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铁的句子
【第1句】结了婚就有了儿子多了,寂寞也就多了时喧闹中想找个地方安静,却很难。
时常会回想起早上六点钟的一号线地铁上的时光,很清新,很美
那或许是一生中屈指可数的永远不落尘埃的记忆,很清楚,仿佛昨天。
【第2句】寒遐和小唯顺着强势的人流向着地铁站走去,整个街道,人头拥拥,行色匆匆,谁也没有留意谁。
【第3句】走进地铁时代,是我们的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标志。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人类自我的束缚和禁闭。
这种看似十分惬意和自由的交通工具,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生存空间的逼视、逃亡和解构。
为了破解城市人口膨胀和交通拥堵的难题,人们在选择一个解救自我的出口时,往往会在不自觉中又为自己堵死了一扇吸纳自然风光美景气息的窗口。
因为,人为的东西再美,也是一种毫无生命力的观赏物而已。
【第4句】十米处,地铁站张开硕大的口似乎要吞噬所有的建筑、所有的绿色、所有的行人。
在这个经济发展的时代,地铁最能彰显发展的成果
寒遐和小唯欣然地走进地铁通道,然后拾级而下,顺着灯火通明的通道一直走到售卡器,看着数不清的候车人,和一列列走走停停呼啸而过的列车,对于第二次乘坐地铁的寒遐来说,有一种无法适从的感觉。
短短数秒钟,眼前的行人已被替换三次,此时的候车人非彼时的候车人。
【第5句】倘若安静坐在地铁里,我喜欢四处张望寻找那种隐秘的快乐。
我会思考那个妆容精致、神情淡漠的女子,会有怎样的故事;会想像青涩的学生情侣,能够一起相爱多久;会羡慕那对白发的老人之间,恒久的爱;会探究简单的行囊里,是否带着遥远的草香,是否带着美丽的梦想。
。
。
。
。
。
【第6句】列车经过一个站台又一个站台,旅客换了一批又一批,川流不息的地铁,谁会为谁停留
只会是眼前这对缠绵的情侣,绝对不会是只身影单的寒遐,或是小唯。
因为从他们的脚步,可以看到一种叫漂泊的方向感。
【第7句】迪拜的地铁是无人驾驶的,是世界上最长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迪拜地铁规划准备建红、绿、橙、蓝四条地铁线。
目前已峻工投入营运的是红线和绿线两条线路。
【第8句】虽然不是第一次去上海,但是坐地铁还是第一次。
记得那是一个灰色而又寒冷的夜晚。
我怀着摸摸东方明珠的激动心态。
踏上没有座位的动车组,来到了上海。
【第9句】人在车厢内,只是看见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转换——钟表的提示和地名的改变。
犹如孙行者上天入地,神话传说在科技力量的威力下终于成为一种可能的现实和真实的图景。
这是现代人的一种自豪和骄傲,也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神奇魔力再现。
在地下穿行,不是地狱般的痛苦与摸索,而是感受和心灵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新的体验与释放。
旅客人流的上上下下,预示着城市人气脉动春潮般的涌动和隐退。
车厢外倏忽而过的灯光,似乎在告诉旅客只是一次时间的旅行;来到江汉路站,凭经验才知道地铁已经在人们的不自觉中瞬间穿过了浩浩长江天堑。
【第10句】人的一生好像乘坐北京地铁一号线:途经国贸,羡慕繁华;途经天安门,幻想权力;途经金融街,梦想发财;经过公主坟,遥想华丽家族;经过玉泉路,依然雄心勃勃…这时,有个声音飘然入耳:乘客你好,八宝山快到了
顿时醒悟:人生苦短,何不淡然。
【第11句】当再次的坐在地铁里的时候,原有的兴奋与惬意,却在一点一点的退去。
我看到了真实的地铁之景————人们脸上那麻木的表情
只有那广播里报地名的声音,还有一丝的温度。
很是怀疑自己,几年之前对地铁的概念是怎么定出来的
是那时的不成熟
还是如今变得现实
【第12句】一九九九年的那个夏天,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坐上地铁。
宽敞明亮、环境洁净、人流如潮的站厅站台,设施设备的现代化,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地铁的雄伟,感受到大都市的气派。
踏上列车,缓缓起动慢慢地听到列车在隧道飞驰的呼啸风声,如离弦的箭迸发向前直冲。
心里情不自禁的感叹科学技术的伟大,感叹人类精粹的知识……【第13句】江城这条地铁2号线全长近40公里,五年多的建造,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以及高科技的神威,科技人员和工程施工者的辛苦,才使得一种梦想成为现实。
而规划中的6条地铁线,也将在每年完成一条地铁通车的期盼中进入市民的视野。
其实,人们在市区出行,是乘公交车、轻轨车、出租车、私家车、摩的、轮渡,还是搭乘地铁
这个选择,似乎没有一个标准或唯一答案的,完全凭借个人的喜好、出行的方便和经济时间成本的考虑。
抵达同一个地点,其实,有人做了个体验,公交车是费用最经济的,地铁是时间最节省的,其它的交通工具则是在这两者之下。
【第14句】地下火车,黑色的闪电,在幽冥之地奔突。
每个人的面容,每个人的声音,都是恍惚的,和我隔着一个世界。
风和激流,在四周涌动。
窗外没有风景,只有黑暗,或者光明——那是到了另一个站台。
站台上是亮晃晃的灯光,宛如白昼,但也只是宛如白昼。
在北京的地底下穿行,和上面的宫殿、城池相隔着。
那样多的行人,从我眼前匆促闪过,我能记住的,只会是你,具体而个别的你,一个或者两个。
【第15句】随着站台的一声电铃奏响,一列子弹头形状的乳白色地铁徐徐而来。
自动门打开旅客下站后,我们依次进入,一下子就好像被一种温馨而舒适的氛围所包裹。
女播音员的温柔的声音伴游客一路前行。
据说有六节车厢组成一趟地铁,站内设施如公交车一样,净空约两米,宽约两米,两边安放有冬暖夏凉的座椅(在座椅上的确感受到一股电流缓缓导入身体)。
【第16句】地铁空调自动调剂着车厢内的温度。
中间走道有纵横交叉的不锈钢把扶,进出口门左右自动对开。
站口上方设置有地铁沿线路线图,并且以移动光点提示上站或到站的所在位置。
还有武汉地铁的电视屏幕,随时播放着沿途的自然地理和人文风光。
【第17句】2022年12月28日,对于江城市民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中国第一条穿越长江的地铁正式开通。
从此,人们的出行方式与时俱进,在节约时间成本和开辟新的生活方式中走进了地铁时代。
【第18句】从地面到虎泉地铁站口,需要往地下深入三个层面的时空距离:从地面走下约8米高空的台阶来到自动售票大厅,然后再下到地铁处候车。
这三个层面的垂直距离约近20米吧,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生活空间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达有效而有限地被放大扩大了,并且转移到了另外一个曾经存在于科幻、小说和梦想的愿景里的时域。
在几分钟的时间里,随着脚步的移动和心神向往的支配,我仿佛一下子跨越了几个世纪的时光,在梦境中欣赏和享受着一种奇特而幻觉般的人生之旅。
好像一座城市的街道口被一只无形之手瞬间嫁接、迁移到了地下,灯光温暖着宽敞明亮的空间,视觉惊诧于新潮靓丽的布局,模仿他人体验着高科技的自动售票机,细心浏览着富于地域特色的壁画和宣传标语,观察并享受着身着玫瑰色工作服地铁工作人员的引导和服务……这些现代生活的文明元素,几乎在一夜间成为一种身边的现实体现。
我是演说家房琪演讲稿
站在这儿呢首先要跟我的学一张条,请假时间6月17号,时间永不,请假原因毕业。
从今天开始,我就再也不是一个能有学生证的女同学了。
我毕业了! 按照惯例呢,作为师姐,在临走的时候,我应该给师弟师妹们一些忠告,老师的点名呢,就像电视台里插的广告,不是你换台就躲避得了的,千万不要相信任何与学习的名义来加你们微信的师兄。
因为我大一的时候,我的师姐给我的忠告就是防火防盗防师兄,师姐们的眼光总是雪亮的。
其实面对毕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觉得特别难过。
我最难过的时候,就是当我把大学4年的课本,以接近废纸的价格低价贱卖的那一瞬间,其实根本不是因为它有多珍贵,而是因为那些课本都是新的,一页都还没翻过呢。
有的人觉得非常的遗憾,我大学4年都没有谈过男朋友,我都不敢看男生的眼睛。
但是其实每个学期我都有偷偷摸摸的去搞联谊,但是结果总是惊人的相似。
暗恋我的人往往都特别特别沉的住气,但是也有非常非常暖心的时刻。
在毕业的那天,全班的男生跟全班的女生说,不管你们以后成为了谁的女人,你们永远都是我们的女生。
其实离开了学校,我们就再也没有一个关系能像同学这样把男生和女生这么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却又无关风月,只为真心。
我们都是在快要毕业的时候才突然爱上学校的,就像人生很奇怪,我们总是快结束的时候,才突然想要好好开始。
我们都以为只有长大了,我们才能永远相伴,所以我们就不惜一切代价,拼了命拼了命的成长。
但是当我们真的找到了足以跟青春挥手告别的时候,我们回头才突然发现被骗了,原来成长只能让我们分离。
就在昨天,我的同学们在千人报告厅举办了毕业晚会,我没能参加,那些我跟他们说好了,要一起露着大腿拍的毕业照,还有,一定要把我灌醉的酒局我也都错过了,所以这是我第一次穿这身学士服,今天的这场演讲就是我的毕业礼。
面对毕业,其实我是后知后觉的,在我隔壁学院有一个姑娘跟我关系特别好,就在离校前两天的时候,我在学校里碰到她,我就像往常一样跟她打招呼。
我说,嗨,她隔着老远,转过头看向我,依旧是笑魇如花。
但是她张开嘴,说的却是再见。
就在那个瞬间,我才突然觉得可能我真的是要离开了。
但是离开了也挺好啊,离开了不怎么,我们再也不用费尽心机,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去逃课了,因为我们再也没有课可以上了。
下一个秋天的时候,那间你们总是想逃开的教室依然会坐满了人,只是再也不可能是我们。
一年800块钱,你们谁以后还能住到这么便宜的房子。
我们散伙饭的那天晚上,有姑娘为了拥抱一个人,她笑着哭着拥抱了整个班。
她4年没有说出口的那句,我爱你,全都融化在了一个拥抱里。
你总以为有些人我们还永远有机会可以再见到,但是其实一旦分开,就真的再也见不到了。
林宥嘉有首歌唱,青春兵荒马乱,我们潦草地离散,有听过吗,那首《心酸》。
很多人都是来不及说再见的,但是最措手不及的却是我们还未配妥剑呢,出门便已经是江湖了。
今天这场特殊的毕业礼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学校的这个避风港,我们再也没有“学生”这个听上去跟还是跟孩子一样可以被原谅的头衔。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全神贯注的和这个世界单打独斗了,你准备好了吗
你有没有想过,毕业之后,你是要回到家乡过稳定的生活
还是留在大城市漂泊
是为了你的恋人妥协
还是天各一方,从此各自珍重
是追求自己的梦想,还是去完成父母的愿望
我们上了那么多年的课,却从来没有一堂课告诉过我们,在这样的十字路口该怎么选。
我记得我大学的时候第一堂课老师问我,4年之后,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我当时不假思索的告诉他,成功的人,然后他问我什么是成功,我说成功是能出名,能赚很多钱,有豪车,有大房子,能去整个世界看看。
我当时觉得我的回答太酷了,但是4年之后,当越来越多的人告诉我说,梦想不能当饭吃,做人得现实。
当越来越多的人指着你的梦想告诉你,你不行,让你怀疑自己的时候。
我才突然觉得成功可能真的不是赚多少钱,能多出名,真正的成功是不管有多少人质疑你,你都敢于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我今天站到了这儿,我放弃了很多机会,来到了北京,选择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北漂,在我的梦想里,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票子,也没有稳定的生活。
我想让这个世界知道,我们这一群上世纪最后10年出生的一代人,我们这群曾经你们口中垮掉一代的90后,我们不是另一代人,我们是另一种人。
也许快餐时代下长大的,我们太急于求成了,可能我们理想的不够纯粹,也现实的不够彻底,这我承认,但是我们并不像上一代人,我们对规则跟稳定,没有崇拜也没有尊重,我们渴望与众不同,我们渴望活出自己的人生,所以不管有多少人向我们兜售所谓的人生经验,我们还是要不顾一切的跟这个世界死磕到底。
因为我们不想普普通通的活着,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去成为一个“体面”的普通人。
我知道有很多人在对我说,醒醒吧看清这个世界,我知道你们嘴里所谓的人生现实,现实残酷,我都听见了,但是对不起,我永远都不会停下。
可能你们会说,说我无知,说我幼稚,可能最后的结尾是头破血流,最后一无所获,但是那又怎么样
人生最遗憾的是,从来都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所以永不妥协,在我这就是拒绝命运的安排,直到他回心转意,拿出我能接受的东西来。
我叫房琪,出生于1993年2月4号,毕业于2022年6月17日,在今天的这个特殊的毕业礼上,我想跟所有2022年的毕业生说,勿忘初心,让我们捍卫我们的梦想,直到现实对我们缴械投降。
下一次世界精彩处见
当你不够优秀时读后感
星姐的这本书,其实看了很久,里面的每一篇文章之前我都看过。
可是还是从头到尾,翻了一遍,花了很多线,记了很多句子,然后又翻了一遍。
很多天里,我都在想,我要写点什么。
可是,写什么呢?好像该说的话,都被别人说了。
比如:她把自己活成了励志的样子。
比如:你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比如:你实现了别人都想实现的梦。
说她励志,她确实励志;说她努力,她确实比很多人都努力;说她懂得坚持,她又比很多人都坚持得更久。
所以,夸奖再多,都似乎没啥必要。
我只想简单地从一个普通的读者的角度,去谈一谈,一个人的文章,能够给人多大的鼓励和勇气。
很多人吐槽鸡汤,觉得所谓的正能量没有任何用,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觉得所谓的鸡汤作者鸡汤书都是骗钱,写一些所谓的“努力改变命运”的都市传说,去忽悠年轻小朋友坚持理想,努力奋斗,然而最后还是没有任何卵用,拼不过富二代,比不过官二代。
还有很多人觉得,迷茫了困惑了,为什么不可以跟身边的长辈朋友多谈谈,而要去信任一个都不知道是阿猫还是阿狗的鸡汤作者,相信他们写的那些烂俗文章真的能够给自己鼓励?我曾经也不信的。
我甚至怀疑,很多鸡汤作者,写的文章,都是在编段子。
在我22岁之前,我从来不看任何一本畅销书,不相信任何所谓的正能量和励志语录。
可是谁又能知道,我22岁那年,会经历人生中从未想象过的艰难和困顿?一直到我开始认识赵星。
从09年开始,一步步看着她,写下自己一点一点的成长和进步。
从最初的东北的二本院校,考到北大的交换生。
在凌晨五点的楼道里拼命背英语。
为了参加一场考试,在一张床铺里住了好多天。
靠着给总裁写邮件的方式,得到了去注明公关公司实习的机会。
在豪华的CBD办公楼,终于和同事一起走很远的路去吃一碗面。
下了班,在路边吃麻辣烫,租很便宜的房子,跟很多人合住在一起。
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姑娘,一点一点的,在一家公司待了六七年。
自己攒钱去了台湾。
在博客上记录自己的游记,然后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
出了第二本书,坚持不懈地写文章。
攒下所有的钱,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一直到2022年,成为了百万级别的畅销书。
她认识待她如珍宝的G先生,怀孕,大着肚子去给自己的书站台。
生下孩子,坐月子的时候,也从来不会间断更新。
在我关注她的这六七年里,她一步一步,走向了自己希望的地方,站到了那个被很多人羡慕的地方。
在我们认识的这两年里,我到了北京,成为了一个鸡汤写手和鸡汤书编辑,而她,却几乎完成了一个女孩子走向人生另外一个蜕变的所有历程——事业顺利,家庭幸福。
她从来都不是那些别人口中吐槽的那种“现在写鸡汤的,好比那些那五千块钱工资的时尚编辑指导一个月十万五十万的人怎么穿衣一样,自己过的凄凄惨惨却要鼓励别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她是真的把自己活成了励志的样子,星姐的这本书,写在她结婚生孩子的这段过程,她依然如同之前的她一样,不去说教别人,不去故意宣扬自己偏激的观点,她只是一个踏踏实实地记录着,把自己一路走过来的所有事情都记录下来。
她写自己租过的那些房子,从200和三个女生一起住的平房,300跟14个人合租的三居室,再到400块跟另外一个同住一屋,再到终于可以自己一个人住,可以住1000块20平米的房子……这些经历大概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都曾经刻骨铭心的吧,我们一点一点地从跟人合住一个小屋,到可以自己住一间,从五环外搬到三环边上公司旁边,挣扎着的所有,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好一点。
她写当初跟她合住一个宿舍的考研女孩,农村里出来的女孩子,改变命运的方式,除了嫁人,大概只有读书了,哪怕念完研究生,出来也不过是这座城市里无数栋楼里的一个最普通的小白领,可是,你不会知道,这比等待她们的命运,已经要强上许多。
她写自己这些年里,是如何白天上班晚上写字,是怎么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是怎样走上公关这条道路,是怎么在下班后继续学习,她分享给新人各种求职的渠道,跳槽的方法,她也同样记录自己走过的弯路,责怪自己没有别人努力,反思自己的消极……她还写自己是如何遇见那个想要相伴一生的G先生,如何跟老公相处,如何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如何平衡兼顾事业和照顾家庭,她怀念自己的父亲,感激自己的妈妈……写下这些文字的星姐,是温柔而且平顺的,把所有的爱和深情,都藏在一个个文字背后,这个总是沉默着行走的姑娘,终于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现世安稳。
她说:“好的爱情,就是你认真地看他的时候,就知道那就是你要找的人,你心里明白,无论如何艰难险阻,你都不会再因为什么狗屁恶俗的理由而退缩。
”我一直以为,不仅仅是对待爱情,这段话,也许是星姐对待生命中所有事情的态度,她从来都对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怎样的生活心知肚明,那知道那些所有,都是属于自己的,所以,无论艰难险阻,都不会因为什么狗屁恶俗的理由而退缩。
我从来都不愿意问她,这么拼命,一定很辛苦吧;这么努力,又何苦呢?这么竭尽全力,真的值得吗?我知道,她对此,对自己这短短二十几年来走过的人生,从来都坚信不疑。
这是她自己决定的人生轨迹,她从来都不会退缩,也不会叫嚷着辛苦,她如今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她应得的,我也相信,以后的她,会越来越好。
在这本书里,我记忆最深,并且看了很多遍的文章,叫做《长大的标志,是学会独立决策自己的人生》。
我是个迟疑不决,非常容易退缩和打不起精神,总是对自己的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决定的人,可是,在看了星姐的这本书之后,我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就如同她说:“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觉得自己很特别,也没有人有义务可怜我,帮助我,为我的人生提建议和负责,我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为自己的迷茫寻找解决方案,不断地找,自己建立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真正地进步和独立。
一个心理上不依赖他人,不仰仗世俗,就能好好地坚持自己。
”我想起自己最难过的时候,有一天深夜里,给我一个好朋友发微信。
她到了凌晨一点的时候,给我回了好长的一段话:“有些事情,没有人能帮到我们,需要我们独自去面对,把它们理解成成长的一部分,相信70,80 的时候回想起现在这个阶段是怎样的一种心情,现在遇到很多困难,有人想帮却无从下手,有人巴不得看你陷下去,只有你自己知道跨过这个坎,会有下个更高的坎在等自己,但是,更高的坎只有在更高的地方才能遇到,终于我们走到了一个平和器,就是现世安好的样子,但实际上生活永远暗流涌动。
“我们这个年纪在外漂泊还没有家庭的,其实都挺尴尬的,没有退路,骑虎难下,多接触新鲜的事物,多与不同风格的人和事物接触,才没有白在外面闯,其实很多人还很羡慕你现在的状态,比如两年前的你自己。
”星姐的书,是一部个人的成长记录,我看了很多遍,在这其中找到了很多勇气和让自己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
坦白说,它真的给了我很多很多帮助。
我也同样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触。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没有人能够帮助你,能够手把手教会你该如何在这个残酷的社会生存下去,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力量,去找到那个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收集五个海外华侨爱国的故事
1、的第二任校长。
(腾飞)祖籍福建同安,父母为南洋群岛华侨。
他在一八七三年夏诞生于爪哇,一八八七年转往新加坡读书,一八九一年赴美国留学,一八九七年于毕业后,回到南洋群岛,从事华侨教育事业,并参加先生在海外倡导革命的宣传工作。
受到孙先生的帮助和鼓舞,他更加热爱祖国,于一九○五年回国,与留美同学颜惠庆等在上海创办“寰球中国学生会”,并参加曾少卿发起为反对美帝虐待华侨、华工而斗争的抵制美货运动,从事国际宣传工作。
时曾少卿又把他介绍给复旦公学创办人马良(相伯),担任复旦总教习(即今教务长),兼课中国公学。
一九○七年清政府招收江南留学生,曾聘他兼任主试。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时,他兼任英文主笔,作国际宣传。
辛亥革命军兴,武汉军政府都督黎元洪邀他为外交部长,他以“不会做官”而婉拒之,仍在沪主持复旦教务。
一九一三年,复旦监督(相当于今日之校长)马相伯年老退休,校董会董事长先生推他继任。
一九一七年复旦公学扩充为。
从一九○五年回国后从事教育,主持复旦,直到胜利前夕,达四十年之久。
他中年时儿女殇亡,后又丧偶,乃以校为家。
国民党政府一再邀他为“立法委员”,他始终不就,而专心教育。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病逝沪寓,时年七十五岁。
2、陈嘉庚洋经营工商业,先后开办了30多个工厂,100多个商店,垦植了橡胶和菠萝园10000多英亩,雇佣职工达到几万人,可谓家资万贯。
但身居海外的他却念念不忘祖国。
早在青年时期,陈嘉庚就决心献身报国,救民于水火,1910年,他加入同盟会,剪去长辫,置身于辛亥革命的浪潮中。
他先后为的革命活动募捐20多万元。
辛亥革命失败后,陈嘉庚认为只有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挽救劳苦大众于水火,因此他大力兴办教育。
他在家乡集美陆续办起中小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业等许多学校。
1921年,他又创办了,这是当时福建省唯一的大学。
仅1921年到1937年这16年中,他就负担了的开办费和经常费达400万元。
他逝世前在国内存款共3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
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捐献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他经济困难的时候资助的,当他办的公司已经被迫停业的情况下,他仍向银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生存。
毛泽东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清朝末年, 有个爱国华侨叫张振勋.他有一次听法国人说, 要在瓜分中国之后, 到山东烟台建葡萄酒厂, 因为那里生产的葡萄质量特别好.他就想: 和物产,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利用呢
后来, 他就到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 生产出红、20 多种, 味道十分醇美, 不但风行全国, 而且畅销海外.在1915 年万国博览会上, 张裕公司制作的、雷司令等名酒获得了金质奖章3、王兆松的故事: 辛苦下南洋挣基业报效祖国 王兆松先生幼年贫苦,无奈下南洋谋生,经艰辛奋斗,成为马来西亚著名侨领、企业家。
1875年,王兆松出生于文昌清澜镇义门村一个贫困渔民家庭,他的父亲是老渔民,成天泡在海水里,家贫如洗。
为了寻找一条活路,年仅13岁时王兆松挥泪辞别父母兄长,在乡邻的携领下搭帆船到南洋自食其力。
他先是在马来西亚以捞虾为业,后又当过冰块推销员,他根据不同渔船的需求,主动用舢板把冰块运到渔船上,用自己的勤劳和诚实换取了珍贵的信誉。
稍有积累,便及时买了辆汽车,在推销冰块之外,又经营起冰鱼运销业,由于推销成绩突出,被英国商人的一个公司委任为总代理。
在此基础上,王兆松逐步开拓涉足其他项目,除了投资经营房产、种植橡胶、开采锡矿外,还投资经营酒店、戏院等服务行业。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王兆松已成为琼籍华侨中的知名企业家。
王兆松的成就和为人,深得乡亲以及当地上层人士的信赖和敬重,被推举为吉隆坡琼州会馆总理等职,1930年,他被马来西亚雪兰峨州政府委任为华人参事局员和太平局绅,是年王兆松55岁。
对于故乡的公益事业,王兆松一直非常热忱。
1936年,王兆松等人发起成立琼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开发琼崖垦殖、矿业、渔、盐等业。
他带领众乡邻在万宁置地8000亩,种橡胶400多亩。
抗日战争期间,王兆松率琼崖华侨积极捐资,支持琼崖抗日战争。
时任琼崖自卫独立队总队长的冯白驹曾亲笔给王兆松致函两封,赞扬爱国华侨“热诚义举,无任感佩”。
海南很多医院、学校都有王兆松的捐献。
1926年筹建海口海南医院时,他捐助大洋1000元,被聘为名誉董事;还3次为琼海中学(海南中学的前身)捐款,独资为文昌中学捐建图书馆,即兆松楼;文昌清澜南岛小学、会文冠南小学等,也都有王兆松所捐的教学楼。
这些教学楼目前都保持着原来的骑楼风貌,仍在使用。
富了,不忘记穷人,这一美德在王兆松身上充分体现出来。
1956年王兆松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病故。
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侨乡人民的心中,他的爱国情怀,在他的子孙中代代相传。
从1934年起,王兆松每年从国外汇款为文昌家乡修路,还在通往家乡的公路上建起5座木桥。
后来因为汇款麻烦,王兆松在文昌买下3间铺面房,以房租支付维修费。
又在海口买下2栋楼房(今新华北路“长安旅店”和得胜沙51号),托人代理,租金全数用于公路维修和解决乡亲困难,不足部分再从国外汇款。
1955年,王兆松在吉隆坡病逝,终年80岁。
4、王俏云:据称是亚洲首位女飞行员王兆松先生有9个儿子、5个女儿,他们都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
1958年前后,海南物资匮乏,他的大儿子王国泮从马来西亚寄回麦片等食品,发派给众乡亲。
他还将海口房产租金捐献给文昌华侨中学、南岛小学等作办学经费。
王兆松的家训是:无论你懂多少种文字,会讲多少种方言,在家一定要讲海南话。
家庭成员中任何人都不例外。
他的女儿们,最独特的该数大女儿王俏云。
她出生于吉隆坡,念完中学后加入马来西亚雪兰峨俱乐部,当上飞行员,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曾登载过她的事迹,称她是“亚洲第一位女飞行员”。
王俏云生性好动,爱打羽毛球,喜欢骑电单车在马路上兜风,这在当时是少见的,她还是女青年会的会员,爱跳舞。
开飞机,这在当年不仅是女性不敢问津,连男士也很少参与的活动,她是家中惟一对遨游碧空感兴趣的人。
当她大着胆子向父亲提出要飞行的志愿时,得到父亲的支持。
她很有天赋,在雪兰峨飞行俱乐部学习12个小时后,就能独自操纵飞机的升降了。
王俏云是一名杰出的飞行员,曾夺得多项飞行奖状,也曾多次遇险。
最惊险的一次是1937年,她独自驾机飞行到海边,飞机突生故障,她被迫作紧急降落,就在飞机降落在地面时突然翻覆,双翼及骨架均毁坏不堪,而她却吉人天相,安然无恙。
开飞机之事在三十年代曾轰动一时,更让人钦佩的是,在日军侵犯中国时,她曾要求加入中国空军,驾机轰炸日军阵地,为同胞、为国家雪耻报仇,但由于当年中国空军军官学校不收女生,王俏云报国无门,当不成现代花木兰。
不久后王俏云来到香港,加入当地的飞行俱乐部。
对她来说,驾战斗机保卫祖国领空的意愿已经无法实现,但可以指导青年人学习飞行技术,使他们考入空军学校时,能更快掌握驾驶技术,更好地执行保卫祖国领空的任务,这同样是为国效劳。
这实在是与众不同的一个姑娘,当时很流行唱粤剧,为公益活动筹募经费或为慈善机关筹款时,她曾多次粉墨登场。
然而,她饰演的不是娇滴滴的花旦,而是扮皇帝,唱老生。
王俏云终身未嫁,于1971年因心脏衰竭在马来西亚离世,终年58岁。
5、吉鸿昌(1895.10.18-1934. 11.24 ) 抗日爱国名将,原名恒立,字世五。
河南省扶沟人。
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团长。
骁勇善战,人称“吉大胆”。
1926年任第36旅旅长,10月,率部参加北伐战争,由兰州兼程东进,参与解西安之围。
1927年任第19师师长,5月出潼关占河南洛阳,在黄沙峪率师夜渡黄河,击退奉军,连克新乡、安阳数城。
1928年任第30师师长,调防甘肃天水。
1929年任第10军军长兼宁夏省政府主席。
1930年5月参加蒋冯阎战争,任冯军第3路总指挥。
9月接受蒋介石收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
旋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不愿替蒋打内战,态度消极。
翌年称病去上海就医,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接触,随后曾在潢川组织所部起义参加工农红军未果。
8月被蒋解职,强令出国“考察”。
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
1932年回国寓居天津,秘密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联系,8月到湖北麻城宋埠策动旧部第30师起义失败,潜回平津地区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按党的指示潜赴泰山联络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
随即变卖家产,购买枪械,联络旧部,于1933年5月,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旋任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察北日伪军进击,连克康保、宝昌(今并入内蒙古太仆寺旗、正镶白旗、正蓝旗)、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
蒋介石反诬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
9月,吉鸿昌与方振武率部退至河北顺义、昌平(今均属北京)一带,战至10月中旬弹尽粮绝而失败。
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联络各方,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
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引渡到北平军分会。
经蒋介石下令,24日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
刑前题诗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并引渡给北平军分会。
敌人使出种种手段,迫害逼供。
吉鸿昌大义凛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由于党的教育,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转到工农劳苦大众的阵营里头来,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共产党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
”“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小学生写给父母的感恩信怎么写
我日夜牵挂的妈妈:您好
儿时,我常把那首赞母歌改成“”。
的确,父亲对我的好,是全家有目共睹的。
但您对我的好,愚笨的女儿直到如今才感觉到,真是惭愧。
但是,妈妈,请相信,您所做的一切,女儿永不会忘却。
妈妈,元旦快到了,您是否正忙碌于厨房之中,准备团圆饭呢
爸爸可真,总能吃到您那一手好菜,可现在我却与它无缘。
唉
妈妈,还有糖吃吗
犹记得从前,家里吃的一大堆,可我却总是去外面买零食,摊贩们都称我“”,这使得我分外自豪,却不知道“”真正的含义。
妈妈,今天,我又收到包裹了,那里有一张全家福。
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我,我好开心呀
妈妈,您一点也没老,真的。
清澈的眼眸,甜美的微笑,瀑布般的长发,曼妙的身材,美丽的藏袍,得体的坐姿,这一切,难道还不够证明您的美吗
上个星期六,我们五姐妹聚在一起唱起歌来,突然,依丝姐唱起了:“遥望远空的明月,想起了久别的故乡,漂泊异乡的游子,牵念着妈妈……”唱着唱着,大家沉默了,只闻低低的啜泣声。
我也不能自已,泪水疯狂地流出。
“妈妈
”一个深埋心底的字眼带着所有无语的徘徊、所有刻骨的思念、所有温暖的向往喊了出来。
妈妈啊
女儿爱您,就像小袋鼠一样,虽然长大后要跑出去,但永远都不会忘记,永远都不会离开自己挚爱的母亲。
妈妈,我知道女人都爱美。
那天,您看着镜中的自己,发起了呆,眼里满是怀旧。
曾听爸爸说过,您少女时是那般艳丽,令人赏心悦目。
现在,也许几根白发已无情地窜进了您的发间,也许皱纹已悄悄地爬上了您的玉颜,但是,有一首歌,正好可以表达女儿的情意:“慈祥的母亲,是美人中的美人……”您听到了吗
妈妈,天气冷了,加被子加衣服了吗
女儿上个星期给您寄了个热水袋。
哦
我亲爱的妈妈,听说您病了,去医院看了吗
医生阿姨怎么说
严重吗
那么,求您别忙了,先歇会儿吧
女儿为您献上一朵康乃馨。
怎么
您笑了,是闻到花香了吗
幼时,您照顾我、呵护我,现在女儿长大了,请让我来伺候您吧
妈妈,女儿感谢您的一切
爱您的女儿:×××2022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