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杭州图书馆馆长名言

历史上有哪些姓夏的名人

夏姓名人夏 育卫国名震遐迩的勇士,据说他力举千钧,能生拔牛尾。

夏无且在荆轲谋刺秦王之时的侍医,由于以药囊捉荆轲,而名登《史记》的“刺客传”。

夏贺良(

—前5)西汉重平(今河北吴桥南)人。

甘忠可****。

哀帝时,任待诏,谓汉家气运已衰,需改元易号。

哀帝采其建议,以建平二年(前5)为太初元将元年,自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借此欺骗人民,企图挽救西汉垂危的统治。

不久以“反道惑众”罪,被杀。

夏 勤东汉人,历仕京宛二县令、零陵(今属湖南)太守、司徒等职,以才干见称。

夏姓夏 恭东汉光武帝时备受人敬仰的学者。

依据史籍记载夏恭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易学教授,曾经教授生徒达100余人,可谓桃李满天下。

夏黄公鄞(今浙江省宁波)人,西汉隐士。

曾避秦匿商山中,为“四皓”之一。

夏 瞻晋代杰出画家,工于人物、神像。

其作品被载入《历代名画记》及《图书集成》等书中。

夏 圭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杰出的画家。

早年工人物画,后以山水画著称。

并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

画风洒脱,糅合李唐、范宽与米芾的画法,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构图多作半边或一角之景,时称“夏半边”。

夏承皓(956—1004):夏光庭(夏远)八世孙,派名嘉灵,字承皓,又字灵石,号素葊。

生于后周世宗显德丙辰三年(公元956年)。

北宋真宗太平兴国初(即公元976年-983年)上平晋策,补右禁卫。

宋真宗景德甲辰元年(即公元1004年)契丹内寇,公由间道发兵,夜与契丹遇于河朔,力战虏骑,卒于阵,褒赠崇仪使。

以子竦贵赠封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魏国公。

北宋仁宗天圣癸亥元年(公元1023年)奉诏招魂,御葬河南汴梁祥府县东,敕建旌忠香火院。

北宋仁宗庆历间(公元1041-1048年)复奉敕建芙蓉祠于长庆里(今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长庆村小白水东南)以祀。

事实详《宋史》、《江西省志》、《九江府志》、《德安县志》及秘书堂《夏氏宗谱》。

夏竦(985—1051):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文学家。

夏承皓次子,派名文乔,字子乔,行(hang)第十。

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长庆村人,生于北宋太宗雍熙乙酉二年(公元985年)。

太宗至道丙申年(公元996年)拜进士姚铉为师,为水赋,姚铉认为“可教矣”;北宋真宗景德甲辰年(即公元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景德乙巳年举贤良方正,擢光禄寺丞,通判台州(今浙江省天台县),赋“国清寺”、“石梁”、“琼台双阙铭”等诗词;真宗大中祥符庚戌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知邓州,又徙襄州(今湖北省襄樊市),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北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又徙安州(今湖北省安陆县),再知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为枢密副使;天圣己巳年官参知政事;天圣辛未年进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仁宗景佑年间知青州(今山东省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中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后迁刑部尚书;仁宗宝元年间官户部尚书;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改判河中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庆历丁亥年(公元1047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仁宗皇佑己丑年进郑国公;仁宗皇佑辛卯年(即公元1051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雨,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9月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赐谥“文庄”,御葬河南许州阳翟县三封乡洪长源(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境内),建有旌贤院。

夏竦以文学起家,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治军尤严,敢诛杀,对疾病死丧者,则抚循甚至。

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

事实详《宋史》、《江西省志》、《九江府志》、《德安县志》及秘书堂《夏氏宗谱?文庄公年谱》。

夏执中宜春(今江西省宜春)人,宋代节度使,以贤扬名。

据传朝廷举庆礼,人皆争献珍奇,执中独书“一人有庆,万寿无疆”进之。

夏原吉湖广湘阴(今属湖南省)人,明朝大臣,为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户部尚书,主持财政27年,支应无误,在详定赋役仓场,广屯种,修水利等方面均有政绩。

夏 昶昆山(今江苏省昆山)人,明代著名画家。

他不仅善绘画,而且善书能诗;其诗词清丽,书工正楷,其画擅长写竹石,当时推为第一,有传“仲昭一个竹,江南十锭金”。

宋代以后,是夏姓在文学领域里最为光辉的时期。

夏 言江西省贵溪人,明嘉靖年间作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旋首辅执政,两度为相。

夏 寅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明代学者,官至浙江参政。

其“君子三惜”说被传为名言。

夏 燮安徽省当涂人,清代史学家。

其不满清政府卖国行径,强烈抗议外敌入侵,赞赏国人反抗精神,著有《中西纪事》一书。

夏完淳上海松江人,南明抗清义士。

生而早慧,十四岁随父加入抗清斗争。

所著被辑为《夏完淳集》。

夏敬渠江苏省江阴人,清代小说家。

一生好游,足遍四方。

崇信程朱理学。

著有小说《野叟曝言》。

夏 燮安徽省当涂人,清代史学家。

其不满清政府卖国行径,强烈抗议外敌入侵,赞赏国人反抗精神,著有《中西纪事》一书。

夏思痛(1854--1924) 名寿华,湖南桃江人,同盟会员,民主革命先驱,曾在黎元洪任总统时任民国总统府高参,后被孙中山委为武岳招抚使。

夏 衍浙江杭州人,著名剧作家。

曾与鲁迅等人筹建“左联”;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建国后,致力于电影事业发展。

夏斗寅(1885-1951)湖北麻城人。

1906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首义新军副大队长,后逐步升迁,任国民党军梯团长、旅长、师长、军长、湖北省政府主席、武汉警备司令、上将参议,曾镇压工农红军。

武汉解放前夕,一度参加湖北和平运动,欢迎解放军进城,1949年去香港。

夏丏尊浙江省上虞人,著名文学家,作品甚丰,有《生活与文学》、《平屋杂文》等,又有译著《社会主义与进化论》等。

夏楚中国民军20集团军总司令,中将。

在抗日战争中,参与“凇沪会战”,“长沙战役”的指挥.夏曾佑(1863—1924):浙江杭州人,字穗生,号别士、穗铆、碎佛。

光绪进士。

授礼部主事。

与梁启超、谭嗣同相契。

能诗,精佛学。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天津与严复等创办《国闻报》,宣传新学,鼓吹变法。

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用章节体编著《最新中国学中国历史教科书》,重版时改名《中国古代史》,是近代中国尝试用进化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部著作。

民国时,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

后调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夏明翰湖南省衡阳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生。

临刑诗中:“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

夏世厚(1912— ):河南固始人,当为夏光庭(夏远)九世孙夏竦的后裔。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第二十五军交通队队长。

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后任新四军第五师团长。

1946年中原突围时,在平汉路柳林车站和郧县南化塘战斗中,带领突击队冲杀,两战皆捷。

后任鄂豫陕军区分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纵队副旅长。

建国后,历任湖北军区分区司令员,湖北省农林厅厅长、副省长,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是中顾委委员。

夏征农(1904- ):江西新建镇坊(镇坊今属江西丰城)人,夏光庭(夏远)40世孙。

金陵大学肄业。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参加左联。

曾任新四军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中共苏中四地委宣传部部长、苏中公学校长、苏中建设大学副校长、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部长。

建国后,历任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中共山东省委、济南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部长,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社联、文联主席,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辞海》主编。

是中顾委委员。

夏云杰东北抗日联军高级指挥员。

1903年生,山东沂水人。

家境贫寒,1926年3月逃荒到黑龙江汤原。

以耕地为业,农闲季节到黑河金矿做临时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斗争的行列。

193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8月任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委员,负责军事工作。

经过努力,将分散在汤原各地的抗日游击队员500余人组织起来,成立东北民众义勇军,夜袭汤原县城,给敌伪政权以沉重打击。

夏云杰身先士卒,在作战中多次负伤,在部队中享有很高威望。

中共满洲省委曾称赞汤原游击队是松花江下游地区“反日反满的唯一中心力量”。

1934年10月任汤原民众反日游击总队政治委员。

领导游击队联合抗日义勇军共同作战,挫败日伪军冬季“讨伐”,创建汤原太平川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6年1月所部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后,任军长,率部在汤旺河地区创建后方基地。

9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军长,被选为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委员。

同年11月21日率部筹集给养装备时,在汤原丁大千屯遭伪治安队袭击,身负重伤。

26日壮烈牺牲,时年33岁。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速度

人,生来平等这句话出自于

关于姓丁的名人 介绍和事例

历代丁姓名人简介丁姓是当今中国第六大姓。

历史丁姓名人主要有以下一秦末项羽部将丁固,汉初大将丁复,东汉经学家丁恭,三国时吴国大将丁奉、魏国名士丁仪,唐代太常卿丁公著,清代将领丁宝桢、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江苏巡抚丁日昌等。

丁 恭: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

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任上。

丁 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

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 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

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 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 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 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 丙: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 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

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 玲:湖南省临澧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而闻名。

其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

解放后,任《文艺报》主编、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丁 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

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

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书。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

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应 曜:汉初,在淮阳山里隐居,不愿出来做官。

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决不去。

时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求篇作文啊帮帮

书香氤氲下的平等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成熟的和真正的公民意识,就把为社会服务看作一个人最主要的美德”。

从这个意义上讲,褚馆长的善举着实高贵,值得尊敬。

毋庸置疑,乞丐当属公民,既然是公民便赋予其学习的权利。

太阳不会因为其乞丐的身份就吝啬光辉与温暖,尊重社会各阶层的权利才算得上是文明社会。

公共图书馆是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的产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就明确表示“它是教育、文化和信息的有生力量,是透过人们的心灵促进和平和精神幸福的基本力量”。

隶属中华文化精英和革命领袖,皆由假图书馆有博览群书的经历: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列宁在喀山图书馆,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就连青年时代的沈从文曾因生计艰难而寄住在北京香山的一座破庙里,闲暇之余便去附近图书馆苦读。

沈从文日后回忆:“正是这样的熏染,我终于步入了文坛。

” 我清楚某些人厌恶乞丐进入的心理,这些人有知识却无文化,孰不知漠视他人权利的终点是自己的权利也将被损害。

因为在公民社会中,一旦有特殊公民产生,权利的平等即成空谈。

今天你拒绝乞丐进入图书馆,焉知你明天不在别的场合被身份更高者拒绝

万科老总王石说得一针见血:“时下的社会,人们尊重的往往不是人本身而是背景。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待人接物,惟成功、财富和身份是从,却把尊严、人格和关爱当作遮羞布而已。

当然,乞丐的进入会带来管理上的麻烦,但何成拒绝的理由

“知识改变命运”岂是“看上去很美”的广告语

在通往文明和幸福之路上,功名和权利的含金量应是相等的。

奉劝那些自命不凡者在知识的圣殿里你们的狭隘是为文明所不容的。

我对哈佛前辈的作法激赏不已。

哈佛草创时,周遭净是黑人和印第安人,治安混乱到正常的教学秩序也难以保证。

哈佛董事会拒绝了诸如迁址和造高墙之类的建议,而是洞开校门欢迎各色人等旁听。

一时间人头攒动,闹忙得赛过小菜场,但日久天长,周围的居民在文化的熏陶下素质提高了,哈佛也蜚声世界。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提出:让社会充满公平,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

当某些自视甚高的读者拒绝乞丐入内时,这实际上是封建时代把人习惯于分成三六九等的旧传统旧意识的现实反映。

而杭州图书馆的善举是对封建意识的巨大挑战。

杭州图书馆用善举填平文化和信息的鸿沟。

杭州图书馆馆长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