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留下来的是什么?
现在的基础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对“还留下来的”更为重要的教育“元素”的真正重视和培育有所缺失。
我们的中小学里,为什么不能少做一些练习题而多接受一点能够敲击你的心灵的教育呢?! 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东西之后还留下来的。
” “还留下来的”指的是什么?我想,至少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理想和信念;品格和气质;学习和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这都是一些融入了躯体、培植在心田上抹不去的东西。
我并不认为爱因斯坦是在给教育下一个教科书式的定义,然而他却一语中的,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和精粹。
现在的基础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对这种“还留下来的”更为重要的教育“元素”的真正重视和培育有所缺失。
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特别是把关注点引导到应试上,这绝非育才之道。
教育更重要的功能是点燃,点燃对美好高尚事物的热爱,点燃奋发上进的动力,点燃追求真理的激情。
基础教育,不仅要奠定知识的基础,而且还要奠定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基础,奠定具有问学求知能力的基础,奠定具有创新精神的基础。
在对中小学的回忆中,最让人怀恋且受益匪浅的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以及教师在知识传授中所喷溢的思想火花和所点燃的人生激情。
四十几年前我教过的一个班级前不久聚会,同学们依然记得我在上物理课时介绍居里夫人生平的情景,特别是居里夫人“你可以用你的手去触摸天上的星星”这句话,似乎一直刻印在他们的心间。
他们还能背诵出我向他们介绍的牛顿的名言:“我只是像一个在海边上嬉游的孩子,时或捡到一块光滑的卵石或者一只漂亮的贝壳,以此自娱,然而在我眼前呈现的真理的浩瀚海洋仍然是未知的。
” 我常想,我们的中小学里,为什么不能少做一些练习题而多接受一点这种能够敲击你的心灵的教育呢?! “还留下来的”那些教育元素的培育,还同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有关。
我一直有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如果你真正想要学好某一方面的知识,那么,你就应该适当地去涉猎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
有位教育家说过:“智力不是一种而是一组相对独立的能力”。
这种“涉猎”有时甚至会对孩子产生重大的影响。
乔布斯中学时代迷恋上了莎士比亚的诗。
一位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在学生提出“在您的中小学学习中,什么事对你取得今天的学术成就帮助最大”的问题时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念小学时参加过合唱团,并且担任过指挥。
”音乐艺术和科学技术,看似两个不同的领域,然而,在点燃激情和孕育灵感这样的深层次上,他们是可以相通的。
我总感到,文化艺术元素的注入,可以改善教育工作的肌体。
一个接受过和没有接受过文化艺术熏陶的人是不一样的。
俄罗斯有这么一句谚语:“读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可以从脸上看出来。
”我想把这句话作如是发挥:读不读文化艺术精品名著的人,可以从脸上看出来。
我真诚地希望学校、教师和家长们能够给孩子们松松绑,让他们有一个更为宽松的可以享受学习、活动和生活的环境,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我也要热诚地呼吁我们的青少年同学们,如果你们想让自己的脸增添一分清秀之气;如果你们想要在今后的专业工作中更具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那么,请你们多多地亲近文化艺术吧!我十分留恋自己的中学时光。
尽管当时物质条件比现在差很多,但我们学习的主动性、机动性、灵活性要比现在的中学生强得多。
六年中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背诵了数以百计的唐诗、宋词以及世界名诗名作的片段。
直至今天,我能够脱口背出的诗文,大多都是中学时代下过工夫诵记的。
我们比现在的学生少做了一些作业,但我们似乎得到了更多的东西——不仅是学识上的,还有思想上的和心灵上的。
而且,几十年的人生实践证明,这些东西远比多做几道练习题有价值。
“还留下来的”那些教育元素中,爱因斯坦十分看重的是品格。
他说:“大家以为造就一位伟大科学家的是智慧,你们都错了。
其实,最重要的是品格。
”而爱因斯坦的品格如何,从他所说的另一段话或可窥豹一斑:“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相同的分量报偿我所领受到了的和至今天还在领受到的东西。
我强烈地向往俭朴的生活,并时常会为过多地占有同胞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矛盾和关系,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叫规律。
违背规律,轻则事倍功半,重则扭曲教育的本质,破坏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们之所以要设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这些不同阶段的学校,并且制定每个阶段的教学大纲,编写不同程度的教材,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可以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接受最为适宜的教育。
然而,有些学校却在实施“超前”教育,例如,让幼儿园的大班,学一些小学的教材。
这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教育,恐怕弊多利少。
遵循教育规律,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宜对学生分等级、定优劣。
这样的分类,不仅打击和伤害了孩子,而且有时也失之于不够客观、不够准确和不科学——学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孩子尤其如此。
爱迪生孩提时代,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淘气、愚笨、好动、总是问太多的问题,学不敏。
”爱因斯坦给老师的印象是,“懒惰、迟钝和好幻想。
”我想,这两位人杰如果生长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恐怕会遭到淘汰的。
我们应当倡导“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有教无类”而后“因材施教”。
当然,在培养特殊人才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为在某些方面确有天赋或特长的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培养的环境和条件也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必须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的人才。
遵循教育规律,还要注意不要一味热衷于在加大难度和深度上下工夫。
各级各类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的“高难度”、“高水平”的考试和竞赛,其教育导向实堪质疑。
我们要培养的不是通晓考试而忽略其他方面发展的人才。
同样,我们的教师也不应该只是精通应试之道的人才。
关于考试的命题改革,我不赞成出偏题、怪题,故弄玄虚,把简单问题都给复杂化了。
实际上,教好一门课和搞好科研有一个共同之处,即要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遵循教育规律,必须大力倡导中小学生开展各种各样体育锻炼和活动。
中学时代,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养成了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并且从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也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时在学校里,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评不上“三好生”、选不上“班干部”的。
坚持锻炼,强壮身体,让我此生有可能在教学、科技、政府、政协诸多领域中多次承担不同寻常的繁重工作。
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小说《女拖拉机手》中有一段主人公的表白:“凡是沉重的,都能承担;凡是困难的,都能克服;凡是崇高的,都能达到。
”我常用这句话自勉同时每每想到,只有体魄健全,才可能做到这三个“凡是”。
我们深切期望教育体制的各项改革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行。
在这样的改革中,孩子们失去的只是一条锁链,而他们得到的将是一种受益终生的健康快乐成长的生活! (蔡望怀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介绍一些好看的电影,国内外的都可以。
美丽人生、平民窟的百万富翁、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忠犬八公的故事、小鞋子、玛丽和马克思、罗马假日、天空之城、音乐之声、当幸福来敲门、情书、勇敢的心、美丽心灵、勇敢的心、菊次郎的夏天、爱在日落黄昏时、岁月神偷、秒速五厘米,重点推荐死亡笔记。
还有很多,暂时想不起了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我是.....,因为即将要毕业了,所以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影片叫《放牛班的春天》的影片。
影片大概讲述了一位老师如何将一群调皮的也男孩帮助他们找回信心,重新给他们希望。
我认为这部影片很感人,一位充满爱心的音乐代课老师来到了一所专门收留问题少年的学校,但同时,马修老师也遇到了不少的麻烦。
还可以看到影片中的院长,不但没有耐心去好好的教导那些孩子们,而且还只要他们一犯错,就以严酷的体罚,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不仅如此,本身也是一位贪慕虚荣的人。
可马修老师却与这位院长形成了对比,他心中充满对这些孩子们的爱,对于孩子们犯的错,他也不是一味的偏袒,而是给予他们能够改过的机会。
剧中我最喜欢马修老师他不顾院长反对,硬是要将学生组一个合唱团,他要让这群小天使高声欢唱生命之歌,他还自己编步谱子。
另一位是不屑参加合唱团的男高音莫翰奇,但他老是在扫地时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马修老师听见,觉得悦耳动听,于是安排一场独唱,获得全场观众的赞赏。
这群孩子我觉得由于院长只要他们一犯错,就以严酷的体罚,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所以养成了他们的调皮捣蛋,但大部分孩子还是本质是善良的。
他们从一开始不服从马修老师,花招百出的捉弄他,每到上课时间,都吵吵闹闹,一会儿在黑板上乱画,一会儿骂老师秃头、亮光头,老师也笑笑不当一回事,经常气得马修老师七窍生烟,但是当老师被院长解雇时,海派悲观禁闭的孩子们不敢出来送行,在窗口押动着小手,纸飞机从窗口落下,这些都是把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送给马修老师的祝福,孩子们都舍不得这位有着父爱般的老师。
马修老师之所以能够得到孩子们的认可,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付出了真爱,还有就是因为他爱好音乐,可以说是用音乐让孩子们快乐起来的,非常喜欢马修老师,感谢马修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爱。
电影里面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马修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对于每个孩子,他都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用音乐重造他们的灵魂.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人之初,人本善).只是先天的环境造就了先天的行为. 我很敬佩马修这样的老师~而老师给予我们的鼓励,让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承担未来的力量。
不会忘记,所以当马修老师被开除离开时,看到教室窗口有那么多纸飞机飘落,写满了孩子们最真挚的祝福。
而叫自己很感动的是在快结尾处,老师指挥全班合唱一曲。
那个最具天分的男孩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神情显得格外落寞。
第一节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惊喜,而后则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演唱。
相信我们在毕业后感恩并时时刻刻不忘记自已的老师。
贝多芬的例子
现在的基础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对“还留下来的”更为重要的教育“元素”的真正重视和培育有所缺失。
现在的基础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对这种“还留下来的”更为重要的教育“元素”的真正重视和培育有所缺失。
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特别是把关注点引导到应试上,这绝非育才之道。
教育更重要的功能是点燃,点燃对美好高尚事物的热爱,点燃奋发上进的动力,点燃追求真理的激情。
基础教育,不仅要奠定知识的基础,而且还要奠定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基础,奠定具有问学求知能力的基础,奠定具有创新精神的基础。
在对中小学的回忆中,最让人怀恋且受益匪浅的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以及教师在知识传授中所喷溢的思想火花和所点燃的人生激情。
四十几年前我教过的一个班级前不久聚会,同学们依然记得我在上物理课时介绍居里夫人生平的情景,特别是居里夫人“你可以用你的手去触摸天上的星星”这句话,似乎一直刻印在他们的心间。
他们还能背诵出我向他们介绍的牛顿的名言:“我只是像一个在海边上嬉游的孩子,时或捡到一块光滑的卵石或者一只漂亮的贝壳,以此自娱,然而在我眼前呈现的真理的浩瀚海洋仍然是未知的。
” “还留下来的”那些教育元素的培育,还同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有关。
我一直有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如果你真正想要学好某一方面的知识,那么,你就应该适当地去涉猎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
有位教育家说过:“智力不是一种而是一组相对独立的能力”。
这种“涉猎”有时甚至会对孩子产生重大的影响。
乔布斯中学时代迷恋上了莎士比亚的诗。
一位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在学生提出“在您的中小学学习中,什么事对你取得今天的学术成就帮助最大”的问题时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念小学时参加过合唱团,并且担任过指挥。
”音乐艺术和科学技术,看似两个不同的领域,然而,在点燃激情和孕育灵感这样的深层次上,他们是可以相通的。
我总感到,文化艺术元素的注入,可以改善教育工作的肌体。
一个接受过和没有接受过文化艺术熏陶的人是不一样的。
俄罗斯有这么一句谚语:“读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可以从脸上看出来。
”我想把这句话作如是发挥:读不读文化艺术精品名著的人,可以从脸上看出来。
我真诚地希望学校、教师和家长们能够给孩子们松松绑,让他们有一个更为宽松的可以享受学习、活动和生活的环境,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我也要热诚地呼吁我们的青少年同学们,如果你们想让自己的脸增添一分清秀之气;如果你们想要在今后的专业工作中更具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那么,请你们多多地亲近文化艺术吧!我十分留恋自己的中学时光。
尽管当时物质条件比现在差很多,但我们学习的主动性、机动性、灵活性要比现在的中学生强得多。
六年中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背诵了数以百计的唐诗、宋词以及世界名诗名作的片段。
直至今天,我能够脱口背出的诗文,大多都是中学时代下过工夫诵记的。
我们比现在的学生少做了一些作业,但我们似乎得到了更多的东西——不仅是学识上的,还有思想上的和心灵上的。
而且,几十年的人生实践证明,这些东西远比多做几道练习题有价值。
“还留下来的”那些教育元素中,爱因斯坦十分看重的是品格。
他说:“大家以为造就一位伟大科学家的是智慧,你们都错了。
其实,最重要的是品格。
”而爱因斯坦的品格如何,从他所说的另一段话或可窥豹一斑:“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相同的分量报偿我所领受到了的和至今天还在领受到的东西。
我强烈地向往俭朴的生活,并时常会为过多地占有同胞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矛盾和关系,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叫规律。
违背规律,轻则事倍功半,重则扭曲教育的本质,破坏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们之所以要设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这些不同阶段的学校,并且制定每个阶段的教学大纲,编写不同程度的教材,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可以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接受最为适宜的教育。
然而,有些学校却在实施“超前”教育,例如,让幼儿园的大班,学一些小学的教材。
这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教育,恐怕弊多利少。
遵循教育规律,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宜对学生分等级、定优劣。
这样的分类,不仅打击和伤害了孩子,而且有时也失之于不够客观、不够准确和不科学——学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孩子尤其如此。
爱迪生孩提时代,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淘气、愚笨、好动、总是问太多的问题,学不敏。
”爱因斯坦给老师的印象是,“懒惰、迟钝和好幻想。
”我想,这两位人杰如果生长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恐怕会遭到淘汰的。
我们应当倡导“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有教无类”而后“因材施教”。
当然,在培养特殊人才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为在某些方面确有天赋或特长的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培养的环境和条件也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必须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的人才。
遵循教育规律,还要注意不要一味热衷于在加大难度和深度上下工夫。
各级各类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的“高难度”、“高水平”的考试和竞赛,其教育导向实堪质疑。
我们要培养的不是通晓考试而忽略其他方面发展的人才。
同样,我们的教师也不应该只是精通应试之道的人才。
关于考试的命题改革,我不赞成出偏题、怪题,故弄玄虚,把简单问题都给复杂化了。
实际上,教好一门课和搞好科研有一个共同之处,即要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遵循教育规律,必须大力倡导中小学生开展各种各样体育锻炼和活动。
中学时代,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养成了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并且从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也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时在学校里,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评不上“三好生”、选不上“班干部”的。
坚持锻炼,强壮身体,让我此生有可能在教学、科技、政府、政协诸多领域中多次承担不同寻常的繁重工作。
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小说《女拖拉机手》中有一段主人公的表白:“凡是沉重的,都能承担;凡是困难的,都能克服;凡是崇高的,都能达到。
”我常用这句话自勉同时每每想到,只有体魄健全,才可能做到这三个“凡是”。
我们深切期望教育体制的各项改革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行。
在这样的改革中,孩子们失去的只是一条锁链,而他们得到的将是一种受益终生的健康快乐成长的生活!(蔡望怀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I HAVE A DREAM Aug.28, 1963 Five score years ago, a great American, 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 today, signed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This momentous decree came as a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 to millions of Negro slaves who had been seared in the flames of withering injustice. It came as a joyous daybreak to end the long night of bad captivity. But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still is not free.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life of the Negro is still sadly crippled by the manacles of segregation and 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lives on 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is still languished in the corner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finds himself an exile in his own land. So we’ve come here today to dramatize a shameful condition. I am not unmindful that some of you have come here out of great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Some of you have come fresh from narrow jail cells. Some of you have come from areas where your quest for freedom left you battered by the storms of persecution and staggered by the winds of police brutality. You have been the veterans of creative suffering. Continue to work with the faith that unearned suffering is redemptive. Go back to Mississippi, go back to Alabama, go back to South Carolina, go back to Georgia, go back to Louisiana, go back to the slums and ghettos of our northern cities, knowing that somehow this situation can and will be changed. Let us not wallow in the valley of despair. I say to you today, my friends, so even though we face the difficulties of today and tomorrow, I still have a dream. It is a dream deeply rooted in the American dream.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live up to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red hills of Georgia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s and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owners will be able to sit down together at the table of brotherhood.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n the state of Mississippi, a stat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injustic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oppression,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n oasis of freedom and justice. 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i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I have a dream today.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down in Alabama with its governor having his lips dripping with the words of interposition and nullification, one day right down in Alabama little black boys and black girls will be able to join hands with little white boys and white girls as sisters and brothers. I have a dream today.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ry valley shall be exalted, every hill and mountain shall be made low, the rough places will be made plain, and the crooked places will be made straight, and the glory of the Lord shall be revealed, and all flesh shall see it together. This is our hope. This is the faith that I go back to the South with.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transform the jangling discords of our nation into a beautiful symphony of brotherhood.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work together, to pray together, to struggle together, to go to jail together, to stand up for freedom together, knowing that we will be free one day. This will be the day when all of God’s children will be able to sing with new meaning. My country, ’ tis of thee, Sweet land of liberty, Of thee I sing: Land where my fathers died, Land of the pilgrims’ pride, From every mountainside Let freedom ring. And if America is to be a great nation this must become true. So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prodigious hilltops of New Hampshire.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mighty mountains of New York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heightening Alleghenies of Pennsylvania!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snowcapped Rockies of Colorado!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curvaceous slops of California! But not only that; let freedom ring from Stone Mountain of Georgia! Let freedom ring from Lookout Mountain of Tennessee! Let freedom ring from every hill and molehill of Mississippi! From every mountainside, let freedom ring! When we let freedom ring, when we let it ring from every village and every hamlet, from every state and every city, we will be able to speed up that day when all of God’s children, black men and white men, Jews and Gentiles, Protestants and Catholics, will be able to join hands and sing in the words of the old Negro spiritual, “Free at last! free at last! thank God almighty, we are free at last!” 我有梦想 一百年前,一位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我并非没有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于寻求自由,曾早居住地惨遭疯狂迫害的打击,并在警察暴行的旋风中摇摇欲坠。
你们是人为痛苦的长期受难者。
坚持下去吧,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
让我们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阿拉巴马去,回到南卡罗莱纳去,回到佐治亚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去,要心中有数,这种状况是能够也必将改变的。
我们不要陷入绝望而不能自拔。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
这个梦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阿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着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
在自由到来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儿女们将以新的含义高唱这支歌:“我的祖国,美丽的自由之乡,我为您歌唱。
您是父辈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骄傲,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个山冈。
” 如果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
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峰巅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山的顶峰响起
让自由之声从科罗拉多州冰雪覆盖的落矶山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加利福尼亚州蜿蜒的群峰响起来
不仅如此,还要让自由之声从佐治亚州的石岭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田纳西州的了望山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州的每一座丘陵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每一片山坡响起来。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个大小村庄、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城市响起来时,我们将能够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人和非犹太人,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啦
终于自由啦
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设计
活动目标:1、 让同学懂得交友应注意的误区,通过活动,消除困惑,走出误区;2、 感受人生的欢乐和幸福,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来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活动准备:1、 主持人报名,从中确定两位,写好开场白及过渡语;2、 会前要求每个同学搜集准备有关中学生交友、友谊等资料,自由选择,加入相应的话题组,组织好发言材料;3、班会活动前由值周班长负责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主持1:盼望着长大的童年在不知不觉中远去,步入中学的少年陆续受到青春之神的点化,渐渐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成熟与长大的脸”。
主持2:稚气日颓的身影闪烁着青春的光彩,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主持1:颗颗年轻的心,翻腾着青春着浪潮;主持2:颗颗年轻的心,品尝着青春的滋味。
主持1:在这花季雨季的岁月里,给我们这些少男少女带来了兴奋和惊喜,也带来了焦躁和烦恼。
主持2:在这五光十色的妙龄里,多了些梦幻,多了些朦胧的“爱”。
合:同学之际,男女之间——《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1:今天,主题班会的主要议题是:“走出同学交往的心理误区”。
在本班会召开之前已按要求,由同学们准备话题,按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
主持人2:下面先请班主任老师讲话。
班主任:同学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你们长大了,然而在你们成长途中,竟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今天特地把你们平时谈论的热门话题——“同学的交往”摆在你们面前,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正确处理。
我只是希望大家说心里话,要实话实说。
下面的时间就留给同学们吧。
(每组组长提出话题,集体讨论,组长代表本组小结)话题一:友情是亲密的,要不得距离话题的小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是心理相容,而促进心理相容的途径之一就是彼此缩短心理距离。
从这个角度看,彼此之间心理距离近是件好事。
然而物极必反,两人距离太近了,也会令人不舒服。
这是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求独占一定的空间,此空间叫人际空间。
由于它像一个大气泡包围这一个人,因此有的心理学家就形象地称之为“人际气泡”。
距离太近了,“人际气泡就会相互挤压,其独立的要求就得不到满足,人于是就有了被侵扰得不舒服感。
可见,人们一方面需要与他人建立密切得关系,另一方面又需要一定的独享的心理空间。
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一度关系很好,无论做什么都要结伴而行,甚至入厕也要同行,可结果往往是好景不长,或渐渐疏远,或不欢而散。
以致有的同学抱怨说,我对他很好,他为什么疏远我,背叛我
其实,这哪里是什么疏远与背叛,很大程度上是对方感觉到“人际气泡”的“拥挤”,想尝试着拉开一点距离,而这种尝试一旦得不到另一方的理解甚至被误会,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距离实在是很微妙的东西,太远了,不行,无法沟通;太近了,也不行。
适当地拉开一点距离,不仅可以使双方获得足够的心理自由度,感到舒服和自在,还可以增加距离美感,从而让关系更为融洽和谐。
如何亲密而又有间
有人说若即若离,这万万不可,因为它给人的是一种对友谊不忠诚的感觉。
但我们可以从调整空间距离入手,来控制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距离的远近。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双方日常活动保持一些独立性,不要你说什么我就说什么,我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好友之间多培养些独立性,减少些依赖性,;行动上就自由了,心理上也就自由了,距离感也就恰当了。
适度的距离更会使人享受到友谊的快乐。
话题二:友情是和谐的,来不得冲突——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应当和谐,但产生了冲突该怎么办话题小结:同学交往中的冲突并不能全盘被否定,应该辨证地看待。
如果一场冲突真的无法避免,那就干脆让它自然地、痛快地、健康地爆发吧。
相信雨过之后天将更蓝,阳光将更灿烂。
如果非要一个劲地捂着盖着,生硬地回避着,那“疖子”无法出头,友谊只会渐渐霉变。
冲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冲突发生时我们可能会因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无法保持清醒的理智而伤害到友情。
对此,我们必须牢记这样的原则,即面对对方突发的言行,不能针尖对麦芒以牙还牙,而应该采取谅解与宽容的态度,驾驭住情绪,让智慧支配言行,让善良支配智慧,善待对方,化解冲突。
话题三:我对他或她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感情——早恋问题是现今校园的较普遍现象,应当怎样去面对,怎样去处理话题小结:中学时代是打基础时期,将来从事何种事业还没有定向,对每个中学生来说,今后的生活道路还很长,各人将来将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地方工作,都是难以预测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的变迁,各人的思想感情将不断发生变化。
中学时代的山盟海誓往往经不起现实生活的严峻考验,中学时代的早恋十有九不能结出爱情的甜果,而只能酿成生活的苦酒。
中学生的早恋往往是情感强烈,认识模糊。
相爱的原因往往极其简单,没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比如有的是受对异性的好奇心、神秘感的驱使;有的是以貌取人,为对方的外表风度所吸引;有的是羡慕对方的知识和才能;有的是由于偶然的巧遇对对方产生好感,等等。
中学生的早恋好比驶入大海的没有罗盘、没有舵的航路,随时隐伏着触礁沉没的危险。
因此,可以积极参加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在这些活动种培养健康情趣,发展爱好特长,使过剩的“青春能量”得到有益有效的利用;还可以在各种活动种促进异性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学会如何尊重异性,学会与异性相处的基本礼节和能力;假如收到情信,你不知如何处理,可以去咨询心理健康老师,或者与你信任的老师交谈,让他们帮你出谋划策。
班主任老师:同学们,这次活动组织得十分成功,同学们几乎成了心理健康研究的小专家了。
刚才同学们就“同学们交往的三个心理问题”谈话非常切中,道理也说得很对。
我想同学们应该明白一个事实:中学时期是个体、人际关系相对单纯的时候,这一时期同学的人际关系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老师和同龄伙伴,人际之间少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如果此时的每个同学都能以自然、坦诚、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尊重他人的权益、意志,真诚地赞美、善意地批评与帮助他人,一定能与他人保持和发展融洽的关系,并从中获得友谊和生活的乐趣。
课题:时代需要健康的心理教学目的:1.让学生懂得健康完善的心理对人的成长和一生的重要性;2.了解一名高中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健康心理;3.学会在遇到烦恼和挫折时如何面对,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重要意义。
内容和形式:一. 配乐散文:珍惜生命(由陆XX、方XX朗读)内容见附件一。
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轻生的现象,由学生查找有关案例,并以节目的形式表现,从而使大家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二.幽默笑话集镜(由葛XX等6人表演)内容见附件二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碰到的、待人接物都会用着的,是幽默。
给我们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摆脱多痛苦的,是幽默。
而我们了解得最少,又常常忽视探讨的,也是幽默。
幽默与笑是人的一种潜在本能,是人的神经组织的一部分,具有特定的生理与心理功能。
幽默感与笑是人类特有的普遍的机能现象,它有益于身体健康,维持心理生理的平衡,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通过这个节目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三、学生论坛: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见附件三)由三位学生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谈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的。
由于同学们刚经历了中考,因此对这个问题他们感想很多,通过让大家事先撰写“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挑选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进一步让学生们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技能,学习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技能。
四. 音乐与情绪:(由文艺委员董XX介绍)促进睡眠的音乐有:莫扎特《催眠曲》;《仲夏夜之梦》;《二泉映月》;《平湖秋月》 驱走瞌睡的乐曲:贝多芬《田园》第四乐章增进食欲时:莫扎特《套曲》心情疲惫时:海顿组曲《水上音乐》心情忧郁时: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B小调五、 萨克斯独奏“回家” 演奏者:董XX六、 健康小知识:(1)成功者的品质(2)健康完善的心理(3)自信心的作用七、 游戏:心理小测试 (由陆XX和姚XX带领各小组选派的代表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同学体验心理健康知识无处不在)八、 吉他弹唱:光辉岁月 表演者:金XX后记:在整个主题班会材料的准备过程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学到了许多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小品、笑话的排练中、谈感想、介绍有关知识的准备中让一部分平时性格不太开朗、一部分比较内向的同学得到了锻炼,变得开朗起来;也锻炼了同学各方面的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巩固成效,我们将进行“时代需要心理健康” 的系列主题班会如:“珍惜自己,尊重别人,关怀弱势团体”“珍惜家人、重视友谊、热爱集体”,“尊重大自然养成简朴的生活态度”从而让学生会思考生死问题,并探讨人生终极关怀的课题,立志做一个朝气蓬勃、智慧多元、追求生命理想的健康一代,这样就真正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地 点】: 室内【形式方法】: 讨论、游戏【班会目标】: 今天,担当“责任” 明天,成就“理想”【班会操作示范】:1、开场:班主任介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服务机构以及服务的内容。
使学生掌握心理求助的方式。
2、小游戏:口传悄悄话(我早上已经走到车站了,发现天有点阴,像是马上要下雨。
我不放心,怕下雨,就回去拿了把伞,没想到后来又是个大晴天)。
从第一个人开始以耳语方式传到小组中最后一个人,再请同学们谈感受。
此练习目的是了解真相是如何变成假象的;了解传播的途径越长,失真就越大。
所以与人交往是,如果想知道真情.一定不要道听途说;传播和接收信息的人都有责任保证准确。
)3、组织讨论:缘起:九月的大学校园里,又出现了一大批新面孔,但这些年轻的脸上并不都是笑意盈盈。
或许是因为考场发挥失常,或许是填报志愿失误,或许还有其他种种原因,一些人虽然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却觉得自己走错了地方--这不是自己理想的学校
不少学生存在一种十分明显的(内心冲突):“我喜欢上大学,但我不喜欢我所在的大学,因为它无法与湖大,中南大相比,更无法与北大、清华等名校比。
”由此而导致的问题则是:降低自我期待,缺乏学习动力。
怎么办
未来几年的大学生活该如何度过
3.1 怎么解决“喜欢上大学,但不喜欢自己的大学”这一矛盾
3.2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同学不好好学习
3.3 你给自己找理由,但生活是否相信理由
3.4 我们与北大、清华同学的差异究竟在哪里
3.5 和北大、清华学生的差别是否是难以弥补的
3.6 我们学校的优点有那些
3.7 我们如何让自己从现在起开始为自己承担责任
4、班主任做总结引导:生活不相信理由,成长取决于此时此地的努力。
一个人,不论他过去有过多少失误,只要他肯抓住现在,并从过去的失误中汲取有利于今后成长的资源,他都可以为自己创造良性循环的机会,从而不仅避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苦恼,而且可以充分满足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注意事项】:[班会操作示范]仅供参考,各学院在不违背活动主旨的前提下,可设计形式多样的,适合自身特点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之二【主 题】:接纳自我一小步,人生自信一大步【时 间】: 2006年4月16日-------4月30日【地 点】: 室内或室外【形式方法】: 讨论、游戏【班会目标】: 不论我的现状如何,我选择尊重自己生命的独特性。
【班会操作示范】:班会前的小游戏:“冰海沉船时的选择”面临冰海沉船,唯一的救生艇只能容3人,当时船上有l0人,他们分别是:歌星,影星,医生,学生,老人,孩子,世界小姐,科学家,军人,运动员。
请你选择让哪三个人留下,说出理由。
做两次,第一次:不分角色。
第二次:指定各扮演一佃角色。
每做完一次请同学们讨论 (此活动要点:人人都重要)。
缘起:我们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表面上看来,现在的青年学生都自视很高,但深入他们内心就会发现,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总是在自卑与自负这两个极端摇摆,尤其更容易停留在自卑这个点上。
一个人总是自责,不敢给自己提高要求,这是因为他缺乏自我接纳;一个人总是埋怨别人,不能接纳他人,其根源也在于他缺乏自我接纳;而一个人不仅能善待自己,也能善待别人,关键在于他能够接纳自己。
为此,设计了这次主题班会。
班主任做开场:自我接纳是构成健康人格的重要特质。
但经历过严格管束的学生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自我接纳会不会导致自暴自弃
岂不变成固步自封了
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我们善于自责,不善于接纳。
习惯于追究自己的不足,也逐渐学会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 1、 大家怎样理解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人天生就拥有的权利,并非要有突出的优点、成就或做出别人希望的改变才能被接纳。
2、有多少人能接纳自我
3、自我接纳会妨碍成长吗
以往的咨询经验使我们知道,不少同学存在一种误区,担心自我接纳会使自己不思进取,甚至会认为自我接纳=自暴自弃。
4、有效实现自我接纳的方法4.1 停止与自己对立。
告诉大家:“停止与自己对立”是指停止对自己的不满和批判。
不论自认为做了多少不合适的事,有多少不足,从现在起,都停止对自己的挑剔和责备,要学习站在自己这一边,维护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4.2 停止苛求自己。
具体说就是:允许自己犯错误,但在犯错后要做到以下两点:4.2.1 做出补偿,以弥补自己的错误造成的损失;4.2.2 不二过,也就是一个错误不犯两遍。
4.3 停止否认或逃避自己的负性情绪4.4 无条件地接纳自己5、请大家讨论怎样才算不止于接纳,怎样才可以更好地成长。
给大家的建议是: 5.1 以建设性的态度与方法对待自己的弱点和错误5.2 尽可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到万不得已不必取长补短6、班主任做总结引导: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真诚地接纳自己,就会很自然地去接纳别人。
考试失利后父母该如何正确安慰孩子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有艺术。
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马卡连珂的一句名言:“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
的确,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不教不导要变坏。
”我们班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教育转化他们的时候,我曾有过失败和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先前,我对他们时常板着一副面孔,严加管教,结果学生表面上对我产生敬畏感和服从感,其实,并不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我的教育和管理。
一段时间后,我改变了方法,对他们给予了大量的爱心,却忽视了严格要求,结果班风涣散,面对这种局面,我苦苦地思索,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请教,明白了对学生应严中有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给予最大的尊重。
班级活动的开展对于集体的建设和营造班级健康的学习氛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如果活动组织不当或时间安排不合理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以下就我这几年来所开展的班级活动经验进行交流: 一、班级活动开展的内容 (一)学校直接开展的大型活动,如运动会、“六一”节等等。
(二)根据班级自己的特征及需要,开展班级内部或年级内部的一些集体活动,如朗诵比赛,棋类活动和篮球比赛等。
二、要取得好的效果,在开展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活动准备时间不能太长,以一至两周为宜,避免影响正常的学习。
我班曾经在两年前的学校“六一”节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获得了很多奖项,但是,活动过后,发现有很多负面效应随之而来,如学生过于投入,一时还不能把思维从比赛和演出中转移到学习中来,在排练节目时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落下了许多的功课,我后来反思过后,发现这次活动之所以会对学习有如此大的影响,跟准备时间过长有一定的关系。
(二)活动最好能以全班同学都能参加为宜,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同时避免出现小组织,小团队现象,给以后的班级工作留下隐患。
在开展班级活动时,经常会出现总是小部分同学比较踊跃参加的现象,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而积极参加的同学又因为经常在一起而容易产生小组织,小团队,这种现象对于班集体的建设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选择一些集体参加的项目如合唱、下棋、朗诵等,使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培养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
(三)所组织的活动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学生能在这些活动中展示风采,感受快乐,并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比如开展朗诵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文字语言的优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本次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和宣传委员共同设计,决定让每位同学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叶片,写上最喜欢的格言,贴在墙上,经过一番努力,教室变得漂亮起来,同学们在周记中都表示,能够自己亲手把我们的家园布置的这么漂亮,由衷地感到高兴,也使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班级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四)注意培养班干部的组织能力。
不管是校园文化艺术节还是田径运动会,凡是比较大型的活动,我都注意把班干部组织起来,进行明确的分工,如体育委员负责报名和动员工作,宣传委员负责写稿,生活委员负责买饮料和点心并分发给每位同学,卫生委员负责好当天的会场卫生,而班长和其他班委则负责全部的协调和组织及监督工作,使每项工作都具体到位,责任明确,这样一来,在运动会时,由于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当天就会忙而不乱,井井有条,既能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班干部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整个班级也体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同样,对于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样的大型活动,把项目分分类,由不同的班干部进行组织协调,负责到位,既可以锻炼班干部队伍,也不至于集中到几个人身上,影响正常的学习与工作。
(五)班主任要主动积极参与。
尤其是在低年级班级,班干部能力还不够强,班主任更是要颇费心思,面面俱到,甚至要亲自组织,虽然烦琐,但我认为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班主任的在这里的作用首先是一个“范”,在你做的同时,班干部和同学就会跟着学到一些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今后再有类似的活动时,就可以放手让同学们独立完成了;此外,我认为班主任的积极参与还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
在班级活动中,我都会主动参与其中,并且为他们进行动作的指导,而同学看到老师都这么积极,所以他们也更加注重自己的成绩和班级的荣誉;再如,今年的六一歌会,唱歌并不是我们班的长项,同学们的兴致也都不高,在准备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而是想办法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好的歌曲是非常重要的,正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这首《蜗牛与黄鹂鸟》,于是,从选歌到排练到最后担任指挥,我都热情参与,最后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使同学们认识到班主任在班级取得荣誉里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今后班级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好的基础,也进一步拉近了我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此外,在班级活动组织的过程中,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活动组织的越多,暴露的问题也越多,这也使班主任能更清楚的认识到班级的特点,并能针对这些问题和特点及时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