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语文帝求助求助。
需要一些诗词,风格:霸气、狂妄、嚣张、不可一世…自创也可以,只要拿得出手
1.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2.问普天之下,能在我手上生还者,能有几人。
3.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4.我欲问鼎天下,试问谁与争锋。
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求《十面埋伏》的历史典故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项羽同意楚汉和约,一是因为彭越不断攻击他的后方,断绝他的粮道,一是因为英布与刘邦勾结背叛了他。
英布原是他属下大将,后来立为九江王。
活埋20万秦军,是英布下手干的;杀死义帝,也是英布派人干的。
他们的关系一向很亲密。
然而,英布做了九江王后,就开始拥兵自重,不大听从项羽指挥了。
项羽与齐王田荣作战,向九江征兵。
英布称病不出,只派出几千军队去敷衍;刘邦攻打彭城,英布又称病,见死不救,致使彭城陷落。
从此,他们之间就产生了隔膜。
刘邦在彭城大败后,受困于荥阳一带,亟需有人在项羽后方牵制他的兵力,就派使者随何去劝说英布叛楚联汉。
随何到达淮南三天,英布都不接见他。
随何对接待的官员说:“九江王不见我,不就是因为楚军强大,汉军弱小吗
我出使这里,就是来讲这个的。
我讲的管保九江王爱听。
如果哪句话不入耳,就把我拉到淮南街上杀头,也可以向天下表明他敌视汉王而忠于楚王呀。
”于是,英布接见了他。
随何巧舌如簧,分析了楚汉强弱之势:“项羽全靠作战凶悍,显示他的强大。
现在怎么样
他在荥阳一带与汉王对垒,想打没人跟他打,想攻又攻不下。
靠些老弱士卒从千里以外把粮草运来,他的这种‘强大’又能保持多久
退一步说,即使这回他战胜了汉王,天下诸侯必将人人自危,难道他不会与您算旧帐吗
必然的趋势只能是天下诸侯联合起来对付他。
项羽再强大,大概也不能抵挡天下的军队吧
所以我认为,项羽不过貌似强大,其实很脆弱,真正强大的是汉王。
如果您与汉王联合,日后汉王一定分出大片土地给您,您又何必依附项羽看他的脸色行事呢
” 这番话说动了英布的心,他答应与刘邦秘密来往。
这时正好有楚军使者到达淮南,严辞责备英布,催促他赶快发兵攻打汉军。
随何闯进楚军使者住的馆舍,大模大样坐了下来,说道:“九江王已经归附了汉王,还发什么兵
”英布愕然。
楚军使者慌忙站起,拔腿就跑。
随何说:“事情已经泄露了,还留着他干什么
”英布只好杀掉了楚军使者,公开背叛了项羽。
项羽答应了楚汉合约后,急忙收兵东归,安定自己的后方。
这时,韩信在魏、齐、鲁占领了大片土地,并且自立为齐王。
张良和陈平向刘邦建议撕毁和约,追击项羽。
他们说:“现在一大半天下在我军掌握之下,诸侯也都归附我们。
项羽却是兵疲粮尽,正是歼灭他的最佳时机。
如果放虎归山,必将后患无穷。
”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领兵追击,并派人告知韩信、彭越、英布,约定在固陵围歼项羽军队。
谁知到了预定日期,韩信等人都不派军队来会合。
项羽回师一击,就把汉军打得大败。
刘邦只得又龟缩在高垒之中。
他对张良说:“他们不守约,这可怎么办
”张良说:“只要您答应战胜项羽之后,把土地分给他们,他们就会遵守约定了。
” 刘邦又派出使者与韩信等人联络,许诺日后与他们共分天下,并把临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给他们。
果然,使者纷纷回报,诸侯即将发兵。
不久,各路诸侯出兵,各自为战,攻击项羽军队。
项羽军队不断收缩,退至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西),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
诸侯军队蜂拥而至,把项羽军队重重包围了起来。
张良想出一条妙计,把楚军降卒分发在汉军各营之中,教唱楚国民歌。
入夜,汉军各营都唱起了楚国民歌。
项羽军队疲惫不堪,粮食已尽,情绪沮丧,听见家乡民歌,勾起思乡之念,纷纷逃亡。
项羽听见歌声,心里惊疑不定:莫非楚国已经失陷,怎么有这么多楚人在唱歌
时值岁末,天寒地冻。
他的战马乌骓在帐外发出阵阵嘶鸣。
项羽吩咐侍卫把乌骓马牵走。
乌骓马连踢带咬,怎么也不动地方,只是一阵阵悲愤地嘶鸣。
项羽挥挥手,要侍卫离开,坐下来喝闷酒,他的爱妃虞姬在一旁温柔劝解,接着舞起剑来,为他助兴。
帐外北风呼啸,乌骓嘶鸣,项羽不禁悲从中来,滴出一行眼泪,引吭高歌起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济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力气足以拔山啊,气概盖世无双,时运不济啊,我的乌骓动都不想动弹,乌骓不动啊怎么办啊
虞姬,虞姬啊,你可怎么办啊
”) 虞姬停止舞剑,说道:“大王,你突围吧。
”项羽心头一震,凝视着她。
虞姬知道他的心意,轻声说:“你快走吧,不用管我。
”说着,一剑挥向颈项,顿时香消玉殒,倒地身亡了。
项羽大吼一声,冲出帐外,跨上乌骓马,带领800亲兵,如同滚滚怒涛,冲向敌营。
他们锐不可当,所向披靡,到了天明,终于冲出重围,身边的精兵只剩下100余人了。
大批汉军追来,他们且战且逃,到达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河畔,只剩下26名士兵。
河边正停靠着一条小船。
乌江亭长请他上船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百姓数十万,您可重振旗鼓。
请快上船,从我渡江,汉军是追不上的。
”项羽说:“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
我从江东带领8000子弟渡江西征,现在不剩一个人了。
纵然江东父老同情我,我还有什么面目见江东父老
” 这时汉军赶到江边,项羽豪气干云,命令士兵下马,与汉军最后决一死战。
26名士兵怀着必死的决心,扑向敌军,全部牺牲。
项羽纵横冲杀,杀死上百敌军,身上受了十多处创伤,最后引剑自杀。
项羽死的那一年,只有31岁。
风景对联及赏析
名联(一莽乾坤能得几人闲
早安排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好风用一钱买,休辜负青山红树,送爽气西来。
——王珊森撰安庆大观亭联【赏析】这副对联既是一副名胜风景联,又是一副抒情联。
它既赞美了大观亭这个名胜景观,缅怀了千古风流的历史人物,又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上“风流人物”的崇敬心情。
这副对联,寓意深刻,用典得当。
对仗工整,文词讲究,令人读来,心胸开朗,豪情满怀。
(二)松风送抱,正荡胸怀,近看镜海波光,莲峰岚影;山雨欲来,且留脚步,遥听青洲渔唱,嫣阁钟声。
——佚名撰澳门松山寺联【赏析】澳门地处广东珠江口西侧,面对浩瀚大海,奇绝出峰,是一个雄伟壮观、气象万千,具有沿海特色、风景优美的好地方,而座落在这里的松山寺更是个山青水绿、松柏连绵、环境幽雅的胜地。
对联作者在这里用饱含激情的笔墨,通过对水平如镜的大海、美如芙蓉的山峰、雕刻华丽的松山寺楼阁的生动描绘,对渔歌互答、钟声和鸣乐境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深厚感情。
(三)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成都武侯祠联【赏析】本联仅用52字,简明扼要地评价了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光辉显赫的一生。
上联第一句,以“谨慎”二字首先点出了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征。
第二、三句,作者以两个短小对仗的排比句,概括了诸葛亮的两大重要业绩。
接着用“何期”二字,将笔锋一转,道出了诸葛亮病逝沙场的憾事。
这一句充满了感情色彩,似哭、似吼,惋惜、意外、悲怆、崇敬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深受感染,读来催人泪下。
最后一句,指出诸葛亮虽已去世,但其精神永垂不朽,其未竞事业,后继有人。
下联从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写起,进一步歌颂了诸葛亮的才能。
第二句写诸葛亮长于巧思,智慧过人。
最后,作者以讴歌诸葛亮善结统一战线,从而三分天下的丰功伟绩结束全联。
全联从大处落笔,一气呵成,把诸葛亮的历史功勋及其深远影响写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
古今对联广告荟粹对联广告即用对联的形式宣传产品的广告,从古至今,这种广告形式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欢迎。
戏园的广告是“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古玩店的对联是“玩物岂能真丧志,居原只为乐陶情”,这两则对联广告妙就妙在不仅仅是一则普通的广告,更是人生箴言。
眼镜店的广告是“好句不妨灯下草,高年能辨雾中花”,真乃恰到好处,令人回味无穷。
酒类广告也很有特色,山西杏花村汾酒的广告是“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这则广告虽有些夸张,但却耐人寻味。
酒馆也不甘示弱,以“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吸引南来北往客;药店的对联广告更绝,“只愿世间人无病,不惜架上药生尘”,给人一种亲切感。
一理发店的对联广告一语双关,“操天下头等大事,做人间顶上功夫”,还有如“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进店来乌云秀士,出店去白面书生”等等。
肉店的广告是“听凭拣瘦挑肥做到无争无悔,决不短斤缺两保证又正又公”。
衡器广告也有特色,如“秤虽小掌管人间烟火,店不大有关国计民生”、“轻重得宜大权在手,偏颇不倚双纽在心”。
婚姻介绍所的对联是:“寻寻觅觅韶华转眼飞逝,犹犹豫豫知音再度难逢”、“白玉犹有瑕,求人十全十美,哪时遇,青春岂无限,择偶千挑百拣几时休”,此对联广告还别具一格地配了横批:“看剩下谁”,既要人在选择时慎重,又告诫不可一味地追求外在的美貌。
还有诸如电话广告:“消息瞬通九万里外,往来不过是须臾间”;灯饰广告“室外偏能留影,夜中自足生光”和帽子广告“不论男女老幼,冠分春夏秋冬”等。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对联广告堪称绝无仅有的“国粹”,但从总体上讲,对联广告的发展还较滞后,甚至被广告人所忽视,比如从征集广告语来看,很少有对联广告,即便有也不很工整。
因此,在此文结束之时,笔者建议多作些对联广告,使我国古老的“对联广告”发扬光大,这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楹联专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 联 欣 赏(一)衔远山吞长江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这是伊秉绶所作扬州平山堂集句联。
上联集范仲淹和欧阳修中句,下联集王禹偁中句,天然浑成(第128页)。
读一副好的名胜集句联,不仅卧游胜地,而且重温名著,一举两得,其乐无穷。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这是郭沫若题丽江得月楼联(王存信王仁清第471页)。
此联写得月楼的山水环境,令人神往。
联家需要有诗人的想象力才能化优美为神奇。
沧海日赤城霞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我斋壁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传南华经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山庄这是明李东阳题书斋联(589条)。
此联与众不同的是大量使用三言句式,以最简练的文字,网罗宇宙奇观,古今绝艺,绘我斋壁,置吾山庄。
这确是联坛奇观,联家绝艺。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岳阳楼联苏164这是清何绍基题岳阳楼联(第109页)。
杜少陵五言绝唱是指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范希文两字关情是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两字。
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王勃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吕纯阳即吕洞宾,曾三过岳阳楼。
上联写岳阳楼人文,下联写洞庭湖水势。
悠悠历史,浩浩江水,不胜感慨。
五百里滇池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世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睡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祗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这是孙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卷七)。
此联已传诵海内,成为不朽之作。
其结构特点是反复运用四言模式名联赏析1、此江若变作春酒 问余何事栖碧山此联为1930年3月,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来采石游览,参观广济寺时所题。
系集李白诗句而成。
上联出自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
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下联出自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一生爱好诗酒,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各地名山胜水,无不流连。
广济寺位于太白楼之西,始创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旧名石矶院,又名资福院,香火极盛。
此联题于此处,无论从李白诗意,还是结合当地景致,都十分贴切。
2、扬波喷云雷,笔落摇五岳;举杯邀明月,垂辉映千古。
此联为当涂县青山李白墓园中太白祠楹联,为赵朴初先生手书。
四句均为李白诗句,惟最后一句因平仄要求改动一字。
“扬波喷云雷”出自李白《古风•其三》:“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笔落摇五岳”出自《江上吟》,原句为“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此处为字数统一,删去前面修饰性的两个字。
“举杯邀明月”则出自著名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垂辉映千古”出自《古风•其一》,原句为“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此联集李白四句诗,生动地表现了李白诗歌“惊天地、泣鬼神”的雄浑气势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以及其辉映千秋的巨大影响,可谓生动贴切,匠心独运。
3、侍金銮,谪夜郎,他胸中有何得失穷通
但随遇而安,说什么仙,说什么狂,说什么文章身价
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原、汉曼卿、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人胸次;踞危矶,俯长江,这眼前更觉天地空阔。
试凭栏远眺,不可无诗,不可无酒,不可无奇谈快论。
流连四五日,岂惟牛渚月、白苎云、青山烟雨,都收来百尺楼头。
这副长联共118字,是太白楼楹联中最长的一副,为黄琴士所撰。
黄氏为泾县人,曾主讲翠螺书院。
此联上联说李白生平既曾有侍奉玄宗于金銮殿的显赫,又有被远谪夜郎的酸辛,但他生性磊落豁达,何尝对个人得失耿耿于怀
什么“仙”呀、“狂”呀、“文章身价”呀,都难以概括真实的他。
数千年间,只有他能集战国时屈原的忠愤、汉代东方朔的狂傲、晋代陶渊明的旷达于一身。
下联则由回忆李白转入自己在太白楼所见的景致与感怀。
登临绝壁临江、千古一秀的采石矶,俯视脚下浩荡东流的长江水,顿时觉得江天浩渺,天地空阔。
在此处凭栏远眺,怎么能无诗,怎么能无酒,又怎么能无李太白那样的高谈阔论,一抒胸中怀抱
在此高楼上就该盘桓个四五日,不仅仅要饱览牛渚明月、白苎浮云、青山烟雨,更要缅怀李太白之绝世才情与坎坷身世。
全联之妙就在于有历史,有现实;有景物,有情感。
情景交融,胸襟开阔;诗情画意,快人快语,通过排比夸张,将眼前景与胸中情结合起来,一气呵成,感人至深。
4、有句思谪仙,争看炉火照天地;此山腾傲气,岂惮鼻息吹虹霓。
此联为太白楼二层“李白纪念堂”横匾两侧楹联,系赵朴初先生自撰自书。
上下联中各嵌进李白诗一句。
上联中“炉火照天地”出自《秋浦歌十七首》其八:“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下联中“鼻息吹虹霓”出自《古风其二十四》,原诗为讽刺斗鸡之徒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斗鸡者趾高气扬,吹出的气息都能冲上天,使路边的行人胆战心惊,可见其小人得志之态。
这里赵朴老说,在此登临,心中不由想起李白描写冶炼工人劳动场面的诗句,仿佛看到被炉火映红的冶炼工人的脸庞,争看钢花飞溅的壮观;而翠螺山因为有太白楼在,也沾染了李白的傲气傲骨,又怎怕那些得意小人的不可一世。
全联巧妙地嵌入李白诗句,表达自己对一代诗仙的崇敬、怀念与向往,堪称佳作。
5、击楫几登临,看白纻环来生成画稿;推窗一凭眺,问青莲在否同放诗杯。
此联为清代彭玉麟所撰。
彭氏字雪琴,湖南衡阳人。
早年追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卒谥刚直。
光绪三年(1877年),彭玉麟时任兵部右侍郎,捐俸重建太白楼。
他十分喜爱采石山水,每年巡阅,必来此游览。
上联是楹联通常写法,即由景入手,说自己几度浮舟过此登临,只见白纻山等众山环绕长江矗立,远近高低各不相同,宛然一幅天生的水墨山水画卷;下联转景入情,写自己在此登楼推窗,凭栏远眺,不由问苍天:“李太白尚在否”
如能与他一起对酒当歌,畅抒怀抱,该是何等赏心乐事啊。
只可惜斯楼依旧,江流亦千古,而斯人已难觅仙踪,想起他往日诗酒风流,怎不令人感怀惆怅。
6、胜迹画图中,莫辜负此日登临,倚山枕渚;奇才诗酒老,忆记取当年犯放,动地惊天。
此联为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游览采石矶时所题。
上联说自己置身于背倚翠螺山、头枕牛渚矶的太白楼上,见到山青水秀,胜迹如画,千万不要辜负了这大好河山;下联转入评论李白,说他一生奇才出众,又独好诗酒,曾写过多少惊天动地的诗歌文章,却生性狷狂,不谙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不幸晚年惨遭长流夜郎,这教训可值得记取啊。
蒋氏是政治人物,深谙权谋之道,他除了以“奇才诗酒老”称誉李白外,更看到了李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
这一点,也是和历来其他文人所见不同的。
但太白楼既是东南名胜,李白又是这样一位飘然若仙的天才,触景生情,又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呢。
任何人想起白居易写李白墓的诗句:“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都难免要为李白的绝世才情,多舛遭遇而同声一叹,蒋氏又何能例外
7、公昔去长沙,笛吹黄鹤楼中,梅花默然;我今望秋月,帆挂翠螺上下,枫叶纷纷。
此联上下联均化用李白诗句,但意思十分贴切。
上联出自《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原诗为:“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写的是李白在黄鹤楼中听笛时所触发的愁思。
这里作者在联首用了一个“公”字,表示那是发生在李白身上的往事。
下联出自《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本来诗意是李白秋夜在牛渚江面上泊舟,想起东晋袁宏在此吟诵自己所作的咏史诗,恰巧被谢尚听到,十分赏识,从此声名日著的故事,不禁触景生情,感怀自己空有满腹才情,可惜却无人欣赏,致使平生抱负不能实现而生发的惆怅。
这里作者加了一个“我”字,表示自己追寻诗仙足迹,浮舟翠螺山下,来到太白楼,登舟望秋月,重新见到了李白当年见到的枫叶纷纷景致。
风景既然如故,想来情怀亦如太白当年。
“梅花默然”与“枫叶纷纷”都无语,但它们所触发的人的情感却如丝如缕,胜过千言万语。
上下联虽均出自李白诗意,但意境上一古一今,一诗仙一自己,既有对李白风采的怀想,又有自己和李白的心灵相通,用在太白楼,可谓意味深长。
8、万里大江来倚翠嶂高楼,月朗风清依旧;六朝陈迹尽瞻锦袍遗像,天长地久犹新。
此联上联写出了太白楼“风月江天贮一楼”的气势与风光。
江水回旋,波涛汹涌,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倚靠在太白楼上的栏杆处,依旧能见到皎洁的明月,沐浴到轻柔的微风。
下联说,采石矶作为六朝京畿天然屏障,目睹了多少六朝的成败兴衰。
瞻仰着太白楼中陈列的李白的锦袍遗像,仿佛又看到了风神潇洒的李太白在世。
这种风采,历久弥新,可与日月争辉,能使山河增色。
“翠嶂高楼”上的“月朗风清”,连接着的是李白的“锦袍遗像”所带来的“天长地久”。
江山代谢,人世浮沉,庶民尘土,帝王亦尘土,惟有李白这样的诗仙才能不朽。
此联之妙,全在于从李太白、太白楼,联想到了历史的沧桑兴替,令人读后不胜感慨。
9、莫上层峦,睹江水狂澜,洒不尽英雄涕泪;聊倾蚁酒,听秋林落叶,感从来才子飘零。
上联说千万不要登上高山,因为登高望远,看到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淘尽了多少千古风流人物,让英雄人物也禁不住要洒下涕泪。
下联说,在太白楼上,百无聊赖,倾满蚁酒,听着秋风中飘落的树叶,不由感慨自古才子亦如这秋叶般飘零。
英雄涕泪,才子飘零,从来都让人心动。
更何况自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又有多少英雄才子,怀才不遇,郁郁终生。
在那种个人命运完全掌握在帝王等权贵人物手中的年代里,帝王的赏识,就是士子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唯一渠道。
得则高歌,失即万事皆休。
宇宙无穷,人生有限,个人是多么渺小。
在太白楼上登高望远,有多少人借李白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千古英雄千古泪,由来才子自飘零,明月楼高,江湖日远,对酒凭栏,同声一叹。
身世如浮萍,飘忽不定,这就是那个年代有傲骨的读书人的命运。
所以,无论是英雄,还是才子,需要的都是知己的赏识。
而那种知遇之恩,却可遇而不可求,又岂是个人所能决定的
“零落成泥碾作尘”,也就难免。
10、去日苦难留,须臾六十四年,觉浮生仕真若梦,游真若梦;高风洵寡偶,上下三千余载,问何人诗可称仙,酒可称仙
此联上联说时光飞逝,转眼间六十四年就过去了。
回首往事,只觉得仕途真的如梦,交游亦如梦。
总之是浮生若梦,恍如隔世。
下联说李白高风亮节,难有匹敌。
三千多年间,又有何人能象他那样,被人称为诗仙、酒仙
上联是慨叹,纵使多才如李白,亦只不过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的一个石子,终究难以挽留住逝去的时光。
所以才会有“仕真若梦,游真若梦”之感慨。
但伟人终究是伟人,他的生命虽然难以再现,但诗仙、酒仙的风采却会长流人间,不会因为他肉体的消失而消失。
所以,下联转而又说,从这一点讲,“诗可称仙,酒可称仙”的李白便可以没有什么遗憾。
毕竟,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象他那样千载留名呢
李白生前就已被人称为“天上谪仙人”,非寻常凡夫俗子可比。
身后更是推崇者无数,能够集“诗仙”、“酒仙”称呼于一身,的确是几千年间难得一见的奇才。
此联之妙,在于将李白短短一生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虽不免有“生命如花,转眼凋零”的遗憾,但更有一份看破人生浮沉得失之后的旷达。
11、酒家何处
杨柳依垂,每当月白风清,胜地也应招子美;潭水依然,桃花无恙,到此心旷神怡,前身或许是汪伦。
此联上联先以问句起头,因为李白生平最爱美酒,所以作者上来就问:“何处有酒家
”每当月白风清的夜晚,杨柳依依垂拂的时候,对着如此良辰美景,总不由想到,应当招来李白的好友杜甫,让诗仙、诗圣一起品酒、赏月、吟诗、畅谈,才不失为一桩赏心乐事。
下联写道,桃花潭的潭水依旧象李白游览时那样清澈,桃花也依旧妩媚动人,自己到此只觉得心旷神怡,仿佛神游数百年,穿越了时空隧道,与李白在一起。
或许自己的前身就是那个在桃花潭畔踏歌为李白送行的泾县汪伦吧。
此联把美酒、良辰、风物、胜景,与人物联系在一起。
无论是曾与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杜甫,还是李白笔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汪伦,都是李白的好友,都曾与李白一起留下一段让后人神往的佳话。
这里,作者也禁不住神思遐想,自己也是李白的异代知音,或许前身还就是李白的同时代人,也曾追随李白左右,也曾与李白把酒畅话,醉歌抒怀呢。
12、谗起七言,千古才人千古恨;快登百尺,一楼风景一楼诗。
此联上联说李白遭谗,起因是《清平调三章》中“借问汉宫何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句中以赵飞燕比杨玉环。
本来李白此诗是赞美杨妃美貌如花,娇俏动人,只有汉宫中的赵飞燕可比。
传说高力士却故意在杨玉环面前挑拨说:“以飞燕比妃子,是贱之甚矣。
”杨妃于是十分生气,遂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
玄宗想以官职授李白,也为宫中所悍而止。
后来李白在朝廷就呆不下去,玄宗终于“赐金放还”,李白就结束了不到两年的待诏翰林生活,他的第一次从政也就此宣告失败。
所以上联说,李白怀有千古之才,但也正是因为他有才,谗言遂因之而起,致使李白这位“千古才人”怀抱着“千古遗恨”。
下联转说自己登上百尺高的太白楼,眼前所见是一楼风景,一楼诗词。
如果除去上下联前面四个字,“千古才人千古恨,一楼风景一楼诗”同样是一幅妙对。
13、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此联上联“把酒问青天”出自宋苏轼词《西江月》:“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意为把酒问苍天,世间已无觅高力士这样的谗毁小人的踪影,而人们对李太白的怀念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可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非自有公道。
下联“登舟望秋月”出自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意为象谢尚那样能够识别人才的高风亮节,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赞赏。
大家每当读到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一诗,都要想起这位谢将军的旷怀。
正象一位诗人写的那样:“有的人死了,可是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可是他却死了。
”象谢尚那样的人,纵然肉体已化作尘土,人们却依然时时记着他;而象高力士这样的人,死后又有谁会追念他呢
“爱屋及乌”,人们因为喜爱李白,所以连带着对他所推崇的谢尚也加以怀念,而对以谗言中伤他的高力士却十分厌恶。
这一正一反的强烈对比,反映了人们对李白的热爱之情与追思之深,可谓道出许多人的心声。
14、大江淘尽英雄,山经百战楼仍在;诗卷长留天地,人往千秋酒不空。
此联上联上来就说,千百年来,被这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带去的英雄有多少啊,正应了罗贯中所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采石之险甲江南”,作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翠螺山见证了多少险恶的战争,至今依然矗立在江畔;太白楼饱览了多少朝代兴衰的往事,依旧在蒙蒙的江南烟雨中勾起人们那份绵绵不尽的怀思。
下联说,斯楼虽在,斯人已往,而他的诗卷却长留天地间。
千载后重来,楼中依旧可见后人拜祭时奉上的美酒。
因为大家知道,李白一生就爱好诗酒,所以来拜祭他,别的可以没有,却不可无诗,不可无酒。
表面上是说酒不空,实际上是说,人民对李白的怀念经历了千秋万载,也不会消除磨灭。
此联只有短短的26字,却以“山”对“人”,以“酒”对“楼”,以“英雄”对“天地”,处处可见对仗之工。
江山千古,江流千古,楼亦千古,诗亦千古,人亦千古。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什么意思
白《妾薄命》中的一句以色事他人,几时好”如果一个女子妄图想凭借自己的美貌来霸个男人的话,这种想法无疑是愚蠢至极的,任何一个女子都会年老色衰,到你两鬓班白之时,你还可以通过美色来栓住这个男人的心吗
真正聪明的女子是通过自己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优雅与聪慧来深深吸引男人的,从妄图依赖美色的主动,变成由男人自主迷恋的被动,懂得利用后者的女子无疑是聪明的。
李白在什么诗歌中提到月亮这个意向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
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明月在诗人笔下,虽也常表现为自然月的属性,但更多的时候却被赋予了丰富而深邃的象征意义。
因此,明月被诗人高度人格化,赋予其以人的思想感情。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夜坐吟》),“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长门怨二首》),“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落户笑床空”(《春怨》),诗人将明月人格化,将其写成有人的思想感情的精灵。
通过它来表现宫女、思妇的对月伤怀念人,使诗作更生动活泼,也更见情趣,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
诚如张福庆先生指出的那样:“每当诗人写到明月时,常常是把月当作友人、亲人和恋人,把自己的感情向它倾诉,用自己的心灵与它交流,像孩子一样天真无邪、毫不掩饰地向它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最纯洁、最真诚、最热烈的情感去拥抱明月。
”〔4〕(pp.166-167)也由此而反映出诗人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李白诗中之月的象征意义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笔者就此略作阐说。
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恋情。
古代,人们认为日为阳,故曰太阳;月为阴,故曰太阴。
因此,人们常用月来形容女子容貌、体态与情操之美,如人们常说的“花容月貌”、“闭月羞花”等。
在《诗经·月出》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歌咏,以皎洁的月亮衬托女子的清纯与美丽。
李白诗中月之意象也多有这种象征、比喻意。
如“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古风》二十六),用比喻和夸张的笔法写女子的美丽无比;“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上之回》),写宫中一女子于夜深人静之时,在“楼台与天通”的阁道上踏着月色徘徊,其忧愁的是对君王临幸的愿望一次次地化为泡影,表现出一位缥缈似神仙的愁美人形象;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不落言筌。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逢行》),既以月比人,又将人比月。
写歌女用歌扇遮面的娇羞貌,恰似时而云翳雾罩、时而半露娇面的云中美月。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忆旧游》),写歌女美丽超凡脱俗,犹如新月之清辉,而且舞艺出众,歌声甜美,“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同上)。
实际上这也反映出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即恋情,略此不赘。
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远离家乡、亲人,常年漂泊在外,不免对月而顿生思家念远之情。
“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
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
”(《游秋浦白笴陂二首》),对明月而思念家乡和亲人,感情深沉。
《静夜思》也正是这样一首留传千古的咏月名作。
诗人深感“崖倾月难圆”(《安陆白兆山》),故“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秋山寄卫慰》),因月而思念亲人和友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把对朋友的一腔深情化作奇思妙想,请明月代自己去夜郎探望慰问朋友,传达自己对老友诚挚的关切之情。
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
李白的伟大,还在于他常把自己的这种个人之私情推而广之地来表现天下所有人的共同思想感情,特别是月下边地征夫的思家念远之情,如:“边月随弓影,胡剑拂霜花”(《塞下曲》其五),“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写长安城中的思妇乘着月色,忙着赶制寒衣,以寄送给在边地的丈夫。
她们渴望早日结束战争,好让丈夫早日回到家中,抒发月夜思念丈夫的一腔深情。
诗人表达的正是人民大众的这样一种共同的心声与呼声。
以明月象征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
诗人曾有着“济苍生”、“安社稷”、“忧黎元”的远大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其诗中也多次以大鹏自喻、自比,他把取得功名看做是轻而易举的事。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正是其远大志向、抱负的生动反映与形象写照。
诚然,这也反映了诗人“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实现人生理想途径的不切实际的虚幻性。
尤其是他那种“不屈己,不干人”的平交王侯的狂傲而张扬的个性,使得他在过了短暂的京城词客的生涯后便被“赐金放还”了,遭受到最严重的人生挫折,但他却绝不因此而屈服。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明白地宣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为坚持自己的理想绝不奴颜婢膝,表现出对统治者的蔑视和决绝的态度,并坚持寻找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表现出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
以明月象征人的高洁品质。
古人写月亮,多表现其皎洁、纯净和冰清玉洁,李白也经常用月来象征人的高洁品质。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上云乐》),诗人认为,太阳是由火精炼而成,月亮则是由水银铸冶而成,故才显得那么的纯净无瑕。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写水中月若青莲出污泥而不染的芳洁本性,以比喻升公“济人不利己”的清廉正直形象;“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行路难》其三),劝人淡泊名利,要善待他人和自身,不要追求所谓清高等等虚名;再如“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赠汉阳辅录事》其一),“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都借月写人的清静淡泊的高远情怀和孤高出尘的高洁心灵。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卿衡》),诗人用明月来比喻日本僧人晁衡为发展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巨大贡献,并以此来纪念其为中日友谊而献出生命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外交往史中的一段佳话。
另外,诗人还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的诗句和对比的手法,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诗作千古流传,可与日月争辉,而当年曾经不可一世的楚王只不过是留下荒冢古坟而已,褒贬分明。
以月食象征黑暗对光明的侵蚀和遮蔽。
月食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古人们却把它作为一种灾祸的征兆。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古朗月行》),诗人借古代“癞蛤蟆吞吃月亮非好兆”的说法,比喻和暗示唐王朝表面的繁荣所掩盖下的腐朽本质和寓含动乱之因的深刻危机,表现出诗人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深沉的忧患意识。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古风》其二)此诗和上诗可谓异曲同工,都是象征皇帝为一些奸臣所蒙蔽,或象征国家的衰败。
后来的安史之乱则证实了诗人的观点和看法,这就是诗人“昔是今已非”、“天霜下严威”(同上)的别一种表达。
以明月意象象征哲理的启迪。
诗人有一首著名的咏月诗《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追问: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怜?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悠悠万世,一轮皎洁的明月长挂碧天朗照,尽情地流泻着无涯际的清辉,它晚升晓没,与人总是若即若离。
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
面对亘古如斯的明月,诗人不觉感慨顿生,故而停杯问之。
将千古感慨系之于月,引发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把对宇宙的浩瀚无际、时空的苍茫无限与人生的短暂渺小的人生课题摆在了月亮与读者的面前。
今人看不到古时的明月,古时的人也看不到今天的月亮,这就给人带来不能与月长伴相守的遗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虽年年岁岁“月”相似,却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生就如同历史长河中稍纵即逝的流水一般,显得短暂而渺小,只有那明月、那宇宙才是伟大而永恒的存在。
诗人以月作为人生的参照物,通过对月之永恒、无限的深邃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人生的深深眷恋之情,表现了对人生理想、价值的执著追求。
诗人对月之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哲学思辨,不是游离或外加于诗篇的,而是通过对月的观察、认识、理解而得到一种思想上的领悟和升华,是一种渗透在全诗中的内在精神与意蕴,尤其是将哲理的思考与对月的形象描绘有机地结合并高度地统一、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诗的主题发轫于情感,净化于审美,升华于哲思,构成其不朽的艺术价值。
另如《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
”《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这两首诗都是诗人游览名胜古迹后的怀古之作。
梁王已去,六朝风光不再;苏台荒废,当年繁华已歇;物是人非,惟有江月不败。
诗人抒发的是对物是人非、沧桑巨变与历史兴亡的深沉感叹。
在这里,明月已成了目睹梁王、吴王由盛极一时的辉煌走向衰败、灭亡的沧桑巨变、朝代更迭、历史兴亡的见证人。
明月依旧在,而当年曾不可一世的梁王、吴王除留下其荒坟野丘外,已化作历史的烟云散去。
这与后来刘禹锡著名的怀古诗《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极为相似,可谓异曲同工,堪称前后相续、相映生辉的咏月怀古诗之杰作。
它们不仅给读者以精美的艺术审美享受与感染,同时也给读者以深刻的哲理启迪和情感陶冶。
分析和探讨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及意蕴,对全面认识和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和鲜明个性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
诚如袁行霈先生指出的:“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见出诗人的风格。
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
一个意象成功地创造出来以后,虽然可以被别的诗人沿用,但往往只在一个或几个诗人笔下才具有生命力。
以至这种意象便和这一个或几个诗人联系在一起,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
”〔5〕(p.242)诚哉斯言。
若谈到咏月诗词,我们不可能不谈到伟大诗人李白,他那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咏月名作经常出现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已成为不可多得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诗人不仅在咏月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而且还是个善于博采众长的咏月高手与集大成者,其广泛吸收自《诗经》、曹操、张若虚等人咏月的优秀文化遗产与表现技巧,有时甚至还喜爱化用前人诗句,并加以创新和发展,达到了咏月诗创作的高峰,对后来刘禹锡、杨万里、苏轼等咏月诗词的创作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在认识、理解李白诗中诸如“大鹏”、“高山”、“瀑布”、“黄河”等壮伟意象,领略其崇高的壮美诗风的同时,也能认识、理解李白诗中还有着诸如“明月”等许多清丽秀美的玲珑意象和优美诗风,从而,对诗人、诗作、诗风以及诗歌意象等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赞美“台风”的诗词有什么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形容卧牛的诗词
《春怀示邻里》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黄庭坚《喜太守毕朝散致政》 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