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名言要中国人的
转: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来自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门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
---鲁迅环境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你们于潜心独研外更要注意这一点,万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关门读死书。
---向警予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轲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
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李大钊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
学是学,问是问。
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进露。
故其落笔晶明洞彻,如观火观水也。
---郑板桥自然界、机器和一切工作,对待没有知识的人,对待怯弱的人是很不客气的,甚至常常是粗暴的残酷的;但是它们对待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对待健壮和勇敢的人,则是非常驯服的,承认你是主人,情愿为你服务。
---宋庆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周老去愈知学不足。
---董必武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
---老舍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葛洪[晋]为学犹掘井,井愈深土愈难出,若不决心到底,岂得见泉源乎
---张九功[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况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宋]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毛泽东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王阳明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荀况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刘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做学问,就是要专心致志,踏踏实实,不要浮夸,不要侥幸,准备付出毕生的精力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陈毅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
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串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
---戴德[汉]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张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陆机[西晋]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朱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丘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饭也。
---王充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王充夫树木,树之一年而伐之,足以给薪苏而己;三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桶;五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楹;十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栋。
---司马光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
---陆珑[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轲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学从名利入手,如无基之房,垒砌纵及丈余,一倒莫救。
---颜元努力向学,尉为国用。
---孙中山人有坎檩,失于盛于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颜之推[北齐]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颜之推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热爱祖国的名人名言(中国)
1、谚语是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收到广泛应用。
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2、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
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如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吃人家饭,受人家管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意失荆州大丈夫能屈能伸地在人种,事在人为3、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
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语。
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一)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二)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和狐假虎威;(三)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和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和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和火中取栗。
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
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
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
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
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
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
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
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
4、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
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等。
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式,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
所以,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但是,有不少谚语含有剥削阶级或封建迷信的意识和偏见,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显然,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
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一般显得通俗,成语大多显得典雅。
农谚往往带有地域性,成语具有全民性。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固定性口语。
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
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
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
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
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例如: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
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但是,要选择内容健康的,抛弃内容庸俗落后的。
对于内容健康的歇后语,也要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不能滥用。
不宜在庄严的场合里使用。
如果用得牵强,用得生硬,那就要弄巧成拙了。
5、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一股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例如“穷不失义,富而不骄(《孟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
格言在形式上与谚语解相似,都是完整的句子,在内容上一般都具有教育意义。
但二者又有区别:从来源看,谚语多出自群众集体创造,格言则往往出自名人之手;从语体看,谚语多为口语,而格言多为书面语。
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
俗语是歇后语、谚语、顺口溜等的总称。
有关美的名言警句
美的名言警句 ●富有生机就是美(威·布来克) ●端庄即至美,严肃乃极乐(威·沃森) ●如果不保持一定程度的陌生感,就不会有出类拔萃的美 ----(培根) ●不能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实都是合理的----(德国) ●扬帆的航船,全副武装的男人和腹部隆起的孕妇,是世上最美的三种景象(詹·豪厄尔) ●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约瑟夫·鲁) ●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朗吉弩斯) ●唯有不要我们操心的事物才是美好的(王尔德) ●美,什么是美
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的美。
然而,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马·埃利奥特) ●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托·阿奎那) ●美本身必须是真的(德国) ●失去了真,同时也就失去了美(苏联) ●富于美之中的真要比真本身更高尚深奥(法朗士) ●美就是真,真就是美(济慈) ●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黑格尔) ●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柏拉图) ●至善方能至美(拉丁语) ●美是善的标准语汇中的一部分(爱略特) ●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彼翁) ●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卢梭) ●善较之美价值更高(阿尔拉) ●美高于善,善胜过丑(王尔德) ●假如认为美就是善,那是多么离奇的幻想啊
(托尔斯泰)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亚里士多德) ●地球上一切美丽的东西都来源于太阳,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源于人(普利什文) ●你以为美与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
你不知道凡是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从这同一以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吗
---(苏格拉底) ●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罗·安·约翰逊) ●美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完备的东西,它包括了自然的不可企及的神秘目标(罗·布里奇斯) ●美是上帝赐予的礼物(亚里士多德) ●美是一种自然优势(柏拉图) ●美不是人工造就的,而是天生固有的(狄更生) ●美
这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儒贝尔) ●在任何大自然中都无法认得美的人,这正表示其人心中有缺陷----(德国) ●美会在凝视者的眼睛里(刘·华莱士) ●如果两眼生来为着注视,美就是她存在的原因(爱默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契诃夫) ●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卢梭) ●花朵衰败的地方,人类没法生活(法国) ●美在已经涉足和尚未涉足的领域中创造着(塞·丹尼尔) ●十全十美虽无法达到,但却值得追求(罗·布坎南) ●美是奇异的。
它是艺术家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东西(毛姆) ●要创造出真正的美必须具备巨匠的技艺(约·德莱顿) ●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要幸福得多(爱默生) ●只有天赋很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德谟克利特) ●追求美而不亵渎美,这种爱是正当的(德谟克利特)
谚语、俗语、成语、歇后语等有什么区别
1、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的习用的固定,用简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语多半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
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收到广泛应用。
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
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
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3、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4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特殊语言形式。
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
有心栽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荫 应该是俗语
关于美容的名言
人是按美的规律造形的。
(马克思) 人不应该像走兽一样活着,应当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美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让人愉快的。
(康德) 人应当一切都美。
包括容貌、服装、心灵和思想。
(契诃夫) 美是到处都有的,只有真诚和富有感情的人才能发现它。
(罗丹) 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因为它关系到一切人都共同的东西。
(席勒) 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
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
(黑格尔) 人的外表的优美和纯洁,应当是他内心的优美和纯洁的表现。
(别林斯基) 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
(高乐基)赋予我一个美好的灵魂,我的外表也将一同美丽。
启发我并永远使我充满生活乐趣的理想是真、善、美。
我对于事业的抱负和理想,是以“真”为开始,“善”为历程,“美”为最终目标的。
凡配称为理想的事物;就必带有善美的本质。
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富有生机就是美(威·布来克)●端庄即至美,严肃乃极乐(威·沃森)●如果不保持一定程度的陌生感,就不会有出类拔萃的美(培根)●不能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实都是合理的(德国)●扬帆的航船,全副武装的男人和腹部隆起的孕妇,是世上最美的三种景象(詹·豪厄尔)●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约瑟夫·鲁)●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朗吉弩斯)●唯有不要我们操心的事物才是美好的(王尔德)●美,什么是美
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的美。
然而,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马·埃利奥特)●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托·阿奎那)●美本身必须是真的(德国)●失去了真,同时也就失去了美(苏联)●富于美之中的真要比真本身更高尚深奥(法朗士)●美就是真,真就是美(济慈)●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黑格尔)●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柏拉图)●至善方能至美(拉丁语)●美是善的标准语汇中的一部分(爱略特)●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彼翁)●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卢梭)●善较之美价值更高(阿尔拉)●美高于善,善胜过丑(王尔德)●假如认为美就是善,那是多么离奇的幻想啊
(托尔斯泰)●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亚里士多德)●地球上一切美丽的东西都来源于太阳,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源于人(普利什文)●你以为美与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
你不知道凡是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从这同一以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吗
(苏格拉底)●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罗·安·约翰逊)●美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完备的东西,它包括了自然的不可企及的神秘目标(罗·布里奇斯)●美是上帝赐予的礼物(亚里士多德)●美是一种自然优势(柏拉图)●美不是人工造就的,而是天生固有的(狄更生)●美
这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儒贝尔)●在任何大自然中都无法认得美的人,这正表示其人心中有缺陷(德国)●美会在凝视者的眼睛里(刘·华莱士)●如果两眼生来为着注视,美就是她存在的原因(爱默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契诃夫)●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卢梭)●花朵衰败的地方,人类没法生活(法国)●美在已经涉足和尚未涉足的领域中创造着(塞·丹尼尔)●十全十美虽无法达到,但却值得追求(罗·布坎南)●美是奇异的。
它是艺术家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东西(毛姆)●要创造出真正的美必须具备巨匠的技艺(约·德莱顿)●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要幸福得多(爱默生)●只有天赋很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德谟克利特)●追求美而不亵渎美,这种爱是正当的(德谟克利特)美德●美德永不老(英国)●万事不如美德高(英国)●美德乃无价之宝(英国)●心灵美优于黄金之带●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法国)●人生,幸福不是目的,美德才是准绳(美国)●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英国)●美貌一去返,美德流芳百世(匈牙利)●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快乐和喜悦(俄罗斯)●遵循美德行事,纵使没有增加快乐,也可减轻焦虑(法国)●失去美德就是失去一切(欧洲)●即使美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德国)●德如名香,碎之益烈(培根)●美德既受人赞扬也遭人憎恨,人们纷纷逃离它,因为它总是那样冰冷,而在这个世界上你终究得保持一点儿暖意(狄得罗)●极端的恶德和极端的美德就像绝对的恶一样肯定要弄死(英国)●美德是一种违背意志的行为,这也许可以作为美德的定义之一(欧洲)●由于滥用,美德本身也会变成恶德(英国)●美德本身也需要限制(孟德斯鸠)●有多少美德和缺点是微不足道的(沃维纳格)●行善即有德(英国)●不作恶是走向美德的第一步(英国)●声望再高人的也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生活准则;德行再好的人也必须努力避免罪恶(··门肯)●罪恶虽可遮蔽美德,但美德仍会显出它的光辉来(英国)●有几样恶习便足以使许多美德黯然失色(欧洲)●德行是人人都赞美的,因为好人和恶人都可以从中打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狄德罗)●爱为美德的种子(但丁)●美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愈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入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莱)●最高的圣德便是为旁人着想(雨果)美貌●美貌是一封无声的推荐信(绪儒斯)●俊美的相貌是比任何介绍信都管用的推荐书(亚里士多德)●美丽的相貌和优雅的风度是一封长效的推荐信(伊莎贝拉)●美人的嫁妆在她自己的脸上(欧洲)●容貌惹人喜爱能讨不少巧(奥维德)●美貌之女人犹如才智于男子,是至关重要的(切斯特菲尔德)●姑娘的心里最珍视的东西是他们自己的美貌(奥维德)●美丽的面孔是一半的好运(英国)●美是恋人的赠品(康格里夫)●美能激发人的感情,爱情净化人的心灵(约·德莱基)●美貌和谦逊很难兼而有之(奥维德)●美貌和愚蠢历来是匹配的一对(富兰克林)●美貌是一个女巫,在她的魔力之下,忠诚是会在热情里溶解的(莎士比亚)●美貌和智慧很少结合在一起(佩特罗尼乌斯)●虽然人能长得玫瑰一样美丽,但她的美貌终有一天要消失(史文明)●美貌如纸不耐久(英国)●美貌开始是令人倾心的,但在家里放三天后,谁还会再瞅它一眼呢
(肖伯纳)●最美的花常常先谢(英国)●外貌只能炫美于一时,真美方能百世不殒(德国)●漂亮而无德的女人是醉人之酒(德国)●妇人有美没有德,犹如金环挂猪鼻(英国)●缺乏美德的美,犹如没有芳香的花(日本)●美而无德,犹如玫瑰花之无香(丹麦)●世上没有比有德的妇女更可爱的了(阿拉伯)●美容不如心善(日本)●样儿好,比不上心眼好(老挝)●心灵美,永远美(英国)●如果漂亮的脸蛋是份推荐书的话,那么圣洁的心就是份信用卡(布尔沃·利顿)●美是美德之花(英国)●美色从来是祸胎●所谓美人,对于眼睛是天堂,对于心灵地狱,而对于钱包来说是炼狱(丰特内尔)●英雄难过美人关●经过一场不流血的征战,美在粗鄙的灵魂中确立了绝对的主宰地位(埃·沃勒)●男人在辉煌的人生旅途中,常常陷入美人秀发的陷阱(蒲柏)●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唐·罗隐)●情人眼里出西施●凡是心中所喜欢的,看来总是最美的(伊朗)●心中所爱的人,总是美貌的(土耳其)●不是因为漂亮才喜欢,而是因为喜欢才漂亮(欧洲)●不爱,孔雀不惹眼;爱上,山鸡也动人(蒙古)●在情人眼里,麻坑成酒窝(日本)●一旦爱上猫头鹰,就觉得比天鹰还美妙(俄罗斯)
带特殊符号的名言,如
等,最好带上是谁说的,急急急
难道音乐家不应该象诗人和画家一样地研究大自然吗
事实上,他能够研究人——大自然最杰出的创造物。
—— 约.弗.雷沙特对一个作曲家来说,从他对农民音乐的研究中获得全部益处的方法是什么呢
那就是要完整地吸收农民音乐的语汇,以致达到除这种语汇以外忘掉一切的地步,并把这种语汇作为自己的音乐母语来使用。
—— 巴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