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越多越反动”是谁的名言
1 对与错辨析 对与错、是与非、好与坏释义基本相同,大抵是可以的,为行文方便,故互用之。
对与错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没有对就无所谓错,反之也然。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对与错是有条件的,一旦条件消失原先的对与错不复存在,或许转化成各自对立面。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对与错斗争中不断深化前进的,原有的对与错统一了或者说消失了,新的对与错矛盾产生了,循环往复,并非回到原点,而是螺旋式上升,永无停息。
对与错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是自然、社会、意识形态等复合体,对与错诸多矛盾胶合一起,犹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源殊派异,无所适从”,于是乎,一时间茫然矣。
此时,最需要的是静下心来,从证据和理论进行考证,去寻求对与错、是与非答案。
空谈无益,套话有俗,事实最能说明问题。
十年浩劫中有一句称得上名言的话: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后经“梁效”、“罗思鼎”们大力渲染,举国上下风靡一时。
周荣鑫在1975年四届人大会议上被任命为教育部部长后,对邓小平提出的全面整顿思想十分赞同,全力贯彻执行。
此举与阶级斗争为纲宗旨极为不合拍,分管文教口的副总理张春桥尤为恼火。
1975年11月8日晚,张春桥找周荣鑫面谈教育形势。
周荣鑫任教育部长期间,张春桥没有找他谈过话,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一见面,2 张春桥气势汹汹地说:“你周荣鑫当教育部长,写报告,从来就不报给我,就报给国务院。
” 张春桥接着又来了一句:“你讲的那些东西,都讲了些什么
” 周荣鑫解释道:“我只是讲学校是学文化的地方,教师要传授文化知识,学生得学习。
现在学校的学生不学习,尽看些像《少女之心》那样乱七八糟的书。
” 张春桥说:“《少女之心》有什么了不起
解放前上海的大街上到处都是。
你管得了吗
” 周荣鑫说:“那也不能什么文化知识也学不到啊
学校上完了,等于白上,那不就成镀金了嘛
” 周荣鑫的反驳引出了张春桥那段臭名昭著的话:“我宁可要一个没有文化的无产阶级,我也不要一个有文化的资产阶级。
我宁可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 谈话进行了约两个小时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其观点对立泾渭分明,针尖对麦芒,火药味甚浓。
在谈话中,张春桥明确表示,只要把上面的关系说清楚,周荣鑫就可以解脱。
很明显,“四人帮”的矛头是指向周恩来和邓小平的。
但周荣鑫的态度也很明确:一切责任,我自己承担,决不上推下卸。
谈话不欢而散。
叙述至此,可清晰的看到以下三点,其一、张春桥所说的“草”、“苗”,孰是孰非,不言而喻。
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为什么大相径庭
可见对与错、是与非答案因人而异,这是由人的生活理念、价值观点不同甚至各自所3 处的社会地位差异所造成的必然结果,永远如此。
其二、张春桥对周荣鑫发狠,醉翁之意不在酒,箭指邓小平乃至周恩来。
其三、张春桥的“草苗”论历史已证明是错的,而在当时政治氛围下周荣鑫独据慧眼,识破“草苗”论之荒谬,以君子松柏之高洁,寒梅傲骨之态坚持真理奋起抗争,可敬可佩。
一位学者说得好:有很多事,单凭自身显示其是非;有很多事,得靠空间判定其对错;有很多事,更需时间证明其正误。
正当“草与苗”一路高歌甚嚣尘上之际,“梁效”、“ 罗思鼎”们又引申出“唯生产力论”伪命题大加挞伐。
虽说在十年浩劫中教育是重灾区,但其恶果一时难于现显出来,而无数工矿企业停产闹革命,社会生产力濒临崩溃,芸芸众生无论是精神方面的还是物质方面的其逼厄窘况立即展现出来,怨声载道,敢怒而不敢言。
邓小平同志顺乎民心,提出全面整顿,恢复生产秩序,尽快发展生产力,何错有之
在四人帮看来,邓小平是在借发展生产力干扰以阶段斗争为纲路线贯彻执行,企图否定文化大革命。
但又不好直接批判发展生产力之说,于是乎采用偷换概念,在生产力论前面加上个副词,将原先的“生产力论”换成“唯生产力论”,铺天盖地批将开来,无赖加流氓,信口雌黄,何对有之
以我浅薄之见,假设,实验,使人类对自然界种种奥秘认识越来越多,科学得以日新月异飞速发展。
实验反复多次4 本身就蕴含对与错斗争过程,下面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两个铁球质地相同,大小有异,大的质量为10斤,小的质量为1斤,若从10米或100米高度同时落下,那个先落地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凭着“自信的直觉”,认为“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 这种观点统治了西方学术界将近2000年。
亚里士多德何许人也
他的头上光环光芒四射,艳丽无比。
他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
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
当时人们将其奉若神明,奉为绝对权威,他的理论都是对的,勿容质疑。
出生于意大利比萨市,26岁的比萨大学数学教授伽利略(1564年2月25日—1642年1月8日)公开站出来,宣布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铁球落地之说是错误的,此语一出震惊世界,一片哗然,这愣头青疯了,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反对科学泰斗之说。
伽利略毫无退却之意,同时宣布用实验证明我是对的。
1590年的一天,伽利略邀请比萨的一些学者和大学生来到比萨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让一个重一百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由塔上自由下落,轻的和重的几乎同时落地。
伽利略把试验重复一次,结果仍然相同。
从而创立了“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即在忽略空气阻力条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时同时5 落地,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
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标致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他不承认世界上有绝对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绝对权威,反对盲目迷信。
他说过:“老实说,我赞成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精心地加以研究。
我只是责备那些使自己完全沦为他的奴隶的人,变得不管他讲什么都盲目地赞成,并把他的话一律当作毫不能违抗的圣旨一样,而不深究其他任何依据。
”不由得想起胡适先生的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
就广义而言,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即从野蛮向高度文明发展的过程。
这一点为世人所共识,毫无歧异。
就狭义而言,一个国家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所选择的社会制度好与坏、对与错往往众说纷纭,“朝”与“野”的看法往往完全相反,在人文学士或庶民中也不尽然相同。
可以说,此等情况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如影随行,永远存在。
这是因为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从社会资源分配中所获得利益多少不一,加上各自文化素养参差不齐,思考问题必然多视角等等诸多因素造成的。
然,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不会永恒不变的。
哲学家可以用哲学理论、经济学家可以用经济理论、社会学家可以用社会学理论去论证,即是说各自用手中的批判武器论述现存的社会制度弊端,由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的必然性。
文学艺术家则是用用其作品表达新的社会制度诞生顽强意志。
14-16世纪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6就是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体系吹响的号角。
哲学是政治变革的先导,恩格斯指出:“正象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正因为如此,恩格斯在其“费尔巴哈论”中引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言中的一句名言:“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这句名言获得了当时的普鲁士政府的青睐,被视为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在哲学上为专制制度、警察国家、专断司法、书报检查制度等证明是对的(合理的)。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窃喜,他的封建专制王朝可以世代相传了。
恩格斯尖锐的指出,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喜欢的太早了,黑格尔名言十分晦涩,他根本不理解黑格尔名言背后隐藏着积极的革命性的一面。
恩格斯说:“至少有一个人在1833年已经看到了,这个人就是亨利希·海涅。
”恩格斯接着说:“按照黑格尔的思维方法的一切规则,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
” 这就是说,黑格尔并不认为一切现存的东西,都无条件地是现实的、合理的东西。
现存的东西,只有符合必然性,合乎规律的,才是现实的、合理的。
而失去必然性的现存的东西,尽管还存在着,却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因而行将灭亡。
这样一来,一个表面上看来是封建专制制度赞美诗的命题,就变成了为推翻这种制7 度擂起的战鼓,是新型社会制度登上舞台的进军号,为普鲁士封建王朝灭亡奏出的挽歌。
仔细咀嚼黑格尔的名言,虽微言却存大义,颇耐人寻味。
鲁迅生平(有年份)
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取名樟寿。
1898年往南京人江南水师学堂学习。
改名树人。
1899年改人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学习。
1902年赴日本留学。
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文。
1904年到仙台,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1906年放弃学医。
回东京从事文学活动。
1909年回国,任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教员。
1910年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生物学教员。
1912年到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
5月,随部迁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8月任教育 部监事。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笔名。
1920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等学校讲师。
1926年任 赴厦门。
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国学研究院教授。
1927年赴广州。
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10月,到上海,与许广平同居。
1930年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2年11月赴京省亲,在京作五次演讲。
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为上海分会执行委员。
1936年10月19日5时25分。
因病逝世。
鲁迅(1881—1936) 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
名人名言网名人名言网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鲁迅著作二十卷,继往开来,博大精深。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杰作《阿Q正传》的发表,为新文学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对中国作家和世界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热风》、《二心集》等杂文精悍犀利,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领域。
他卓越的文学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而且也是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
鲁迅是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名人名言网名人名言网在家乡绍兴名人名言网鲁迅青年时代求学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名人名言网名人名言网日本7年名人名言网1902年9月赴日本仙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在是东北大学医学部)学医,据说曾经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3年3月从学校退学,1909年从日本归国。
名人名言网名人名言网在北京,1912-1926名人名言网名人名言网1912年受蔡元培之邀到北京教育部任签事.在经历一段思想苦闷,对国民党、社会改革失望的痛苦后,重新投身新文化运动,在北京女子师范高等学校任教授、北京大学任讲师。
1918年,他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他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形象,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名人名言网名人名言网在厦门和广州名人名言网离开北京后,鲁迅在厦门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任教。
名人名言网名人名言网上海10年名人名言网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0年之久,他一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所谓“半租界”,今天虹口区北部鲁迅公园一带),那里有特殊的政治环境,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
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但鲁迅与左联领导有很多思想上的冲突,这或许是把他定位为自由作家的论据之一。
1927年到193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杂文。
名人名言网鲁迅在上海期间,和宋庆龄、陈赓有交往。
鲁迅所主持的文学团体和郭沫若、郁达夫主持的文学团体有矛盾。
鲁迅扶植奖掖文学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萧军、萧红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张春桥进行过论战。
名人名言网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而逝世。
上海民众与全国各地民众为他举行隆重的悼念活动。
上海民众代表在其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
名人名言网名人名言网家庭名人名言网元配朱安,1927年鲁迅在广州开始与许广平(1898—1968)同居。
1929年,儿子周海婴在上海出世。
鲁迅有两个弟弟:周作人(1885-1967)、周建人(1888-1984)。
名人名言网名人名言网成就名人名言网鲁迅一生写了许多小说,散文和杂文,其中不少为经典之作。
名人名言网名人名言网鲁迅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著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同时对美术也颇喜好,他是中国版画的发起人。
我有个问题,女生靠我近的时候会奇怪的生理喘气紧张,这是不是代表她喜欢我
生理喘气很正常的,由异性近距离产生。
是怦然心动的动情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