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有哪些历史经典讲解
1.不停息的旋律百家讲坛DVD(15张)2.智慧的痛苦3.传承的神韵4.当茶遇到咖啡5.地球成长史(上、中、下)6.昆虫系列7.风雅百代存8.撼天之旅9.华夏春秋志10.建筑不是房子11.冷眼看热点12.女人说话(上、下)13.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14.品读水浒15.人的生与活16.生命的奥秘17.时代的加速器——数字鲍鹏山《鲍鹏山新说水浒》节目18、探寻宇宙19.文明的发动机20.文学的个性21.物理的挑战22.相识数学23.与健康手拉手24.智慧的痛苦25.清十二帝疑案26.论争象牙塔27.面对缪斯女神28.企业的方向盘——管理29.社会的源动力——经济30.新解《红楼梦》31.语言的方程32.身边的礼仪33.金正昆谈现代礼仪百家讲坛DVD(12张)34.周思源也说秦可卿35.《钱钟书》系列36.地域文化的形成37.红楼六家谈38.老舍的文学地图39.《海洋生灵》系列40.李云龙41.鲁迅42、老子与百姓生活43.说聊斋44.张恨水系列45.吕不韦46.二战人物47.红楼梦里的配角48.中国电影百年49.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和珅、正说刘墉、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大太监李连英)50.文明的驻足地51、经典中的爱情52、孔庆东看武侠小说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节目53、明亡清兴六十年54、唐诗的故事(李白、杜甫)55、易中天品三国56、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57、于丹《论语》心得58、于丹《庄子》心得59、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秦始皇)60、贞观之治61、我读经典62、玄奘西游记63、我心中的陈嘉庚64、新解三十六计65、武则天66、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家具、玉器、瓷器、漆器、杂项)百家讲坛DVD(20张)67、诗歌唐朝68、唐高宗真相69、西厢记70、唐伯虎71、苏轼72、于丹《论语》感悟73、李清照74、红旗渠的故事75、范蠡76、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77、先秦诸子百家争鸣78、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 袁腾飞 节目、贾宝玉、史湘云)79、汉代风云人物80、解读《三字经》81、传奇太后82、张爱玲83、心灵鸡汤84、王国维85、玄武门之变86、教育系列87、方尔加讲孔子88、杨子荣89、汉代国策风云90、焦裕禄91、郑和下西洋600年祭92、传奇紫砂壶93、千古中医故事94、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95、蜀地探秘96、历史人物的悲剧97、李斯百家讲坛DVD(20张)98、班墨传奇99、鲍鹏山新说水浒(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宋江)100、两宋风云101、金戈铁马辛弃疾102、梅兰芳103、诗歌唐朝104、周岭揭秘曹雪芹105、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106、抗日名将杨靖宇107、苦命皇帝咸丰108、大明嘉靖往事109、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晁错、袁盎、窦婴、韩信、刘邦 、 王立群:项羽、吕后)110、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救时宰相”于谦)111、京剧大师程砚秋112、康熙大帝113、白蛇传奇114、白居易115、解读中医116、红楼梦117、清朝陵寝之谜118、道光与鸦片战争119、战国说客双雄120、孟子的智慧121、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12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父子未播)123、长恨歌124、破解幸福密码125、孔子是怎样炼成的126、易经的奥秘127、水墨齐白石百家讲坛DVD(19张)128、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奇129、胡雪岩的启示130、名相管仲131、《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132、永乐大帝133、南唐后主李煜134、走近曹操135、解码关公136、解读《弟子规》137、竹林七贤138、东汉开国139、末代皇帝溥仪140、梅毅话英雄(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141、成语趣谈142、太平公主143、回顾开国大典144、塞北三朝(辽)145、传奇王阳明146、三言二拍著名作家梅毅讲述《隋唐英雄志》147、侠骨柔情陆放翁148、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149、大国医(王孟英、钱乙、李东垣、缪希雍、朱丹溪)150、大风歌151、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部、下部)152、名人酒故事153、大隋风云(上部、下部)154、中华孝道155、信仰的力量156、春秋五霸157、彭林说礼158、万历兴亡录159、囚徒天子光绪160、大话西游161、千年一笔谈162、千秋是非话寇准163、大故宫【第一部】164、从司马到司马165、纳兰心事有谁知166、清明上河读宋朝167、拿破仑168、清东陵密码169、汉武帝的三张面孔(正在播出)01_品读《水浒传》(9集)02_新解《红楼梦》(18集)03_风雅百代存(19集)04_语言的方程(20集)05_文学的个性(12集)06_华夏春秋志(23集)07_清十二帝疑案(37集)08_传承的神韵(15集)09_当茶遇到咖啡(13集)10_智慧的痛苦(13集)11_面对缪斯女神(24集)12_不停息的旋律(13集)13_相识数学(10集)14_物理的挑战(14集)15_探寻宇宙(22集)16_撼天之旅(22集)17_地球成长史(上)(10集)17_地球成长史(下)(16集)17_地球成长史(中)(15集)18_生命的奥秘(13集)19_与健康拉手(10集)20_文明的发动机——科学(21集)21_社会的源动力——经济(22集)22_企业的方向盘——管理(15集)23_时代的加速器——数字(13集)24_冷眼看热点(17集)25_论争象牙塔(19集)26_建筑不是房子(19集)27_人的生与活(20集)28_女人说话(上)(12集)28_女人说话(下)(18集)2004.04.24.你好
宇宙(12集)2004.05.27.千年少林(2集)-马明达2004.06.08.老舍的文学地图(7集)2004.06.23.金正昆讲礼仪(20集)-金正昆2004.06.25.身边的礼仪(3集)-金正昆2004.06.29.文明的驻足地(4集)2004.07.14.《海洋生灵》系列(3集)2004.09.07.心灵鸡汤(4集)2004.09.16.杜甫的文化意义(2集)-莫砺锋2004.09.21.铃记中华(5集)2004.09.29.张恨水系列(5集)2004.10.14.昆虫系列(3集)2004.10.20.钱仲书(3集)2004.10.26.张爱玲(4集)2004.11.02.《王国维》系列(4集)2004.11.09.传奇太后(4集)2004.11.23.教育系列(3集)2004.11.30.红楼六家谈(12集)2004.12.21.古埃及文明之谜(6集)-李晓东2004.12.30.吴建民盘点2004(2集)-吴建民2005.01.04.孔庆东看金庸的武侠小说(15集)-孔庆东2005.01.11.说聊斋(24集)-马瑞芳2005.01.20.红楼梦里的配角(11集)2005.02.02.中国电影百年(10集)2005.03.01.二战人物(18集)-马骏2005.03.08.周国平谈女人、爱情、婚姻、孩子(4集)2005.03.29.老子与百姓生活(15集)-姚淦铭2005.04.02.刘心武揭秘《红楼梦》(44集)-刘心武2005.04.19.汉代风云人物(32集)-易中天、王立群2005.05.24.汉代国策风云(4集)-方尔加2005.07.09.郑和下西洋(2集)-毛佩琪2005.07.13.说清朝二十四臣(49集)-纪连海2005.09.13.智商与智商(4集)-曾国平2005.09.20.明七十帝疑案(15集)-毛佩琦2005.11.01.方尔加讲孔子(4集)-方尔加2005.11.08.正说三国人物(9集)-周思源2005.11.16.经典中的爱情(3集)-刘扬体2005.11.22.地域文化的形成(4集)-葛剑雄2005.12.20.希腊史诗与神话(2集)-赵林2005.12.26.周思源也说秦可卿(5集)-周思源2006.01.02.唐诗的故事(17集)-康震2006.01.09.从悲到喜说西厢(5集)-李昌集2006.01.25.楹联的故事(3集)-孙丹林2006.03.27.另类英雄李云龙(3集)-徐放鸣2006.06.01.《西厢记》中的爱情(3集)-李昌集2006.06.05.鲁迅(6集)-孔庆东2006.06.12.陆游(4集)-孙丹林2006.06.29.唐伯虎(5集)-孙丹林2006.09.01.明亡清兴六十年(46集)-阎崇年2006.09.17.慈禧(27集)-隋丽娟2006.10.30.吕不韦(6集)-孙立群2006.11.06.苏轼(10集)-康震2006.12.11.玄武门之变(8集)-孟宪实2007.01.06.王立群读史记_汉武帝(37集)-王立群2007.02.01.慈禧陵寝(2集)-赵英健2007.02.18.于丹《庄子》心得(10集)-于丹2007.03.08.李斯(6集)-孙立群2007.03.19.玄奘西游(36集)-钱文忠2007.05.01.红旗渠的故事(4集)-李蕾2007.05.05.我心目中的陈嘉庚(2集)-主讲人:陈毅明,主持人:易中天2007.05.07.贞观之治(11集)-孟宪实2007.05.19.我读经典(17集)2007.06.27.新解三十六计(24集)-乔良2007.07.01.杨子荣(5集)-张望朝2007.08.20.正说吴三桂(6集)-纪连海2007.08.28.范蠡(7集)-孙立群2007.10.01.焦裕禄(3集)-周文顺2007.10.26.传奇紫砂壶(4集)-康尔2007.10.30.探秘中国汉字(2集)-赵世民2007.11.07.李清照(10集)-康震2007.11.19.武则天(32)-蒙曼2008.01.01.马未都说收藏(52集)-马未都2008.01.14.历史人物的悲剧(3)2008.01.21.诗歌唐朝(10集)-莫砺锋2008.02.07.于丹《论语》感悟(7集)-于丹2008.02.18.李莲英(11集)-纪连海2008.03.02.康熙大帝(23集)-阎崇年2008.03.17.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5集)-周汝昌2008.03.31.周岭解密曹雪芹(10集)-周岭2008.04.14.唐高宗真相(9集)-孟宪实2008.05.01.梅兰芳(5集)-翁思再2008.05.06.千古中医故事(16集)2008.06.02.解读中医(5集)-王新陆2008.06.07.《红楼梦》中的端午节(1集)-周岭2008.06.08.王立群读《史记》_秦始皇-王立群2008.06.16.白蛇传奇(5集)-段怀清2008.06.23.康熙陵寝(3集)-赵英健2008.06.30.抗日名将杨靖宇(5集)-张望朝2008.07.18.李煜(10集)-赵晓岚2008.08.04.胡雪岩的启示(15集)-曾仕强2008.09.04.太平公主(18集)-蒙曼2008.10.01.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10集)-王树增2008.10.11.先秦诸子百家争鸣(36全集)-易中天2008.10.13.道光与鸦片战争(15集)-愈大华2008.11.03.道光陵寝(2集)-赵英健2008.11.05.京剧大师程砚秋(3集)-胡金兆2008.11.10.梁祝传奇(5集)-段怀清2008.11.17.孟姜女传奇(3集)-段怀清2008.11.20.牛郎织女传奇(2集)-段怀清2008.12.01.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7集)-毛佩琦2008.12.10.范进中举(3集)-高日晖2008.12.24.大变动中的中国_甲午风云(2集)-王晓秋2008.12.29.鲍鹏山新说《水浒》(63集)2009.01.24.《红楼梦》中的春节(2集)-周岭2009.01.26.大年初一说经典(1集)-易中天-杨治国2009.01.27.解读三字经(43集全)-钱文忠2009.03.09.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10集)-喻大华2009.03.23.嘉庆陵寝(2集)-赵英健2009.05.04.正说包公(5)-李炜光2009.05.11.蜀地探秘(10集)2009.06.02.孟子的智慧(9集)-傅佩荣2009.06.11.战国说客双雄(10集全)-姜安2009.07.13.两宋风云(30集全)-袁腾飞2009.08.12.金戈铁马辛弃疾(8集)-赵晓岚2009.10.01.回首开国大典(6集)—江英2009.10.07.易经的奥秘(15集全)-曾仕强2009.10.12.风雨张居正(25集)—郦波2009.11.06.班墨传奇(3集)—钱文忠2009.11.24.苦命皇帝咸丰(10集)-喻大华2009.12.04.伶界大王谭鑫培(3集)—翁思再2009.12.07.长恨歌(41集)—蒙曼2022.01.17.白居易(7集全)-莫砺锋2022.01.24.唐宋八大家(30集)-康震2022.02.06.破解幸福密码(8集全)-毕淑敏2022.02.14.孔子是怎样炼成的(18集全)-鲍鹏山2022.03.04.水墨齐白石(7集)-吕立新2022.03.11《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17集)-刘心武2022.03.28.名相管仲(5集全)-董平2022.04.16.塞北三朝(23集全)-袁腾飞2022.05.10.永乐大帝(31集全)-商传2022.06.10.成语趣谈(2集)-吴桐祯2022.06.12.走进曹操(7集全)-于涛2022.06.19.解码关公(9集全)-梅铮铮2022.07.08.解读《弟子规》(22集全)-钱文忠2022.07.30.抗倭英雄戚继光(14集全)-郦波2022.08.13.清官海瑞(8集全)-郦波2022.08.21.“救时宰相”于谦(8集全)-郦波2022.08.30.大明嘉靖往事(15集全)-方志远2022.10.01.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9集全)-王树增2022.10.10.竹林七贤(13集全)-刘强2022.10.23.东汉开国(21集)-魏新2022.11.13.末代皇帝溥仪(21集)-喻大华2022.12.04.鲜为人知的杨家将(6集)-梅毅2022.12.10.传奇王阳明(14集)-董平2022.12.24.三言二拍(11集)-韩田鹿2022.01.04.百家讲坛_侠骨柔情陆放翁(10集)-杨雨2022.01.22.百家讲坛_大国医之王孟英(05集)-罗大中2022.01.27.百家讲坛_名人酒故事(05集)-张大千2022.02.01.百家讲坛_中华孝道(07集)-朱翔非2022.02.08.百家讲坛_大国医钱乙、李东垣、缪希雍、朱丹溪(16集)-罗大中2022.02.24.百家讲坛_大风歌 (45集)-王立群2022.04.10.百家讲坛_英雄项羽(10集)-李清泉2022.04.20.百家讲坛_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上部)(14集)-俪波2022.05.04.百家讲坛_商贾传奇(10集)-李晓2022.05.14.百家讲坛_大隋风云(上部) (29集)-蒙曼2022.06.14.百家讲坛_王树增解读三大战役(18集)-王树增2022.07.02.百家讲坛_信仰的力量(06集)-厉华2022.07.08.百家讲坛_梅毅话英雄(隋唐英雄志)(17集)-梅毅2022.07.25.百家讲坛_写实徐悲鸿(07集)-吕立新2022.08.01.百家讲坛_跟司马懿学管理(09集)-赵玉平2022.08.11.百家讲坛_春秋五霸(29集)-李山2022.08.20.百家讲坛_鲍鹏山新说水浒(武松、林冲、宋江)(42集)-鲍鹏山2022.09.09.百家讲坛_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22集)-康震2022.10.01.百家讲坛_彭林说礼 (07集)-彭林2022.08.08.百家讲坛_万历兴亡录 (21集)-方志远2022.08.29.百家讲坛_囚徒天子光绪 (17集)-喻大华2022.11.15.百家讲坛_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47集)-王立群2022.01.01.百家讲坛_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13集)-俪波2022.01.14.百家讲坛_大话西游 (13集)-韩田鹿2022.01.27.百家讲坛_千年一笔谈 (09集)-钱斌2022.02.05.百家讲坛_千秋是非话寇准 (19集)-赵冬梅2022.02.24.百家讲坛_大故宫【第一部】(20集)-阎崇年2022.03.15.百家讲坛_从司马到司马(15集)-孙立群2022.03.30.百家讲坛_大隋风云(下部)(29集)-蒙曼2022.04.28.百家讲坛_纳兰心事有谁知 (8集)-杨雨2022.05.07.百家讲坛_拿破仑 (15集)-马骏2022.05.29.百家讲坛_清东陵密码 -李寅2022·06·12·百家讲坛_汉武帝的三张面孔-姜鹏
秦国七代国君都是明君,这是为什么
七代国君的任务和历史又是什么呢
第一位,公。
秦时期,所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图强。
当时秦国并不是七国中间的强国,秦要统一,必须要自身强大。
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使自身足够的强大,这是打破困境的唯一出路。
孝公抓住了历史机遇,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第二代,秦惠文王,这个时期,条件变了,历史使命也变了。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变强了,秦国一强,其它六国得了红眼病,因为六国不能看着秦国强大。
这样六国的有识之士就要想办法,对付强大的秦国。
合纵,就是联合六国削弱秦国,秦国就完了。
所以秦惠文王的历史使命就是打破六国的合纵。
秦惠文王也完成了这个使命,办法就是连横。
第三代,秦武王,秦武王在位时间非常短,只有三年,因为举重砸死了,而且没有儿子。
他是明君吗
秦武王这三年还真了不得,秦武王有一句名言:“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
我想坐着车到达三川,就是现在洛阳一带,看一看周天子的王城,死了也不遗憾了。
这是秦武王,这个时期,秦国已经很强大了,那么武王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呢
是抓住历史时机,东进中原。
公元前311年,年轻的秦武王派左丞相甘茂率领军队攻打韩国重镇宜阳,就是今天河南洛阳西边40公里处,是陕西通往河南的唯一通道,两边是崇山峻岭,中间是一线山路,非常狭窄,是军事重镇。
甘茂说要打宜阳,必须联合魏国,秦武王就派甘茂,带了一个副使出使魏国,到魏国一谈,成功了。
魏国同意和秦国联手打宜阳,宜阳打通了,秦国才能兵出函谷关,所以这是一个关键之地。
甘茂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他出使魏国回来的路上,和副使说,你回去告诉秦王,就说第一,魏国同意很我们联手了,第二,你还说,虽然魏国同意了,但是这个仗不能打。
你就这样说,将来所有的功劳都记在你的功劳簿上。
他的副使不知道什么原因,回去和秦武王说了,武王很奇怪,打宜阳要联合魏国,现在魏国同意联合,你说不能打,为什么
召见甘茂,甘茂讲了三件事,三件事一说,秦武王明白了。
第一,曾参杀人,曾参是古代的一个贤人,在费地居住的时候,这个地方有一个人也叫曾参,结果这个曾参杀了人。
之后,就有人给未杀人的曾参的母亲报信,说曾参杀人了。
她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在织布机上照样织布。
一会儿,第二个人来报告,他母亲还在织布,有过一会儿第三个人来报告,他母亲把织布机一扔,翻墙就逃了。
甘茂说曾参是个贤者,他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架不住三个人一说,吓得就逃了。
我不是秦国人,我来秦国帮你们打天下,一定会有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如果我去打宜阳,有人说我坏话,我既没有曾参之闲,你也不会像曾参母亲那样信任我,我能打下来吗
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张议无功,惠文王时期有一个张议,立了很大的功劳,但没有人说张仪立的功,都说在秦惠文王的身上,说臣子立功不算功,这是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文侯烧信,魏国开国之君魏文侯派了一大将,叫乐羊去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把中山灭了。
乐羊很得意,觉得自己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应该受赏,结果一见魏文侯,魏文侯搬出一个箩筐,筐里面是这三年中其他大臣告乐羊的告状信。
乐羊一看这么多告状信,魏文侯都不告诉他,压着不放,支持他打了三年,才明白这个功劳不仅仅是他自己的。
所以乐羊就立即跪下,说了两句话:“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这不是我的功劳,是主公对我的信任。
在那个制度下,如果得不到领导的信任,什么也干不成。
讲完这三点,甘茂说,你说我敢打宜阳吗
宜阳如果一年打不下来,会有多少人说我的坏话,我还能活吗
魏国虽然同意联合,但这个仗我死活不能打。
秦武王明白了,他说咱们定个盟约吧,你替我打宜阳,我对你是绝对信任,谁告状我也不听,甘茂说可以。
然后甘茂就去打仗,打了五个月,秦武王收到一大堆告状信,秦武王动摇了,要求甘茂撤兵。
甘茂就回了封信,说咱们的合同还算数不
秦武王一听这话,就继续增兵,最后,甘茂把宜阳拿下来了,杀了六万韩兵,打开了韩国的西大门,秦国的军队可以兵出函谷关,直达洛阳。
这个举重而死的秦武王只活了三年,也没有结婚生子,但是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第四位国君,秦昭襄王,昭襄王的功劳更大,在位56年,把大儿子熬死了。
昭襄王时期,秦国已占压倒优势了,他的历史使命是继续东进,摧垮六国的主力,为最后统一奠定基础。
昭襄王在位56年,先用魏冉为相,后用范睢为相,重用白起,白起不负重托,伊阙一战大败韩魏联军,斩首24万。
长平之战活埋45万。
秦国统一一共杀了100多万,白起一个人杀了90多万。
昭襄王连续不断用兵,基本上摧垮了六国的主力军,为最后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而且昭襄王时期,如果听了白起的话,就有可能把赵国灭了,拖延了几个月,邯郸之战没有打赢,这个我们讲过。
所以昭襄王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五位,秦孝文王,这个就不好说了,在位三天就死了,既无功,也无过,姑且也称之为明君。
第六位,庄襄王,就是异人 ,在位也只有三年,时间很短,但是庄襄王干了两件大事,重用吕不韦,建立东郡。
东郡非常重要,是连接齐国,切断了六国南北合纵的通道,这是一大贡献。
再一个,利用赵国和燕国的矛盾,占领赵国37座城池,进一步削弱赵国。
所以他在位虽然只有三年,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七位,赢政,他的历史使命是不失时机的发动对六国的统一战争,所以赢政即位以后,很快就定下来发动统一战争,并且用十年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
在整个过程中,秦国的七代国君没有一位犯过大的错误,七代国君,都有强烈的使命感,都完成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这是很不简单的。
这七位国君不是有意挑的,是根据秦国的制度,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比如说昭襄王,他是秦武王的兄弟,是太后和魏冉两个人联手推上来的,他当时正在秦国作人质,对他来说,完全是偶然的当上国君。
他特别能活,做了56年,大儿子在国外作人质熬死了,次子安国君继位。
安国君继位纯属偶然,因为哥哥死了,继位三天又死了,然后才是异人,也就是庄襄王。
庄襄王即位也是偶然,如果不是吕不韦包装,他连安国君的嫡子都当不上。
七代国君,很多是偶然的继位,但是所有偶然当上国君的人,没有一个是昏主。
西汉初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叫贾谊,写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非常有名。
《过秦论》上篇,贾谊有一句名言,说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继承了前面六代国君的功业,到他这里,七代国君连续不断的努力,最终统一天下,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代代明君,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想想因暴政而亡的政权有那些
朱 骥 评 秦 始 皇作 者:朱 骥 第一个问题:秦始皇到底是不是暴君
秦国到秦朝实行的到底是不是暴政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暴君。
暴君是指不讲法制治国,不讲道义,残暴专政,滥杀无辜,是指专横跋扈的国家统治者。
暴君与暴政,是相互关联的词句。
专制无道的君主,残酷地或野蛮地行使专制权力的统治者。
这是百度百科的解释。
我认为这个解释是不完善的。
我认为依法治国的君主也有可能是暴君。
我这个话一说出来我想一定会使大家感到惊讶和不解。
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君主也可能是暴君呢
这个依法治国关键是依据的是什么法
谁制定的法
什么人制定的法
我们知道陈胜和刘邦都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天下人苦秦者久矣
陈胜与刘邦这句话什么意思
百家讲坛王立群老师说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一层是说全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生活在秦朝暴政的水深火热之中。
第二层是说全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生活在秦朝暴政的水深火热之中很长时间了。
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天下人苦秦者久矣到底有多久
这个久应该从什么时候算起
从秦始皇即位开始算起还是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算起
还是从秦始皇驾崩秦二世即位算起
……我认为天下人苦秦者久矣这个久矣既不是从秦始皇即位算起也不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算起更不是从秦始皇驾崩秦二世即位算起。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呢
我认为应该从秦孝公商鞅制定秦国新法算起
我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我一点也不否认秦孝公商鞅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富强。
秦孝公商鞅变法从根本上使得秦国由弱变强。
但为什么又说秦孝公商鞅变法使得天下人苦秦者久矣呢
这也要分两方面来理解。
一对秦国而言。
商鞅是什么人
商鞅是个不可多得的大才。
我给商鞅的评价很高。
我认为商鞅是整个春秋战国到秦朝这段历史时期唯一的堪称旷世奇才雄才伟略的大才。
商鞅变法不仅奠定了秦国最后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础,并且奠定了中国自秦朝起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并且还奠定了自秦国起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可见商鞅这个人多么的了不起
但是,请不要忘了商鞅的身份。
商鞅不仅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和不可多得的军事家。
商鞅更是法家代表人物。
法家代表人物的特点是什么
法家代表人物的特点就是弘扬法家精神宣扬法家观点。
那么法家的观点是什么
法家的主要观点我归结为两点:1.依法治国。
这个依法治国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依照国家法律治理国家而是依照法家理念治理国家。
那么什么是依照法家理念治理国家
这就是法家的第二个观点。
那么法家的第二个观点是什么
法家的第二个观点就是法家的核心思想——严刑峻法
法家是主张严刑峻法统治国家的
说到这里大家看明白了吧。
这就是我说的依法治国的君主为什么也可能是暴君的意思了吧。
正因为法家推行的是严刑峻法。
所以执行这样的法律怎么可能不出现暴君、暴政
但是法家主张严刑峻法的目的并不是要国家出现暴君、暴政而是要国家在法律的约束下法律的庇护下体现最大限度的公正无私,从而实现人人懂法人人守法。
这个人人也包括国君。
从而消除因为废法而导致国家混乱、官员贪赃枉法、国君无法无天而成为商纣王这样的独夫民贼……从而使国家在法律的轨道上有秩序的飞速发展从而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继而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伟业。
但是法家的严刑峻法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使得执行法家学说理论治理国家的国君成为暴君。
使得被治理国家官员和人民都必须担负起更为沉重的负担。
这就是儒家指责的暴政。
而这一点秦始皇表现得尤为突出。
儒家指责秦始皇的暴政多是指责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个事。
但我并不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暴政。
我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算不上暴政。
首先说焚书。
焚书王立群在百家讲坛里解释得很清楚了。
秦始皇并没有完全焚毁儒家经典。
这里我不多解释。
坑儒。
坑儒按照《史记》的说法秦始皇坑杀400多儒士。
按照最不利于秦始皇的文献记载秦始皇也不过坑杀700多儒士。
就人数而言不算多,就范围而言不算广。
所以焚书坑儒不能算秦始皇的暴政。
那么既然焚书坑儒不能算秦始皇的暴政,那么凭什么说秦始皇是暴君
凭什么说秦始皇是暴政
1.秦始皇忠实的执行了自秦孝公商鞅变法以来制定的《新法》。
而这个《新法》正是秦始皇暴政乃至整个秦国秦朝暴政的总源头
首先这部对秦国乃至对中国有着深厚意义的《新法》到底好不好
我说:好
绝对是利远远大于弊。
秦始皇忠实履行新法、维护新法、执行新法的政策到底对不对
应该说完全正确
那你怎么还说秦始皇忠实的执行了自秦孝公商鞅变法以来制定的《新法》是暴政。
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
首先说《新法》的利国利民的一面。
《新法》的制定与执行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新法》的制定与执行真正做到了让秦国由弱变强由穷变富;《新法》的制定与执行真正做到了维护先进的封建制度扫除消灭落后的奴隶制度;《新法》的制定与执行真正做到了维护郡县制废除分封制的大一统局面。
…… 再说暴政的一面:秦国法律的严刑峻法的暴不是一般的暴。
《新法》的残酷已经超越人伦的极限。
劓刑、黥面、、宫刑、刖足、剜眼、腰斩、凌迟、车裂。
……看看这些刑罚恐怖吧。
秦孝公的大哥太子嬴驷的太子首傅公子虔不是因为太子犯法和自己犯法被判处劓刑吗
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被判处车裂。
公子虔被割鼻子,商鞅被五马分尸。
可见秦国的法律是多么的残暴。
而执行维护这样的法律怎么不是暴政
执行维护这样法律的君王怎么不是暴君
2.秦始皇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好大喜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断的上马大型工程。
修直道驰道;修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灵渠;修阿房宫;修骊山陵墓。
秦始皇的做法无疑是功在千秋、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
问题是这些巨大的大型工程是功在千秋、利在千秋但却是苦在当代、难在当年啊
否则也不会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
秦始皇的这些大型工程造成秦朝人民死者十之五六。
成千上万的秦人死于秦始皇的大型工程的施工期间。
死人的数量甚至超过战争。
造成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更是不计其数。
秦始皇这些大型工程大大的超越了当时秦人所能承受的重压极限。
这也是我们给秦始皇定性为暴君的主要原因。
但是如果我们简单的将秦始皇看做暴君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将秦始皇定性为暴君这没错。
但秦始皇更是一位雄才伟略的明君是为不可多得的一代天骄一代圣主一代雄主
秦始皇不是暴君吗
怎么又是明君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还真不是自相矛盾。
暴君的反义词是什么
是明君吗
不是。
暴君的反义词不是明君而是仁君。
什么是仁君
文景之治的汉文帝、汉景帝就是仁君。
王立群说,不对汉景帝就不是仁君。
你看汉景帝把刘荣搞得多惨。
虎毒不食子啊。
汉景帝这么狠毒能算仁君吗
唐太宗还杀自己的兄弟呢。
所以王立群认为所有的皇帝都不算仁君。
我不这样认为。
我认为什么是仁君
仁君是相对暴君而言的。
只要对老百姓施仁政的君主都可以叫仁君。
什么叫施仁政
就是休养生息给老百姓过太平的日子。
具体表现就是:轻徭役、低赋税。
用黄老学说和儒学治国最终达到垂拱而治。
这就叫仁政这样的君王就叫仁君。
而不是看君王对某个个体的人如何如何。
汉景帝能够勤政爱民就是仁君。
至于他对亲生儿子怎样怎样那是政治范畴的残酷与是仁君与否无关。
同样什么是暴君。
那要看国君的国策对老百姓是否横征暴敛是否暴虐,而不是看国君杀了多少人。
那么什么是明君
用人唯贤、唯才是举那就是明君。
仁君肯定都是明君这是毫无疑问的。
因为仁君所用之人绝对是君子。
道德高尚,为人宽厚。
仁君用这样的人当然是亲贤臣。
亲贤臣自然也就远小人。
那么,暴君呢
暴君就未必都是明君了。
比如商纣王、北齐的几任君主不仅是暴君更是昏君。
昏君是相对明君而言。
也就是说昏君才是明君的反义词。
昏君未必个个都是暴君。
比如:陈后主、李煜、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明熹宗绝对是地地道道的昏君但还算不上暴君。
昏君的突出表现就是:亲小人、奸臣、弄臣远贤臣、忠臣。
昏君根本就是不辨忠奸昏聩无能荒淫无道残害忠良。
昏君还有个特点就是:任人唯亲,偏听偏信。
如果是昏君加暴君那就等于独夫民贼。
明君的特点是什么
明君的特点就是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察纳雅言。
刚才我们说昏君加暴君等于独夫民贼。
那么明君加暴君又会怎样呢
明君加暴君那就不得了了。
明君加暴君等于千古一帝一代天骄
昏君加暴君等于独夫民贼这个我们好理解。
明君加暴君等于千古一帝一代天骄这就难理解了。
其实我们看看暴君的特点这点就不难理解了。
暴君什么特点
穷奢极欲吗
对。
但不要忘了暴君往往个人野心勃勃雄心壮志。
暴君想象力也特别丰富想人不敢想做人不敢做。
这样的人当了国君会怎么样
我们说疯子与天才仅仅一步之遥啊。
那么好。
暴君野心勃勃雄心壮志,那么暴君就喜欢开疆扩土。
雄才伟略就渴求开创盛世。
我们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隋炀帝武则天哪个不是这样呢
要想实现他们的雄才伟略大政方针怎么办
唯才是举用人唯贤
并且用什么样的人才
旷世奇才啊
没有旷世奇才如何能实现大有为的丰功伟绩
秦国秦朝自商鞅变法几乎所有的君王都是暴君加明君。
与此同时一系列的奇才人才得到重用。
秦孝公用商鞅;秦惠文王用张仪;秦昭襄王用范雎、白起;秦王异人用吕不韦;秦王嬴政用李斯、蔚寮、王翦、蒙恬。
君臣一体,相得益彰。
英雄用武,君王高瞻远瞩。
而开创的自然也是旷世奇功,丰功伟绩。
那仁君加明君呢
能不开创旷世奇功,丰功伟绩啊
不能。
仁君加明君制定的国策是休养生息。
明君加仁君用的人才都是谦谦君子。
谦谦君子的特点是什么
谦谦君子的特点是笃信儒学,主张仁政。
仁政就是让人民休养生息。
对外睦邻友好和亲番邦。
对内实施仁政。
而明君加仁君最后结果获得的是垂拱而治天下太平。
秦国秦朝力行法度严刑峻法。
固然富国强兵;固然开疆扩土;固然可以开创旷世奇功丰功伟绩。
……但换来的是国力、民力消耗殆尽。
国家财富日益枯竭。
一旦昏君奸臣尽弃法度,横征暴敛、滥施淫威。
特别是秦始皇后期群臣无人敢谏言。
国家就立刻崩塌。
秦国、秦朝如同一把至刚至纯至阳的宝剑,起初所向披靡无与伦比所向无敌。
但最后会瞬间断毁,所以秦朝二世而亡。
其实秦朝二世而亡早在秦孝公时期就注定了。
秦国新法过于严峻,使得秦国得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就如同一把名剑至刚至纯至阳锋利无比强盛时自然所向无敌灭诸侯天下一统。
一旦穷途末路灭亡也就一瞬间的事。
所以说秦成也新法,败也新法。
秦国用武力征服了天下。
那是新法让秦国富强崛起。
秦国用武力征服了天下。
同时对六国而言就是给六国带来了战争。
给六国百姓带来了灾难。
这就是我说的秦国暴政的第二层意思。
但是没有秦国的征伐,六国之间也会相互讨伐。
所以秦国新法使得秦国统一天下结束天下纷争。
由此可见,秦国新法在统一战争中不仅不算暴政,相反是结束暴政。
但问题是秦国统一天下。
秦国新法必将推行到六国故地。
这意味着什么
这就意味着:劓刑、黥面、、宫刑、刖足、剜眼、腰斩、凌迟、车裂。
……这些恐怖的刑罚也推行到六国故地
再加上秦始皇的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好大喜功这还不算加上秦二世亲小人远贤臣废弃法度滥施淫威,诛杀宗室残害忠良。
使得秦朝民心尽失、人心尽失。
随着秦始皇的驾崩秦二世实则是暴君加昏君完全沦为独夫民贼。
秦朝弄得天怨人怒、民不聊生。
秦朝众叛亲离。
秦二世、赵高,君昏臣奸、倒行逆施、失道寡助秦朝不灭天理难容
秦国新法成就了秦国霸业,成就了秦始皇的旷世丰功。
可以说没有秦国的新法就没有秦始皇的灭六国统一天下。
秦始皇用人唯贤,唯才是举。
可以说没有秦始皇用人唯贤,唯才是举再好再完备的军事奇谋比如草根学者程步所说的那个军事奇谋在庸才手里一样是纸上谈兵不足挂齿
而马上得天下,须得马下治天下啊。
秦国统一六国,就该举贤用能改革法度休养生息。
而不是强行上马大型工程企图一蹴而就飞跃发展。
否则,只能是民不聊生而导致民心尽失,最终失道寡助邦国倒塌。
秦始皇武力征服了天下却没能赢得天下民心这就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二世亲小人远贤臣用人为亲而不是用人唯贤这就是秦朝灭亡的根本所在。
综上所述得出这样的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江山。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读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感,800字,急用
《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在其历代祖先积基础上吞六国,统一天下,第一次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的过程,肯定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记秦始皇称帝后由于缺少历史经验而采取的种种做法;尤其是写了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以非法手段谋取政权,倒行逆施,终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将秦王朝彻底葬送的悲惨教训。
读完《秦秦始皇本纪》我发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秦始皇这一类皇帝在历史上,他们可谓是少有的人才,虽然我们和他们一样,有着一样的头脑,学的知识学的知识要比他们更丰富,但是他们确能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去管理无边大的国家,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把自己有限的知识融入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彩
大家觉得王立群这个人怎么样
王立群王立群: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
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王立群著作简介本人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山水游记研究和《文选》研究两个方面。
一、专著1、《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现代〈文选〉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3、《〈文选〉成书研究》 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二、代表性论文(10篇):1、《文选》次文类作家编序研究 《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2、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 《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3、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 《文学遗产》1990年第1期4、周贞亮《文选学》与骆鸿凯《文选学》《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5、《文选》成书考辨 《文学遗产》2003年第3期6、《超越旧成说 开拓新领域——关于〈文选〉研究的断想》《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7、先唐学士考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7辑8、从綦毋邃注看宋刻本《文选》注的演变 《文献》2004年第3期9、司空曙诗集版本考 《文献》1998年第2期10、“昭明太子十学士与《文选》成书 《新国学》2005年三、项目目前正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02BZW023)和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选〉学文献辑考与研究》(0329)的研究。
四、获奖1、2004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2002、2003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3、2002、2003、2004、2005年连续四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附:学术兼职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山水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选》研究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会理事王立群——河南省第二届高等学校名师名师心得教学是一项极其艰苦、极其认真的实践活动,每一节课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只有认真努力,才能讲好每一节课。
如果我能获得某些成功,那么,百分之九十来自于认真,来自于数十年如一日的认真。
面对学生,面对一张张求知的面孔,我只有全力以赴,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个人的得失荣辱都是小事,讲好每一节课才是大事。
教学的基础是研究。
没有高水平的研究能力,高校的课堂只能重复他人的观点。
大学课堂只讲他人的观点而没有自己的观点是耻辱
我的目标是国内一流:获批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在国家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力争国内第一,取得本研究领域的绝对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国内学术界获得重要一席;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讲出高水平的课程。
教学与研究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
研究是体,教学是用。
体用结合,体用一致,才能使教学呈现良性循环。
没有研究,没有深入的思考,很难讲出掷地有声的观点。
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掩盖见解的浅薄,深刻、独到,才能独树一帜。
文学教学与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每一位作家,每一位作家的每一篇作品,每一篇作品中的每一个字词。
穿透历史时空,解读历史人物,用现代视角让历史人物成为鲜活的人,是文学教学与文学研究的目标。
名师寄语站在三尺讲台上侃侃而谈是人生的幸运和幸福。
我喜欢在课堂上答疑解惑,在这里我可以品味到收获的喜悦,在这里我可以忘却现实中的某些缺憾,在这里我可以体会到人生价值的实现。
专业的分工与细化使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成为本国、本校的形象大使,每一篇提交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每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对个人学术论文的点评,实际上都是国际、国内同行评价自己所在国家、所在学校学术水平高下的评审会。
名师名言在科学研究中,我的目标是:写出一流的文章,奉献一流的成果,发表于一流的刊物,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稳做国际国内的一流学者;在教学实践中,我的目标是:讲出国家级的水平,讲到国家级的课堂。
学校、学科简介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的河南大学建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解放前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河南大学现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大学,拥有10大学科门类、72个专业,近200个博士、硕士学位点,4个国家级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3600亩,图书400万册;全日制在校生35000余;教职工共3800多人,其中专兼职院士10人。
目前全校师生为把河南大学建设成为以文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本学科有过辉煌的历史,李嘉言、任仿秋、万曼、高文、华仲彦等一代名师均出自该学科。
该学科下辖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两个二级学科;其中,中国古典文献学于2003年申报博士授予权时获当年全国通讯评议第一名,并顺利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招收三届博士生。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1978年获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
自1978年至今已招收28届研究生,培养了300多名研究生;他们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国内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
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8人,已获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在读博士3人。
拥有两个专业书库,专业图书8000多册。
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论文提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如,在《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这一冷一热带给我们很多思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笔者简要地探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作了思考.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200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尊重”,“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建设策略在价值取向和技术选择上的理性趋势.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神”与其“形”的现代统一.因此,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三)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理论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一)学校教育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笔者认为,要系统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敬畏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目前,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斯宾格勒的“文化有机论”与季羡林的“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论”,以及不少学者认同的“太平洋世纪论”都认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主流或内核.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扬弃了落后和腐朽,在吸收了中国新文化、新思想,在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后,将在中国、在全世界显出勃勃生机.中国“礼义仁智信”的做人原则,教化为本、以德为先的政治策略,饱含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风俗民情,孕育中国悠久历史的名山大川,将成为中国先进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蕴藏着丰富价值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人类新一轮道德价值规范的重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会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