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 新年祝福语

百家姓土味情话

描写江南水乡的优美句子有哪些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

”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

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

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画家赵广不屈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

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

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

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

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

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

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

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7、苏武牧羊北海上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

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

”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9、项羽志大才疏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

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

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

”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10、孔门师徒各言志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

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

”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11、顾炎武手不释卷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

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

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12、欧阳询揣摩古碑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

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

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

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

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

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

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13、文徵明习字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4、王冕僧寺夜读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15、孙权喻吕蒙读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

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

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

”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16、陆游筑书巢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

”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

”17、董遇谈“三余”勤读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

”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

”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

”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18、智永与“退笔冢”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

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

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19、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

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

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读遍主人的书。

”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20、张溥与“七录斋”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

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

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

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 张溥作诗和写文章非常快。

各方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马上就完成,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21、晋平公炳烛而学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

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啊

”22、高凤专心致志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

妻子曾到田地(劳作),在庭院里晒麦,让高凤看守着鸡。

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子流走了。

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醒悟过来。

23、叶廷圭与《海录》我年轻时非常喜欢学习,四十多年,不曾放开书卷,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疲倦时用它当枕头。

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借来的没有不读的,读的没有读完全篇不会终止。

常常遗憾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

在那么多书里,分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

24、为人大须学问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

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

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

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

’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25、任末好学勤记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

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

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

(他)不是圣人的话不看。

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26、王充市肆博览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

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

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

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

27、欧阳修“三上”作文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

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睡者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的时候则读小令。

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

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古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

”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28、林逋论学问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

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

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

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29、欧阳修诲学(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30、王安石伤方仲永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一样招待,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中国传统鬼节有几个?

姓名:柳宗元 别名:柳河东 生辰:773年 祭日:819年 籍贯:河东解县 地区:河东解县 国家:唐代 职业:文学家、哲学家 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 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 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

古文大致分为五类。

1、论 说: 包 括 哲 学、 政 论 等 文 及 以 议 论 为 主 的 杂 文。

笔 锋 犀 利, 论 证 精 确。

《天 说》 为 哲 学 论 文 代 表 作。

《封 建 论》、 《断 刑 论》 为 长 篇 和 中 篇 政 论 代 表 作。

《晋 文 公 问 守 原 议》、 《桐 叶 封 弟 辩》、 《伊 尹 五 就 桀 赞》 等 为 短 篇 政 论 代 表。

其 哲 学 思 想 中 具 有 朴 素 的 唯 物 论 成 分。

其 政 治 思 想 主 要 表 现 为 重 “势” 的 进 步 社 会 历 史 观 和 儒 家 的 民 本 思 想。

但 也 受 佛 教 影 响, 尤 是 政 治 失 意 时, 往 往 向 佛 教 寻 找 精 神 上 的 解 脱。

2、寓 言: 继 承 并 发 展 了 《庄 子》、 《韩 非 子》、 《吕 氏 春 秋》、 《列 子》、 《战 国 策》 传 统, 多 用 来 讽 刺、 抨 击 当 时 社 会 的 丑 恶 现 象。

推 陈 出 新, 造 意 奇 特, 善 用 各 种 动 物 拟 人 化 的 艺 术 形 象 寄 寓 哲 理 或 表 达 政 见。

代 表 作 有 《三 戒》 (《临 江 之 麋》、 《黔 之 驴》、 《永 某 氏 之 鼠》)、 《传》、 《罴 说》 等 篇。

嬉 笑 怒 骂, 因 物 肖 形, 表 现 了 高 度 的 幽 默 讽 刺 艺 术。

3、传 记: 继 承 了 《史 记》、 《汉 书》 传 统, 又 有 所 创 新。

代 表 作 有 《段 太 尉 逸 事 状》、 《梓 人 传》、 《河 间 传》、 《捕 蛇 者 说》 等。

有 些 作 品 在 真 人 真 事 基 础 上 有 夸 张 虚 构, 似 寓 言 又 似 小 说。

如 《宋 清 传》、 《种 树 郭 橐 驼 传》。

4、山 水 游 记: 最 为 脍 炙 人 口, 均 写 于 被 贬 后, 以 永 州 之 作 更 胜。

典 范 之 作 为 永 州 八 记: 《始 得 西 山 宴 游 记》、 《钴 潭 记》、 《钴 潭 西 小 丘 记》、 《至 小 丘 西 小 石 潭 记》、 《袁 家 渴 记》、 《石 渠 记》、 《石 涧 记》、 《小 石 城 山 记》。

这 些 作 品, 既 有 借 美 好 景 物 寄 寓 自 己 的 遭 遇 和 怨 愤; 也 有 作 者 幽 静 心 境 的 描 写, 表 现 在 极 度 苦 闷 中 转 而 追 求 精 神 的 寄 托。

至 于 直 接 刻 画 山 水 景 色, 则 或 峭 拔 峻 洁, 或 清 邃 奇 丽, 以 精 巧 的 语 言 再 现 自 然 美。

5、骚 赋: 独 具 特 色。

《惩 咎 赋》、 《闵 生 赋》、 《梦 归 赋》、 《囚 山 赋》 等, 均 用 《离 骚》、 《九 章》 体 式。

或 直 抒 胸 臆, 或 借 古 自 伤, 或 寓 言 寄 讽, 幽 思 苦 语, 深 得 屈 骚 精 髓。

《天 对》、 《晋 问》 两 巨 篇, 则 为 另 一 种 类 型, 形 式 仿 照 《天 问》、 《七 发》, 造 语 奇 特 深 奥。

此 外, 柳 集 中 也 有 不 少 有 关 佛 教 的 碑、 铭、 记、 序、 诗 歌 等 作 品, 对 禅 宗、 天 台 宗、 律 宗 等 学 说 有 所 涉 及。

柳 诗 现 存 140 多 首, 均 为 贬 谪 后 所 作。

前 人 把 他 与 王 维、 孟 浩 然、 韦 应 物 并 称 王 孟 韦 柳。

其 部 分 五 古 思 想 内 容 近 于 陶 渊 明 诗, 语 言 朴 素 自 然, 风 格 淡 雅 而 意 味 深 长。

另 外 一 些 五 古 则 受 谢 灵 运 影 响, 造 语 精 妙, 间 杂 玄 理, 连 制 题 也 学 谢 诗。

但 柳 诗 能 于 清 丽 中 蕴 藏 幽 怨, 同 中 有 异。

另 外, 柳 诗 还 有 以 慷 慨 悲 健 见 长 的 律 诗 《登 柳 州 城 楼 寄 漳 汀 封 连 四 州》 为 唐 代 七 律 名 篇, 绝 句 《江 雪》 在 唐 人 绝 句 中 也 是 不 可 多 得 之 作。

春秋时代阴阳派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

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

《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阴阳家的名称由来——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

阴阳家以阴阳五行为其基本线路,所以称为阴阳家,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先秦学派之一。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

阴阳——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

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既《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其基本思路: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是阴阳的对立统一。

阴阳学说是在气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在气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天地,日月,昼夜,晴明,水火,温凉等运动变化中一分二的结果,这样就抽象出来阴和阳两个相对的概念。

阴阳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事物,所以阴阳者,有名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的事物和现象。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用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八字括之。

五行——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

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

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

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它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间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按其属性进行归纳。

凡即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发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

将人体的一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附表一张,可见文末。

阴阳家的思想—— 其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显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下面还会谈到)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

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五德终始—— 又称五德转移。

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为五德终始之说,影响甚大。

后来的挂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梁任公在其《饮冰室文集·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中谈到阴阳学说之害时曾提到:宜负罪责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

可见阴阳家其要)等,都是以阴阳五行为思想基干。

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

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

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但却陷入了历史循环论。

阴阳家的没落——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阴阳家代表人物—— 战国时,有公梼生、公孙发、南公等人,但以邹衍最为著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附有邹衍小传)。

阴阳家著作—— 《汉书·艺文志》载: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

《公梼生终始》十四篇。

《公孙发》二十二篇。

《邹子》四十九篇。

《邹子终始》五十六篇。

《乘丘子》五篇。

六国时。

《杜文公》五篇。

《黄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现存少量残文外,均已亡佚。

五 时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六 五 形 情 五 变 音 间 味 色 化 气 方 季 行 脏 腑 官 体 志 声 动 角 平旦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 征 日中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忧 宫 日西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 商 日入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哭 咳 羽 夜半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栗 杂家:战国末至汉初,糅合各派观点的学说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称其“兼墨儒,合名法”,是当时政治上趋向统一、学术上要求综合的产物。

杂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吕不韦。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时秦相。

本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巨富大贾。

时秦公子异人以人质于赵,吕不韦认为“奇货可居”,用千金为之活动,计使异人归秦嗣位,即为秦庄襄王,他为国相,封文信侯,食洛阳十万户, 门下有食客三干,家僮万人。

秦王政(即秦始皇)年幼即位,他继任国相,称“仲父”;秦王政亲理政务后,他被免职,迁放蜀郡,忧惧饮鸠自杀。

杂家自称“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 (《淮南子·要略》),取各家之长,舍其所短。

它虽然兼采儒、墨、法,名之说;但受道家影响最深, “其得道家之正传,而所得于道家,亦较诸家为多者,则惟杂家”。

《汉书·艺文志》载杂家著作共二十家,四百零三篇,今多已佚。

《吕氏春秋》为秦相吕不韦广邀游士门客所作。

《淮南鸿烈》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宾客编纂,为此派的代表作

百家姓土味情话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