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
1.以家为家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今天听了一节九年级语文复习课,王老师在黑板上抄了这样一道题:
面向二十一世纪,为了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培养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创造,我们扎实开展“五心”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家长反应较好。
现将“五心”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主题一:忠心献祖国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这是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要求。
千百年来,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爱国主义的名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上,保家卫国,振兴中华,献身中华,它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和平年代,让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既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也是学校教育的崇高目标。
为此,我们要求每位学生:熟知国旗、国徽的涵义,会唱国歌,知道祖国和首都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
了解祖国的面积、人口、民族数,主要高山、河流、湖泊和海洋,了解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和党旗意义,讲主要领袖和四位民族英雄的名字和故事。
参观并记录家乡名胜和建设成就。
能用简短文字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新面貌或1-2个新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
同时,我们开展了“弘扬革命精神”故事会,进行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带学生到革命烈士纪念塔扫墓,请老前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专题讲座,还举行了“爱我中华”演讲、作文竞赛。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知道香港、澳门及台湾的故事,了解台湾过去、现在和将来,学生了解历史,知道祖国寸土不可丢,通过扫墓活动,使学生们缅怀那些为解放事业奉献生命的革命烈士,通过专题讲座、读书活动使学生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信念,树立崇高理想,激发广大学生发奋学习,立志为把祖国建设成世界强国而努力,在“爱我中华”读书活动中多人次获省、市写作、演讲、讲故事比赛一、二、三等奖,尤其是五(1)班尧伟岸同学获全市写作大赛第一名,获省第四名的好成绩,并免费参加了北京夏令营活动,受到了党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主题二:爱心献给社会以“爱心献给社会”为核心,倡导集体主义精神。
我们要求每位学生学习雷锋做好事,开展“文明城市、做文明的市民”活动,开展“送温暖”活动,组织学生到帮老人们打扫卫生、洗抹用具。
开展“手位手,献爱心”活动,为贫困失学儿童捐款捐物,开展“情系家园、捐建绿林”活动,开展“我们是环保小卫士”活动,开展“兴赣富民奔小康”读书、讲故事活动,我们通过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的活动”为贫困偏远山区的小朋友因贫困而失学献上了一份爱心,让学生从实际行动中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会到关心他人的爱心与幸福与喜悦。
每年我们都组织学生到县敬老院慰问,探望老人,队员们把自己的水果、食品亲自送到老人手中,从老人们接过礼物一声声感谢声中,学生明白,世界需要我们献出自己的爱,自己的关心。
在植树节期间,积极响应团县委号召,开展“情系家园,捐建绿林”募集资金活动,为“种下爱心小树”捐款2237.60元,为我县的“生态立县”方针贡献力量,在开展“兴赣富民奔小康”读书活动中,四年级林晨官璐同学获市讲故事比赛第二名,并代表市参加省比赛获第六名。
征文比赛也多人获市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主题三:关心献给他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学会怜悯是学会爱人的第一步,也是学会做人的根本道德标准。
未成年人应学会对弱势群体、残疾人、老人遭受灾难的人的怜悯,并献出爱心。
我们要求每位学生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活动,不为一点小事赌气,互不讲话或吵嘴,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喊同学的外号,不讽刺打击有缺陷和犯错误的同学并能用实际行动关心帮助他们。
学会寄信,节日时自制一张贺卡送给同学或朋友,讲一个名人与朋友建立深厚友谊的故事,讲一件自己结交好朋友的事。
我们开展“服务章”评比活动,要求每位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值日、大扫除等各项公益活动,为美化教室、校园和周围环境做两件好事,遇陌生人迷途,能热情指示和帮助到达目的地,会修理桌椅门窗,参加交友活动,开展“平安行”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开展“科技夏令营”活动,举行“可爱的家乡”征文竞赛。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全校师生为身患白血病的高阜中学及乌石中学两位同学捐款3580元,为溪南小学的同学捐书四百多册,捐衣服二百多件,及一批书包和作业本,学习用具。
“手拉手”清洗贫困小伙伴的活动是“五自”教育的有效形式。
我校大队几年来一直和高阜镇溪南小学结成手拉手联谊学校。
两校小队员也结成了手拉手好朋友,队员们首先通过书信来往互相认识、互相了解。
这时,我们抓住队员们兴奋点是“一封信”的具体操作,向队员们提出了“双方在思想上互学什么
”通过书信,相互了解城里孩子和乡村孩子之间的不足。
在“手拉手”活动中,少先大队也荣获全省“手拉手”优秀大队;在邮政杯“可爱的家乡”征文赛中五年级万谦逸同学获全市特等奖,二十多人获全市一、二、三等奖,现在,我们将有更多的队员参加到这一项活动中。
主题四:孝心献给父母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
孝敬父母绝不是一件小事
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
如果对生身父母没有深厚情感,又怎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
针对独生子女任性一切以“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我们在各中队举行了“做一日家庭小主人”、“洗碗”、“我帮爸妈擦皮鞋”等主题队会,要求学生能照料生病的父母、长辈,能聆听和尊重长辈的教诲,能够体贴关心父母、长辈,主动了解和分担他们的忧愁,认真完成长辈交给的有益事情,不做使他们伤心、忧心的事。
通过队会、活动后学生们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学会关心其他的人,关心祖国的事,关心我们居住的环境,进行了环保教育,大队部还进行了环保知识竞赛。
通过评比家务章、礼仪章,学生懂得了《中小学生礼仪常规》,学会了在公共场所与人发生矛盾时,能有理有节、不失态、不越轨。
学会了礼貌待人、待客、守纪律、讲文明。
长辈说话时候不插嘴、不干扰。
学会了尊重父母、长辈的基本礼貌用语,能给长辈让座、让路,每周能帮助家庭大扫除,会自己用灶具烧水、烧饭,学会了擦洗锅、碗。
会聆听和尊重长辈的教诲,认真完成长辈交给的有益事情。
其中“做一日家庭小主人”活动获全国“五自”实践展示活动奖。
主题五:信心留给自己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因此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竞争意识。
在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同时,我们开展了“我能行”和“露一手”的才华展示活动,同学们展示了书法、美术、摄影、乐器、小发明、小制作等作品,增强了学生自信的意识和勇于竞争的意识,尤其是后进生,鼓励他们要有信心,要有勇气,且付诸于行动,在平时有意识锻炼他们,并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成绩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扬起希望的风帆。
我们还开展了“争当小能手”、“达标争章你行我也行”、“争当升旗手”等活动,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们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校园自己管。
在全市开展的书法、绘画及小论文、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中有二十多人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在全市器乐比赛中陈昊玉获市二等奖,在开展的“新世纪我能行”杉杉杯全省少先队体验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获全省一等奖。
开展“五心”教育,培养了我校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能力,促进了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
他们已初步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关心,学会了生存,学会了服务,学会了创造,他们已展开翅膀,飞翔在祖国的蓝天下,博击长空,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在21世纪里,育人先树德,重视和开展“五心”教育,把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注入现代文明的活力,在新世纪的征途上再铸中华民族魂。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学开题报告
国学,是祖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博大精深。
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教师要学习和传播国学经典,努力营造课堂的国学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国学经典呢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举行经典诵读活动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
在国学经典诗词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古人的名言警句,使学生自觉按圣贤的要求约束自己,身体力行去实践。
经典诗词中,还蕴含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励志哲理,展现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思维方法,也体现了“吾日三省吾身”、 “人贵有自知之明”的立人之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使学生体验到“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的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从“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中体验那种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奉献的远大抱负。
可见,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
在平时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例如课前五分钟诵读、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读、古诗新唱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无形中得以传承。
此外,我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在国学课上做一些讲解与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让国学经典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学经典传承活动中来,增长见识,修养身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把国学与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结合 好的习惯包括举止文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认真听课、规范写字读书、感恩、勤俭节约、惜时守时等,这些都可以在国学经典中找到。
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要做到三到,在《弟子规》内容中说道: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书时,心、眼、口都能一起用到这件事情上,加上手到、脑到和信心,才能发挥实力。
肯用心思索,用眼睛专注书中的文字,用口清楚地念出字或动手搜集资料,并且养成力行的习惯,这样读书、做事就能成功了。
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
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有同学因为不小心地碰撞而吵起来,互相指责对方,我就用《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些内容教育他们,让他们懂得要讲究文明、和睦相处。
通过类似的国学经典,让孩子们懂得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同时,加强养成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国学经典与养成教育融合在一起。
国学经典无不渗透着做人的哲理,尤其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名言,经久不衰,至今仍散发着勃勃生机和魅力。
我们宝安中学附属小学创作的《附小三字经》,就是把国学经典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联系,让学生学会感悟和反省,督促自己,规范自己言行举止,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学生。
三、开展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进行国学教育时,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国学文化的魅力。
我在重阳节的时候,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手抄报。
并开展一次交流会,让学生汇报关于重阳节的知识,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并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利用周末,我组织学生去爬福永凤凰山,在登高远眺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等诗篇。
并给孩子们介绍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四、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结合起来 结合《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在我们班开展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课上,一幕幕爱的故事、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歌曲、一幅幅感人肺腑的图片、一句句生动形象的语言,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
同学们通过朗诵、歌唱、真情表白等形式表达了对亲情的珍惜,真正领悟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学会了“感恩父母”。
通过感恩教育,在家里学生自觉做到进家出门主动和父母打招呼,好吃的东西让长辈先尝,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等;在学校学生自觉尊敬老师,关爱同学。
使他们懂得了学会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应该从小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