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 新年祝福语

清明节红歌比赛主持台词

红歌合唱比赛主持词

你如果不想看进下面这个网[编辑本段]【简介】赛龙舟是端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

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

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

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

[编辑本段]【由来和发展】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

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

”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 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

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lOO人,桡手约80人。

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

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

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

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

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

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

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

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

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

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

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

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

又如《点石斋画报。

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

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

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

”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

”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

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

《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

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

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

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

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

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

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

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

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除了比赛速度外,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

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

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

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

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

如《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是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

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

湖上有龙舟,只是画舫游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

《旧唐书》中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

《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

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

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

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

又明代帝皇,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

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又有夜龙舟。

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

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

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焰中穿过。

又有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

如《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异(y6,共同拾东西)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

”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

另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龙舟之俗,实际上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

佛山秋季秋色时的旱地龙舟最为壮观。

又如《徽州府志》载:“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绪市。

”另有把小型旱龙船给小儿做玩具的。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般歌流传。

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流传于广西北部桂林、临桂等地的龙船歌,在竞渡时由众桡手合唱,有人领呼,表现内容也多与龙舟、端午节俗有关,歌声宏远动人。

《广西民间音乐选集》中收有临桂县(4龙船歌》组曲,如号子般的节奏鲜明、热烈,唱起来必定十分动人。

另外,还应说一下女龙船。

在过去,许多地方的龙舟竞渡均不许妇女参加,认为妇女接触龙舟很不吉利。

如今各地都出现了女子龙舟队,英姿讽爽的女人们奋勇争光,争夺第一,丝毫不弱于须眉男儿。

与春节有舞龙也有舞凤一样,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

凤舟的来源如上述,是源于远古的乌舟、鷁舟。

古代宫廷中有凤阿(如《天府广记》中记明代宫廷便有),民间有凤船竞渡。

《粤囊》载:“龙舟以吊大夫,凤船以奉天后,皆与五日为胜会。

庚午之夏,番禺石桥村入聚万金,制凤船,长十丈,阔丈三,首尾高举,两舷重翼为舒敛,背负殿宇,以奉天后,游各水乡。

”1964年后香港又出现了凤艇赛。

这种凤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队员,饰有凤头、凤尾,由女队员竞渡。

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比赛形式,合龙凤呈祥之意。

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

《顺德县志》载:“大良之龙风船妙极华丽。

”但今已不见了。

湖南汨罗县的龙舟,前装龙头,后置凤尾,凤尾是用包有红纸的竹篾成扇形插于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称为龙凤船。

龙凤船,似乎是龙船与鸟船相融合后留下的痕迹。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

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邹圩没有河流,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

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

这条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闪耀的鳞片。

当鱼人把手触向鳞片时,蛇眼里闪着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怜。

渔人顿生恻隐之心,抚了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沟。

谁知那九片鳞忽然落了,小蛇长身而舞,化为一条小龙。

原来,它是一条上天的神龙,因触犯了天条,受玉皇大帝处罚,变成这模样,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锁—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闪耀的鳞。

玉皇曾言:“这锁要打开,除非得到人的阳气。

”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

小龙为了感谢渔人,在水沟里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的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

慢慢地,小水沟变成了大河(也就是现在的邹圩清水河),河水为邹圩带来了五谷丰登。

为了纪念这条神龙,人们把沿河的村子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村。

在神龙升天这一天,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

1984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将龙舟赛列为体育比赛项目,举办了“屈原杯”龙舟赛。

龙舟赛历史悠久,传入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1983年,我国首次派队参加龙舟大赛,一举夺得全部两项冠军。

1984年国际龙舟大赛在香港举行, 有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新西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洲、澳门、香港等16个队参赛。

中国队又夺得冠军。

龙舟赛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展的比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龙舟节”。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泉州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与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独惠安崇武较为特殊。

早年崇武在端午节也有赛龙舟,但与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于台风季节即将到来之前在海上举行的祝神驱魔活动。

据传后来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赛龙舟,而改在陆上游龙舟,游行时要唱《阿螺歌》,其歌词大意是请求神灵消灾灭祸,但近百年已没再举行。

由此看来,崇武的赛龙舟、游龙舟和“采莲”习俗一样,都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王之神威,避恶消灾保平安。

[编辑本段]【主要规则】1、航道·根据河道条件,设男女400米,500米,600米,800米,1000米(可按当地条件变更距离)直道竞赛。

·比赛应设在静水水域,航道是直的,起航线与终点线必须平行并与航道线垂直。

·根据参赛队数及场地条件,设2或4,6,8条航道,每条航道宽度可按9m,11m,13.5m布置。

·航道最浅处水深不得少于2.50m,航道内不得有水草、暗礁和木桩,航道外5m内应无障碍物。

2、器材·按各地传统龙舟式样规格制造,制作材料不限。

·舵桨及划桨规格按各地传统要求制作。

3、龙舟附属装置·传统龙舟可按各习惯制作龙头和龙尾,并备有锣、锣架、鼓和鼓架等,另可带水标二个,预备划桨若干个。

4、队员·队员必须身体健康,会游泳,熟悉水性。

·龙舟参赛队员为25人。

·每队设队长一名(运动员兼),比寒时必须佩戴标志。

·每队登舟比赛队员为23人,包括:舵手、锣手、鼓手各1人,划手20人。

·每队替补队员2人。

替换时需经裁判员验明资格,并于检录登龙舟前替换完毕,登龙舟后不得替换。

[编辑本段]【中国各地的赛龙舟】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1、江浙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

2、福建泉州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与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独惠安崇武较为特殊。

早年崇武在端午节也有赛龙舟,但与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于台风季节即将到来之前在海上举行的祝神驱魔活动。

据传后来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赛龙舟,而改在陆上游龙舟,游行时要唱《阿螺歌》,其歌词大意是请求神灵消灾灭祸,但近百年已没再举行。

由此看来,崇武的赛龙舟、游龙舟和“采莲”习俗一样,都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王之神威,避恶消灾保平安。

3、苗族苗族的赛龙舟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龙船节”举行,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船长约20米,宽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是母船,两边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长者任鼓头,一名男扮女装的小孩任鼓手。

比赛时,炮声响处,各水手即按锣鼓节拍划桨前进。

4、傣族是每年傣历6、7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泼水节”举行,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

比赛时,由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节奏划桨前进。

也有女子参与此项活动。

5、台湾、香港地区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150字左右的好段

(1)江南的六月,绵绵。

午后不知什么又飘起毛毛细雨,喜欢在这样漫步,让肌肤感受柔雨的清新和细腻。

细雨的丝丝清新和丝丝缠绵让我感觉到自然,纯真和透明。

喜欢在这样细雨的日子独倚窗前静赏风卷雨绵。

潇潇洒洒如一幅雅致飘逸的画卷。

朦胧依旧,思绪飘飞。

(125) (2)烟雨蒙蒙,弥漫成一种情调。

喜欢在细雨蒙蒙的日子听着抒情的音乐,欣赏美丽的文字。

音乐能带给我一种纯净,文字是我的另一种生命。

倘佯在散文的清新隽永中,倘佯在诗词歌赋的古典里,享受着自己的宁静。

思绪轻轻掠过如水文字。

“青鸟不识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读到这样的诗句总是有一种幽婉情思,淡淡的忧伤轻掠心湖。

(150) (3)细雨霏霏,朦胧中仿佛看到淡紫色的丁香花在雨中轻轻摇曳,细雨在丁香丛中淅淅吟咏,如烟似雾,凄婉净美。

雨雾在紫色的丁香花上聚凝莹露,清亮如玉。

缄结不开的丁香雨愁,缄结不开的如水情怀。

晶莹的眼泪悄然滑落,思绪如丁香花雨一样纷纷扬扬飘向远方。

些许怅然,一廉幽梦随着绵绵雨丝泻进心里,泛起一串串涟漪。

(145) (4)精神是一座丰碑,是一块基石,是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是灿烂人生的标尺。

有了谦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孔子缓缓吟出“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终成一代儒学大师;有了宽容,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齐桓公摈弃私仇,任人唯贤,成就千秋伟业,终成一代霸主;有了坚贞,寂寞忧愁、孤寂郁愤的苏武始终不扔掉手中的汉使族节,心系祖国,终成千秋爱国楷模;有了奉献,善良质朴、平凡无闻的徐虎才能够十年如一日,情洒百姓,温暖万家,终成当今的“活雷锋”。

„„精神,穿越历史隧道,趟过历史长河,将永远撑起人生巍峨壮观的大厦。

(246) (5)心存对阳光雨露的感激,小草一岁一枯荣之后又萌发新绿;心存对蓝天白云的感激,雄鹰在清寒玉宇中展翅高飞;心系对巍峨高山的感激,溪水从山涧低吟下泻;心存对广袤大地的感激,泥土在田野里散发沁人的芳香。

感激是力量之源、爱心之根、勇气之本。

感激父母,你将不再辜负父母的希望;感激社会,你会轻轻扶起跌倒在地的老人;感激人生,你将笑对狂风暴雨,笑迎天边那一道美丽的彩虹。

(177) (6)热爱是风,“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

热爱是雨,“有情芍药含春泪”。

热爱是土,俯身就能抠出一把,哪一把土壤里没有先民的血汗和未来人的绿梦呢

热爱是云,仰首就能望到一片,哪一片云里没落过孩子的向往和老人的忆念呢

因为热爱,我们心存感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忧愤;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忍辱负重的生,生是热爱;大义凛然地死,死是热爱;清清爽爽,认认真真地活着,活着又何尝不是热爱

(216) (7)心的本色该是如此。

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

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167) (8)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

惟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以此推衍,人生, 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缎带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

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193) (9)时间可以摧毁世界上的一切,可以把最坚固的城堡化作历史的残迹,可以把人类的偶像和权威化成灰烬,可以把英雄的利剑化作孩子的玩物,可以把布满大森林的山脉变成布满珊瑚丛的无边的海洋。

然而,时间也可以造就一切,可以给猿人居住的洞穴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可以给曾是残破的荒村变成繁华的城市,也可以使无知的孩子变成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自己的心中展开一个智慧的大星空。

(175) (10)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舟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决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144)

表示梦想的词语

容梦想的形容词如下: 美丽的 、飘渺的、 破碎的、 最初的、毕生的 、内心深处的 鸿鹄之志的、 壮志凌云的、 雄心壮志的、 志在四方的、豪情壮志.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各在农历的哪一天

传统节日的故事

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春、清明节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八节、灶神节。

一.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春节在农历中代表着新年到来,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上祈福的大红对联,并燃放鞭炮,希望来年顺利。

根据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凶猛的怪物,不停制造恐慌。

天神将它囚禁在大山内部,每十二个月才让它出来一次。

十二个月过去了,年被放了出来并开始为非作歹。

人们讨论对付年兽的方法,有的人说年怕见红色、火光和噪声。

人们张贴写着吉利话的红对联,放炮竹,并敲锣打鼓。

怪物害怕得发抖。

夜幕降临,所有的人家都点亮了灯笼。

怪物被吓坏了,从此躲入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年兽被打败了,但庆祝新年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二.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个习俗要追溯到两千年前。

传说在天庭里,天帝过着无聊又无趣的生活。

当他听说地面上的人们生活得幸福美满时,他十分恼怒。

于是他派出了一只浑身燃烧着火焰的仙鹤到人间,在正月十五那天将人间烧毁。

一位好心的仙女下凡去通知人们这件事。

有个聪明的人提出每个人都要马上点亮一盏灯笼。

仙女又说应该把仙鹤关在一个笼子里并将火熄灭。

当仙鹤降临到人间时,它被逮了起来并装入一个无法燃火的笼子里。

人们点亮了灯笼,燃放鞭炮和烟花。

天帝看到人间失火后非常高兴。

他认为仙鹤已经成功摧毁了人间。

事实上,人们举着灯笼游行来庆祝他们的胜利。

为了纪念这一日,人们悬挂灯笼或提着花灯上街散步。

这就是元宵节。

三. 春龙节“二月二,龙抬头。

”传统风俗规定龙抬头的日子是“春龙节”,传说是这样讲的。

从前,黄河流域大旱三年。

人们生活在苦难之中。

在黄河岸边屹立着龙斧山,山脚下住着一对青年夫妇。

男人叫强娃,女人叫龙华。

他们决定出发去找水,一位老人告诉他们,只有在金龙潭底部才能找到水源。

带着勇气,强娃和龙华到了金龙潭底部。

他们挖了49天,终于发现了一个白石头的卵。

那个卵快速旋转并突然变成了飞翔的白鸽。

然后,它变成了一位老人并对他们说:“亲爱的孩子们,快到龙斧山上,你们会在那里找到一把可以劈开山崖的斧头,水会从山中流出的。

” 说完,老人消失在了白烟之中。

强娃和龙华辛苦的翻山越岭,到了一座小庙前。

在庙中,他们找到了一把斧子并将其带到深潭旁边。

强娃劈开了山峰,一阵巨大声响过后,水流涌出,一条金龙飞到了空中,下了一场大雨。

人们为了纪念这场“龙雨”,农历二月二日就成了春龙节。

四. 清明节每年四月五日左右是清明节。

这天人们在乡间散步,在坟前摆上祭品,佩戴鲜花或者嫩柳条。

故事要追溯到纪元前,春秋战国时期,金国王子重耳,被公国流放在外漂泊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

他依据各人的功绩奖赏并封爵在他流亡期间依然忠心的人。

在其中,有一个叫介之推的人被重耳遗忘了。

他背着老母隐居到了绵山里。

重耳的一个门客告诉他了这件事情。

重耳带上侍从去寻找介之推,但绵山太大了,他们找不到他。

另一个门客建议重耳:“放火烧山,介之推就出来了。

“重耳于是下令烧山。

一场大火烧荒了这座山,介之推和他的母亲坚持到了死。

重耳十分悲痛,他规定每年的这一天都不许生火。

各家都要吃寒食。

清明节不许开火的习俗已经不存在了。

但插柳和清扫祖先的墓依然延续到今天。

五. 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

这一天,乡下的每家每户都会吃糯米包的粽子,佩戴香包和插艾蒿。

为什么人们要吃粽子呢

有人说这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在楚国担当重任,在楚战时期以他的功绩为人称道。

背信弃义的君王诽谤他有过失,他被免职了。

不久之后他被流放,过着漂泊的生活。

他因国家和人民的不幸而悲愤。

农历五月十五日,他在汨罗江投江自杀以唤起人民的热忱。

楚国的人民将米粒抛入江水给屈原献祭。

担心谷粒会被鱼虾吃掉,人们将米包到芦苇叶中并用丝线捆起来。

人们还佩戴香包,小孩子手上戴五彩绳。

人们在门上插上艾叶,象征击退敌人的刀剑。

六. 乞巧节乞巧节是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

少女们比赛穿针引线来纪念织女。

织女每天为王母娘娘做织布的活计,人间有一位牛郎过着贫苦的生活,只有一头老黄牛陪着他。

织女爱上了贫穷的牛郎。

她下凡与他成亲。

她为他生了一双儿女,生活幸福美满。

王母娘娘十分气愤。

她命令天兵天将将织女带回天庭。

一位天将将织女带了回去,牛郎带着儿女骑着老黄牛跟着他。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一根金簪并在天上划了一道线,于是一条奔涌的河流挡在了牛郎前进的路上,隔开了这对夫妇。

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喜鹊们在银河上架起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

这一天,女孩子们喜欢在织女星旁学习织布。

也是为了庆祝牛郎织女重逢。

七. 中秋节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

人们吃月饼,孩子们则买来陶土做的“兔子爷”。

关于中秋有很多传说。

这就是一个。

一位道士对唐明皇说:“我可以让您升上月宫。

”随后他将自己的手杖抛向天空。

手杖变成了一座大桥。

皇帝登上了桥,随着道士,来到了月宫。

在那里,皇帝看见了捣药的玉兔,和奏乐起舞的仙女们。

他记下了这些美妙的乐曲。

回到人间后,他做了一段曲子并提名为《唐明皇月宫游记》。

八.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在这个节日里留传下来的风俗是踏青或登高。

在汉朝,有一位叫费长房的会捕怪的巫师。

有一天,费长房告诉他的弟子桓景,农历九月九日人间会发生一场大灾难,他会带他去阻止灾难发生。

他拿出一捆茱萸和一小瓶菊花酒,告诉他将这些带给世人。

乘上仙鹤,桓景去往人间。

他将人们领往高山之巅,每人发了一片茱萸并饮了一口菊花酒。

这样怪物就不敢靠近了。

怪物来了,它急忙赶往已人去楼空的村子。

看到人们都已经聚集在山峰上后,它冲向他们。

但菊花酒的气味和茱萸的香味使他却步。

于是桓景用剑杀死了他。

从那时起,农历九月九日,人们带上茱萸和菊花酒,登高或是踏青。

九. 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的二月八号。

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喝腊八粥。

从前有一户家庭,一对老夫妇和一对年轻夫妇,过得很贫苦。

老夫妇不让年轻夫妇做任何活计,怕累着他们。

这对年轻夫妇有吃有穿,一点活也不干,最后什么都不会做。

老夫妇去世了。

这对青年夫妇吃光了所有的食粮又卖掉了他们的房子。

他们除了一间茅草屋以外一无所有。

冬天到了,裹着茅草,他们因饥饿和寒冷而发抖。

农历二月八日,他们已精疲力竭。

他们摘了一些茅屋旁的冬麦杆,熬了一锅清汤。

但一阵强风刮过,吹倒了茅屋。

两个年轻人被压死了。

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这个悲惨故事,人们在农历二月八日煮粗粮,人们闲聊这个故事带来的启示,并不再挑食。

十. 灶神节 农历二月二十三号,孩子们吃年糕,大人们祭灶神爷。

传说从前有一位贪吃的王爷。

他四处寻找美食。

有一天他出宫看看各家有没有什么好吃的。

他进了一户人家并索要食物。

他贪婪地吞下了女主人给他的所有甜饼。

然后他要求女主人跟他回皇宫每天帮他做美味的甜饼。

她不同意,王爷就想把她强行带回去。

这一次她很生气,推了他一把,将他拍到了炉灶后的墙上。

她冲他喊:“既然你这么贪吃,你就吊在这里看别人享受盛宴吧。

”王爷就一直悬在那里。

后来,他变成了灶王爷。

害怕灶王爷说出什么恶毒的话语,每一年,春节前,人们都张贴他的新肖像并供给他年糕。

现在人们已经不贴他的画像了,但孩子们仍然吃年糕。

二十个修改病句。

带答案。

【醉了。

亲 你再多等一会儿不会怎么样的。

你看看排版很久的好吗。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

“摆满”改为“坐满”。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语义重复。

“生满”改为“开满”;去掉“白的、红的、黄的等”。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

“练习”改为“锻炼”。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心里”改为“脸上”。

5、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

“猛烈”改为“踊跃”。

6、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

改为: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明确”改为“端正”。

8、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病句类型:归类不当。

去掉“《小学生学习报》”。

9、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

“富强”改为“富裕”。

10、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

改为:我觉得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

11、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

“学习态度”前添加“端正”。

12、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病句类型:语义重复。

去掉“必须”。

13、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态度”改为“要求”。

14、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改为: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增加了,质量明显提高了。

15、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心情”改为“表情”。

16、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

“陆续”改为“连续”。

17、我们来到公园,观赏美丽的情景。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

“情景”改为“风景”。

19、他的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完成。

病句类型:前后矛盾。

去掉“基本上”。

20、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病句类型:前后矛盾。

去掉“刚刚”。

21、我敢肯定,明天大概要下雪。

病句类型:前后矛盾。

去掉“大概要”。

22、大家必须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

“必须”后面增加 “养成”。

23、河水倒映在云朵里,显得更白了。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

“河水”和“云朵”互换位置。

24、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

“香山的秋天”改为“秋天的香山”。

【求采纳】参考自百度经验。

纳西族的节日有哪些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

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

而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最具特色的要数棒棒会。

春节:春节,除夕宰鸡,以饭和肉喂狗,用猪头拜灶君,然后祭祖先。

初一吃素,不出门,全家带着粑粑、菜、酒等物到祖先坟上拜年。

初二洗头洗脚。

初三祭天,这是整个村寨的共同活动,有的地方祭天时只许男子参加。

祭天的目的是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从初一到十五均不劳动,在家玩乐,青年们则随各地习惯举行唱歌或射箭等文娱活动。

棒棒会:纳西农事节日,后演变为交流竹木农具的节日,又称老会。

每当农历正月十五,纳西族人便聚集在各集镇,交流生产资料,以备春耕。

晚上各家要吃元宵,到街上看歌舞表演。

小年:小年是云南省宁获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人民的节又、也叫做牛马年,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举行,用来酬谢牧童一年来的辛劳。

届时。

孩子们可得到家长缝制的新衣裤和一些食物,食物有。

一只猪前脚、两根猪肋骨以及鸡蛋、面饼、精粑、酥油、水果糖果等。

替别人放牧的孩子也同样可在寄宿户中得到同样礼机一歹 节日里,歌舞和赛马活动为大家带来欢乐。

一赛马,也称跑罐子,最先到达目的地的骑手能有幸喝到头一罐美酒。

目前, 组织儿童看电影,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为古老的节日又增添了新内容。

火把节:纳西族的火把节定于旧历六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天,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隆重节日。

火把节的第一天,人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成火把。

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

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大,装饰得很漂亮。

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收。

人们高举火把,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农具会:正月十五丽江农具会,正月二十日白沙农具会,都是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它标志着春节活动的高潮,也是这个节庆的结束和新的一年备耕生产的开始。

白沙农具会在明清时叫白沙庙会,纳西语叫白沙堂美空棒,意即白沙大宝积宫开门。

是明代建筑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寺庙一年一次的开门日。

主要是让人们进香拜佛。

近半个世纪来,成了交流农具为主的节日,故人们名副其实地称为白沙农具会。

届时,邻近各县农民纷纷来此买卖农具和马匹,赶会期间热闹非凡。

北岳庙会:二月初八的北岳庙会,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或战神三多的盛大节庆。

北岳庙,因南诏时曾封玉龙山为北岳,三多庙建在玉龙山麓而得名。

纳西人认为三多是本民族最大最有权威的神,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初八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牲隆重祭祀。

三多的信众颇多, 香火之旺,当居丽江所有寺庙的首位。

龙王庙会:三月十五的龙王庙会,也叫黑龙潭会,既是纳西族祭祀龙王的节日,也是各族人民的物资交流会。

会期三至五天。

参加庙会的人,除丽江及邻县各族农民外,还有大理、保山等地的商旅及一些外省客商。

届时,黑龙潭附近临时辟出的广场中,商棚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异常。

当地人民争先购买内地来的日用百货,外商则收购当地的土特产品。

这种互通有无的关系,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会期中还伴有唱滇戏、赛马及唱纳西族民歌等文化娱乐活动。

骡马会:七日骡马会,是纳西族人民的又一重要节日。

于七月中旬在丽江县城西狮子山后坡上举行。

会期七至十日,以牲口交易为主。

届时,滇西北各县及大理等地农民,携带土特产品到丽江出售,买回著名的丽江骡马、铜器等。

一个会期中上市或成交的牲畜达一、两千头左右。

朝山会:七月二十五日朝狮子山拜女神,是永宁纳西族最隆重的节日。

传说狮子山是一位女神的化身,名叫里底干木,即永宁的女神。

她不仅主宰着永宁人口的兴衰、农业丰歉、牲畜增减以及婚姻和生育,同时也是众山神之首,周围的男山神归她管辖。

每年的七月二十五日,各地山神都要到西藏聚会娱乐,干木女神也前往参加。

为使女神愉快和祈求人畜兴旺、庄稼丰收以及百事昌盛,在这一天,永宁坝区的男女,特别是青年,都穿着盛装,聚集在狮子山麓,数家或数十家人烧一堆松枝,再洒上蜂蜜、牛奶、酥油等祭品,向狮子山朝拜。

拜毕,尽情欢乐,就地野餐。

据说参加朝山的,最盛时达一、两千人。

有些青年男女结伴绕狮子山一周,露宿偶居,趁此进行社交活动。

一、纳西族的库市 春节,纳西语叫由奔吉赠,意为正月过大年,也称库市,即新年。

纳西族与汉族一样过春节,时间为旧历腊月三十至正月十五。

但纳西族过春节有自己的特色。

有句俗语叫打瓦纳西努,意思是说腊月纳西疯,因为一进入腊月,纳西人就发疯似地为置办年货而奔忙。

除夕有宰鸡、炖猪头的习俗,备办各种菜肴和果品,拜祭灶神,迎接祖先回家过年。

也有守岁的习惯。

初一凌晨由一男子先起床,首先是烧火,火要一点就着,表示新年火红吉利。

接着点三炷香,到河边去买水,要一边顺流汲水三次,一边口诵新年大吉,风调雨顺。

买水回来后,要做一碗米花糖水送到家庭主妇床边,感谢主妇一年来的操劳。

妇女起床后炸糯糕、粉皮,男子在院中摆供桌和祭品,由家长主持祭拜天地,再把祭品撤回屋里祭祖先。

这一切需在天亮前做完,否则会被村邻讥笑为不勤快。

当日早点吃炸糕、米酒、汤圆等素食,禁吃荤。

初一当天多数不串门。

初二才陆续到亲友家相互拜年和轮流请春客。

现在,这些传统风俗多有改变,如拜祭灶君、初一清晨买水、除秽祭天等风俗已不多见。

纳西族初一全家上山祭祖坟却成了一种新的风俗。

春节期间各地都要耍龙,耍麒麟,开展文艺演出、球类运动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二、正月十五棒棒会 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的棒棒会,会期一天。

棒棒会主要交易锄把、瓢把、扁担、竹篮、筛子、簸箕等生活用具。

届时,人流如潮,街道上摆满了交易的竹、木农具和果树、花卉等。

该会由弥老会演变而来,原是在寺院举行的庙会,清初改土归流后,赶会地点移到古城内,并逐步发展成为准备春耕的竹木农具交易会,后来又增加了果树苗木、花卉盆景交易,赶会地点也从古城四方街移到新城区,会期也由原来的一天延长为三天。

正月十五,标志着春节已过完,人们也投人到春耕准备工作中去了。

三、三月龙王庙会 清乾隆二年(1737年),城北黑龙潭修建了龙神祠、戏台,每年在这里举办龙王庙会。

唱大戏,祭龙王。

三月会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会期一般七天,原为祭龙求雨。

民国初年,知府熊廷权倡议在龙王庙会期间举办物资交流会,得到社会各界支持,并在玉泉北面森林草坪间辟出以骡马为主的牲口交易市场。

迪庆、大理、保山、昆明以及外省客商纷纷牵骡驱马而来,玉泉逐渐变成骡马集市中心,三月会始而演变为骡马物资交流会。

1950年改称三月物资交流会,1970年后,为保护黑龙潭水源,几易会址,但三月会一直延续至今。

三月会期间,除了交流山货药材、土特产品、日用百货及骡马牲畜外还组织体育比赛、民歌演唱、古乐演奏等活动。

丽江城内人山人海,充满节日的欢乐气氛。

四、纳西族的火把节 杨品硕的《丽江竹枝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星回佳节例相沿,火炬村村照稻田。

谷穗出头看火把,老农相庆兆丰年。

写的就是纳西族农村的火把节。

纳西族与周边的白族、彝族一样,每年都过火把节。

纳西族称火把节为创美生俄,纳西族有初以库市迪,若以生俄迪的谚语,意思是冬季最大的节日为春节,夏季最大的节日为火把节。

从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纳西族要过三天的火把节,金沙江边一带为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

白天举行斗牛、摔跤和对唱民歌等。

晚上家家点燃大火把,高高插在粮架顶或树上,并在院中或巷道点燃很多小火把。

小孩子要举着火把游转,往火把上撒松香粉,跳火把,大人跳芦笙舞。

城镇则家家把火把排在门前街上,一排排火把齐燃,把大街小巷照得如同白昼,火把如林,人流如潮。

有的村寨到了夜晚,将各家火把集中在村外燃烧。

在人群聚居的地方,还要点巨型火把、燃放孔明灯等,并围着火把打跳,尽情狂欢。

五、七月骡马会 每年农历七月中旬举行,会期十天左右,以牛、骡马等大牲畜交易为主,称七月骡马会。

七月骡马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

传说纳西族创世祖先崇忍利恩,经历洪水劫后余生,与天神的公主衬红褒白邂逅相爱,冲破重重阻挠,终于成婚,在从天上返回人间时,把天宫的马匹交易会也传回故乡,于是便有了骡马盛会。

古代丽江便有花马国的美誉。

这里很早就与四川客商交易马匹。

用纳西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中,有不少养马生活的精彩描绘。

丽江马有体型匀称、眼小有神、颈短精、肌肉发达、四肢强健、蹄质坚硬、吃苦耐劳、举步轻巧、善于爬山越岭等优点,驮、骑、拉均宜,不但在当地被广泛役用,而且每年都有大批马匹输往各地。

明代由于军事和运输的需要,从山西一带引进优良驴种,与当地好马搭配,发展了骡子。

明初,丽江木氏土司以本地骏马送京朝贡。

清乾隆年间,每年三月的 龙王庙会上已有骡马牲畜交易。

民国初年,在各地骡马互市基础上,又在古城狮子山西边的山坡上举办七月骡马会。

随着民族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古老的七月会更加兴旺,成为交易骡马、交流物资、传播文化的新型盛会。

随着规格的日益扩大,会址也搬迁到更加广阔的县城东边红星交流会场。

节日期间,纳西人牵着牲口,带着农副土特产和各种中药材,来到大研镇赶会。

邻近各地的汉、白、彝、藏、普米等族兄弟姐妹,也身穿民族盛装来赶会。

西藏、四川、贵州、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客商,也远道赶来参加盛会。

人们白天赶会、逛会,看展览、演出,从街头到会场3000米的路,人流从不间断。

日落西山,华灯初上,四方街、新大街和广场上,人声鼎沸。

有的吹笛子,有的奏芦笙,有的对唱谷气调,有的围圈跳起阿丽里和哦默达。

今日的纳西七月会,已名副其实地成了边疆新貌的博览会、民族友谊的交流会,越来越显示出它别具一格的特点。

清明节红歌比赛主持台词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