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 新年祝福语

描写龙首山景色的句子

描写山上景色的句子

1、群山重重叠叠,像波涛起伏的大海一样,雄伟壮观。

2、远山近岭迷迷茫茫,举目顾千山万壑之中像有无数只飞蛾翻飞抖动,天地顿时成了灰白色,山林的第一场雪悄无声息地铺天盖地而来。

3、两岸的山峰变化成各种有趣的姿态:有时像飘洒的仙女,有时像持杖的老翁,有时像献桃的猿猴,有时像脱缰的野马。

4、群山都落在脚下,显得空旷高远,高得可以同月牙儿拉手,同太阳亲脸。

5、镶嵌在天边的连绵的山峦,在夕阳的照耀下反射出闪闪的金光,显得分外壮丽,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6、大小冰山千姿百态,洁净的冰面像龟背一样裂成美丽的纹理,却并不破裂,冰面像镜面一样光滑透明,可照人影。

7、远处,奇山兀立,群山连亘,苍翠峭拔,云遮雾绕。

8、南极的冰山,顶部平展展的,四面陡立,像刀劈似的整齐,颜色是蓝幽幽的。

9、仰望天湖山,只见那嵯峨黛绿的群山,满山蓊郁荫翳的树木与湛蓝辽阔的天空,缥缈的几缕云恰好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

10、龙首岩拔地千尺,危峰兀立,怪石磷峋,一块巨崖直立,另一块横断其上,直插天池山腰,势如苍龙昂首,气势非凡。

11、俯瞰足下,白云迷漫,环视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外,似朵朵芙蓉出水。

12、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阴,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13、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

14、在阳光下,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看上去好像离眼前近了许多,也陡峭了许多。

15、当红日的万道金光照射到冰峰上的时候,像给银光闪闪的冰峰戴上了黄金的桂冠。

16、路两边群山起伏,林海莽莽,在绿色的林海中间还点缀着一簇簇小黄花。

17、银装素裹的群山,登高远望,就像是大海被狂风卷起的雪浪,蜿蜒起伏,一望无际。

18、其实,那山本身就富有神奇感:这边的像锋利的尖刀,那边的像驼背的老人,再远一点儿便像含苞欲放的莲花……19、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阴,又有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烧。

20、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擎手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上,古人盛赞泰山“方古此山先得日,诸峰无雨亦生云”。

21、远远望去,整座雪峰好像一朵闪闪发光的雪莲,不需要任何美丽的装饰,它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最完美的奇迹。

22、在这烟波浩渺的大海之中,屹立着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很像笔架,所以叫它“笔架山”。

23、泰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恰如一个巨人,矗立在万山之中,正深情地俯视着大地。

24、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调皮的孩子和你捉着迷藏。

25、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

26、巍峨的云峰上,霎时峭壁生辉;转眼间,脚下山林云消雾散,满山苍翠,掩映着雕檐玲珑的古代建筑群。

27、远望天山,山顶千年积雪,像一位久经沧桑的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

28、高矗云霄的博格达峰上,成年累月戴着白雪的“头巾”,披着白雪的“大氅”,不管春夏秋冬,它总是一身洁白。

29、苍山19座山峰连为一体,宛如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环绕着整个大理,成了一座天然的“挡风屏障”。

30、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雄伟山峰,有的像巨人,有的似骆驼,有的如骏马,形态各异,险峻陡立。

31、当登上极顶,举目四望时,那壮观的景象使我血液沸腾,整座崂山就像在雾里飘着一样。

32、十渡的山虽没有峨嵋的娇姿、华山的险峻,也比不上泰山的挺拔、桂林山峰的奇异,但它却有自己独特的风韵——朴实无华。

8年级上册的语文资料

哪一个版本,人教还是苏教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

十一、理解性默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上阶绿,入帘青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什么意思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山居:山中的住所,即指作者隐居的辋川别墅。

暝(ming明):晚。

(2)空山:寂静的山林。

新雨后:刚下过雨过后。

(3)晚来秋:是说新雨过后,晚风吹拂,秋意更凉。

(4)竹喧:指竹林中的笑语喧哗。

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5)下渔舟:指渔舟下水。

(6)春芳:指春天芳菲美景。

歇:消歇。

(7)王孙:原旨贵族子弟,这里是泛指山居的人,当然包括王维自己在内。

刘安《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这里的“王孙自可留”是反用其意,表明自己决意归隐山中。

[简要评析] 这首诗是写山居秋天晚暮幽静景色的,充满了诗情画意,并且从诗人欣赏的角度,还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情趣,一片盎然生机。

这首诗写秋天晚暮的景色,是在“空雨后”这一特定的自然条件下来表现的。

首联叙事,交代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整体描画出秋雨初晴时山村中的清新景象。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摹写自然景色的清幽静谧。

因为是“新雨后”,才有二、三两联景物的描写:雨后晚晴,青天无片云,明月的清辉酒遍松林;雨后水涨,山间石上,漫过清清的流泉。

这时,竹林深处,笑语喧哗,是洗完衣服归来的妇女;远处的莲叶,在不断地摆动着,是渔人放舟下水了。

在一片动景中,写出了山居的幽趣,生动活泼,自然谐美。

这正是作为富贵闲人的王维所具有的美学趣味和生活特征。

所以尾联,诗人自道其乐:芳菲的春天过去了,就随它过去了吧,以留在山中,赏心悦目地优游自得的了。

这里,诗人把秋光写得和春光同样的绚丽多姿,清新自然,别有一番境界。

本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的黄昏时节山居生活的恬静清幽,表现了诗人怡然闲适的心情。

杜甫的暮春三月巫峡长这首诗什么意思

即事 杜甫暮春三月巫峡长;皎皎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赏析:这诗是杜甫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非属名篇,诗体属七言拗律,第二联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式,却作了平起格式,这样就构成首联、颔联和颈联都作平起式。

首句末三字作“平仄平”,由于本诗首句取平起式,也就呈现所谓“孤平”现象,也属拗句。

大凡细检唐代著名诗人近体诗,这类拗体大致自成一格,尤其首句末三字作“孤平”,不时可见,或许自有其规律在,当也不害吟唱。

但后世学诗者如作模仿,却或许会遭到讥弹乃至斥责。

这就是所谓名家可作你不可作,似乎约定俗成,无理可讲。

旧时注释家都称赞此诗“写景之妙”,清代的黄生说这首诗“可作暮春山居图看”。

现略谈我的粗浅看法。

第一句,“暮春三月巫峡长”。

自重庆奉节到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两岸,层峦叠嶂,无处不峡,其中最险者称“三峡”。

晋代左思的《蜀都赋》中就写道:“经三峡之峥嵘”。

但历代关于三峡的名称的说法不一,如明月峡、黄牛峡也曾被列入三峡中,在杜诗中也有“三峡传何处”的发问句。

通常习惯上把瞿唐峡、巫峡和西陵峡称为三峡。

在三峡中,巫峡数长,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

暮春,春将过去。

在唐代以前,南北朝人写诗,不时表达惜春的感情,如“无令春色晚”,“处处春心动,常惜光阴移”,“不愁花不飞,倒畏花飞尽”,等等。

杜甫写“暮春三月巫峡长”,把暮春和“巫峡长”联系起来,似乎峡中的暮春三月也较其他地方的暮春三月为长,这就一反惜春的老调,有了新意。

第二句,“皎皎行云浮日光”。

清代著名杜诗注家仇兆鳌解释道:“云浮日光而过,其色皎皎然,雷雨将作矣。

”仇氏的意思是说诗人写这第二句是为了引出写雷雨的第三句。

清代另一位注家杨伦也作同样的理解。

按照一般的诗法观念,说七言律的第二句引出第三句,或者说第三句承应第二句,大致无错。

但对于大诗人的作品,却也不能一概地用诗法模式去套,从而作出刻板的解释。

前面说过,杜甫的这首《即事》诗是拗体七律,对拗体诗,前人常从它的平仄、黏连等形式不合常规律诗的格律这点上作解释。

现在我不妨提出一个看法,杜甫的拗体诗不仅在平仄形式上表现为“拗”,就是在诗意的起承转合上也会表现出“拗”。

由此我认为这首《即事》诗的第二句未必就是起到引出第三句的作用,而且,“皎皎”是形容皎明之貌,陶渊明诗句“皎皎川上平”,即为例证。

杜甫写皎白的行云轻疾而过,并不是写阴云密布,所以仇氏“雷雨将作矣”的见解未必正确。

我认为第二联的上句“雷雨忽送千峰雨”是兀起之笔,也反映了彼时彼地忽晴忽雨的实际风光。

而且,正是这一句,写出了壮丽场面。

凡写暮春风光,即使能够避免哀愁,却也不易写得壮丽。

雷雨千峰,却正是一种壮丽的场面。

第二联的下句“花气浑如百和香”是由雨写花。

如按老套,就会有雨打花落,或者湿花垂枝之类。

杜甫摒却这些,却采用前人写雨后花更艳的意境,李世民《咏雨》诗就写“花沾色更鲜”,虞世南也有“山花湿更燃”的诗句。

这里杜甫稍作变化,写雨后花气更浓。

关于“百和香”,宋代著名杜诗研究者赵次公引古诗云:“博山炉中百和香,郁金苏合及都梁”,说明“百和香”是各种香物的混称。

沈约《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也云:“百和清夜吐,兰烟四面充”。

或谓在实际吟唱时,杜甫此诗中“百和香”的“和”字当读仄声。

可备一说,可惜未见训诂文献根据。

第三联写莺燕:“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前人咏春诗中常要出现莺燕,却又最易流入老套。

杜甫由雷雨而捕捉住黄莺的一种特殊情状,“黄莺过水”即“过水黄莺”,被雨水打湿了翅膀。

仇兆鳌解释道:“莺畏雨,故翻回”。

浦起龙《读杜心解》说:“翻回去,雨中栖止不定也”。

我想还是浦氏更有见地。

不少杜诗中写黄莺都很可爱,这首诗中却写它的狼狈形状。

贴切吗

很贴切,娇弱的黄莺遇到雷雨,惊恐翻回,栖止不定,才真符合它的“性格”哩

燕子就不同,诗人写它冒雨劳作,“燕子衔泥”即“衔泥燕子”,浦起龙说“湿,不指泥”,也很有见地,这里写燕子身湿。

如果仅仅理解为燕子衔湿泥筑巢,那就流于一般了。

或问:细雨蒙蒙,燕子衔泥是常见的,隆隆雷雨中还有燕子飞翔吗

是的,诗人这里未必是实写,而是赋予想象。

既然他写过水黄莺的狼狈,必然要写衔泥燕子的豪壮。

诗人必然会凭借石燕的传说,《湘州记》:“零陵山有石燕,遇风雨即飞。

”零陵燕作为一个壮勇的形象,南北朝时人就有描写:“讵得零陵燕,随风时共舞。

”(张正见《赋新题梅林轻雨应教诗》)杜甫巧妙地把勤劳的衔泥燕和豪壮的迎风燕结合起来描写,却也正切合这春雷千峰雨的环境,也就使这首《即事》诗的壮丽意境再次升华起来。

尾联上一句“飞阁卷帘图画里”是总结即景风光,此时诗人客居夔州西阁,“飞阁卷帘”当是实写。

但结句荡开得很远,一下子说到湖南,“虚无只少对潇湘”。

这看来似为突兀,其实也不奇怪,它使我们想起了阴铿的《度青草湖》诗,其中写道:“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源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青草湖即洞庭湖,这是描写“潇湘”之诗,却联系到上游,出现“江连巫峡长”的句子。

而杜甫此诗分明写峡中光景,却纵笔飞思,一直写到下游。

杜甫曾说他自己“颇学阴何苦用心”,阴是阴铿,何是何逊。

看来在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或许也是受到了阴铿《度青草湖》诗的启发。

“虚无”,如仇兆鳌所说,“空旷貌”。

峡中的风景图画是壮丽的,山高水险,雷雨千峰,但还缺少一点什么,缺少浩茫广阔。

潇湘洞庭,正是浩阔所在。

杜甫《长江》诗中就写道:“色借潇湘阔”。

有的注家释为:“潇湘之阔,其色皆借资于此,以潇湘乃江水下流也。

”为有长江之水,更呈洞庭之阔;长江虽然壮丽,洞庭却为浩旷。

诗人本极状峡中暮春景色,忽然荡开作结,写它的不足——“虚无只少对潇湘”,这才真叫大家笔法。

杜诗读者知道,杜甫的《去蜀》诗中说:“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东下潇湘,是他早有的打算。

他写《即事》诗时正滞留峡中,这“虚无只少对潇湘”句正是他东下意念的自然流露。

正如他在《暮春》诗中写“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一样,所以这种荡开作结更显得情景交融。

初2的语文拓展答案急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练习题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六、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七、问答题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

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

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陋室特征:雅。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

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

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意思对即可)6、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上下文联系)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7、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已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已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已的楷模,希望自已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

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

而扬雄呢

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

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

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

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9、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10、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11、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

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八、拓展题:1、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答:开放题,不设答案。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 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3、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答: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赞同。

(再谈一些理由)。

3、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答:(提示: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

) 4、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答:(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 5、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

你是否与他的观点一致

答:(作者追求精神,一致)。

《爱莲说》专题练习《爱莲说》专题练习 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 “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议论、抒情。

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

(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

(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莲比拟不慕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1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4.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15.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

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16. 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

谈谈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

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

17. 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8.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

答:庄重而高雅。

19. “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

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发挥题: 1、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頣则选取了大胆的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请谈出你的观点。

答:(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 2、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

答:(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

答:比喻人在混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

提示:“染”自己私欲膨胀像成史杰那样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而堕落腐败走向犯罪道路。

“不染”要不贫不占像汪洋湖那样清正廉洁,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

1、 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

答:提示,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积极向上。

不滋生私欲的枝杈,做益于人民的人。

2、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

答:提示,可答“品德高尚的人”,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

3、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

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话,并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概括它的特点。

答:提示,本文是开放性试题。

但要求是表明自己志趣的花,需和品格,志向联系起来,不要单纯答喜欢的花。

第二小问需有哲理性。

4、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

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

填空题: 1、作者在第一段中从(生活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质。

2、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甚爱牡丹)一句形成照应。

“众“和(独)相照应。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拟人)。

4、 指出句式: (1)菊之爱:(倒装句)(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

5、从句子种类看,第2段第一句属(陈述)句,第二句是(感叹句)第三句属(陈述)句,第四句属(反问句),第五句是(感叹句)。

6、作者爱莲,不仅是倾心于它的(外貌)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它的(内质)。

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本文用(菊花、牡丹)来衬托莲。

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8、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在《爱莲说》中找出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用一组骈句来描写你熟悉的一种花:风定梅花香,月寒只影俏。

10、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

”这首诗称颂的是什么花

(莲花) 10、作者以(莲)自况;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曲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陶渊明),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众)。

阅读《爱莲说》,回答文后几道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蕃 ②陶后鲜有闻 鲜 ③亭亭净植 植 ④濯清涟而不妖 濯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6、人们爱荷,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价值

谈谈你的看法。

7、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

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①最喜爱的花是: 。

②喜爱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1、①多 ②少 ③树立 ④洗涤 2、①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②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3、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远益清 4、品德高尚的人(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 5、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

《爱莲说》练习题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爱莲说》 一、文章内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文学常识 三、语音 甚蕃( ) 淤( )泥 濯( )清涟( )而不妖 亵玩( ) 四、通假字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九、特殊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十、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

(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

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6、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意思对即可) 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3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十四、开放性试题 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简述理由。

*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略 3、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为什么

描写南京的诗句有哪些

石头城 刘 山围故国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临江仙 宋.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金陵三首(一) 唐.李白 晋家南渡日,次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金陵三首(二)唐.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金陵三首(三) 唐.李白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邻里相送至方山 南朝.谢灵运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白鹭洲寄杨江宁 唐.李白 朝别朱雀门,暮栖白鹭洲。

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

望美金陵宰,如思琼树忧。

徒令魂入梦,翻觉夜成秋。

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

因声玉琴里,荡漾寄君愁。

劳劳亭歌 唐.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

古情不尽东流水, 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 独宿空帘归梦长。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一) 唐.李贺吴苑晓苍苍,宫衣水溅黄。

小鬟红粉薄,骑马佩珠长。

路指台城迥,罗薰裤褶香。

行云沽翠辇,今日似襄王。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二) 唐.李贺 宝袜菊衣单,蕉花密露寒。

水光兰泽叶,带重剪刀钱。

角暖盘弓易,靴长上马难。

泪痕沽寝帐,匀粉照金鞍。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三) 唐.李贺 剪翅小鹰斜,绦根玉镟花。

秋垂妆钿粟,箭箙钉文牙。

狒狒啼深竹,鵁鶄老湿沙。

宫官烧蜡火,飞烬污铅华。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四) 唐.李贺 十骑簇芙蓉,宫衣小队红。

练香熏宋鹊,寻箭踏卢龙。

旗湿金铃重,霜干玉镫空。

今朝画眉早,不待景阳钟。

雨花台所见 明.汤显祖冉冉春云阴,郁郁晴光莹。

取次踏青行,发越怀春兴。

拚知天女后,如逢雨花剩。

宜笑入香台,含嚬出幽径。

徙倚极烟霄,徘徊整花胜。

态随惊蝶起,思逐流莺凝。

美目乍延盼,弱腰安可凭。

朝日望犹鲜,春风语难定。

拾翠岂无期,芳华殊有赠。

持向慧香前,为许心期证。

如何违玉缨,沈情击金磬。

题丁家河防亭子 清.钱谦益 小阑花外市朝新,梦里华胥自好春。

夹岸曲尘三月柳,疏窗金粉六朝人。

小姑溪水为邻并,邀笛风流是后身。

白首吴钩仍借客,看囊一笑岂长贫。

描写花草树木的好句子

一棵棵松树,褐色的树干,足有碗口粗,笔直笔直的,满树的松叶绿得可爱,活像一把张开的绿绒大伞,风一吹,轻轻摇曳。

那株雪松,伸腰立枝,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既挺拔,又茂盛,连每一棵松针都是气昂昂的。

美人松的树干挺拔,扶摇直上青天,凌空展开她的绿臂,远眺像个美丽的姑娘。

松树宛如一团乌云,浓得吹不进风去;而那针叶缝里,却挂着一串硕大的松塔。

漫山遍野的青松,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在绿色的海洋里,一株株年轻的松树碧绿滴翠,亭亭向上。

在古柏丛中攀援而上,实在是清幽极了,空气里充满柏叶的青苦味,似乎置身于琼楼仙阁的香火缭绕之中。

那柏树的主干挺拔,没有一点弯曲,枝叶茂密、厚实,尖尖的树顶插入白亮的夜空。

月光下,这棵古槐叶子是那样葱茏,枝干是那样粗壮,远远望去,真像一位手执利剑的勇士,又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白天,大槐树伸出手臂为我遮荫;晚上,树叶沙沙低语,像老奶奶唱的催眠曲,使我很快进入香甜的梦乡。

老槐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哗啦哗啦”地摆动着枝叶,就像一位快活的老人,看着我们玩耍,看着我们微笑。

大槐树长着圆形的枝盖,挂满了黑绿色的叶子,开着一串串白中透黄的花朵,散着幽香,像是一个天然的大帐篷,遮住偏西的阳光。

这株大榕树,每一片叶子都绿得发蓝,在阳光的映照下,满树好像垂挂着无数忽明忽暗的蓝宝石。

春风吹来,老榆树换上翠绿的新装,满校园的同学也随着老榆树陆续穿上最新最艳的衣裳,老榆树成了美的天使。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妍竞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微红的小花骨朵。

窗外的小白桦树,婷婷地立在如水的月光里,撒娇似的轻轻摇曳着满树绿生生的叶片,渴望着夜露的滋润。

小小的梧桐只有两只筷子那么高,像我的手指那么细,碧绿的树干顶上,顶着一颗褐色的芽,像用暗红色的宝石雕成的,上面布满细细的茸毛。

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挺拔高大的梧桐树,它比6层楼还要高,必须仰视才能看到它那像把大伞似的树冠;它像忠实的卫士,日日夜夜守护在校园里,“保卫”我们可爱的校园。

啊,故乡的油桐树,在众多的树木中你的躯干算不上高大挺拔,你的花、叶、果和籽仁也算不上最为俊美;但你有广泛的用途,你默默地把自己奉献给人类。

荔枝树的花是乳白色的,慢慢地变成了淡黄色,一簇一簇和绿叶相衬,从远处望去,整个荔枝园就像一个黄色的花海,美丽极了。

在我们面前矗立着一棵高大的枫树,这棵树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又像一个威武的哨兵,粗大、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树尖上,一簇簇红色的枫叶,像一团火焰。

许多杂树叶子变成金黄了,枫树的叶子却是一片火红,它们同翠绿的青松错落在一起,真是一匹人间少有的锦缎。

被云雾洗刷过的红叶,就如同沾着露珠的红玛瑙,闪闪发光,从远处望去,山坡上仿佛飞过一团团流火,燃烧着,燃烧着……春风一阵暖似一阵,桑芽冒出来,翠生生、水灵灵的,绿得鲜嫩,绿得喜人。

早晨的桑叶特别新鲜,营养丰富,蚕宝宝吃了会很快成长,刚摘去桑叶的叶柄上,汁水还在一滴一滴地往下淌哩。

云杉树有一种亘古不变的静穆,在雪峰的映衬下,幽绿、苍青、伟丽。

山坡上有几株高大的冷杉,极为奇特,高而扭曲的主干,稀疏而错落有致的枝杈,残雪似的枝叶,酷似一组远古时代的化石。

苦楝树长着高高的树干,密密的树叶,开着雪白的小花,从远处看,那一簇簇白色的小花就像是天上落下的一片片雪花。

葵树朴实无华,一年四季从不换装,粗粗壮壮、敦敦实实,只顾伸开宽大的手掌,那锋利的手指,似无数把长剑,指向生活中的不平。

你看,那楠木幼小玲珑的,翠叶晶莹,隽秀犹如画笔;稍高的,长而纤细,亭亭玉立,宛如纤腰舞女;粗大的,直接苍穹,撑朵绿云,仿佛巨柱冲天。

溶溶月色里,樟树是那样葱茏繁茂,密密匝匝的树叶像打了白蜡似的,朦胧地发出润泽的光。

秋天悄悄来到人间,许多树的叶子发黄了,随着阵阵秋风,纷纷扬扬落下,而枇杷树不但翠绿,生机勃勃,而且又孕含着未来的花苞去,真像粉红、银白色的云彩。

春天,细雨如丝,一棵棵橘树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翡翠一般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微风中欢笑着。

夏天,桂花树满树的绿叶仿佛涂上了一层绿色的油彩,一阵微风吹来,桂花树舒展着它那四季常绿的枝叶,随风微微摇动着,在阳光下闪着绿光。

春天,杏树舒展着嫩绿的树叶,开出了一朵朵白里透红的小花,远远望去,仿佛一片粉霞,把家乡打扮得异常美丽,走近一闻,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这些红得透亮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红灯笼,在繁密而又苍翠的冬青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可爱。

春天到了,毛毛细雨中,石榴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树枝上吐出了小嫩芽,春风吹来,嫩芽渐渐地变成了小绿叶儿,满树的绿叶在微风中飒飒做响。

夏天,核桃树树杈上的嫩叶变成了茂盛的枝叶,那些像小扇子一样的叶子组成了一把大绿伞,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送给人们一片阴凉。

好段河边、湖畔那依依的杨柳确是大自然的骄子。

风平浪静的时候,杨柳好像一位温顺的长发姑娘,将满头青丝洒向水面。

风一吹来,柳枝轻轻地拂过水面,平静如镜的河(湖)面泛起了一道微波,好像一位技术高超的速滑运动员飞快地在冰面上滑行,身后留下一道浅浅的白杠。

很快,水面又平静如故了。

柳枝在初春时观赏才最为雅致,远望仿佛是一团淡绿色的烟雾;近看则给人以清新、恬淡的感觉。

这时的柳叶柔细纤长,还带着细细的绒毛,像是少女朦胧的睡眠,无怪乎古人称之为“柳眼”。

元稹诗曰:“柳眼浑开尽,梅心动已阑。

”而在李商隐眼里则是:“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但更妙的还是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管怎样,他们咏赞的皆是早春的柳。

冬去春来的时节,那些早早落叶的树木迟迟不肯发芽,而柳树却在寒冬的余晖下首先苏醒了。

它抖擞精神,使劲地伸展腰肢,像归队的勇士一般,迎着寒冷的风,不顾一切地率先吐翠,披上了焦黄嫩绿的新装,遥盼着小燕儿归来。

这时,我们只要抬眼望去,枝梢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烟纱雾幔,那纤细枝条上的一个个翡翠般的嫩芽,悄悄地给人间带来了美好的春的消息。

杨树笔直、粗壮的树干高过楼顶,我们仰起头来,才能看见它那像大伞似的树冠。

这棵杨树特别显眼,这不仅因为它高大,而且它有银白色的树干,茂密的绿缎子似的树叶。

比起周围的槐树和松树来,它显得光彩夺目。

杨树静静地站在操场上,好像一位饱经风霜、慈祥和蔼的老人,低头含笑,兴致很浓地陪伴我们唱歌跳舞做游戏。

一阵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哗啦啦作响,多么像老人发出的爽朗的笑声啊

秋天,各种花木都凋零了,这片白杨也落叶了。

秋风吹过,片片黄叶满天飞舞,似群蝶,又似从天而降的小手帕。

我们把它们攒成堆,准备冬天取暖。

小白杨虽然没有了碧叶的点缀,但也没有失去昔日的风采,仍然迎风挺立,给我们以启迪。

阳春三月,泡桐树开花了,它的花像小喇叭,粉紫色,顺着树枝,成串成串地指向天空,伸向四周,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许多小蜜蜂在花间钻来钻去,像是在数一数香花有多少。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泡桐树那像葵扇似的叶子平展宽大,绿得那么浓,那么可爱,多像池塘里的荷叶呀!一棵棵泡桐树就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严严地遮住了那烤人的阳光,给人带来了凉爽。

从温泉上山,一路所见有苍翠的峰峦、褐色的峭壁等等,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株株高大的丹枫。

沿途只见峭壁间挺立着棵棵丹枫,枝繁叶茂,犹如覆盖着朵朵红云。

而散生在常绿林中的枫树,有的高大挺拔,像旌旗飘扬;有的纤细娟秀,似鲜花朵朵,愈发显得鲜艳可爱,风韵动人。

学校操场北面有一排柏树,像卫兵守卫在办公室门前。

它的树干笔直,直指蓝天,树枝也是直的,并紧紧靠拢,全部向上。

树叶短短的,圆圆的,又尖又硬,像根根短针。

柏树不仅有刚劲有力的姿态,更有不屈不挠的品质。

不管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大雪纷飞的严冬,总是郁郁葱葱、昂首挺胸,它是树中的硬骨头。

远看,苦楝树的叶子是墨绿色的,但走近一看,却变得青绿青绿的了。

它的枝干长得挺高,树根到处分杈,树皮上有一些像斑点似的斑斓黑纹,就像斑马身上的斑点一样。

当你剥开它的皮来尝一尝,就可以知道它的皮是苦的。

也许“苦楝树”就因此得名的吧

盛夏时节,大合欢树的叶子开始变得繁茂了,比春天密得多了,也绿得多了。

到了6月,大合欢树上开出了许多粉红色的小绒花,就像一个个粉红色的小绒球点缀在绿叶丛中,使大合欢树显得美丽年轻起来。

一阵清风吹过,那粉红色的小绒花像一个个小降落伞似的从树上飘飞下来。

这时候,有些女同学就抢着拾起那些粉红色的小绒花,有的把它夹在书页中间,有的把它戴在头上,有的把它压成扇形的,然后当成小扇子玩,真是又香又漂亮。

春天,紫荆树长出嫩绿的枝叶,就像一位苗条秀丽的少女。

到了夏天,紫荆树的枝叶向四面伸展,把自己变成了一把绿色的大伞,那浓密的枝叶把阳光速得严严实实的,尽管太阳光拼命地往树梢里钻也没有办法透下来。

到了深秋,树上开满了鲜艳的花朵,有紫红的,有白的。

这时候“植物魔术师”又把自己变成了绣花女,在大绿伞下绣上了美丽的花。

寒冷的冬天,鹅毛大雪在空中飞舞,凛冽的寒风呼啸着猛烈地摇摆着松树。

大片大片的雪花往松树上落,它的枝丫上积满了厚厚的雪。

风和雪都想征服松树,但是,松树以它顽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风和雪,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香椿树很高很高,足足有两层楼高。

树冠郁郁葱葱,覆盖着整个院子。

夏天骄阳似火,我们的小院却树影婆娑,显得十分凉快。

我们在树下做功课、打扑克,有时爷爷、奶奶在树下喝茶聊天,爸爸妈妈在树下看报谈心。

谷雨前后,香椿树钻出一簇簇的嫩芽,这可是北京人最喜爱的“鲜货”了。

炸香椿鱼、香椿拌豆腐、香椿豆、香椿炒鸡蛋还有香椿拌面条,都让人垂涎三尺。

刚刚把枝头幼芽摘光,不几天又钻出来了,红红的,嫩嫩的,那么鲜亮可爱。

采香椿啦

爸爸用长竿去钩,一枝枝幼芽像雨点似的落下。

我端着塑料盆去捡,一会儿就装了满满一盆,把它分给邻居和朋友们尝鲜,谁都夸它嫩,夸它香。

每当春雨绵绵的时候,雨像落叶一样轻,像牛毛一样细,像线一样长,密密地洒向大地。

这时桂花树伸展开它的嫩枝,一片片椭圆形叶子在蒙蒙细雨中欢笑着。

桂花树的嫩叶刚刚长出来时,是红色的,远看像一朵红花点缀在绿叶丛中。

渐渐地又变成嫩绿色的,生长很久的叶子则是墨绿色的,看上去使你感到很舒服。

每当天高气爽、秋风习习的时候,桂花盛开了。

它的花朵很小,由四瓣合成,中间有几丝花蕊。

然后又由几朵小花构成一丛丛、一簇簇的花球长在花枝上。

清明刚过,苹果树的枝头上就长出了无数花骨朵。

花骨朵呈浅红色,是那样鲜艳,那样可爱。

随着大气变暖,花骨朵逐渐长大。

4月下旬,苹果树上的花和其它花儿一样,争先恐后地开放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苹果园变成了花的海洋。

远远望去,红彤彤的一片,春风一吹香飘万里。

这无边的花海,不但招来了成群的蜜蜂采蜜,也招来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观赏拍照。

阳春三月,像牛毛一样的细雨催醒了熟睡中的梨树,使它欣欣然张开了惺松的眼,贪婪地吮吸着大地的甘露。

嫩绿的树芽在微风中舒展着筋骨,努力地向上伸长着,伸长着。

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也仿佛眼馋了,也都随着争先恐后地开放。

那梨花真多啊

多得仿佛天上的星星数不清;那梨花真香啊

香得让人一闻到它的芳香就会陶醉其中。

当春暖花开,细雨如丝的时候,柿子树贪婪地吮吸着甜美的甘露,舒展着嫩绿的枝芽,一片片椭圆形的叶子,在雨雾中欢快地伸展着。

五六月间,棵棵柿子树挂满了青色的小果实,一天天长大,真惹人喜爱。

春天,那状似干枯的树枝上开始露出黄嫩的新芽。

不几天,这些新芽便长成了尖尖的、毛茸茸的叶片,很快这些小叶片神奇地长成了又大又厚的叶子。

俗话说:“四月八,大麦小麦穿柿花。

”小麦抽穗时,整个树开满了黄澄澄的柿子花。

这种花上圆下方,上面4个花瓣向外裂开,在花朵里面有赭色的花蕊,上面粘满了晶莹的蜜糖,如把它放在嘴里一吸,清凉香甜。

深秋是柿子成熟的季节,柿树上那压弯枝头的果实,像一盏发亮的小红灯笼,那宽厚的黑绿色的叶片,如今也被通红的果实染上了一层丹粉。

远方而来的客人,当你迎着微微的秋风,走进素有“聚宝盆”之称的商洛山中时,你的眼前会呈现一排排、一簇簇圆形的树头,交错的枝杈,橘红的阔叶果树,从远处望,它们仿佛是一把把撑开的雨伞。

这时,你准会说它们是枫树呢

可是当你走近前细瞧,就会发现那些红色的叶子当中,还长着一嘟噜、一疙瘩、一串串玛瑙似的圆果实,红的火红,黄的泛金。

那就是我们商洛山区的特产——柿子。

荔枝树在春风中悄悄发芽了,嫩绿的叶子探出了披针形的小脑袋,新奇地望着周围美好的春光。

经过春雨的滋润,阳光的照耀,椭圆形的树叶茁壮成长起来,在阳光的照耀下,油光发亮,十分逗人喜爱。

金色的秋天悄悄地来临了。

树杈上满是核桃,就像一盏盏碧绿的小灯笼。

当它们咧开小嘴的时候,核桃就成熟了。

人们用竿打核桃,劈里啪啦核桃不停地从树上掉下来。

人们忙得满头大汗,看着一个又一个又大又圆的核桃,看着一筐筐丰收的果实,人们打心眼里高兴。

远看,山坡上千株万株的橘树,树干苍劲,迎着飒飒晨风,傲然挺立。

金黄的橘子沉甸甸地缀满枝头,好似迷雾里的火球,又像是顽皮的小孩扒开绿叶,露出圆圆的小脸,一个劲地向你点头微笑。

近看,棵棵橘树,像撑开的大伞,树干粗壮而笔直,树叶浓密,葱郁茂盛,成片成林。

它们在晨风中轻轻地摆动着,好似站着队欢迎你的到来。

5月初,石榴树上长满了含苞欲放的花蕾。

又过了几个星期,花蕾终于开放了。

它们露出火红火红的笑脸,在绿叶的衬托下,异常美丽。

近看,它们的花瓣薄薄的,呈五角形,像一个个小喇叭;远看,像点点星火。

花凋谢后,枝上挂满了小果实,它们圆圆的,非常可爱。

无花果树长得非常茂盛。

浅棕色的树干,左右分枝,向上伸展着,上部长着碧绿的叶子。

早晨,初升的太阳发出灿烂的光辉,无花果树在阳光下舒枝展叶,好像和我一起做早操。

下午放学后,我坐在无花果树旁看书,它默默地陪伴着我学习……无花果树上的无花果是怎样结出来的呢

你瞧,它先在叶子底下长出了绿色的小豆豆,渐渐地,这颗小豆豆长大了,最后长得和核桃一般大小,那就是成熟了的无花果了。

无花果从长出小豆豆到最后成熟,一直躺在叶子里,显得很“谦虚”,好像还带着几分“羞涩”哩

无花果树孕育果实的方法真是别具一格

来到山脚下,我们就看到那齐腰深的杨梅树,树上挂着绿色的大大小小的杨梅果。

摘一个尝尝,呀,真酸

到了半山腰,那绿茵茵的杨梅树,一丛丛,一簇簇,满山遍野都是。

杨梅果密密麻麻地挂在枝头上,成熟的杨梅也多起来了,特别是向阳一面的山坡上,成熟的杨梅更多了。

只见一颗颗熟透了的杨梅果,镶嵌在翡翠般的绿叶丛中,红的。

黄的、乳白色的……像珍珠,似玛瑙。

累累的果实,把树都压弯了。

槟榔树的树干笔直笔直的,像大象的腿一样粗。

树干上有一圈一圈灰褐色的花纹,那是叶脱落的痕迹,数一数有多少圈,就知道掉了多少片叶子。

槟榔树深绿色的叶子很美丽,像鸡舒展的羽毛,每棵树有七八片大叶子,合起来像个巨大的鸡毛毽子。

仔细瞧,在叶子中间有一根浅绿色的杆子,它像一支火箭正对着蓝天,好像正要起飞似的,它是卷着的嫩叶。

槟榔树的花长在叶柄底下,浅黄色,每一朵花像一颗珍珠,一串串往下垂,像珠帘一样,十分好看。

佛手是一种绿色的小乔木,小的有二米高,大的有3米高。

枝刚长出来的是紫红色的,长大了就变成黄绿色。

叶片是绿色,呈椭圆形,叶片最长的可达15厘米,前端圆钝,基部为阔形,边缘像锯齿,叶柄很短。

花是白色的,成酒杯形,有5瓣。

花可分单性花和两性花,单性花细、长小,不能结果;两性花粗、短、壮,能结果。

果实如手,形态逼真,甚为美观。

虽然都像手,但姿态各异:有的像伸开的手指,有的像紧握的拳头,有的又半伸半握像个空心拳。

果子嫩的时候呈黄绿色,成熟了就变成金黄色了。

描写龙首山景色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