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 新年祝福语

见面不能相认得诗句

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有哪些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中秋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重阳节:<>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元宵节《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旦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

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

古人用桃木画

鉴赏《红楼梦》中贾探春的判词《分骨肉》

贾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涕送江边千里东风一梦遥。

画面里,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分骨肉》曲: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鉴赏]贾探春虽然是庶出,但是他在十二金钗正册里排在了他的姐姐迎春、妹妹惜春、精明强干的凤姐姐和史湘云的前面。

贾家四姊妹的名字“元”“迎”“探”“惜”是可以读作“原应叹息”的。

作者对他们的命运一概感到悲惨可叹;不过单单把其中的三姑娘探春写成一个才能出众、不同凡响的人物。

她的报复与才能哪有发挥的机会?论诗才,她不及黛玉和宝钗,但首先发起诗社的却是探春。

从有了诗社之后,林、薛、宝玉、湘云、李纨等才会常集会,展开了青年人不以长辈为中心而自己活动的局面。

这不过是探春具有组织才能的一点侧面表现而已。

至于探春他有个绰号叫做“玫瑰花”从此其中不难看出在娇艳的外表底下有着一颗不想受人摆布,时时刻刻保护自己的心。

在四春中才能最为特例独出,理家,起诗社是他带头,抄检大观园时表现最勇敢,最特殊的是他烦宝玉到庙市上去买的小玩意,都是民间工艺,趣味盎然的小品杰作。

可见他的审美水平特高,他批评那种富贵而俗气的“没处搁的”瓷器铜器(大抵宫廷风格)。

都预示了他是一个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的三姑娘。

探春最后是远嫁,不是嫁给了一般的男人,去过一种平庸的生活,而是有其一番独特的作为。

在这我就把前面提到过的。

第五十五回,赵姨娘为兄弟赵国基死后的丧葬赏银一事来跟探春聒噪,探春急切中有这样的话:“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做一个解释。

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伏笔,她在八十回后,果真就像男人那样地出去了,但那是不一般地出去,那是一去难返的流放式的远嫁。

但是,这个美丽、睿智而有管理才干的女性,会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以释放自己的才能来抗衡内心的痛苦。

探春最后的结局远嫁海外,不知所踪。

探春这样的生存方式,也非作者之理想。

贾探春最后远嫁到海外了吗?是利用前八十回中的伏线、暗示等,来推测八十回后人物的结局。

因为按照学术界通常的看法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原稿,而是高鹗所续作。

既然是续作,就是“假”的。

“探佚学”,就是要探出曹雪芹的原意。

梁归智先生在探佚学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他认为,探春的结局并非是嫁给了“镇海总制之子”,而是嫁到了“中国以外的一个海岛小国作王妃”。

这种看法是不是有道理呢?第五回,探春的判词附有一幅画,是两个人放风筝,有一片大海,一支大船,船中有一个女子掩面涕泣。

判词云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幅画很明白是暗示探春要飘洋过海,像风筝断线一样游荡飘泊,远离故国。

如果像程、高续书那样,仅仅是嫁到海疆,那是与判词不合的。

《红楼梦》曲的《分骨肉》,也是咏探春的:“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离家三千里之遥,而且还是水路,只能是海外。

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姐妹在怡红院中行酒令抽签。

酒签上的诗句,皆暗喻各人命运。

探春的签上有一枝杏花,底下写着“瑶池仙品”四字,有一句诗,道是“日边红杏倚云栽。

”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

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探春既是“王妃”,又要乘船远去,远离“骨肉家园”,除了去海外,是没有其它出路的。

二十二回,探春作了一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相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谜底是风筝,暗寓探春远适。

那是怎么回事呢?“抄家”是俗常的口头话,官书上的文词叫做严“籍没”——即查抄造册登记没收的意思。

在贾府真被籍没之前,还有许多事情要发生,不是一下子直线发展,一泻到底的形势。

先说元春死后,姊妹中能有作为、可望暂支危厦的人材,只有探春一个了。

有她在,委以实任真权,还能转危为安,救亡收散。

可是她也必须离开骨肉家园,远远地别去了。

探春是朵玫瑰花,又香又艳,只是有刺儿扎手,不好惹。

她又是杏花,命中主得贵婿,嫁为某地的王妃,一去无归。

她离去的时候是清明佳节,送行的在江边上,探春要乘坐一艘大舰远行了,彼此临别都悲怀涕泣。

探春说,这些,孩儿已思虑再四,才敢出头的。

因为,我一走,可换来特恩宽赦,家事可保;我自己虽远嫁不幸,总比抄家之后没入官家给人去做奴婢要强得多。

所以我这一去,可望家里外头勉图各保平安,不致大灾大祸。

如此,只得请父母暂舍不忍之心,别无他路可走了!这就正是所说的“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的十个字的真正内涵,这也就是探春大义超常、舍身救众的“脂粉英雄”之本色!第七十回,大家填柳絮词。

曹雪芹写得很精心。

他写到贾探春填词,只填成了上半阙,最后由贾宝玉给他续了下半阙。

宝玉续的下半阙里面有一句:“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柳絮每年春天来一次,宝玉有一个愿望,就是明年还可以再见到。

为什么偏偏要由宝玉来写这样一句?我想曹雪芹的用意很明显,因为探春自己写的上半阙最后一句叫做“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探春自己写的这句意味着永远分离,离开后就再不可能见面了。

如果把整首词都当做探春的作品,那就等于探春预言自己还会回来。

曹雪芹他很精心地安排,他偏写探春一时才力不计,写不出下半阙,宝玉写的下半阙里的那句“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就成为是一个虚妄的幻想,只是宝玉个人的一种愿望,是不能实现的。

第七十回末尾,写宝玉和众女儿们放风筝,探春放的是一只凤凰,这本来很吉祥,但是,忽然又飘来一个凤凰风筝,似乎更吉祥,更怪的是又来了个门扇那么大的喜字风筝,还发出钟鸣一般的声音,这不更锦上添花了吗?两只凤凰一大喜,多好的象征啊,可是,那三只风筝最后竟是绞在一起,三下齐收乱顿,结果呢,线全断了,三个风筝全都飘飘摇摇远去了,竟是很糟糕的一个局面。

我认为,这就喻示着,探春的远嫁,表面上体面,其实,是双方政治较量当中的一个互相妥协的产物,借用第五十三回贾珍说的那个歇后语,叫做“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于是,再想想,第五回册页里关于探春那幅画,为什么一定要画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放风筝,船上那个女子为什么掩面泣涕?就是象征着,休战可能是短暂的,两只风筝随时又可能绞成麻花,齐收乱顿,线断无常。

第二十三回,探春的灯谜诗,有一句就是“游丝一断浑无力”,她远嫁后,其实也可以说是命若游丝。

在判词的画中有2两拨人去送探春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有就是在放风筝的那一段还有一个另外的解译。

探春远嫁,要有娘家人送行而且,还有两拨娘家人去送探春,是为什么呢。

应该大家想一想。

在贾母80岁的生日上,来了一个是南安王老太妃,她在贾母寿筵上,想见宝玉,叫贾母给推了,他什么叫宝玉呢,估计想和贾家提亲,因为宝玉名声在外,慕名而来。

这一点再此说明了贾母支持木石姻缘的决心。

他看见不到宝玉又叫贾家的几个小姐,来看看。

估计是想为王府里的世子,挑一个媳妇,可是贾母是怎么安排的呢,他叫了薛、林、湘出来,又单单的叫探春出来,因为前面的三个小姐,都不是贾家的,提亲要找他本家的长辈,贾家做不了主。

唯独叫探春出来,就等于直接告诉南安王老太妃这个是我们家的姑娘,我们可以做的了主。

直接就把探春推销了出去。

贾母为什么,不叫迎春出来呢。

迎春应该在那个时候是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女孩子了,因为迎春这个二木头,生性懦弱,又不善言谈。

怎么能叫他去做世子的夫人呢。

要知道世子如果世袭了爵位,他就是王爷,他的夫人就是王妃。

对于探春的能力贾母甚至,所以他单单只叫探春出来,是想贾家再出一位贾元春。

可是,最后这门婚事没有做成,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又要提到他们放风筝时候出现,情况的另一层含义了。

探春放的是一只凤凰,这本来很吉祥,但是,忽然又飘来一个凤凰风筝,搅在了一起,这就是说,贾家和南安王的婚事。

后来呢。

又来了个门扇那么大的喜字风筝,还发出钟鸣一般的声音,那三只风筝最后竟是绞在一起,三下齐收乱顿,结果呢,线全断了,三个风筝全都飘飘摇摇远去了。

这就预示着,一个比王爷还大的权利。

把这个婚事给取消了。

那就是皇帝,我上面说了和番的事情在这里就不讲了,那为什么又有2拨人送他呢,因为,虽然探春跟南安郡王的一个儿子订了婚,但南安郡王肯定愿意为圣上奉献一切,把原来将探春娶为媳妇的做法,改为收养他为女儿,这样探春也就真具有了郡主的身份,拿去跟一个弹丸番国和亲,贾家体面,南安郡王家也荣耀,又省的动用真的公主、郡主,启不四角周全?而且人们知道贾政已是待罪之身,圣上能容罪家的女子破格成为郡主,送出和番,也昭显圣上的仁厚德泽。

贾家当然是他的本家,应该会去送他,但南安郡王家既然改娶他为收为养女,也算是他父母家了,也得去江边送他,这就两拨娘家人去送行。

探春远嫁茜香国,当然失去了成为南安王妃的可能,但是去嫁给茜香国女王的儿子,他就是那国的王妃了。

不过你一定要把那个王妃想象得如何美好,漂洋过海,贫会苦闷,当那样的王妃其实就是一种流放。

贾探春就这样告别了自己风雨飘摇的家园,告别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和跟自己耳鬓厮磨美好相处的二哥哥和姐妹们,那气氛,应该是悲怆的。

伏了分骨肉曲中的意境。

她是断线风筝,有去无回。

脂砚斋在她的灯迷诗后有条批语说:“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可见,第一,她的远嫁,不是在贾家遭遇灭顶之灾,彻底败落之后,应该是在荣国府为甄家藏匿罪产的事情刚刚爆发,第一波打击初来的时候;第二,她远嫁没多久,皇帝就把宁荣二府参与“月派”谋反跟当年藏匿秦可卿的罪行新老账一齐算,那时候应该是几乎没有什么再可以回旋的余地了,但是,对她的处世应变能力的激赏,竟使批书人认为在那样一种近乎绝境的情况下,如果她还没远去,竟仍然可以做到使诸子孙不至离散;第三,这条批语的口气,让我们感觉到,“此人”,也就是探春这个角色,在真实生活里是确实存在的,而书里的故事,也是大体都存在的,否则,对一部完全虚构,人物全凭想像捏合的故事书,犯不上去做这样的设想,去哀哉伤哉地悲叹。

探春这个杰出的女性,在那个封建官僚的社会里,最后只是一个政治的牺牲品,但他的牺牲终究没有挽回贾家的败落,实在真是令人叹息呀。

关于江南的美丽传说:

(一)、相传在遥远的年代,深居峨眉仙山千余载的白蛇、青蛇因羡慕人间幸福自由的生活,双双化为美丽少女白素贞和小青,来到西子湖畔。

桃红柳绿的春色,男男女女的游人,使她们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恰巧,断桥处走来一位扫墓而归的男子许仙,他的翩翩风度、忠厚神态吸引了白素贞,她和小青呼风唤雨,与许仙借伞为约,红楼相见。

双方倾诉衷肠之后,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小青从中牵线为媒,当即完婚,结为夫妻。

他们迁居镇江,开设保和堂药店行医治病,深受邻里八方尊敬爱戴。

美满的姻缘却为恶僧法海不容。

他妄想欺骗许仙,离间夫妻感情,许仙听之不信。

时值端阳佳节,许仙好意劝妻畅饮雄黄酒一杯,白素贞把酒饮下,顿时现了真形,吓昏许仙。

白素贞悲伤万分,星夜上昆仑山上盗取灵芝仙草,将许仙救活。

哪知许仙上金山寺还愿,被法海囚禁。

白素贞携小青赶来,谴责法海不义。

法海拒不放人,白素贞无奈,水漫金山。

领水族同法海及神将激战了一场,白素贞终因腹内已有七月胎儿,战败而归。

白素贞和小青来到断桥,故地重现,触景生情,感慨万分。

许仙挣脱枷锁也逃至断桥。

小青盛怒之下欲杀许仙。

白素贞怨爱交织,诉说许仙负心背盟。

许仙惭愧莫及,发誓爱深情坚,夫妻言归于好。

回到红楼生一娇儿,生活无比恩爱幸福。

法海并不就此罢休,去梵宫借取金钵一件,前来捉拿白素贞。

白素贞被金钵吸走,与许仙父子生死离别,悲痛欲绝,最后被压在雷锋塔下。

春秋更替,光阴流逝,小青为姐报仇,练就武艺。

她用火葫芦烧死法海,击毁雷锋塔.救出白素贞。

桃红柳绿春又艳,家人团聚喜笑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二)灌园叟晚逢仙女 明末冯梦龙的《灌园叟晚逢仙女》讲了一个江南一带花神惩治恶霸、扶助花农的故事。

话说大宋仁宗年间,江南平江府东门外长乐村中位名为秋先的老者,他妻子亡故,膝下无儿女,因自幼酷好栽花种果,便废弃田业专于其事。

日积月累,建成了一个大花园。

秋先是个花痴,不仅对自己满园的花呵护备至,对他处的花木也常常流连忘返。

城中有一名张委的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常常和手下一班如狼似虎的奴仆及几个无赖子弟危害邻里。

一日,他带了四五家丁及恶少,游荡至秋公门前。

话说秋公正好浇灌完盛开的牡丹,于花前独酌,不想张衙内破门而入。

一番寻衅滋事,最后竟把个好端端的花园子践踏得只蕊不留,狼藉遍地,还意犹未足。

待风卷残云后,秋公望着满园雕残零落、尘垢沾污的残红,顿时凄然泪下。

正哭之间,只听得背后有人叫道:“秋公为何恁般痛哭?”原是一个女子,年约二八,姿容美丽,雅淡梳妆,却不认得是谁家之女。

秋公将张委打花之事说出。

那女子笑道:“我祖上传得个落花返枝的法术,屡试屡验。

”按照她的要求,秋公取水出来,发现残花果然重上枝头,而且各种花瓣色彩掺杂,比从前更好看了。

这件稀奇事很快就传到了好惹是生非张衙内耳朵里,于是再次上门施展辣手摧花,还找借口给秋公上了枷锁。

恶少们一直打砸到晚上,忽然卷起一阵风,化作一位姿容美丽的红衣女子,原来,她就是花仙,只见她长袖翻飞,掀起一股刺骨的冷风,将张衙内一伙像蝼蚁一样吹走。

狂风大作,张衙内本人也一头栽进了沼池。

之后秋公也被从牢狱中解救了出来。

在这个故事里,花仙已经成了正义和力量的化身,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与正义力量相结合的心愿。

明代以后此类花神形象日渐丰富,且愈加栩栩如生。

如今我们常看到的花神塑等民间工艺品便是这样。

她风姿妩媚,手持中国的花魁芍药、牡丹,或手提盛有这两种花的花蓝,安详地守卫着善良劳动人民心中的美好宿愿。

、(三)、越女剑,有关它的传说悠远,散见于正史和野编,最早、最详尽的记载是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在后来的《艺文类聚》及《剑侠传》中亦有记载,小说《东周列国志演义》中也有,如果看全了金庸十五部小说,一定也记得起来金庸并不怎么放在心上的那部极短篇小说《越女剑》。

《越人歌》,最初见于古诗十九首,相传是中国最早的译诗。

据说当年楚国的鄂君子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这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今天我们在辗转相传的年代看到的:今夕何夕兮,中搴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羞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与越女剑完全不同,那是一首寂寞的情诗。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木尚有知(枝),而君心尚不如木枝(知)。

可惜这首歌是用楚语译出,染上了楚辞的风格,否则,一定会比现在这样更有特色。

江南第一庙——曹娥庙 曹 娥 的 传 说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不知名的小渔村。

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舜江上捕鱼。

这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年方一十四岁,生得美如天仙,又聪明绝顶,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女。

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

江上浊浪滚滚,卷起一个个巨大的漩涡,洪水淹没了滩涂。

渔人盼大水又怕大水,涨了大水鱼虾多,但洪水汹涌危险大。

曹娥她爸望着混浊的江水,再也憋不住了,有道是混水好抓鱼,这是一年一度的渔汛,怎么能错过。

他理出鱼网,撑出小船,打算出江去捕鱼。

曹娥望着满天风云,劝爹不要去。

爹说抓鱼日日有危险,只要小心就无事。

曹娥见爹硬要去,央求爹同去,好歹也有个照应。

爹说女儿不识水性,去了给他添麻烦,一定不让去。

爹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时时盼、刻刻望,只望爹爹平平安安早回家。

直到日中太阳过了西,还不见爹爹来吃饭。

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但见江水茫茫,掀起层层恶浪,却不见爹的渔船。

曹娥心里不安了,她沿江向上游走三里,转身又朝下游走六里,还没见到爹。

太阳快搁山头了,曹娥急得拼命叫:爹爹,爹爹喂--喊声招来几个她爹的伙伴,他们个个衣衫湿淋淋,大家见了曹娥都叹气,说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爹的小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

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爹爹,拔脚朝下游追去。

天黑了,几个渔家叔伯伴着她,一再劝她先回去,说她爹水性好,恐怕已在下游上岸,歇在别人屋里,明天一定帮她找回来。

曹娥不见爹,怎么肯回去,谁也劝不住。

整整一夜,她在江边来回哭叫,没有一个乡亲不为她难受。

第二天村里人给她送来吃的,她不吃。

人们陪着她沿江找,找了三天,仍不见她爹。

曹娥沿江啼哭,哭了三天,眼泪哭干了。

村里人又是劝,又是哄,想劝她回家。

曹娥说,不找到爹,死也不回家。

她不吃不睡,沿江哭了七日七夜,哭得眼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忽见一个大浪托起一个黑团,好像她爹在跟水搏击。

曹娥一陈惊喜,果然爹爹水性好,还在水里游。

她要救爹爹,帮他游上来,一声呼喊,纵身向江水扑去。

曹娥跳进江水里了--人们呼天抢地,纷纷奔去抢救。

但见江水滔滔,哪里还有曹娥的影子。

天啊

好人为啥偏要遭这种噩运

人们热泪满眶,围着江堤怨皇天。

亲不亲,家乡情,村里人不忍心让曹娥父女葬身水底,分头沿江寻找他们的遗体。

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江水清澈明亮,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

人们满怀希望赶过去,果见一男一女,背贴着背,女的反剪双手紧负着男的,原来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

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

后来这个曹娥负父出水的地方就叫贺盘村。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

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直到现在,曹娥江不管水急潮猛,江水奔腾咆哮,一到曹娥庙前面,立即变得无声无息,仿佛愧对孝女,悄悄遁去,过了曹娥庙门口,才敢再发出响声,真叫人叹为奇迹。

曹 娥 庙 的 传 说 早先,曹娥庙很小,庙里只有一个曹娥娘娘的神位。

一日,有人躲到曹娥娘娘的神位下,听到外面追赶的脚步声,吓得连声祝告:娘娘菩萨救救,保佑我躲过难关,日后出山之日,一定重建庙宇。

这人说完,听得外面人声远去,心里安定下来,朦胧进入梦乡,梦见曹娥娘娘说:脱去我的内衣,去某当铺当二百两银子,日后上京,万事大吉…… 一梦醒来,天已五更,这人不敢多留,就照娘娘梦中吩咐,脱了她的内衣,走了。

这个小伙子,名叫沈宏奎,本地人,从小父母双亡,讨饭过日子。

这天撩人家晒着的衣裳,想换碗饭吃,被人发现追赶。

当日他到那爿当铺当内衣,朝奉一陈惊讶,原来他也得一梦,竟与眼前的事实一样,便问要当多少银子,沈宏奎说二百两,朝奉并无二话,依言照付。

沈宏奎到了京里,正逢皇上限期捉拿十八大盗。

已捉到十七个,还缺一个。

捕快正愁交不了差,一见沈宏奎这个衣衫褴褛的外地人,也就不管是非,抓去抵了数。

第二天,一道圣旨:午门问斩。

沈宏奎被剥去上衣,绑到午朝门外,口口声声念叨:娘娘呀娘娘,是你叫我上京,今朝我受冤枉,怎么不来救我

当时,看热闹的人很多,其中一个看台上挂着竹帘,帘内坐着御妹娘娘。

听见有人叫娘娘,撩起帘子一看,不觉笑出声来,原来犯人个个赤脯,而沈宏奎脸孔金黄,身子雪白,恰好与她相反,她是脸孔雪白,身子金黄,算命先生说她是玉盖金瓶,照这么说,这犯人是金盖玉瓶了。

监斩官听得沈宏奎口叫娘娘救救,而御妹娘娘竟掀起帘子来看他,猜其中必有缘故,何况他是最后抓来充数的,忙叫留下沈宏奎,把此情上奏皇上。

恰好太后也得到消息,就以一笑定姻缘,把沈宏奎招了驸马。

沈宏奎招了附马,想起曹娥庙里的心愿未还,心里着急。

有个老臣给想了个办法。

这日一早,御妹哭奏皇上,说驸马欺侮她。

皇上见御妹头发散乱,衣裳被撕破,龙心大怒,下旨立斩驸马。

众大臣说:夫妻床上相骂是家常小事,再说斩了驸马,以后娘娘……皇上闻言,改判充军。

充军充到哪里

又有大臣说:充他到东关曹娥,去冻煞、关煞、馋(读曹)煞、饿煞

皇上顺水推舟,沈宏奎就带足金银,到了曹娥,大兴土木,扩建娘娘庙。

一年半载后,御妹想念驸马,坐了龙舟来曹娥看望。

沈宏奎正在钓鱼,听说御妹娘娘龙舟到岸,高兴得丢下钓竿,赶到埠头,一脚跳上龙舟。

船上卫士见是个平头百姓,大喝一声,一刀将他杀死了。

等御妹娘娘走出来,已经来不及了。

沈宏奎死后,曹娥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在娘娘庙的偏殿旁为他盖了个沈家台门,至今还在。

曹 娥 庙 吸 币 趣 事 有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曹娥庙正殿中央矗立着四根红木大柱,取硬币往柱身上贴,有的硬币会被吸住,历久不掉,有的则用尽全力也贴不住。

相传民国庙宇重修之时,工匠们为寻取这四根主柱颇费周折,最后还是曹娥托梦给工匠才去南洋采到。

由于路途遥远,材料抵沪时离上梁之日已很近,船主怕误工期,非常担心。

不料从上海至上虞只航行一昼夜便到达庙前江边,船主大惊,认为非孝女神力莫为,不但运输之费分文不取,还特地赶制了一只船的模型悬在暖阁之上,以示纪念和敬慕。

所以,民间传说,币被吸住的人是孝子或是孝女,下次可不用来庙祭拜曹娥,币没有被吸住的人不孝顺,必须经常到庙以添孝心。

回答者:谋承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1-21 20:56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

李源不同意。

圆泽只好依他,感叹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位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

”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三年了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

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

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无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往问道: “泽公,你还好吗

”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见面的日子。

”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他往那里去了。

真有三生石吗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 “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顽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前生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这个故事 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

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些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

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永浴爱河”……甚至于在生气的时候咬牙说:“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

”在歉意的时候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

”在失败灰心丧志的时候会说:“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

”看到别人夫妻失和会说:“真是前世的冤家

” 这种观念在中国是无孔不入的,民间妇女杀鸡杀鸭时会念着:“做鸡做鸭无了时,希望你下辈子去做有钱人的儿子。

”乃至连死刑犯临刑时也会大喊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 所以,“三生石”应该是有的。

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当然,一再地做仇敌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

在《出曜经》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本质: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 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 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 爱前伤众生。

在这里,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伤,被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转下去。

另外,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

欲回爱生,命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

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

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人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是这样了。

人的一生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这种对轮回的比喻,真是优美极了

西游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西游记表达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的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反抗精神如孙悟空,同时,也表现出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

古龙小说中描写西门吹雪的话

,踏着急匆匆的余辉,一条归家的路在大部眼里格外的亲切。

可那个细长的影子丝毫升起过这个念头,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字:剑。

落叶纷纷,在犀利的剑气下,原本生机盎然的花草树木都失去该有的颜色。

甚至,日月星辰都被这充满死意的剑气所笼罩,黯淡了下来。

两岁时,西门初识剑。

三年后,初窥门径,剑光飞舞,滴水不漏。

十岁时,略有小成,剑气如虹,直冲云霄。

十八岁时,登峰造极,剑气漫天,随心所至。

其中练剑时的辛酸血泪困苦艰难无从得知,只是西门从不离剑,甚至吃饭、睡觉都不例外。

踏入江湖前,西门以痴迷入剑道。

这里还有更多

诗歌鉴赏,特定景物代表的含义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菊花---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7、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8、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9、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1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11、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12、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13、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14、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冰 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月亮对月思亲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南浦水边的送别之所。

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梧桐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

杨花有飘零之意。

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司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

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连理枝 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战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没拉住,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后来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青梅竹马用来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逐鹿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

”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结为婚姻,后便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彭祖传说中长寿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

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

观:观望。

在壁垒上观望。

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

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精卫 古代神话。

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花中四君子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

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玉成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璧还敬词,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方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后来青鸟成为传书的信使。

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问鼎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

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后以喻为国忘家。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

还珠古时合浦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金鸡古代传说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

后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

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

过了—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

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

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青眼相传三国时魏国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

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

相传春秋时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每当伯牙弹琴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雅。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q0)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

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菰菜羹:菰菜、莼羹。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

碧血 化碧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典出《晋书·却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橘指孝顺双亲。

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

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

’术大奇之。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咏絮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柳营指军营。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太许可,才可入营。

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

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南冠代指囚禁而不变节操的品格。

见面不能相认得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