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 新年祝福语

考德格言大家写

关于勇气或成功的名言,各给我一句就够了

●勇气是一切天赋中最好的天赋,它先于一切(普劳图斯) ●勇气存在于自我恢复的能力之中(爱默生)●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杜威 ●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马克思 ● 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

巴斯德 ●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裴斯泰洛齐

谁能给我32个好句和12个名人名言

1、 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

---《名人名言》梁元帝 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出版 2、 言语是心灵的图画。

---《人生格言》 雷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3、 说话周到比雄辩好,措词适当比恭维好。

---《人生格言》 培根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4、 人有两耳双目,只有一舌,因此应多听多看少说。

---《人生格言》 苏格拉底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5、 真懂的人不需大声叫。

---《人生格言》 达.芬奇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6、 凡你不愿写下来并且签字负责的事,就不要说。

---《人生格言》 E.W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 唐群英 7、 情感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

----《情感教育心理学》 卢家楣 8、 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托尔斯泰 9、 有一点要注意:不可让孩子说懦夫们常用的词汇,如“我不敢”。

常说这句孩子决不会成为有出息的人。

为此,父母给孩子讲述伟大人物的故事。

--蒙台梭利 10、 当父母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时,往往父母就掌握了一项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

--《哈佛才子》 11、 管教孩子是必可少的,但管教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费氏教育法”的创立者,美国学者费特弗森 --------------------------- 王志友 12、 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

---《名人名言》梁元帝 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出版 --------------------------- 李龙潭 13、 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他们必须得爱的时候。

--《人生格言》 赫尔巴特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14、 爱产生爱。

---《中外名人名言》周丽主编 赫里克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 2001年9月出版 --------------------------- 郭传柏 15、 有一点要注意:不可让孩子说懦夫们常用的词汇,如“我不敢”。

常说这句孩子决不会成为有出息的人。

为此,父母给孩子讲述伟大人物的故事。

--蒙台梭利 16、 当父母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时,往往父母就掌握了一项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

--《哈佛才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 17、 友爱、协作、守纪、礼貌、集体观念 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品质,如果没有这些技能的培养,一个再聪明的孩子也只可能被培养成“孤家寡人”式的神童。

--《哈佛才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 18、 作为长辈,在谈话中我们理应更加细心,更加富有同情心。

我们应该努力地尊重我们的孩子,从而营造出更加友好的谈话氛围。

--《哈佛才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 19、 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张玉娟

像 一念放下 万般皆空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

弘一法师 学问类凛闲居,以体独。

卜动念,以知几。

谨威仪,以定命。

敦大伦,以凝道。

备百行,以考德。

迁善改过以作圣。

—刘忠介公六条敬畏於闲居独处之时,从中体悟慎独的功夫;预测念头初动,了知其中因缘果报之事细微的前兆;谨慎威仪举止之规范,以安定吉凶祸福之命运,趋吉避凶也;敦厚和睦大众之间的正常伦理关系,以坚固凝定伦常不变之大道;具备百德细行,以考验道德行为规范;见善则迁,知过则改,以此作为成圣成贤的功夫。

这一条出自明朝学者刘宗周的著作,说明做人就需要具备这六条。

几(jī ㄐ〡):读平声。

几微,事前徵兆,微末细小之事。

敦:修治使之厚。

考:考绩、考验,稽查之义。

考德:另有本为“考旋”,取“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之意。

(观察其行为善恶得失,考绩祸福徵祥,以期回转天命,得到洪福大吉。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观察天地之间生长万物之气象,以开拓心胸眼界;学习古圣先贤克己复礼修身的功夫,可以成就功业道德。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行善助人最为快乐,读圣贤书便是佳事。

,唯有读书高。

明朝名士茅鹿门说:人生在世,多做帮助救济他人之事,则对方感恩於我,发於肺腑,温暖入心。

能得人心到如此地步,是多麼值得庆幸啊

诸君到此何为

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广州香山书院楹联诸位君子到此为何事

岂只徒然为求学问、写写文章,擅得一种技艺之微小专长,就算是个读圣贤书的种子吗

而在我所求亦是恕道而已,不过是子孝臣忠,弟悌友信,各自尽到五伦的本分,共同成就为名教中的贤人。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如果没有伦理道德的基础,不知礼义廉耻,学越多越长浮华傲慢,就与学问背道而驰,不得利益。

这副对联出自广州香山书院,从中可见创办人的教学宗旨。

楹联:贴在楹柱(厅堂前的柱子)上的对联。

何谓至行

曰:“庸行”; 何谓大人

曰:“小心”。

什麼是最高的德行

就是平常生活,一言一行安分守己;什麼叫做大人

不过处处小心,一切恭敬而已。

圣贤绝无标新立异,外表生活与凡夫并无不同,所不同者,存心而已。

在世间法中觉悟,即是佛法。

庸:平常的。

曰:中不偏,庸不易。

庸行即平常生活。

存养类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涵养德行,心须宁静,言语寡少沉默,举动从容安详,行事严谨恭敬,生活简单朴实,少欲知足。

常常这样检点,自然容易止息妄念,心专意凝。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谦虚退让是保全自身的首要方法,安详镇定是办事成功的关键,包容别人的过失是与人相处的第一妙法,恬淡少欲是修养心神的关键。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明朝学问家刘宗周先生,号念台,告诫学生说:“涵养品行,完全得自於一个缓字,无论言语动作都要徐缓安详,不可急躁莽撞。

”说: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做事仓促,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工夫。

举止安详,就容易得定。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无论处事待人接物,心中常常有优裕从容、游刃有余的感觉,忙而不乱,才表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功夫。

作而无作,心无挂碍,所以从容悠闲。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刘念台先生说:容易感情用事,随便讲话、妄念纷飞,都只是心浮气躁起作用,这是德行涵养不能成就的病根,不可以轻视。

多学静坐,以收摄浮气;或练习写毛笔字、诵经、念佛、参禅,皆无不可。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明朝刑部侍郎吕坤,号新吾,他说:心平气和四个字,若不是真正有涵养功夫是做不到的,下手用功只是忍辱,降伏瞋恚烦恼。

能够忍辱,而后才能得定。

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清朝学士陈弘谋先生说:降伏瞋恚,不外乎用理智控制欲望烦恼,理智的力量强,烦恼自然平息。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与人交往一团和气慈悲,就能化解不和冲突;接触外物,妖风邪气也会退避;心胸浩然开阔,一切疑虑畏惧自然消除;止息妄念,心地清净,梦寐亦会安然恬适。

沴(lì ㄌ〡ˋ):水流不畅。

乖沴:不和之气,邪气。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溪刻当矫之以浑厚。

轻狂的,要用稳重的去矫正他,浮华的,要用平实去矫正;,要用宽宏去矫正;急躁的,要用和气舒缓来矫正;粗暴刚强,要用温和柔顺来矫正,浅露的,用深沉收敛矫正,刻薄的,用浑厚平易来矫正。

所谓对症下药,潜移默转,变化气质於不知不觉之间。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於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 南宋大儒尹和靖说:无穷的祸殃,都是起自於片刻的不能忍耐,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不谨慎啊

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行人所不能行。

世出世间大丈夫,都以忍辱为第一精进。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在顺逆境界中才能看出心胸气度,在喜怒将发之际才表现出涵养修持。

离开境界,何谈修行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自己的好处,要掩藏一些,涵养化育,培养德行的深厚;别人有过失,要遮掩一些,浑厚包容,开拓心胸之广大。

谦虚才能深入圣道,隐恶扬善,成就德行。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用清虚淡泊修养心神,以充实道德保养身体,用仁义慈悲抚育天下万物,用圣贤大道教养十方三世。

养字於此,有修养、涵养、养育、培养等不同意义。

一动乎欲,欲迷则昏; 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欲望一动,若不能及时克制,迷於其中就会失去理智;任由情绪发展,稍有偏差就会流於乖张邪恶。

观照、修行,都要从念头初起时用功,两个“一”字,尤须注意。

戾(lì ㄌ〡ˋ)弯曲,引申为乖张、违逆。

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刘直斋说:涵养心性,必须要耐得烦乱、耐得辛苦、耐得惊畏、耐得怕惧,功夫才能纯熟。

不能忍耐,则一切功德皆难以成就。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欲望淡泊,所以心绪宁静;心有主宰,故能清虚淡泊。

不被外境物欲诱惑动摇叫做静;不因外境而生染著,据为实有,才叫清虚。

不被外界物欲所动,故能心静;不被外界物欲所实,故能心虚。

实:物欲填满心中之意。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恭敬严守心神,心神就能安定;收敛抑制情绪意气,情绪就能平和。

心平气和,功夫在恭敬克己。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光明磊落的节操道义,是从隐秘之所、无人之时,不敢放纵,恭慎自守培养出来的。

扭转乾坤的学问才干,由於不敢轻忽细微之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能得力。

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不自欺,不欺人。

气忌盛。

心忌满。

才忌露。

情绪忌讳发挥到极处,心志忌讳骄傲自满,才华忌讳浅浮外露。

这些都是涵养德行的大病。

曰: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凡事须有节制,发乎情,止乎礼。

在此基础上,才能修世出世法。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粗率急躁,不能忍耐反思之人,必定一事无成;顺逆境界,保持心平气和之人,则能感应各种祥瑞云集。

骈(pián ㄆ〡ㄢˊ):两马并驾。

引申为聚集。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

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

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处於人事繁杂的重要职位;面对顽劣迟钝之人;违背自己意愿的时候;处理纷繁复杂的事情,这些境界中最好修忍辱。

如果态度偏激坚决,不容回转,不但对事情没有帮助,终将劳而无功,人人抱怨,自己难以成就,实在是愚痴到了极处。

如果在这里边能够忍耐过去,就有无穷的利益。

此句是“意粗性躁”一句的注解,一切法得成於忍。

偾〔fèn ㄈㄣˋ〕:覆败、灭亡。

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舛谬戾,可胜言哉。

一个人性情急躁、心胸狭隘,就容易情绪激动;情绪激动就用心粗疏大意,神志昏散。

於是各种谬误差错接踵而来,那里说的尽呢

褊(biǎn ㄅ〡ㄢˇ):衣服窄小,引申为心量狭窄。

舛(chuǎn ㄔㄨㄢˇ)违背、差错。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无事澄然,有事斩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自己修持要清净超脱,对待他人和蔼慈祥。

无事时候心境明净,事情来时处理果断。

事事如意时淡泊不染,不如意时泰然处之。

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被外境所转,实在是相当高的修行境界。

持躬类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聪明智慧不可外露,须知韬光养晦,和光同尘,大智若愚;道德高尚,地位尊崇,须知谦逊虚心,才能长久保持不失。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富贵是招惹怨恨的根源,才能常常带来身家的灾祸;显赫的名声是招致毁谤的媒介;欢乐过头就会转成悲哀。

老子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凡事皆当适可而止。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於祸。

立身处世,只是要常常存有畏惧之心,知道退让。

见到眼前利益,想想后来的害处;事到圆满,要想到漫溢的时候。

常常这样存心,就能免於灾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人生最不幸的事情,就是偶尔失言却没有带来灾祸;偶尔计划不周,事情竟侥幸成功;偶尔恣意行事居然得到小利。

於是以后视为常事,而不加以检点。

那麼大的灾殃就从这些地方产生。

千里之堤毁於蚁穴,细微之处若不防范,往往使德行受损。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待人处事,能够退让,与人无争,不仅免祸,而且涵养德行,培植福报,其实是大便宜事;日常用度,皆有定数,若增加一份享受,就折损一分福报。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不知道尊重自己的人,往往自取其辱;胆大妄为、不知敬畏的人,往往会招来灾祸。

谦卑恭慎是保身立德的关键。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即使功劳盖世,抵挡不得一个傲慢自矜,最容易招惹嫉妒,乃至灾祸,不但无益且有害;天大的罪恶,一念回心,抵挡不得一个真诚忏悔改过,再大的罪过恶业都能消除。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弟子规》说:过能改,归於无。

谚语有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佛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於快心者。

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凡事到顺心如意时,要知道赶快回头;话说到恣情痛快时,要知道停止。

灾殃过失无不是从志得意满而来,所以有见识的人事事如意时常怀忧虑,遇到喜事会更加警惕畏惧。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万物都忌讳所有的好处集於一身,凡事都忌讳十全十美,为人则忌讳兴盛到极点。

谚云:弓不可拉太满,须知留余地给他人立足,给自己转身。

安莫安於知足, 危莫危於多言。

心安、身安莫过於知足常乐,危险之来多由於多言妄谈。

知足常乐,言多必失。

身心不安,都是由於不知足、过分贪求;危险灾祸,都从口出。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自身行持须恭敬为主,反躬自责要深刻恳切,接引大众要和睦慈祥,存心用意要公正无私,修身行道要勇猛精进,还须选择善友良朋以求进益,知过改过,永无止境,保全身命,成全慧命。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把握念头不胡思乱想,现於身体不可胡作妄为,口不可轻言妄谈,善护三业,就是君子主敬存诚的下手处;内心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他人,进而不敢欺骗天地鬼神,就是君子修养慎独的用功时。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

存心以光明磊落、诚实笃厚最重要;外表以端正大方、老成持重最亲切;言谈以简单扼要、真诚恳切最感人。

身口意三业,心为根本,诚於中必形于外。

三者功夫乃是一体,效验也是一体,不可分割。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体察物情,推己及人,来包容原谅他人的过失;保持理智,不徇私情,来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能够用原谅自己的心原谅他人,就能够保全朋友间的友谊;能够用责备他人的心责备自己,就能够减少过失,不至丧德。

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於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明代大儒唐顺之说:“人要时刻检点自己的毛病,原来讨厌别人的许多毛病,如果真的反省自己,就会发现其实自己样样都有。

”与其厌弃别人,不如回头检查自己。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凡事缓和一步,就可以免除因仓促带来日后的悔恨;凡事知道退让,就可以避免与人相争带来的灾祸。

退一步海阔天空。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心量要大,当效海纳百川,能够包容别人的过失;对自己做人处事的原则,立场要稳,不可随波逐流。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一味向前进,不留余地,不知转圜,路就越走越窄;目光深远,及时回头,眼界越放越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事情繁多密集时,能够将它拨的开,没有障碍,方才见到手段的高明;人事之大风大浪冲击时、急难当前时,能够立得坚定,做得了主,才是真正脚跟。

朱熹诗说: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至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当有意外事件发生时,只应该守住原则,静观其变,不适合急躁行动。

即使确实无法挽救,自己志向操守端正坚定;虽然事情无所作为,自己的存心终究可以大白於天下。

否则必定落得身败名裂,就不是应对变故的正确方法了。

处变不惊,恭敬自强。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 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步步都要抢占优先,必定会有更强的人来排挤他;事事都要争强好胜,必定会有更强的人来挫辱他。

因果报应,乃自然之理。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心量广大,像海纳百川、春育万物;修行持身像白玉无瑕、冰雪清莹;胸襟开阔如同月光下的和风;举止风度宏大如同泰岳高山。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意志向要刻苦,意味旨趣要和乐,气概度量要宽宏,言语举动要谨慎。

程伊川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但实下功夫,时习不懈,自见意味。

苦乐二字须看得清,不可错解错认。

五欲坏苦,修行真乐。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乐。

天下书有自己没有读过的,所行事没有不可告人的。

为人一生,没有一件需要瞒人的事,这是最大的快乐。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 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心思要细致周密,而不可琐碎(心量要开阔);操守要严肃清明,但不可过於激烈(态度须柔和)。

凡事皆有节度,须行中道。

缜(zhěn ㄓㄣˇ)细致。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聪明人要戒太过於明察;过於明察,人多不喜欢接近。

刚强人要戒除过於粗暴,过於刚暴,人多有畏惧之心。

难得糊涂。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与朋友交往须淡泊无求,止息毁谤唯有装聋作哑,反躬自责要严格苛刻,抵御侮辱只可以柔弱克刚强。

韬光养晦,若无若虚。

居安、虑危; 处治、思乱。

处於安宁的环境,要考虑将来的危难;处在太平的时代,须想到动乱的到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每一桩事情都有它的困难处,事情多了是难上加难。

举手投足处,常常顾虑有失误坠落之情况,不敢大意;所行之事,一桩一件细细一想,全身都是过失差错。

常存畏慎,反省检点,就是修行起点。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愤怒起来的时候,宜努力消除怒气,以明理融化之,或念佛转移之。

有过失要细心检点,过失在那里、那一方面,知过才能改过。

克己功夫在境界中作,诚意正心在犯过时修。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凡事须有节制保留,留一点余地给别人,不可言尽、做尽,才能减少过失,排除障碍。

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些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

”北宋学者胡安国说:“人不能要求事事称心如意,要常有些不足才好。

刚得称心满愿,就有不如意事,每次经历试验都是这样,丝毫不差。

”乐极生悲,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宋朝名士邵康节的诗,“好花看到半开时”,是修身处世的最好写照,余韵无穷。

花开一半,生机无限;画有留白,悟处深远。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一个人办事精明细致,而不存心苛刻察寻;心地光明,而没有浮浅暴露的毛病。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见识不足决断就会思虑过多,威望不足摄众就会容易发怒;信用不足服人,才会喋喋不休。

态度虚伪,过分谄媚,是礼教的危害者;苛刻调查,多疑猜忌是智慧的危害者。

凡夫与圣贤,就在这些取舍节制之间分辨。

敦品类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

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

学习诗书勤勉笃实,崇尚志节情操,慎重於财物的取与,言谈举动威仪恭谨,这是爱惜名誉;竞相自我标榜,迎合谄媚权贵,行事专取怪异偏激,表现与众不同,惯於模棱两可,摇摆不定,这就是求取名声,沽名钓誉。

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爱惜名誉的人,宁静而无所求;沽名钓誉的人,浮躁而拙於应付。

你是怎么理解雨果的名言:"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这句

雨果大哥是伟大哲学家,但是他不是逻辑学家,我越想这句话越觉得搞笑,但是我只是调侃一下啦,雨果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做人的胸怀要大,做人的格局要广,所谓小利靠智,大利考德。

咳咳,那么我要开始欢乐的抬杠环节了首先,他提出了他的第一个论点,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这点绝对是真理,无法反驳。

但是接下来又说了点二个论点,比海洋更广辽阔的是天空。

雨果大哥直接否定了第一个论点,你让第一个论点有如何存在的价值更过分的是他又提出了第三个论点,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这个定义比第二个论点层次更深,更加强力否定了第一个论点,所以这逻辑炸了呀,哈哈哈哈~~~~我也想了,难道这荒诞的逻辑才能体现第三个论点的重要性吗

我发现我错了,雨果好厉害,他是逻辑大师,反常规逻辑才能更加突出论点SORRY

有关“教养”的文言文句子有哪些

凡有良好教养的人都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爱默生【美】 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曾国藩 怒时光景难看,一发遂不可制,既过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申涵光 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的手段。

——歌德【德】 人的思想是可塑的。

一个人如果每天观同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新人。

——罗斯金【英】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武则天 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现和体验做准备。

——宗白华 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日】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爱默生【美】 修养的基础是内心对话,人在这种对话中既是自己的原告,又是自己的辩护士和法官。

——科恩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是谁说的?

清代金缨)。

学问类古今来许多世家。

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

还是读书。

读书即未成名。

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获报。

自然梦稳心安。

为善最乐。

读书便佳诸君到此何为。

岂徒学问文章。

擅一艺微长。

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

不过子臣弟友。

尽五伦本分。

共成名教中人。

聪明用于正路。

愈聪明愈好。

而文学功名。

益成其美。

聪明用于邪路。

愈聪明愈谬。

而文学功名。

适济其奸。

祭虽有仪。

而诚为本。

丧虽有礼。

而哀为本。

士虽有学。

而行为本。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

巧妇不可以主中馈。

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经济出自学问。

经济方有本源。

心性见之事功。

心性方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

求性道不外文章。

何谓至行。

曰庸行。

何谓大人。

曰小心。

何以上达。

曰下学。

何以远到。

曰近思。

竭忠尽孝。

谓之心。

治国经邦。

谓之学。

安危定变。

谓之才。

经天纬地。

谓之文。

霁月光风。

谓之度。

谓之仁。

以心术为本根。

以伦理为桢干。

以学问为灾畲。

以文章为花萼。

以事业为结实。

以书史为园林。

以歌咏为鼓吹。

以义理为膏梁。

以著述为。

以诵读为耕耘。

以记问为居积。

以前言往行为师友。

以忠信笃敬为修持。

以作善降祥为受用。

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凛闲居以体独。

卜动念以知几。

谨威仪以定命。

敦大伦以凝道。

备百行以考德。

迁善改过以作圣。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

是圣贤第一等学问。

尽吾本分在素位中。

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万理澄彻。

则一心愈精而愈谨。

一心凝聚。

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宇宙内事。

乃己分内事。

己分内事。

乃宇宙内事。

身在天地后。

心在天地前。

身在万物中。

心在万物上。

观天地生物气象。

学圣贤克己工夫。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

成就处是至诚无妄。

以圣贤之人易。

以圣贤之道治己难。

以圣贤之道。

以圣贤之道躬行难。

以圣贤之道奋始易。

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圣贤学问是一套。

行王道必本天德。

后世学问是两截。

不修己只管治人。

口里。

心中。

责人而不责己。

名为挂榜圣贤。

独凛明旦。

幽畏鬼神。

知人而复知天。

方是有根学问。

无根本底气节。

如酒汉欧人。

醉时勇。

醒来退消。

无分毫气力。

无学问底识见。

如庖人炀灶。

面前明。

背后左右。

无一些照顾。

理以心得为精。

故当沉潜。

不然耳边口头尔。

事以典故为据。

故当博洽。

不然臆说杜撰也。

只有一毫粗疏处。

便认理不真。

所以说惟精。

不然。

众论淆之而必疑。

只有一毫二三心。

便守理不定。

所以说惟一。

不然。

利害临之而必变。

接人要和中有介。

处事要精中有果。

认理要正中有道通。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

则易。

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

则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

附于其身。

今之学者得一善言。

务以悦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

学之。

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

讳之。

眼界要阔。

遍历名山大川。

度量要宏。

熟读五经诸史。

先读经后读史。

则论事不谬于圣贤。

既读史复读经。

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读经传则根柢厚。

看史鉴则事理通。

观云天则眼界宽。

去嗜欲则胸怀净。

一庭之内。

自有至乐。

六经以外。

别无奇书。

读未见书。

如得良友。

见已读书。

如逢故人。

何思何虑。

居心当如止水。

勿取勿忘。

为学当如流水。

心不欲杂。

杂则神荡而不收。

心不欲劳。

劳神则疲而不入。

心慎杂欲。

则有余灵。

目慎杂观。

则有余明。

案上不可多书。

心中不可少书。

鱼离水则身枯。

心离书则神索。

考德格言大家写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