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先进工作者申报材料怎么写
你就老老实实把自己的辛苦写上去~ 写的诚实 诚恳一点 太花哨 别人看了肯定以为是你抄的 或套用的我也正在找这方面的资料~和你一样~~我是个管水上交通的~~~这方面更没有了~ 加油呀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所有课文……跪求……
《师恩难忘》作者通过对自己上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以及后来相遇时情景的描述,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文中小诗描绘的画面与田老师所编的故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充分体现了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的高超教学技艺。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分几个层次,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细细体会。
同时,田老师的教学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不无启迪:持之以恒,用语言本身的魄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必然会获得成功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演讲,是在群众集会或者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说明道理、发表讲话。
从本质上说,演讲稿属于议论文文体。
搞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了陶校长的“四问”实际上就阐明了他的四个观点。
教学时,根据文本的特点,可以采取先扶后放的办法,重点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
因为演讲在今天的生活中很有生命力,所以老师还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
《古诗两首》中两首古诗均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简易。
《寻隐者不遇》以问答的形式,叙述“寻隐者不遇”这件事。
《所见》向我们展示了牧童捕鸣蝉时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的画面。
这两首诗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孩子天真无邪的特点,表达诗人对山林、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时,可用“问”和“见”来整体把握。
第二单元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以满腔热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装满昆虫的衣袋》记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痴迷于昆虫的故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则给学生提供了两个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范例,使他们知道应当怎样去仔细观察;“诵读与积累”则要求学生诵读巴甫洛夫、伽利略、苏霍姆林斯基等人有关观察方面的名言,从而懂得观察的重要意义。
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观察一种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观察的方法,丰富自然知识。
通过记观察日记,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
根据前面提到的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根据文章表达的顺序给文章分段。
这一单元后三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这一目标。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叙事写人的文章,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写了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着迷的哪几件事,然后再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内心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变色龙》一文的教学应立足于事情的发展顺序,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直观而又生动地体会变色龙的特点,文中有一些问题巧妙地揭示了教学的停顿与过渡,应当予以重视。
《金蝉脱壳》一文的表达顺序比前面的两篇文章还要复杂一些,(具体讲一讲,最后一个自然段定位在“我”对脱壳后的蝉和蝉壳的喜爱。
)教学中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文章结构的美。
切忌在教学中把上述文章作为说明文来教学,要努力营造氛围,按作者记叙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这样,才会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魄力。
第三单元4篇课文可以称之为“故事集锦”。
分别为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重在说理,文学故事和民间故事重在赞人。
成语有些可以从字面理解,有些要知道来历才能理解。
像《成语故事》中三则成语均属于后一种情况。
在教学中在巧妙地处理故事和它的引申义之间的关系,哪一个先讲,哪一个后讲,大有学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地,我认为第三则成语故事应该从故事讲起,因为学生对这个成语接触还是比较陌生的,它的引申义也相对要难理解一些。
教学这三则成语故事还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训练,要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故事内在的含义,不要空谈道理。
《推敲》这个故事历来为文人所津津乐道,内涵非常丰富。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主要目标,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学习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过程中,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严谨治学的可贵精神,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懂得作文时斟酌文字的重要性,并能付之实践。
《嫦娥奔月》这个民间流传的故事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我个人还是欣赏课文所讲的凄美感人的故事,讴歌了正义,鞭鞑了丑恶。
中秋之夜,吃着月饼,想着这样美丽动人的传说,你怎么不会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怎么不会愿意为他人付出一点呢
课文从“后羿射日”开始娓娓道来,详略得当,人物的形象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表现得栩栩如生。
教学时要抓住重要的段落,理解和感悟并重,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中,体会文章的中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书莫放“拦路虎”》为了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苏教版高阶段的每册教材均安排了有关阅读指导的文章。
该文就属于这一类,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类课文无须老师讲解,只要略加指点(这个指点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整体入手,让学生知道这是议论性文体,然后还要知道其主要的观点),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了。
”《伊索寓言》课文里面的三则寓言,前两则我们耳熟能详。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可能第一则寓言的寓意需要教师联系生活作适当的点拨,而第二则寓言的教学,教师可结合课后练习3来落实相关训练。
第三则寓言的教学可与《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对照着进行,让学生正反两方面获得多元的感悟。
当然,这三则寓言的主体价值,即那句画龙点睛之笔一定要在教学中得到落实,包括这种形式,最后也要总结归纳,便于学生今后课外阅读。
为了落实《课标》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苏教版语文教材在高阶段每册的第3单元,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给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要求学生课外认真阅读,这一册要求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与12课的内容相呼应,希望老师们予以重视。
第四单元用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相关事件来表达“无私奉献”的主题。
第一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讲的是大事,第二篇文章写的是小事。
《在大海中永生》这是一篇通讯,根据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摘写而成。
作者表达的感情真挚,运用的语言丰富,有一定的跳跃性。
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人物的相关背景资料,并注意合理地运用。
要注意朗读与想象的结合,朗读与理解的结合,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要注意情节展开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关注细节。
要注意感情基调正确定位。
悲痛中有激昂,怀念中有爱戴,总的来说,是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
这样才和“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的文章主旨相吻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章通过记叙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表现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的教育艺术。
同时也引出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奉献主题。
教学中要抓住文章开头的“爱”字,根据两件事情前因后果的关系展开教学过程,特别是后面书信内容的理解,要先和前面的事情联系起来,再作适当的拓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仅仅围绕文章最后一句话来组织教学,为理解而理解,破坏了文章的情境。
《艾滋病小斗士》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电视中有过专门的报道。
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
如何策划一个读书活动
活动主题:“溢满书 好书伴我成长”指导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经验教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应当是一个人日常的生活方式,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读书活动,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与书为伴,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的读书活动,特制订此读书计划。
活动目的:1、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大力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思维的活跃、综合素质的提高。
3、通过读书活动,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活动要求:1、搞好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班队课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学生“校园溢满书香,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的宣传发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2、做好班级图书推荐工作。
班级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班级学生推荐一批好书。
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学生借阅、传阅、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家庭自己购买等,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捐书,并管理好图书角。
3、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
教师的指导要建立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上,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中增长知识,明理懂事、陶冶情操,享受成长,学会做人、处事、交往,从而在班级、年级内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文化氛围。
4、把读书活动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5、深入开展读书活动。
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写读书笔记、摘录卡等,也可以采取主题班会和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多角度地开展读书活动。
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等。
6、班级每个学生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并请老师家长负责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
7、合理安排读书时间,保证定时、定量完成读书任务。
平时一般每天读书不少于1小时(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自由读不少于半小时,在家庭挤时间读不少于半小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活动宣传口号:1、我读书,我快乐。
2、书香伴童年,智慧享一生。
3、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4、与书籍为伍,与经典对话,与智慧同行。
活动成果展示:1、举行读书征文比赛:征文形式可以是书评,可以是读后感,也可以叙述读书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
2、举行背古诗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
3、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4、举行书签制作、报刊剪缉、个人作品集锦、读书手抄报、读书成长册等展评活动。
5、开展 “背诗大王” 、“读书小博士” 、“阅读明星” 、 “读书小状元”以及“读书活动先进个人”等多种评选活动。
先进工作者材料怎么写
仅供参考 先进工作者申报材料燃料部主任***一年来在厂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事事处处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好职工的表率,在工作中紧紧围绕安全、增产、增效、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勇于开拓,大胆创新,逐步优化车间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
燃运车间职工文化底子薄、素质低。
在执行规章制度有些欠缺。
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是头等大事,***根据车间的整体情况,组织车间管理人员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考核办法,如岗位文明卫生,考核办法,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办法等等。
并且加大奖惩力度,各项制度同绩效工资挂钩,拉开绩效工资差距,使职工感到压力。
经过一段时间试行,习惯成自然,现在大部分职工基本适应,按受了这种新的管理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统一工作服,上岗佩带安全帽,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岗位物品,定置摆放,物见本色,工作环境干净舒适。
工作程序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燃运车间的输煤系统初设计并不适应电厂的需要,上煤时粘煤严重,***同车间技术人员一道利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先组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主要有1#、2#自移动给料机为往复式给料机,解决了给料机的粘煤问题,把戏1#——6#带原方形落煤筒改为半圆形落煤筒,并在落煤筒内加衬马赛克,解决了落煤筒严重堵煤问题,改造了碎煤机旁路,机尾滚筒加装清扫器,基本解决了上煤难问题,改造了车间排洪管路增强了车间防洪抗洪能力。
经过多项技术改造,基本解决了燃运车间上煤堵塞问题,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缩短了上煤时间,以上的科技攻关技术,改新行到了厂党政的肯定和鼓励,及职工们的一致好评,燃料部主要任务是为锅炉输送合格的燃煤,确保锅炉的稳定燃烧,在用煤上,力争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来保证我厂全年利润目标的实现,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关键。
为此,***多次深入现场,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
随后多次主持召开车间班子会,找出矛盾分析矛盾,最后达成共识,以内部挖潜为主,完善配煤比考核制度,严格落实配煤比奖惩制度,充分利用利益驱动调节器动职工积极性,形成竞争局面,经过一系列的好努力。
燃运车间全年配煤比合格率达到90%以上,保证了锅炉的稳定燃烧,降低了我厂的发电成本。
仅此一项全年就为我厂节约燃料近百万元。
5月份,我厂进行技改性大修,为确保大修质量,***精心选拨参加大修人员,按照技术能力高低,工作强度,分为6个检修小组,抓质量,赶进度,***同检修人员一道开始终坚持在检修现场,哪里的任务艰巨,哪里的环境恶劣,他就出现在哪里,在他的带领下,燃运车间职工干劲冲天,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了大修任务。
大修后,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健康水平,经过6个月的运行,车间设备没有出现过大的隐患,更没有因检修质量造成的设备隐患,真正做到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同志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大胆管理,本着对厂党政负责,对本车间职工负责的态度。
为燃运车间的安全、稳定、文明生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燃运车间党政在广泛争取群众意见后,评选***同志为厂先进工作者。
苏教版小学语文书里面的寓言有哪些
具体篇目数量
急啊
同求啊。
。
。
请问你已经解决了吗
求分享啊,最近赶论文比较急
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 学习外语一天也不能中断。
倘若确实没有时间,哪怕每天挤出10分钟也行;早晨是学习外语的大好时光。
2. 要是学厌了,不必过于勉强,但也不要扔下不学。
这时可以改变一下学习方式;比如把书放到一边 去听听广播,或暂时搁下课本的练习去翻翻词典等。
3. 绝不要脱离上下文孤立地去死背硬记。
4. 应该随时地记下并背熟那些平日用得最多的句套子。
5. 尽可能'心译'你接触到的东西,如一闪而过的广告,偶而听到的话语,这也是一种休息的方式。
6. 只有经过教师修改的东西才值得牢记。
不要反复去看那些做了而未经别人修改的练习,看多了就会不自觉地连同错误的东西一起记在脑了里。
假如你纯属自学而无旁人相助,那你就去记那些肯定是正确无误的东西。
7. 抄录和记忆句子和惯用语时要用单数第一人称,如i am only pulling your leg(我只是要戏弄你) 8. 外语好比碉堡,必须同时从四面八方向它围攻:读报纸,听广播,看原文电影,听外语讲演,攻读课本,和外国朋友通讯,来往,交谈等等。
9. 要敢于说话,不要怕出错误,要请别人纠正错误。
尤为重要的当别人确实为你纠正错误时,不要难为情,不要泄气。
10. 要坚信你一定能达到目的,要坚信自己有坚强不屈的毅力和语言方面的非凡才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文言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余秋雨先生在《石筑的〈易经〉》中这样写道:“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文明之所以中断,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失去了对其古文字的解读能力。
在其他文明故地,近代考古学家遇到的最大的麻烦就是对古代文字的识别,常常花费几十年才猜出几个,有的到今天还基本上无法读通,但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就连甲骨文也很快被释读通了,以至于我们今天读几千年前的古书,就像读几个喜欢文言文的朋友刚刚寄来的书信一样,这是其它几种文明不可想象的。
”这不是余先生独特的而是所有以中华文明为骄傲的炎黄子孙所应共有的感受。
所以我们要把学习文言文上升到延续文明的高度来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地对待中华文明中一切有利于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案。
首先,还是让我们先看看周振甫先生在《怎样学习古文》中如何说的:《唐才子传》的记载,在《王勃》传里,说:“六岁善辞章。
”他六岁就已经会写诗文了。
当时的诗,就是古诗、律诗,当时的文,就是古文、骈文。
六岁怎么就会写这样的诗文呢
再看《骆宾王》传,称“七岁能赋诗”;《李百药》传,称“七岁能文”;《刘慎虚》传,“八岁属文上书”,类似的记载还有不少。
换言之,在唐朝,很多七八岁的孩子不仅会读懂古文,骈文,旧体诗,还会写古文,骈文,旧体诗,。
是不是当时的人特别聪明呢
不是的。
我们再看近代人,康有为,“七岁能属文”。
梁启超“六岁毕业《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日缀千言”。
可见古今人的聪明是相似的。
那么,不论唐人或今人,他们从小就能读懂古文,不仅会读,还会写古文和旧体诗。
为什么现代人读懂古文会成问题呢
这跟读法有关。
开明书店的创办人章锡琛先生是这样描述他小时候如何读书的。
开始读《四书》时,小孩子根本读不懂,所以老师是不讲的。
每天上一课,只教孩子读,都会了就要读熟背出。
第二天再上一课,再教会孩子读,熟读背出。
到了节日,如阴历五月初五的端阳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年终的大节,都不教书了,要温书,要背书。
如在端阳节要把以前读的书全部温习一下,再全部背出。
到年终,要温习一年读的书,全部背出。
到第二年年终,除了要背出第二年所读的书外,还要背带书,即把第一年读的书也要连带背出。
因此,像梁启超的“六岁毕业《五经》”,即六岁已把《五经》全部背出了;所以他“九岁能日缀千言”。
因此,《唐才子传》里讲的“六岁善辞章”,“七岁能赋诗”,按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他们在六七岁时,熟读的诗和唐诗一定远远超过三百首,那他们的会吟诗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今天的我们不必也不可能做到像古人一样。
但是我们应该切记背诵是培养语感最基本的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有七录斋主人张溥,今有能背《红楼梦》的茅盾。
读的准、读的好、读的妙是背诵的基本前提,朗读指导首先应注意矫正“学生腔”,可以从方言辨正分清句读开始,再到抑扬顿挫,最后辅以形体语言,逐渐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
由于古人对平仄、押韵、对偶要求较高,所以文言朗读难度更大。
文言文朗读应选像《醉翁亭记》(欧阳修)这样一些格调清新、词句优美、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朗读是眼、脑、口共同来完成,许多语言需要模仿(如人物对白),这样学生在朗读中无形的增加了对人物感情的把握,有时就一则格言的朗读,会给学生无穷的教育力量,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生如果能感情充沛的朗读,就证明他体会了《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思想感情,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就已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其次、加强文言知识的积累是培养语感能力的基础。
教科书中的文言文大都具有较高的思想品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生活品文,发人深省;描写战争跌宕壮阔;写景话人入木三分;可以说辞简意丰,言简意赅。
文言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难在语言的嬗变导致的语义差异。
学生缺少必要的文言知识积累,在学习文言文时很难走到“品味语言,寻访思路,找准精髓,鉴赏意境”的路上去。
文言知识的积累一般以字、词、句、段四个方面入手,以分类积累为主要方法,如古今异义词集锦,有古代汉语人称代词汇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集萃等。
但仅仅以上四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积累一些古代的文化现象和史学知识。
古代的文化现象是指古代礼制、器皿、工具、风俗习惯、人名、地名等。
其实这些文化现象在文言中屡见不鲜,如“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一封朝奏九重天”(《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像“轼”“九重天”这些字词就是古代的文化现象。
语文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人文学科,自然和历史血肉相连,如果缺乏必要的史学知识,将很难把握文言文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为何要在“乃重修岳阳楼之前”写下“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八个大字,学生没有基本的史学知识将很难理解范仲淹的“苦衷”,所以说积累是文言文教学之核心。
第三、注重文言文阅读的拓展是提高语感能力的主体。
中学阶段的文言文,如果按篇数划分到每星期,一个星期尚不足一篇,课外更是鲜有接触。
课本只是一个例子,增加文言阅读量势在必行。
如何增加阅读量,我认为途径有以下几种,首选是自读课本和教辅读物;其次是在课堂中注意课内外衔接,以文章间的相通之处为契机,引导学生融汇贯通(不一定都是文言文)。
如在讲《送东阳马生序》,可把删去的部分让学生读一读;三是多指导学生读半文言、文言作品,在初级阶段以四大名著和一些浅显的文言文著作为主,如《儒林外史》等。
四是敏感捕捉阅读契机,如学《狼》时,就适当介绍《聊斋志异》中的其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让其“羡鱼”,下课才能“结网”,学生很有可能在课外自己去阅读。
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在文言文阅读中学生学习的层次性、渐进性是教师应注重把握的。
第四,强化灵活应用是提高语感能力的归宿。
能够对文言文中的知识进行应用是一种理性升华,如在一篇文章中能恰当灵活的把文言知识为我所用,那么这篇文章可能是学生语感能力形成的标志性建筑。
有经验的教师在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让学生摘抄一些千古佳句,这对文言文的教学大有裨益,但学生摘抄以后往往又被同化,只会引用,不会运用,学生在作文时,经常可以看到“引言胀的呱呱叫,理解饿的咕咕响”的文章。
缘何至此,阅读教学留于表面是罪魁祸首,文言文阅读教学需要同化,更需要异化。
文言文阅读的异化要建立在学生对文言词句理解透彻的基础上,所以强化文言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些充分展示文言知识积累的平台,并不断地引向深入。
如讲成语故事时不仅仅停留于成语本身,要求加入学生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有学生在讲“明镜高悬”里先讲其来历“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心善”,后讲“比喻法官判案的公正严明”,后评论“真的会有这样一面镜子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关键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有这样一面镜子,”最后还举出了《西游记》中托塔天王的照妖镜。
还有同学在学习《春夜喜雨》后把诗的前两句结合今年的旱情这样一改“好雨忘时节,今天才发生
”强化灵活运用,并非强化学生篡改古代名言警句,堆砌生僻词藻,而是要让文言文知识成为负载思想感情的一种有效载体,无论是“原声”还是“翻录”,只要能融入学生自己的个性,那就是创新,也就达到了文言文的教学目的。
总之,文言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是一项层次性、系统性很强的工程,作为一种能力,训练固不可少,但更关键的一点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