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人的成功事例
阿倍仲麻吕(公元698~771年):中文名晁衡(或朝衡),于公元717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后在唐朝任从三品秘书监兼卫尉卿,擅长诗文。
公元753年,想随遣唐使回国探亲,唐玄宗许之,并命他为回访使者。
他写了一首“衔命还国作诗”,赠给他的唐朝朋友。
他和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共乘一舟回国。
船山长江口,他仰望明月,又写了一首“望乡诗”。
后来由于海上飓风,船迷失方向,漂到南海一带。
最后他又返回中国,继续在唐朝任职。
公元771年,在长安逝世,终年七十三岁。
丰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1537~1598):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统一全国的武将。
生于尾张国中村(今属名古屋)。
始姓木下,改姓羽柴,赐姓丰臣。
早年为尾张国大名(领主)织田信长的部将,屡建战功。
1577年信长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后任征西先锋,在中国(今本州西部地区)、四国、九州等地指挥作战,先后平定播磨(今兵库县南部)、备前(今冈山县南部)、美作(今冈山县北部)、但马(今兵库县北部)、因幡(今鸟取县东部)五国。
1582年进攻中国,包围高松城(在今冈山市附近),与毛利氏决战。
同年信长被部将明智光秀杀害后,与毛利氏讲和,回师讨伐光秀,并拥立信长幼孙秀信为继承人。
但信长部将柴田胜家欲立信长三子信孝。
1583年,秀吉经贱岳之战消灭胜家与信孝的联军。
同年建大阪城,作为统一日本的根据地。
1584年与信长次子信雄和德川家康联军战于小牧,失利后媾和,并与家康结盟,确立织田信长继承人的地位。
1585年率10万大军平定四国领主长宗我部,出任关白(辅助天皇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
翌年兼任太政大臣,控制军政大权。
1587年兴兵30万进取萨摩国(今鹿儿岛县西部),进而平定九州。
1590年出动26万大军灭北条氏,平定奥羽地方,完成日本统一大业。
1591年将关白职位让予养子秀次,自称“太阁”。
1593年将北海道正式划入日本版图。
1592年和1597年两次出兵侵略朝鲜(见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1598年8月因侵朝失败,郁闷而死。
执政期间,丈量农地,增加贡租;收缴武器,实行农、兵分离;统一货币,废除关卡;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领主统治,为幕藩体制奠定基础。
福泽谕吉(1834-1901):日本近代杰出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日本近代文明的缔造者之一,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
他早年留学欧美,深受近代科学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回国后毕生从事教育和著译活动,为传播西方文化,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万日元纸币上的肖像就是他56岁时的照片。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政治家。
长州(今山口县)人。
出身藩士,青年时参加“尊王攘夷”运动。
1863年留学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从事倒幕运动。
明治政府成立后,主张开国政策。
1882-1883年赴欧美考察宪法,归国后领导制订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颁布),1885年起四任日本首相,对外奉行侵略扩张政策,是甲午战争时侵略中国的主要策划者和主持人,战后一度任台湾事务总裁。
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者安重根刺死。
夏目漱石(Natsume Souseki,1867-1916):日本近代文学作家的代表。
夏目漱石1867年生于江户(东京),是家中的幼子,从小对汉文化感兴趣,在府立一中读了三年之后,转到汉学塾二松学社。
形成了他的儒教伦理观和东洋美学意识。
18岁进入大学预科。
22岁重新改姓夏目,号漱石。
24岁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语系,从这时起开始悲观厌世,读研究生时患了重度的神经衰弱。
明治二十八年,他突然辞去研究生院的工作,到四国松山中学做了一名英语教师。
在松山的一年间,收集了小说《少爷》的素材。
第二年,到了熊本,在这里结婚,生活了四年。
明治三十三年,作为文部省留学生到英国伦敦留学。
明治三十六年回到东京,从此开始大量的文学创作。
发表了《我是猫》、 《草枕》等作品。
他的作品充满幽默,畅游于美的世界中,被称为余裕派。
1916年因胃溃疡去世。
被喻为国民作家的夏目漱石 也是批评家、俳人、画家、学者。
日元的千元钞票上印有他的头像。
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1899~1972):日本现、当代小说家。
出生在大阪。
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
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 在他的创作中。
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次)杂志。
1924年毕业。
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
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
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
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
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年)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
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
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
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
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在工作室自杀去世。
井上靖 (Inoue Yasushi) 生于1907年5月6日,静冈县人。
1936年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毕业,后在《每日新闻》社大阪分社工作。
1937年应征入伍到中国。
1938年因病回国,重新入《每日新闻》社大阪分社任学艺部和社会部记者,并任过学艺部副部长。
后又任东京总社出版局图书编辑部副部长。
在《每日新闻》社任职期间,1949年发表了小说《斗牛》和《猎枪》,引起了日本学术界的注意。
1951年辞去《每日新闻》社的职务,专门从事写作。
1964年起任日本艺术院会员。
1969年至1972年任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长。
1972年起任川端康成纪念会理事长。
1980年6月起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1984年起任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日方委员。
1957年以来,二十多次访问中国,曾到新疆、甘肃等地实地考察,著有以西域为题材的作品《楼兰》、《敦煌》和《丝绸之路诗集》。
1991年1月29日逝世。
大江健三郎 (kenzaburo oe) 1935年1月31日生于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的一个著名武士家族。
1947年入新制大濑中学。
1954年入东京大学法国文学系学习,1959年毕业,毕业论文《关于萨特小说中的形象》。
大学毕业后,曾访问过中国、东欧、西欧、苏联、美国等地。
1960年加入青年日本之会。
1974年当选为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
他在创作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影响,写作方法受现代主义影响。
1994年瑞典科学院因他“开辟了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文学的新道路”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1994年10月15日,他表示拒绝接受日本政府授予他的日本最高文化奖,他说,作为“战后的一位民主主义者”,他无法接受天皇授予的“国家荣誉” —— 文化勋章。
他说,天皇坐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时期遗留下来的社会等级制度的顶端,他接受这项奖就等于他接受他所拒绝的日本的等级制度。
日本绯句名人及其著作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
它源于日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
同时在中国以每日小诗的形式发展。
1.山崎宗鉴(
——1553),近江人,本姓志那,名弥三郎范重。
曾以武士身份事将军足利义尚,义尚阵亡后,辞官为僧,隐居摄州尼崎,时年三十五岁,后移居山崎,即以为姓,改名宗鉴。
晚年结庵于赞岐观音寺附近。
卒年一说八十九岁,或云八十五岁、七十二岁。
宗鉴性格飘逸不羁,憧憬自由奔放的境界,对贫困处之泰然,只是埋头钻研俳谐。
一说室町时代末期,连歌极盛,连歌师饭尾宗祇名满天下,宗鉴自度在连歌方面总不能胜,乃别创俳谐与之争衡,因被后世尊为“俳谐之祖”。
所编《犬筑波集》为俳书之滥觞,另有《竹马狂吟集》,今不传。
宗鉴提倡以口语俗语作讽刺揶揄,他虽主张废除一切格律,但对季题却很尊重,这一点被后进诸家加以确认,终于成为俳句一大铁则。
宗鉴的句作大致可以按内容分成两部分,一是嘲世的滑稽诙谐之作,例如:良月若安柄 ,绝似佳团扇。
两手拄地上, 青蛙方咏歌。
圆圆春日出 ,悠悠白日长。
另一部分是安贫之作。
宗鉴虽然穷愁潦倒,却从不阿附权贵,只是相当自得其乐地过着隐居生活,这种淡泊自守的节操也通过句作反映出来,如:入夜食毛栗 ,明月出山巅。
十月纸窗破, 遂识金风寒。
据说他室内环堵萧然,只有一只药罐,门口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上客可速退,中客盘桓一日归,下客请留宿一宵。
”临终时还咏了如下的“辞世”歌:若问宗鉴何处去 ,答因俗务他界行。
这首歌由于表达了他始终如一超然洒脱的心情,所以至今仍为众口传诵。
2.荒木田守武荒木田守武(1472——1549),伊势人,继祖、父之后为伊势内宫神官,既善连歌,有热衷于俳谐,曾说:“俳谐连歌的格律当由我制定。
”晚年撰有《俳谐连歌独吟千句》(又称《守武千句》),就中应用连歌法则,作了制定俳谐格律的尝试,是俳谐史上一大业绩。
总的说来,其句作不卑不亢,品格较宗鉴为高。
有些作品十分声动有致,如:河岸似前额 ,青柳写双眉。
蝴蝶翩翩舞 ,落花疑返枝。
3.松永贞德松永贞德(1570——1653),京都人,曾祖父入江九郎盛重系摄州高槻城主,父永种时才改姓松永,幼名胜熊,别号逍遥轩、长头丸、延陀丸、松友、五条翁、花咲翁、明心居士等。
博学多才,尝从名流九条玖山、细川幽斋(即细川藤孝)等学和歌,从里村绍巴学连歌,自称“有师五十余人”。
他又致力于俳谐,祥细制定俳谐格律,自号“俳谐中兴之祖”,门流满天下。
朝廷曾于庆长三年(1598)赐号“花之本”(自镰仓、室町时代以降,日本政府授给最佳连歌师的称号,一个时代仅限一人),许为“俳谐宗匠”,后人将宗鉴、守武和他并称“俳谐三祖”。
简单地说,贞德认为“俳谐就是每句皆用俳言咏成的连歌”。
所谓“俳言”,就是指不为古来和歌或连歌所采用的俗语和汉语。
他编撰的《御伞》一书,详列俳谐用语1476条及其用法上的一定规则,大多附有用以说明的连歌,当时称为“俳谐秘本兵法”。
此书将俳谐法则化繁为简,消除了由来存在的疑问,确立了“贞德派”(俗称“贞门”)的标准。
贞德所著书尚有《淀川》《油粕》《红梅千句》《歌林杂话》等。
他的句作喜用比喻,当时颇为人传诵,现在看来虽讲究一定技巧,但缺乏思想感情,难以称为名句。
例如:斑烂彩霞起 迎得寅年来(以“斑烂”喻虎皮纹理)凤凰欲出世 ,酉年何悠长。
白银何相似 ,庭砂夜月中。
月光下的细沙耀眼生辉,确有些像白银,这一首俳句可以说是最早的写生句之一。
今日又时雨, 还同春夏秋。
日本称深秋初冬乍降乍止的细雨为“时雨”,以其能触思抒怀,古来多为歌人俳人吟咏。
贞德门下弟子极多,著名的有以贞门七俳仙为首的约四十余人。
日本战国名人有哪些
冰心冰心 女,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1900年生于,幼年时代广泛接触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
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抗战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著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艺术上仍保持着独特风格。
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还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
其作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