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梁羽生小说名言警句

金庸 梁羽生 古龙 温瑞安四位作者的比较

柯贝特读书的故事英国作家威廉·柯贝特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

十一岁时,他离开家庭,外出谋生。

一天,他经过一家书店,看到橱窗里摆着一本斯威夫特著的《一只桶的故事》,书价三便士。

柯贝特摸了摸口袋,只剩下三便士。

他犹豫起来,因为买书便意味着饿肚子。

但求知欲战胜了饥饿感。

他走进书店,买下了这部作品,急忙走到路边的田野里,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夜幕降临了,书上的字完全无法辨认,他才小心翼翼地把书放进口袋,和衣睡在田野里。

次日清晨,鸟儿的歌唱把他唤醒,他继续赶路,一面走一面继续贪婪地读着这本有趣的书。

从此,《一只桶的故事》就成了柯贝特形影不离的伴侣。

我们要“读书”勉励人们读书的成语、名句很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无不在告诉人们书籍的重要性。

古人读书的故事也有不少,头悬梁锥刺骨、囊萤积雪、凿壁偷光等处处透着对知识的一种渴求。

古时称学习为读书,称有文化的人为读书人,源于古时的称谓,我们当地也称上学为读书,戏称为“读书倌倌”。

如今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学生一种读书的兴趣与爱好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事。

读书分两种,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读书,即我们的教材,另一种是学生个体的阅读,即课外阅读。

两种形式的关系应该是以指导性的阅读为基础,从而带动自主的课外阅读,即“教是为了不教”。

课外的自主阅读应该说是我们教学一个目的,学生运用在教师指导下对教材的解读而形成的一种语文素养自己去解读新内容。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许多东西取代了我们的书籍、吞并了我们的阅读,据有关调查机构显示,中国一个十三亿人中的泱泱大国,只有一千万人在阅读文学作品。

电影、电视、网络的信息固然有其声音、图像优势,但能替代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字吗

每当电视上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搬上荧屏的时候,在获得好评的同时总能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这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不同版本的郭靖、黄蓉,他的郭靖可能憨厚多一些,我的郭靖可能正直多一些,这个不同版本的郭靖、黄蓉就是文字描述带给每个人不同的感受。

《荷塘月色》一文中文字之间所散发的那种恬静、自然,电影电视能表现吗

阅读是一种个性的东西,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阅读应该说完全符合这种理念的,当我们在看电影电视时,所感受的只是导演、演员对人物的理解、把握,是他人的一种体验。

中华文明五千年造就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汉语一直是外国人最难学的一门语言,从中可见一斑;古人就为了推敲一两个字而拈断数根须,可见文字的奥秘,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么一笔财富,我们能丢吗

失去了阅读,我们还能再有曹雪芹、鲁迅这样的人物吗

阅读的好处我想最大的有两点,第一培养一种语文素养,在阅读中积累词汇、体会文字的精炼、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对于写作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点是给人以心灵的启迪,或是让人心静自然,或是催人奋进,或是冲击震撼,或是同感共鸣……一部好的作品就象是一个无声的教师,抵得上处心积虑、苦口婆心的说教;就象是一位关切的医生,给你洗涤心灵,抚慰创伤;就象是一位慈爱的长者,告诉你人生路上的走法……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拓宽人生的宽度,让我们去读书吧。

读书的故事一:小时候家里穷,老呆在出租小人书的地摊上看,人家不给,就两眼发直盯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封面,也不知有没有淌口水。

摆书摊的十有八九是老头,有些老头好,见我眼馋的样子,嘟咙几声也就不作声了;有的老头脾气不好,就拿棍子赶,打这边,我上那边;赶那边,我就到这边。

有时,老头气急了就黑起脸拿小石头扔过来,就跑,过会又来。

现在想想,倒蛮有点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游击战精神。

不过,混熟悉后,老头们多也是通人情,就蹲在一旁,撅着屁股,埋头看书,那时可根本就不晓得书中会藏有什么黄金屋颜如玉,只是好玩有趣,稀奇古怪的文字故事图案早已让幼小的心灵魂不守舍。

有时,看得太入迷,嘴里蓦然发出声尖叫,手挥一下,脚蹬一腿。

坏事了,吓人一跳不说,那竖起来的书架稀里哗拉倒下来,砸在正眯眼打瞌睡的老头身上。

老头生气了,就拿棍子往我头上敲,这下不敢逃,咧着嘴哭丧着脸忍着头上的痛,把架子扶起,把书一本本摞好。

心中暗暗发誓,长大后定要把它们全买的来。

……老头要收摊走了,帮着老头一起收拾,为的是明天还能一饱眼福。

夜色渐浓,老头的身影慢慢没有了踪迹,我却仍目不转睛痴痴望着。

虽然我知道,他们明天还会来,可毕竟现在是走了呵。

都不大记得当初为何会那样,脑海里却依然能够浮起那傻傻望的样子。

想书都有些想疯了。

后来在家无意发现妈妈的衣服里有个钱包,抖抖索索打开,拿了二角钱,飞也般地奔去新华书店买了本小人书,那书是关于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现在都记得一清两楚。

书看完了,不敢拿回家,偷偷地藏在只有自己知道的某处,然后胆颤心惊地回来,一双眼睛只往妈妈脸上瞅。

妈妈一时没发现少了钱,还一个劲地夸我懂事了,懂得上灶间帮她烧火。

结果,好不容易熬过晚上,在快天亮的时候迷迷糊糊睡了,正在梦里跟着孙猴子不可一世耀武扬威时,忽然就被妈妈从被子拎出来,一顿狠打。

说来人家也不信,我妈打我,是拿那种指头粗的硬钢筋。

那时我才九岁读三年级,现在都不能忘了。

妈妈边打边哭,我也哭,真的很痛。

后来,我再也没拿过不属于我自己的东西了。

二上了初中,看的书就杂,逮着一本是一本,有点饥不择食。

四大古典名著除了红楼梦差不多都翻过近十次,文章有什么主题思想没去想,也想不清楚,只是因为好看,刀光剑影神鬼魔怪一干好汉,看的不亦快哉。

说来好笑,水浒108将连带绰号,至今我仍然能默写出近百位来,这点炫耀的资本在以后的日子里,因为与他人打赌倒是为我赚了不少香烟什么的。

红楼梦一直不大喜欢,到现在仍是,不是说他写的不好,只是不合胃口,总感觉那个贾宝玉根本就是穿上男装的女人,混在一群工于心计个个伶俐得差不多快成人精的女人中间,别扭。

还有个原因,文章里面的那些诗文比起从小就酷爱的唐诗来差了天远地远,不说李白杜甫,随便在大唐拣出个二流诗人也要胜他许多。

看西游记,看孙悟空当齐天大圣时最过瘾,想来这是因人身上多少都有点猴气使然。

后面取经的故事就有些罗嗦重复,所谓八十一难几乎都是上天神仙的座骑侍者亲戚等下凡弄出来的,这是佛祖故意折磨刁难以显示自己法力无边

文章整体上有个很大的悖论。

若我是唐僧,也用不着谁来保护,就这么径自去,若被妖魔鬼怪吃了,说明佛祖不是法力无边,这取来的经文有什么用,就值得大大怀疑;若不会被吃,顺顺当当就取来了,那么这一路风霜雪雨完全是多此一举,佛祖尽是在干些无聊的事,还不如直接把经文给我了事。

西游记里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不多说了,总之随着年纪变大对西游记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小。

喜欢三国,对三国人物之谙熟犹胜于水浒。

说来好玩,一班同学没谁喜欢那个动不动就掉眼泪来“将将”的大耳贼,现在想来他的领导艺术其实也蛮高明,只是少年那时羡慕的是过五关斩六将千里不留行于千万骑中取上将首级如探蘘取物的英雄气概。

说英雄谁是英雄

“英雄”从来只是头上的一圈光环,简单说,你至少要因某件事在他人眼里算得上轰轰烈烈。

喜欢三国,最喜其中谋略。

谋略,人之谋略,审天时度地利用之,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若人和。

但也一直有个疑惑,刘备创业之初可谓人才济济,终赚得三分天下居其一,为何后来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蜀中真无英材乎

此乃谁之过

三坦率说,初中看的最多的是武侠小说。

说来惭愧,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包括现在正红火的黄易,此五人小说我全部看过,一篇也没拉下。

金庸,武侠大家,文字恣洋浩荡,尽可满足孩子时的梦想;梁羽生,工匠而已,会告诉你男人和女人在一起会生孩子;古龙,天纵英材,但满纸都是酒味与随意。

若能拿出点时间把过去的东西改改,应是可以的;温瑞安,一个写诗的人写了武侠,你说会有什么结果

黄易,可以比金庸更大写的人物。

真不知这脑袋是谁生的

文字还应该更精炼点。

记得当时有个同学从广东回来带来一整套我们这小县城还未有过的金庸全集。

得了,全班男生一起狠拍他马屁,方法五花八门,甚至有位同学拿起从小积攒的一大叠香烟纸盒来予以交换先睹为快的权利。

我那时成绩好,便许诺他的作业我全承包了,如是,他方才答应给我看,但次日必须归还。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鸯,金庸全集有多少字,我不知道。

下午放学接过书,心就跳得历害,没回家,去了爸爸的单位,我知道那有间厕所,里面的灯彻夜不眠。

把书包放在地上坐着,靠着墙,就着晕黄灯光,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书打开,书不能弄脏,弄脏了就得赔,这是他再三叮嘱过的话,那套书的价钱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就这么一直看着,看着,……在合上最后一页揉揉发涩的眼睛,不经意抬起头时,这才忽然发现天色已经发白。

我竟然就那样坐了整整一个晚上

慌了神,长那么大,还从未彻夜未归过,爸妈一定急坏了。

腰酸背痛腿抽筋,好半天,从地上站起身,把脑袋放在水笼头下冲了会,人这才从恍恍惚惚迷糊中清醒过来点。

赶到那同学家,先把书还了,同学说,你父母来找过你。

心就更慌了,走在回家路上,就想如何解释,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真话意味着挨打,假话意味着需要无数个假话来圆谎最终还有可能是纸包不住火,思前想后到家门口仍没得出个之所以然。

不过最后一见爸妈铁青着的脸,也就老老实实跪下,交待。

我父母一直笃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名字中又有个“孝”字,所以在棍棒底下长大也就理所当然。

奇怪的是我却从未因此恨过父母,也许那时我就能明白,是我不对,让他们担惊受怕,他们是为我好的道理吧。

那时的我一直在想,挨一顿打,换来这么几本书看,还是值得,所以也就不觉得很痛了。

四从小就是个书虫,看见喜欢的书就再也舍不得放下,打开来径顾着去看,恨不得能一头钻进去,此刻就算旁边有人大喊杀人放火,也浑然不觉,为此却是吃够了苦头。

家里穷,妈是工人,爸是小职员,书是舍不得买的,他们也没有时间或说兴趣去看书。

生活总是很容易让人粗糙,不再思考。

要想看书,就得去借,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来的书还得赶快去看,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谁晓得他自己什么时候要

再说,赶快看完就不易弄坏弄脏,这样也方便下次开口再借。

对于借书,那时的我可说得上是有了一整套心得,再加上还书时,总会去想些不用花钱的法子来感谢对方,所以借书于我倒有点若小李飞刀例不虚发。

顺当的日子不会太久。

某次上门副课时,对老师讲的那些废话空话大话实在是听腻了,就打开本借来的闲书,那里才是我所渴望的世界,很快,我就入了迷,又哪能看见身边的同学在一个劲地使眼色

后来才知道那位老师算是给足我台阶下,在讲台上足足说了三次,看闲书的同学把书收起来,可我硬是一句也没听见。

老师发怒了,他也是人,冲下讲台,拎起我的衣领,夺过书,用力撕成两截,满口唾沫星子毫不留情地溅到我脸上。

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哪受得了这个

血往上冲,拉着老师的衣服用力一扯,得了,老师与俺赤膊上阵。

当时我是哭得一踏糊涂,心痛书啊,嘴里一个劲直嚷,赔我书来,老师楞被我哭傻了眼。

说起来,他真是个好老师,后来还真掏钱赔了。

我在学校出名了,落了个记大过处分不说,也就没有老师再敢管我,这对我以后不能不说是个悲哀。

还有件值得一说的糗事。

有次,拿着书,边走边看,忽然一脚踏空从楼板下直滚下来,脑袋不停往地上敲着,好象是要比比谁更坚硬。

那是放晚自习后,人都走了,我躺在水泥地上晕迷了一个多时辰,最后才被冷风吹醒。

也算是命大,当时就觉得天与地都在摇摇晃晃中,好不容易站起身,没走两步,又趴地上了。

不过有个念头倒一直是蛮清晰的,我是不是就要死了

死就是这样

万幸的是脑袋上没出血,晕晕沉沉跌跌撞撞回到家,躺在床上,咬着牙,睡了一晚,竟然也就这样过来了。

五我没读高中,以全班第一的考分进入某中专学校,除了想早点参加工作减轻家里负担,私下底也想能自己有点钱可以去买些喜欢的书,而且听人说中专那种学校就有图书馆。

学校果然不错,每个月都会发几十元助学金,更重要的是,我头一次见到那么多允许我自由借阅的书,满满一大屋呵,虽然谈不上整洁漂亮干净,但绝不会让你生出在书店时那种诚惶诚恐的感觉。

我就象个骄傲的帝王巡视着自己的臣民。

书是凭学生证借阅,每个学生证最多可同时借阅三本。

但这难不到我,这世上不喜欢看书的人多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这无可非议。

我向同学借来学生证每次都抱回一大摞,然后开始疯狂地阅读。

也只能是用疯狂这个词来形容。

没有谁指导我,应该看什么,不应该看什么,又如何循序渐进。

一块干枯的海绵被扔入水中,不管这水是清还是浊,它都是在迅速吸水膨胀中。

我也理所当然成了根人云我云偏又还自以为了不起的墙头草。

今天看孔老二,今天就觉得中庸二字实是人生真义;明天看萨特又觉得存在就是合理的,这话千真万确……。

学会带着自己的脑袋去看书,这还得感谢一个人。

某次学校搞辩论赛,我参加了,唾沫横飞引经据典洋洋自得不可一世,谁也说不过我,我总能找来反驳他们所谓的名人名言。

大伙全沉默下来,一个女同学最后低声嘟咙了声,“全是别人说的,你自己在哪里

”声音很轻,却如黄钟大吕,醍醐灌顶,我在哪里

我是谁

我仍是那次辩论赛冠军,可没去领奖,因为我不配。

不可否认,我们所思考的无不都是前人所思考过的,但我是这世上唯一的,我就应该有着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

六中专四年,读过的书车载斗量。

到了三年级,心生一念,一个人读书却也乏味,何不组织个读书会,大伙儿一起交换下看法

年青人说做就做,把这意思向几个同道之人一说,瞌睡时遇上枕头自然一拍就合。

挑了某周末晚上,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写上三个大字,OK,读书会正式成立。

没有什么具体章程,更没有什么规章制度,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所谓魏晋风骨名士风度。

每次就讨论一本书,不是子学经集那类高深莫测的东西,什么书在校园里流行,就说什么书,这自然是少不了金庸与琼瑶。

你说好,我说不好;好在哪里

不好又在哪里

一时间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煞是好玩。

男生声音大,说不过,就把声音提高来,似乎声音大拳头大道理也就大;女生声音小,说不过,就咭咭地笑,回眸一笑百媚生,男生最后还得赶过去向她们磕头认错。

英雄难过美人关,金庸大侠还得向琼瑶美眉投降。

说,大家都在忙着说,到后头,自己说了些什么怕多也是不晓得。

读书会开始还象模象样,到最后也渐门庭冷清人丁稀落。

唯一可值得欣慰的是,因此事免不了眉来眼去,反倒是成就了几对有情人,我也算是做了回月下老人,积点阴德吧。

只不知当毕业分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时,他们是怨我还仍然是谢我

那真只有天知道。

七毕业分配回到家乡,在个不足百人的小厂呆了半年,每月领着近三百大洋,虽说饿不死,但总觉得人不是这么个活法,一咬牙,递上停薪留职报告,出门开始飘荡。

那年我十八岁,书离我越来越远。

最早找着的活是为某公司当个送货员,薪水也是三百来块,没有地方住,就睡在仓库的水泥地板上,每天送完货后回来骨头就象散了架,什么也不想干哪儿也不想去,呆呆地望着雪白的天花板,能陪伴我的也只有它了。

我得感谢老天赐予我的记忆力。

那大半年,我没翻过一页书,但奇怪的是,不管多么疲倦,从小就读得烂熟的唐诗宋词等等总会自动在脑海里一页页慢慢翻开,总有个声音在脑海里抑扬顿挫。

渐渐地,我开始懂得了他们是在说些什么,不再仅仅只是文字,在文字的背后,生命或喜或悲或拈花不语。

今日见阳光,凶猛不可挡。

如雷击天堂,霹雳震空响。

长江水太长,疾风扑莽苍。

歌者引吭唱,潸然泪两行。

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读的是无字之书。

金古黄梁温'分别是哪些人

都写过那些书

金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金庸作品集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古龙:《苍穹神剑》、《剑毒梅香》*、《残金缺玉》、《剑气书香》*、《月异星邪》、《游侠录》、《失魂引》、《孤星传》、《湘妃剑》、《彩环曲》、《护花铃》、《剑客行》、《飘香剑雨》、《神君别传》、《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浣花洗剑录》、《龙吟曲》、《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铁血传奇》(楚留香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欢乐英雄》、《大人物》、《流星·蝴蝶·剑》、《边城浪子》、《陆小凤传奇》/《大游侠》、《九月鹰飞》、《火拚萧十一郎》、《七杀手》、《绝不低头》、《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霸王枪》、《血鹦鹉》*、《剑·花·烟雨江南》、《天涯·明月·刀》、《拳头》、《江湖人》(三少爷的剑)、《白玉老虎》、《刀神》(圆月弯刀)*、《碧血洗银枪》、《大地飞鹰》、《七星龙王》、《离别钩》、《英雄无泪》、《飞刀,又见飞刀》、《风铃中的刀声》、《短刀集》/《大武侠时代》(赌局,猎鹰)黄易:武侠小说:《换天》《异能警察》《最后战士》《乐王》《大唐双龙传》《大剑师》《寻秦记》《星际浪子》《超级战士》《覆雨翻云》《时空浪族》《荆楚争雄记》《诸神之战》《迷失的永恒》《破碎虚空》《尔国临格》《浮沉之主》《龙神》《异灵》《幽灵船》《圣女》《月魔》《光神》《域外天魔》《灵琴杀手》《上帝之谜》《湖祭》《兽性回归》《乌金血剑》《成吉思汗》《超脑》《情约》《魔女殿》《同归于尽》《创世纪》《蝶梦》《故乡》 现代小说:《惊世大预言》最新小说《云梦城之谜》(连载中梁羽生【创作年表】书名发表时间连载报纸名(均在香港)龙虎斗京华1954年1月20日至1954年8月1日新晚报·天方夜谭草莽龙蛇传1954年8月11日至1955年2月5日新晚报·天方夜谭塞外奇侠传1955年至1957年周末报注:又名“飞红巾”七剑下天山1956年2月15日至1957年3月31日大公报·小说林江湖三女侠1957年4月8日至1985年12月10日大公报·小说林白发魔女传1957年8月5日至1985年9月8日新晚报·天方夜谭萍踪侠影录1958年1月1日至1960年2月16日大公报·小说林冰川天女传1959年8月5日至1960年12月18日新晚报·天方夜谭还剑奇情录1959年11月1日至1960年5月香港商报·谈风散花女侠1960年2月23日至1961年6月22日大公报·小说林女帝奇英传1961年7月1日至1962年8月6日香港商报·谈风注:又名“唐宫恩怨录”联剑风云录1961年7月3日至1962年11月25日大公报·小说林云海玉弓缘1961年10月12日至1963年8月9日新晚报·天方夜谭冰魄寒光剑始于1962年,不知终于何时正午报注:又名“幽谷寒冰”大唐游侠传1963年1月1日至1964年6月14日大公报·小说林冰河洗剑录1963年8月24日至1965年8月22日新晚报·天方夜谭龙凤宝钗缘1964年6月25日至1966年5月15日大公报·小说林狂侠天骄魔女1964年7月1日至1968年6月23日香港商报·说月注:又名“挑灯看剑录”风雷震九州1965年9月22日至1967年9月28日新晚报·天方夜谭慧剑心魔1966年5月23日至1968年3月14日大公报·小说林飞凤潜龙始于1966年11月,不知终于何时正午报侠骨丹心1967年10月5日至1969年6月20日新晚报·天方夜谭瀚海雄风1968年3月15日至1970年1月21日大公报·小说林鸣镝风云录1968年6月24日至1972年5月19日香港商报·说月游剑江湖1969年7月1日至1972年2月4日新晚报·天方夜谭注:又名“弹铗歌”风云雷电1970年2月9日至1971年12月31日大公报·小说林牧野流星1972年2月16日至1975年1月13日新晚报·天方夜谭注:又名“折戟沉沙录”广陵剑1972年6月3日至1976年7月31日香港商报·说月武林三绝1972年10月1日至1976年8月16日大公报·小说林注:从未以正式形式出版过绝塞传烽录1975年2月12日至1978年4月10日新晚报·天方夜谭剑网尘丝1976年9月1日至1980年1月26日大公报弹指惊雷1977年5月1日至1981年3月9日周末报武林天骄1978年5月2日至1982年3月9日香港商报幻剑灵旗1980年1月27日至1981年3月大公报武当一剑1980年5月9日至1983年8月3日大公报·小说林温瑞安 【温瑞安作品集】四大名捕系列 《四大名捕震关东》 《四大名捕会京师》 《碎梦刀》 《大阵仗》 《开谢花》 《谈亭会》 《骷髅画》 《逆水寒》 《少年冷血》 《少年追命》 《少年铁手》 《四大凶徒》 《阿拉丙神灯》 《粉红色的老太婆》 《四大名捕斗将军》 《四大名捕斗僵尸》 《四大名捕打老虎》 神州奇侠系列 —正传·神州奇侠— 《神州奇侠》 《剑气长江》 《两广豪杰》 《江山如画》 《英雄好汉》 《闯荡江湖》 《神州无敌》 《寂寞高手》 《天下有雪》 —外传·血河车— 《幽冥血河车》 《大宗师》 《逍遥游》 《养生主》 《人世间》 —后传·大侠传奇— 《大侠传奇》 —别传·唐方一战— 《侠少》 《唐方一战》 —续传·蜀中唐门— 《蜀中唐门》 七大寇系列 《七大寇》 《凄惨的刀口》 《祭剑》 —将军的剑法— 《战将》 《闯将》 《悍将》 《锋将》 游侠纳兰系列 《游侠纳兰故事》 《杀了你好吗》 《绝对不要惹我》 《杀亲》 《晚上的消失》 《雪在烧》 《战僧与何平》 《杀手善哉》 《爱上她的和尚》 《爱上和尚的她》 《请你动手晚一点》 《请借夫人一用》 杀楚系列 《杀楚》 《破阵》 白衣方振眉系列 《龙虎风云》 《试剑山庄》 《长安一战》 《落日大旗》 《小雪初晴》 《说英雄 谁是英雄》系列《温柔一刀》《一怒拔剑》 《惊艳一枪》 《伤心小箭》 《朝天一棍》 《群龙之首》 《天下有敌》 《天下无敌》 《天下第一》 《天敌》 神相李布衣 《杀人的心跳》 《叶梦色》 《刀巴记》 其他武侠作品 《空手道》 《台风》 《石头拳》 《铁线拳》 《乱世情怀》 《金血》 《吞火情怀》 《傲慢与偏剑》 《弹指相思》 《迷神引》 《女神捕》 《大刺杀》 《请、请、请请请》 《老哥,借头一用》 《朋友,你死过未

》 《失去舌头了吗

》 《猪脸的岁月》 《喜欢颜色的门徒》 《你死了没有

》 《打不亮的打火机》 《落叶新芽》 《人形莲藕》 《杀手的慈悲》 《达明王》 《斗天王之纵横》 《斗天王之风流》 《断了》 《了断》 《祭刀》 《诈》 《炸》 《红电》 《绿发》 《蓝电》 《黑火》 文艺/推理小说 《凿痕》 《结局》 《七杀》 《杀人》 《杀人者死》 《杀死雪山飞狐》 《杀人者》 《收拾》 《杀机》 武侠文学系列 《江湖闲话》 《杀人者唐斩》 《刀丛里的诗》 散文/杂文 《乳房》《西江月》

写人的作文使用抑扬顿挫的手法

如何学好语文——“一改”“二抓”“三多”一、语文需改变观念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全面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什么是语文

语文即语言和文学。

并不是认得几个字就学好了语文。

如何学好语文是一个老话题了,人人都能说出一大套来。

我这里首先要谈的是学好语文必须改变观念:大部分人认为中国人学语文太容易了,谁学不好自己的母语呢

还有人则认为语文难学,见效太慢。

认为难学者当然学不好语文,认为易学者是否就能学好语文呢,我看未必。

因为在我所接触到各类人群中,读错字音,写错字形,说错词义,弄错文学常识的文化现象可谓数不胜数。

可见不少人并没有真正学好语文。

究其原因,还是对语文这门学科认识不足,观念上存在偏差,语文这门学科实际上既不难学也不容易学,此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怎样才能“会”呢

一句话,掌握科学 的学习方法。

有了好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自然而然能将语文学好。

二、学好语文要抓好课堂和基础 (一)抓住每一堂课 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课堂。

语文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抑扬顿挫的朗读,循循善诱的讲解,无不引导我们去感悟语文。

同时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出自古今中外文学名家之手,我们上课时实际上是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去结识这些文学名家。

如何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呢

简言之要做到四动:动耳、动脑、动口、动手。

动耳:即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看戏时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

上课时也要能听出门道,要抓住要点和重点,要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

动手:上课时要边听边记,画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和疑点,记下老师补充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以便使听课过程系统化和以后的复习。

动脑:即上课时要高度投入,充分调动思维,多思考、多分析、多设疑、多问一问为什么

达到专心致志的程度。

动口:就是敢于举手发言。

举手发言是与动脑密切相关的,举手之前你已动脑思考了。

举手发言益处多多,它使你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能锻炼你的思维、胆识和口才。

如何上好课,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关键在于思考。

我们要用心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考”对于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抓牢双基 双基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语文基础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可谓包罗万象,按照高考考纲上规定:主要是字的读音、字形、词义、成语运用,语法修辞,文学文化常识等。

扩大语文基础知识除了课堂、课本外,课外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来源,怎样扩大知识面,下文另有介绍。

这里专门谈谈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对待语基,我们应“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比如“汨”和“汩”二字,粗心者则会混肴,还有不少人读错写错一些常见字也是粗心造成的。

学习语基不能“不求甚解”,遇到生字生词应随时查看工具书或向他人请教,不可走马观花。

语文基本技能主要是“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能力。

这里着重谈一谈“读”和“写”。

“说”,即说话,要说普通话,闲谈、读书、回答问题都应讲普通话。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普通话将更显示其重要性。

“写”,指写字和写文章。

写字,应写规范字,书写字体端正、美观大方.我们每个同学都趁着年轻时利用睡前饭后练好钢笔字,有条件的和有兴趣的同学最好练一练毛笔字.俗话说“人是衣裳马是鞍”,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的外衣.怎样练好钢笔字呢,很简单,选择你喜欢的字体,买一本字贴。

每天临写一两页,坚持一年半载即可。

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不仅

为什么我的语文成绩总是提不高,作文和选择题老是失分。

该怎么办

,我是高中生,说分经验。

选是靠平时的积累场发挥,是强求不了的是作为方面还是可以努力的。

1.作文开头结尾要点明主题,这样会让老师知道你的中心 2.尽量 写文章不要大篇幅的继续故事,尽量写有文采的一轮,或者简短的例子(几句话) 3.怎么使文章更有文采

要及一些新颖的词汇,句子什么的是可以背的额,写作文是可以照抄几句每句的。

尽量使每段的开头都是诗句,使文章更有韵律。

4.老师在批卷的时候,不会一字一句的去看,只有看到作为中心,看到还算有文采,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字迹要工整

一定要,可以提高一个等级。

望采纳

郭敬明的家庭背景

郭敬明出四川省自贡市亲邹慧兰是当地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父亲郭建伟在一有企业工作。

儿时的郭敬明便十分懂事和喜欢读书,针对他对读书的兴趣,母亲邹慧兰经常都给郭敬明购置一些益智方面的幼儿图书,有时还亲自给儿子详细指导和讲解。

每次在母亲讲解时,郭敬明都听得十分认真,并且还不停地问这问那,邹慧兰便不厌其烦地给儿子讲解。

郭敬明的记忆力特好,有的故事,母亲讲一遍他便完全能够背诵,郭敬明在陌生人面前胆识也大,从不腼腆,每每有叔叔阿姨到家来玩时,只要叫他讲故事,郭敬明便眉飞色舞地讲起来,样子十分可爱。

郭敬明的聪明和好学让全家人很是欢喜,但父母从来没有刻意地要培养他,让其将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人才,而总是给郭敬明一个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让他在自由和兴趣中渐渐长大,尽情发挥自己,因为母亲邹慧兰知道:“兴趣是孩子成功最好的老师”。

特别是从郭敬明懂事后,父母更由其选择,就拿买书来说吧,他们便不再主动为郭敬明挑选什么,每次领着郭敬明去新华书店,都是由他自己去挑选,郭敬明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每次买书回来,郭敬明便要一口气把它们读完,甚至父母叫他吃饭他都舍不得放下自己的书本。

1988年9月,郭敬明在自贡市贡井区向阳小学上学了,这时候的他也象别小朋友一样,按时到校、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但这孩子在课堂学习之余特爱读课外书,读完之后,他也写一些心得体会和读后感,尽管十分短小稚嫩,但他那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受老师和父母的赞扬。

由于大量阅读,潜移默化,郭敬明的文字功夫在暗暗地增长,到小学生写作文的年龄段时,他的优势便凸现了出来,每次老师布置一篇课堂作文,别的同学总是绞尽脑汁半天都写不出来,而他仅需考虑2分钟就很快进入角色。

他写文章速度很快,而且文章写得又好,经常被语文老师拿去给班上的同学作范文学习。

老师的一次又一次赏识教育,不时给儿时的郭敬明在学习上带来更大的鼓励和推动。

1995年,郭敬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自贡九中,从小学升入初中,郭敬明的视野更开阔了,他开始广泛地阅读名家的小说和散文,包括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尤其是古龙的武侠小说,他更是爱不惜手,同时,他也喜欢读一些杂志和报纸。

尽管如此,但看见儿子郭敬明课堂之余读武侠小说,父母邹慧兰、郭从不干预和制止,他们认为,那是孩子在学习之余的一种有益放松,既调节了自己,又增长了知识。

1997年初中二年级时,郭敬明在全国公开刊物《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他的处女诗作《孤独》,这首诗忧郁凄美。

不久,他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10元钱稿费和样刊,当时,郭敬明欣喜万分,当父母知道这事后,对儿子也倍加赞赏,鼓励他继续努力。

父母认为,尽管10元钱的稿费不是很多,但它给儿子郭敬明带来的价值和益处远远超出了它的本身,因为,这是儿子十余年的心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

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得到社会的认可,郭敬明的创作激情便陡增。

从此,他除了自由写一些文章外,还参加一些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由于功底扎实,他写的文章经常都能发表,让班上同学好生羡慕。

挣来的稿费郭敬明用来给自己买课堂学习方面的资料和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有时也买可乐喝;还有的时候,他会用来捐助班上困难的同学。

郭敬明告诉记者,他是独生子,在家没有哥哥姐姐和他一起玩,更找不到与自己交流的同龄对象,所以他特别珍惜同学朋友之间的感情。

上了高中,学习时间更紧了,但郭敬明没有放弃自己的读书写作爱好,他天天记日记,合理安排时间:一必须保证课堂学习,二学习决不念及写作,写作决不念及学习。

由于这样安排,使写作和学习互不干扰,结果收获很好。

记者在采访郭敬明的高中班主任邓又立时,邓老师介绍说,在中学时,郭敬明这孩子很有灵气和自制力,所以在学校老师对他基本上没什么限制和管束,尽管如此,他的学习成绩还是排在全年级前二十名,在自贡富顺二中能排在前二十名,便意味着是上重点大学的材料了;不仅如此,郭敬明的一项发明还在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一等奖,他的一项调查报告还获得自贡市生物环境考察报告比赛一等奖;写作上更是不赖,郭敬明高二高三时,连续获第三、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初显才华,无限风光 谈及“新概念作文大赛”,郭敬明感慨颇多,同时让他记忆尤新,因为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那是2000年冬季,郭敬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阅读他买来的《萌芽》杂志,他发现该杂志上所登的文章自己也能写出,还有可能写得更好,恰好在该期《萌芽》杂志登出举办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通知,带着自信,郭敬明抽了半个小时便完成了题目为《剧本》的文章,然后很快寄往上海参加初赛。

一月后,郭敬明收到了该杂志社寄来的邀请他去上海参加决赛的通知。

自贡距上海上千公里,坐火车也得花两天时间,自己的学习时间又非常紧,放弃了吧

郭敬明又觉得有些可惜,于是他打电话回家告诉父母郭建伟和邹慧兰。

当父母得知此事,满心欢喜,极力鼓励儿子乘飞机前去参加,尽管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但在父母的心里,儿子的此次远行将会花掉夫妻俩多年攒下的几千元积蓄,但他们认为值

因为这是给儿子能力展示的绝好机会,别人想去还去不着呢

更为重要的是,儿子的此次远行,他们作父母的决不陪同,他们希望让儿子在此次远行中培养一下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给儿子一个自由生活的空间,毕竟,在将来的社会里,一个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强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将来能否找到一处好的立足之地。

2001年1月,郭敬明向学校请了假,在没有父母的陪同下,单枪匹马直飞上海,上海是一国际大都市,街巷纵横交错。

他到了上海先找一地方住下来,第二天便四处打听参赛地点。

决赛场上,全国高手云集于此,但郭敬明不慌不忙、沉着应战,最后,他以“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获得大赛一等奖。

但这个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采访中郭敬明告诉记者,当时他只得了一个奖牌,没有一文奖金。

尽管如此,在郭敬明的心里,仍然是甜滋滋的,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在全国颇具名气,它是由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全国10所著名高校和《萌芽》杂志社联合发起共同主办的,担任评委的也是国内一流的文学家和知名学者,在中国被公认为中学生当中的“矛盾文学奖”,这次自己能在这权威的大赛上展露风头,应该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正因如此,即使在高三学习时间非常紧的情况下,郭敬明又参加了2002年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这次大赛有4万多人参加,而进入复赛的仅有200人,但他还是力克群雄获奖了,并且在初赛和决赛上双双获得一等奖。

这让作评委的专家教授都感到有点吃惊,因为这项全国顶尖级的中学生作文大赛举办多年来,能连续两次拿一等奖的实在太少太少,目前全国仅有两人,郭敬明是其中之一,由此,郭敬明名声雀起。

《幻城》背后,绵绵情长 但真正让郭敬明一炮走红的还是他的《幻城》,《幻城》从2003年月底上市后至12月,累计销售84万册,据有关媒体报道,在2003年11月的全国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幻城》名列第三;而他自己也在新浪网与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联合举办的“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评选活动中,被提名为“人气最旺的作家”之一,与大家王蒙、海岩排在一起,让不少文学前辈望尘莫及。

郭敬明促成了《幻城》,而《幻城》也成就了郭敬明,《幻城》的出现,给新世纪的中国文坛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使他也成为新时期少年作家的领军人物,媒体也纷纷报道,称他在名气和势力上已盖过了前几年的新锐韩寒和郁秀,但关于他创作《幻城》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郭敬明告诉记者,2002年4月的一天,也就是高考临近的那段日子,学校经常考试,学习上的紧张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为了释放自己,寻找到一分自由和轻松,他幻想一些东西来写,通过写一些东西来解除心中的烦闷,《幻城》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但他构思《幻城》时仅花了1个小时。

由于文如泉涌,当天晚上他吃完饭后从20:00钟开始动笔,一直写到22:00,仅仅两个小时,便完成了全文,约两万字,当他写完时,心底感到从未有过那么一种轻松和兴奋,但他没有急于将文章打印出来。

而是将它存放起来,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之中。

2002年8月中旬,郭敬明收到了上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时候,他可以如释重负了,到了8月底,他才想起4个月前写的那部小说《幻城》来,于是他便翻出手稿来开始打印,然后通过E-mail发给了上海的《萌芽》杂志,没几天,杂志社的编辑傅星通知郭敬明,告知该小说拟在2003年10期推出。

事后,所有的结果都令郭敬明出乎预料和兴奋不已。

第一个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幻城》在10期《萌芽》上被安排在头条;第二个令他没想到的是,《幻城》面世没几天,《萌芽》杂志和他就接到不少读者打来的热线和信函,网站上关于他和热论《幻城》的贴子更是铺天盖地;第三个令郭敬明没想到的是,11月上旬,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时祥选专程从沈阳赶赴上海大学,希望郭敬明与他们合作,由郭敬明将《幻城》短篇改为长篇,创作期限为1个月,也就是12月中旬交稿,对此,郭敬明没有拒绝,他认为这其实是对他能力和势力的一种最好检验。

但由于白天学习时间紧,他只好挤晚上的时间,在长篇《幻城》创作的日子里,郭敬明常常都是熬夜到天亮,他说他不敢马夫,面对千万双读者的眼睛,在这一个月里,郭敬明瘦了将近5斤。

但他不负众望,2003年1月长篇《幻城》一面世,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就与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以及《我是韩国人》一起,挤入文艺社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前三名,短短几个月便发行到50万册,有的读者买不到该书,竟然借来手抄,对作品扩后的内容反应更是好评如潮,一青年读者:“四维(郭敬明)的文字是绝美空灵的,有漂亮幽然的琥珀色,他的笔法是行云流水,有镜花水月的美丽画,他的文章是清丽飘渺的,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有的读者还建议将《幻城》续写、拍成电视剧、出版漫画本等等。

与此同时,在文学前辈和不少专家中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幻城》是一种全新文字样式,值得肯定。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幻城》用的是一种高贵、郑重的腔调,绝无半点油腔滑调。

”“能写出这篇作品的作者,竟然是一个岁数不大的人儿。

”“读到《幻城》终于有了一种安慰。

”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幻城》不失为一部天才之作。

”面对众多读者和文学前辈的真情赞许和厚望,郭敬明更是感动万分和自豪。

2003年3月27日,在鲜花和掌声中,郭敬明又迎来了在上海大学专门为他举办的“《幻城》作品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著名作家葛红兵等。

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作品举办如此研讨会,这在中国尚属首次;更有甚者,在这时,他又被春风文艺出版社买断了其在大学期间所创作品的首发权。

一名尚不满20岁的学生,在文坛上如此身价百万,当今中国实属罕见。

2003年9月,郭敬明再接再厉,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梦里花落之多少》,上市即成抢手货,发行突破90万册。

如此畅销,让郭敬明日进斗金,年少的他便成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不折不扣的学生富翁和“天才”少年作家。

敬明印象,时尚锋芒 郭敬明名利双收,邀请他参加各类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也越来越,但郭敬明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名人,他认为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普普通通一名学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

所以,在学业与活动发生冲突时,他会首先完成学业,然后才是自己的写作和活动,学业实在忙不过来,他会豪不犹豫地推掉活动,在他心里,学习永远是位居第一的。

生活上的郭敬明是一个十分时尚的孩子,喜欢打羽毛球、听CD、旅游,他穿着也颇另类,但给人的感觉一定是很舒服的那种。

郭敬明告诉记者,一位与他见过面的朋友这样描述他:“灿烂明媚没有雾霭般沉沉的忧伤,有着周杰伦那样另类装束,有着周渝民的阳光亲切和可爱,有着周星驰的活泼和搞笑。

长长的头发柔顺乖巧地垂了下来,是好看的黄色,明亮的眸子晶莹剔透,而最具标志的还是他那极具亲和力饱含着缕缕温馨、沁人心脾的笑。

”记者见过郭敬明后,觉得这样的描述一点不假。

生活中的郭敬明更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孩子,他靠自己的写作挣了钱,但他会不时给父母、爷爷奶奶买衣服和营养保健品之类的东西,过年时,他会把全家人叫上,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然后由自己买单;朋友同学遇上什么困难,他也慷慨相助,他认为“孝顺”和“助人”那是咱中国人做人的起码本质。

郭敬明出名了,作为父母的也应该沾沾光,但郭敬明的父母邹慧兰郭建伟不这样认为,他们说:“儿子和我们只存在家庭关系,至于工作事业生活上,我们都是各做各的,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总之,他是他,我们作父母的还是我们自己。

” 郭敬明 生日:1983.2.7 双子座 四川人 一般凌晨上网 网络名 第四维 获第三届、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现已出版个人作品集《爱与痛的边缘》、《左手倒影 右手年华》、《幻城》 目前在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学习 性格一半明媚 一半忧伤 喜欢看电影、睡觉和用四十五度角仰望长满云朵的郭敬明完全简历 去这里看一下吧. 喜欢的现代作家:苏童 喜欢的运动:羽毛球 一般凌晨上网 幸福时光:siweibbs.yeah.net 口头禅:拒绝 喜欢的颜色:蓝 白 黑 高考成绩598作文30 喜欢的人:干净,聪明,善良,会玩,漂亮:P 身高:168cm 体重:40kg 星座:双子座 爱好:听CD,看电影,睡觉,打网球,骑单车和用45度角仰视长满云彩的天空 生活态度:消极而充满希 最爱的人:父母,朋友 最爱的书:《麦田里的守望者》 最爱的影视作品:《东京爱情故事》 最爱的音乐:《祝我幸福》 最爱的名言:天才出于勤奋 最大的理想:成为著名广告人

腾羽菲这个名字怎么样

能有多少分

文化印象89 分。

(主要参考成语、诗词、名言、名人用字等因素)五格数理79 分。

(主要参考了名字用字的姓名学笔画组合的搭配关系) 用字的意义: 羽:鸟翅膀上的长毛;鸟类的代称;五音()之一。

(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90,670次)释云:鸟长毛也。

象形。

凡羽之属皆从羽。

菲:菲字原是一种植物名,也用于形容花草的香气很浓。

作人名时,菲字的主要含义是香馥美艳。

(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237,460次)释云:芴也。

从艸非声。

总评: 羽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菲菲系男子名常用字。

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羽搭配。

字义羽表示羽扇、羽旄之美、羽扇纶巾;菲表示菲菲、菲薇、芳菲,意义优美。

音律腾、羽、菲的读音是téng、yǔ、fēi,声调为阳平、上声、阴平,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字型腾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20画;羽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6画;菲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4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20-6-14,五格俱佳。

意蕴成语镞砺括羽 躬自菲薄扩展了名字的意境。

文化印象:成语释名、趣味解释、名言名句和名人用字 成语释名: 镞砺括羽 躬自菲薄羽扇纶巾 采及葑菲(解释)射石饮羽 躬自菲薄引商刻羽 采及葑菲(解释)趣味解释: 羽扇 · 菲薇羽旄之美 · 香气浓郁葛巾羽扇 · 芳草菲菲眉如翠羽 · 花草茂盛名言名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宋·秦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

-白居易名言名句名人用字: 梁羽生: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

其代表作主要有:、 、《双调忆江南》、《百字令 唐晓澜》、《沁园春》等。

刘白羽:(1916年-2005年),原名刘玉赞。

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与文学政治家。

陆菲青: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人物。

他是武当派名宿,绰号绵里针,精擅武当柔云剑术,此剑术一经发动就连绵不断。

葛菲: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1996年 美国 亚特兰大)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00年 澳大利亚 悉尼)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

传统解析:五行八字、属相、五格数理 五行、属相分析:温馨提示:由于您没有指定详细的出生日期和时间,故此信息无法获取。

因为五行八字需要提供详细的生日信息才能进行推算

五行属相>>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五格数理解析:结构解析外格 15(阳土) 1腾 20羽 6菲 14天格 21(阳木)人格 26(阴土)地格 20(阴水)总格 40 (阴水)天格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地格数又称前运,影响人中年(36岁)以前的活动力。

人格数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的一生命运。

外格又称变格,影响人的社交、智慧等,其数理不用重点去看。

总格又称后运,影响人中年(36岁)以后的命运。

天格21解析明月光照,独立权威数。

地格20解析实而不华,深藏不露数。

人格26解析变怪奇异的豪侠数。

外格15解析福寿双全的立身兴家数。

总格40解析谨慎保平安的豪胆迈进数。

三才解析(天人地)成功运虽不佳,但如果多加实干并拥有强健体魄,则成功在望。

基础运解析(人地)严重不安定,时时注意避免灾祸。

成功运解析(人天)虽有不平不满之状,但以本来的德量,可无大碍。

人际关系(人外)诚实憨厚,言行谨慎,个性强,需增强创新意识,并培养做事果断的作风。

上述分析仅供参考

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求类似金庸世界里的道士的风格的书

有没有看过古龙 啊 我有金庸、古龙、梁羽生、蔡骏、沧月、李凉还有痞子蔡全集 要的话吱声古龙的 陆小凤系列 楚留香系列 小李飞刀系列 流星蝴蝶剑 绝代双骄 大旗英雄传..很多就不说了

说实话 我不是想得分,得分有没有什么用 提问我也够了

我只是一个古龙迷

如果你不了解古龙 看看这个他是绝世高手。

他是孤独的浪子。

我更愿意称古龙为浪子,而不是大侠,我想,古龙也更愿意人们这么称呼他,他可以独自仗剑在绝岭长啸,也可以纵情狂歌,开怀畅饮,醉卧乡村野店,与山夫野老相杂,他有数不清的知交好友,更不乏红颜知己,然而,他的内心,红尘中笑傲一生,留在心里的却是孤独。

他死前最后一句名言,淡淡地说出他对一生的感悟——“我靠一只笔,得到了一切,连不该有的,我都有了,那就是寂寞。

”正如武侠小说中通常写的那样,古龙的一生就是一部长篇传奇,幼年父母的离异,两次刻骨铭心的失恋,无异是坎坷人生,但他却用如神的笔和如神的心,给我们那么多神奇的故事,他一生都在追求快乐,是那种内心真正的快乐,所以给我们那么多神奇的故事,他一生都在追求快乐,是那种内心真正的快乐,所以他能写出《欢乐英雄》,能创造出盲眼却永远微笑的花满楼,有在恶人群中长大却不泯善良和欢乐的小鱼儿,也因为寂寞,所以有白衣如雪的西门吹雪,有寂寞的小李探花,有黑衣黑刀的傅红雪,还有萧十一郎。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着什么,古龙追求到了他自己想要的吗

无从知晓。

但是留给我们的,却是许多很难随着时间而逐渐淡漠的形象,也留给我们一个同样的深思——人,追求的是什么

这是所有古龙小说中的另一个主题。

因为古龙,我读出武侠中另一种味道,那不仅仅是对梦境的向往,更是对人生的感悟和人性的探索,这是几乎所有的小说,武侠,或是非武侠,所要力图展现的,而展现的方式,与其说是由不同的风格决定,不如说是由作者内心决定,有作者的影子。

不喜欢古龙的人很大的一个理由是古龙的书中太多的警句,太多象是老生常谈似的哲理。

而我在想:古龙写这些话的时候,当不是右手执笔,左手翻着一本『名人语录』,他自己不是比大多名人更“名”么

那必是个极富意境的场面——一个微胖的人,貌不甚扬,一手握笔,一手有杯,杯是美玉雕成的夜光杯,杯中是美酒,也许是五蒸五酿的波斯葡萄酒,或者是法国的XO,衣襟敞开着,露出一腔的豪气,这人微蹙着眉,凝思想着,忽地眉毛一挑,落笔如飞瞬间千言成就,然后直起身满意地叹口气,一口喝干杯中的酒,又是满意地叹口气……这方是古龙。

我无意断言金古哪个更好,因为我既喜欢金,也喜欢古,也喜欢温梁,也喜欢陈青云卧龙生萧逸陆鱼,也喜欢李凉黄易,大多的武侠小说,都能读出些味道来,朋友说我品味太低不讲档次,也由得他们,难道说还会因为他们的调侃就改来,朋友说我品味太低不讲档次,也由得他们,难道说还会因为他们的调侃就改变了我最大的乐趣不成

更何况金古各擅胜场,二十年过去了,各有所爱的读者们仍在为这个问题论战不倦,不由得想到当年香港两大天皇巨星谭、张之争,谭咏麟的歌迷与张国荣的歌迷甚至大打出手,『朋友』、『水中花』、『难舍难分』都是我最喜欢听的歌,但是『纵横天下』、『英雄本色』(II)也是我最喜欢看的片子,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出色的人,为什么非要弄得一个退出歌坛,一个黯然伤神才好,古语说“文人相轻”,金庸古龙尚未说什么,倒是读者群中硝烟弥漫,好在二人一个封笔,一个已去,任凭后人去说吧。

既然想写写古龙,自然是单说古龙,但是“同行”的比较是少不了的,倒不是相厚薄彼厚此,但说自己怎么想怎么看。

我要做阅读主题的手抄报,有什么内容可写么?

柯贝特读书的故事 英国作家威廉·柯贝特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

十一岁时,他离开家庭,外出谋生。

一天,他经过一家书店,看到橱窗里摆着一本斯威夫特著的《一只桶的故事》,书价三便士。

柯贝特摸了摸口袋,只剩下三便士。

他犹豫起来,因为买书便意味着饿肚子。

但求知欲战胜了饥饿感。

他走进书店,买下了这部作品,急忙走到路边的田野里,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夜幕降临了,书上的字完全无法辨认,他才小心翼翼地把书放进口袋,和衣睡在田野里。

次日清晨,鸟儿的歌唱把他唤醒,他继续赶路,一面走一面继续贪婪地读着这本有趣的书。

从此,《一只桶的故事》就成了柯贝特形影不离的伴侣。

我们要“读书” 勉励人们读书的成语、名句很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无不在告诉人们书籍的重要性。

古人读书的故事也有不少,头悬梁锥刺骨、囊萤积雪、凿壁偷光等处处透着对知识的一种渴求。

古时称学习为读书,称有文化的人为读书人,源于古时的称谓,我们当地也称上学为读书,戏称为“读书倌倌”。

如今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学生一种读书的兴趣与爱好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事。

读书分两种,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读书,即我们的教材,另一种是学生个体的阅读,即课外阅读。

两种形式的关系应该是以指导性的阅读为基础,从而带动自主的课外阅读,即“教是为了不教”。

课外的自主阅读应该说是我们教学一个目的,学生运用在教师指导下对教材的解读而形成的一种语文素养自己去解读新内容。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许多东西取代了我们的书籍、吞并了我们的阅读,据有关调查机构显示,中国一个十三亿人中的泱泱大国,只有一千万人在阅读文学作品。

电影、电视、网络的信息固然有其声音、图像优势,但能替代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字吗

每当电视上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搬上荧屏的时候,在获得好评的同时总能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这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不同版本的郭靖、黄蓉,他的郭靖可能憨厚多一些,我的郭靖可能正直多一些,这个不同版本的郭靖、黄蓉就是文字描述带给每个人不同的感受。

《荷塘月色》一文中文字之间所散发的那种恬静、自然,电影电视能表现吗

阅读是一种个性的东西,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阅读应该说完全符合这种理念的,当我们在看电影电视时,所感受的只是导演、演员对人物的理解、把握,是他人的一种体验。

中华文明五千年造就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汉语一直是外国人最难学的一门语言,从中可见一斑;古人就为了推敲一两个字而拈断数根须,可见文字的奥秘,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么一笔财富,我们能丢吗

失去了阅读,我们还能再有曹雪芹、鲁迅这样的人物吗

阅读的好处我想最大的有两点,第一培养一种语文素养,在阅读中积累词汇、体会文字的精炼、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对于写作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点是给人以心灵的启迪,或是让人心静自然,或是催人奋进,或是冲击震撼,或是同感共鸣……一部好的作品就象是一个无声的教师,抵得上处心积虑、苦口婆心的说教;就象是一位关切的医生,给你洗涤心灵,抚慰创伤;就象是一位慈爱的长者,告诉你人生路上的走法……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拓宽人生的宽度,让我们去读书吧。

读书的故事 一: 小时候家里穷,老呆在出租小人书的地摊上看,人家不给,就两眼发直盯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封面,也不知有没有淌口水。

摆书摊的十有八九是老头,有些老头好,见我眼馋的样子,嘟咙几声也就不作声了;有的老头脾气不好,就拿棍子赶,打这边,我上那边;赶那边,我就到这边。

有时,老头气急了就黑起脸拿小石头扔过来,就跑,过会又来。

现在想想,倒蛮有点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游击战精神。

不过,混熟悉后,老头们多也是通人情,就蹲在一旁,撅着屁股,埋头看书,那时可根本就不晓得书中会藏有什么黄金屋颜如玉,只是好玩有趣,稀奇古怪的文字故事图案早已让幼小的心灵魂不守舍。

有时,看得太入迷,嘴里蓦然发出声尖叫,手挥一下,脚蹬一腿。

坏事了,吓人一跳不说,那竖起来的书架稀里哗拉倒下来,砸在正眯眼打瞌睡的老头身上。

老头生气了,就拿棍子往我头上敲,这下不敢逃,咧着嘴哭丧着脸忍着头上的痛,把架子扶起,把书一本本摞好。

心中暗暗发誓,长大后定要把它们全买的来。

…… 老头要收摊走了,帮着老头一起收拾,为的是明天还能一饱眼福。

夜色渐浓,老头的身影慢慢没有了踪迹,我却仍目不转睛痴痴望着。

虽然我知道,他们明天还会来,可毕竟现在是走了呵。

都不大记得当初为何会那样,脑海里却依然能够浮起那傻傻望的样子。

想书都有些想疯了。

后来在家无意发现妈妈的衣服里有个钱包,抖抖索索打开,拿了二角钱,飞也般地奔去新华书店买了本小人书,那书是关于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现在都记得一清两楚。

书看完了,不敢拿回家,偷偷地藏在只有自己知道的某处,然后胆颤心惊地回来,一双眼睛只往妈妈脸上瞅。

妈妈一时没发现少了钱,还一个劲地夸我懂事了,懂得上灶间帮她烧火。

结果,好不容易熬过晚上,在快天亮的时候迷迷糊糊睡了,正在梦里跟着孙猴子不可一世耀武扬威时,忽然就被妈妈从被子拎出来,一顿狠打。

说来人家也不信,我妈打我,是拿那种指头粗的硬钢筋。

那时我才九岁读三年级,现在都不能忘了。

妈妈边打边哭,我也哭,真的很痛。

后来,我再也没拿过不属于我自己的东西了。

二 上了初中,看的书就杂,逮着一本是一本,有点饥不择食。

四大古典名著除了红楼梦差不多都翻过近十次,文章有什么主题思想没去想,也想不清楚,只是因为好看,刀光剑影神鬼魔怪一干好汉,看的不亦快哉。

说来好笑,水浒108将连带绰号,至今我仍然能默写出近百位来,这点炫耀的资本在以后的日子里,因为与他人打赌倒是为我赚了不少香烟什么的。

红楼梦一直不大喜欢,到现在仍是,不是说他写的不好,只是不合胃口,总感觉那个贾宝玉根本就是穿上男装的女人,混在一群工于心计个个伶俐得差不多快成人精的女人中间,别扭。

还有个原因,文章里面的那些诗文比起从小就酷爱的唐诗来差了天远地远,不说李白杜甫,随便在大唐拣出个二流诗人也要胜他许多。

看西游记,看孙悟空当齐天大圣时最过瘾,想来这是因人身上多少都有点猴气使然。

后面取经的故事就有些罗嗦重复,所谓八十一难几乎都是上天神仙的座骑侍者亲戚等下凡弄出来的,这是佛祖故意折磨刁难以显示自己法力无边

文章整体上有个很大的悖论。

若我是唐僧,也用不着谁来保护,就这么径自去,若被妖魔鬼怪吃了,说明佛祖不是法力无边,这取来的经文有什么用,就值得大大怀疑;若不会被吃,顺顺当当就取来了,那么这一路风霜雪雨完全是多此一举,佛祖尽是在干些无聊的事,还不如直接把经文给我了事。

西游记里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不多说了,总之随着年纪变大对西游记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小。

喜欢三国,对三国人物之谙熟犹胜于水浒。

说来好玩,一班同学没谁喜欢那个动不动就掉眼泪来“将将”的大耳贼,现在想来他的领导艺术其实也蛮高明,只是少年那时羡慕的是过五关斩六将千里不留行于千万骑中取上将首级如探蘘取物的英雄气概。

说英雄谁是英雄

“英雄”从来只是头上的一圈光环,简单说,你至少要因某件事在他人眼里算得上轰轰烈烈。

喜欢三国,最喜其中谋略。

谋略,人之谋略,审天时度地利用之,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若人和。

但也一直有个疑惑,刘备创业之初可谓人才济济,终赚得三分天下居其一,为何后来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蜀中真无英材乎

此乃谁之过

三 坦率说,初中看的最多的是武侠小说。

说来惭愧,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包括现在正红火的黄易,此五人小说我全部看过,一篇也没拉下。

金庸,武侠大家,文字恣洋浩荡,尽可满足孩子时的梦想;梁羽生,工匠而已,会告诉你男人和女人在一起会生孩子;古龙,天纵英材,但满纸都是酒味与随意。

若能拿出点时间把过去的东西改改,应是可以的;温瑞安,一个写诗的人写了武侠,你说会有什么结果

黄易,可以比金庸更大写的人物。

真不知这脑袋是谁生的

文字还应该更精炼点。

记得当时有个同学从广东回来带来一整套我们这小县城还未有过的金庸全集。

得了,全班男生一起狠拍他马屁,方法五花八门,甚至有位同学拿起从小积攒的一大叠香烟纸盒来予以交换先睹为快的权利。

我那时成绩好,便许诺他的作业我全承包了,如是,他方才答应给我看,但次日必须归还。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鸯,金庸全集有多少字,我不知道。

下午放学接过书,心就跳得历害,没回家,去了爸爸的单位,我知道那有间厕所,里面的灯彻夜不眠。

把书包放在地上坐着,靠着墙,就着晕黄灯光,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书打开,书不能弄脏,弄脏了就得赔,这是他再三叮嘱过的话,那套书的价钱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就这么一直看着,看着,……在合上最后一页揉揉发涩的眼睛,不经意抬起头时,这才忽然发现天色已经发白。

我竟然就那样坐了整整一个晚上

慌了神,长那么大,还从未彻夜未归过,爸妈一定急坏了。

腰酸背痛腿抽筋,好半天,从地上站起身,把脑袋放在水笼头下冲了会,人这才从恍恍惚惚迷糊中清醒过来点。

赶到那同学家,先把书还了,同学说,你父母来找过你。

心就更慌了,走在回家路上,就想如何解释,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真话意味着挨打,假话意味着需要无数个假话来圆谎最终还有可能是纸包不住火,思前想后到家门口仍没得出个之所以然。

不过最后一见爸妈铁青着的脸,也就老老实实跪下,交待。

我父母一直笃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名字中又有个“孝”字,所以在棍棒底下长大也就理所当然。

奇怪的是我却从未因此恨过父母,也许那时我就能明白,是我不对,让他们担惊受怕,他们是为我好的道理吧。

那时的我一直在想,挨一顿打,换来这么几本书看,还是值得,所以也就不觉得很痛了。

四 从小就是个书虫,看见喜欢的书就再也舍不得放下,打开来径顾着去看,恨不得能一头钻进去,此刻就算旁边有人大喊杀人放火,也浑然不觉,为此却是吃够了苦头。

家里穷,妈是工人,爸是小职员,书是舍不得买的,他们也没有时间或说兴趣去看书。

生活总是很容易让人粗糙,不再思考。

要想看书,就得去借,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来的书还得赶快去看,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谁晓得他自己什么时候要

再说,赶快看完就不易弄坏弄脏,这样也方便下次开口再借。

对于借书,那时的我可说得上是有了一整套心得,再加上还书时,总会去想些不用花钱的法子来感谢对方,所以借书于我倒有点若小李飞刀例不虚发。

顺当的日子不会太久。

某次上门副课时,对老师讲的那些废话空话大话实在是听腻了,就打开本借来的闲书,那里才是我所渴望的世界,很快,我就入了迷,又哪能看见身边的同学在一个劲地使眼色

后来才知道那位老师算是给足我台阶下,在讲台上足足说了三次,看闲书的同学把书收起来,可我硬是一句也没听见。

老师发怒了,他也是人,冲下讲台,拎起我的衣领,夺过书,用力撕成两截,满口唾沫星子毫不留情地溅到我脸上。

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哪受得了这个

血往上冲,拉着老师的衣服用力一扯,得了,老师与俺赤膊上阵。

当时我是哭得一踏糊涂,心痛书啊,嘴里一个劲直嚷,赔我书来,老师楞被我哭傻了眼。

说起来,他真是个好老师,后来还真掏钱赔了。

我在学校出名了,落了个记大过处分不说,也就没有老师再敢管我,这对我以后不能不说是个悲哀。

还有件值得一说的糗事。

有次,拿着书,边走边看,忽然一脚踏空从楼板下直滚下来,脑袋不停往地上敲着,好象是要比比谁更坚硬。

那是放晚自习后,人都走了,我躺在水泥地上晕迷了一个多时辰,最后才被冷风吹醒。

也算是命大,当时就觉得天与地都在摇摇晃晃中,好不容易站起身,没走两步,又趴地上了。

不过有个念头倒一直是蛮清晰的,我是不是就要死了

死就是这样

万幸的是脑袋上没出血,晕晕沉沉跌跌撞撞回到家,躺在床上,咬着牙,睡了一晚,竟然也就这样过来了。

五 我没读高中,以全班第一的考分进入某中专学校,除了想早点参加工作减轻家里负担,私下底也想能自己有点钱可以去买些喜欢的书,而且听人说中专那种学校就有图书馆。

学校果然不错,每个月都会发几十元助学金,更重要的是,我头一次见到那么多允许我自由借阅的书,满满一大屋呵,虽然谈不上整洁漂亮干净,但绝不会让你生出在书店时那种诚惶诚恐的感觉。

我就象个骄傲的帝王巡视着自己的臣民。

书是凭学生证借阅,每个学生证最多可同时借阅三本。

但这难不到我,这世上不喜欢看书的人多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这无可非议。

我向同学借来学生证每次都抱回一大摞,然后开始疯狂地阅读。

也只能是用疯狂这个词来形容。

没有谁指导我,应该看什么,不应该看什么,又如何循序渐进。

一块干枯的海绵被扔入水中,不管这水是清还是浊,它都是在迅速吸水膨胀中。

我也理所当然成了根人云我云偏又还自以为了不起的墙头草。

今天看孔老二,今天就觉得中庸二字实是人生真义;明天看萨特又觉得存在就是合理的,这话千真万确……。

学会带着自己的脑袋去看书,这还得感谢一个人。

某次学校搞辩论赛,我参加了,唾沫横飞引经据典洋洋自得不可一世,谁也说不过我,我总能找来反驳他们所谓的名人名言。

大伙全沉默下来,一个女同学最后低声嘟咙了声,“全是别人说的,你自己在哪里

”声音很轻,却如黄钟大吕,醍醐灌顶,我在哪里

我是谁

我仍是那次辩论赛冠军,可没去领奖,因为我不配。

不可否认,我们所思考的无不都是前人所思考过的,但我是这世上唯一的,我就应该有着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

六 中专四年,读过的书车载斗量。

到了三年级,心生一念,一个人读书却也乏味,何不组织个读书会,大伙儿一起交换下看法

年青人说做就做,把这意思向几个同道之人一说,瞌睡时遇上枕头自然一拍就合。

挑了某周末晚上,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写上三个大字,OK,读书会正式成立。

没有什么具体章程,更没有什么规章制度,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所谓魏晋风骨名士风度。

每次就讨论一本书,不是子学经集那类高深莫测的东西,什么书在校园里流行,就说什么书,这自然是少不了金庸与琼瑶。

你说好,我说不好;好在哪里

不好又在哪里

一时间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煞是好玩。

男生声音大,说不过,就把声音提高来,似乎声音大拳头大道理也就大;女生声音小,说不过,就咭咭地笑,回眸一笑百媚生,男生最后还得赶过去向她们磕头认错。

英雄难过美人关,金庸大侠还得向琼瑶美眉投降。

说,大家都在忙着说,到后头,自己说了些什么怕多也是不晓得。

读书会开始还象模象样,到最后也渐门庭冷清人丁稀落。

唯一可值得欣慰的是,因此事免不了眉来眼去,反倒是成就了几对有情人,我也算是做了回月下老人,积点阴德吧。

只不知当毕业分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时,他们是怨我还仍然是谢我

那真只有天知道。

七 毕业分配回到家乡,在个不足百人的小厂呆了半年,每月领着近三百大洋,虽说饿不死,但总觉得人不是这么个活法,一咬牙,递上停薪留职报告,出门开始飘荡。

那年我十八岁,书离我越来越远。

最早找着的活是为某公司当个送货员,薪水也是三百来块,没有地方住,就睡在仓库的水泥地板上,每天送完货后回来骨头就象散了架,什么也不想干哪儿也不想去,呆呆地望着雪白的天花板,能陪伴我的也只有它了。

我得感谢老天赐予我的记忆力。

那大半年,我没翻过一页书,但奇怪的是,不管多么疲倦,从小就读得烂熟的唐诗宋词等等总会自动在脑海里一页页慢慢翻开,总有个声音在脑海里抑扬顿挫。

渐渐地,我开始懂得了他们是在说些什么,不再仅仅只是文字,在文字的背后,生命或喜或悲或拈花不语。

今日见阳光,凶猛不可挡。

如雷击天堂,霹雳震空响。

长江水太长,疾风扑莽苍。

歌者引吭唱,潸然泪两行。

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读的是无字之书。


梁羽生小说名言警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