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作品《倾城之恋》中有哪些经典语句和其赏析
白流苏嫁的是当时上海滩数一数二的暴发户唐家的少爷唐一元,这桩婚事轰动一时。
老谋深算的唐老爷为了在“富”上再加一个“贵”,替儿子安排了这门封建婚姻。
白流苏想要逃离破落的白公馆,不想只是从一个牢笼跳到了另一个火坑。
唐老爷骨子里根本看不起白家因循守旧、死要面子的做派,唐一元婚后依然游手好闲、拈花惹草,白流苏奔波于两家的同时,还要应付丈夫的风流账,心力交瘁。
香港沦陷,整座城市遭到轰炸。
范柳原急欲回伦敦处理事务,不得不与白流苏分离,却因战事而未能成行。
白流苏冒着炮火去找范柳原。
面临生死边缘,一切世俗的束缚都褪去了,范柳原终于敞开心扉,在炮火中大声向白流苏求婚
战争,摧毁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是为倾城之恋。
精彩句子:1、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
2、流苏觉得自己就是对联上的一个字,虚飘飘的,不落实地。
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
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天都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
流苏交叉着骼膊,抱住她自己的颈项。
七八年一眨眼就过去了。
你年轻么
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希罕的。
他们有的是青春--孩子一个个的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
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
这一代便被吸到朱红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便是从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
3、柳原倚着窗台,伸出一只手来撑在窗格子上,挡住了她的视线,只管望着她微笑。
流苏低下头去。
柳原笑道:“你知道么
你的特长是低头。
”流苏抬头笑道:“什么
我不懂。
”柳原道:“有的人善于说话,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头的。
”流苏道:“我什么都不会。
我是顶无用的人。
”柳原笑道:“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4、范柳原在细雨迷蒙的码头上迎接她。
他说她的绿色玻璃雨衣像一只瓶,又注了一句:“药瓶。
”她以为他在那里讽嘲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加了一句:“你是医我的药。
”她红了脸,白了他一眼。
5、柳原叹道:“这一炸,炸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
”流苏也怆然,半晌方道:“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
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
”柳原笑道:“你打算替我守节么
”他们两人都有点神经失常,无缘无故,齐声大笑。
而且一笑便止不住。
笑完了,浑身只打颤。
6、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7、柳原又道:“鬼使神差地,我们倒真的恋爱起来了
”流苏道:“你早就说过你爱我。
”柳原笑道:“那不算。
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
”8、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倾城之恋读后感 著名作家评论+摘抄+赏析=读后感2000字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结尾。
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白流苏,一个离过婚的女人。
在那个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是要受道德谴责的。
而白公馆无疑属于守旧的那一派,“他们家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
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
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恐怕再无其他了。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
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
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
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
就这样,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
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
一个男人。
而柳指望的是那个安稳于是两人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不妥协。
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
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完了
还绕得大弯子
什么做不了主
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
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
”接着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
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这次又加上了“淫荡”的恶名。
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
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
拒绝和她结婚了。
”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
这是在和自己打赌。
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
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
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
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
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人说“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许这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
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只是一个生长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
她离了婚,在一个特定的机会下结识了范柳原。
我一直很喜欢这段话:“在日常世界里,他们间存在一场征服的战争,他们内心明争暗斗。
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她只喜欢他用更优厚的条件前来议和。
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
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也许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人,一段婚姻。
然而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一个女人,把命运当作赌注,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也有人说,范柳原同白流苏调情不过是为了男人的征服欲,因为她善于低头,容易掌控。
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
凭范柳原的经验,玩弄女人于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他从来不缺少女人。
萨黑荑妮就是一例。
他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在长久的游戏中早将生活堪破。
烟花虽然极尽绚烂,总是稍纵即逝的,随后是更广阔的岑寂。
他渴望安稳,渴望实在的温暖。
这是他的理想,尽管此时并不切近。
因此,他可以不在乎流苏的过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单只看到她“善于低头”。
后来战争爆发,打破了浮在日常生活中表面的东西,成就了他们的感情。
那场战事催化了结果的到来。
“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
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
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
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
她终于遇见了柳原。
”“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
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
”此时,她终于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
一瞬间,他们达到了某种契合。
“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最感动的是最后他们默默握着彼此的手的那夜,刹那间的了解和感动也够他们一起生活十年八年。
这样的结局,即便是合,温暖之外更多的是荒凉。
末一段中张爱玲说:他收起了他的甜言蜜语把它们留给别的女人,这是好现象,说明在他眼里已经把她当作自己人,名正言顺的妻子。
如此怅然的结局不无对爱情的挪揄嘲讽。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的选择。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
……”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
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
男人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人。
初读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
现在方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补充:倾城之恋》叙述的是一个寄居在娘家的离婚女人,白流苏,遇上了一个原本是介绍给她七妹的男人------范柳原。
范柳原对流苏有一点点爱意,但这点爱不足以让玩世不恭的他承担起婚姻的责任。
而流苏恰恰却只要一纸婚契 。
她知道爱情不能天长地久,而婚姻能提供给她生存所必需的一切
她只是想生存,生存的好一点而已
在缠绵的情话营造的虚幻的气氛中,展开的确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就像故事所处的大背景------太平洋战争
他们各自设立了精妙的陷阱,期待着获猎对方,却都不能如意,流苏满怀着惆怅回到上海,以退为进,期盼着范柳原能妥协,能给她一份尊严,去生存
然而,一个秋天,流苏已经老了两年---她可经不起老。
于是范柳原的一个电报又把他牵回了香港。
满怀着无奈何失败的心情,流苏已甘心于情妇的身份…… 战争成全了白流苏,使她得到了范太太的身份。
而范柳原却不再和她闹着玩了,他把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
谈论一个作家的作品,不能离开作品产生的年代、社会背景、作家本人的人生经历。
1920年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一个满清官宦人家,贵府小姐,7岁写小说,熟读《红楼梦》,23岁问鼎文学界,同年写就的《倾城之恋》是她的经典之作。
作者张爱玲的写作背景,也正是这两座悲情的城市。
1941年末,张爱玲在香港大学毕业半年前,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了香港张爱玲与市民们度过了恐怖的日日夜夜,这段经历,仅使她对人类懦弱的利己主义理解更为深刻。
这正是形成她创作风格、创作思想的根源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也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
张爱玲经历了从封建社会逐步走进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程,经历了太平洋战争,目睹了香港沦陷,经历了属于她的旧式大家族的衰落,但她毕竟是出自极为封建的旧式家庭,她很难走出自己,因此,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很少涉及时代重大的政论课题,而用全部的感知中产阶级以及市民阶层的世俗化的生存境遇去写作。
而在描写炎凉世态和庸俗市民时,又有着女作家少有的宽阔胸襟和成熟淡漠。
也就是说她的文字处于一种溢出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边缘语境。
而张爱玲却始终端坐在自己的心城里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一般人眼里是张爱玲擅长写悲剧小说里难得的喜剧,但在我看来,《倾城之恋》是彻头彻尾的大悲剧---倾城之悲哀
她从人的劣根性与道德观的残缺揭示了这个彻底的大悲剧。
城之将倾,国将不国,一个封建的离过婚的女人的生存又要建立在一个不想缔结婚姻的自私男人的不长久的爱情里,一切的一切危如累卵,可竟还有人羡慕,视流苏为榜样。
悲哀的年代
悲哀的城池
悲哀的男人和女人
张爱玲笔下的双城,在地理上,是流苏和柳原来来去去的那两座城:上海与香港。
白流苏的两城之间的历程反映出心境的起伏。
上海是流苏家人的所在地,代表着一传统守旧、充满压力的世界;香港则是一个冒险的新国度,代表着所谓的现代文明,是白流苏打算放手一搏的赌局。
双城,在心理上,又是流苏和柳原心中各自构筑的城。
柳原的城建筑在对自由无拘爱情的渴求上;流苏的城却是建筑在所谓的经济利益上,她需要一纸婚契作为保障。
最初,内心一样孤独的范柳原只想恋爱,他需要一个红颜知己;白流苏想结婚,需要一个体面的丈夫,好让她出净胸中一口恶气。
两个人于是展开了一场爱情攻防战。
范柳原想攻破上海女人白流苏期待婚姻的心城,而白流苏则想攻破范柳原只要爱情的心城,一对现实中的自私男女,于是这场心战就显得旗鼓相当精彩万分。
而对他们的爱情攻防战而言,太平洋战争是一个转折点。
以往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战争只会使爱情、家庭变得残破不堪,很少像张爱玲《倾城之恋》因为一场战争使婚姻形成,也因为这场战争,白流苏的心理状况产生变化,她与范柳原都因这场战争走出了自己的心城,却从此走入另外一个心城,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讽刺呢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大的悲哀呢
传统的倾城是指美人与爱情让一座城池倾灭,而这里的倾城刚好相反,一座城的倾灭成全了一个自私女子的愿望,然而这种成全是否真的完满
这正是张爱玲独特的风格----逆潮流而动
所以她始终是个世情的叛逆者。
美好的结局背后蕴含着更大的悲哀。
张爱玲的文学思想虽不代表某一个阶级,但她悲天悯人。
她的性格聚集着一大堆的矛盾:她的自强不息的女权主义(那个时代)淋漓纸上,她崇尚自由,但最后他笔下的流苏还是借助于一个男人解放自己。
半个世纪以来,张爱玲的文学命运和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这诞生在40年代上海沦陷区的文章《倾城之恋》并没有得到主流意识的认可,但透过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惊人是事实,这就是: 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上海进行着外来侵略者话语场与中国传统话语场的激烈斗争。
而这一时期是张爱玲文学创作的高产期。
张爱玲的一生始终远离权利,不为任何一种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所接纳,在自我认同的道路上重建了中国女性的位置。
可以说,她的一生是边缘的。
而这种边缘状态正是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寻求自我定位实现的超然境界。
张爱玲以一种极高的姿态,站立于中西文化的历史空间之上。
于是悲哀的白流苏、范柳原在她的笔下诞生了。
也许,这就是《倾城之恋》深刻的内涵吧
思想意识是作品不可缺少的的生命,技巧是作品外表必须有的装饰。
而这恰恰这是爱玲的长项
在艺术范畴,形式永远大于内容,高于内容。
可作家的文学风格---作品里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文学个性却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东西。
正如文学评论家谭正璧称赞的:她 “在技巧上始终下着极深的功夫”。
爱玲小说的基调,就像她与母亲告别时的气氛——看起来她是这样冷漠而无动于衷,只有懂得她的人才知道她的热切,她对这个世界的爱恋,她会把眼泪藏到你走远以后掉下来。
出于在怪异的家庭环境里从小就培养出来的怪异的自尊,她不会对着这个世界掉眼泪。
看来她是决绝冷漠的,在她的每一篇小说里 人性的主题、女人的命运、“苍凉的基调、参差的结构、繁复的意象——这,就是爱玲文学创造的艺术之所在
张爱玲善用象征的艺术手法,这不仅体现在《倾城之恋》城中,在该文的开头,作者已经把整个故事的性质预先暗示出来,使人读完全篇感受着一种通体谐和的情调: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个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
”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
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这就是上海城内代表着传统封建势力与现实的脱节。
没落的、悲哀的生命必定和不上生命的胡琴
直接是融合了作品通体的情调,间接是加入了读者的感应效果,是爱玲特有的风格。
爱玲还擅长人物的心理描写,而且描写的异常深刻、嘲讽多于怜悯,她有着超人的揣摩人物心理的才能,天生敏感。
这篇文章里从始至终充满了苍凉、抑郁而衰落的情调。
白流苏是一个懦弱的女人,给家里人逼得走投无路才演艺出来一件冒险的爱情故事,她不会真的燃起爱情之火燃烧尽自己胸膛里的热情,只会跟着生命的胡琴咿咿呀呀、如泣如诉地响着。
在这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狂人日记》里血淋淋的“吃人”。
流苏的骨子里有一股命运的随和,她居然从没有想过要把自己拴在一个男人身上做寄生妇女,可现实她的命运恰恰是拴在了一个和她一样无助的浪荡男人的身上;流苏是自私的,与范柳原的“倾恋”算是用了一些耐心,然而不过如此
她是上海女人,也算是精明的有节制了。
而流苏所有的表情都在于柳原“倾恋”时用完了。
可她的四嫂却从她婚姻的表象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于是盲从地离婚了。
因此说流苏是理智的,自私的、悲哀的。
就像作者,始终是个世情的叛逆者,但却端坐在自己悲凉的世界中唯吾独醒。
范柳原是一个有钱的华侨和他伦敦交际花生下的儿子。
由于他父亲在中国有妻子,柳原充其量算一个庶出,然而在法律上确定他的身份。
由于尴尬的身份,他的童年可以说充满“羞辱、疑惑和强烈的罪恶感”。
正如戴清对柳原有一句绝妙的评论,说他“既有中国传统名士的风雅,更是一个找不到根的现代浪子”。
柳原确实一直处于自我身份难以确定的困惑之中。
他回到中国,想要获得继承权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寻根。
然而,他的梦破灭了。
祖国不是他想象中美好的样子,在已经千疮百孔了的中国,他寻不到自己的根。
这时,流苏在他的视野里出现了。
相亲场面上,她攫取了他全部的目光。
流苏吸引柳原的绝不仅仅是美貌,还有一种或许柳原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东西。
其实这就是流苏高贵的、纯中国的血统。
柳原身上流动的是中国的血液,但是,从小在英国长大让他变成了一个“西化”的庶出的中国人。
而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血管里流动着纯粹的中国的血液白流苏,这让原本绝望了的柳原重新燃起希望,他想在流苏这个道地的中国女人身上完成一种自我形象的投射。
所以他迷恋着流苏“善于低头的传统中国风韵”,他热切盼望着看流苏穿着旗袍在马来亚的森林里奔跑,所以他才会在墙根下顽固地哀恳流苏:“我要你懂得我
”他是多么希望可以和流苏完成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融和啊。
但是他还是绝望了,怀着一颗急切的待嫁的心的流苏根本不可能帮助他完成这种“自我认同”。
在一场墙根下的私语后,柳原让流苏看见自己心底的“伤”,但是,流苏不是医治他受伤灵魂的药;隔着墙的电话表白,柳原对流苏艰难地表露着真心,流苏却总是在心中做着文不对题的解释,她所做的一切解释都指向——“结婚”。
爱情缺席了。
他们的灵魂对彼此来说是如此陌生、隔阂。
在他们之间永远横亘着一堵“墙”。
香港的陷落成就了这一场爱情的传奇,患难中的生死与共,让他们有了“一刹那彻底的谅解”,获得了“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的保障。
飞了太久的柳原决定歇一歇了,但是他飘泊的灵魂仍然找不到落脚的地方。
我以为,爱是需建立在彼此相互的理解的根基上的。
而横亘在流苏与柳原之间的那堵墙,他们谁也不可能跨越。
爱玲在她的作品中流露她毕生喜爱的《红楼梦》的很深的痕迹,细心的人们能够从《倾城之恋》里寻到《红楼梦》里若明若暗的影子,人物的轮廓、风格、笔触、甚至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跃然纸上。
《倾城之恋》白府老太太的形象、语言如果我们认真体悟,不难发现她与《红楼梦》中的贾母形象相近。
在本文开篇,当流苏倍受兄嫂百般羞辱后逃到白老太太床前,白夫人那一番避重就轻的话:“宝络这孩子,…白替他操了心,还让人家说我,她不是我亲生的,我存心耽搁了她
”,可流苏是她亲生的女儿呀
这与贾母对待林黛玉的态度和语言简直是同出一辙
而流苏出神地跪在她母亲离去的床前声音灰暗的低吟:“这屋子里可住不得了
…住不得了”,活脱脱一个林黛玉
这正是白流苏更是作者张爱玲真正的悲哀
只不过是借助与她自己笔下的人物宣泄出来而已
她还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某些表现手法和特点溶于一炉,把小说写得华美而又悲哀,富丽而又苍凉;充满缤纷的意象和朦胧的暗示,而又力求作真实、精细的刻绘;强调启示和联想,而又不摒弃传统小说的路数,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对小说艺术形式的创新,对小说的现代化和民族化会有启发。
就像《倾城之恋》在人物设置上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白”(白流苏)一“黑”(萨黑荑妮),“黑白”分明,“白”是传统内秀,“黑”是风流张扬。
柳原游离与这两种情感里,挣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下,这是流苏和萨黑荑妮的悲哀,更是无根的柳原的悲哀
因此,夏志清评价张爱玲:“以‘质’而论,实在可同西洋现代极少数第一流作家相比而毫无愧色。
我深信张爱玲是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作家。
别的作家,在文字上,在意象的运用上,在人生观察的透彻和深刻方面,实在都不能同张爱玲相比。
” 《倾城之恋》之所以引起众多的讨论,就在于张爱玲逆潮流而动,挥笔解剖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
她确落笔精微之妙,又具犀利逼人的须眉大气,她是文坛的另类,就在其他作家渲染光明色调之际,她跨入了暗淡的世界。
英国小说家班乃特(Arnold Bennett)在《经典如何产生》一文中指出,一部作品所以会成为经典,全是因为最初由叁俩智勇之士发现了一部杰作,不但看的准确,而且说得坚决,一口咬定就是此书。
一般读者将信将疑,无可无不可,但经不起时光从旁助阵,终于也就人云亦云,渐成“共识”。
傅雷是这样的“智勇之士”,夏志清也是这样的“智勇之士”。
张爱玲研究还需要更多的“智勇之士”。
需要这样的勇士解读她的倾城之悲哀,了解她笔下的人物、城之悲哀,理解张爱玲的悲怆
《倾城之恋》的读后感和赏析
~
~
张爱玲,这一廓在我心中没有多少月光的月亮,读她的作品,就如在原本漆黑的夜里更品其平添的一份凄凉。
她在苍凉的基调中刻画一个个悲哀的女性。
她极度不满“过渡阶段新时代”女性的生存状况,于是,基于对文化败落命运的思考,把笔下的女性推向绝望。
别人评价她做为一个职业女性,思想尚停留在“旧制度”间,认为结婚找个安乐窝比在社会上打拼更适合女性。
而我认为,是当时的社会逼她这么想的,于是,她逼笔下的女主角一个一个看似自愿其实无可奈何地往火坑里跳。
很多人以为《倾城之恋》中白流苏想依靠范柳原的婚姻关系摆脱白公馆的时间。
甚至有些人取笑白的弥顽不灵。
我认为她是迫不得已的,她除此出路外无从选择。
白流苏已经结过一次婚,已经从白公馆逃出过一次。
张爱玲虽然没有直接描述白流苏与前夫的生活状况,但从众人口中旁敲侧击。
当得知前夫逝世时,大家劝她回去,白先是淡淡道:“离过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妇,让人家笑掉了牙齿
”三爷劝说:“六妹,话不是这么说。
他当初有许多对不起你的地方,我们全知道……”从着里可以看出,白在前夫家是不幸的,这中不幸不仅仅自己感受到,而是“大家都知道”的。
在三爷的另一段话中加以追究:“想当初你哭哭啼啼回家来,闹着要离婚,怪只怪我是个血性汉子,眼见你给他打成那个样子,心有不忍……”中更证实了所谓的婚姻安乐窝实际上鸡犬不宁。
我们暂且不追究白在夫家为人处事如何,从“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变成了败家子。
回到娘家来,眼见得娘家就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
”可以看出前夫的品性恶劣。
那么,这段婚姻的失败不是不幸,而是脱离虎口。
回娘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依靠。
但亲人并没有给她多少安慰,甚至把她当作耻辱的典范,把她捻出去都嫌浪费工夫。
文中道:“白公馆里对于流苏的再嫁,根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只是为了要打发她出门,没奈何,只索不闻不问,由着徐太太闹去。
”可见,她在娘家中已经丝毫没有地位,这些亲人比陌生人还要可怕。
女人最苦莫过于在外面受了伤害投靠最亲的人却遭到抛弃,而且把她当作笑料。
其实娘家人也有苦恼:既想着把她轰出去,又苦于没地方着落。
好在,出现了性格怪癖的范柳原。
张爱玲非常戏剧性地刻意让范阴错阳差闪亮登场。
自家的女性不都是“窈窕淑女、大家闺秀”么
自家人不正盼着符合自家标准的宝络许与柳原么
偏偏这柳原怪癖到看不上标准女人,倒让残花败柳坏了好事。
表明了白流苏无意之举的杀伤力。
张在这里狠狠敲了“新时代里的旧制服思想”一当头棒。
“今天的事,她不是有意的,但是无论如何,她给了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他们以为她这一辈子已经完了么
早哩
她微笑着。
宝络心里一定也在骂她,同时也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白流苏甚是得意地报复了大家,以她被视为不入流的跳舞之举,反击了大家,虽建立在范柳原身上,却也是得意之举。
应该说,恰恰是建立在范柳原身上才让她如此得意。
以至于宝络这一标准叔女闺秀也暗地里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张为这段插曲做了一个总结,也给女性的社会地位下了定义:“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
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
女人的贱在于把自己的尊严建立在男人身上,把男人当作战利品,并且(在那样的环境下)仅仅能如此——公认的。
写到这里,白更加无法摆脱找一个男人来避窘境的打算。
进一步深悟:男人是女人的天下。
“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
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
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的这一口恶气。
”她开始下定决心,虽然没有胜算。
从当时的社会角度看,女的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当女结婚员是唯一出路。
而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本来就和娘家再无任何关系。
流苏是被泼出去了,只是被踢回来而已。
显然,她带了不少钱回来,要不,她的哥哥们也不会收留她。
谁愿意让她回来丢大家的脸呢
当有价值的东西用完了,她又得被踢出去,连她的母亲都说:“倒是回去是正经。
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
”只要是肯在一个男人的家里熬下去,总会有出头之日的。
即使是虎口也罢。
她从一个火坑跳出来,又被避着跳进另一个火坑。
流苏的状况是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的代表,流苏算是有点觉悟的女性。
她意识到这家不能呆下去了,意识到再也不能靠任何人了——包括不能靠柳原,“范柳原真心喜欢她么
那倒也不见得。
他对她说的那些话,她一句也不相信。
她看得出他是对女人说惯了谎的。
她不能不当心——她是个六亲无靠的人。
她只有她自己了”。
她也想去找点事做,凭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为自己撑一边天。
但是“了个低三下四的职业,就失去了淑女的身份。
那身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尤其是现在,她对范柳原还没有绝望,她不能先自贬身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
因此她无论如何得忍些时”。
她是个有点觉悟的女性,只是觉悟得不够彻底。
她有了独立的思想,却没有行动的勇气。
只敢想想而已,而不敢行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在于:社会给一个女人的社会地位社会价值下定义的准则是她身边的男人。
身边男人地位高,对她好,那么女人则华贵幸运;女人没地位独独对她好,那么女人则面上很有光彩;男人地位高,对她不提也罢,就是女人活该如此(此种女人一般贱,至少还有点绑住男人分家产的成就)至少表面上还是光彩的;若男人又无能又得倒贴又对她不好,那就怪女人活该命太贱。
所以,流苏除了以柳原为目标,又怎么敢轻举妄动呢
可惜,柳原是个精刮的人。
没有带给她多大的满足感。
只是让她掉进了一个别人看似美梦的恶梦。
柳原先是唯恐别人不议论他们,让流苏百口莫辩无法说清楚他和柳原的实际关系,只管人喊了“范太太”。
又给了她甜蜜的讽刺。
让流苏爱着他又恨着他,更恨自己不争气。
于是,她提出回白公馆。
回了家才意识到:什么是争气呢
离开他不是为自己争气,反倒变成“杀了她还嫌脏刀”的女人。
只有呆在柳原身边,只有如此。
不管他多恶毒,只有如此,才能昂头做人。
于是,她屈服了。
“固然,女人是喜欢被屈服的,但是那只限于某种范围内。
如果她是纯粹为范柳原的风仪与魅力所征服,那又是一说了,可是内中还搀杂着家庭的压力——最痛苦的成份。
”在最痛苦成分的配合下,她连思想都屈服了,她的觉悟完全消失。
接着是争取进入她和柳原围城。
虽然是空城,但至少她当上了社会上那种至少表面上挺有面子的女人了。
于是她值得大家羡慕、值得大家效仿。
另一点:在我眼里,他们不过是两个有心理障碍的可怜人罢了。
不敢再剖开心胸去爱,即便是爱了,还得步步为营,玩心理战术,玩文字游戏。
柳原被父母不正常的家庭压制得不失去了组织家庭的信心,看不到家庭的吸引力和依赖性,也就失去了责任心。
他在家庭之外。
白流苏是在家庭之中给观众演他们是如何对家庭失去信心,如何对家庭产生厌恶感。
厌家实际上是厌世,对那样的社会厌倦到底。
两个不敢再爱的人,看起来像是相爱了;两个不愿意步入家庭的人,看起来像是建立自己的家庭了。
将来如何,谁知道呢
但愿是幸福的罢。
从这三个家庭里看当时的社会,让我不胜悲哀。
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精彩句子,求15句
(表抄)
1.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
2.你年轻么
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稀罕的。
3.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4.范柳原在细雨迷蒙的码头上迎接她。
他说她的绿色玻璃雨衣像一只瓶,又注了一句:“药瓶。
”她以为他在那里讽嘲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加了一句:“你是医我的药。
”5.“这一炸,炸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
”流苏也怆然,半晌方道:“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
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
”6.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7.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
8.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9.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10.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
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11.流苏道:那怕不行,我这一辈子早完了。
徐太太道:这句话,只有有钱的人,不愁吃,不愁穿,才有资格说。
没钱的人,要完也完不了哇
你就剃了头发当姑子去,化个缘罢,也还是尘缘──离不了人
12.她知道宝络恨虽恨她,同时也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
女人们就是这点贱13.中国化的外国人,顽固起来,比任何老秀才都要顽固14.真正的中国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永远不会过了时。
15.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女人教坏了,又喜欢去感化坏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就找了这么15句
张爱玲《倾城之恋》片段赏析:
额。
快记不清了内容了。
印象里女主是一个很不服输追求爱情的女子。
男主在大环境的改变下做出了改变,但实际有些东西是一直都有的。
但是《倾城之恋》是用了很多参照的,张爱玲很擅长这种细节上的暗喻。
他们看似圆满,看似相如相濡以沫,但真正的东西,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这个墙看起来像是在比战争,比生活,比他们互相的内心。
倾城之恋中的精彩段落
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扪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
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胡琴上的故事是应当由光艳的伶人来搬演的,长长的两片红胭脂夹住琼瑶鼻,唱了、笑了,袖子挡住了嘴……然而这里只有白四爷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拉着胡琴。
门掩上了,堂屋里暗着,门的上端的玻璃格子里透进两方黄色的灯光,落在青砖地上。
朦胧中可以看见堂屋里顺着墙高高下下堆着一排书箱,紫檀匣子,刻着绿泥款识。
正中天然几上,玻璃罩子里,搁着珐蓝自鸣钟,机括早坏了,停了多年。
两旁垂着朱红对联,闪着金色寿字团花,一朵花托住一个墨汁淋漓的大字。
在微光里,一个个的字都像浮在半空中,离着纸老远。
流苏觉得自己就是对联上的一个字,虚飘飘的,不落实地。
白公扪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
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天都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
流苏交叉着胳膊,抱住她自己的颈项。
七八年一霎眼就过去了。
你年轻么
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希罕的。
他们 有的是青春──孩子一个个的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
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
这一代便被吸收到朱红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便是从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
流苏蹲在地下摸着黑点蚊香,阳台上的话听得清清楚楚,可是她这一次却非常的镇静,擦亮了洋火,眼看着它烧过去,火红的小小三角旗,在它自己的风中摇摆着,移,移到她手指边,她噗的一声吹灭了它,只剩下一截红艳的小旗杆,旗杆也枯萎了,垂下灰白蜷曲的鬼影子。
她把烧焦的火柴丢在盘子里。
他爱她。
这毒辣的人,他爱她,然而他待她也不过如此
她不由得心寒,拨转身走到梳妆台前。
十一月尾的纤月,仅仅是一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
然而海上毕竟有点月意,映到窗子里来,那薄薄的光就照亮了镜子。
柳原叹道:这一炸,炸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
流苏也怆然,半晌方道: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
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
柳原笑道:你打算替我守节么
他们两人都有点神经失常,无缘无故,齐声大笑。
而且一笑便止不住。
笑完了,浑身只打颤。
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
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
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
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她终于遇见了柳原. 她突然爬到柳原身边,隔着他的棉被,拥抱着他。
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
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
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谁知道呢
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
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来,将蚊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倾城之恋》的读后感和赏析
~
~
《倾城之恋》读后感 利用寒假我读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这一本短篇小说。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
1921年生于上海1922年迁居天津1928年搬回上海开始研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开始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后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
1995年逝世于美国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这本短篇小说对我印象深刻尤其是白流苏柔弱却又强悍的矛盾性格让我琢磨不透。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白流苏是家里的老六她跟当代的其他女性一样顺从了母亲的安排成就了自己的第一段失败的婚姻。
不幸的婚姻顽劣粗暴的丈夫使她迫不得已回到了娘家却得不到大家的关心与爱护相反却把她当做嘲笑的对象。
白流苏我认为她是一个有反抗精神的女人但是面对现实和家人的冷酷她只能靠自己。
她决定嫁个男人生存下去。
范柳原的出现给了流苏一线生机。
他的财富是令人羡慕的他的外貌是迷人的两人因为妹妹的相亲而相识。
从此流苏开始了新的生活。
白流苏存在的价值完全依赖于身边有没有男人有怎样的男人。
所以白流苏的抢婚和去香港其实都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无奈。
起初她似乎不爱他吧。
即使是爱了这爱的成分中一半是来自经济上的安定另一半是为了摆脱家庭。
她要的其实只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婚约一个可以托身的家。
就是因为她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她将自己赌了出去。
“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
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
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的这一口恶气。
” 范柳原因为父母婚姻问题导致的对建立家庭不抱希望的公子对白流苏似乎有那么几分真情真爱。
毕竟他在商场和交际场上混的很好真正的爱情似乎不该过多地被使用。
他一切挑逗词的背后都是精心的算计。
他也绝对没有想过要给她一个名分或者家庭他想要的只是她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的爱一个自己喜欢的女人的爱。
一个自私的男人一个自私的女人都在为自己精心地盘算着都在试探着对方对自己真心。
可是日本人的战火在此时烧到了香港。
白流苏现在的这一段与她的过去毫不相干她甚至不知道她将怎样继续她的生活因为这么多年来她所仅有的一点学识全是应付人的学识现在似乎全都用不上了。
可是就在这时范柳原出现了。
一时间两个人拥抱在一起没有了情妇之间的暧昧像一对重逢的夫妻。
这似乎就是真正的相爱。
“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他们也终于意识到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
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
他们把彼此看的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生活个十年八年。
” 看到这里我感到很欣慰。
无论怎样的开始、怎样的过程经炮火这一轰炸白流苏和范柳原终于得到了一个平凡的归宿。
合上书本禁不住去想两个自私的人因为一场战争终于安分了下来。
但是十年八年以后的事又有谁知道呢 于是我明白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越忙着去做越会有种排斥感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不经意间完成。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给我一种说不出的喜欢的感觉让人不禁想到在如今这个社会中只能靠自己。
“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
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
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的这一口恶气。
” “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他们也终于意识到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
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
他们把彼此看的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生活个十年八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