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爱弱势群体的名人名言
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
——罗曼。
罗兰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她们一样变成弱者。
——罗曼。
罗兰
关注弱势群体的爱的名言警句丶成语,俗语,古诗文以及典型事例
农村的农城市的农、儿童、老人、城市低收入人等都属于弱体。
所谓“弱势群体”一般指,在社会中地位低、收入低、没保障还没有说话资格的人群。
“关注弱势群体”就是这么一说,你还当真了吗
“弱势群体”通常是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群,但由于利益分散很难真正凝聚起来。
经常喊喊“关注弱势群体”让社会大多数人觉得还有人关心他们。
可以避免被少数人挑动那些活不下去或生活困难的人闹事。
仅此而已
从来没有一个社会能够把“关注弱势群体”落到实处,原因是弱势群体的人太多,根本没有那个经济能力。
关爱弱势群体的资料
开始20世纪70年代末的社会政革来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到目前为止,社会结构变迁的,除了加快了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外,还导致了社会分化的加剧,由此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这些弱势群体大致由以下几部分人构成:一、国家发展、政府机构的全面改革而产生的下岗失业群体。
这些人是新时代的产物,我国真实的失业率很可能超过10%。
二、以进城民工为主体的群体。
这些民工大量地涌入大城市,填补了城市“剩余”的就业岗位,但由于其缺乏城市的社区生活经验,加上自身素质良莠不齐,就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外来人中的相当部分人员处于贫困境地。
三、城乡低收入人员。
这部分人员包括没有正式工作的、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约占人口总数的5%-6%;较早退休的人员,因其当初退休时工资水平非常低,加上各种补助也不过两三百元,只够吃饭,没有缴纳医疗等社会保险;及收入较低的贫困农民,到目前仍不能解决温饱,贫困农民人数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仍为3%左右。
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病致困的人口。
由于受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往往是一人患重大疾病,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全家人生活水平一下了跌进贫困线之下。
家有长期患病的病人和老人,医疗负担更重,这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弱势和弱能,弱势群体普遍身处困境之中,这种困境主要体现为“六难”。
即:就业难、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于女教育难和法律救助难。
其中关键是就业问题。
正是因为就业困难,才导致收入偏低不稳定、影响了生活;正因为能力方面的欠缺,让他们实现正规就业似乎不太可能。
一是岗位少,劳动力供大于求;二是就业不稳定,由于就业观念、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及年龄(偏大)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人处于经常的工作变动中,且从事脏苦累险等岗位的工作。
具体地说,正是由于就业困难,影响了收入,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就是由弱势群体组成的。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城市贫困者中,各类下岗人员占40.2%,失业者占2.4%,提前退休者占5.5%,个人收入低者占56%,家庭人口多者占16.1%。
住房改善与收入是直接相关的,由于住房商品化和市场化,住房改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不仅不会被弱化,而且只会越来越强化,贫困者中有三分之二家庭住的是平房,具有较明显的“棚屋区”特征。
弱势群体中只有下岗失业人员中的一部分享有医疗保险,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取向是提高个人自负比例,对于这些收入低且不稳定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说,医疗费用是难以承受的。
即使参加了医保,但由于医疗保险不保大病,一旦得了大病,将是灭顶之灾。
而更有大部分人员中是被排队在医疗保险之外的,这些医疗费全得由自己负担。
子女教育难尤其体现在农民工身上。
由于中国的教育制度是与户籍挂钩的,农民工子女只能在农村上学,平时委托别人照顾,有些小孩甚至无人照看,或干脆缀学或失学,或是不得不花高价进入城市学校。
同时不断上涨的教育费用也让这些农民工父母难于承受,他们的子女也只好望学兴叹,无法继续升学成为新一代的农民工,如是地恶性循环着。
弱势群体普遍遭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情况。
主要表现形式有身体虐待、超时超强度劳动、拖欠工资、用人单位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
虽然有相关法律(如《劳动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的制约,但弱势群体的权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当遇到合法权益被侵犯时,却是救助无门。
综上所述,弱势群体的存在,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就此,本人提出以下建议:对于我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全社会都应当持以关心的态度。
关心弱势群体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只有形成一种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正。
一个真正分正的社会是所有人都受益的社会,在这层意义上,关心弱势群体也就是关心强者本身。
由于弱势群体的特殊情况,为他们制定特殊的就业政策是极其必要的。
由于下岗失业人员大多年龄在35岁以上,大多只受过中等教育,过去所从事的主要是低技能的、稍加培训就能就业的岗位,因此,建议就政策的重点集中在:既要积极地创造就业岗位,又要加强技能培训。
加大医疗保障的范围和力度。
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应该是解决弱势群体医疗困难比较理想的政策选择。
目前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如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己经实施了医疗救助措施。
另一方面,从已经实施的医疗救助措施来看,基本上是大病救助,对基本的医疗保健关注不够。
大病救助,建立慈善医院、组织社会募捐等是可以尝试的方式;加大医疗保障机制,降低住院起付标准线,扩大门诊特殊病科项目,专门为困难职工筹措大病救助的基金,同时也要发展农村的合作医疗和城市的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以解决弱势群体的日常的基本医疗保健所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出台的有关住房的公积金政策、安居工程、住房贷款三项主要政策对于弱势群体都不太有利。
国家应该出资建设规模适当、设备齐全的住房,以低租的方式向弱势群体提供。
用更完善的法律来约束雇主的行为,避免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逢年过节送温暖虽也能救一时之急,却是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只有建立完善、全面的社会救助机制,健全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政府、社会志愿者相结合的救助体制,才能将送温暖活动引向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