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一些趣事轶事
一些有关普京的趣事(摘自叶利钦的自传)第一次认识普京关于我同普京如何相识的问题,现在颇多传闻和杜撰。
一般人认为,我们应该是在1996年认识的,当时普京任总统事务局副局长。
实际上,我同普京相识要比这早两年。
1994年秋以前,我同普京没见过面。
但是我听说,索布恰克有一个可靠的副手,此人总是迟到。
记得有一次我同切尔诺梅尔金和索布恰克三人谈话,切尔诺梅尔金突然火了,他冲着索布恰克说:“多利亚,斯莫尔尼宫(圣彼得堡市政府所在地——编者注)里怎么一点规矩都没有
我在那儿召集一些人开会,我问:‘今年市外贸总额多少
’回答:‘不知道。
’‘那么谁知道
’回答说:‘第一副市长普京知道。
’‘他现在哪儿
’‘您别着急,他耽搁一会儿,但是肯定会来的。
’果然,一刻钟过后,冲进一个人来……对政府总理怎么一点儿也不尊重
”但索布恰克说:“对不起,您错了。
的确,普京不太守时。
但是此人非常可靠。
您自己也清楚,现在找个真正忠诚的人有多么难。
”这个情节我记住了。
枪击野猪 普京救了我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出发去离城80公里左右的狩猎场。
一些圣彼得堡的官员随行,人不是很多。
我们都身着迷彩服,拿着猎枪。
这时我注意到一个人,迷彩服非常合体,一副军人仪态。
他持猎枪的姿态非常自信,紧紧地抱着,就像拥抱一个心爱的女人。
我问礼宾官:“此人是谁
”“他是市政府第一副主席,姓普京,叫弗拉基米尔。
”“啊,记得,有人对我讲过他。
”那天,我们决定打野猪。
但是怎样才能将这个活动同正式谈话、同讨论国内迫切问题结合起来呢
大家最后决定,在草坪上摆上桌椅,备好食品,午餐会后直接去森林打猎。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开始吃甜点。
突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灌木丛中走出一个庞然大物,它站在那里,四处转动着眼睛,用蹄子扒拉着落叶。
坦率地说,野猪的突然出现使我们惊慌失措,当时由于我讲话时太激动,眼镜掉在了地上,于是10个随同人员都钻到桌子底下找眼镜。
情况很危急
这时,我侧目看到,普京没有往桌子底下钻,下面已经没有地方了。
他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端着猎枪在一旁站着。
终于听到两声枪响。
后来了解到,同普京一起开枪的还有我的副官库兹涅佐夫。
但是最后检查的结果表明,正是那个“总是迟到的普京”击中了野猪的心脏。
野猪的出现是由于猎场人员的疏忽,他们赶野猪时搞错了方向。
坦率地说,那天我们为普京喝了很多杯。
我的第一印象很准确:这是一个强硬、不妥协和思维敏捷的人。
我们非常友好地分手了。
后来我多次回忆起那个秋天,回忆起那霉湿的落叶的味道,回忆起那惊险的瞬间和获救的场面。
每每想到普京,我就想:“莫斯科需要这样的人。
”一切就像预料的那样,命运终于使普京来到了首都。
我想辞职我经过长期的、甚至于痛苦的深思熟虑之后,在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的最后一天,宣布了自己的辞职决定。
12月22日,我把普京叫到我的办公室:“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你还记得吗,我任命你为政府代总理时说过,你是一个前程远大的总理。
现在我认为让你接班的时机已经来临。
”普京嘴角微微带笑,他在激动时往往这样。
沉默了一会儿,普京说:“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我不完全明白您的意思。
”我说:“我想辞职。
”在平常比较严肃的普京脸上顿时出现了各种复杂的表情。
显然,他怀疑我是否在考验他:“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您已经决定了
”我说:“我想和你一起作出这一决定。
”他说:“我认为您的辞职对国家来说将是一个巨大损失,如果总统选举提前举行,我还没有做好承担这么大责任的准备。
”老实说,我很恼火,因为我期待的是另外一种回答——更积极更诚实的回答。
“好吧,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你走吧。
”我挥了挥手。
普京说:我想接班此后几天我总是在想:我要辞职的决定是否正确
是否应该让普京再当几个月总理
12月27日,我录制了电视新年讲话。
沃洛申(总统办公厅主任——编者注)几次想与我谈普京和以前讨论过的关于我辞职的问题,都被我打断了话题,因为我决定暂缓辞职。
克里姆林宫内出现一片令人不安的停顿。
早晨我又把普京叫来,他说:“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上次我做得不对,实际上我能够接班,也想接班……”“那就好了。
”我说普京挨打悟出的道理。
普京的第一次挨打,就悟出了一个受用终生的道理。
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收获了。
普京当时回忆说:当时我感到很委屈。
打我的哪个小子看起来是个瘦猴。
不过,我很快明白,他年龄比我大。
力气也比我大的多。
对我来说,这件事情是街头大学校给我上的重要的一课。
由此使我获得了受益非浅的教训。
我从这个教训里得到了四点结论:〈1〉首先是我做的不对,当时,那孩子只是对我说了句什么。
而我却粗暴的把他给顶了回去。
那话简直能把人噎死。
实际上,我这样对待人家是毫无道理的。
因此,我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2〉如果当时站我面前的是一个人高马大的壮汉。
也许我就不会对他这样粗暴了。
因为这孩子看上去瘦骨伶仃,我才觉得可以对他撒野。
但等我吃了苦头以后。
我才明白,不论对谁都不能这样做。
对任何人都要尊重。
这是一次很好的,有示范意义的教训。
〈3〉我明白了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我对错与否。
只要能进行还击。
就都应当是强者。
可那孩子根本就没有给我任何还击的希望。
根本没有希望。
〈4〉我应该时刻做好准备,一旦遭人欺负。
瞬间就应当进行回击。
瞬间
[ 转自铁血社区 ]总体来说,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想要成为胜利者,那麽,在任何的一次打击中,都要咬牙坚持到底
此外,普京还意识到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卷入冲突。
但一旦有什么情况发生,就应假定无路可退。
必须斗争到底。
可以说,这一公认的准则是此后克格勃教给他的。
但早在孩提年代的普京在他的多次打架中对此就已经烂熟于胸了。
此后,在克格勃的工作中,普京还掌握了另一条准则,那就是,如果你不准备动武,你就不要拿起武器。
不应该随意恐吓别人。
只有在你决定开枪的时候,才须掏出手枪。
小时候在街头需要用拳头明确他与小伙伴之间的关系时,这位未来的总统就是这样做的。
一旦你下决心打这一架。
那你就要坚持到底。
换句话说,就像是我们人民解放军所说的那样:不打则已,打则必胜
post_2521543_1.html普京在圣彼得堡1990年经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校长斯坦尼斯拉夫·梅尔库利耶夫的推荐下弗拉基米尔·普京成为列宁格勒苏维埃委员会主席阿纳托利·索布恰克的顾问。
弗拉基米尔·普京在马林斯基宫开始了政治生涯。
在阿纳托利·索布恰克当选为圣彼得堡市市长后1991年6月12日弗拉基米尔·普京成为圣彼得堡市市政府对外联系委员会主席。
1991年8月份的政变之后圣彼得堡市市政府从马林斯基宫迁往斯莫尔尼宫。
弗拉基米尔·普京在斯莫尔尼宫一直任职到最后。
1995年弗拉基米尔·普京担任圣彼得堡市副市长.
关于普京总统的传奇故事
在苏共总书记中,罗可说是到访中国最多的一位:1959年作为晓夫的随员;1963年率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访问越南路过北京;1963年7月和1964年11月参加中苏两党会谈;1965年作为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的随员访问越南路过北京;并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也是毛泽东最后一次接见苏联党政代表团。
安德罗波夫执政期间积极主张“改善苏中关系”,继承了勃列日涅夫去世前提出的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方针。
但他执政时间短暂,两国关系没有实质性进展。
不过,在安德罗波夫出任苏共总书记的一年零三个月里(其中有半年处于急救状态,3个多月在医院的重症病房作透析),他的对内改革得到了苏联群众的广泛支持,被誉为苏联的改革家。
有历史学家指出,如果安德罗波夫的身体状况好一些,或在位时间长一些,不仅中苏关系会提前改善,而且苏联也许就不至于解体了——真的是这样么
【喜爱文学的“克格勃主席”如何登上权力顶峰】斯大林1922年当总书记时43岁,赫鲁晓夫行使最高领导权时58岁,勃列日涅夫1964年从赫鲁晓夫手里“抢”过权力时也是58岁。
安德罗波夫当上总书记则是69岁——算得上是苏联历史上最老的新任总书记。
安德罗波夫1914年出生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境内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戈尔巴乔夫后来就是该边疆区党委书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安德罗波夫幼年失怙,14岁独立生活,当过搬运工,做过电影放映员和报务员,18岁在伏尔加河上当水手,学到了很多东西。
后来他常说:“生活就像湿漉漉的甲板,要想在上面不滑倒,就得一步步慢慢挪,而且每挪一步都要选好下脚的地方。
”水运专科学校毕业后,安德罗波夫进入一家造船厂工作,任工厂共青团组织委员,193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1954年任苏联驻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从此开始他真正的政治生涯。
1956年积极参与了匈牙利事件的解决。
1957年回莫斯科任苏共中央联络部部长,主管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关事务,曾多次随赫鲁晓夫出访东欧国家。
赫鲁晓夫下台后,又多次随同勃列日涅夫出访和参加东欧各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
1967年5月,安德罗波夫被任命为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对内是秘密警察的上司,对外是苏联间谍组织克格勃的主席;一个月后当上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年4月当上政治局委员。
1976年安德罗波夫被任命为大将,统帅25万边防军;1980年当选最高苏维埃代表。
勃列日涅夫任命一名党的干部当克格勃头目,显然是为了强化克格勃组织,把它置于党的监督之下。
在安德罗波夫的领导下,克格勃人员扩编,预算增加,活动范围扩大。
(后来成为俄罗斯总统的普京也曾加入他的队伍)安德罗波夫还提出扩建精神病院、形成全苏联精神病院网络的计划,以此收容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病”患者,从而维护苏联的国家制度。
安德罗波夫的这种想法与赫鲁晓夫如出一辙。
赫鲁晓夫曾公开宣布,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会犯罪,只有他们才会反对现行社会制度。
安德罗波夫还主张把政治犯流放到全苏联最寒冷的雅库斯特的北极圈去,这可以“让他们头脑冷静冷静”。
比流放更狠的是驱逐出境。
当年柯西金建议将索尔仁尼琴放逐到苏联北部的上扬斯克(俄罗斯最冷的地方之一,也是沙皇政治犯的流放地),安德罗波夫则把索翁驱逐出境。
安德罗波夫能够在勃列日涅夫病逝后接掌苏联,首先是得到了后者的认可。
勃列日涅夫是在二战的出生入死中成长为苏联领导人的,推翻赫鲁晓夫后上台。
有一次他出访罗马尼亚,途中念念不忘与当年二战的老朋友于故地欢聚畅饮,讲话稿的任务交给了时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喜好文学,也有胜人一筹的文字表达能力,他为勃列日涅夫撰写了一篇辞藻极为华美的祝酒词,将那天的欢聚气氛营造得出人意料。
勃列日涅夫一直记得此事。
安德罗波夫在苏共中央的地位从此快速上升,不久便执掌克格勃,并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勃列日涅夫对安德罗波夫评价极高,不仅因为后者讲话稿写得漂亮——安氏确实是一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
勃列日涅夫在一次谈党的建设的讲话中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光是先锋队不可能建成新社会,他说,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在这里,我想用几句话说说一位多年来党的工作把我们与他联系在一起的人,这就是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我高度评价他富有党性的谦虚精神、人道主义、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
他经历了共青团和党的工作的漫长而光荣的历程。
我非常器重这样的人。
”安德罗波夫因患眼疾一直戴着“蛤蟆镜”,被西方社会看作克格勃总头目的标志。
其实他个性鲜明,天赋极高,书卷气浓。
只从外表看,安德罗波夫更像一位儒雅学者。
【拯救苏联的“改革三板斧”】安德罗波夫从勃列日涅夫手中接过的苏联,表面尚算稳定,实际却是千疮百孔:农业和消费品工业濒临崩溃;东欧“离心离德”,苏共的控制力不从心;在科学技术上已降为二等强国。
更严重的是,苏共高层特权腐败问题严重,整个党越来越脱离群众。
安德罗波夫是个明白人。
首次主持中央全会时他就承认,苏共领导集团高高在上,对自己领导的社会一无所知。
他警告说:“苏联的主要危险不是来自世界帝国主义,而是来自人民的困苦贫穷。
”怎么办
作为总书记,要领导党和国家向前走,就必须改革。
第一板斧:毫不留情反腐肃贪。
安德罗波夫首先把改进党的作风作为突破口。
他在担任苏共总书记的就职演讲中大声疾呼:“向任何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作更有力的斗争。
”上台伊始,安德罗波夫坚决地拉开了反腐肃贪运动的帷幕。
早在担任克格勃主席时,他就与党内腐败分子斗争过,可惜当时权力有限,许多案子无法办理。
现在,他雷厉风行地将斗争矛头直指官僚阶层。
从1982年11月至1983年底,仅党中央、政府部长和州党委第一书记以上的高级干部,因贪污受贿或渎职而被撤换的达90多人,包括内务部部长谢洛科夫,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
150个州级领导人中,47名被撤职。
安德罗波夫甚至枪毙了勃列日涅夫的好友、工业技术出口局局长斯米利亚科夫,以及专门为勃列日涅夫一家和其他权贵提供短缺食品的莫斯科第一食品商场美食部经理索科洛夫。
以往关押“阶级敌人”的政治监狱,首次塞满了腐败官僚,极大地缓和了人民的愤怒情绪。
安德罗波夫被人民看作是彼得大帝、斯大林那样的铁腕人物,同时也是“明君英主”。
然而,安德罗波夫把长期盘踞在安乐窝里的近1/3高官赶走后,选择干部的余地并不大,只能用自己熟悉并信任的克格勃干部取而代之。
在安德罗波夫时代,13名政治局委员中有3名是克格勃将军,比例超过斯大林重用贝利亚时期。
第二板斧:大张旗鼓整顿劳动纪律。
石油和伏特加这两种液体是苏联经济的重要支柱。
但 “伏特加”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的社会现实,让任何一位苏联领导人都无法轻松面对。
根据安德罗波夫的倡议,1982年12月开始了加强劳动纪律的运动,反对在生产岗位上酗酒。
安德罗波夫没有妄想改变苏联老百姓的生活习性,他曾说过:“光喝汤不喝酒,不是傻瓜就是木头。
”因此他没有开展全面的反酗酒运动,也没有像赫鲁晓夫那样提高酒价。
他甚至让一种普通牌子的伏特加酒降价,老百姓马上称这种酒为“安德罗波夫卡”。
安德罗波夫要从“源头”上控制酒。
他想了个妙招:规定商店开始售酒的时间从每天上午10时推迟到中午12时。
俄国酒鬼今日有酒今日醉,当天买酒当天喝,12时才开始卖酒,让酒鬼一早醒来无酒可喝,只好去上班。
整顿劳动纪律,安德罗波夫从“令行禁止”入手。
他采取了驾轻就熟的克格勃办法:增加民警巡逻队的规模和民众纠察小组的数量,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公园里,在普通的莫斯科澡堂、美容厅、高级理发厅、排队买紧俏商品的队伍里,在郊区火车上和电影院里,进行广泛搜捕和检查证件。
没带证件的公民常被带到附近民警分局去“查明身份”:如系在职人员,上班时为何闲逛
看电影的人是否占用了工作时间
这种粗暴的办法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反弹,也引起了党代会上的批评。
1983年1月,安德罗波夫决定取消“拉网”式的群众性检查运动,改为从制度上着手建设。
对这段历史,俄罗斯新电影《天神的忌妒》有详尽描绘。
第三板斧:试水改革经济体制。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斯大林到赫鲁晓夫时代发挥过极强威力,“苏联模式”使一个农业国在短短30年间成为现代工业和军事强国。
然而,经过勃列日涅夫时代的长期停滞,计划经济下劳动者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物质普遍短缺的弊端越来越严重。
安德罗波夫要打破计划经济的一统天下,得在调动人们劳动积极性上想办法。
他的改革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推行农业集体和家庭承包制,鼓励多收获者多得;第二,在工业和建筑业中推广承包作业队;第三,扩大国营和集体企业的自主权,努力提高质量、提高效率。
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1983年苏联工业产值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扭转了多年来增长率不断下降甚至完不成计划的消沉局面;农业产值增长了5%,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5%;职工报酬有较明显增长;商店货架上空空如也的景象得到明显改善。
【他不可能改变历史】安德罗波夫公开承认苏联制度缺乏民主,明白苏联社会亟待变革,但作为稳健的政治家,他谨慎而行,颇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特点。
他的改革目的不是放弃社会主义,而是为了让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地运作从而改善人民生活。
假设给安德罗波夫更长的执政时间,让他的“三板斧”充分发挥作用,苏联日后局面会因此而变么
笔者以为不太可能:一、安德罗波夫虽然对苏式社会主义弊病有所了解,但许多问题积重难返,他生前已经看到处理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两者关系之难。
二、他对“怎么干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并无清晰主见。
三、他只是单打独斗,没有在苏共中央形成一个思想解放、有共同改革目标的领导班子,这一点也是最关键的。
四、他没有开放的心胸,“冷战”思维依然浓重。
安德罗波夫病重时,有人建议请西方名医会诊。
安德罗波夫说:“我们一直说我们的制度优越,现在最高领导人生病,反倒要求助于西方医师,我宁死也不干。
”1983年夏,安德罗波夫的健康状况突然急剧恶化:以前他在办公室里接待来人时,总是出门迎接、招呼,这时已不能从桌旁起身,只是伸出一只手来,行动愈来愈吃力了。
他不得不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苏共中央机关里有人窃喜,对他们而言,安德罗波夫的病简直成了天赐良机。
这时的安德罗波夫,只得急匆匆地将许多重要工作交给戈尔巴乔夫。
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壮志未酬撒手而去,终年70岁。
戈尔巴乔夫在经过契尔年科的短暂过渡后,登上了苏共总书记的宝座。
他并没有沿着安德罗波夫的改革之路走下去,苏联分崩离析的种子已经埋下……
怎么看,普京说列宁思想导致苏联解体
2022年1月22日,社会广泛流传新浪网一则消息。
大意是: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对革命领袖列宁做出负面评价,在俄罗斯社会引发争议。
报道说,21日当天普京总统主持召开了科学教育委员会咨询会议,普京讲话谈到:“列宁的思想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它像是被安放在‘俄罗斯’大厦下的核弹,后来这枚核弹爆炸了。
”这段话明确指出是“列宁的思想”导致苏联解体,加上前有“普京对列宁的负面评价”这句话,人们很容易理解为普京是对列宁全部思想、由此推及对列宁所建立的整个苏联体制给以“负面评价”。
此后,1月25日普京在“全俄人民统一阵线”区域代表大会上答历史教师问,想借此对21日谈话进一步解释,内容涉及到对列宁、苏联体制正反两方面评价,但却被观察者网等说成是“普京(五天之内)第二次批判列宁”,和批评苏联体制。
加上还有“俄共等反对普京对列宁的评价”报道作呼应,造成了普京似乎真是全盘否定列宁和苏联体制的印象。
这些报道或者断章取义,或者只选择自己需要的观点,不是完整阐述普京的思想,严重歪曲了事实真像。
一、普京对列宁“民族自治”思想的评价 1月21日普京主持召开俄罗斯科学教育咨询委员会,与会代表就会议宗旨:讨论国家科学技术近期发展战略进行发言。
但在会议快结束之际,物理学家科瓦利丘克讲话中引用苏联诗人帕斯捷尔纳克20年代所写《高雅的病》描写列宁的诗句,说明列宁是为了治理国家而掌控思想的潮流。
普京大概完全没有料到会议猛然提到了列宁,他在总结中只是简单对此做了回应。
普京的确说了如前面新浪网报道中他对列宁思想的错误及其后果导致苏联解体的评价,但是,普京并没有指列宁的全部思想,他讲话中特别强调是列宁的“民族自治”,后来又加上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
新浪网等的报道,恰恰漏掉了普京所指列宁“民族自治”和“世界革命”,而笼统称“列宁的思想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给人印象普京批评的是列宁全部思想,显然对读者起了误导作用。
笔者上述理解是否正确
几天后(25日)在“全俄人民统一阵线”会议上普京自己作了解释。
中学历史教师布兹库洛夫向普京提问,希望在十月革命周年纪念日(100年)快要到来之际,总统能就几天前他关于列宁评价引起社会争论的谈话给以回答。
普京就此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关于“埋藏在国家大厦下的地雷”问题,普京说,几天前他这个讲话引起了争论。
“地雷”指的是什么
“现在可以具体说明,指的是在当年列宁和斯大林之间就如何建设新型国家苏联发生的一场争论”。
普京指出,斯大林的想法是:由当时存在的几个享有广泛自主权的主体(国家)组成一个国家苏联。
列宁批评斯大林的思想是错误的、不合时宜的。
列宁主张是:未来的国家(苏联)应当由当时的四个主体: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
这些国家之间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而且有权退出苏联,普京认为列宁这个思想是错误的。
同时普京还批评了当时(列宁)关于文化自治、具有广泛权力的国家自治(加盟共和国)和具有可以退出国家(苏联)的权力三种思想。
他认为,这一切,再加上当时存在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效益不高等问题,就是埋在俄罗斯大厦下缓慢引爆的地雷。
很明显,普京这里并不是对列宁全部思想的评价。
至于搬迁列宁陵墓的问题,普京仍然重申他以前对此的观点: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必须十分慎重,不能采取引起社会分裂的行动。
二、如何评价苏联。
普京在1月25日的讲话中,的确对他认为苏联体制的问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包括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严厉镇压措施、枪毙沙皇全家、内战中杀害上万个神职人员等等……苏联体制这些问题在观察者网等网站中已经有详尽报道。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网站没有报道普京对苏维埃制度赞扬的讲话。
普京明确说到:(苏联)“计划经济具有确定的优势,它能够集中全国的资源完成最重大的任务。
例如,解决了苏联人民的健康保障问题,这毫无疑义是共产党的功劳”。
普京还说到:(苏联)解决了教育问题,这也毫无疑问是共产党的贡献。
十月革命前俄国文盲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是欧洲最低水平。
列宁发动了“文化革命”,1940年苏联每千居民受过普通教育人数达到245,远远高于美、英、德、法、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普京特别强调苏联工业化提高国防能力的贡献。
他说,如果不能集中利用全国的资源,苏联就不能做好应战德国纳粹的准备。
而如果在卫国战争中遭到失败,不仅对我们国家、对俄罗斯民族、对苏联境内其他民族的悲剧性后果都是非常惨烈的。
普京最后总结到:(苏联)所做这些贡献是无可怀疑的。
普京还表明了他对苏联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态度:他说他至今仍然保留有苏共党证,而没有毁坏它;他至今仍然非常热爱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因为它们像《圣经》一样其中很多原理是正确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是在他回答怎样评价列宁时说的。
因此,怎么能用“普京五天之内二次批评列宁和苏联”的片面内容概括他对列宁、对苏联的完整论述
三、普京对苏联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态度 我们论述普京关于苏联历史的观点,不能仅从他某一次讲话就作出结论。
应当对他这方面讲话进行全面分析。
近年来,普京多次会见俄罗斯历史学家,谈及对苏联历史和苏联历史人物的评价。
普京主要强调:不能丑化自己国家的历史。
要辩证看待历史,不能否定一切。
2022年12月底,俄罗斯国家历史教科书修改委员会学术领导、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丘巴里扬院士向普京总统汇报教科书修改情况。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修改委员会认为:1917年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
丘巴里扬并且向普京总统指出:现在大多数俄罗斯人甚至包括不同派别的人都能够接受这个观点。
普京也对被十月革命取代的沙皇专制制度评价不高。
他指出“旧俄国的思想不适于今天”,“如果我们还处在(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肯定不能取得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能够被俄罗斯国家历史教材委员会称之为“伟大的革命”, 足以证明列宁的地位。
2022年11月5日,普京会见俄罗斯历史学家时,评价了苏联体制。
他说:“如果当时的(苏维埃)政权不是那样严酷,而是处于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我们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吗
肯定不可能。
”2022年12月24日,普京签署了第808号总统令——《建立国家文化政策纲要》,随即召开座谈会。
普京明确指出:要尊重过去年代历史上一些杰出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响。
其中最为专注的目光要注意苏联时期。
对苏联时期取得的成就,这是无可怀疑的。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从某种意识形态的考虑出发,对我们国家和我国人民在我们生活中这一极其重要的时期取得的这些成就加以诋毁。
在1月25日谈话中,普京也再次表明:绝不能用“黑色的油漆把过去全部抹黑”。
四、关于苏联解体原因 学界一般都认为苏联解体涉及历史和现实的因素。
大致说来,苏联体制存在的弊端是历史因素,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联领导人执行的错误政策是现实因素。
普京谈到列宁“民族自治”等思想是“埋在俄罗斯大厦下缓慢引爆的地雷”导致苏联解体属于历史因素,也在学理之中,尽管人们不一定同意他的观点及对列宁的某些观点的评价,包括俄共。
争论在于:苏联解体是历史因素为主还是现实因素为主
普京讲话本来并非主要评价苏联解体原因,但由于涉及这个内容,而又引发了社会争论,这就值得俄罗斯官方注意了。
普京讲话一天后,1月26日,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报登载了刊登了该报记者与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帕特鲁舍夫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访谈。
同一天俄罗斯《观点报》头版以通栏大标题《俄罗斯政府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对这个访谈进行述评。
帕特鲁舍夫是与普京、国家安全秘书伊万诺夫、外长拉夫罗夫等四人组成的俄罗斯外交最高决策机构成员。
其主要观点简单介绍如下:他认为苏联解体完全不是因为当时社会的在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它是被苏联领导者们丢掉的。
他们不明白应当做什么和怎样做,也找不到解决国家困难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苏联领导人不能够承担责任,领导者忘记了管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如果做出了决定,就必须执行。
比如,当年在格鲁吉亚和立陶宛冲突中曾经做出向当地派出部队的决定,但部队去了却无所作为,这是极不负责的。
苏联领导人在关键时刻不具有政治意志,他丧失了保护国家的能力和信心,包括在经济上也没有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
《独立报》写道:苏联解体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改革政策的失误:没有制定好经济和政治改革的战略计划;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取消苏共领导而丧失了党的支柱造成混乱;在关键的时刻没有采取保护国家的措施包括经济措施;对格鲁吉亚、立陶宛等地发生的民族骚乱没有作为;甚至“8.19“事件中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意志懦弱……等等。
苏联解体20多年了,像俄罗斯这样的高官公开指责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是造成苏联解体主要因素;俄罗斯报刊以头版显目地位报道苏联解体原因,是极为罕见的。
可以想象,作为国家安全秘书、可以说是总统助手,在普京关于苏联解体谈话第二天就再次涉及这个话题,会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
帕特鲁舍夫这个讲话,既是对普京讲话的注解和补充,更是对当前学界关于这个问题争论一记振聋发聩的回答。
普京是负责整个俄罗斯联邦吗
他是属于哪个共和国的
车臣共和国位于俄罗斯联邦西南部高加索山脉的北侧,南面与格鲁吉亚隔山为邻,北同俄罗斯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接壤,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
车臣占据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连接着俄罗斯同南高加索三个共和国的石油管道和铁路干线,而且同周围几个穆斯林人口比例很大的共和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车臣共和国有人口120多万(1994年)。
主要民族:以穆斯林族为主,信奉伊斯兰教,还有俄罗斯族。
首府:格罗兹尼,人口40.1万(1989年)。
1997年1月23日,车臣总统扬达尔比耶夫宣布,为纪念焦哈尔· 杜达耶夫而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更名为焦哈尔—加拉,1998年3月25日车臣议会批准这一决定,但外界媒体仍用格罗兹尼这一名称。
工业: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学、机器制造、建筑材料、食品、木材加工等。
农业:种植小麦、水稻、玉米、大麦、向日葵、甜菜、蔬菜。
还有园艺业和葡萄种植业。
简史:有关车臣人的最早记载是在7世纪初以前。
车臣人素以英勇善战著称,民族意识极强。
在十九世纪上半叶,沙俄经过40多年的高加索战争,才于1859年把车臣并入沙俄帝国版图。
在苏维埃政权时代,车臣自治区于1922年11月30日成立,属俄罗斯联邦。
1934年1月15日车臣与其西邻的印古什自治区合并成立车臣-印古什自治区,1936年12月5日改为加入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
1944年,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把车臣人强行迁出家园,直到1957年车臣才恢复民族自治。
政治:1990年,代表车臣民族的杜达耶夫将军当选为苏联全国代表大会执委会主席。
1991年“8·19”事件后,杜达耶夫于同年9月6日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一个月后当选为车臣总统。
1991年11月,车臣宣布成立独立的共和国,杜达耶夫任总统。
1992年1月20日,俄议会通过决议,同意车臣自治共和国升格为车臣共和国。
杜达耶夫执政后,一直采取与俄罗斯政府对抗的行为。
从1994年12月开始,俄罗斯联邦当局对车臣采取军事行动,至1995年4月经历了4个多月的残酷战争。
1995年4月5日,俄军夺取了杜达耶夫支持者占据的最后两个重要基地古杰尔梅斯市和沙利市,这意味着车臣境内已不存在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策源地”。
战斗从城市转向农村、森林和山区。
俄在清剿车臣非法武装的同时,还进行在车臣建立符合俄宪法的权力机关的工作。
1994年底成立的民族复兴政府于1995年1月5日进入车臣开始工作,由车臣的印古什人哈吉耶夫担任政府总理。
1月9日,俄军占领车臣“总统府”。
3月23日,叶利钦再次签署命令,在车臣成立共和国民族和睦委员会,促进在车臣建立符合宪法的权力机关。
从车臣问题一出现,联邦中央机构内就对使用武力还是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危机存在分歧。
车臣危机给俄政治、经济、社会带来了长期影响,战争使车臣经济濒临崩溃。
据专家估计,恢复其经济至少需要15亿美元。
俄联邦政府成立了以第一副总理索斯科韦茨为首的恢复车臣经济和社会活动国家专门委员会,截至1995年4月11日,已向车臣提供了2万亿卢布的援助。
1995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车臣共和国总理扎夫加耶夫和俄罗斯总统驻车臣全权代表洛博夫签署了车臣在俄联邦内特殊地位的协定。
协定规定,车臣共和国有权参加国际交往和对外经济联系,并可以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在1995年12月14日至17日举行的选举中,车臣共和国总理扎夫加耶夫当选为共和国元首。
经过1994年12月—1996年8月近两年的独立战争后,车臣享有事实上的独立。
两小时预算和十年代价 1994年12月11日,俄罗斯总统叶立钦签署了第2169号总统令《关于在车臣共和国境内保障法制和社会安全的措施》。
这一天黎明,俄罗斯大军浩浩荡荡,西自弗拉季高加索,北自莫兹多克,东自达吉斯坦三个方向开入车臣,围困格罗兹尼,逼迫与联邦政府作对的杜达耶夫政权及其军队自动解除武装。
殊未料到,战争刚一打响,俄罗斯联邦军队就蒙受了奇耻大辱:以坦克开路的联邦军队在车臣境内遭遇了猛烈的抵抗和防不胜防的打击。
正所谓“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开战后两个月间,按照官方数字,车臣方面丧生者为6600到15000人,而俄军的阵亡或失踪数字则为1500人。
俄罗斯军方承认,攻入格罗兹尼的第131独立摩托化旅和第81摩托化步兵团全军覆没,并有100多士兵被俘。
当车臣人把被俘俄军士兵的录像带在电视台播出后,最难堪的恐怕就是叶立钦总统和他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
格拉乔夫将军在准备出兵车臣之前的那句名言,成为十年来交战双方将士私下的笑柄:“只需一个空降团,两小时就能拿下格罗兹尼,解决所有问题。
” 两小时的预算和十年的代价,为何如此失算
今天在莫斯科,人们仍然在质问:当年是否应该对车臣大动干戈,以至造成数以万计俄军官兵阵亡、高达18万车臣人丧生(其中多为平民,武装分子不到三分之一)和格罗兹尼十室九空的悲惨结局
2004年12月9日,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就车臣战争十周年发表讲话:“尽管当时在车臣发生的事情不能不令人担忧,但这些问题并非典型,出兵进入车臣共和国完全是不适当的方式。
这巨大的悲剧性错误既导致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后来又导致恐怖战争。
” 从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被动挨打败绩累累,到列别德将军与马斯哈多夫签署停火协议;从普京决定打响第二次车臣战争,直至发生了2002年10月的莫斯科人质事件和2004年9月的别斯兰人质事件,从莫斯科到世界各地,呼吁政治解决车臣问题的声音一直不断。
许多人至今还在假设,如果十年前莫斯科不出兵车臣,今天的局面会否更好些
车臣人反抗俄罗斯的历史 车臣人反抗俄罗斯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60年代,那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伊凡雷帝时代。
沙皇大军首次踏足北高加索地区,征服切尔克斯和卡巴尔达公国,在北高加索建立俄罗斯人的城镇和居民点。
当时,在沙俄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争霸中,夹在两大帝国之间的高加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722年-1723年,彼得大帝夺取了波斯人在高加索的地盘,征服了里海沿岸,在今天达吉斯坦共和国首府马哈奇卡拉附近建立了彼得罗夫斯克港口。
奥斯曼帝国在1585年征服车臣,并令车臣人皈依了伊斯兰教。
1774年,沙俄帝国打败奥斯曼帝国夺回车臣。
十年之后,车臣人参加了民族领袖曼苏尔领导下的反抗俄罗斯大起义。
但是七年之后曼苏尔被俘,车臣输掉了关键性的战役。
沙皇派军队镇压后,开始在该地区修筑连环军事要塞,派驻重兵。
正是在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浪漫主义诗歌盛行的时代,沙俄军队对高加索开始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第四次征服战争,高加索各民族最终在1862年宣告俯首称臣,但不屈的车臣人却屡败屡战起义不断。
据史书记载,通常每半个世纪爆发一次车臣战争,每次持续6年到25年。
与欧亚历史上诸多王朝一样,沙俄和苏联的历史就是扩张征服的历史,而在被征服的地区中,没有哪一个民族像北高加索山民那么骁勇善战,更鲜见车臣人那般暴戾凶猛桀骜不驯的部族。
俄国十月革命后,车臣在1918年加入北高加索联邦共和国,受到欧洲国家和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承认,但是苏俄在1920年直接入侵并占领了北高加索联邦。
车臣人在1929年和1940年发动过两次大起义,均被残酷镇压。
为分化瓦解车臣民族,斯大林在1944年下令押送50万车臣人移居哈萨克斯坦,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当政时,车臣人才被准许返回故乡。
此后30多年间,车臣同苏联其它地区一样,在和平中取得了经济建设的进步。
车臣失控导致俄京发兵 1980年代末,苏联大厦的结构性动摇在车臣引起骚动。
1990年11月25日,包括俄族在内的车臣共和国各民族代表在首府格罗兹尼成立了“车臣全国大会”,选举了第一个当上苏联将军的车臣人、战略空军师师长杜达耶夫担任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并通过决议,宣布车臣脱离苏联独立建国。
当时,在这个小小的“车臣-印古什共和国”所发生的事情,并没有被焦头烂额的克里姆林宫所重视。
车臣的社会动乱危机就从那时开始。
头脑发热的苏共车臣-印古什州委第一书记扎夫加耶夫亲自宣布车臣-印古什为主权国家,并为自己设立了共和国总统的职位。
由于莫斯科出现混乱,车臣在1991年8月发生暴动:车臣-印古什政府支持了莫斯科紧急状态委员会,而杜达耶夫为首的人民大会则站在叶立钦一边。
双方对峙的结果是,杜达耶夫宣布共和国最高苏维埃被推翻,声称车臣应该与印古什分开,选举自己的议会和总统。
10月27日,杜氏当选为“车臣共和国总统”。
几天后,俄罗斯联邦总统叶立钦签署在车臣-印古什实行紧急状态的命令,杜达耶夫于是宣布共和国戒严,并给车臣人发放武器。
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车臣一直没有签署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协议。
其后两年,莫斯科忙于应付自己的“休克疗法”式改革所引发的灾难而无暇他顾,实际上承认了车臣的自主地位和杜达耶夫的总统地位。
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还在1992年通过法律,承认车臣和印古什分别组建两个共和国。
同年6月初,联邦军队全部撤出车臣,给杜达耶夫留下了原本部署在那里的所有武器,包括260架教练飞机、42辆坦克、34辆步兵装甲车、139门大炮、2500支自动步枪和27车皮的弹药。
用俄罗斯将军特罗舍夫的话说,“这些武器足够装备一个小国家的军队。
” 1993年4月,杜达耶夫解散车臣议会宣布掌握国家大权,反对派则组织了共和国临时委员会。
车臣内讧导致社会失控,支持和反对杜氏的军队开战,匪帮遍地横行,恐怖事件层出不穷,当地俄族人频繁地成为盗匪的牺牲品。
车臣成了罪犯的天堂,伪造银行证件等诈骗行为从那里散向北高加索乃至全俄各地。
庸官使将士成为“葬品” 在整个俄罗斯都在经济改革失利的懊恼中找不到方向之时,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对于车臣问题的无知,俄罗斯军方对车臣战局的错判,都为其后漫长的车臣战争埋下了伏笔。
据俄罗斯时事评论员、前《消息报》副总编辑姆列钦透露,就在车臣战争开打之前几天,杜达耶夫还在印古什会见过联邦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和内务部长叶林,表示车臣和联邦政府可以就权力划分问题进行广泛谈判。
其实并非帅才的杜达耶夫将军只是希望叶立钦能够亲自接见他,以便满足荣誉感。
但叶立钦没有理会杜达耶夫,因为在那时,感到蒙受了耻辱的叶立钦已经暗中准备采取军事行动。
1994年11月26日,40辆坦克佯装反对派武装开到格罗兹尼市中心,立刻被杜达耶夫武装的榴弹炮所歼灭。
年轻的坦克兵成了俘虏,承认受联邦反间谍局指派。
车臣人找来电视记者拍下被俘官兵的口供,国防部长格拉乔夫还矢口否认那些小伙子是自己的子弟兵,丢尽了莫斯科的颜面。
同一天,当时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开会讨论如何进攻车臣。
《劳动报》报道,时任联邦民族地区政策部长的叶戈罗夫对形势十分乐观,声称“有七成车臣人盼望俄罗斯军队进入,另外三成基本保持中立,只有叛军会进行抵抗。
”甚至吹牛说,车臣民众将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以传统的撒面粉在道路上的最隆重形式欢迎俄军
尽管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也曾表示出兵时机不成熟,联邦安全会议还是做出了派兵决定。
而本来不失为一个出色军人的格拉乔夫,为了在总统面前表现勇敢并在军中加强自己的地位,当叶立钦问他进攻车臣需要几天时间准备时,竟然脱口而出说:“三天。
” 转变为恐怖主义战争 车臣战争开打半年之后,车臣军队被联邦军队逼迫到南部山区格鲁吉亚边境一带。
就在此时,一个名叫沙米尔•巴萨耶夫的叛军将领宣布,将把战场转移到俄罗斯领土上,迫使莫斯科回到谈判桌前。
胜利在望的俄罗斯军方,并没有对这个巴萨耶夫的言论过于重视,他们想的只是乘胜追击。
殊不知,巴萨耶夫的言论,正是对莫斯科发表的恐怖战争宣言。
接下去让全世界都看呆了,虽然联邦军队成功地在1996年4月22日用火箭击毙了杜达耶夫,但车臣独立运动中的极端分子也多次成功地在车臣境外周边地区制造了恐怖事件: 1995年6月14日,巴萨耶夫的队伍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布琼诺夫斯克市劫持了1500多名人质。
巴萨耶夫要求莫斯科从车臣撤军并就车臣独立问题进行谈判。
为表明自己的“严肃性”,他第一天就杀了6名人质,第二天又杀了5名。
联邦反间谍局和特种部队的营救行动失败,又有30名人质丧生,最后只好与巴萨耶夫电话谈判,达成停止军事行动的意向。
1996年1月9日,原苏联共青团车臣-印古什州委巡视员拉杜耶夫率领部队攻击达吉斯坦城市基兹利亚尔。
他们突袭军用机场后,又在城内劫持了2000名人质。
这起事件持续了40多天,11名人质死亡。
...... 叛军的四处出击,真的把莫斯科逼回到谈判桌上。
经过两轮谈判后,在1996年8月30日签署了在格罗兹尼和车臣境内停火的协议,双方同意在5年内解决车臣主权定位问题。
接着:1996年12月31日,所有联邦军队从车臣撤出。
1997年1月27日,车臣举行总统和议会大选,反政府武装领导人马斯哈多夫击败其他15名候选人,当选车臣总统。
1997年5月12日,叶立钦和马斯哈多夫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和车臣伊契凯尔共和国双边关系准则与和平的协议》。
但是,经过第一次车臣战争的那片土地,已经成为烂摊子——战火留下的废墟,可以重新建设恢复;人心造成的混乱,却成为社会的毒瘤。
以支持车臣民族独立为由进入高加索的各国“圣战者”,已经把车臣变成他们的活动大本营和训练基地。
瓦哈比教派在车臣民间广泛建立自己的组织和学校,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车臣武装密切交往,互相支持。
而格罗兹尼的马斯哈多夫政权显然无法整合停战后的共和国。
以巴萨耶夫为司令的恐怖主义别动队并未“食言”,他们终于把战火烧到了俄罗斯腹地,把炸弹安到了莫斯科。
1999年8月-9月,从莫斯科市中心购物中心到高层居民大楼,一连串的剧烈爆炸造成近千平民伤亡,激起了俄罗斯民众愤怒,打碎了俄罗斯高层的和平幻想。
9月底,时任政府总理普京主导联邦军队再次进入车臣境内,爆发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同年12月,俄军与车臣武装开始了激烈的格罗兹尼争夺战。
2000年2月7日,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宣布“格罗兹尼完全解放”。
“八国联军”战车臣 据北高加索军区反恐新闻发言人公布,在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后的三年间,联邦军队击毙了500多名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匪徒,而在制造2004年9月别斯兰人质事件的匪徒中,也有阿拉伯枪手。
这些人都是谁
他们为何要把性命舍弃在异国土地上
据《车臣旧病复发—总司令笔记》的作者特罗舍夫上将称,这些外国雇佣军的存在,充分证明车臣早已是“全球圣战”的战场之一。
俄罗斯军队在车臣领土上与之作战的对手,事实上是国际恐怖主义联军。
很多文件也都证明,大批打着“援助穆斯林兄弟”和“为伊契凯尔独立”而战的外国人,是全球恐怖主义集团派到车臣的。
更有些国家和集团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暗中资助外国雇庸军,阻止车臣局势稳定。
某些国家企图在高加索把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变为现实,热衷于在当地非法武装组织中寻找“自己人”做领袖。
正是由于国外输入车臣的金钱,才保证了各类组织的存在和活动。
而瓦哈比组织的架构,主要就是由外国人组成,大多是阿拉伯人。
今日车臣境内的大量外国人,是在苏联解体后通过当时失去警戒的边界线,从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越境进入车臣的。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最著名的外国雇佣军部队叫做“法赫特营”,由土耳其人、约旦人、黎巴嫩和其它国家公民组成。
1996年还有200多名外国穆斯林“志愿者”站在车臣叛军一边,同俄罗斯军队作战。
他们分别来自波斯尼亚穆斯林、阿尔及利亚的“埃米尔•阿布德•卡德尔”、叙利亚的“叙利亚伊斯兰解放军”、沙特阿拉伯的“伊斯兰革命组织”和也门的“哈利法•拉西德战士”等伊斯兰极端组织。
据当局透露,在车臣同俄罗斯军队作战的,还有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克里米亚鞑靼人、阿尔巴尼亚人和来自中国新疆的维吾尔人。
俄罗斯反间谍部门还曾经在车臣境内发现了由美国和英国人操作的电台。
在无线电侦查与反侦查战斗中,俄罗斯侦听部门收听到纯正的美国英语和不列颠英语,叛军领袖能够取得北约卫星侦查情报。
甚至在叛军队伍中,经常能够看到西欧人面孔。
车臣出路何在
还能打多久
1950-1980年代生活在格罗兹尼的居民,不论是车臣人、俄罗斯人、亚美尼亚人,还是犹太人,都记得各族人民友好相处的情景。
当时在格罗兹尼的一个广场上,有一座“三勇士纪念碑”。
那是一组雕塑群像:十月革命时期和国内战争时期的三名勇士:尼古拉•吉卡洛(俄罗斯人)、阿斯兰贝克•谢里波夫(车臣人)和加普尔•阿赫里耶夫(印古什人),肩并肩挺立于纪念碑基座上。
1990年代的战争毁坏了那座纪念碑,但并没有毁掉那段和睦时期的记忆。
从某种意义上看,世界各国的历史学家和国际问题观察家都说得不错:从叶尔莫洛夫到贝利亚(1943年奉斯大林旨意强行把车臣印古什居民流放到哈萨克斯坦的执行者),他们给高加索人民带来了苦难和仇恨。
但在另一方面,从沙皇到苏联到新俄罗斯的领袖们,大俄罗斯也一直在努力化解高加索山民的仇恨,莫斯科为此投入了大量金钱,以求稳定南部边境的局面。
再换言之,人类生存法则是无情的,民族生存法则又何尝能够例外
无论是从俄罗斯与其它大国争夺高加索主权的历史,还是从更宏观的人类发展史上看,今天的世界地缘政治版图多是强国争霸兼并的结果。
一个弱小的民族和地区,能够脱离大国的羽翼而独立生存吗
当车臣人要求独立的呼声和运动再次出现高潮时,一位普通的车臣乡村教师,在《车臣之声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表达了一位现实的车臣知识分子的现实观点,对那些寻求独立的同胞说:“请不要忘记,在我们脚下是土地,在我们头顶是天空,而在我们周围,是俄罗斯......” 那晚,在北高加索军区42师军官宿舍,我打开电视,看到普京总统正在德国回答记者问题。
当一个记者问到车臣战争时,普京回答说:车臣战争已经结束,因为那里早在三年前就没有了大规模军事行动。
在车臣战争十周年之际,伊万诺夫国防部长在2004年12月10日宣布,已经到了从车臣撤军的时候。
车臣战争结束了
就这样没有任何协议没有任何结论地结束了
“战壕将军”特罗舍夫感叹:战争由政治家开始,战争由政治家结束。
克里姆林宫当然急于甩掉车臣战争的包袱,但是在车臣内外,更有许多政治家和非法武装的司令们,不希望结束战争。
只有车臣处于分崩离析的战争状态,甚至把战火烧到北高加索其它地区,这些阴谋家的个人利益才能够持续下去。
虽然在战争十年之际,从欧洲自由之声电台到华盛顿邮报,分别发表了马斯哈多夫的代表扎卡耶夫和前“外交部长”阿赫马多夫的谈话和文章,呼吁莫斯科坐下来谈判,但是普京政府并未做出任何响应。
单方面宣布停火,单方面呼吁谈判,车臣的游戏仍然没有最后结束。
俄罗斯外交部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马拉申科在车战十周年之际发表谈话指出,军事手段改变不了车臣的根本局面,无论谁跟谁,或迟或早总要谈判。
他举例说,从1917年开始的车臣对苏联的抵抗,直到1940年5月才被成功地平息下去。
最后他引用卡德罗夫被炸身亡之前说过的那句话:“武装对抗还会持续20年。
”参考资料: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
俄罗斯独特的民俗风情俄罗斯人对酒怀有一种特殊的情结。
女士们一般喜欢喝香槟酒和果酒,而伏特加则是男士们的至爱。
俄罗斯人喜欢喝纯粹的白酒,并喜欢大杯大杯地豪饮下去。
这是他们豪爽浪漫、不拘小节性格的反映。
俄罗斯有用面包和盐迎接贵客的习惯。
一进酒店,就见两个象从童话里走出来的盛装俄罗斯姑娘款款走上前,她们亲切地行礼,然后递给你一块圆面包,面包上边放着一个小盐缸。
您撕下一小块面包,沾上盐吃了。
用面包和盐接待客人,是因为盐在历史上是很昂贵的,沿袭至今,表示对贵客的友好和尊重。
套偶或套娃是俄罗斯最典型、最普及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套偶是用彩色油漆加以描绘,大多穿传统的俄罗斯民间服饰,包着头巾,提着小花篮,煞是鲜艳可爱。
套娃的价格随着木头的质量和制作工艺的精细程度不同,便宜的有1至3美元。
俄罗斯的人名常常令中国人头痛,俄罗斯的姓名全部由名字,父称和姓三部分组成,又有小名,爱称和呢称,名字相当于中国人的大名,即正式名字。
大名与小名,爱称是相互对应的。
在实际交流中,直呼大名是非常必要的。
苏联时期,最常用的称呼是同志和公民,而如今,男士和女士则是常用的,“母申娜”即男人,男士的读音,“接物什嘎”则是女士,姑娘、小姐的称呼。
从十几岁到五、六十岁都可以用,对上了年纪的女性,千万别叫人家老奶奶“巴布什嘎”,那是极不礼貌的,俄罗斯怕别人说她老。
对小伙子,可直呼“年轻人”。
礼仪方面,送鲜花是最佳的礼物,可一定要记住,送花一定要送单数。
巧克力则是万能的礼物,价值不必太高,正应了“礼轻情义重”。
中国人若给亲戚朋友带礼物,木套娃娃是首选。
木套娃娃也叫“玛特辽什卡”,是由小到大一层一层套起来的。
大披肩、木雕制品,军服、军用水壶、纪念章、水晶制品,以及望远镜,夜视仪、工艺手表、怀表等。
大个的还有俄式茶饮。
俄制的伏特加酒也是上好的礼物。
还有更有趣的,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