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 新年祝福语

细节描写的句子名人名作

描写人物外貌 名人描写的句子

她是我的老师,虽然她的个子不高,却给人一种十分温馨的感觉。

虽然她上课的时候十分严肃,可是下课时总是跟我们打成一片

无论什么时候,她的脸上总能看见那可蔼可亲的笑容,两个小酒窝成了她做完美的搭配,也给予了她做学生间的天使的权利,啊,老师~

孙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

她中等身材,35岁模样。

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总是那么慈祥。

从那黑边眼镜中透出的目光,总是那么炯炯有神,那么和善。

她的语言总是那么含意深刻,那么奇妙,引人发笑。

这个女老师姓宋,因为她年轻,顶多不过20岁,所以,我们都叫她小宋老师,也有一些女同学亲热地称呼她大姐姐。

小宋老师长着高高的个子,衣着比较朴素。

瓜子脸上长着两道柳眉,柳眉下嵌着一双明亮而又锐利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

小宋老师梳着两条长长的马尾辫一直拖到肩头上。

这位监考老师一进来,教室里立刻停止了说话声。

//他高高的鼻梁,又黑又长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鼻子下长着连浓密的胡须,使人一看便知道这是一位严厉的监考老师。

//他向教室扫视了一遍,才开始讲话:“同学们,今大是你们向祖国汇报小学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地做题,不能有一点儿马虎,接到试卷后,要看清题目,不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要认真答卷,争取考出好成绩来。

”//

名家名作描写人物的片段

张爱玲《中国的日夜》……又一次我到小菜场去,已经是冬天了。

太阳煌煌的,然而空气里有一种清湿的气味,如同晾在竹竿上成阵的衣裳。

地下摇摇摆摆走着的两个小孩子,棉袍的花色相仿,一个像碎切腌菜,一个像酱菜,各人都是胸前自小而大一片深暗的油渍,像关公颔下盛胡须的锦囊。

又有个抱在手里的小孩,穿着桃红假哔叽的棉袍,那珍贵的颜色在一冬日积月累的黑腻污秽里真是双手捧出来的,看了叫人心痛,穿脏了也还是污泥里的莲花。

至于蓝布的蓝,那是中国的“国色”。

不过街上一般人穿的蓝布衫大都经过补缀,深深浅浅,都是像雨洗出来的,青翠醒目。

我们中国本来是补钉的国家,连天都是女娲补过的。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

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

先是天黯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

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

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

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

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噬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

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敲,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

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一夜盲奏,千层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持,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蝎壳上哗哗泻过。

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

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潮泻过,秋意便弥漫旧式的庭院了。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

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

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

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像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像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像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像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

想像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

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何其芳《墓》……初秋的薄暮。

翠岩的横屏环拥出旷大的草地,有常绿的柏树作天幕,曲曲的清溪流泻着幽冷。

以外是碎瓷上的图案似的田亩,阡陌高下的毗连着,黄金的稻穗起伏着丰实的波浪,微风传送出成熟的香味。

黄昏如晚汐一样淹没了草虫的鸣声,野蜂的翅。

快下山的夕阳如柔和的目光,如爱抚的手指从平畴伸过来,从林叶探进来,落在溪边一个小墓碑上,摩着那白色的碑石,仿佛读出上面镌着的朱字:柳氏小女铃铃之墓。

这儿睡着的是,一个美丽的灵魂。

……梁实秋《男人》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就是脏

当然,男人当中亦不乏刷洗干净洁身自好的,甚至还有油头粉面衣裳楚楚的,但大体来讲,男人消耗的肥皂和水的数量要比较少些。

某一南校,对于学生洗澡是强迫的,入浴签名,每周计核,对于不曾入浴的初步惩罚是宣布姓名,最后的断然处置是定期强迫入浴,并派员监视,然而日久玩生,签名簿中尚不无浮冒情事。

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

袜子手绢不知随时洗涤,常常日积月累,到处赛藏,等到无可使用时,再从那一堆污垢存货当中挑选比较干净的去应急。

有些男人的手绢,拿出来硬像是土灰面制的百果糕,黑糊糊黏成一团,而且内容丰富。

男人的一双脚,多半好像是天然的具有泡菜梅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所谓“濯足万里流”是有道理的,小小的一盆水确是无济于事,然而多少男人却连一盆水都吝而不用,怕伤元气。

两脚既然如此之脏,偏偏有些“逐臭之夫”喜于脚上藏污纳垢之处往复挖掘,然后嗅其手指,引以为乐

多少男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一概不理,洗脸完毕,手背可以不湿,有的男人是在结婚后才开始刷牙。

“扪虱之谈”的是男人。

还有更甚于此者,曾有人当着掻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一只老鼠

除了不可挽救的脏相之外,男人的脏大概是由于懒。

描写母爱的名人名作

<灯塔的守望者>高尔基 <母亲>

名人名作是什么描写床事的,笑嘻嘻

古代的几本,什么梅、什么团的,嗯。

不喜答案请无视。

描写山水的名家名作文章

水经注三峡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

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

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

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

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描写日落的名家名作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颠不散烈烈朝晖之这是我觉得写得最好的日落 这种作品很少....................吧

名家名作的文章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片段

1、威 子威子结婚的时候,穿一身黑色的西装,剃了个光头,样子很像电视剧里的黑帮保镖,他过去也的确给某老板干过类似保镖的差事,现在是一家健身俱乐部的散打教练。

算算威子今年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

我最早认识他的时候,还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那时威子可不是现在的模样,矮矮的,瘦瘦的,长得很不起眼,骨骼突出,脑袋显得有些大,性格内向,腼腆,说话时总爱咧着嘴笑,但脸上并没有多少笑意,于是这笑容就让人觉得有点僵硬。

然而我不知道就这么个不起眼的小伙子却深深迷恋着武术,直到一天晚上,一位陌生的中年妇女找到我家,说他的儿子一直想拜我为师,但又不好意思开口。

我这才弄明白原来她是威子的母亲。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就我这两下子“三脚猫”的本事,竟然也有人拜师,我既高兴又不安。

当晚就跟着威子的母亲去了他们家。

威子见了我有点拘谨,一会儿就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威子很能说的。

我对威子说,咱们之间谈不上什么师傅徒弟,一块学,一块练。

我也很痴迷武术,但没有痴迷到威子这个份上。

后来威子已经不满足于业余时间练着玩了,一心想干个专业。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的工作也不大安心了,为此,他父母没少操心。

那一年征兵,威子踊跃报名,去武汉当了一名战士。

两年后退伍,社来社去,威子又回到了原单位。

两年的部队生活,给威子带来不少变化,健壮,精悍,利落,不变的仍是他对武术的一片痴情。

他对我说,他在部队一直坚持训练,我从他胳膊上的肌肉线条就可以看得出来,可令我看不出来的是他的性格也在改变着。

一个星期天,威子约我去看录象,放的是李小龙的《猛龙过江》。

当时,我们还是第一次看李小龙的片子。

李小龙的高超的武功和独特的气质看得我俩血液沸腾跃跃欲试。

我没想到放映结束,威子立马上演了一出真实的“猛龙过江”。

散场后,威子一直盯着前面走着的几个年轻人,和我说话也心不在焉。

突然他呼地冲上去,左手按住其中一个年轻人的后脖颈猛一推,那人冷不防被推得向前抢了两步,刚要回头,威子闪电般的几拳已经击在他脸上,他扑通倒地。

我愣在那里,一时竟不知发生了什么。

同他在一起的几个朋友也给镇在那里动也不动。

我再看倒在地上的人,仅仅几秒钟,他的脸已被修理得五彩缤纷,惨不忍睹,让我想起被鲁提辖揍了的郑屠,“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

这时,威子对我使了个眼色,我们一前一后,走出录象厅,骑上车子,迅速离开。

在路上,威子告诉我,看录像的时候,那小子始终把一双臭脚丫子蹬在他的椅背上,威子几次示意他把脚拿下来,他可能仗着人多,就是不理,存心找茬,威子决定先不管他,看完片子再说,于是就上演了刚才的这一幕。

时间不长,威子又在他工作的单位用同样迅捷凶狠的招数教训了几个醉鬼,整得这几个称霸一方的家伙服服帖帖。

威子很会打架,也善于打架。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有时也出手。

但我总觉得威子的打架和一般的斗殴有着某种区别。

我弄不清楚威子是性格中究竟潜在着什么,他有单纯温厚的一面,也有狂暴好斗的另一面。

威子曾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了许多他打架的经历,我像听评书一样过瘾。

威子不善言谈,但对打架的叙述上却有着独到的表达方式。

凡是经他修理的人,都属于那种“找抽型”“欠揍型”的,威子的拳脚给一些想出手而不敢出手的人解了气平了愤。

我总感到,威子的打架带有反世俗的性质。

他用拳头同那些他所看不惯的讨厌的趾高气扬的春风得意不可一世的的嘴脸对话,而他的功夫加上的他的过人的狂野凶猛勇敢速度力量,一次一次地宣泄着自己的压抑和愤懑,也令不少只会吹牛不知苦练的假功夫们避之则吉。

我们仍然在一起练武,他家的院子成为我们的练功场。

威子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十分支持威子,我还从来没见过如此支持孩子的父亲。

那个时候,还不容易买到诸如脚靶、沙包、拳套之类的体育用具,威子的父亲就自行设计,他画出图纸,威子的母亲负责缝制,一点也不比买的差。

那是一段使我难忘的时光。

我们训练前先要听上一段杰克逊的摇滚,调动起情绪,然后来到院子,戴上拳套,闪辗腾挪,左右开弓,远踢近打贴身摔,常常是鼻青脸肿,身上一块红一块紫,但是我们体会到了作为男人的快乐和自信、感受到了青春的蓬勃和激烈。

威子的心中始终萦绕着当兵前的梦想,他不满足于业余时间的踢踢打打。

他只身去了省城,找到了省队的教练,当教练问他为什么要练散打的时,威子说,什么也不为,就是喜欢,喜欢这种男子汉的运动。

一句话感动了这位赫赫有名的资深教练,他破格收下了威子,后来又保送他去了武汉体院,威子毫不犹豫地辞去了工作,再度奔赴武汉,追寻他的梦了。

威子的家庭对他很溺爱,这点与我略有相似。

推己及人,我觉得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着某种不健全的心理。

威子曾对我讲过这样一番话:我生得太不起眼了,太不惹人注意了,我要用自己的方式让别人注意到我,不能小看我。

这种想法的本身似乎有点偏执。

然而威子做到了——真的,没有人敢小看他。

2、我想,现在馋嘴的本事是从小时候被培养起来的。

外祖母的样子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外祖母给我买的零食我现在还记得一清二楚。

在我印象中,外祖母最疼的孙子就是我了。

每次过来看我都给我带一大包的零嘴。

妈妈说,我四岁的时候是外祖母看护我的。

后来外祖母死了才让爷爷看管我。

那时侯,家里穷,爸爸妈妈一天到晚为三餐而奔波。

那时侯,有点小冰糖块吮吮已经是一件值得小伙伴们羡慕的事情。

而外祖母给我带来的零嘴,不单有小冰糖块而且还有杏肉,杨梅干,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果脯。

每次带来得都足够我吃上两三天。

值得遗憾的事,外祖母死之前,我只会远远地看着她而不敢靠近她,妈妈说,那时侯,外祖母最想的就是牵一下我的小手。

而我,因为那时年少对死亡的恐惧始终没有实现外祖母的这个愿望。

外祖母留下最值钱的东西就是给我的那块玉佩。

每当看见那块玉佩,我就会想起她,想起她对年幼的我的疼爱。

爷爷是外祖母死后才接着看管我的。

到那时候爸爸妈妈依然很忙。

而家里依然很穷。

爷爷是我们镇上有名的老中医,他在人民医院退休后就在家里开了一个小诊所,那时侯,爷爷是个比较富有的人。

爷爷喜欢给我买糖吃还有那甜甜的萨其马。

以至后来街上的人都叫他糖爷爷。

那时侯能够吃上一包白云牌方便面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

而我几乎每天都可以吃上。

只要我乖的话。

我小的时候很会讨人喜欢,我会帮爷爷包药,所以爷爷一到晚上的时候就会给我买一包白云牌方便面。

我现在还记得那包方便面的样子,红色的包装袋,袋的正面有一碗很大的面,面上放着两块切开的鸡蛋,还有葱花,还有煎好的三块猪肉。

而袋的背面呢,就是三幅教你怎样泡面的指示图。

图画上的小人是留着披头四样式发型的小男孩,看他吃面的样子就迫不及待地想吃。

后来,家里有钱了,方便面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吃了这么多还是怀念那只有麻油和香料包的白云牌方便面。

爷爷也很喜欢吃方便面,但现在他老了,爸爸说方便面很热气,不让他吃。

爷爷现在只喜欢吃素,我想,等我工作了,赚到钱一定要好好带爷爷去吃那上好的素菜。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家已经搬到新房子里去了。

那时候,换成妈妈接送我上学。

每次考试的那天早上,我都会到学校正门的那条芒果街的一间小店去吃油条送白粥。

每次吃完考试都会去的双百。

我还经常光顾那间小店隔壁的面包店,我喜欢吃它那里的两块面包中间夹着奶油的东东,现在才知道那叫三文治。

除了这些我有时放学还会吃上一两个碗仔糕再回家。

后来,我改路线上学了,改从学校后门那条路走,妈妈说,那比较快。

后来,我就成了学校后门那间猪肠粉店的常客。

现在回想起来,那间店的猪肠粉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

再后来我上中学的时候,那间店已经换老板了,那味道当然不如从前。

现在,走过那条街的时候,都不自觉地停停看看。

寻找一些我小时侯生活的轨迹。

每当迷惘的时候,想想从前,尽管小时侯年少无知,但是烦恼却比现在少的多。

上中学的时候,我上的中学就在我家不远的地方。

那时候,我比较早起,可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吧。

学校太早没有开门,我就会到学校旁的拐弯角的一间早餐店吃早餐。

那里最出名的是牛腩粉,好多人都挤在那里吃。

因为我来得比较早,人很少,老板总是在我那碗上放上多几块的牛腩。

他把我看成勤奋的学生,确实,我上初中的时候是比较勤奋的。

每天从一大早就抓紧时间看书,所以,初三毕业的时候我考上我这所母校——全镇最好的中学。

如果当初我能坚持勤奋的话,或许,高考就不会失利。

勤能补拙。

古人的话是经过实践证明的。

毕竟世界上不看书不学习就能取得大成就的天才为数是很少的。

现在,上大学了,很少机会能再次去小店那光顾,偶尔的,接弟弟回家的时候会和他一块去小店尝尝那里的牛腩粉。

上大学了,每当吃早餐的时候,我都会怀念家乡的那些小店,甚至家里的一顿豆豉鱼干送白粥。

出来已经一年了,思乡之情不言于中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名副其实的馋猫,我觉得吃是最能让人寄予浓浓的感情的。


细节描写的句子名人名作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