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是什么意思
★:是因为在日本,这种由女性作家描绘给女性读者看的“”漫画称为“”,台湾则称其为“B L”漫画。
所以所谓的“耿美情结”就是指B L情结。
具体说就是BOY'S LOVE,再具体一点就是陷于美少年和美男子的危险恋情而不能自拔的情结。
★耽美:[耿美]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
[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发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
[耽美]一词即是由此而来的。
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义就是。
后来这个词不知怎么被日本的漫画界用于B L漫画上、结果引伸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最后更发展为[]漫画的代称之一。
★耽美和BL的关系BL的确是耽美一个很重要很主要的流派,很多时候两者甚至都可以换用。
但耽美还包括武侠,玄幻,悬疑推理,近代历史... 实际上一切可以给读者一种纯粹美享受的东西都是耽美的题材。
因此BL只是属于耽美的一部分。
★为什么会有耽美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食不果腹的人会喜欢耽美。
从的角度来说,人之所以有美感是为了生存,美感使人类可以趋利避害,是人类漫长进化道路上的加速剂。
当人不再整天为填饱肚子而奔波时,为生存而产生的美感渐渐变成一个脱离物质利害关系的需求,一种纯粹为美而美的需求,而耽美将这种需求推向了及至。
现实中的不完美,更促使一些人转而投向虚拟的文字、,在那里一切的一切终于有了完美的可能,而作为一个耽美作者,终于拥有了创造完美的能力
===============分===============割===============线=============耽美相关:☆BL:BL是BOY’S LOVE的缩写,这里就不能翻译为男孩的爱,而要翻译成男孩之间的爱了。
一般是指男孩和男孩之间或是男人和男孩之间的恋情,比较注重感情描写、重点在LOVE和情节发展、心理人物性格的刻画上。
一般比较纯情,多为幸福,温警的作品,H场面比较少…… ☆H:H指的就是做爱做的事,喂,就是会有床单出现的情节、就是小孩子不要问的事,就是未成年不易……明白了吗,如果还不明白的话,汗,天气好热呀。
☆Yaoi:在解释这个之前,先说说什么是18禁——18禁,顾名思义就是18岁以下禁止步。
就是说这部作品有限制级镜头(H)的出现。
未成年人不得阅读的意思,有时也写成NC—17,而Yaoi这个词,汗。
就算你已年满18岁,我劝你还是一看它就跑的好。
这是日文里把“没有情节、没有高潮、没有结局”的罗马拼写的词头的四个字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词汇。
这个……一个故事里没有情节、没有高潮、没有结局、那么呢
那就是H,H,H…明白了吗,这可是比18禁级别更高的词呀。
☆受:虽然耽美作品描绘的是的。
但是由于大多数是由女性作家画给女性读者看的,所以难免带有异性恋色彩,在两位主角中、总有一位是在扮演女性角色。
这位在异性恋中相当于女性的男生在耽美中就被称之为“受”。
之所以被称为“受”、不仅是因为在耽美作品中,受方总是比较被动。
☆攻:这个就比较好解释了、和“受”相对的就是“攻”了。
也就是在同性配对中扮演男性形象的一方。
最早应是在91、92年开始进入中国大陆。
在此期间的耽美作品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含蓄的内容,其代表作品是CLAMP的命运三部曲——“圣传”、“”和“X战记”。
这三部作品以华丽的画风和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而风靡一时。
CLAMP作品中的BL始终是非常含蓄的,作品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亲热画面而总是在不经意间让人发现一段感情的存在。
例如“圣传”中阿修罗王和这两人的感情纠葛,CLAMP在正传中始终没有明确地画明,而只是在番外篇中以隐晦的画面淡淡带过,但这样的简单有时反而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
而说起CLAMP的耽美漫画,大家比较熟悉的恐怕还是“TOKYO BABYLON”和“TB-- X”,其中有一对耽美组合贯穿了这两部漫画,那就是——和皇昴流。
他们两人凄美的故事已经被大家所熟知,赚取了无数同人女的眼泪。
所以在此我也就不多加说明了。
但我个人认为CLAMP的作品偏于阴暗而且有些晦涩,所以比较年幼的读者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其内涵,她们的作品更适合高中以上的读者。
大概到了94年,市面上开始出现了纯粹的耽美漫画。
在这里必须要提到的就是耽美的经典之作--“绝爱”(尾崎南)。
称“绝爱”为耽美的经典之作实不为过,即使很多不是耽美爱好者的人也看过绝爱,其影响力无与伦比。
“绝爱”中的两位主角--南条晃司和泉拓人也毫无疑义地被认为是最为经典的耽美组合之一。
现在许多耽美迷仍然将“绝爱”视为同人小说的一大素材,相当一部分的同人都是围绕“绝爱”而写的。
“绝爱”的故事情节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其中南条晃司对泉拓人的那种不顾一切甚至可以毁灭一切的狂热爱情完全不同于TOKYO BABYLON中星史郎和昴流的含蓄之爱,这是它的一大特点也是卖点。
“绝爱”的续集是“BRONZE”(也就是“青铜”),至今已经出了十几本但还未结束,很多租书店里都有,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弄来看看。
其中有一些H的场面,(H指关于性爱及情色方面的描写。
)另外比较血腥,无法接受者请慎重考虑。
(绝爱的VCD现在市面上也有卖,基本上忠于原著,值得一看。
) 在“绝爱”出现的同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温馨的耽美漫画,比较出名的有“美男子的亲密爱人”(叶芝真已),“微热纯爱少年样”(阿部美幸),“微忧青春日记”(阿部美幸)等作品。
这一类的耽美漫画情节温馨感人,H也很纯情,主角大都是高中生或白领。
不过很多现在已经无法买到或在店里看到了,需要耐心寻找。
这以后几年,耽美作品就是这样不冷不热地存在于各书店的柜台中。
温馨类的耽美漫画一直在大陆耽美漫画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即使后来大陆耽美原创文学作品中有一部分也是温馨类的小说,可以说是受到这些漫画的影响。
从97年开始,耽美小说进入大陆。
一开始因为“绝爱”的缘故,所有的耽美小说都被注以“尾崎南”的作品,一时难辨真伪,良莠难分。
大量的耽美小说使人眼花缭乱。
其实很多小说的原作者都是非常著名的。
不管怎么说,从此我们开始接触除了漫画外的耽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小说。
耽美小说中值得被称为经典的作品有许多,如“间之楔”(吉原理惠子)、富士见交响乐团(秋月)等。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中文版的优秀作品有“远离伊甸园”(很多是盗版且还未结束)。
“间之楔”和“富士见交响乐团”还未有中文版的书出版,但是这两部作品都有VCD。
“间之楔”因为H度过高,所以只有删节版的,完全版只有刻录盘。
“富士见”的VCD动画是由西炯子担任,是原著故事的浓缩。
到了99年,大陆耽美发展到达一个高潮阶段。
耽美漫画月刊“耽美季节”(AYA主编)出版。
这是第一本耽美月刊,详细介绍了耽美漫画和小说。
同时市面上的耽美漫画也以惊人的数量和速度出版着。
很多在这时出版的耽美漫画都是名家之作,故事情节和画风都很优秀。
(其中有些H度较高)比如“情人总敲三次门”(朝雾夕)、“LOVE MODE”(志水雪)、“暗黑末裔”(松下容子)等优秀作品。
其中男作者的作品要算“快感方程式”(葵二叶红三叶)和“激爱”(小鹰和麻)最为有名。
这些作品很多都是值得一看的精品,建议大家找来看一下。
市面上还有了很多耽美VCD,如“绝爱-BRONZE”、“火宵之月”、“快感方程式”、“网中鱼”等,这些VCD画面精美,声优的表现也非常棒。
但是这些VCD大部分都是盗版所以有些质量不是最佳。
另外还有很多耽美动画的DRAMA CD,不过因为是日文原声,所以如果没有日语基础的话是听不懂的。
与此同时因为网络的高速发展,大量的耽美网站应运而生。
很多网站都有耽美专栏。
这些网站都拥有一批优秀的国内耽美原创及同人作者。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同人”,这是读者为自己喜爱的作品而从新创作的一种形式,比较多的同人小说都是“SLAM DUNK”和“银河英雄传”的。
(因为这两部作品以男性角色为主),在上述的网站里都能看到很多耽美作品。
另外也有许多优秀的个人主页,如“DEVIL ANGEL”、“炫燃天际”等,这些个人主页各有特色,也是值得浏览的地方。
在这些网站里你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查阅耽美方面的资料、了解最新的耽美讯息。
耽美网站的出现对于大陆耽美文学的发展是一大促进。
很多耽美爱好者通过这一渠道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不乏佳作。
尤其大陆耽美文学不同于日本耽美文学之处在于原创作者的作品很多都是以古代中国为背景,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味,而不是象日本的耽美小说那样大多数将背景设置在高中校园或是办公室恋情。
另外有一些具有相当文学功底的作者创作出了偏向意识流的耽美文学,这又不同于着重于故事情节描写的日本耽美文学。
大陆耽美原创作者们并没有一味地模仿日本的耽美小说,而是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耽美文学。
应该说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大陆耽美文化。
这次,露西弗俱乐部为了庆祝周年庆打算将其中优秀的原创/同人作品结集出版,现在已经挑选了一年来在露西弗俱乐部发表过的文章中的优秀作品,正在进行最后的文章修改及评审工作。
这些文章虽然有的还很稚嫩,但是它们各具特色,有些作品甚至能够和日本的耽美文学相媲美。
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看到这些大陆的优秀原创/同人耽美作品了。
跨入了21世纪,大陆耽美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起点。
信息的高速发展和大量优秀耽美作品的出版造就了更多的耽美迷。
另外,除了“耽美季节”还有两本新的耽美月刊“最爱”和“耽美别册”也出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耽美的消息,看到更多优秀的耽美漫画和耽美小说。
尽管在许多人眼里,耽美文化被看作另类文化,但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理解并且喜欢这种文化的。
如何评价电影《广岛之恋》
由玛格丽特·杜拉斯执笔,阿伦·雷奈执导的《广岛之恋》,是“左岸派”电影的杰出代表,在世界电影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一颗爆炸了的精神原子弹”,“西方电影从古典时期转为现代时期的里程碑”。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意识流”风格,运用时空交错的手法,探索人的内心世界。
那么值得我们探讨的便是,创作者们如何将心灵深处的回忆、想象和诸种潜意识,用摄影机翻译成一部电影,让我们在荧幕上可观可感可叹。
首先应该从剧本说起,这也是后人评论“左岸派”电影的一大特色,即“文学化”。
本片的编剧杜拉斯,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女子,也是颇受争议的作家。
她的文风诡异多变,华丽而又凄美,像咏叹调般久久盘绕不散。
当时,她已经四十五岁,离婚,死去了一个儿子,被法共开除。
被这些经历锻造过的感情很自然地溶入到文字当中,成其为内容的底色。
具体到《广岛之恋》中,尽管受限于“剧本”这一体裁,不能像《情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有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但通过它的舞台指示,和模糊多义的人物对白,仍然显示出角色,尤其是女主人公那些,复杂、矛盾和微妙的心理状态。
举个例子,当讲到自己的家乡时,她说:“内维尔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就是一个使我在夜里梦见最多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使我,使我在白天想得最少的地方。
”中国古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夜里梦得最多的地方,在白天怎么会不想着呢。
可是她说没有,她也许是在极力压制着自己的感情,在记忆和忘却中,选择后者。
短短一句话,很精辟地说明了女主角对待内维尔的矛盾心态。
这样的句子,俯拾皆是。
杜拉斯用女性敏感独到的文字,完成了心理语言到文字语言的转变,而我们接下来着重要看的是,文本语言如何变成电影语言,就像斯派克·李在《为所欲为》的拍片日志中写道的:“这个剧本如何演变成一部种族关系的电影是很有趣的。
”原来的剧本是以五个部分展开的,为了叙述和理解的方便,在此基础之上,我将这部片子分为以下几个场景:1. 室内床上,主要是性爱和广岛2. 阳台,梳妆台等3. 室外,走廊和大街4. 群众戏5. 书房6. 咖啡馆7. 女子所住的旅馆8. 车站——另一家咖啡馆9. 女子的房间随着两人交往的深入,女主角的感情大致经历这样的过程:对广岛的好奇和怜悯,对日本男人的不太在乎——逐渐回忆起过去,伤感、愤怒,开始爱上男主人公——大量的回忆以至歇斯底里不可自拔,依恋男主人公——内心平静,犹豫着是否要和男主人公在一起。
分开来看,就是以前的回忆和对眼前广岛、日本男人的态度变化这两条主线。
本来是比较明晰的,但因为掺杂了大量非叙述性的内容,就显得有点晦涩了。
但把它提出来看,还是很好懂的。
战争的残酷,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对爱的赞美,这些元素在许多电影中都出现过,但在场1中,导演结合了《格尔尼卡》和《夜与雾》的拍摄经验(前者用了大量淡入淡出的技巧,创造出一种梦幻的感觉;后者用平行蒙太奇,将过去和现在对比),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地将性爱场面与战后广岛的景象进行交叉剪辑,并长达13分钟,造成另一种更为强烈的视听效果。
开场性爱描写的五个镜头中,用了三个淡入淡出的镜头,音乐舒缓,节奏较慢。
随着对话的展开,镜头立即切换成广岛某建筑的景象,在下一句对白和镜头中,我们知道这是广岛的一个医院。
“闪切”在这里的第一次出现,给人的感觉会非常突兀,错愕。
不过,这只是导演训练观众的开始,为了使观众理解,他还用对白进行了解释。
经历了许多这样的“闪切”,在后面,当观者已经熟悉了这种方式,他是连旁白都会省去了的。
最经典的例子是,在场2中,女子端着咖啡从阳台进入房间,看见男子的手,这时,画面突然切换到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只手。
(如左图)尽管我们不知道后者是代表广岛难民的一部分,还是其他什么,不过至少我们开始适应了。
这对于一个不那么通俗的片子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在场1中,当镜头开始转向广岛,纪录片风格的摄影机移动总体来说,越来越快,镜头的跳跃性也增大,医院、博物馆、废墟、广场……到了“游行队伍”时,达到了一个叙事上的小高潮,随后,节奏慢下来,进入女主角梦呓一样关于自己“遗忘”的讲述。
尔后,在“太田河”一段中,用了七个淡入淡出的镜头,作为开场的呼应。
最后的四个运动长镜头(尤其是第一个,长达三十多秒),穿越一条条小巷和街道,镜头漂移不定,拍摄节奏和剪辑节奏都加快,这与场5中“少女骑单车”的镜头中,那种流畅、优美和恬静的视觉感受决然不同。
前者好像带领观众体味到快感和逐渐深入某个神秘的世界的急切心情,后者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初恋的少女去赴情人之约的急切和快乐。
观影经验丰富的人,也可以从前面推测出来,我们要进入的是女主人公的内心,因为之前的对话中,发问的基本都是男人,她则是有大段大段的回答,并且那些台词暧昧不清,难以理解。
果然,接下来,两个人开始有了比较“正常”的对话,男人试图弄清她的身份、来历等“个人信息”。
对女子有特殊意义的“内维尔”,也在这里第一次出现。
导演给了她一个约一分钟的面部特写。
这个时候,眼神光和台灯的运用还没有被赋予什么别的内容,我们也不太容易从她淡淡微笑着的神情中,读出别的什么。
观众此时看到的还是很一般的景象。
到了场2,我们已经完全了解了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和他们目前的情况,但我们和男子一样,仍然对这个美丽的法国女人充满了好奇,想知道的更多。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第二次出现了“内维尔”,开始了女子第一次情绪的不愉快。
这样,故事才有了继续看下去的噱头。
男子一直充当的角色,除了情人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是“提示者”,他不断地问问题,勾起了女子所有的记忆。
如上两幅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男子始终是背对着观众的,看不见他的表情,并且光线很暗,这使得他留下“中立”“客观”的印象。
而女子则占了画面的大部分位置,导演有意引导观众去看的重点,一目了然。
这样,我们就好像和这个男子一样,逐渐地了解她。
之后,在场5中,随着回忆的深入开展,女子开始陷入现实和幻觉的泥潭里,进入到一种几近迷幻的状态。
导演在这里也用到了大量溶入溶出的镜头,如果我没有统计错误的话,应该是也五个,值得一提的是,当镜头从现实转到过去时,均用了利索的切换,直接回到内维尔,而当从内维尔转到广岛时,除了一个镜头以外,其余都是用了淡入淡出的技巧,这样就表现了女子仿佛是用尽了气力才缓缓地从记忆里回到人世间,对过去仍然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悲伤。
女主人公回忆的高潮出现在场6中,她谈到她的德国情人的死亡,开始流泪,这是本片中唯一的一次。
杜拉斯的原文是“她在往事中徘徊。
这一次是独自沉思,他把握不住她了”“她变得神志不清,不再看着他了。
”这一段戏中,女子的心理是极端痛苦,容不下别人的。
导演用了话剧舞台“间离化”的手法,男女主角对坐着,一束顶光有些倾斜地地打过来,于 是,男子就完全被隐藏在黑暗之中了,好像整个咖啡厅,都是这个女子诉说往事的舞台。
当她进入到往我的地步时,连她自 己也隐藏到黑暗中去了。
(如右图)我们再来看,镜头是如何呈现女子对男子态度变化的。
在场1中,男子求她留下来,但她由于没有把这当一回事,并没有答应,而是一口回绝说自己明天就要走了。
此时,女子占有优势地位,导演给了她一个仰拍的镜头,对于处于二人关系劣势的男子,则是俯拍。
一个显得高高在上,一个有点委曲求全,两者对比突出,很容易分辨出来。
随着他们关系的发展,女子越发感到自己的孤独与无助,她开始恋上这个日本男人,并且先前坚决要回法国的心也渐渐动摇起来。
在场5中,女子回到旅馆,洗完脸走到街上,像个无家可归的小孩,蹲在某个角落里。
这时,男人来了,他站着,低头看着她。
这个镜头用了一个大俯拍,男子好像神一样,俯视着这个鳞伤遍体的女子。
但他对她的态度是诚恳的,不存在刚刚那种优势与劣势的分别,所以,它又带了稍许宿命之感。
最后,女子经过长时间的思量,理智逐渐恢复,心情也开始平静,于是这时他们两个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了,“这次他面对她走过去——最后一次——不过保持着一段距离。
从那时起,她是不可亵渎的”,剧本里如此写道。
我们再来看画面:两个人都站在一个屋檐下,左右空间十分平衡,光线也很充足,看不出是有意偏向那一边,整个结构很均匀,当然身高引起的差距除外。
这只是几个很显而易见的例子,在片中还有很多其他富有韵味的镜头和场面,就不一一列举了。
此外,在电影《广岛之恋》中,优美动听的配乐也起到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有资料略略提到说这部片子是以七个主题曲而构成,笔者学浅,未敢深究。
但它的配乐和画面、对白之间灵活自由的切换,或者以乐衬情,或者以声转场,都是做得比较好的。
还有两位演员精湛的演技,也为本片加分不少。
不过,我也认为,这部电影,就像杜拉斯所说,是“一部记录在胶片上小说”,它的文学意味在某种程度上反而超过了电影本身,文本给予读者的冲撞力反而大于镜头表现。
有评论者说“一部异常令人厌烦的、浮夸的、充满了最遭人恨的文学的电影”,语言虽然刻薄,但也不无道理。
并且,由于“时间切换太为突兀,断裂感太强”。
但无论如何,瑕不掩瑜,《广岛之恋》依然以其“显明的政治立场和奇特新颖的形式,达到了现实主义作品中最罕见的高峰,而且也许还标志着电影史上的转折点”。
(乔治·萨杜尔在《法国电影》)
什么是耽美啊
耽美小说又称BL小说描写同性恋爱情说,尤其是男同性恋,BL是boys love 这两个称来源于日本,耽美的意思是唯美。
“耽美”一词最早是出现在JAPAN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
“耽美派”,他的最初本意是“反发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 的意义”。
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 TANBI,意为“唯美、浪漫之意”。
耽,沉溺。
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 且耽田家乐(李白《赠闾丘处士》)。
耽美,沉溺于美,这个解释可以 使圈外人很快把握住耽美的要义。
这个解释可以使圈外人很快把握住耽美的要义。
后来这个词不知怎么被日本的漫画界用于BL(boy's love)漫画上、结果引伸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最后更发展为同性恋漫画的代称之一。
作为一种派系而言,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就在日本文学界盛行,算是浪漫主义的一个分支,包括日本文学巨匠三岛由纪夫在内的大批小说家都曾受过此影响。
但是,60年代以后,这个词逐渐从原意中脱离,变成了漫画中一类派生产物的统称,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BL」,描写男男爱恋的动漫(小说)作品。
日本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亡命遗族的气质,所以就酝酿了一种文化精髓——“耽美”。
烧这个词不像烧茶,烧茶只是用荔枝核文火轻烧到水温80C 就OK了,“耽美”却要焚身于烁石烈焰中直到身心俱为灰烬为止,所以耽美的普遍表现形式是自杀、死亡,最高级表现形式是恋尸与尸恋,比如“耽美”派作家草间弥生在她的《尸臭洋槐》中有这样的句子:“妻子已经死去一个月,但正雄迟迟未将尸体送往火葬场,反而每天和妻子交媾着……正雄非常恐惧,总有一天这尸体会不会腐烂变形
”这种将美推向绝路,在美的绝望中沉溺的方式在日本历代文人的传导下几乎深入人心,所以日本电影也笼罩着一种浓酽的“耽美”之美。
记得日本的耽美一词若要寻根溯源,则应追溯到法国的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扯就远了,怕回不来,就不说了 至于耽美,何以最终演化成BL(boy‘s love)的代名词,好像应从日本战后70年代少女漫画界的变革说起。
当时,反主流文化的抬头迫使其从内容以及思想中寻求变化,推出了以新人为主创力量的别册,山岸凉子描写同性恋的《白屋二人世界》这种类似实验性作品就是在当时推出的。
后来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小学馆的竹公惠子所画的《风与木之诗》她当时与另外两人,被称为“HOT”三人组(汗`~绝对不是韩国的那个 --__--|||)在73年--75年掀起了少女漫画的新浪潮,当时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至此,表达同性爱的漫画便开始发展、蔓延,壮大,渐渐成为日本漫画的一个分支。
因为,当时漫画家所画的关于同性的感情故事大都是相当唯美,浪漫的感性描写,才与耽美一词挂上钩,后来渐渐的,发展成为其专有名词。
时至今日,耽美、YAOI、BL等称呼逐渐风行,这些对于大部分喜好此道的人而言可能没什么太大区别,但其实每个词都代表一个完整的时代,支持着此类作品的繁衍,又严格的把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同志文学予以区分。
没错,BL从本质上来说,还是纯粹出自女性之手,只为女性服务的一种少女漫画分支。
而这样一个完备且庞大的分支究竟是如何发展然后壮大的呢
纵观整个BL漫画发展史,所得到也许只能是一段称不上浪漫的女性意识发展史吧…… 耽美——残酷的美,无法到达的终点 中国耽美的发展: 在中国大陆流传的最早的耽美作品多为日本耽美漫画。
随后许多中国作者创作了大量耽美题材的小说。
早期的中国耽美小说大部分是同人小说,导致女性耽美爱好者被误称为同人女;实际上耽美小说与同人小说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耽美作品因突出同性恋问题而在中国备受争议,部分作品主题也包含对“性虐待”或“恋童癖”等非正常性取向的描写。
耽美漫画最早应是在91、92年开始进入中国大陆。
在此期间的耽美作品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含蓄的内容,其代表作品是CLAMP的命运三部曲——“圣传”、“东京巴比伦”和“X战记”。
这三部作品以华丽的画风和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而风靡一时。
CLAMP作品中的BL始终是非常含蓄的,作品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亲热画面而总是在不经意间让人发现一段感情的存在。
例如“圣传”中阿修罗王和帝释天这两人的感情纠葛,CLAMP在正传中始终没有明确地画明,而只是在番外篇中以隐晦的画面淡淡带过,但这样的简单有时反而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
而说起CLAMP的耽美漫画,大家比较熟悉的恐怕还是“TOKYO BABYLON”和“TB-- X”,其中有一对耽美组合贯穿了这两部漫画,那就是——樱冢星史郎和皇昴流。
他们两人凄美的故事已经被大家所熟知,赚取了无数同人女的眼泪。
所以在此我也就不多加说明了。
但我个人认为CLAMP的作品偏于阴暗而且有些晦涩,所以比较年幼的读者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其内涵,她们的作品更适合高中以上的读者。
大概到了94年,市面上开始出现了纯粹的耽美漫画。
在这里必须要提到的就是耽美的经典之作--“绝爱”(尾崎南)。
称“绝爱”为耽美的经典之作实不为过,即使很多不是耽美爱好者的人也看过绝爱,其影响力无与伦比。
“绝爱”中的两位主角--南条晃司和泉拓人也毫无疑义地被认为是最为经典的耽美组合之一。
现在许多耽美迷仍然将“绝爱”视为同人小说的一大素材,相当一部分的同人都是围绕“绝爱”而写的。
“绝爱”的故事情节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其中南条晃司对泉拓人的那种不顾一切甚至可以毁灭一切的狂热爱情完全不同于TOKYO BABYLON中星史郎和昴流的含蓄之爱,这是它的一大特点也是卖点。
“绝爱”的续集是“BRONZE”(也就是“青铜”),至今已经出了十几本但还未结束,很多租书店里都有,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弄来看看。
其中有一些H的场面,(H指关于性爱及情色方面的描写。
)另外比较血腥,无法接受者请慎重考虑。
(绝爱的VCD现在市面上也有卖,基本上忠于原著,值得一看。
) 在“绝爱”出现的同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温馨的耽美漫画,比较出名的有“美男子的亲密爱人”(叶芝真已),“微热纯爱少年样”(阿部美幸),“微忧青春日记”(阿部美幸)等作品。
这一类的耽美漫画情节温馨感人,H也很纯情,主角大都是高中生或白领。
不过很多现在已经无法买到或在店里看到了,需要耐心寻找。
这以后几年,耽美作品就是这样不冷不热地存在于各书店的柜台中。
温馨类的耽美漫画一直在大陆耽美漫画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即使后来大陆耽美原创文学作品中有一部分也是温馨类的小说,可以说是受到这些漫画的影响。
从97年开始,耽美小说进入大陆。
一开始因为“绝爱”的缘故,所有的耽美小说都被注以“尾崎南”的作品,一时难辨真伪,良莠难分。
大量的耽美小说使人眼花缭乱。
其实很多小说的原作者都是非常著名的。
不管怎么说,从此我们开始接触除了漫画外的耽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小说。
耽美小说中值得被称为经典的作品有许多,如“间之楔”(吉原理惠子)、富士见交响乐团(秋月)等。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中文版的优秀作品有“远离伊甸园”(很多是盗版且还未结束)。
“间之楔”和“富士见交响乐团”还未有中文版的书出版,但是这两部作品都有VCD。
“间之楔”因为H度过高,所以只有删节版的,完全版只有刻录盘。
“富士见”的VCD动画是由西炯子担任,是原著故事的浓缩。
到了99年,大陆耽美发展到达一个高潮阶段。
耽美漫画月刊“耽美季节”(AYA主编)出版。
这是第一本耽美月刊,详细介绍了耽美漫画和小说。
同时市面上的耽美漫画也以惊人的数量和速度出版着。
很多在这时出版的耽美漫画都是名家之作,故事情节和画风都很优秀。
(其中有些H度较高)比如“情人总敲三次门”(朝雾夕)、“LOVE MODE”(志水雪)、“暗黑末裔”(松下容子)等优秀作品。
其中男作者的作品要算“快感方程式”(葵二叶红三叶)和“激爱”(小鹰和麻)最为有名。
这些作品很多都是值得一看的精品,建议大家找来看一下。
市面上还有了很多耽美VCD,如“绝爱-BRONZE”、“火宵之月”、“快感方程式”、“网中鱼”等,这些VCD画面精美,声优的表现也非常棒。
但是这些VCD大部分都是盗版所以有些质量不是最佳。
另外还有很多耽美动画的DRAMA CD,不过因为是日文原声,所以如果没有日语基础的话是听不懂的。
与此同时因为网络的高速发展,大量的耽美网站应运而生。
很多网站都有耽美专栏。
这些网站都拥有一批优秀的国内耽美原创及同人作者。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同人”,这是读者为自己喜爱的作品而从新创作的一种形式,比较多的同人小说都是“SLAM DUNK”和“银河英雄传”的。
(因为这两部作品以男性角色为主),在上述的网站里都能看到很多耽美作品。
另外也有许多优秀的个人主页,如“DEVIL ANGEL”、“炫燃天际”等,这些个人主页各有特色,也是值得浏览的地方。
在这些网站里你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查阅耽美方面的资料、了解最新的耽美讯息。
耽美网站的出现对于大陆耽美文学的发展是一大促进。
很多耽美爱好者通过这一渠道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不乏佳作。
尤其大陆耽美文学不同于日本耽美文学之处在于原创作者的作品很多都是以古代中国为背景,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味,而不是象日本的耽美小说那样大多数将背景设置在高中校园或是办公室恋情。
另外有一些具有相当文学功底的作者创作出了偏向意识流的耽美文学,这又不同于着重于故事情节描写的日本耽美文学。
大陆耽美原创作者们并没有一味地模仿日本的耽美小说,而是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耽美文学。
应该说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大陆耽美文化。
这次,露西弗俱乐部为了庆祝周年庆打算将其中优秀的原创/同人作品结集出版,现在已经挑选了一年来在露西弗俱乐部发表过的文章中的优秀作品,正在进行最后的文章修改及评审工作。
这些文章虽然有的还很稚嫩,但是它们各具特色,有些作品甚至能够和日本的耽美文学相媲美。
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看到这些大陆的优秀原创/同人耽美作品了。
跨入了21世纪,大陆耽美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起点。
信息的高速发展和大量优秀耽美作品的出版造就了更多的耽美迷。
另外,除了“耽美季节”还有两本新的耽美月刊“最爱”和“耽美别册”也出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耽美的消息,看到更多优秀的耽美漫画和耽美小说。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食不果腹的人会喜欢耽美。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说,人之所以有美感是为了生存,美感使人类可以趋利避害,是人类漫长进化道路上的加速剂。
当人不再整天为填饱肚子而奔波时,为生存而产生的美感渐渐变成一个脱离物质利害关系的需求,一种纯粹为美而美的需求,而耽美将这种需求推向了及至。
现实中的不完美,更促使一些人转而投向虚拟的文字、漫画世界,在那里一切的一切终于有了完美的可能,而作为一个耽美作者,终于拥有了创造完美的能力
作为一个耽美爱好者,也有了感受美的天堂
为什么那么多人爱看耽美小说
“熬”字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