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1过故人庄中的鸡黍是什么意思,和桑麻
2邀我致田家中我是谁3什么是指窗户,什么是指草原
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解】:1、过:拜访。
2、具:准备。
3、场圃:农家的小院。
4、就:赴。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韵译】: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评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觉得不够清楚,看下面:【简析】: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
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
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
《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
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
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
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
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
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
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
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
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
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
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
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
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
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
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
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
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
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
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
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
“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
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
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
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
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关于描写荷花的句子
描写荷花荷叶的语句1叶丛中,一枝枝荷花亭立,像娇羞的少女脸绯红,微微含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诗句,早已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
放眼望那湖面上,没一朵荷花都似一位姿态不凡的仙子,在荷叶的衬托,微风的扶持下翩翩起舞。
每一朵荷花,都有一种独特的风韵。
有的已经全开了,亭亭玉立;有的还是一个花骨朵,含苞欲放;有的才开出两三瓣,迷人醉眼……千万朵荷花,千万钟姿态,把波光粼粼的湖面点缀得更加灿烂夺目。
3、翠绿的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沙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4、当然,红花还需绿叶衬。
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如同一只只耀眼的翡翠盘,托起冰肌玉骨的荷花。
荷叶的美,美在它使人神清气爽的墨绿;荷叶的美,美在它细细幽幽几乎不被人觉察到的芬芳;荷叶的美,更美在它无怨无悔,兢兢业业的奉献。
试想,如果没有荷叶的无穷碧,哪里来荷花的别样红
对于荷花荷叶来说,我并不是喜欢这而讨厌那荷花荷叶,它们的美,只有在它们融为一体时,才能真正展现出来。
荷花妩媚,荷叶清雅,让人觉得那么惬意,自在。
5、荷花的花瓣,洁白如玉,花里托着深绿色莲蓬,莲蓬向上的一面有许多小孔,里面睡着荷花的种子。
6、湖面上葱绿的荷叶,托出朵朵芙蓉,如同少女分红的面颊。
7、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似的,把湖面盖的严严实实的。
8、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
9、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0、一朵朵荷花,紧紧依偎着碧绿滚圆的荷叶,在轻柔的雨丝沐浴下,显得更加清秀、雅洁、妩媚、可爱了。
11、月光下,仿佛碧玉一样的荷叶挺立在水中,连成一片,是那样亲密无间。
12、亭亭玉立的荷花,仰着粉红的笑脸,挺着碧绿的茎子,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眺望远方。
13、雨中,花瓣被雨水打散了,里面有一个嫩绿的小莲房,旁边围着黄色的花蕊。
雨点打在荷叶上的声音就像那优美动听的音乐,荷花在风中摇摆,就像那多姿的舞蹈。
14、荷花正在开放,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孤芳自赏……粉红的荷瓣上还有许多晶莹的“珍珠”在滚动呢。
15、含苞欲放的荷花经风一吹,在荷叶的簇拥下摇摇晃晃,像群含羞的少女似的遮掩着她们那俊俏的脸蛋。
在夏日阳光照射下,荷花红艳娇嫩清香四溢。
16、荷花的花瓣的形状像大大的柳叶,顶端尖,中间宽,靠近花托的部分逐渐变细变平,越是长在里面的花瓣应越小、越嫩、越艳。
17、走进这荷花世界,眼前一株株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亭亭玉立,竞相开放。
粉的、白的、浅红的、鹅黄的,真是鲜艳多姿,色彩明丽。
一个个浅粉色的花箭正含苞欲放,引来了勤劳的蜜蜂,嬉水的蜻蜓,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8、荷花周围是层层叠叠的荷叶,一张张,一片片,好像翡翠雕的绿盘。
雨后的荷叶上滚动着一些水珠,真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落在绿玉盘中,轻轻地用手摇动荷叶,水珠便滚来滚去,一颗大珍珠忽然散成了几颗小珍珠,转瞬间,几颗小珍珠又聚成一颗大珍珠,真是有趣极了。
19、荷叶上大滴的露珠,像璀璨的夜明珠一般发出眩目的光。
20、夏日,河面上那一张张荷叶,翠绿、墨绿,颜色不一,光滑油亮。
它们挤挤挨挨,争相向上。
21、微风吹拂,墨绿的或者褐色的荷叶,轻轻拍着水面,泛起一轮轮波浪。
那硕大的叶上亭亭玉立着一支支迟开的花,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莲须,嫩绿的莲房,在阳光映照下。
鲜艳夺目。
22、荷叶下不计其数的莲蓬,千姿百态:有的昂首挺立,显得十分神气;有的低头藏身,好像有些害羞;那些成熟了的,垂着黝黑的脑袋,鼓着大大的眼睛;未成熟的,仰着溜圆的面庞,露出微微的笑容。
23、仔细看吧,荷叶呈圆形,中间有一个小圆圈,圆圈的四周有一道道的叶脉,一直伸向荷叶的边缘。
荷叶丛中还露出一个个小莲蓬,嫩黄绿色的,像个小话筒,歪着头一声不吭。
24、花瓣迎着微风舒展着美丽的身姿。
忽然,一片花瓣落下来掉在水上,多像一只小船在悠悠地划动
25、清悠悠的水,潺潺涂涂地流进布满碧绿荷叶的池塘。
那红的、白的花骨朵苞儿,像小拳头一样高高擎着,更有那一朵朵盛开的荷花,令人陶醉。
26、荷叶象凝在水面上的一个个翠绿碧透的盘子,有些刚伸出水面几寸,象羞答答少女的脸;而那些高出水面很多的荷叶,则仿佛是亭亭舞女的裙。
27、河面仁的荷叶,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出水老高,有的卷着卷儿。
那高高挺立的,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张开的舞裙;那浮在水面上的,又好似一个碧玉盘。
28、那碧玉托盘似的大荷叶上。
滚动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
那白中带红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曳,显得鲜嫩纯洁美丽。
29、那粉似霞的荷花,真不知它是被天边的晚霞映红了脸,还是怕羞。
30、一丝丝红色的花蕊顶着黄色的尖儿探出头来。
远看去,一个个小花蕾就像一颗颗珍珠撒在雕刻着花边的红盘中,又像一只只小蜜蜂飞落在花蕊中采蜜。
31、你瞧,那打着苞的,真像一位腼腆的小姑娘,不肯向人们露出笑脸;半开着的,像一位纯洁的少女,用玉手托着脸庞;完全盛开的,更加迷人,她开朗地向人们露出了美丽的笑容。
32、那白似玉的荷花,好像无暇的白雪,又像少女白嫩的皮肤。
与其说它是出于淤泥,倒不如说它是在奶里浸泡过。
33、一株株嫩红色的荷花,大的像一顶小帽子,小的似鸭梨。
有的花苞像个小喇叭,半睁半闭着眼睛,微露着金灿灿的花蕊……34、在那绿叶的映衬下,荷花有的舒展怒放,仿佛在畅怀大笑;有的花苞初绽,像在启口说话;有的含苞欲放,有如羞涩的姑娘低头不语。
35、一阵风吹过,万朵荷花随风而动,像仙女一样翩翩起舞。
36、荷花开得正艳,不知何时,它的小宝宝莲蓬从妈妈身边钻了出来,探头探脑,好像在观察外面的世界。
渐渐,莲蓬成熟了,剥开表皮,里面花生米一样大小的东西就是莲籽。
37、湖岸边,一大片一大片荷叶从水中冒出来,衬托着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风儿吹来,荷花荷叶还有莲蓬互相碰撞,顿时响起一片哗哗声,好像快乐的流水声。
38、看,那池荷叶,有的像一把把撑开的雨伞,有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像一把把小扇子。
透过荷叶的空隙,只见一根带有刺儿的荷梗在水面上昂首挺胸。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这首诗讲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过故人庄【作者浩然 【朝代】唐故鸡黍, 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
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
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
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
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
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
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
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
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
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
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
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
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
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
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
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
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
诗中给读者的感觉是,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
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
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
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
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
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
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本处的斜为了押韵一般读为xi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译文词语注释(1)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
过:造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2)过:拜访,探访,看望。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3)具:准备,置办。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饭。
(5)邀:邀请。
(6)至:到。
(7)合:环绕。
(8)郭: 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9)斜:[xiá]迤逦远去,连绵不绝。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 应读xiá(10) 开:打开。
(11)轩:这里指窗户。
(12)面:面对。
(13)场圃:农家的小院。
菜园和打谷场。
(14)把酒:拿起酒杯。
把:拿起。
(15)话:闲聊,谈论。
(16)桑麻:这里泛指庄稼。
(17)重阳日: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
(18)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9)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就:靠近、赴、来。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
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2]作品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
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一起观赏菊花的美丽。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①。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②。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③。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④。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具:备办。
鸡黍:泛指待客的饭菜。
②合:环绕.郭:外城。
③场:打谷场。
圃:菜园。
④就:接近,此为欣赏的意思。
赏析 赏析 [赏析] 这音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
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
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还在一起观赏菊花。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
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
诗中给读者的感觉是,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
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
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
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
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
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
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过故人庄赏析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
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
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
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
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
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
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
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
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
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
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
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
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
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
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
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
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
诗中给读者的感觉是,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
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
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
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
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
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
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