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 新年祝福语

有一种精神的诗句

描写万里长城的作文

长城——中国的一条龙 万里长城是北京的著名景点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长城是我们中国人的代表,长城的精神是坚贞不屈、知难而进、学会进步的,我们每一位中国就像是长城的一块砖,我们紧密结合,大家都是中国的一份子

长城蜿蜒盘旋在起伏连绵的山丘上,就像是一条巨龙在中国的土地上奔腾翱翔。

长城就像是祖国母亲的心脏,中华民族的中心

我热爱长城就想热爱祖国一样,长城就是一条蜿蜒盘旋的龙,它对我们中国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毛泽东主席的诗句中就有这么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岂止行程二万。

这句就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拼搏精神,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它也是一种人生的理想和目标。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民精神上的榜样

我们不仅要认识长城,也要学习长城的精神

是长城的精神带动着中国人民的前进;是长城的精神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的道理;是长城的精神教会我们在恶劣的条件下克服困难;是长城的精神推动这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精神;是长城的精神……长城是我们中国的象征,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我爱祖国的长城,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我的祖国

中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离不开她,因为我热爱着我的祖国

热爱着祖国的一切

化用别人的诗句好处

本文表面赞颂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实际赞颂了全国人民不可抗拒的“长期抗战”的力,赞颂了抗战军民不畏艰险、坚韧不屈的斗争精神。

同时也在启示人们,不要被困难吓倒,要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一切阻力,奋然向上,勇于斗争 赞美了小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同时激发了全民抗战的信心和斗志 !衍这篇杂文,写于抗战中期,中心意思是鼓舞人民坚定抗战胜利信心, 用的是象征手法。

用野草象征顽强的生命力,不自夏衍始,白居易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 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鲁迅有《野草·题辞》的名篇。

夏 衍的新贡献,是在于将野草这一象征形象,表现得更加完整,赋予它的象征意 义更加广泛,刻画出了新的艺术意境。

首先,作者用强烈的对比,表现了野草不为人所注意,而实际上是巨大无 比的力量。

一方面是任何机械力都不能将其完整地分开的致密而坚固的头盖 骨,一方面是普普通通的种子;一方面是横压其上、密布其旁的巨石,一方面 是看似柔弱的小草:彼此争斗的结果却是种子和野草的胜利,骨骼被切分,巨 石被掀翻。

对于骨骼与巨石这些庞然大物,野草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这是 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第一点。

其次,作者分析了野草的力量之所以如此之大,是 在于它的“韧性”。

它是一种不断生长着、扩大着的生命力,它不求速胜,而 能“长期抗战”,不达目的,决不终止,这样,它就使一切强大之敌显得脆弱 而渺小了。

再次,作者又分析了野草所具有的乐观主义=精神。

生长的条件无 论怎样恶劣,它也不会悲观和叹气;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斗争性,它为经受磨 练而更加意气风发;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自信。

野草的力量是一种强大的、韧 性的、乐观的、有前途的力量。

这人格化了的野草,绝妙地、完整地、贴切地 象征了正在坚持“长期抗战”的我们的伟大中华民族,和神圣的民族战争的光 明前途。

在借用野草歌颂民族精神的同时,杂文又借那种见不得风雨、需要特 殊抚植、苟安于玻璃棚中的“盆花”,对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依 赖性、软弱性、妥协性,也作了形象的揭露和尖锐的讽刺。

为与朴素的野草形象相吻合,杂文取朴素的文风,不事雕刻,力避华美。

开头貌似闲谈,意在反衬,自然地引起下文,最后以“哄笑”盆花嘎然结束, 起的自然,收的利落。

小学语文知识

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全套教案,共63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第一组 本组的三篇课文,两篇描写祖国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诗的含义深刻,启发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

学习本组的五篇课文,要试着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特别要注意边读边展开想象,使课文浓缩描述的景物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

1、桂林山水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三、志趣与创思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有谁到过桂林,给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就到桂林游览一番,去看看那儿的山水究竟如何

二、观察彩图1、老师来给大家当导游(出示彩图),让我们一起来游览桂林山水吧

请同学们一边仔细观察,一边想: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它们有什么特点

看到这些景物使你产生了哪些联想

有何感受

2、生交流汇报,适时引导学生能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顺序地观察景物。

三、初读,弄懂大意著名作家陈淼也到过桂林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

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他是怎样来描写桂林的山水的

1、指生读课文,正音。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3、生交流汇报。

四、教学第1自然段1、自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的山水

2、生简要作答。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层次向我们介绍桂林的水的

2、画出描写桂林水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桂林水的特点的

(感觉、视觉、联想) 3、这一自然段,既然是对漓江水的清、静、绿的描述,那么,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先写大海和西湖的水呢

(对比、衬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排比句式的气势和所表达的情感。

六、教学第3自然段 1、运用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分组自学讨论:(1)课文分几层意思向我们介绍桂林的山

(2)课文是怎样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2、全班交流汇报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七、作业布置 1、红花本抄写生字。

2、家听第一课。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背诵2、3自然段。

三、教学课文第4自然段 1、自读思考:当作者观赏了桂林的山和水之后,他得到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1)画出作者表达整体感受的句子。

(2)理解句子中的“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联系课文回答:“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样的水

3、有感情地朗诵和试背这一自然段。

四、指导背诵全文 1、听配乐朗诵全文。

2、按照板书提纲试背。

3、分小组试背。

4、全班背诵。

五、总结拓展 读了本文,你可能被文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作业布置 1、同步练习册。

2、预习第二课。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桂林山水 静水 清 绿桂林山水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奇山 秀 险2、林海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大兴安岭特有的温柔的美。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游览大兴安岭产生的“亲切、舒服”之感,唤起情感的共鸣。

三、志趣与创思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特点,采用对比、联想、抒情、议论、拟人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提起大海,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

我们曾经度过许多描写大海的文章,也曾身临其境或从影视中、图片中欣赏过它的雄浑壮阔。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林海》。

二、初读,了解课文大意 1、自学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懂“云横秦岭”、“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俏丽”、“兴国安邦”等词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正音。

边读边听边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相关段落进行勾画批注。

3、交流汇报。

三、教学课文第二部分(2—6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2—6自然段,边听边想:作者从岭、林、花这三个方面来介绍大兴安岭,那“岭、林、花”又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岭、林、花”的特点来的

3、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4、关于“岭、林、花”的描写中,你最喜欢哪儿,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为什么

5、结合学生回答,解决两个问题:(1)体会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特点,采用对比、联想、抒情、议论、拟人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一背。

2、开火车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作业布置 1、红花本抄写生字。

2、家听第二课。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指名背诵课文中你喜欢的部分三、深入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一共几次讲到“亲切、舒服”

作者为什么感到“亲切、舒服”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2、四人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第一次:初入林海,身临其境,脚踩、手摸,油然而生“亲切、舒服”之感。

第二次:大兴安岭“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盛产木材,“美得并不空洞”,故感亲切、舒服。

第三次:作者参观了林场,看到了今天大兴安岭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人与山的变化日益密切,作者的感情更加热烈奔放,用了一句反问句,进一步强调了亲切、舒服之感。

)四、讨论质疑 1、再读课文,试着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大家讨论交流解决。

五、积累运用 1、练习熟练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3、认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云横秦岭”的岭与“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不同,试着画一画。

4、评出较好的简笔画,在班上展示。

六、作业布置 1、同步练习册。

2、预习第三课。

3、背诵你所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2、林海初入林海 脚踩、手摸 名字悦耳 岭 温柔欣赏林海 林 像大海 美得并不空洞 亲切、舒服 花 种类多 参观林场 人与自然联系紧密 兴国安邦3、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课文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

背诵、默写三首古诗。

2、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及古诗赞颂的精神。

三、志趣与创思 学古诗,背古诗,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及古诗赞颂的精神。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比一比谁会背诵的古诗多。

二、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指名读预习提示,明确本课所要学习的三首古诗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人的一种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读懂诗句,了解事物的特点,从中领悟赞颂的精神,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第一首《墨梅》 1、解题。

本诗作者王冕,元末明初人。

他出身贫寒,靠自学成为诗人。

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既善作诗,又善画梅,被称为“画梅圣手”。

《墨梅》这首诗,是作者为自己所画梅花而题的诗。

2、理解诗句 (1)自读诗句,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师适时纠正。

3、领悟诗意 (1)自读诗句,思考:诗中所描绘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作者借助梅花赞颂了人的什么精神


有一种精神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