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树育人的励志名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关于品格(借物喻人)的名言3句。
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立直,要知松高洁,带到雪化时。
关于树的名言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背靠大树好乘凉 一叶障目 不见森林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印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桃李不成 下自成蹊 大树招风 小树易折 参天大树 叶落归根 人有悲欢离合 树有春夏秋冬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山中有直树, 世上无直人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背靠大树好乘凉 一叶障目 不见森林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印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桃李不成 下自成蹊 大树招风 小树易折 参天大树 叶落归根 人有悲欢离合 树有春夏秋冬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山中有直树, 世上无直人
用了借物喻人手法的名言
(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虞世南《咏蝉》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李商隐《咏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唐)李贺《南国十三首》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唐)来鹄《云》千形万象还成空,影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宋)郑思肖《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关于借物喻人的名句
墨梅 王冕 我家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留清气满乾 蝉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五代【主题类别】:托物言志【题材】:五言律诗【韵类】:ingㄧㄥ英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望岳 【作者】:杜甫 【年代】:唐五代【主题类别】:托物言志【题材】:五言古诗【韵类】:aoㄠ熬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名言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 释】: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评 析】: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借物喻人,借某一事物的,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
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见,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文章,体会一下本文借物喻人的特点及作用: 山中的老杏树 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
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儿扛着木棍儿,棍儿上挑着篮儿,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
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
”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
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
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
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
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
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
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
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
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
哦
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
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
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
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
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
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
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
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
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这是一篇优美、生动、感人至深的文章。
相信每一个同学读了此文之后,都一定会认识到:本文决不单纯是状“物”;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树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具有老杏树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扎根深山,饱经风霜,老而不衰,只讲奉献,胸怀坦荡、无私)的人,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具有老杏树品格的人的无比敬爱之情。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本文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
有关说明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格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