都把我的爱献上给你.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不把你藏匿起来.只要把我和你的旨意锁在一起的脚镣,还留着一小段,你的意旨就在我的生命中实现____这脚镣就是你的爱.20 这是我对你的祈求,我的主____请你铲除,铲除我心里贫乏的根源.赐给我力量使我能轻闲地承受欢乐与忧伤.赐给我力量使我的爱在服务中得到果实.赐给我力量使我永不抛弃穷人也永不向上淫威屈膝.赐给我力量使我的心灵超越于日常琐事之上.再赐给我力量使我满怀爱意地把我的力量服从你意志的指挥.21 我以为我的精力已尽,旅程已终____前路已绝,储粮已尽, 退隐在静默鸿蒙中的时间已经到来.但是我发现你的意志在我身上不知终点.旧的言语刚在舌尖上死去,新的音乐又从心上进来;旧辙方迷,新的田野又在面前奇妙地展开.22 我需要你,只需要你____让我的心不停地重述这句话.日夜引诱我的种种欲念,都是透顶的诈伪与空虚.就像黑夜隐藏在祈求光明的朦胧里,在我的深处也响出呼声____我需要你,只需要你.正如风暴用全力来冲击平静,却寻求终止于平静,我的反抗冲击着你的爱,而它的呼声也还是____我需要你,只需要你.23 整个早晨我想编一个花环,但是花儿滑掉了.你坐在一旁偷偷地从侦伺的眼角看着我.问这一对沉黑的恶作剧的眼睛,这是谁的错.我想唱一支歌,但时唱不出来.一个暗笑在你唇上颤动,你问它我失败的缘由.让你微笑的唇儿发一个誓,说我的歌声怎样地消失在沉默里,像一只在荷花里沉醉的蜜蜂.夜晚了,是花瓣合起的时候了.容许我坐在你的旁边,容许我的唇儿做那在沉默中,在星辰的微光中能做的工作吧.24 一个怀疑的微笑在你眼中闪烁,当我来向你告别的时候 .我这样做的次数太多了,你想我很快又会回来.告诉你实话,我自己心里也有同样的怀疑.因为春天年年回来;满月道过别又来访问,花儿每年回来在枝上红晕着脸,很可能我向 你告别只为要再回到你的身边.但是把这幻象保留一会吧,不要冷酷粗率地把它赶走.当我说我要永远离开你的时候,就当作真话来接受它,让泪雾暂时加深你眼边的黑影.当我再来的时候,随便你怎样地狡笑吧.25 阴睛无定,夏至的时节,在路旁等候瞭望,是我的欢乐.从不可知的天空带信来的使者们,向我致意又向前赶路.我衷心欢畅,吹过的风带着清香.从早到晚我在门前坐地,我知道我一看见你,那快乐的时光便要突然来到.这时我自歌自笑.这时空气里也充满着应许的芬芳.26 我不知道从永远的什么时候,你就一直走近来迎接我.你的太阳和星辰永不能把你藏起使我看不见你.在许多清晨和傍晚,我曾听见你的足音,你的使者曾秘密地到我心里来召唤.我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我的生活完全激动了,一种狂欢的感觉穿过了我的心.这就像结束工作的时间已到,我感觉到在空气中有你光降的微馨.27 乏倦压在你的心上,你眼中尚有睡意.你没有得到消息说荆棘丛中花朵正在盛开吗?醒来吧,呵,醒来!不要让光阴虚度了!在石径的尽头,在幽静无人的田野里,我的朋友在独坐着.不要欺骗他罢.醒来,呵,醒来罢!即使正午的骄阳使天空喘息摇颤---即使灼热的沙地展布开它干渴的巾衣.在你的心的深处难道没有快乐吗?你的每一个足音,不会使道路的琴弦迸出痛苦的柔音吗?28 只因你的快乐是这样地充满了我的心.只因你曾这样地俯就我.呵,你这诸天之王,假如没有我,你还爱谁呢?你使我做了你这一切财富的共享者.在我心里你的快乐不住地遨游.在我的生命中你的意志永远实现.因此,你这曾把自己修饰了来赢取我的心.因此你的爱也消融在你情人的爱里,在那里,你又以我俩完全合一的形象显现.29 是的,我知道,这只是你的爱,呵,我心爱的人---这在树叶上跳舞的金光,这些驶过天空的闲云,这使我头额清爽的吹过的凉风.清晨的光辉涌进我的眼睛---这是你传给我心的消息.你的脸容下俯,你的眼睛下望着我的眼睛,我的心接触到了你的双足.30 我的上帝,从我满溢的中,你要饮什么样的圣酒呢
通过我的眼睛,来观看你自己的创造物,站在我的耳门上,来静听你自己的永恒的谐音,我的诗人,这是你的快乐吗
你的世界在我的心灵织上字句,你的快乐又给它们加上音乐。
你把自己在梦中交给了我,又通过我来感觉你自己的完满的甜柔。
31 那在神光离合之中,潜藏在我生命深处的她;那在晨光中永远不肯揭开面纱的她,我的上帝,我要用最后的一首歌把她包裹起来,作为我给你的最后的献礼。
无数求爱的话,都已说过,但还没有赢得她的心;劝诱向她伸渴望的臂,也是枉然。
我把她深藏在心里,到处漫游,我生命的荣枯围绕着她起落。
她统治着我的思想、行动和睡梦,她却自己独居索处。
许多的人叩我的门来访问她,都失望地回去。
在这世界上从没有人和她面对过,她孤守着静待你的常识。
32 你是天空,你也是窝巢。
呵,,在窝巢里就是你的爱,用颜色、声音和香气来围拥住灵魂。
在那里,清晨来了,右手提着金筐,带着美的花环,静静地替大地加冕。
在那里,黄昏来了,越过无人畜牧的荒林,穿过车马绝迹的小径,在她的金瓶里带着安靖的西方海上和平的凉飙。
但是在那里,纯白的光辉,统治着伸展着的为灵魂翱翔的无际的天空。
在那里无昼无夜,无形无色,而且永远,永远无有言说。
33 你的阳光射到我的地上,整天地伸臂站在我门前,把我的眼泪,叹息和歌曲变成的云彩,带回放在你的足边。
你喜爱地将这云带缠围在你的星胸之上,绕成无数的形式和褶纹,还染上变幻无穷的色彩。
它是那样的轻柔,那样地飘扬、温软、含泪而黯淡,因此你就爱惜它,呵,你这庄严无瑕者。
这就是为什么它能够以它可怜的阴影遮掩你的可畏的白光。
34 就是这股生命的泉水,日夜流穿我的血管,也流穿过世界,又应节地跳舞。
就是这同一的生命,人大地的尘土里快乐地伸出无数片的芳草,迸发出繁花密叶的波纹。
就是这同一的生命,在潮汐里摇动着生和死的大海的摇篮。
我觉得我的四肢因受着生命世界的爱抚而光荣。
我的骄傲,是因为时代的脉搏,此刻在我血液中跳动。
35 这欢欣的音律不能使你欢欣吗
不能使你回旋激荡,消失碎裂在这可怖的快乐旋转之中吗
万物急剧地前奔,它们不停留也不回顾,任何力量都不能挽住它们,它们急遽地前奔。
季候应和着这急速不宁的音乐,跳舞着来了又去__颜色、声音、香味在这充溢的快乐里,汇注成奔流无尽的瀑泉,地在散溅、退落而死亡。
36 我应当自己发扬光大、四周放射、投映彩影于你的光辉之中__这便是你的幻境。
你在你自身里立起隔栏,用无数不同的音调来呼唤你的分身。
你这分身已在我体内成形。
高亢的歌声响彻诸天,在多采的眼泪与微笑,震惊与希望中回应着;波起复落,梦破又圆。
在我里面是你自身的破灭。
你卷起的那重帘幕,是用书和夜的画笔,绘出了无数的花样。
幕后的你的座位,是用奇妙神秘的曲线织成。
抛弃了一切无聊的笔直的线条。
你我组成的伟丽的行列,布满了天空。
因着你的歌音,太空都在震颤,一切时代都在你我捉迷藏中度过了。
37 就是他,那最深奥的,用他深隐的摩触使我清醒。
就是他把神符放在我的眼上,又快乐地在我心弦弹弄出种种哀乐的调子。
就是他用金、银、青、绿的灵幻的色丝,织起幻境的披纱,他的脚趾从衣褶中外露。
在他的摩触之下,我忘却了自己。
日来年往,就是他永远以种种名字,种种姿态,种种的深悲和极乐,来打动我的心。
38 在断念屏欲之中,我不需要拯救。
在万千欢愉的约束里我感到了自由的拥抱。
你不断地在我瓦罐里满满地斟上不同颜色不同芬芳的新酒。
,将以你的火焰点上他的万盏不同的明灯,安放在你庙宇的坛前。
不,我永不会关上我感觉的门户。
视、听、触的快乐会含带着你的快乐。
是的,我的一切幻想会燃烧成快乐的光明,我的一切愿望将结成爱的果实。
39 白日已过,暗影笼罩大地。
是我到河边汲水的时候了。
晚空凭着水的凄音流露着切望。
呵,它呼唤我出来到暮色中来。
荒径上断绝上行,风起了,波浪在河里翻腾。
我不知道是否应该回家去。
我不知道我会遇见什么人。
浅滩的小舟上有个不相识的人正弹着琵琶。
40 你赐给我们世人的礼物,满足了我们一切的需要,可是它们又毫未减少地返回到你那里。
河水有它每天的工作,匆忙地穿过田野和村庄;但它的不绝的水流,又曲折地回来洗你的双脚。
花朵以芬芳熏香的空气;但它最终的任务,是把自己献上给你。
对你供献不会使世界困穷。
人们从诗人的字句里,选取自己心爱的意义:但是诗句的最终意义是指向着你。
41 过了一天又是一天,呵,我生命的主,我能够和你对面站立吗
呵,全世界的主,我能合掌和你对面站立吗
在广阔的天空下,严静之中,我能够带着虔恭的心,和你对面站立吗
在你的劳碌的世界里,喧腾着劳作和奋斗,在营营扰扰的人群中,我能和你对面站立吗
当我已做完了今生的工作,呵,,我能够独自悄立在你的面前吗
42 当鸿蒙初辟,繁星第一次射出灿烂的光辉,众神在天上集会,唱着“呵,完美的画图,完全的快乐
有一位神忽然叫起来了__“光链里仿佛断了一环,一颗星星走失了。
他们金琴的弦子猛然折断了,他们的歌声停止了,他们惊惶地叫着__“对了,那颗走失的星星是最美的,她是诸天的光荣
从那天起,他们不住地寻找她,众口相传地说,因为她丢失了,世界失去了一种快乐。
只在严静的夜里,众星微笑着互相低语说__“寻找是无用的,无缺的完美正笼盖着一切
43 假如我今生无份遇到你,就让我永远感到恨不相逢__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的日子在世界的闹市中度过,我的双手满捧着每日的羸利时候,让我永远觉得我是一无所获__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坐在路边,疲乏喘息,当我在尘土中铺设卧具,让我永远记着前面还有悠悠的长路__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屋子装饰好了,箫笛吹起来,欢笑声喧的时候,让我永远觉得我还没有请你光临__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44 我像一片秋天的残云,无主地在空中飘荡,呵,我的永远光耀的太阳
你的摩触远没有蒸化了我的水气,使我与你的光明合一,因此我计算着和你分离的悠长的年月。
假如这是你的愿望,假如这是你的游戏,就请把我这流逝的空虚染上颜色,镀上金辉,让它在狂风中飘浮,舒卷成种种的奇观。
而且假如你愿意在夜晚结束了这场游戏,我就在黑暗中,或在灿白晨光的微笑中,在净化的清凉中,溶化消失。
45 在许多闲散的日子,我悼惜着虚度了的光阴。
但是光阴并没有虚度,我的主。
你掌握了我生命里寸寸的光阴。
你潜藏在万物的心里,培育着种子发芽,蓓蕾绽红,花落结实。
我困乏了,在闲榻上睡眠,想象一切工作都已停歇。
早晨醒来,我发现我的园里,却开遍了异蕊奇花。
46 你手里的光阴是无限的,我的主。
你的分秒是无法计算的。
夜去明来,时代像花开花落。
你晓得怎样来等待。
你的世纪,一个接着一个,来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
我们的光阴不能浪费,因为没有时间,我们必须争取机缘。
我们太穷苦了,决不可迟到。
因此,在我时间让给每一个性急的,向我索要时间的人,我的时间就虚度了,最后你的神坛上就没有一点祭品。
一天过去,我赶忙前来,怕你的门已经关闭;但是我发现时间还有充裕。
47 圣母呵,我要把我悲哀的眼泪穿成珠链,挂在你的颈上。
星星把光明做成足镯,来装扮你的双足,但是我的珠链要挂在你的胸前。
名利自你而来,也全凭你的予取。
但这悲哀却完全是我自己的,当我把它当作祭品献给你的时候,你就以你的恩慈来酬谢我。
48 离愁弥漫世界,在无际的天空中生出无数的情境。
就是这离愁整夜地悄望星辰,在七月阴雨之中,萧萧的树籁变成抒情的诗歌。
就是这笼压弥漫的痛苦,加深而成为爱、欲,而成为人间的苦乐;就是它永远通过诗人的心灵,融化流涌而成为诗歌。
49 死亡,你的仆人,来到我的门前。
他渡过不可知的海洋临到我家,来传达你的召令。
夜色沉黑,我心中畏惧__但是我要端起灯来,开起门来,鞠躬欢迎他。
因为站在我门前的是你的使者。
我要含泪地合掌礼拜他。
我要把我心中的财产,放在他脚前,来礼拜他。
他的使命完成了就要回去,在我的晨光中留了阴影;在我萧条的家里,只剩下孤独的我,作为最后献你的祭品。
50 在无望的希望中,我在房里的每一个角落找她;我找不到她。
我的房子很小,一旦丢了东西就永远找不回来。
但是你的房子是无边无际的,我的主,为着找她,我来到了你的门前。
我站在你薄暮金色的天穹下,向你抬起渴望的眼。
我来到了永恒的边涯,在这里万物不灭__无论是希望,是幸福,或是从泪眼中望见的人面。
呵,把我空虚的生命浸到这海洋里罢,跳进这最深的完满里罢。
让我在宇宙的完整里,感觉一次那失去的温馨的接触罢。
51 当死神来叩你门的时候,你将以什么贡献他呢
呵,我要在我客人面前,摆上我的满斟的生命之杯__我决不让他空手回去。
我一切的秋日和夏夜的丰美的收获,我匆促的生命中的一切获得和收藏,在我临终,死神来叩我的门的时候,我都要摆在他的面前。
52 呵,你这生命最后的完成,死亡,我的死亡,来对我低语罢
我天天地在守望着你;为你,我忍受着生命中的苦乐。
我的一切存在,一切所有,一切希望,和一切的爱,总在深深的秘密中向你奔流。
你的眼睛向我最后一盼,我的生命就永远是你的。
花环已为新郎编好。
婚礼行过,新娘就要离家,在静夜里和她的主人独对了。
53 我知道这日子将要来到,当我眼中的人世渐渐消失,生命默默地向我道别,把最后的帘幕拉过我的眼前。
但是星辰将在夜中守望,晨曦仍旧升起,时间像海波的汹涌,激荡着欢乐与哀伤。
当我想到我的时间的终点,时间的隔栏便破裂了,在死的光明中,我看见了你的世界和这世界里弃置的珍宝。
最低的座信是极其珍奇的,最小的生物也是世间少有的。
我追求而未得到和我已经得到的东西__让它们过去罢。
只让我真正地据有了那些我所轻视和忽略的东西。
54 在我动身的时光,祝我一路福星罢,我的朋友们
天空里晨光辉煌,我的前途是美丽的。
不要问我带些什么到那边去。
我只带着空空匠手和企望的心。
我要戴上我婚礼的花冠。
我穿的不是红褐色的行装,虽然间关险阻,我心里也没有惧怕。
旅途尽处,晚星将生,从王宫的门口交弹出黄昏的凄乐。
55 当我刚跨过此生的门槛的时候,我并没有发觉。
是什么力量使我在这无边的神秘中开放,像一朵嫩蕊,中夜在森林里开花
早起我看到光明,我立时觉得在这世界里我不是一生人,那不可思议,不可名状的,已以我自己母亲的形象,把我抱在怀里。
就是这样,在死亡里,这同一的不可知者又要以我熟识的面目出现。
因为我爱今生,我知道我也会一样地爱死亡。
当母亲从婴儿口中拿开右乳的时候,他就啼哭,但人立刻又从左乳得到了安慰。
56 当我走的时候,让这个作我的别话罢,就是说我所看过的是卓绝无比的。
我曾尝过在光明海上开放的莲花里的隐蜜,因此我受了祝福__让这个做我的别话罢。
在这形象万千的游戏室里,我已经游玩过,在这里我已经瞥见了那无形象的他。
我浑身下下因着那无从接触的他的摩抚而喜颤;假如死亡在这里来临,就让它来好了__让这个作我的别话罢。
57 当我是同你做游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问过你是谁。
我不懂得羞怯和惧怕,我的生活是热闹的。
清晨你就来把我唤醒,像我自己的伙伴一样,带着我跑过林野。
那些日子,我从来不想去了解你对我唱的歌曲的意义。
我只随声附和,我的心应节跳舞。
现在,游戏的时光已过,这突然来到我眼前的情景是什么呢
世界低下眼来看着你的双脚,和它的肃静的众星一同敬畏地站着。
58 我要以胜利品,我的失败的花环,来装饰你。
逃避不受征服,是我永远做不到的。
我准知道我的骄傲会碰壁,我的生命将因着极端的痛苦而炸裂,我的空虚的心将像一枝空苇呜咽出哀音,顽石也融成眼泪。
我准知道莲花的百瓣不会永闭合,深藏的花蜜定将显露。
从碧空将有一只眼睛向我凝视,在默默地召唤我。
我将空无所有,绝对的空无所有,我将从你脚下领受绝对的死亡。
59 我跳进形象海洋的深处,希望能得到那无形象的完美的珍珠。
我不再以我的旧船去走遍海港,我乐于弄潮的日子早已过去了。
现在我渴望死于不死之中。
我要拿起我的生命的弦琴,进入无底深渊旁边,那座涌出无调的乐音的广厅。
我要调拨我的琴弦,和永恒的乐音合拍,当它呜咽出最后的声音时,就把我静默的琴儿放在静默的脚边。
60 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我的上帝,让我一切的感知都舒展在你的脚下,接触这个世界。
像七月的湿云,带着未落的雨点沉沉下垂,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的全副心灵在你的门前俯伏。
让我所有的诗歌,聚集起不同的调子,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成为一股洪流,倾注入静寂的大海。
像一群思乡的鹤鸟,日夜飞向他们的山巢,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全部的生命,启程回到它永久的家乡。
归园田居的意思
1、译文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热爱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2、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归园田居》为著名诗人陶渊明所作,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
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
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
元曲与词的区别
一、词和曲在内容上的区别词与散曲,共主体并不属于浴文学,它们反映的大都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趣。
只有少数表现人民痛苦的作品,这是值得注意的。
就内容而言,宋词一般反映了:1.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2.都市的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3.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4.丧国的悲恸和人民的痛苦。
(人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不例举了)散曲是在师承诗词和宋金民歌、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在创作上就兼具了稚俗两种倾向,前者更多地接受了诗词的熏染,后者更多受到了民歌的影响;再加上新的时代的条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散曲的美学形态与传统诗词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也。
”(王骥德:《曲律》)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尤其是南人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歧视,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
散曲作者们眼见政治黑暗,仕途险恶,在悲愤感叹之余,常萌洁身隐退之想。
因而“叹世”和“归隐”成为元散曲的两个突出的主题。
如马致远《拨不断·叹世》:“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
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悟远近千官冢。
一场恶梦!”同调《归隐》:“菊花开,正归来。
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栖、东阳酒、西湖蟹。
哎,楚三闾休怪!”看破人间恶梦,遁人世外桃源,虽不过是一种幻想,却反映了对污浊现实的消极抗议,马致远的这种思想感情在元散曲作者中有相当的典型性。
至于他那首名作《夜行船·秋思》,则不过是把“叹世”和“归隐”的主题融而为一,化为两部合唱罢了。
“叹世”的主题变奏是“讥世”、“刺时”,这类作品寄悲愤于慨叹,情怀激烈,一吐为快。
如无名氏《朝天子·有感》:“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张鸣善《水仙子·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查德卿《寄生草·感叹》:“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至于无名氏那首《醉太平》则更是毫无顾忌地喊出:“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
哀载可怜
”这一类愤世讥时之作,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有较高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与上述主题声气相通的还有一些怀古之作,大多借古讽今,绵里藏针。
代表作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睢景臣那首脍炙人口的《哨遍·高祖还乡》则剥下了皇帝的神圣衣衫,还其流氓无赖的真相,嬉笑怒骂,痛快淋漓,虽讥刺一人而实际上是对封建皇权的亵渎,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讽刺佳作。
与“归隐”主题相联系的则是对山水田园和自然景物的讴歌欣赏。
这类作品在元散曲中占的数量也不少,光是吟咏杭州西湖之美的散曲就相当可观。
“元代散曲作家对于山水的审美态度与魏晋六朝的名士有所不同,他们不是淡然的幽栖和无所动心的观照;也有别于唐宋写景诗词的含蓄蕴藉,而是敞开胸怀,歌哭于斯,使山水染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他们对于自然的审美感,已有了更高的自觉,已发现艺术美与自然美相互渗透和转化的辨证关系。
一位少数民族作家薛昂夫写道:“一样烟波,有吟人景便多。
”(《殿前欢·秋》),这就是说,同样的自然景色,一经诗人的发现和吟咏,就可以使风景增色,使游览者增添不少观赏的意趣。
在元代描写西湖风光的散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那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小诗,对散曲家们的审美规范作用是何等巨大,而散曲家们又是如何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在新的审美角度上加以丰富和发展。
请看张可久的这首《红绣鞋·西湖雨》:“删抹了东坡诗句,糊涂了西子妆梳,山色空蒙水模糊。
行云神女梦,泼里范宽图,挂黑龙天外雨。
”写西湖雨景,由苏轼的审美意境翻新出奇,根据对实境的真切感受,展开想象的翅膀,灵活地融入诗、画及神话意味,在对自然美的感受中渗透着浓郁的艺术情趣。
作为外化了的审美感受,散曲家们的作品也足以使祖国的河山增色,并有助于启迪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鉴赏力。
元散曲中还有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歌唱男女恋情,追求爱情幸福。
这类作品态度大胆,感情真挚,不乏反封建意味的佳作。
但有的放笔无忌,甚至对偷情幽会的情态和心理都有淋漓尽致的描写,为唐宋诗词所罕见。
这种情况与元代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一度放松封建礼教,对两性关系的态度较为开放有一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由于元代长期停止科举,知识分子仕进无路,屈居社会下层,与沦落风尘的娼优为伍,为她们写清唱的曲词和演出的脚本,长期的接触,使他们对妓女的情态、心理有较多的了解,因而写这方面的题材也较为得心应手和易于流露真情。
但他们那种视妇女为玩物,津津于打情骂俏,追求感官享受,甚至流于色情的低级趣味,也时有表现,不可不予注意。
总体来讲,散曲所取得的成就不如宋词。
二、词和曲在形式上的同异曲和词同属长短句,但散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
词和曲(分散曲与剧曲——杂剧、传奇中的唱词部分)在当时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其句式从一字到七字以至八、九、十、十一、十二字。
但一字句到七字句是基本句式,八字句不是四加四成句,便是三加五成句,余可类推。
这是词和曲在形式上相同的地方。
但同为长短句式,也有相异之处:1、词分为一段(或称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
曲通常只有二段。
如曲牌同为[满庭芳]如是二段的,即是词,如是一段的,即是曲。
(此调词、曲名同,实异)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故《词律》等书,可以规定某调是多少字,如[十六字令],即十六个字,[念奴娇]亦称[百字令),即一百个字。
但曲有衬字,即正格(正字) 之外。
而加衬字可多可少,大抵散曲加衬较少,剧曲加衬较多,甚至有一支曲衬字多于正文的。
衬字的大量使用,是散曲句式加长的根本原因。
例如关汉卿在[一枝花]《不伏老》套中将原有的两句十四字,加衬字后增至五十三字之多:“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凭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 (“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恁子弟每谁教你”“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均为衬字)衬字越多,音节便越急促,有助于增强感情抒发的力度。
如果去掉这些衬字,曲中描写的生动性、感情烘托的程度和所表达的内容,便会大大削弱。
加添衬字,一般不宜超过正字的字数,但王和卿的《百字知秋令》,曲字定数39,衬字却多至61。
全首的衬字大大超过曲字的定数,这种情况为诗词所未见。
衬字一般不要求平仄,它可以是虚词,也可以是实词;既可以用在句首,亦可以用在句尾(或词头词尾)。
总之是以配调演唱适度,不妨碍调中正字的吐音清晰为原则。
3、词韵通常可用清戈载的《词林正韵》,它分十九部,平声、上去、入声各部分押。
曲通常用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共分十九部,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押,入声则分别归入、平、上、去,像现在的普通话那样。
还有,词韵疏(小令亦较密),一般不大换韵;曲韵密,句末大都押韵。
曲一支都押—个韵部,还可以重韵。
词并非句句押韵,隔句或隔多句押韵较为常见,并且词中还可换韵。
散曲则用韵较密,几乎要求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这首曲中,我们除了可以看出须句句押韵(u韵)并一韵到底外,还能够分析出散曲韵律上的两个特点:其一,平上去三声通押(曲无入声),而不像词那样细分平仄。
其二,不避重字重韵,如“苦”字在句尾出现两次,这在词里是非常忌讳的。
这种用韵的灵活性,使散曲更具有顺口、动听的声韵之美。
4、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这是曲律的规定。
可增句的共有十四调:[正宫]的[端正好][货郎儿]、[煞尾];[仙吕]的[混江龙]、[后庭花]、[青哥几];[南吕]的[草池春]、[鹌鹑儿]、[黄钟尾];[中吕]的[道和];[双调]的[新水令]、[折桂令]、[梅花酒)、[川拨棹]等。
增句多少,不大有限制,如[混江龙],有增至数十句的,竟成为长达千字的长歌。
散曲在字数、句数和调数方面的上述特点,既增加了曲子的生动灵活,又可扩大曲体所表达的内容,体现出散曲比词在体制方面的长足进步。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词的句子从一字句可至十字句(甚至有“十一字句”之说),九、十字句如辛弃疾《粉蝶儿》:“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曲的句子则更长,特别表现在套曲中,最长可达三十字(仅见于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散套中一例),二十字左右的长句常可见到,如王廷秀的套曲[粉蝶儿]《怨别》:“愁的是雨声儿淅零零落滴滴点点碧碧卜卜洒芭蕉。
则见那梧叶儿滴溜溜飘悠悠蔼蔼纷纷扬扬下溪桥。
见一个宿鸟儿忒楞楞腾出出律律忽忽闪闪串过花梢。
不觉的泪珠儿浸淋淋漉漉扑扑簌簌媪湿鲛绡。
”(短句例从略)句式的或长或短,亦反映了词和散曲在音乐上和情调上的特点:一般地说,短句连属,韵位密集,则拍节急促,易表达激越的感情,长句相接,则调式沉缓,气势平和。
短句连属的,如辛弃疾《水龙吟》:“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词中,四字句相排,三字句随后,一句两顿,句句进逼,生动地体现出词人那种孤愤叹惋之情,千百年来,使无数文人读后为之震憾
此外,贺铸和张孝祥的《六州歌头》词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曲,也都借助音乐上高昂亢奋、拍节急促的调子反映出了崇高的爱国激情。
长句相接的,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及上文所举王廷秀的套曲《怨别》,都使人感到一种哀怨沉缓的情调。
如果将以上这两种句式互相配合,即长短句相间,缓急相谐,则易包容丰富的思想感情,使词曲更具有参差错落之美。
这在词和曲中比比皆是,不再例举了。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上文所引用的关汉卿和王廷秀的散套,其俗语的大量运用都不失为成功的尝试。
散曲中大胆运用俗语是和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总趋势相一致的,为后世非正统文学的发展,在语言上做了必要的准备。
三、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不同宋词现存二万余首,元散曲传世之作仅有小令三千八百余首和套数四百五十余套。
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豪放(如王安石《金陵怀古》[桂枝香])、清旷(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愤激(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典雅(如姜䕫《点绛唇》)、婉约(如李清照(声声慢》)与艳丽(如贺铸《薄幸》)等等。
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
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
概括地说:1、词贵雅,曲尚俗。
王国维说:“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运用新言语”。
“古代文学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语,其用俗语者绝无。
又所用之字数亦不甚多。
独元曲以许用衬字故,辄以许多俗语,或以自然之声音形容之。
此自古文学上所未有也。
”(《宋元戏曲史》)王氏说的是剧曲,但散曲也不例外。
一般地说,元人的运用口语,在剧曲中比在散曲中更为多些。
但元代的散曲家,多数仍以善用口语见长,如王和卿、卢挚、关汉卿、马致远、贯云石、张养浩,乔吉、徐再思、查德卿、刘廷信等人。
其次,我国经过长期发展而日益丰富的书面的文言,特别是诗词的语言,也有很多有生命的东西,值得我们加以继承。
因此元曲除了多用口语外,也兼采文言。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附有“作词(此指曲词)十三法”,是专讲散曲作法的,早就认为曲的造语,“太文则迂,不文则俗,要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耸观,又耸听”。
他的《折桂令·自嗟》:“倚蓬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
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如丹砂。
酱瓮儿恰才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
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明白如话,直抒襟怀,毫不藏头缩尾,这正是散曲的当行本色。
后人继承周氏之说,有的提出了“雅俗共赏”的标准(黄周星《制曲枝语》)。
但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词和曲在语言上的区别。
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就语言特色而说的。
“曲尚俗”实际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说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不要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过分雕琢;另一方面允许甚至提倡方言土语、俚俗语言入曲。
这样就使散曲在文学情态上与诗词有了明显区别,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生活化一些。
由于俗与雅,浅与深,旧与新,显与隐的和谐统一,故大人小孩,识字不识字的,妇孺皆可欣赏。
它对口语、方言、俗语、谚语、成语和经史语、诗词语,乃至佛道、卜筮、尺牍用语、外来语等广收并储,再经加工改造,并使之融为一体,为我所用,形成“文而不文,俗而不俗”,雅俗共赏的语言。
正因它将通俗口语与其他几方面的特点结合起来,才使其语言有着特殊的风姿。
但是,宋词的婉转含蓄与元曲的直率畅达并无孰高孰低之分,也并非是绝对相互排斥的关系。
风格及表现手法的高下优劣要依具体场合而论。
古人常以一个“趣”字来标格词、曲,宋词讲雅趣,元曲尚俗趣。
所谓俗雅,只是本色的不同,其间不要忘记:有趣,讲究情、景(境)、理、趣的有机结合,客观的美和主观的美感高度统一,乃是词和曲的共同特征。
同时也应看到:元散曲发展到后期,尤其至乔吉和徐再思,他们的大部分散曲力求曲雅精工,和宋词难以分辨,失去了散曲的基本风格。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词注重意境,贵含蓄、内蕴、凝练、雅丽、讲究格律,比较规范,以文雅为主,带文人书卷气。
手法多用比兴象征。
因而以此作为词在表达方法上的一个基本要求。
词在唐宋时虽合乐能歌,但内容大都是相思离别,听者多数是文人学士,它的主导风格还是婉曲含蓄的。
曲则不然,它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而又在当时普遍传唱的新诗体。
它是唱给读书人(文人学士)和不读书人(所谓“村夫俗子”)听的。
“使上而御前,下而愚民,取其一听而无不快意”。
(凌蒙初《渎曲杂札》)它主要是诉诸听觉而不是诉诸视觉,因此要求“直说明言”。
散曲则崇尚趣味,贵显露尖新,表达灵活自由,追求淋漓酣畅,以直率俚俗为主。
多用赋的手法,喜欢白描、直陈胸臆。
正如任中敏在《词曲概》中所言:“曲以说得急切透彻,极情尽致为尚,不但不宽驰、不含蓄,而且,多冲口而出,若不能得者,用意则全然暴露于词,…此其态度为迫切,为坦率,可谓恰与诗余相反也”。
关于赋、比、兴,前人有“赋显而兴隐,比直而兴曲”之说(陈奂《诗毛氏传疏》),曲要求显言直说,故多用赋。
散曲小令,又只有一支,字数只有二、三十字至四、五十字,近乎诗的绝、律,词的令、近。
不过曲在运用赋、比这种艺术手法上却有很大的发展。
请看下面同是写思念征夫的词曲:拿宋人贺铸的词【杵声齐】和元人姚燧的【越调·凭栏人】《寄征衣》作个比较,贺词说:“砧面营,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这里的“泪墨题”,题了些什么
作者并没说,意在言外,全靠读者透过字句的表面,调动起丰富的联想,去细心体味,这里包含着“更行更远之意”。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含有比玉关还远的情思。
可谓深情犹在不言中了。
姚氏的散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主人公的难处一点也不遮掩,将其内心的矛盾,真率、活泼的性格,寄与不寄的矛盾内心敞开让你看:寄吗,怕影响归期;不寄吗,又怕挨冻受寒。
正因她敞开了心扉,才使读者直接看到、感受到了一个女子的思想斗争激烈。
一派天然俗趣。
而这正是建立在诚率、真挚情感之上的。
如同是吟咏别情离绪的:宋代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元代商挺《潘妃曲》:“目断妆楼夕阳外,鬼病恹恹害。
恨不该。
止不过泪满旱莲腮。
骂你个不良才。
莫不少下你相思债。
”同是写别后相思,在词是不涉“情思”二字,只是写足了“愁昼”“夜凉”。
酒醉黄昏之后,用一生动的比喻,点染“消魂”,夸张“消瘦”。
全词含蓄典雅,耐人寻味。
可以说是“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深得“骚人三昧”;而曲却是下笔即人情,极言相思病。
结尾又以骂来表情,更见情爱相思之苦,真是写尽相思,不留余韵。
此外,同是写闺思春怨的,用宋晏殊《采桑子》词与元张可久《闺思》[山坡羊]曲来比较,同样可以看出宋词的细密含蓄与元散曲的通俗畅达。
古人曾说:“词如诗,曲如赋。
”“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曲之体无它,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尤宜俗宜真”。
正因为有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所以读宋词时需要慎思索、推细节、通典故、起联想,而读散曲时却常常能够一览无余,曲旨在握。
清朝人曾评论说:曲有三易,“可用衬字衬语,一也,一折之中,韵可重押,二也,方言、俚语,皆可驱使,三也。
是三者皆诗文所无,而曲所有也。
”确实抓住了散曲形式的特点。
今人进一步阐发说:实际上散曲是把自由体与格律体两种诗歌形式结合起来,达到了所谓“雅俗共赏”的境界,预示着白话新诗体的产生,标志出诗歌形式上的一次解放。
这实在是很中肯的评断你也可以去百科上看看,上面的解释比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