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春秋》经典语录
左传不但是我国伟大的史学著作,更是传世的文学名著,全称《左氏春秋》;由至圣先师孔夫子撰写,先师撰写时,极其投入,力求将最精要的智慧以最精简的语言表达出来,后世常以"微言大义"来形容这些千古经典!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经典语录。《左传·隐公元年》
无论是工作还是为人,要多做有益于他人和自己的事,总是做些伤害别人的事,到最后,毁得还是自己。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再严谨的人,也有犯迷糊,办错事的时候,知错就改,也是一种学习。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国家繁荣,老百姓有更多工作可以做,有钱可以赚,小康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人不能活得太舒服了,要时刻有回到艰苦的准备,这样,人生遭遇不幸,才能坦然处之。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人生在世,好好修为自己的德行,才是第一重要的,否则,有才无德,也难以受到尊重。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要想别人尊敬你,先要放低自己的身份,总是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很难让人心悦诚服。
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头太大,身体吃不消,脚太重,路走不好,上下级要协调好,才是明智的管理方法。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掌握大权了,可不能一直宠溺亲友,对于跟自己有过隙的人,不要做滥用权力报复的事情。
10.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无功不受禄,要是人人都想拿着工资还不干活,社会就乱套了。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真诚相处,才会换来真诚相待,做人,少一点心眼,多一个朋友。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整天贪图享乐,终会把自己推向深渊,要警觉享乐的状态。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做事不要犹豫不决,思虑过多,有时候想太多,也耽误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不要因一时意气,触怒周围的人,合作才能共赢,个人的欲望不要太强,欲强则损,经典语录《左传经典语录》。
15.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八年》
天地万物都有缺陷,何况我们自身,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16.过而不悛,亡之本也。《左传·襄公七年》
知错还不改,一错再错,必然走入无底的深渊。
17.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
光说的好,不干实事,大家迟早把这样的人踢了。
18.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骄横,放荡,没有自律,迟早把自己毁了。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
要多做正能量的事,才会积极阳光,坏习惯不要纵容。
2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奢侈乃是一大恶事。
21.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兄弟之间斗嘴闹脾气,一会儿也就过了,不要一直僵着,搞的一家人都不开心。
2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福是自己修来的,祸也是自己惹来的,就看你怎么做人处事了。
23.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依据情况,事件,尽力做到最好就可以了,不要争强好胜,图个虚名。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人与人的纽带是很强的,有时候你阻扰别人,也等于破坏自己的发展。
2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总是说些没智慧,不着调的.话,是难以长久的。
2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自己不断修行,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就是勤于防护。
27.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能因为犯了一次错误,就否定别人的所有成果,看到坏的一面,也要看到好的一面。
28.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别人提出一些好的,有建设性的意见,要虚心听取,不能听取意见的人,很难成功。
29.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左传》
君子被人言语相激,淡定处之,容人不足;小人嫉恨在心,以图报复。
30.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现在国家形势大好,贪官被整下马,咱老百姓也过得越来越好。
左氏春秋原文译文
导语:《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传为孔子所作。“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春秋左传原文及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春秋左传原文及翻译
初,郑武公娶于申[1],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2],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3]。佗邑惟命"。请京[4],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5],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6],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7],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8]:"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9]。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10]。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11],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12]"。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13],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14]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15]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16]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注释】
[1]郑武公:名掘突,郑国第二位国君,约公元前770—前744年在位。申:春秋初国名,姜姓。其地为今河南南阳市。
[2]亟:屡次。
[3]虢(ɡuó)叔:虢,西周时的封国,封于制,称东虢。虢叔为东虢国君,后东虢被郑国吞并,虢叔死在那里。
[4]京:郑国属地,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南20余里。
[5]都:指诸侯的国都与卿大夫封邑。雉:城墙高一丈、长三丈称为一雉。
[6]度:法度,不度即不合法度。
[7]为之所:给他安排一个地方。所,地方。
[8]公子吕:郑国大夫。
[9]廪延:郑国属地,在今河南延津县境内。
[10]昵(nì):粘连的意思,意指不能团结其部众。
[11]卒乘:士兵和战车。
[12]鄢:西周时国名,后被郑武公所灭,当今河南鄢陵县北。
[13]如二君:指郑庄公与共叔段好像是两个国家的君主。
[14]寘:同"置”。城颍:郑国属地,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
[15]颍谷:郑国属地,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南。封人:镇守边疆的地方官吏。
[16]繄(yī):语气词,作用与”惟”相近。
【译文】
当初,郑国的武公从申国娶的妻子,被称为武姜,武姜生了郑庄公和共叔段。郑庄公出生时是逆生,姜氏难产而害怕,所以就给他取名为寤生,因此而讨厌他。姜氏喜爱共叔段,想要把他立为太子,屡次向郑武公请求,郑武公他没有答应。等到郑庄公继承了君位,姜氏又请求把制这个地方分封给共叔段。郑庄公对她说:"制,那是个危险的地方,东虢国的国君就死在那里。别的地方你可以任意选择,我唯命是听"。姜氏又为共叔段请求以京地作封邑,让共叔段居住到那里,称为京城太叔。祭仲对郑庄公说:"都会的城墙超过百雉,那将是国家的祸害。按照先王的制度,卿大夫最大的封邑,也不能超过侯、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封邑只能是国都的五分之一,小的只能是九分之一。现在京城封邑不合法度,违背先王制度,君王你会承受不了的"。郑庄公说:"这是姜氏想要的,我怎么能躲避那祸害呢"?祭仲对郑庄公说:"姜氏的要求哪里能够满足得了,不如趁早为共叔段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发展。如果他发展起来,真的`就难以对付了。蔓延的野草都不能除掉,何况是君王你宠贵的弟弟呢!”庄公说:"多行不义,必定自取灭亡,你就等待着他的灭亡吧!”
不久,共叔段又命令郑国西部和北部的边地接受他与郑庄公的共同管辖。公子吕对郑庄公说:"一个国家是不能接受两个人的管属,君王你将如何处理呢?如果想把君位让给共叔段,那我就请求去服侍他;如果不让给他君位,那就请你除掉他,以免让老百姓产生二心"。郑庄公说:"用不着去管,他会自己遇到祸害"。共叔段又将西部和北部由他和郑庄公共同管辖的边地收归己有,延伸到廪延这个地方。公子吕又对郑庄公说:"这下可好了,共叔段势力雄厚,能够得到众多人的支持了"。郑庄公说:"他不行道义,不团结人,势力雄厚只能促进他的崩溃"。
共叔段加固了京地的城防,聚集粮草,整修铠甲和兵器,装备起步兵和战车,准备袭取郑国国都。姜氏将为他打开城门。郑庄公打探到共叔段进袭国都的日期,说:"现在可以向共叔段进攻了"。于是,命令公子吕为统帅,率领战车二百辆(每辆战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向京地展开讨伐。京地的人民都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地。郑庄公又派兵到鄢地讨伐他。五月辛丑(二十三日)这天,共叔段逃奔到共国。
《春秋》写道:"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的所作所为?不像弟弟,所以不说他是郑庄公的弟弟,只是写他的名字;郑庄公和共叔段之间的战争好像两国国君相战,所以用"克”;称郑庄公为郑伯,是讥刺他对弟弟不加教诲,养成他的罪恶,也说明郑庄公本来的动机;不写共叔段出奔共国,是嫌单单归罪于共叔段,难以下笔。
于是,郑庄公把他的母亲安置到城颍这个地方,并发誓说:"我不到黄泉之下的时候,是不会再见到你了"。但不久之后,他就感到后悔了。
颍考叔是颍谷这个边邑的地方官吏,听到郑庄公这样做,就以向郑庄公进献为名,见到了郑庄公。郑庄公赐予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都留下来不吃。郑庄公便问他为何不吃肉。颍考叔说:"小人我有老母,尝遍了我给她的食物,从未吃过君王这带汁的肉,请你让我把这肉送给她"。郑庄公说:"你有母亲,能馈赠她饭食,只是我没有母亲,不能向她馈赠了"。颍考叔说:"冒昧地问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意思"?郑庄公就告诉了他事情的原委,并告诉颍考叔他感到很后悔。颍考叔说:"你有什么为难的呢?如果挖地挖出泉水来,再顺着穿个隧道,你与你母亲在隧道里相见,有谁会说你的不对呢"?郑庄公按照颍考叔的建议去做,在隧道与母亲相见。郑庄公进入隧道,见到他的母亲赋诗说:"大隧道内与母亲相见,这样的乐融融啊!”姜氏走出隧道,也赋诗说:"大隧道外,这样的乐呵呵啊”!于是母子和好如初。
君子评论说:"颍考叔,是一位真正的孝子,爱他的母亲,还把孝道延及郑庄公。《诗经》说:孝子是不会让孝道匮竭的,将永远把孝道给予他的同类人。这正说的是颍考叔这样的人"。
【评析】
郑庄公即位后,其弟共叔段在母亲姜氏的支持下,扩充势力,企图夺取政权。郑庄公不断满足共叔段的要求,促使其权欲膨胀,终于在鲁隐公元年(前722)一举消灭了他。这表现了郑庄公善于权谋,也说明春秋时权力斗争的残酷。
马说原文及译文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马说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马说原文
作者: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ì)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车夫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饲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的才能和英武的体态无法显示出来,况且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还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驾驭它,却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
注释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 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3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 故:因此 。 虽:即使。名:名贵的。
4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祇(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5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6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 称:著称。
7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 一食:吃一顿。食,吃。
9 或:有时。
10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1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梅》原文及译文
梅
(清)李渔
花之最先者梅,果之最先者樱桃。若以次序定尊卑,则梅当王于花,樱桃王于果,犹瓜之 最先者曰王瓜,于义理未尝不合,奈何别置品题,使后来居上!首出者不得为圣人,则辟苹昧(混沌)致文明者,谁之力欤?虽然,以梅冠群芳,料舆情必协;但以樱桃冠群果,吾恐主持公道者,又不免为荔枝号屈矣。姑仍旧贯,以免抵牾。
种梅之法,亦备群书,无庸置吻,但言领略之法而已。花时苦寒,既有妻梅之心,当筹寝处之法。否则衾枕不备,露宿为难,乘兴而来者,无不尽兴而返,即求为驴背浩然,不数得也。
观梅之具有二:山游者必带帐房,实三面而虚其前,制同汤网,其中多设炉炭,既可致温,复备暖酒之用。此一法也。园居者设纸屏数扇,覆以平顶,四面设窗,尽可开闭,随花所在,撑而就之。此屏不止观梅,是花皆然,可备终岁之用。立一小匾,名曰“就花居”。花间竖一旗帜,不论何花,概以总名曰“缩地花”。此一法也。若家居所植者,近在身畔,远亦不出眼前,是花能就人,无俟人为蜂蝶矣。
然而爱梅之人,缺陷有二:凡到梅开之时,人之好恶不齐,天之功过亦不等,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令人开户不得,闭户不得,是可爱者风,而可憎者亦风也;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令人去之不可,留之不可,是有功者雪,有过者亦雪也。其有功无过,可爱而不可憎者惟日,既可养花,又堪曝背,是诚天之循吏也。使止有日而无风雪, 则无时无日不在花间,布帐纸屏皆可不设,岂非梅花之至幸,而生人之极乐也哉!然而为之天者,则甚难矣。
腊梅者,梅之别种,殆亦共姓而通谱者欤?然而有此令德,亦乐与联宗。吾又谓别有一花,当为腊梅之异姓兄弟,玫瑰是也。气味相孚,皆造浓艳之极致,殆不留余地待人者矣。人谓过犹不及,当务适中,然资性所在,一往而深,求为适中,不可得也。
(选自《闲情偶寄》)
【参考译文】
花中最先开的是梅,果中结得最早的是樱桃。如果按照次序定尊卑,梅应当做花王,樱桃应当做果王,就像瓜中最早结瓜的叫王瓜,这在道理上未尝不合,为什么(有人要)另设名目,让后来的(花果)居于梅和樱桃之前?如果世上首先出现的人不能当圣人,那么开辟混沌、达到文明,是谁的功劳呢?虽然如此,把梅作为群花之首,料想大家不会反对;但把樱桃放在群果之首,我担心所谓主持公道的人又不免替荔枝叫屈了。(这里)姑且沿袭老习惯,以免抵触。
种梅的方法,群书也说得很详细,不需再讲,只谈谈欣赏的方法吧。开花的时候,天气苦寒,既然有以梅为妻的想法,就应该筹划同它相处的办法。否则被子枕头没准备好,露宿野外是很困难的。那么乘兴而来的人,无不扫兴而归,(此时)就是要做驴背上的孟浩然,所得也不多了。
观梅的器具有二:山游的必带帐篷,让帐篷三面严实,前面空虚,样式像汤网那样,里面多设炉炭,既可取暖,又可温酒。这是一种方法。园内停驻的人,摆几扇纸屏,覆上平顶,四面设窗,全都可开可闭,花在哪边,就撑开哪边的窗。此屏不仅可以用来观梅,什么花都行,可备常年使用。挂一小匾,取名“就花居”。花间竖一面旗帜,不论什么花,一概取名“缩地花”。这是一种方法。至于居家所植的,近在身边,远也不出眼前,这是花能亲近人,不需等人来做蜂蝶亲近花了。
不过爱梅的人,有两种遗憾:凡到梅花开时,人的`好恶不齐,天的功过也不等,风送香来,香来寒也来了,叫人开门不好,闭门也不好,这样一来可爱的是风,可恨的也是风;雪能助花变美,雪冻花也冻,叫人去也不好,留也不好,有功的是雪,有过的也是雪。那有功无过,可爱而不可恨的只有太阳,它既可养花,又能晒背,它确实是上天循礼守法的好官。如果只有阳光而无风雪,就能无时无日不在花间,布帐纸屏都可不设,那难道不是梅花的大幸、人生的极乐么?不过那做天的,也很为难哩!
腊梅是梅的别种,大概与梅也算得上是同姓同谱吧?不过有梅这样的美德,梅也乐于和它联宗。我看另有一花,应该称得上是腊梅的异姓兄弟,那就是玫瑰。它们气味相当,都达到浓艳的极致,几乎待人不留余地。人们说凡事过犹不及,应当追求适中,然而(事物)天性如此,一门心思,追求适中,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