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 新年祝福语

皮亚杰关于兴趣的格言

兴趣爱好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

——高尔基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 刘向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 章学诚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

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 波罗果夫 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达 · 芬奇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 ——高尔基人是活的,书是死的。

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

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 善于想,善于问,善于做的人,其收效则常大而且快。

----- 谢觉哉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 约翰森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教材的兴趣。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读书贵在坚持,一曝而十寒。

读书是学习,使用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

开卷有益。

●有关兴趣的问题毋须争论(古罗马)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德) ●在原则产问题上,要坚定如磐石;在兴趣问题上,则要顺应潮流(美国)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望经拜道,各有一好 ●各人心里爱,生葱拌韭菜 ●年青时,由于兴趣广泛,容易忘事;年老了,由于缺乏兴趣而健忘(歌德) ●对自己抱有兴趣的人使我们感兴趣(西拉斯)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莎士比亚) ●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张洁) ●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葡萄牙) ●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爱为学问之始(英国) ●嗜之越笃,技巧越工(日本) ●物聚于所好 ●好者能精(日本)

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

”这句格言主要说明的道理是( )

杰关于儿知发展阶段理主要观点可归纳以下几条: 1. 儿童认知发展的本是适应,它是在一定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实现的,即图式( scheme ,schema) 。

图式一经与外界接触,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就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

这种适应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的。

同化是当儿童每遇到新事物时,在认识中就试图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消化) ,如获成功,就得到在原有认知上的平衡,实现了认知量上的增加,如婴儿吸吮图式,从吸母亲奶头到同化奶瓶上的橡皮奶头。

反之,便要通过顺应(调节) 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同化新事物,以达到认知上新的平衡,实现认知质上的变化。

如从吸吮图式到咀嚼图式。

2. 儿童是连续的,按固定顺序进行,一个跟着一个出现,没有什么阶段会突然出现,也不会跳跃和颠倒,先后次序不变,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个结构的基础,所有的儿童都一样。

即是的基础,又是具体运算的基础,最后才是形式运算,不能从直接跳到具体运算,也不能先形式运算,再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

3. 儿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阶段有其主要特征,如0~2 岁属感觉运动时期,为了对付当前世界,婴儿组织天然的动作图式,如吮吸、抓握、打击等,在主观与客体交往中逐渐实现感觉与动作的分化和精确化。

2~7 岁属,由于语言的参与,儿童学会了用符号和内部想象去思维,但其思维不够系统,运算规则不合逻辑,有极强的“自我中心主义”;7~11 岁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发展了有条不紊地思维的能力,能守恒,但仅仅在他们能借助于具体对象与活动时才可能这样做。

11~15 岁属形式运算阶段,青年发展起来了在一种真正抽象的与假设的水平上有条理地思维能力。

4. 儿童阶段的进程体现出差异性,即有的儿童进入某一阶段先于或迟于其他儿童,年龄的表述只具有平均数的含义。

在不同学科方面的认知发展也不尽相同。

青少年一般先在自然学科领域出现形式运算思维,在社会学科领域的思维发展较慢。

而且,同一个人在某一学科领域的思维可能达到了形式运算水平,但遇到新的困难问题时,其思维又可能会退回到具体运算水平。

成人即使不在15 岁,20 岁左右一般达到某些形式运算的阶段,他们却在特殊的兴趣或能力范围内使用形式运算。

例如,一个汽车机械师较少以形式的理论和方法思考有关哲学、医学或文学等方面的问题,但可能在汽车出了毛病时使用形式思维。

二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对于教学上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二:一是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二是教学又可以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条件,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适应是基础,促进是目的。

1. 教学适应学生认知的发展指出:“智力在一切阶段上都是把材料同化于转变的结构,从初级的行动结构升为高级的运算结构,而这些结构的构成乃是把现实在行动中或在思想中组织起来,而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描摹。

”[1 ]在他看来,智力是一种思维结构的连续的形成和改组的过程,每一阶段有一种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来决定学生的行为,能说明该阶段的主要行为模式,教育则要适合于这种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即以学生认知结构为出发点,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来组织教材、调整内容,进行教学。

例如,对于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其思维的抽象水平提高,并能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式认知外界,进行第二级抽象,在学习概念时,不象前运算阶段儿童那样首先要从大量的例子中抽象概念的关键属性,而是可以直接把概念的关键属性同他们的认知结构关联,从而获得意义。

但是一般来说,他们要凭借具体实际经验,也就是要凭借各种关键属性的例子,所以小学阶段借助一些反映关键属性的例子使学生掌握基础科学的概念是必要的。

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应充分体现,教学上可将言语讲解、演示和有指导的发现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水平。

对于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中学生,他已经能进行更高层次的概念的、抽象的、形式逻辑的推理,开始由具体形象的智力操作,扩展到命题的假设蕴涵、演绎和归纳以命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和规则的学习成为可能。

因此,中学教学应适应抽象思维能力渐渐占优势的中学生认知的新发展,在学习新的抽象概念及其关系时,可以省去具体的实际经验这根拐杖,直接理解语言或其他符号陈述与原先学过的抽象概念之间的新关系。

可以说,中学生的大部分新概念都是这样获得的。

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为一种新的讲授教学作好了心智上的准备。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具体的实际经验,发现或解决问题的经验,在他们今后的学习中不再必要了,对相当的中学生来说,也还未充分达到这一水平,或是在某些领域才能达到这一水平,因而中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仍需要具体经验的支持。

例如,在讲解几何学中“一个点围绕着另一个固定点的等距运动的轨迹是圆形”这一抽象原理时,有的教师利用生活中驴拉磨的具体形象加以说明,就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圆形的概念了。

2.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学不仅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而且应该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例如,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分类概括能力很低,但通过分类训练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现在幼儿园有许多分类训练的游戏。

小学语文教科书,从1 - 2 年级起也有不少字汇练习,这不仅能扩大孩子们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词汇,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发展他们的概括思维能力。

当然,认知发展从前运算向具体运算的过渡,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的过渡,不是短期的、简单的训练能达到的,这种训练仅能让学生掌握一些经验的规则,并不能导致守恒概念的获得与巩固,唯有经过多种多样的长期的训练,对于认知的发展,才是真正有效的。

再如,对概念的理解,儿童生活中间有着多种多样的概念,有实物概念,有社会概念,儿童在口头上也会说出各种概念,但并不等于孩子理解了概念,特别是一些社会概念,如“工人”,从小班到大班的幼儿的理解水平可分四个等级:不理解、笼统理解(如说“我爸爸是工人”) 、开始分化(会说“工人是盖房子的”) 和开始能和某些联系起来,接近于初步定义,如说“工人是做工的”。

教育可以在引导儿童在对多种具体形象“工人”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向更高概括水平上的“工人”概念发展。

其它概念的形成也是如此,这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更提高了他们的思维水平。

当然,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的发展有个“度”,在这一点上,前苏联心理学家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

认为,至少要确定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或中间状态) 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即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有发展水平不断向新的最近发展区靠近,从而实现着学生认知上的发展,故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2 ] ,桃子不能一伸手就摘得到,而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

即把儿童置于适合下一阶段学习的条件下加以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世界上有名的教育家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今后一个人无论出生在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地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平的》(汤马斯·佛里曼著)。

——比尔·盖茨 2、人才竞争的前沿领域,不在大学,也不在中小学,甚至不在幼儿园,而是在摇篮之中。

——东方剑桥寄语 3、早期教育与其说给孩子许多东西,倒不如说是不让孩子失去许多东西更加恰当。

——威特 4、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五岁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

——马卡连柯 5、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

——洛克 6、幼稚教育从三岁开始已经太晚了。

——陈鹤琴7、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三岁以后直到死亡的总和。

——蒙台梭利 8、没有什么工作比抚育出生头三年的婴儿更重要。

——怀特 9、现在的我距五岁的我不过一步之差,而从新生儿到五岁的我却是万里之遥。

——托尔斯泰 10、如果教育学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它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了解人。

——乌申斯基 11、婴儿越是感觉到他能影响周围世界,他就越愿意了解并加入这个世界。

——贝格利 12、家庭是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

——陈鹤琴 13、学会说话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迹之一。

——施莱柏 14、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

——蒙台梭利 15、没有教不好的儿童,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

——陈鹤琴 16、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洛克 17、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 18、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

——陈鹤琴 19、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皮亚杰 20、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健康。

——陈鹤琴 21、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孩子,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的事业了。

——高尔基 22、玩具是孩子的第一部教科书和朋友。

——东方剑桥寄语 23、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福禄培尔 24、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 25、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

——柏拉图 26、儿童是成人之父。

——华兹华斯 27、孩子只有在感到有人爱他的情况下,他的言语才会得到充分发展。

——施莱柏 28、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的开始。

——蒙台梭利 29、世界上没有两个孩子是一样的,做父母的要接纳子女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陈鹤琴 30、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

——陶行知 31、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陈鹤琴 32、请把确切的词汇教给我,我将转动世界。

——康拉德 33、智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时刻在起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在关键时刻则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东方剑桥寄语 34、早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孩子终生幸福。

——东方剑桥寄语 35、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 36、教育孩子要善于用童贞的、童话的、童趣的、拟人的、夸张的、充满幻梦的的语言。

——冰岛的天空

急求翻译名人名言

The Swiss psychologist Jean Piaget also said: All the intellectual aspects of work should rely on interest Ukrainian Nina famous educator said: No interest, and was compelled to carry out the study, would stifle the will of their mastery of knowledge.

幼师的格言

就举具体的...我们的师资队伍:蔡红 园长 大专《学前教育》 幼儿高级教师 从教时间20年教育格言:教育者是为家长服务,为幼儿服务 许倩 副园长 大专《学前教育》 小教一级 从教时间10年教育格言: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李中艳 总务主任 中专 教育格言:孩子快乐,我快乐 郇庆红 园医 中专 教育格言: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 杨海燕 教师 大专《学前教育》 从教时间4年教育格言:爱心、细心、诚心,教育从心开始 王茹 教师 中专《幼师》 从教时间2年教育格言:给孩子精神鼓励,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孔琳 教师 大专《学前教育》 从教时间3年教育格言: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 范冠玲 教师 中专《幼师》 从教时间3年教育格言:用情感激发情感,用爱心唤爱心 关小玲 教师 大专《学前教育》 从教时间7年教育格言:用微笑拥抱孩子,用真心对待孩子 肖东娟 教师 中专《幼儿教育》 从教时间4年教育格言: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 李宁 教师 大专 从教时间6年教育格言:用心感悟每个孩子,用爱关注每一个孩子 王娟 教师 大专《艺术教育》 从教时间3年教育格言:用爱关爱每一个孩子 刘文娟 教师 中专《幼师》 从教时间3年教育格言:孩子像花儿,需要用爱心、耐心培育 鲜建华 保育教师 高中 从教时间3年教育格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关心每一个孩子 何欢 保育教师 高中 从教时间6年教育格言:令儿童快乐成长是我们的任务 吴凯琴 保育教师 高中 从教时间4年教育格言: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黄小红 保育教师 高中 从教时间5年教育格言:用心抚育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龙浪花 保育教师 高中 从教时间4年教育格言:用我的爱心去爱护每一个孩子 程艳清 英语教师 本科《英语教育》 从教时间3年教育格言;教育是以生命激活生命的事业

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机能包括哪些过程

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皮亚杰在从事智力测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所有儿童对世界的了解都遵从同一个发展顺序,在认知过程中犯同类的错误,得出同样的结论。

年幼儿童不仅比年长儿童或成人“笨”,而且他们是以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行思维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他放弃了标准化测验的研究方法,开用临床法研究儿童智力的先河。

通过细致的观察、严密的研究,皮亚杰得出了关于认知发展的几个重要结论。

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

皮亚杰认为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它是指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的模式,是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指个体将外界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有些信息与现存的认知结构不十分吻合,这时个体就要改变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即是顺应。

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轻松地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感到平衡,否则就会感到失衡。

心理状态的失衡驱使个体采取行动调整或改变现有的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

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体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皮亚杰在进行上述年龄阶段的划分时,提出下列重要原理:(1)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它造成的后果是不连续的,故发展有阶段性;(2)发展阶段是按固定顺序出现的,出现的时间可因个人或社会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发展的先后次序不变;(3)发展阶段是以认知方式的差异而不是个体的年龄为根据。

因此,阶段的上升不代表个体的知识在量上的增加,而是表现在认知方式或思维过程品质上的改变。

小学生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对于具体的事物或情境能够按照逻辑法则进行推理。

具体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守恒是指物体某方面的特征(如重量或体积),不因其另一方面的特征(如形状)改变而改变。

皮亚杰设计了一系列守恒实验,其中最著名的是液体守恒实验。

当着儿童的面向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杯A和B中注入相同高度的水,并问儿童两个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由实验者或儿童将A杯的水倒入另一个较矮且粗的杯子C中,问儿童,A杯和C杯中的水是否一样多。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往往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不能达到守恒,他们有集中化倾向,即考虑问题只将注意集中在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顾此失彼,造成对问题的错误的解释。

如儿童会认为A杯中的水多,因为它高。

另一种表现是接近守恒但尚未成功,儿童注意到不同的维度,但不能同时考虑,在心理上感到困惑。

如儿童一会儿说A杯中水多,因为它高;一会儿又说C杯中水多,因为它宽。

儿童大概到七岁,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时,能够掌握液体的守恒。

他们运用三种形式的论断达到守恒。

第一,同一性论断。

儿童认为既没增加水,又没拿走水,因此它们是相等的。

第二,互补性论断。

儿童认为宽度的增加补偿了高度的下降。

第三,可逆性论断。

儿童认为可将C杯中的水倒回原来的B杯中,因此是相同的。

所谓运算是一种心理动作,儿童在心理进行可逆或补偿的动作,并不需要实际动手操作。

皮亚杰认为守恒并不是教育的结果,而是儿童自然而然掌握的,当儿童对事物的不同方面开始注意并在心理上产生冲突时,是将达到守恒的关键期。

2.掌握了类包含的概念小学儿童掌握了一类物体与其子类的关系。

如给学前儿童呈现一束由4朵红花和2朵白花的花束,问儿童红花多还是白花多,儿童一般都能正确回答红花多。

但是当问红花多还是花多时,学前儿童就不能正确回答。

但是小学儿童,由于具备了类包含的能力,对此类问题大多能正确回答。

3.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序列化指能以物体的某种属性为标准对其进行排序,从而进行比较。

如小学生可以按高矮、大小、长短等标准对物体进行排序。

与序列化有关的另一个概念是传递性(transitivity),是指对一序列中各元素的关系进行推理的能力。

如对于“小红比小明高,小明比小兰高,三人中谁最高”这样的问题,小学儿童已可以解答,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这种传递推理能力仅限于具体的事物,他们还无法应付抽象的问题。

如对于“A比B高,A比C矮,三人中谁最高”这样的问题,小学儿童往往不能正确解答。

4.思维的去自我中心性所谓自我中心是指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区分开来,但这与自私自利无关。

例如两个男孩要给妈妈选生日礼物,三岁半的小男孩选了一辆玩具车送给妈妈,这并不表明他自私,只是说明他还不明白妈妈的兴趣可能与他不一样。

而七岁的男孩会给妈妈选一件首饰,说明进入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经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了。

5.掌握了群集的概念小学生已经明白两个子集可以组成一个新的集合,如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学生总数。

他们也可以逆推,如男生人数=学生总数-女生人数。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

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这意味着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相反,要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是有别的。

因此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一味按照成人的想法,只会给儿童带来压力和挫折,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而不是有趣的事,扼杀了儿童学习的欲望与好奇心。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以个体认知方式而非年龄为标准的,个体认知发展的速率是不同的,有快有慢,并不是同样年龄的儿童其认知水平就是相同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皮亚杰很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他认为与同伴一起学习,相互讨论,使儿童有机会了解别人的想法,特别是当他人的想法与自己不同时,会激发儿童进行思考,因为同伴间地位平等,儿童不会简单地接受对方的想法,而试图通过比较、权衡进而自己得出结论,这对儿童的去自我中心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常扮演权威的角色,儿童会养成被动接受“正确”答案的习惯,丧失了自主探索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给予,同时应多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

皮亚杰关于兴趣的格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