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思想不能被禁锢的名言

存天理灭人欲是谁的观点,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天理论。

人为什么会失落

失落,也是一种美 chapoleon 发表于 2005-3-23 19:49:00 --------------------------------------------------------------------------------失落,无尽的茫然与空虚。

恍然间象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是天堂还是地狱

是天堂吧,没有笙歌艳舞.。

是地狱吧,灵与肉尚存。

其实全都不是,是你自己在作弄自己,自己心里上了一套精神枷锁。

是别人上的就要勇敢的摘除,要是自己给自己上的。

用时间和智慧合二为一的钥匙慢慢的把它打开。

精神的痛苦要远远超过肉体的痛苦,该痛苦的过程还要延续多久?一天也不要再耽搁。

立刻,马上。

人为什么会失落?因为我们有思想我们有感情。

世界上好多事情并非如你所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残缺,此事古难全。

古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难道今人就不能象他们一样释怀?不能宽恕自己那受伤久久的心灵吗?有些事情我们已然无力改变,既然如此就要勇敢的接受并从中解脱出来,这肯定需要时间更需要忍耐力和顽强的毅力。

有句名言我很欣赏,悬挂在四教的墙壁上: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

失落有山高吗

失落有那么可怕吗?高山不是失落,更不可怕。

真正的高山只存在你的心里只要你胸怀坦荡荡,那么你就可以登上泰山之极领略众山之小了。

失落仅仅是因为失去吗

失去了难道就一定要失落吗

其实是你失去了心态的平衡。

任何的事情都有两方面或多方面的体现形式,就象天气的变化,有时候艳阳高照,可能很快就又阴云密布。

那是很客观的东西我们无能为力,只能任由变化。

唯一能把握的只有自己的思想,那就好好发挥思想中积极向上的成分,让自己禁锢的心灵早些打开。

生活中有好多快乐,只要你能细心去体会,那么很快你就可以真正的快乐起来。

什么是美

沉鱼落雁

还是闭月羞花

那样的美我们给予充分的肯定。

除此之外呢

美的东西无处不在,形式也多种多样。

人美在外表,时间长了也会慢慢习惯。

人美在心灵,我们永远都可以感觉它美的新鲜,美的让人沉醉。

所以我们追求的美的东西不要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更应该探究内涵之美,拥有内在之美。

失落,难道不“美”吗

它是另一种形式的美。

它是维纳斯断臂之美,残缺之美。

世界上完美的事情几乎没有,太阳还有黑子,地球还不是精球体,对不对

所以我们要有一颗坦然的心态去理解去认识生活中的一些不幸,这是一个成长的时代,不经历一些失败你永远不知道什么叫珍惜,什么叫成熟。

当然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减少,降低到最低几率。

失败了也不要因此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记得高中老师这样教导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原地爬起来,所以我们要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上路。

吸取教训不要被同一个石头第二次绊倒。

不要在同一个问题上犯第二次错误。

能有这样的心态,还有什么可失落的呢

失落能解决问题吗

失落只能使你身体抵抗力下降,失落使你心情整天灰蒙蒙,失落会让你老化的更快,总之失落有百害而无一利。

何苦自己折磨自己呢

敞开胸怀,听一听舒缓的经典音乐,看几部经典的电影。

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顿饭,品尝一颗精品七匹狼,畅饮几杯晶莹剔透的BEER,出去呼吸呼吸清新空气,聆听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不是都很好吗

最重要的是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要祛除杂念用心品味。

失去了,就把它放在一个安静角落。

然后用心去寻找生活中更多的快乐。

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能活的潇洒自在一些吗

人生苦短,要学会珍惜美好的每一天,就会是美好的一生。

最后,用那个“瞎子”的诗句结束吧:黑夜给了我深COFFEE色的眼睛,我会用它去寻找快乐。

:)

个人作风怎么样,我要怎么办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时光如飞,岁月如梭,不经意间,我很幸运,从学校毕业后能成为基层政府的一员。

来这里工作已有1年多了。

这1年多来,我首先要真诚地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各位同事给我的帮助,在此,我向你们表示深深地谢意。

有一种理想,总能冲破一切阻拦,那就是共产主义;有一种力量,总给世界以震撼,那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壮阔波澜;有一种使命,总令我们激昂澎湃、魂系梦牵,那就是“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优化环境”。

这就是我们的旗帜,这就是我们的航标

在这千帆竞技、百舸争流的今天,作为政府基层工作人员,我深深感受到了那种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胆识和魄力,那种永不懈怠、通往直前的奋发精神,它犹如嘹亮的号角,给人勇气,催人奋进。

高楼何以耸立,大树何以参天,根基决定一切,而我们的根基就是作风。

常言道,作风正,则事业兴,作风不正不实,则难成领头人。

基层工作者的岗位平凡但肩负的却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要完成它的使命,需要一个个平凡的人怀着一颗颗不平凡的心。

哈佛大学有句名言: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培养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

同理,我们乡政府的荣誉,也在于出色的工作效能和高效优质的服务质量。

然而能否服务于民,光有激情还不够,还要解决工作作风的问题。

于是转变作风,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转变作风,首先要解放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出路,决定未来,正如一则故事所说,两个人一起到海岛上去考察皮鞋市场,一个人刚去就回来了,说岛上的人压根就不穿鞋子,没有市场可言。

而另外一个人却很兴奋,发电报给公司说太好了,岛上所有的人都还没有鞋子,市场大得很。

同一个境况,不同的思想,导致结果有着天壤之别。

只有开放的思想,才有腾飞的翅膀。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的思想一旦被禁锢,比终身监禁他的身体更加残酷”。

因为思想不解放,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即使不把它关在笼子里,它又能怎样去腾飞呢

转变作风,我们的工作必须立足于以民为本,始终坚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宗旨。

我们始终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努力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化为一种高度自觉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做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的人,做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规律的人,做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做认认真真办事勤勒恳恳工作、任劳任怨奉献的人。

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基层工作者,要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学习,怎样能把一个平凡的工作,做的如此的出色。

和他们在一起工作我懂得了什么叫克尽职守;什么叫无私奉献;什么叫开拓创新;什么叫锐意进取。

这些在纸上看着是那么空洞的词语,在工作中却被他们诠释的淋漓尽致。

也许有些同志会说:“哎

咱们做的都是自己分内的事儿,没什么好学习的。

但是我想对你们说:“你们宝贵的工作经验,朴实的工作作风,给我做出的就是生活中最真实的榜样。

”我一定会刻苦努力学习,熟悉各项有助于开展工作的业务知识,以优异的工作业绩来感谢领导的关心、培养,感谢同事的支持、帮助,回报你们对我的期望。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回眸过去,我们走过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展望未来,我们将踏入人生的伟大征途

在此,我们郑重承诺:不管在未来的道路上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我们决不萎缩和后退,而会乘着党的十八届春风,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提高效能,从我做起,用灿烂的青春谱写中原的辉煌

各族儿女团结如一家人,对我们维护民族团结有什么启示

这句话意思统治者妄想永远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奴役人民,采取了种种禁锢和麻痹人民思想的统治方法,都是在寻找像细腰蜂的“神奇的毒针” 那样的“奇妙的药品”,让被统治者服用后像小青虫那样“不死不活”,供他们驱使和享用,但结果总是失败。

他们的各种麻痹术,不能像细腰蜂那样奏效。

因为细腰蜂要求小青虫或蜘蛛只须不懂而又不死,而统治者要求被统治者的是既运动,贡献玉食,又要无知觉,不反抗。

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因为被统治者是有思想的,而思想又是无法禁止的。

所以历史在代代更替,统治者一方面统治人民,一方面又被不时地推翻。

附春末闲谈及其赏析鲁迅北京正是春末,也许我过于性急之故罢,觉着夏意了,于是突然记起故乡的细腰蜂。

那时候大约是盛夏,青蝇密集在凉棚索子上,铁黑色的细腰蜂就在桑树间或墙角的蛛网左近往来飞行,有时衔一支小青虫去了,有时拉一个蜘蛛。

青虫或蜘蛛先是抵抗着不肯去,但终于乏力,被衔着腾空而去了,坐了飞机似的。

老前辈们开导我,那细腰蜂就是书上所说的果赢,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做继子的。

她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着,祝道“像我像我”,经过若干日,——我记不清了,大约七七四十九日罢,一那青虫也就成了细腰蜂了,所以《诗经》里说:“螟蛉有子,果赢负之。

”螟蛉就是桑上小青虫。

蜘蛛呢?他们没有提。

我记得有几个考据家曾经立过异说,以为她其实自能生卵;其捉青虫,乃是填在窠里,给孵化出来的幼蜂做食料的。

但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还道是拉去做女儿。

我们为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倒不如这样好。

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

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

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

自从法国的昆虫学大家发勃耳(Fabre)仔细观察之后,给幼蜂做食料的事可就证实了。

而且,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

她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螫,它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这才在它身上生下蜂卵,封入窠中。

青虫因为不死不活,所以不动,但也因为不活不死,所以不烂,直到她的子女孵化出来的时候,这食料还和被捕当日一样的新鲜。

三年前,我遇见神经过敏的俄国的E君(u,有一天他忽然发愁道,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不至于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将这注射在谁的身上,则这人即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了?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殊不知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

不是“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②么?不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么?不是“治于人者食(去声)人,治人者食于人”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

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要被治就须不活,要供养治人者又须不死。

人类升为万物之灵,自然是可贺的,但没有了细腰蜂的毒针,却很使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以至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觉得棘手。

将来未可知,若已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果赢并驱争先。

即以皇帝一伦而言,便难免时常改姓易代,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

现在又似乎有些别开生面了,世上挺生了一种所谓“特殊知识阶级”的留学生,在研究室中研究之结果,说医学不发达是有益于人种改良的,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一切道理都已不错,一切状态都已够好。

E君的发愁,或者也不为无因罢,然而俄国是不要紧的,因为他们不像我们中国,有所谓“特别国情”,还有所谓“特殊知识阶级”。

但这种工作,也怕终于像古人那样,不能十分奏效的罢,因为这实在比细腰蜂所做的要难得多。

她于青虫,只须不动,所以仅在运动神经球上一螫,即告成功。

而我们的工作,却求其能运动,无知觉,该在知觉神经中枢,加以完全的麻醉的。

但知觉一失,运动也就随之失却主宰,不能贡献玉食,恭请上自“极峰”下至“特殊知识阶级”的赏收享用了。

就现在而言,窃以为除了遗老的圣经贤传法,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之外,委实还没有更好,更完全,更无流弊的方法。

便是留学生的特别发见,其实也并未轶出了前贤的范围。

那么,又要“礼失而求诸野”了。

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他那里,可有较好的法子么?可惜,也没有。

所有者,仍不外乎不准集会,不许开口之类,和我们中华并没有什么很不同。

然亦可见至道嘉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固无华夷之限也。

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了,但拉开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

人民与牛马同流,——此就中国而言,夷人别有分类法云,——治之之道,自然应该禁止集合:这方法是对的。

其次要防说话。

人能说话,已经是祸胎了,而况有时还要做文章。

所以苍颉造字,夜有鬼哭①。

鬼且反对,而况于官?猴子不会说话,猴界即向无风潮,——可是猴界中也没有官,但这又作别论,——确应该虚心取法,反朴归真,则口且不开,文章自灭:这方法也是对的。

然而上文也不过就理论而言,至于实效,却依然是难说。

最显著的例,是连那么专制的俄国,而尼古拉二世“龙御上宾”②之后,罗马诺夫氏竟已“覆宗绝祀”了。

要而言之,那大缺点就在虽有二大良法,而还缺其一,便是: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

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这样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一恨其没有永远分清“治者”与“被治者”;二恨其不给治者生一枝细腰蜂那样的毒针;三恨其不将被治者造得即使砍去了藏着的思想中枢的脑袋而还能动作——服役。

三者得一,阔人的地位即永久稳固,统御也永久省了气力,而天下于是乎太平。

今也不然,所以即使单想高高在上,暂时维持阔气,也还得日施手段,夜费心机,实在不胜其委屈劳神之至……。

假使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世上的情形就何帝,1917年2月革命时被推翻,次年被处死。

等地醒目呵!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只要一看头之有无,便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区别。

并且也不至于再闹什么革命,共和,会议等等的乱子了,单是电报,就要省下许多许多来。

古人毕竟聪明,仿佛早想到过这样的东西,《山海经》上就记载着一种名叫“刑天”的怪物。

他没有了能想的头,却还活着,“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这一点想得很周到,否则他怎么看,怎么吃呢,——实在是很值得奉为师法的。

假使我们的国民都能这样,阔人又何等安全快乐?但他又“执干戚而舞”,则似乎还是死也不肯安分,和我那专为阔人图便利而设的理想底好国民又不同。

陶潜先生又有诗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连这位貌似旷达的老隐士也这么说,可见无头也会仍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

但有了太多的“特殊知识阶级”的国民,也许有特在例外的希望;况且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精神的头就会提前飞去,区区物质的头的有无也算不得什么难问题。

1925年4月22日提示:《春末闲谈》是一片寓意深刻的杂文。

文章揭露中外古今的统治者,妄想永远作威作福、奴役人民,采取了种种禁锢和麻痹人民思想的统治方法:从古代圣人的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到近代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以及外国统治者的不准集会、不许开口等等。

但无论什么方法,都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

中国历史上常常改朝换代,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终被推翻,说明统治者的各种麻痹术,都不能奏效。

文章引陶潜诗句,指出被治者“无头也会仍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恐怕总难得太平”,表现出对人们的力量、对人们的反抗斗争精神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对统治阶级的蔑视和辛辣嘲讽。

说理形象化,是鲁迅杂文的重要艺术特点。

本文暴露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黄金世界的理想施行种种麻痹术,以自然界中的细腰蜂作比,分析其同异,揭示其实质,显得生动形象,新鲜贴切。

以“刑天”的传说和陶潜的诗句,来说明人民的斗争精神及一切压迫和麻痹术之无效,也十分鲜明有力。

文章题名“闲谈”,思路无拘无束,结构活泼富于变化,细腰蜂和青虫的传说,中外古今各种事例的旁征博引,使文章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在“闲谈”中阐发了深刻的思想。

语言幽默风趣,好用反语,令人在开颜一笑中受到思想启示和感情陶冶。

相关:1.分析《春末闲谈》的思想意蕴。

鲁迅写杂文,其题目看似随便、平淡,其实却平中见奇。

名为“闲谈”,实乃有深刻寓意,即借“闲谈”而谈阶级社会里复杂的阶级关系、阶级统治等重大的问题。

作者先从细腰蜂谈起。

这种蜂十分残忍,在它捕捉小青虫或蜘蛛后,并不立即吃掉它们,却用它那“神奇的毒针”,把他们麻痹到不死不活的状态,作为自己孵化子女的载体,等到幼蜂出来后,又成为幼蜂的食料,而且是新鲜的食物。

因为它们并没有死,不会腐烂。

鲁迅把细腰蜂视为一种残忍的凶手,而又是一个学识技术极高明的解剖学家。

它的残忍之处在于它不立刻致小青虫或蜘蛛于死地,而是让他们“不死不活”,在痛苦中受折磨而又为它服务,直到最后被吃掉。

作者在这里谈细腰蜂,实际上是一种形象化的说理,说明了古今中外的统治者虽有细腰蜂之志,却无细腰蜂之术的道理。

他们妄想永远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奴役人民,采取了种种禁锢和麻痹人民思想的统治方法,都是在寻找像细腰蜂的“神奇的毒针” 那样的“奇妙的药品”,让被统治者服用后像小青虫那样“不死不活”,供他们驱使和享用,但结果总是失败。

他们的各种麻痹术,不能像细腰蜂那样奏效。

因为细腰蜂要求小青虫或蜘蛛只须不懂而又不死,而统治者要求被统治者的是既运动,贡献玉食,又要无知觉,不反抗。

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因为被统治者是有思想的,而思想又是无法禁止的。

所以历史在代代更替,统治者一方面统治人民,一方面又被不时地推翻。

作者借引陶潜的诗句,指出被统治者“无头也会仍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难得太平”。

这表现了鲁迅对人民的力量,对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的信心和乐观态度,也表现出了他对统治者的嘲弄和讽刺。

于是在“闲谈”之中,深刻的寓意和鲜明的现实性也就表现出来了。

2.分析《春末闲谈》的艺术。

说理形象化。

《春末闲谈》一文暴露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黄金世界的理想施行各种麻痹术,以自然界中的细腰蜂作比,分析其异同。

鲁迅借谈细腰蜂,说明古今中外的统治者虽有细腰蜂之志,却无细腰蜂之术的道理,他们妄想永远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寻找像细腰蜂的“神奇的毒针”那样的“奇妙的药品”,但结果总是失败。

丰富的知识性和生动的趣味性。

文章题名“闲谈”,思路无拘无束,结构活泼富于变化,细腰蜂和青虫的传说,中外古今各种事例的旁征博引,使文章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在“闲谈”中阐发了深刻的思想,借“闲谈”来谈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阶级统治等重大问题。

语言幽默风趣,好用反语,令人在开颜一笑中受到思想启示和感情陶冶。

文中写道:“当长夏无事,遣暑林荫,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写得极富情趣而令人捧腹释然。

家长对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建议怎么写

学校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教常与学生家长互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家长见和建议。

学校教师尊重家长,积极向家长宣传和推广科学的教育和方法;能与家长相互配合。

当前网络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摘抄别人的观点(作者赵苏),向原作者

网络文学是新生学。

它以外在形式的不同和能独立地反映时代精神不同于传统文学。

虽然现在的网络文学还处于“卡拉OK文学”的供人们消遣娱乐状态,但是随着网络在社会生产中地位的提高,网络文学终会以一种新生文学的姿态成熟起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

关键字:网络 网络文学 文学 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学也悄然兴起。

虽然这几年网络文学在自发和无序的状况下生长,但是它仍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成为网络文化的“布道者”。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对它的理论阐述却一直处于缺席状态。

尤其在中国大陆,学者们不知是缺乏对它的了解,还是不屑与之为伍,总之对有关网络文学的理论探讨是乏人光顾。

特别是对网络文学的定义没有明确统一的概括。

一说起网络文学,就不能不提到ath.Chinese.text(简称ACT)新闻组。

1993年海外华人为了能在网络上找到一个以中文交流的地方,就在USENET上开设了ACT新闻组。

在1993、1994年这两年中ACT新闻组特别活跃,参加新闻组的大部分都是留学生。

他们因为思念家乡,就常常在信息交流非常快捷方便的网络上交流,往BBS上贴贴子。

这些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文字很快就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引起了许多在异乡留学的游子的共鸣。

“打个不大贴切的比方,就象文革中往专栏上贴大字报。

但又比贴大字报方便得多,有影响得多。

”[1] 由于都是些在海外留学的大学生,所以当时的网上文学有着校园文学、留学生文学的许多特点。

又由于他们大多是理工科出身,所写的文字不具有专业性。

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创作没有流俗,更没有半途而废。

因为这些人的努力,中文网络文学才得以在网络上生存并进一步发展起来。

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在中文网络上的文学成功地进驻网络空间并且成为一个活跃的臣民。

于是就产生了“网络文学”这个新名词。

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当今中国。

大陆已有15000多家网站,“上网族”在12.5亿中国人总数为890万,其中白领、学生占75%,又以电脑、网络、广告、设计专业等理工科居多。

平均一个网站仅600多个用户。

从上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上看大陆都处于较差的水平,无法与台湾等地相比。

尽管如此,在中国大陆网络仍以其新事物的强大生命力和无比强劲的势头进入千家万户,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网络而兴起的网络文学虽然产生的时间很短,但仍在网上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热浪。

从痞子蔡创作《第一次亲密接触》燃起了中国网络文学的第一把火开始,安妮宝贝、刑育森、李寻欢、宁财神等网络写手的作品纷纷出炉。

他们的作品在网上和网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将网络文学这一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迅速地燃遍了神州大地。

网络文学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紧接而来的是关于网络文学的各式各样的讨论和网络文学大赛。

在不到一年的短短时间内,至少有过两次对网络文学的概念进行讨论的高潮,一次是“网易”和“榕树下”两家举办网络文学大赛期间,另一次是最近由“网易”“文化频道”开展的“给网络文学下个定义”活动。

可惜至今还没有人能作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

与此同时,以前在各种传统媒介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也在网络上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打开文学网页,在“黄金书屋”、“大唐中文”等网站中,扑入我们眼帘的是许多熟悉的名字。

从《诗经》到《红楼梦》,从《红楼梦》到陈染、林白,古今中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应有尽有,只要你能想得起来的经典作家和流行作家的作品,几乎都被一“网”打尽了。

读者们甚至还能在网上看到一些残缺名著的全本。

自从1999年痞子蔡创作《第一次亲密接触》由网络媒介走向传统媒介,成为纸张小说一版再版的时候,网络文学就走出了网络成了出版商们的新宠。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开始慢慢地互相渗透。

1999年“中国第一届网络文学奖”中担任专家奖的评委是王蒙、刘心武、丛维熙、刘震云、张抗抗、白烨和莫言等传统作家。

2000年7月中旬,TOM中国文学网和榕树下网络原创文学网在北京城市宾馆召开了一场颇具规模的网络文学讨论会,网络写手和传统作家会聚一堂,相互探讨。

这些文学活动无一不充分说明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由互不相干到相互交流是必然的趋势。

可是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不同就渐渐地模糊起来,人们不知道何为“网络文学”。

所以给“网络文学”一个统一的定义就成了一件不可延缓的任务。

二网络文学和别的文学不同,在于其定义“网络”二字上。

何为“网络”

网络,意谓:“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点”;“在通信技术中,由互相连接的通信设备组成的系统”;“数据结构中的一种结构,其中任一节点可以与另外一节点相连”。

网络既是指许多台电脑(计算机)相互连接而构成网络系统,又指国际互联网。

[2] 何又为“网络文学”

上网查了一下,搜索结果中有关网络文学的大约就有几十万条,说什么的都有。

以下是现今文学界普遍存在的几种不同的观点。

一. 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文学这类观点普遍认为网络文学只是一个简捷的代名词,即代指发表在网络上的文学作品。

它的对面是发表在传统媒介上的文学。

持这类观点的人认为网络文学是网络媒介文学,网络只是作为一种发行、发布的媒介对于文学才有实际的意义。

“这就像图书、报刊印刷,电影、电视的制作一样,仅仅只是传播的工具。

”[3]这类观点将网络文学分为三类:一是所有的以网络为载体,在网上传播的文学作品,包括上网的传统文学作品;二是首先在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三是不限体裁和写作目的,所有以网络为载体传播的文字。

他们认为现实和网络只是人意念的差别,只是现实伦理和解脱禁锢的冲突体,网络作家走下网络在现实生活中出版创作的作品和传统作家的作品在网上发表或刊登就是网上文学和现实文学没有本质差异的很好证明。

“像安妮宝贝这样的作家,通过了网络获得了名气,掌声和一个作家所能获得的一切,不过在网络上的名气是很虚幻的,要是证明这个作家在网络上的成功,途径只有一个:出书。

也只有这个途径。

这和作家有什么分别,要是没有出现网络之前,她的书决不会被任何一个出版社看重,因为多数是违反中国人的思想道德的,但实在网络上,一切变成了虚幻的东西,人的一切虚伪和兽性都毫无忌惮地表现了出来,网络仿佛便成了一种发泄工具。

而安妮宝贝的作品,则成为这种发泄的代表作,让人觉得一些微小的颤动和留下参与的感动之余,只是剩下了更多的评论。

”[4] 二. 网络文学是“卡拉OK”文学这类观点认为网络上的文学作品无论质量好坏都是写者们自娱自乐的作品,这种自发的写作使“写作”一词变的直接、透明、自由,使写作不再成为作家们的专利,也不再需要“持证上岗”,实实在在地成为普通大众的宠物。

因此有人把网络上的写作者比喻成练歌房里的卡拉OK练习者,无论声音是否大的离谱,是否嚎的惊心动魄,他们都极为满足的陶醉其中,自娱自乐。

网络的这种倾诉性、互补性都远比传统媒体强。

有的文学青年的作品由于不能得到出版社的认可,在传统媒体的操作模式下逐渐枯萎的,但他们却能在网络上开出鲜艳的文学之花。

很多人也在网络上重新发现和发展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可以说,网络加速了人们从文学金字塔底部向顶端攀升的过程。

三. 网络文学是民间文学这类观点认为网络文学是在自由、宽容、理解、共享的土壤上生长成的一种大众文学。

网络文学的起因不仅仅是为了文学,而更是为了自身体验的表达,个体情感的渲泄,这种内容的自由给予文学创作以心灵上的解放。

同时由于写作的网民来自全国各地且多为白领、学生,他们往往借网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作品内容多为一些工作生活上琐事,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由于写手们在电脑网络上写作方式的特殊,造成文学作品常常没有经过加工就直接贴到互联网上。

这样产生的网络文学作品就往往具有一种“原生态”。

我们千万不能小看未经深度加工的网上文学“原生态”。

“中国文学史一再表明,民间的‘原生态’是新的文学形式兴起的前奏和基础。

诗、词、曲和话本等,都是先在民间流传,然后才被文人袭用,并经文人之手,改造提炼为比较精致比较高雅的形式。

就拿宋词来说,要先有了唐末的鄙俗的敦煌曲子词,先有了五代的‘南国婵娟,笑唱莲舟之引’(改欧阳炯《花间集》序之句),然后才有北宋苏东坡的以诗入词,才有南宋辛稼轩的经史子集拉杂缀用。

谁知道网络作者会给文学带来怎样的冲击呢

他们的“即时即景化”的特点,不正和现在英美的小说与新闻报道合流的趋势暗合吗

其实又何止是英美,写了《百年孤独》的诺贝尔桂冠作家马尔克斯,最近还买了哥伦比亚的一家报社,宣布重操记者旧业呢。

”[5] 现在的网络文学正具有民间文学这种特有的“原生态”,所以不少网民称网络文学就是民间文学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民间文学经过文人的加工都是会发展过渡到文人文学的。

难道成为文人文学的一个发展阶梯就是网络文学存在的全部价值

四. 网络文学是一种速食文化之所以称网络文学是种速食文化是因为它具有快餐的诸多特点。

首先是“出炉快”。

很多网络作家都是即兴写作,很少像传统作家那样在写作过程中字斟句酌、深思熟虑,往往一写完就把文章发布在网上。

其次是很对大众胃口,普及快。

这些作品注重对读者心理和感觉的刺激,以网恋、网虫生活等题材居多,鬼故事和讽刺寓言童话故事也风靡了整个网络。

与此相适应延伸出第三个特点,即受众(网络上的读者)“消化”快。

很多网络文学的读者在网上阅读作品也就是随意地点击寻找,没有目的性,只寻求一时的心理快感。

阅读时也是囫囵吞枣,很少有细细咀嚼品味的,以致于发出“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喟叹。

五. 网络文学是后现代的文学持这种观点的多为专家学者,他们认为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西方社会和文化经过一系列新的变化,进入到“后现代”时期。

而网络技术正好产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间(西方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的第一次高峰期间)。

网络是伴随着西方社会、文化、技术的“后现代化”而萌芽、成长和壮大起来的,网络自身就打着后现代的深深的烙印,有着后现代的一些鲜明特征。

“众所周知,网络具有‘开放性’与‘互动性’等特征,而‘开放’、‘互动’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

可以说,‘开放性’、‘互动性’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基本特征,也是网络技术的基本特性,它同样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文学的基本特性。

我们可以这样说,网络是后现代的技术,而网络文学则是后现代的文学。

”[6] 他们指出网络写作中小说结构松散,语言聊天口语化,立意简单,有的作品有始无终、处于永远的末完成状态这些情况运用了后现代的造型艺术中拿生活日用品做成的艺术作品在手法。

所以,网络文学就是后现代文学。

六. 网络文学是人学这种观点认为真正的网络文学必须是包含网络文化特质的个人化文字。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过:‘艺术有别于散文气味的现实,它的使命在表现理想的世界情况。

’网络文学同样是一种游历于网络之间的个体生命对于理想网络的渴望。

这种追求不是技术性的未来,而更多的是感性,而又更具有人道主义的精神需求。

”[7] 网络文学因其自由和新颖,超越了制度化的樊篱,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网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

网络的自由、宽容、理解、共享使网络文学超越了被商业气息包围的困惑。

在网上,作者所希望的不是更多的稿费而是更多的欣赏,网络使文学真正成为人学。

七. 网络文学是网人在网络上发表的供网人阅读的文学这个定义是由当今网络文学三驾马车之一的李寻欢提出的,它包含三层意思:其一,网络文学的主体必须是“网人”,即网络的使用者。

其二:网络文学的传播渠道(或者说主要的传播渠道)必须是网络。

其三,从作者的创作动机来说,必须是为网上受众写作的。

在这三层意思中,最重要的是第三点,即可以认为是从“动机”或“受众”这个角度来界定的。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网络文学是指那种专门在电脑上书写通过网络传给网民的作品。

而用传统的笔法写就然后贴在网络上的作品,从严格的意义来说仅是发表在网络的文学作品,而那种先在书卷中印制,为扩大影响而在网络中再次发表的文学作品,就更不属于网络文学了。

例如:某人在BBS给网友的留言是网络文学,但他把出版过的书搬到网上来就不是,或者他给报纸写的约稿同时发在网上一份,这也不能算作网络文学。

除了以上的七种定义,现今文学界对网络文学还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如“网络文学是纯文学”等等。

有些学者和网民甚至认为当今的网络文学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宽泛的网络首先需要的是一种包容和模糊的概念,不需要明确的定义。

总之关于“网络文学”定义的争论一直处于白热化程度,至今没有一个较让人信服的统一概括。

三要对网络文学进行定义就必须先弄清楚“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不同。

仅仅只是媒介和载体的不同吗

笔者不那么认为。

这二者的不同之处有很多,媒介和载体的不同、写作方法的不同、作品内容和笔法的不同……乃至语言、作品的表现方式也不同。

当然,在网络上有一部分文学作品是印刷类文学的网络化,同时还有很大的一部分用传统写作方式、内容、笔法完成的文学作品。

如果说仅仅是拿这些作品做例子进行对比,那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就只存在于媒介和载体上。

可是“网络文学”作品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网民用电脑在网上或是网下创作再发表到网络上的。

由于写作的方式、写作所用的思维和语言的不同,这些作品往往带有很深的网络烙印,与传统的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一点传统作家们也认识到了。

女作家张抗抗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网络文学会改变文学的载体和传播方式,会改变读者阅读的习惯,会改变作者的视野、心态、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但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变文学本身

比方说,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要素。

”[8]所以说“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文学”这一观点不能成立。

对于“网络文学是网人在网络上发表的供网人阅读的文学”这一观点,笔者承认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在充分了解“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基础上提出的。

这一观点强调“动机”,认为网络文学的若干特征都由此而来。

比如说:在篇幅方面,因为网络阅读的习惯,网文一般都短小精悍,少有长篇大作;在体裁方面,多杂文、散文,小说和诗歌相对较少,其他文学体裁非常少见;在内容方面,主要是讲述生活随感,爱情故事,时尚话题等;在语言方面,比较活泼随意,幽默,有一些网络语言或社区典故等。

这些都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的不同,也是网络文学自身的特点。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在对网络文学定义划定范围时就出现了错误。

网络文学作品是只能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吗

是只提供给网人看的文学吗

仅拿安妮宝贝的作品《告别微安》为例,这部作品成名于网络上,发表于一个叫“自由村”的网站。

在作者安妮宝贝成名前期,这部作品的确是一部在网络上发表、供网人阅读的文章,但后来这部作品走下了网络,通过出版社变成了纸张小说,又有谁说这不是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呢

网络文学作品并不是仅仅发表在网络上供人阅读的文学作品。

陈洁惠曾在她的文章《网络原生态》中强调“网络文学是纯文学”。

那我们就来谈谈“纯文学”的定义。

“按现在国内报刊上的通常用法,所谓‘纯文学’,指的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模仿‘新译文’(特别是模仿法国“新小说”的译文)的‘先锋派’作家作品。

”[9] 这种文学的散文体小说,往往有十来个散漫的开端,到最后才绞接在一起,再加上许多横溢出去的评论,这让习惯于影视直观的年轻人和习惯于传统的小说故事的成年人都觉得难以阅读。

在网上阅读,不适合于前后翻检地反复思考,特别是在传载速度比较慢的时候。

所以“纯文学”不适合在线阅读的形式,“网络文学”也不可能是纯文学。

赫尔德认为“文学应包括在人的社会生活的复杂的统一体中,是民族历史的一个方面,自然要受到民族历史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制约。

”[10]可见文学是社会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

网络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它的产生与形成与当今社会也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笔者认为,若要为网络文学概括出一个定义,就应当从当今的这个社会入手。

同时也不可忽略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的外在形式。

网络文学是“卡拉OK”文学、是民间文学、是一种速食文化、是后现代的文学、是人学这几种观点笔者在这都同意,但笔者认为这几种观点只给“网络文学”的一部分下定义,并不能完全地、真正地概括出“网络文学”内涵的全部。

网络文学是具有卡拉OK性和民间性。

网络文学的卡拉OK性与民间性是具有必然联系的。

卡拉OK性造成了民间性,民间性是卡拉OK性的产物。

当今社会上,人们由于压力大、工作生活节奏快而寻找各种途径发泄。

于是在网上写文章也成了一个发泄的端口。

网络文学写手们的写作是一种自娱自乐。

自由与平等的网络世界让所有的人都可以尽情地写作、发表和阅读。

这个文化交流回环的内部不再存在以往传统文学作品发表所面临的例如编辑、印刷成本、权威批评家、有关权力部门等制造的障碍。

网民在网络上想说就说,作品中充满了新鲜和自由。

“这样,许多遭受权威以及既定文学体制压抑和遮蔽的声音得到了出其不意的释放:网络空间嘈杂喧哗,见仁见智。

”[11] 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册网络文学文集《我是网虫我怕谁》,虽然是套用了王朔的名言“我是流氓我怕谁”,但是,这个书名还是恰如其分地证明了网络空间的自由和放肆。

相对于传统的大众传媒,网络更多地被视为从文化精英手中夺回的公共空间。

可是这种观点也有它的缺陷,它只是从网络文学的写作主体和自由、宽容、理解、共享等特征着手,并没有考虑到网络文学文学的一些外在形式。

同样,网络文学相对传统文学来说是一种速食文化。

这种观点是从网络文学作品发表方式的限制、在写作过程中网络思维和语言的运用及写作手法等方面着手。

由于上网资金和打字速度的限制人们在写作过程中不可能像在纸张上写作那样舒适与自然,思路往往会出现断层。

为了节约上网经费、吸引网上读者的注意,这类文学作品的篇幅也力求短小精悍,标题和内容力求有吸引力、能博人一笑。

同时,聊天室带来的许多网络语言也充斥于作品中,造成了网络文学作品同其它文学作品的不同。

(例如:伊妹儿―E―mail、大虾―网络高手、GG―哥哥、886―拜拜喽等等)。

这种观点虽兼顾到文学的内涵和外在的形式,但是没能较全面的概括出“网络文学”的全部。

笔者认为“网络文学是后现代文学”和“网络文学是种人学”这两种观点也是如此。

笔者承认网络的身上有着后现代的烙印,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也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的观点不谋而合,网络小说结构松散、语言聊天口语化、立意简单、有的作品有始无终或永远的末完成状态等等这些情况都运用了后现代的造型艺术中拿生活日用品做成的艺术作品在手法。

可仔细想想就觉得这种观点好象缺了什么。

原因在于持这一类观点的作品往往只拿网络文学的表面――各种写作手法、网络文学所显示出的各种特征……做文章,没有也不能深入地去研究一下网络文学的内涵本质。

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观点。

“网络文学是人学”这一观点也只侧重于网络文学的内在,缺少了对其外在形式的研究。

四“文学”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也是一个深奥的概念, 何为文学

教科书上说:文学是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给人审美感受,影响人和精神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

笔者根据此定义概括出“网络文学”定义所需的两大要素――反映当今社会的精神和网络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学的各种外在形式。

而这两点也是笔者认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大区别,所以说网络文学是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生事物。

前面笔者曾经说过,当今社会是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网络文学在现阶段虽然发挥着文学反映社会精神的功能但在更大程度上还充当着发泄端口和卡拉OK的角色。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不成熟的新生命网络文学现在还处于练兵时期,它不会象有些悲观的人所认为的那样已经发展到了尽头,它的路还很长。

也许现阶段还不能准确地概括出它的正确定义,我们还是可以在它身上看到美好的未来。

至于网络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学的外在形式有很多,载体的不同、写作工具的不同、发表的手法的不同、阅读方式的不同、语言的不同、句式的不同、传播的方式的不同等等。

由这些外在形式可以推断出写作主体视野、心态、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的不同。

写作主体又是和社会紧密相连的,网络文学是社会通过写作主体的艺术反映。

笔者认为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网络在社会中起的作用及网络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是分不开的。

网络越普及、在社会生产中起的作用越大则网络文学越接近成熟。

在网络还不是很普及的今天,给网络文学定义下定义的确不太容易。

笔者认为“网络文学”可以分为产生、现状和未来(发展)三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由于网络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的不同,网络文学的内涵也不同,具体的定义也就不同了。

1. 网络文学还处于ACT新闻组的那个阶段可以定为生产阶段。

在当时中文网络最大的作用海外留学生用来交流情感的。

是一种“流放文学”。

海外网络作家的代表方舟子先生把网络文学称为“流放文学”的一部分。

“这些文学创作在内容上具有流放文学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怀旧,……第二个特点是描写文化冲击,是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抒发在居住国的感受。

”[12] 2.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现阶段。

现阶段由于网络还不是十分普及,网络在社会生产中起的作用也不大。

所以现在的网络文学还只是主要起着娱乐和消遣的作用。

只有小部分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而且这些文学作品大多比较粗糙。

所以现阶段的网络文学可以称它为“卡拉OK文学”。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写手正用他们饱含心血的文字来浇灌这朵网络文学之花,在这个阶段我们看到网络文学的希望。

3. 从发达国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世界里网络将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强大的网络能给网络文学带来成熟。

笔者认为那时期的网络文学最大的职责就是反映高科技时代整个社会的精神和人们的心态及精神面貌。

那时期才是真正的“网络文学”。

何为“网络文学”

笔者认为“网络文学”就是用电脑等高科技文字输入工具写作,以网络语言或传统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及写作主体精神面貌,给人审美感受,影响人和精神世界的艺术。


思想不能被禁锢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