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魏征说的最出名的一句话是什么
唐朝宰相魏征说的最出名的一句话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
唐太宗说过的名言有哪些
著名的诗有《赋西汉》《横吹曲辞·出关》《暮秋言怀》《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
同年入凌烟阁。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唐朝魏征的这句话 魏征有哪些贡献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
同年入凌烟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李世民评曰: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
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
贞观之后,尽心於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徵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为政者岂待尧、舜之君,龙益之佐,自我驱使魏徵,天下乂安,边境无事,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古人以勤俭为美德,唐代的魏征曾说过什么
《谏十思疏》中有一段魏征的经典论述,深刻地说明俭节约的重要如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唐朝魏征是何人物
魏征简介:(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
祖籍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 ),后移居内黄。
唐朝政治家。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
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征少年孤贫,胸怀大志,不事产业,却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
隋末动乱,魏征历经坎坷,曾经五易其主。
他先是从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李密爱其文才将之招至麾下。
但魏征在李密手下并不受重用,李密覆败,魏征随李密投唐。
魏征主动请缨,帮助李渊去平定山东,并用一纸书信招降了李绩。
但不幸当时恰逢窦建德攻陷黎阳,魏征遭擒,又被窦建德收入帐下,作了夏王的起居舍人。
窦建德失败以后,魏征和裴矩一起入关二次投唐。
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欣赏他的才能,引荐他为太子冼马。
玄武门之变后,继任的太子李世民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先引为太子宫詹事主簿,即位后又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直到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
魏征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
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唐太宗以史的教训为鉴,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仁义”行事。
魏征一生不仅尽心事主,更以江山社稷、天下苍生为重,为唐初社会的稳定和“贞观之治”的出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魏征所上 《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魏征刚正敢谏的故事魏征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很穷,但他却喜欢读书,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后来又出家当过道士。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先后参加李密瓦岗军和窦建德起义军,李建成被杀后,他又因直言敢谏,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唐太宗常把魏征召进宫内,叫他提些意见。
李世民有不对的地方,魏征能够当面批评,甚至会弄得唐太宗一时下不了台。
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射(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封德彝的建议,决定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当兵。
但魏征不同意。
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的敕令,要由谏议大夫签名才能生效。
唐太宗问他:“你不同意这样做,有什么理由
”魏征回答:“臣作为谏议大夫,有义务向陛下指 出,这样做违背了治国安民的方针。
我朝开国后即立下‘男子二十岁当兵,六十岁可免’的规定,怎么能随便改变呢
”唐太宗非常生气,大声指责道:“你太固执己见
”魏征毫不退让,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
把河水放光捕鱼,确实能捕到许多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把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
如果把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的男子都去当兵,今后国家的税赋徭役去向谁要呢
”唐太宗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
有时候,李世民还会和魏征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比如,唐太宗曾问魏征:“历史上有过这么多帝王,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
”魏征回答道:“能够多听听各方面意见的帝王,通常比较明智;一意孤行、只听单方面的意见的帝王,难免就会昏庸。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唐太宗赞许地说:“你讲得真好啊
”有个大臣叫郑仁基,女儿长得美丽又有才华,皇后要把她收为李世民的嫔妃。
当册封的诏书写好后,有人说了一句:“她不是已经与人订婚了吗
”魏征知道后,就向李世民进谏道:“陛下住着亭台楼阁,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安身的房子;陛下吃着山珍海味,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充足的食物;陛下看着众多嫔妃,就应该希望百姓有称心的婚姻。
现在陛下把已经与人订婚了的女子夺过来,这怎么符合人家父母的心意呢
”唐太宗听了这番话,马上取消了册封。
当魏征患病去世后,唐太宗罢朝五天,亲自登上御苑西楼,遥望魏征逝世之处寄托哀思。
他沉痛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帽穿戴;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现在魏征去世,使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魏征能在初唐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一点作用,确实是与唐太宗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度分不开的。
唐太宗时能够大胆进谏的大臣,还有一位马周。
马周原来只是守卫玄武门的中郎将常何的客人。
公元631年(贞观五年),李世民下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
常何是个武将,不懂政治,感到谈不出什么,为此很犯愁。
马周知道了,马上动笔为他写了二十多条关于政治得失的意见,让他去交差。
李世民读了以后,觉得条条都切中要害。
他很奇怪,常何这一介武夫怎么变得这样有政治头脑了,就找他来面谈。
常何一向老实,他坦白地告诉李世民上书的内容都是马周写的。
李世民马上召见马周,一番谈话,对他十分赏识,不久便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马周没有辜负李世民对他的期望,经常进谏,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他要李世民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要了解民间的疾苦,爱护百姓;他要李世民不要太宠爱子女,没有必要每年加赐金银珍宝,因为奢侈只会害了子女;他要李世民以人为本,真正让百姓满意,就得选拔德才具备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