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散文二则
洗澡
周末下班回家,妻子已先我到家了。见我要脱鞋进屋,妻子忙说:“别脱鞋,今晚咱们到外面去洗澡。”
洗澡还要去外面去?家里不是有淋浴器吗,干嘛要花那个冤枉钱!我很不以为然地说。妻子说:“听单位里的同事说,市里新开张一家浴池,很不错。咱们也不是花不起那点钱,凭什么不能去见识一下,享受一次有钱人的生活呢?”
妻子原来可不是这样!那时,刚成家,挣的钱也少,生活困难,她很会过日子,恨不能把一分钱掰作两半来花,买点菜都要算计半天。这几年家里的生活刚刚好了点,她也学会赶时髦了,家里明明有淋浴器,却要到外面去洗澡。女人啊,什么时候也是女人,她们的虚荣心永远无法泯灭,一有机会就会表现出来!但是又一想,结婚二十几年来,妻子跟我也没少吃苦受累,满足她一次虚荣心也未尝不可。于是陪妻子下楼,出门拦辆出租车,去了她说的那家浴池。
这家浴池确实不小,门外排满了各种各样的私家小汽车,怕只有我们两个是打车来的。进了门厅,妻子和服务小姐说了几句什么,拿回来两个磁性衣箱钥匙。换了鞋,我们分别去了男女浴池。临分手前,妻子说:“七点半咱们在二楼餐厅见。”我忙说:“洗澡就洗澡呗,还吃什么晚饭呢!”妻子说:“你就别管了,让你去,你去就得了。”
进到更衣室,放好衣服,由服务员引导进到洗浴大厅。进了浴池大厅,眼睛几乎不够使了,浴池的豪华远远超出了我的有限想象力。里面不但有冲浪浴、瀑布浴、穴道按摩池,还有热带雨林等等……价格肯定不菲,确实不是我们这些工薪阶层能够消费得起的。可是已经进来了,总不能穿上衣服再出去吧!豁出去了,就是把两个人兜里的钱全掏光,也得硬着头皮消费一把!
从没来过这么豪华的浴池,只能学着别人的样子。先躺在气泡按摩床上,揿动开关,水流把毫无准备的我几乎冲走,急忙抓住椅子的.扶手,身子还是漂了起来,半浮在水中。最初的惊慌过去,感觉还是很舒服,等到水流消失,又揿动一次开关,怎么也得把我消费的钱享受回来。那天,我把浴池里所有的服务项目几乎都享受了一遍,什么飞瀑按摩,泥炭房,冰池冰屋,穴道按摩,直到七点多我才到更衣间换好了衣服,去了二楼餐厅。
坐到餐桌上,我才知道这顿饭是免费的,饭款已经含在澡票里了。
从浴池出来,坐在出租车里,妻子问我:“感觉怎么样?”我不屑地说:“洗一次澡,花两百多元钱,不值!”妻子说:“像这种高消费的场所,咱们肯定不能常来,也消费不起。偶尔来一次还是可以的。我想,你经常给报刊写点生活方面的小文章,对各种生活都应有点了解。或许对你今后写作还有一定的启发呢!”
怎么也没想到,妻子是为了我才花了这笔“大钱”,高消费了一次,而我却错怪了她。我还能说什么呢?我不觉瞟了妻子一眼,悄悄地把她的手攥在自己的手里。
度假菱角泡
下班以后,我和几个同事乘车到一个叫菱角泡的度假村去度周末。
菱角泡在利民开发区的东南面,远离市区,十分恬静。我们到菱角泡的时间比较早,游人还没上来,只有我们几个漫步在架在长满蒲草泡子的木板桥上。
经过一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大家都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一下。
度假村有好几个养鱼池,可供游人在池边持竿垂钓。鱼池外是个浅水塘,塘里长满了绿绿的蒲草和芦苇,还有田田的荷叶和浮萍。透过一小片芦苇,可以看见一小片野菱秧,静静地漂在水面上。望着那小片碧绿的野菱,使我不由地想起在农场工作时,去打鱼的事了。
我曾工作过的勤得利农场江心岛上,也有个长满了野菱角的泡子,当地人也管那泡子叫菱角泡。可能凡是长有野菱的泡子,都叫菱角泡吧?不过,我打鱼的那个菱角泡没有搭在水上的木板桥,没有饭店,也没有乡村别墅,随处可见的只有野草和张在水泡子周围的柳树。
那次我和几个朋友去菱角泡打鱼时,当时已是深秋时节了。天很冷,泡子上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想再泡子里下网打鱼,先得用船桨把冰打碎。我喜欢弄鱼,但只会钓鱼不会下网打鱼,只好孤独地一个人坐在岸边,看着其他三个人在泡子里下网。
泡子里的鱼很多,渔网刚撒下去没有多久,已经开始上鱼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鲫鱼从水里被提到船上。看见别人往船上拎鱼,我的心也痒痒了,拿起一块渔网朝水泡子边走去。
看别人下网很容易,解开网纲,渔网轻轻抖进水里,姿势十分娴熟、优美。我也学他们的样子,先把网纲系在岸边的树上,边往泡子里面划船,边往水里抖落渔网。谁知,看似容易的事,做起来却十分困难。网下了不到一半,一把没抓住,渔网全掉进水里。幸亏我把网纲系在树上,否则那天不但打不到鱼,还得搭进去一块渔网。
划船靠岸,解开网纲,把掉进水里的渔网刚捞上来,竟听到鱼出水的劈里啪啦声。我急忙往船上拽渔网,起完网数一数,刚掉进泡子里的渔网上竟挂了十八条鲫鱼,还挂了不少野菱角。那天回家,我从网上摘下了半盆菱角。妻子把菱角煮熟,劈开一只,露出白白的菱肉,挑出来一角放进嘴里,真是又面又甜。
同事知道我爱钓鱼、吃鱼,也写过不少打鱼的文章,便对我说:“今天吃饭咱们不点鱼了。你能钓到什么鱼,咱们就吃什么鱼;钓不到,晚饭不吃鱼!”我满怀信心地拿起钓竿来到养鱼池边,镶好鱼饵,把钓线甩进水里。可钓了半天,一条鱼也没钓上来。朋友怀疑地问我:“你到底会不会钓鱼?”
也不知道是十来年没钓鱼了,还是我根本就不懂在养鱼池钓鱼和野钓到底有什么不同?连我都开始怀疑自己了,我真的会钓鱼吗?
说归说,笑归笑,那天晚饭我们不仅吃了鱼,而且有两道鱼菜:清炖鲫鱼和蒜烧怀头鱼。没想到,在农场时只能用来炒鱼毛的怀头鱼,在度假村竟会卖到二十五元钱一斤,是鲤鱼价钱的好几倍。我们要的那条怀头三斤七两,快一百元钱了。
吃完饭,天已经黑了,养鱼池四周的装饰灯也次第点亮了。接我们回学校的车还没来,电话已经打过去了,说是还要等一会儿才能到。
我扶着桥栏站在池塘上的木桥上,聆听着四周响起的悦耳蛙鸣声,自然又想起了在农场时的田园生活,一颗总是浮躁不安的心也跟着平静下来。
故乡二则散文
《商南茶》
我是一个茶客!
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台湾高山、云南普洱,只要有人告诉我哪里有好茶,我是来者不拒,一品为快。
十多年前,在深圳,朋友沏一杯商南茶给我,说比商场里买的好。我不屑,区区商南,名不见经不传,何好茶之有?
前几年每次返回深圳,我都带几盒商南茶去,送人,自己喝。本以为我带去的只是一份乡情,没想到一喝就爱上了。
再带茶叶去,都舍不得送人了。舍不得送人,倒不是因我小气,只是因为上好的茶叶都用礼盒包装,我几千里路背去几大盒,实质内容一盒只有百余克,要实在的我送这华而不实的礼,怕是对收礼者的敷衍了。
我次次都是拆了层层包装,取其精华,弃之外盒,随身携带。这没有外包装的茶叶,就像襁褓中没穿衣服的婴儿,外人看来,或许丑陋,只有在亲人眼里,它才显光华灵秀。
有朋友来自台湾,也是茶客,有次和我讲起茶道,说他的茶具怎么的出身名门,价值不菲,他的茶叶,是他的茶农朋友专门为他而炒的。我笑:“你不会为了喝一杯好茶而自种一片茶园吧?”
他亦笑:“奢侈不起。”他的朋友是小时的莫逆之交,他会在春天里,选一个连续睛朗的日子,驾车去朋友在山顶的茶园,赏茶品茗,这个香型、成色、火候都是按他选定的工序炒的。
我觉得自己像刘姥姥,没见过大世面,只见过放在货架上的茶叶,没见过制作中的茶叶是什么模样,接不上话。随口便说,那以你之壶,沏我之茶,何也?
茶客净手,取两瓶昆仑矿泉水,倒入水壶,电磁炉煮沸,取几匙商南茶入其名壶,倾入沸水,头汤用以洗杯,淋壶。繁文缛节,让我想起信佛之人的餐前祷告,想必这喝茶也是静心和观艺并举吧。
茶客为我们每人斟一小杯,其色淡绿,盈盈嫩嫩,似乎是传说中的琼浆玉液,让人不舍入口,有暴殄天物之嫌。悄悄地,渐渐地屋子里就漫开了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饮者齐赞好茶,不错!
我取一玻璃杯,拈一两克商南毛尖置入,沿杯壁徐徐加水,茶叶在水中,如花开般绽放,颜色由褐黄变成了嫩黄,不几分钟,一根根嫩叶竖在杯中,如细嫩的小荷,挺立于一汪春水。
我向来不善言辞,倒是茶客话多,他说自己只喝名茶,名茶就像名媛,都有着显赫的出身和高贵的身价。你的商南茶就象一个生长在乡野的村姑,它纯净、质朴、也有着优秀的品质和美丽的外表,只可惜没有一人叫富贵的爹娘……
我很想送几盒商南茶给茶客,作为对他投其所好的馈赠和对家乡的宣传。但一想到它硕大的包装和娇小的内在,我就退却了,痛恨商家的卖产品变成了卖包装。
后来知晓商南茶之所以凭此之微,卖那般之贵。原来毛尖茶品是只取茶树的第一片嫩叶,采摘时间是清明前后不超过十天左右,且要天气晴好。采茶季节,一个熟手茶女,一天采过一大片茶园,最大的收获也只有一斤茶叶,由此可见,商南毛尖称为茶中上品或是珍品实不为过了。此茶虽然珍稀,但它毕竟比不得黄金明码标价,如以数十上百克茶叶礼尚亲朋,怕受礼者以其菲薄不悦,继而弃如敝履了,那岂不是白白让送礼者失落受伤,于是茶商发明了小茶叶,大包装,可谓用心良苦。
看了几集电视剧《北纬33度》,没想到这个以商南茶叶种植为背景,赶不上时代风花雪月的电视剧能够获奖,也知晓茶树在商南形成产业,也颇费一番周折,年代不短了。
庆幸的是,近几年随着金丝峡在央视广告投入较大,商南茶也频频在国内国际茶叶节上亮相、获奖,我感觉如同邻家阿妹,眼看着她一天天变成了大明星一样喜悦。
喜欢商南茶,因为你的味道,也因为你代表了乡情。
《洛南豆腐》
如果到了洛南,没有吃一顿洛南农家豆腐,那洛南算是白去了;到了洛南,逢知己畅饮,下酒菜少了洛南豆腐干,这酒也算没喝到位。
吃着洛南豆腐,脑子里冒出一个词:“豆腐西施!”奇怪文笔犀利,不擅风月的鲁迅,怎会把西施一词许配给豆腐?
豆腐西施,一则是指豆腐雪白如玉,软而不烂,就像美女的肌肤,二则是能做出如此绝伦豆腐的,必定是长得像西施一样的美人,粗手笨脚的爷们是干不出这番细致活的。
我从小不喜欢吃豆制品,小时被奶奶调笑舅家姓豆。如今常有养生专家把豆制品的价值捧得高过人参燕窝,我偶尔吃些豆腐喝点豆浆算是开戒,豆芽因为看了央视的质检报告,绝对不会下筷。
在商州的'农贸市场,每每看到洛南豆腐干的招牌,我不以为意,洛南和商州近在咫尺,我不相信洛南的山水和商州有巨大差异,“洛南豆腐”也许只是商家的噱头和卖点。
上周去了洛南,吃饭时朋友特意点了洛南豆腐,我调侃:为官一任,热爱一方,为官一方,宣传一方!
朋友点的是水煮豆腐,端上桌来见一大汤盆,我想起“巨无霸”,感叹西式快餐比起中式土菜,真正领略啥叫小巫见大巫。
切成菱形块状的豆腐横七竖八地仰卧着,上面点缀着几颗青菜,如果说其他菜品像是能琴棋书画的大家闺秀,打扮时尚的淑女名媛,那么这盆水煮豆腐就是头上插着野花的乡村姑娘。
为了不拂主人面子,我轻掂一块豆腐,蘸上红油辣酱放进嘴里,倾刻间,满桌佳丽,皆黯然失色。柔软、细嫩、劲道、香醇!
——好一个洛南豆腐,果真是名不虚传!
以前有个朋友每次去香港,都要买巧克力,我劝她这又不是紧俏食品,本地超市比比皆是,何须舍近求远?朋友说:不一样的,巧克力不是生活必须品,吃的就是含在口中丝丝滑滑,入口即化的感觉。
我和朋友都属吃货,对于美食,我只知好吃,却不知为什么好吃?好吃点在哪?而她却能品出每一种美食的细微与极致。
《舌尖上的中国》红极一时,记得有一集是《时间的味道》,说的是一些朴素的食材,经过时间的历练,蕴含了岁月的精华,甚至还有一些老故事,就像记忆中的童年,母亲的味道,历久愈浓。
在时间就是金钱的驱使下,机械作业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越来越多的食品变成了开袋即食,而洛南豆腐还恪守着原始的制作工艺,农民自家种植的黄豆,井水浸泡,石磨磨浆,铁锅烧煮,浆水卤成……这一切,也许该归结为洛南农村,这片最后的桃花源偏远闭塞,也许该赞美这一群乡民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正因为这慢慢地磨,久久地煮,融进了时光的味道,洛南豆腐才会那么独特美味。
记得一本杂志中写道,在台北的一条陋巷,有一个仄仄的小食店,灯光灰暗,但它却能流传百年,很多明星大款慕名而来。据说洛南豆腐已挤进人民大会堂,期待有一天,在尺金寸土的北京,也有一个仄仄的小食店,它的名字就叫“洛南豆腐”,不求食客盈门,但求久远流传。
秦力亲情二则的散文
【背影】
一个秋雨绵绵的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使人感到些许的压抑。送走最后一位离校的学生,李岳望了望山恋起伏的秦岭,回到房子,推开课本,准备后天的讲义。星期一,他要给孩子们讲解朱自清的名篇《背影》。读着读着,作者的真挚感情深深地感动了李岳,他热泪盈眶,不能自已,回想父亲送他到校报到的时候,不也有同样的情景么。
那年李岳分到周至县山区的这所学校任教,学校离最近的终南镇还有几十里的山路,又不通车。父亲执意挤上班车,从咸阳到周至,从周至到终南,车颠簸得厉害,又没座位,父亲一路站着,好不容易到了终南,一打听车不通,又背上行李将他一路送到学校,帮他收拾完宿舍,又千叮咛万嘱咐。临走,又将他戴了二十年的一块手表送给李岳,叮嘱他千万要珍惜时间。
想到这,李岳怎么也写不成讲义了。父亲,你远在咸阳工作,明年也该退休了,可你还在一丝不苟的编写者中师函授教材,要知道,你会有严重的的胃病呀!可你全然不顾,仍然忘我工作。每当遇到您的同事,那些在灞桥师范、三原进校、乾县师范……和您一块工作过的叔叔伯伯们,他们都关心地询问您的健康状况,可您仍然夜以继日的工作、工作……父亲,我下周一定要抛却一切杂务,去咸阳看你。
李岳想着父亲,写着讲义,不知不觉天已经完全黑了,外面的雨更大了,山风也起了哨。他停下笔,泡了碗方便面,刚要吃,砰砰砰!不知是谁敲门。打开门,风雨中,年近六旬的老父亲站在门外,虽说打着伞,可几十里山路走下来,全身都湿透了。李岳连忙将气喘吁吁的父亲拉进屋里,找出几件衣服给父亲换上。
"爸,这么大的风雨,你咋还来看我?"
"你们学校伙食不好,你又爱凑合,趁着星期六,我给你买了一只烧鸡送来,早上我从咸阳骑车走的时候,天还挺晴朗的,谁知到终南镇时下起了雨,我只好寄存了自行车,借了把伞到学校来。"
"爸,你有病又忙,我准备下周去看你。"
"你也忙呢,我今天有空,好,你先吃鸡肉!"
"爸,你吃!"
"不!"父亲坚决拒绝了他,"咸阳卖的多着呢,你先吃!"
父亲说着吃起了干粮,李岳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泥泞的双脚,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父亲年近花甲,身体又不好,中函教材的编写又是劳心费力的差事,经常要加班加点,此外,还有工作上和家庭里的.许多杂事要他处理,他太需要休息了。可他放弃休息,骑着自行车,长途跋涉,顶风冒雨来看儿子,为什么儿子不能利用星期天去咸阳看看父亲呢!
李岳拿着烧鸡,难以下咽,父亲啊,你这样对待儿子,让儿子怎样回报呢?
当晚,李岳和父亲就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谈的很晚,此刻,父亲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师长,李岳从他的话语里允吸了知识,充实了力量。父亲,您的言传身教将会感染我一辈子,我一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父亲,您对我的爱绝不是一个"伟大"所能概括的。
第二天一早,父亲谢绝了李岳的挽留,执意要回咸阳上班。风雨中,父亲打着伞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山路上,还不时回头督促他快回屋备课去。
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李岳的双眼再一次湿润了,朱自清的父亲伟大,李岳的父亲同样伟大,天下所有的父亲都伟大。愿千千万万的儿子们好好珍惜这份无法回报的恩情。
如今,父亲离世已经四年多了,每当想起风雨中父亲的背影,李岳依然心潮澎湃。父亲的教诲,父亲的音容,父亲的一切一切,清晰地浮现在他的眼前……
【思念曾外婆】
我的曾外婆严李氏,活到九十多岁。她本是扶风杏林人,民国二十三年嫁给曾外爷严怀德,严公乃永寿二高第一任校长,学识渊博,驰名陕甘,晚年醉心于岐黄之术,尤对内儿科有独到之处,成为秦川名医。他坐堂于监军镇东市场,门面铺房置办齐全,家道兴盛,曾外婆自然过了几年舒心日子,可是好景不长,解放后,曾外爷去世,家产被政府没收,曾外婆只得带着外爷们回到乡下封侯村,过起了穷困艰难的日子。
我记事时曾外婆已经七十多岁了,由于我妈多病,曾外婆经常来我家照顾我们姐弟。从曾外婆口中我知道了柳毅传书,七擒孟获,还知道了庚子之役,一战二战;从他的手上看到了老鼠嫁女,仙女拜寿等剪纸、面塑艺术。曾外婆好像一个知识宝库,他什么都懂,什么问题都难不到她。而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曾外婆的教育艺术。
一次,我缠着妈妈要买一套48本连环画《三国演义》,当时家中无钱,妈妈没办法打了我几下,我又委屈又气愤,跑到曾外婆跟前告状:"你孙女打我呢?"说着就哇哇地哭了起来。
"不哭不哭,我娃不哭,甘罗十二当宰相,刘秀十二下南阳,我娃哭花了脸连媳妇都订不下了。"曾外婆说着把我拉到怀里,用手帕擦掉我脸上的泪痕,"她敢打我娃,看我不打她才怪呢。你先去上学,待会儿我打她。"
曾外婆是妈妈的奶奶,妈妈敢打我,曾外婆当然敢打妈妈。我听信了曾外婆的话,神气十足地上学去了。
放学后,我的气早消得无影无踪了,曾外婆看见我回来,忙说;"闭上眼睛,我给我娃变小人书。"说着从身后取出一本《陈玉成》。
"不,我要《三国演义》!"
"娃呀!《三国演义》十块钱,咱们两个月不吃不喝也攒不够呀,《陈玉成》六分钱也不容易啊!"
……
后来我到咸阳上学,一回到家,不管多忙。第二天准去看望曾外婆。那时曾外婆已近九十岁了,外爷、外婆也快70岁了,三个老人生活在一起,艰难可想而知。可是曾外婆每次看见我,就好像焕发了昔日的光彩,他不停地给外爷外婆下命令:
"剁臊子,嫠细面,我娃走州过县,最爱吃咱这的臊子面。
于是常年吃斋的三位老人便为我忙活起来,我于心不忍,总想借故走掉。而我拿的礼品,她从来不吃,总是放到柜里,等客人来了,她才拿出来,还不断重复着:
"这是我小狗娃给我买的,快尝尝。"
"小狗娃真乖。"
听到这句话,她心满意足,非要客人吃完才放手。
曾外婆大半生艰辛,我曾想过,等我毕业挣了工资,一定好好孝敬她老人家。可是天不假年,就在我临近毕业的时候,他却突然去世了,成了我终身的遗憾。
如今,我的父母、岳父母都已离世。我的儿女们也到了入学年龄,他们生活优裕,动画片、电子游戏随便看、随便玩,书籍更是想要啥买啥。可是不管他们怎样自我感觉良好,我却总觉得他们可怜。没有爷爷、奶奶、外爷、外婆的孩子,有了委屈找谁去告状呢?
游记二则散文
拾级而上——隰县小西天游记
位于吕梁山脉南段的山西省隰县,有座寺院叫小西天。
许多人对西天都心存一种好奇感或神秘感,一是觉得西天非常遥远;二是西天有一种天国境界。
正是这个原因,每当我在209国道上驱车路过隰县时,路旁闪过的那幅醒目的小西天旅游广告总使我萌生一种想进去瞧瞧的冲动。这敢叫“小西天”的地方,肯定有着与众不同之处。
终于有一天,雨后初晴,空气清新,风和日丽,气温宜人,恰又驱车路过此地,便临时决定进寺游览,看看这里到底是何方圣地。
从停车场出来,顺一条溪水往里走,不多时便到了寺院脚下。
小溪在这里被人为截断,形成了一个池塘做寺院的放生池。
驻足仰望,寺院似乎很小。山巅处的树丛中凸起的几顶中式庙宇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小西天竟是一座小小的城堡,与想象中的西天相差甚远。此山名为凤凰山,不高也不伟。山展两翼左右伸出,真如凤凰展翅般将寺院环绕其间。
石阶山路,蜿蜒曲折。拾级而上,清风拂面,槐香扑鼻,有几只灰喜鹊在林中来回啾啾穿梭,倒也惬意。只是有一位戴茶色水晶眼镜的算卦先生一直跟在身后喋喋不休,说我的面相不仅是吉人天相,还一生都大富大贵。我估计,若掏钱让他真算,那我很有可能堪比真龙天子。呜呼,几乎煞了游兴。
将进山门,见一盲人席地而坐,衣衫污浊,眼凹无神,举钵乞讨。我心生怜悯,便顺手往盲人那只装了一些零钱的钵里放了一张十元纸币。谁知那盲人不瞎,敏捷地将十元人民币挑出装入衣袋,倒惹得身后算卦先生对我酸溜溜地一声坏笑,拂袖而去。
佛门净土,竟有如此龌龊之人,悲也!
山门乃一隧道,红门白洞,匾题“小西天”。楹联为:“慕西天,念西天,西天常蕴心底;仰彼岸,思彼岸,彼岸就在眼前。”使人立觉进了此寺就功德圆满之感。
穿过隧道仍拾级而上,左侧一道红墙遮挡深堑,右侧便是小西天院墙。到了寺院主门,横匾题有“道入西天”。意为进了此门,便是西天也!寺院依山势而建,建筑错落有致,共分上下两院。
下院的主殿是无量殿。无量,“无梁”也,即北方窑洞式穹顶建筑。这里是僧人诵经的禅堂。无量殿的楹联有些意思: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甚”在山西、陕北一带方言中当“什么”讲,如一些时代潮人已将其改为“神马”,可见这是某些山西人对佛理的感悟。
从下院再抬步拾级而上,便来到上院。上院的正殿是大雄宝殿,两侧分别建有文殊殿和普贤殿。
大雄宝殿内的明代贴金泥塑举世闻名,是这座寺院的精华所在。
步入大雄宝殿,顿觉眼前金光灿烂。天宫楼宇错叠,仙凤祥云缭绕,神珑佛龛,奇花异木,珍禽走兽,菩萨神灵,飞天乐伎等满目泥塑和悬塑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交口赞叹,真乃一派人间理想仙境。据说该大殿共用了七公斤黄金制箔,分贴在泥塑胎上,才有了如此效果。小西天由此得名,使人们逐渐遗忘了它的寺名,这寺院原本叫千佛庵。
此殿还有一神奇传说,就是终年不用清扫也毫无蛛网虫迹,绝少灰尘,实为一方人间净土。当地人的解释为此殿为西天佛国一偶,因而这里不会有人间凡尘。
游遍全寺,这小西天寺院确实不大,一个“小”字恰到好处。
来到寺院高处小憩,遥看东方新县城高楼鳞次,国道上车水马龙,突然感到,西天与人间原来如此之近,只有这一墙之间。
临风遐想:西天或有或无,或大或小,原本都是一个理想境界。人生或长或短,或名或庸,也本是一个生命轮回。佛本诲人无欲无望,但凡辈皆有理想,只要像游小西天一样,拾级而上,一级一级踏实走到高处,不管结果如何,也算不枉来人世一场。
草堂烟雾——西安草堂寺游记
西安市西南远郊的`秦岭圭峰山北麓有座古刹,名为草堂寺,在佛教界中颇有些名气。
草堂寺坐落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国的皇家园林逍遥园内。后秦国君姚兴于弘始三年(401年)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弘扬佛教,并在园内建寺供鸠摩罗什译经。因罗什的译经室以草苫盖顶,故得名"草堂寺"。
鸠摩罗什在住寺期间,将印度大乘佛教的般若类梵文经典系统地译成汉文佛典,对汉传佛教影响甚广。后有隋唐高僧吉藏以鸠摩罗什译出的《中论》《百论》《十二门》三部论典为依据,创立了佛教三论宗。另有高僧请鸠摩罗什译出《成实论》作为祖典,创立了成实宗。二宗皆尊鸠摩罗什为始祖。古日本的一些僧众也以鸠摩罗什所译的《妙法莲花经》而创立了日莲宗并延续至今,由此草堂寺便成了“三论宗”“成实宗”和“日莲宗”的三宗祖庭。
记得自己在一次阅读鸠摩罗什和唐玄奘这两位三藏法师不同的《心经》译本时,心未入定却想入非非,遥想当年玄奘大师初入佛门,恐怕也是以鸠摩罗什的大乘佛典的译本为始受启蒙的吧?
然而,普通大众对草堂寺的印象,多半是因这里曾是关中著名八景之一:草堂烟雾。
烟雾,香烛烟雾加水汽也。寺内西侧有口水井,据传早年有水汽不时地氤氲而出,与寺内香火混合缭绕成雾霭之气,使古朴庄严的草堂寺时常隐匿在云遮雾罩之中,凸显一种神秘感和神圣感。久而久之,“草堂烟雾”便成了三秦大地人们津津乐道的关中著名八景之一。
据地质学同行解释,草堂寺位于秦岭山前构造地质断层附近,地热丰富。寺内烟雾井实为地热泉水上溢,形成水蒸汽四处弥漫,加之该寺早年香火极盛,烟雾缥缈,二者混合便造就了“草堂烟雾”奇观。
我曾问过当地一些老人,他们皆知草堂烟雾,却都没有亲眼所见。可见草堂烟雾之景已受地下水的变化而时过境迁。
新世纪初之春,有朋自沈阳来,不亦乐乎。我陪友人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浏览了道教圣地楼观台后返程将近草堂寺时,我随口介绍起了草堂寺,谁知勾起了一行朋友的盎然游兴,车子随即便拐入了去草堂寺的岔道上。
来到寺前,已近闭寺时分,山门前冷冷清清,售、验票的工作人员也不知去向。
一个“静”字概括了此时草堂寺的幽境,倒更显出寺院的神圣之感。窥觑寺内,古木森森,竹翠花盛,佛殿肃穆。遥望远处,烟雨朦胧,秦岭逶迤,云锁圭峰。突然感觉,如今虽没有了草堂烟雾,这雨中游寺也能多少体验出一些草堂烟雾的另番感觉。
一行人在山门前踟蹰片刻,便大胆往寺内走去。
我领朋友们先依次浏览了造型精巧且典雅的钟鼓楼、威严与慈善(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左右分列着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并存的天王殿。天王殿的楹联“大肚中包藏世界;一笑后吐出乾坤”颇有韵味。细细品来,觉得比它处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楹联更具佛理。
在碑廊前,一行人在一块唐太宗赞姚秦三藏罗什法师诗碑前驻足良久。碑上诗云:“秦朝朗现圣人星,远表吾师德至灵。十万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共译经。文含金玉知无朽,舌似兰荪尚有馨。堪叹逍遥园里事,空余明月草青青。”
读诗遐想,人们都说佛教倡导四大皆空,行云流水,潜心修行,普度众生。但汉传佛教的兴衰,历来都与当朝执政者的对佛教的重视程度有着密切关联。
改革开放,也给我国各类宗教带来了大好时光。绝大部分僧人不用风中雨里四处化缘。固守一寺,置旺香火,自耕其田,也可衣食无忧,静心修佛。由此可见,虽然佛法无边,但多少都受着凡世间因素制约。草堂寺自南北朝建寺以来,寺院兴兴衰衰,香火寥寥盛盛,便是一个很好例证。
大雄宝殿的楹联为:西域第一师,墨蘸圭峰烟雾井,九州法雨;东瀛八百万,心贴太水玉石塔,四海和风。此联充分体现了草堂寺在佛教界中的特色和地位。
游览了大悲殿和卧佛殿后,一行人便转到了西苑的烟雾井前。
只见径旁一亭下正中有一六楞鼓形石罩,从石罩上方碗口大的窟窿往井底看去,只觉得井内黝黑,井底似有似无。
小小井口,何能冒出漫天水汽遮天避寺?还真需转动脑筋,发挥无穷想象。想必是沧海桑田,桑田沧海,都是积小变而大变,奈何人生苦短,只能见证历史巨变的某一瞬间。
此时雨大了起来,亭外翠竹林木响起一片沙沙之声,偶尔还传出一两声画眉鸟的鸣叫,让人越发感到一种“静”,雨声鸟鸣之中的一种肃穆幽静。
此时,只见一位佛门俗家弟子缓步而来,开口说道:“几位客人,请购门票。”吾等皆相视而笑,人家是自家地盘化缘,岂有拒绝之理?
化缘布施,取舍之分,皆由因果。只是心中有些忧虑,见多了和尚坐地化缘,却为何鲜见佛家布施行善?吾佛慈悲,但现实却是没有真金白银,还真是难得见上佛祖一面。
临出山门,想起了鸠摩罗什版本的《心经》语:“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槃。”不禁感叹:时代变迁,如今虽没了草堂烟雾,却仍是满目时代风云。而吾等国人,正在筑梦,一个辉煌宏伟的富民强国的伟大之梦。祈祷佛主,保佑那些心中仍有难舍“挂碍”的无数国人,最终必能“究竟涅槃”,顺利到达理想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