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描写益阳的句子有什么

介绍益阳的诗词

《寄益阳武灌明府》 【唐】杜荀鹤 县称诗人理,无嫌日寂寥。

溪山入城郭,户口半渔樵。

月满弹琴夜,花香漉酒朝。

相思不相见,烟水路迢迢。

《赠益阳成之主簿》 【宋】黄庭坚 两祖门中种阴德,名塞四海世有人。

诸儿莫断诗书种,解有无双耸搢绅。

人间卿相何足道,胸次诗书要不忘。

男儿邂逅起屠钓,何如林下日月长。

《已亥杂诗 29》 【清】龚自珍 觥觥益阳风骨奇,壮年自定千首诗。

勇于自信故英绝,胜彼优孟俯仰为。

《临江仙》 【现代】沈祖棻 戊寅春,避地益阳,尝赁庑桃花江上。

望断小屏山上路,重逢依旧飘飖。

相看秉烛夜迢迢。

覆巢空有燕,换酒更无貂。

风雨吟魂摇落处,挑灯起读离骚。

桃花春水住江皋。

旧愁流不尽,门外去来潮。

笺曰:此首写一九三八年春小住长沙及益阳事。

其时余夫妇失业,奇寓孙家,居室短窄,而意气不衰。

暇时每共读楚辞,以抒其磊落不平之气。

他日,祖棻有诗寄止畺云:“湖海元龙让上床,肯令梁孟住长廊

楚脾共向灯前读,不诵湘君诵国殇。

”又云:“狂歌痛哭正青春,酒有深悲笔有神。

岳麓山前当夜月,流辉曾照乱离人。

”与此词之风与一句,皆纪实也。

旋余携棻去益阳,任教於桃花江畔之龙洲师范学校,月馀病罢,遂仍返长沙,转鄂入川。

有关描写益阳美景的古诗,各位大神求救啊

忽如益阳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描写益阳秋天简短的诗

益阳已进入秋天,遍地黄叶飞漫天。

秋风萧瑟无留意,晴空一鹤在云端。

描写灰色的句子有哪些

七律益阳道中骤雨东风过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

会当水击叁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

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

客行此去遵何路

坐眺长亭意转闲

描写益阳某地的英语作文

益阳市位于湖南省偏北,洞庭湖畔,资这里滚滚而过注入洞庭。

益阳荆域,曾属姊胡国,春秋时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设立县治,其地域包括今益阳和桃江县。

因地处益水(资水的古称)之北,故名益阳。

益阳文化历史旅游资源众多,市境内列入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2处,1949年以来先后发掘文化遗址23处,古墓500余座,出土历代陶器、玉器、木器、铁器、铜剑、帛画、漆器、玻璃器皿等文物3000余件。

益阳市主要文化历史旅游景观有益阳市的裴公亭、栖霞寺、白鹿寺。

古城益阳有十景:关濑惊湍、志溪帆落、会龙栖霞、裴亭云树、白鹿晚钟、庆州唱晚、西湾春望、碧津蛲渡、甘垒夜月、十州分涨。

其中许多是有关三国的遗址,著名的有关云长单刀赴会前磨刀砺器的“磨刀亭”,鲁肃为拒关云长而筑的“鲁肃堤”,关羽、鲁肃谈判所在地临江亭等。

沅江以“流水归宿之地”而得名,沅江市区内主要文物景观有魁星楼、凌云塔、镇江塔、洞庭湖博物馆。

魁星楼位于沅江市区东北,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楼高15米,为三层尖顶楼阁式建筑,每层飞檐置琉璃饰物,一层为龙,二层为凤,三层为鱼;尖顶为三个球状琉璃宝葫芦;二楼供奉道教认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奎星神,又称魁星菩萨,因此历代文人都来此顶礼膜拜。

凌云2塔位于沅江市区以南5公里的万子湖畔,建成于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

塔高33米,七层八方,为中空楼阁式石塔,共有花岗岩石料166906块;建塔用来作镇妖孽,除水患之意,塔尖以三个相连的球形葫芦状塔刹作顶,每层檐角均为石刻倒立鱼龙装饰,十分壮观,是洞庭湖现存的两座水中宝塔之一。

镇江塔位于沅江市区东南35公里的小口塞湖,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

塔高23.95米,外形为八方八角七级,内部为三层用木梯相连。

镇江塔寄寓古人镇水患、驯江流之愿,古人说镇江塔的气势远挹七十二峰之岳色,近临八百余里之湖波。

洞庭湖博物馆,在沅江市区内的琼湖之畔,收藏了洞庭湖地区的生物、植物标本。

其中有生物200余种、鱼类114种、水产植物71种。

该馆陈列厅800平方米,向游客介绍洞庭湖的变迁及历史,并藏有历史文物逾万件,其中古字画2000余幅,玉器、青铜器、陶瓷器等数千件。

沅江北为洞庭湖冲积平原,河渠纵横,有成片的农田和林网,十分壮观。

三个大型的芦苇种植场,共有35万亩,一望无际,一派水乡芦荡风光。

Located in yiyang city north central hunan province, dongting lake, endowment water here and infuse dongting billow. Yiyang, the ancient region of jingzhou in spring and autumn HuGuo, was when my sister of chu. Qin shihuang twenty-sixth (in) set up XianZhi 211 BC, its region including yiyang and TaoJiangXian today. Because water (endowment water in the PE north of armorica, friend name yiyang. Yiyang cultural history tourism resources listed in numerous, city in the provinces, county protected units of cultural relics have 42 place, since 1949, cultural sites successively excavations 23 from more than 500 seats, tombs excavated in pottery, jade, wood, iron, copper jian, BoHua, lacquer, glass and other objects 3,000 pieces. Yiyang city tourism landscape has major cultural history of yiyang city PeiGongTing, QiXiaSi, white hart temple. There are ten scene: ancient city yiyang seto surprised turbulent, volunteers shut down stream HuiLong qixia, sails, PeiTing cloud tree, white hart bells, sing late, sai wan gyeongju look, Bess Nao jin spring ferrying and Ian lei night months, 10 states points up. Many of them were about three sites, famous have GuanYunChang single-blade meeting is to forge sharpening grinder, pavilion GuanYunChang rejected built for lu su lu su dam located, guan yu, lu su negotiations linjiang pavilions.

益阳古今风云人物有哪些

蜀汉大将魏延魏延之所以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主要是《三国演义》广泛的影响,魏延是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才出场的,关羽战长沙时,老将黄忠为报头天关羽没杀之恩,连放两次空箭,第三箭止射他盔缨,被太守韩玄绑在城门外斩首,并不许人讲情;“恰欲举刀,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

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

”《三国演义》上这段文字是相当精彩的,魏延的出场也是相当光彩照人的,不但当场救下了老将黄忠,而且也救了长沙满城百姓(三国时攻破城池是要屠城的,这也是刘备带百姓逃难的缘故,长沙今天的后人们都应该感谢魏延),更讲清了杀韩玄的理由,自然,也交代了魏延的英雄形质,是一种超人的见义勇为。

但对魏延的出生却是“义阳人也”

再查三国志魏延传;“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

又查《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俱释魏延为“义阳籍”。

惟《中国历史人物辞典》解释为“益阳人”。

于是,问题的争论出来了;魏延到底是“益阳人”还是“义阳人”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益阳人早有结论在手;现益阳赫山区桃花仑境内有魏家巷,巷内有魏延墓,清光绪年间尚有墓碑,题为“汉前军师魏延之墓”。

民国初年又新立墓碑,碑阴刻有邑人前清举人、广东候补知县罗德源的撰记一篇,被录于《县志》,记曰;“汉前军师魏延者,益阳人也。

《三国志》以为义阳,考《汉书地理志》,县无名义阳者,必‘益’、‘义’音近之讹。

今其墓在益阳城南对河魏家巷,其碑题“汉前军师魏延之墓”。

罗萃茂于清光绪时尤及见之,其证也惜旧志未载,今其碑已为土人扛出,另立古冢一碑,是以今无。

萃茂深慎之,惧后此之无传,且无以正历史之讹,特重立之。

属邑人罗德源书其阴碑”。

以下,又写道;“嗟嗟此人,生则才不能用于当年,死则复含冤于地下,又不见谅于后世,天之厄之者亦云至矣

余故记其事于阴碑,以解千古之惑”。

周扬周扬,原名周起应,笔名周苋,等。

1908年生。

湖南益阳人。

文艺理论家、美学家。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毕业于上 海大厦大学,同年留学日本。

1930年回国,参加领导中国左翼文 艺运动。

1932年重新入党,任中共中央上海局文委书记,“左联” 党团书记,主编《文学月报》。

1933年发表《关于社会主义的现 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

1936年发表《论现阶段的文学》、 《关于“国防文学”》,参与倡导“国防文学”运动。

1937年赴 延安,历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延安大 学校长、《文艺战线》主编等职。

先后出版论文集《表现新的群 众的时代》、《民间艺术和艺人》、《论赵树理的创作》等。

1 944年编纂出版《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和1948年翻译出版车尔尼 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

1949年7月在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 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文化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顾问, 全国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顾问,中国社会科学 院副院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第三、四届 全国政协常委。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被投进监狱。

粉 碎“四人帮”后得到平反昭雪,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1989年7月31日病逝于北京。

辑有《周扬文集》。

著名诗僧齐已齐己(860-约937)俗名胡得生,赫山区(原益阳县)人,晚唐著名诗僧。

自幼家贫,其父佃种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田为生,六、七岁时父母相继去世,靠为同庆寺牧牛度日,寺僧爱其聪慧,常教以识字念经,亦谈诗论文。

后出家,佛事文事双修。

60岁以前大部分时间在衡岳道林寺、庐山东林寺度过,期间曾云游四方。

晚年驻锡荆南龙兴寺。

一生除精研佛理外,致力于诗歌创作,是中晚唐与皎然、贯休齐名的三大诗僧之一,其传世作品数量居三大诗僧之首。

《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00余首,数量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而居第五位。

其诗除禅林生活和登临酬答等题材外,不少是反映晚唐和五代社会动荡、战祸频仍、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之作,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积极意义,艺术上亦具鲜明特色,历代诗人和诗评家多有赞誉。

一生著述甚丰,有《白莲集》、《风骚旨格》、《玄机分别要览》等。

明吏郭都贤郭都贤(1599-1672)字天门,号些庵,桃江县(原益阳县)人,明代名吏。

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

曾任江西学道,江西巡抚等职。

为官清正,吏治严明,颇有贤声,深得士民爱戴。

其时明王朝朝政腐败,眼见一己之力无可回天,愤而辞官归里。

明亡后,深知复国无望,1646年在桃花江东林寺落发为僧,其后20余年间往返湘鄂两省,最后客死于湖北江陵承天寺。

一生为人恬退谦和,嫉恶如仇。

洪承畴坐事落职入狱时,曾多方营救,极力为其辩诬,奏请免罪起用。

洪深感知遇之恩,视为恩师。

洪降清并获重用后,专程至桃花江乡下拜望,执礼甚恭,郭坐厅中故作目眯状。

洪惊问“何时得目疾”,郭回答说:我认识你时眼睛就瞎了。

郭才气卓荦,工诗善画,著有《衡岳集》、《秋声吟》、《西山片石集》、《破草 集》、《补山堂集》、《些庵杂著》等。

其书法瘦硬苍劲,绘画善写兰竹,有“高风千古”之评。

一代清官陶澍陶澍,字子霖,1779年1月17日,出生在安化县小淹一穷书生家庭。

陶澍的名字含雨,就是父母希望他长大成人,为民造福,润泽苍生。

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陶澍从小勤奋好学,诚信认真。

嘉庆七年(1802年)中了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

由于他为官清廉,办事精明,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史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1839年6月病逝于南京,终年62岁。

陶澍从小才智过人,在山乡颇有神童之称。

一次乡上油榨开业,拟请人写一幅大红对联志庆,连请几位秀才作联,主人都不满意,请陶澍父亲写,又遇陶先生外出,陶澍毛遂自荐,稍为思考就一气呵成: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十岁的孩童,竟写出如此气势宏伟,珠联璧合的妙联,真让乡亲们刮目相看,惊喜不已。

陶澍为官20多年,有爱国爱民之心,他深入民间,微服私访,在除恶安民、抗灾救灾、兴修水利、整顿财政、治理漕运,倡办海运,革新盐政,整治治安,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上作出了较大贡献。

他为官比较清正,生活比较俭朴,敢于伸张正义,扶正压邪,堪称是封建社会里的清官廉吏,且著文赋诗,造诣不浅,书画兼长,为后代留下了不少佳作。

在他工作过的地方,民间流传着不少陶澍为官清正,微服私访的故事,《陶澍私访南京》,作为淮剧的传统保留剧目,百看不厌,常演不衰。

中兴”名臣胡林翼湖南的“曾、左、彭、胡”,是清王朝中兴的四大名臣。

四人之中的“胡”,即为生长在益阳县泉交河的胡林翼。

胡林翼字润芝,生于1812年5月,是清代道光进士,后放贵州安顺任知府七年,太平军攻至长江沿线时,被调至湖北武昌任湖北巡抚,因与太平军作战有功,被清王朝追授为太子少保,兵部侍郎。

胡林翼在中兴名臣中,虽然位居第四,然而他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

而且文武双全,文能从政安民,巧治一方;武能带兵打仗,清除匪患。

而且他能诗能文,为官比较清廉。

贵州安顺,地方贫穷落后,盗匪四处扰民,致使地方民不聊生。

胡林翼出任安顺知府,立志安定一方。

他芒鞋短衣,深入群众摸民情探匪情,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

所以当太平军攻下武汉,被打得焦头烂额之时,清王朝把他调至湖北任巡抚,带领湘军作战连连获胜,扭转了当时的被动局面,所以他的名声,在江南大震。

后人蒋介石别也特别欣赏胡林翼的军事才能,把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用兵之道编成《曾胡兵法》,作为黄埔军校学生的必读教材,并签名题词赠给学生。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阅读了《胡林翼遗集》,也十分赞赏胡林翼的文韬武略和做人为官之道,遂把他当成学习的楷模,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毛润芝,这说明青年毛泽东,十分佩服胡林翼的人品与才学。

胡林翼1861年3月病逝于安徽军营,终年49岁。

生前倾其所有,在益阳石笋瑶华山,修建了一座颇有名气的箴言书院“以公邑人”,培育人才,造福桑梓。

历史学家周谷城周谷城,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人,1898年9月13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既是一位博大精深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爱国爱民的社会活动家。

周谷城18岁,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大学期间他刻苦攻读,博览群书,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1921年毕业后,应邀回长沙省立第一师范任教,教授英语和伦理。

当时毛泽东同志在一师附小任主事,两人谈吐投机,很快成了知己。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使他坚定了为工农大众服务的信念,1927年春投入了农民运动工作,任全国农民协会宣传干事。

大革命失败后,他先是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32年转至上海济南大学任史地系主任,教授。

1942年经中共地下党引荐,转移至重庆,进复旦大学新闻系任教,给文、理、法、商四学院大学生讲授世界历史,解放后仍在复旦大学执教,并兼教务长。

周谷城在史学界德高望重,1932年至1942年在济南大学讲授中国历史时,他就精心编写讲稿,系统整理出了一部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通史》,有80万字,分上下两册,于1939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

1942年后进入复旦大学讲授世界通史,他大胆向“言必称希腊”的欧洲中心论挑战,自己动手编写了一部符合历史客观实际,各国人民共创世界文明的《世界通史》,从而饮誉中外史坛。

解放后,他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先后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主席。

一、二、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教科文委主任,全国史学会会长,1996年11月10日逝于上海,终年99岁人民作家周立波人民作家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益阳赫山区邓石桥人,著名作家。

1932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到延鲁讯艺术学院任教,后调《解放日报》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整理自己边区战地之行的采访记录与日记,写出了一系列报告文学作品。

1946年在松江省(今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县)元宝镇参加土地改革,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

1951年写就了以工业建设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

1955年回到家乡深入生活,创作了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著名优秀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以后又创作了不少以湖南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如《山那面人家》、《禾场上》和《韶山的节日》等散文。

197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出版有《周立波选集》、《文学浅论》、《战场三记》等作品集,译著有《被开垦的处女地》等。

曾任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和湖南省文联主席等职。

著名作家叶紫叶紫,真名余鹤林,1910年10月14日,出生于益阳市赫山区月圹湖村。

从小聪明,12岁进长沙市岳云中学上初中,15岁考进湖南华中美术学校,喜爱文学写作。

1926年,湖南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余鹤林一家,在其满叔共产党员、县农民协会会长余璜的带动下,一家人都投入了农民运动,父亲余达才担任县农民协会秘书长,大姐余裕春担任兰溪女子联合会会长,二姐余也民任兰溪团委书记,余鹤林也投笔从戎,进入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1927年5月“马日事变”,余鹤林父亲和二姐惨遭反动派杀害,叶紫回乡也遭追捕,被迫流浪他乡,要饭当兵作苦力,尝遍人间苦辣。

1930年初飘荡到了上海,并在同乡志士的指引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事文艺宣传工作。

1933年春,叶紫与陈企霞一道,创办《无名文艺》月刊。

在创刊号上,他第一次用叶紫笔名发表的短篇小说《丰收》,在文坛引起轰动,并被吸引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从此,他以自己的身世经历,家乡农民运动为题材,源源不断地发表了一系列令人刮目相看的小说和散文,鲁迅在为其小说集《丰收》作序中,称赞叶紫的创作:“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

在上海4年,叶紫先后发表7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

1937年上海沉陷,叶紫身患肺病,只得携带女逃回益阳养病,贫病交加,于1938年10月5日病逝于兰溪,时年仅29岁。

华侨教育家张国基张国基,字颐生,1894年4月5日,出生于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一农民家庭。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追随毛泽东创办新民学会,积极组织驱逐军阀张继饶尧的斗争。

1927年4月,到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员,由毛泽东、周以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南昌起义中,担任中央独立一师师长。

后来被党组织派往南洋,从事华侨教育工作,在新加坡、印尼一带执教30余年,桃李遍天下。

1958年回国定居,先后担任北京华侨补习学校校长、北京文史馆馆长,北京市侨联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侨联主席、还蝉联一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张国基几十年致力于华侨教育,倾注了自己的一腔心血,在雅加达八华中学和中华中学,担任教务主任和校长时,精心创立了“公诚勤朴”的校训,时刻着眼于教书育人,教育学生身在南洋,心系祖国,为报效中华而勤奋学习,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

而且他自己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所以教育出来的学生爱国爱乡,勤奋务实,都成了有用之才。

在海外几十年,张国基先生先后介绍了3000多名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抗日和祖国建设。

担任全国侨联主席后仍兼任补习学校名誉校长,他身居高位,但心系人民和侨生,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一直住在普通居民楼里,不要专车,不要秘书,不要特殊照顾。

九十大寿,海外学生送10万元给老师祝寿,他一分不用,转赠给家乡贫困村办电,扶助贫困学生入学。

1992年8月30日,张老病逝于北京,享年99岁,群众称赞张老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模范共产党员人。

7楼国际义人何凤山何凤山,字久经,益阳市赫山区叶家河人,生于1901年9月10日,长沙雅礼大学毕业,留德经济学博士,1935年开始外交生涯,历任中国政府驻维也纳总领事,驻埃及、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大使,1973年在台湾退休后定居美国,1997年9月25日病逝于旧金山,终年96岁。

何凤山先生,1938年5月至1940年5月,在任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期间,正值纳粹德国疯狂杀害犹太人,大搞种族灭绝之时,犹太人为躲避杀害,千方百计外迁逃命。

但英美等31国使馆都拒发签证。

何凤山处于国际人道主义立场,和对犹太民族的深切同情,不畏强暴,顶住上司压力,给数千犹太人发放了移民中国上海的“生命签证”,使他们逃离虎口,免遭杀害。

对自己所作的义举,何凤山先生生前从不张扬挂齿。

他的英雄义举,直到他死后才被人们发掘,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伊斯雷尔·辛格,著名犹太历史学家艾立克等的父母先人,就是何先生救助逃出虎口的。

因此犹太人尊称何凤山是“中国的辛德勒”、“犹太人的英雄”、“中国人的骄傲”,从此他的事迹在国内外传媒传播,在国际社会和犹太人中引起强烈反响。

2001年1月23日,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隆重举行仪式,正式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荣誉称号,向其子女何曼德、何曼礼,颁发了“国际正义人士奖”证书。

当代画家林凡林凡(1931- )益阳赫山区人,著名书画家。

现为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副理事长,中华炎黄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美国加州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

其作品参加中外重要书画、艺术展览100余次;两次获全国性美展一等奖;有50余件绘画佳作在日、美、英、法、澳大利亚及港澳台地区展出;在日本、美国、北京、上海、台湾等地成功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获得广泛赞誉。

天安门城楼、中南海紫光阁、中国美术馆等处均有巨幅作品入藏。

出版有《林凡画集》、《林凡书画集》、《林凡艺术》、《林凡现代山水画》等作品集,发表艺术论文60余篇。

和艾若、郁贤皓教授共同策划主编的《中国历代僧诗全集》,计2300万字,60巨册,为中国僧诗总集之最。

表演艺术家谢芳谢芳(1935- )赫山区(原益阳县)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

主演过歌剧《小二黑结婚》、《开花结果》、《货郎与小姐》、《白毛女》、《刘三姐》等;主演的电影有《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泪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等;参演过《血总是热的》等10余部电影和《我爱我家》等10余部电视剧;主演过话剧《日出》。

有自传体艺术回忆录《银幕内外》、《往事匆匆》与影视小说《不沉的湖》等著作出版。

曾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当代诗人吴奔星吴奔星(1913- )现代诗歌研究家。

诗人。

湖南安化人。

1927年开始发表诗作,1936年组织小雅诗社,任《小雅》诗刊主编。

抗日战争期间,写了二百多首诗。

建国后大部分时间在高校教学,写有旧体诗和诗论。

著有诗集《春霭》、《鸭绿江之歌》(合集)和旧体诗《双贝集》等,此外著有《鲁迅旧诗新辑》、《中国现代抒情名篇选讲》,编有《鲁迅诗话》、《沫若诗》、《历代抒情诗选》等。

当代小说家莫应丰莫应丰(1938-1989)当代小说家。

湖南益阳(今属桃江)人。

1956年入湖北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

1961年参加广州军区空军文工团,从事音乐和剧本创作。

1970年复员到长沙市群众文艺工作室工作。

后调潇湘电影制片厂任创作员,1980年调省文联,当选为湖南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联党组成员。

1976年后出版了长篇小说《小兵闯大山》、《风》、《走出黑林》、《将军吟》、《美神》、《桃源梦》,小说集《迷糊外传》、《莫应丰中篇小说集》、《麂山之迷》。

《将军吟》是其代表作品,通过对三位将军命运的描写,再现“十年浩劫”在军内的回声。

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当代女作家叶梦叶梦原名熊梦云,女,湖南益阳市人。

现在湖南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

80年开始创作并发表处女作小说,82年开始写散文,82年、83年以散文连获《青春》文学奖,86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小溪的梦》,此书获湖南省首届儿童文学大奖。

并以散文创作的显著成就获86年度湖南青年文学奖。

其散文作品多次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社选编的散文精选本达50余种。

近年来,曾连续出版5本散文集:《小溪的梦》(湖南少儿出版社)、《湘西寻梦》(广西民族出版社)、《灵魂的劫数》(安徽文艺出版社)、《叶梦新潮散文选》(漓江出版社)、《月亮·生命·创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空军少将唐铎唐铎(1904—1983),赫山区岳家桥乡人。

1920年随蔡和森等赴法勤工俭学。

1922年春入上海中国公学商科学习,后回广州,到国民革命政府航空局属下的飞机制造厂学习飞机修理。

1924年9月,广州政府筹建军事飞机学校时被录为实习生。

次年,唐奉调赴苏联学习航空技术,先后就读于苏联空军第二、第三飞行学校,空军战斗学校及飞行观察学校,毕业于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获航空机械工程师学位。

1926年,唐在苏联加入共产党。

苏德战争爆发后,唐任苏军某空中射击团副团长,多次率机飞赴前线,与入侵德机空战,屡建战功。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先后授予他列宁勋章、红旗勋章和苏联卫国战争勋章。

唐在苏联期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国内战局,多次写信给苏方领导,要求回国参战,均未获准。

直至1953年周恩来率团赴苏参加斯大林葬礼,经再三交涉,唐始获准回国。

随即被派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该院党委委员及空军工程系主任。

1955年,他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唐在学院工作期间,以其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从事教学、科研活动,曾为创建祖国自己的飞机工程、航空兵器、航空无线电、空军机场建筑及航空气象等 作出了重大贡献。

1964年,唐调辽宁大学担任副校长,“文革”中被无辜监禁达7年之久。

平反后继任副校长。

后当选为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1983年,唐患脑溢血逝世,终年80岁红军将领张子清张子清(1902—1930),名涛,别号寿山。

桃江县板溪乡人。

中国工农红军早期著名将领。

1912年张考入长沙陆军芝芳小学,1920年任岳阳镇守使公署上尉副官。

1922年参加平江兵变,失败后潜回家乡组织游击队,进行反军阀的斗争。

1924年,张奔走于长沙、武汉、上海之间,与郭亮等中国早期革命活动家结成挚友。

1925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广州政治讲习班学习,毕业后投身北伐。

1927年9月,时任国民革命军二方面军警卫团副营长的张子清,随营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长第三团第二营营长,参加了文家市会师和“三湾改编”,跟随毛主席开始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928年2月,红军前委重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毛泽东任师长,张任参谋长兼一团团长。

3月,张率部随毛泽东支援湘南暴动。

在桂东沙田,遭敌军堵截,张率部浴血奋战3天3晚,击退敌军10次进攻,保证了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顺利挺进井岗山,为红军史上著名的井岗山会师,立下了不朽功勋。

之后,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该军下辖3个师,张任十一师师长,后选为中共湘赣边区特委员,代理特委书记。

1929年1月,为粉粹敌军对井岗山的进攻,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转移,红五军和红四军一部留守井岗山。

此时,张任红五军参谋长,坚持带伤指挥战斗。

1930年春,张因伤被护送疗养,因医疗条件差,伤势恶化,是年5月不幸逝世,时年28岁。

遗骸葬于永新县城效东华山。

著名书法家黄自元黄自元(1873--1918),字敬舆,号澹叟,安化县龙塘乡人。

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

郑沅于《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说:“典试江南,被议镌级。

或云可以入资捐复,而卒不为。

终被朝廷昭雪,起用检讨。

”光绪年间,黄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简放甘肃宁夏知府。

在任期间,常跨马出巡,考察河工,征求民隐;进而精修暗洞,以泄黄河之卤,宁夏人至今利之。

至中年,因丁忧回籍,不复出仕。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起用湘军。

黄被调北上,兵败后,只身自海上逃归。

此后定居长沙,先后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得书院,与诸生析疑释难,勤诲不倦。

民国7年(1918)病逝。

黄善书法,著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已收入《中国书法大辞典》)。

后经湖南美术出版社重印和出版的,尚有《黄自元临九成宫》和《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刘镇武上将,男,汉族,1944年4月生,湖南南县人。

大专文化。

上将军衔。

196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排长,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股长。

1970年后,任广州军区司令部军训部训练科参谋、副科长、科长,军训部副部长。

1983年任军参谋长。

1987年入国防大学学习。

1990年任集团军副军长。

1992年3月任集团军军长。

1994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司令员。

1997年7月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率部进驻香港,任驻港部队司令员、党委副书记。

1999年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1990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7年晋升中将军衔,2004年晋升上将军衔。

现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上将军衔。

写益阳人风土人情的作文

益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山有水,四季如春,景色迷人,是个宜居的好地方。

春天,小动物们苏醒了,世界又充满生机,小燕子一边飞一边叫,好像在说:“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夏天,在会龙山上,马路像一条巨龙一直盘缠到山顶,一棵棵大树像守护大山的士兵竖立而起。

坐在山顶的望峰亭里,一阵阵微风吹来,感觉非常凉爽。

秋天,枫树的叶子像一枚枚小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若是你站在山顶上,你就感到秋高气爽

冬天,雪花纷纷而下,孩子们在雪垛里打雪仗,那气氛好不快活;还有一些人在结冰的湖面上滑冰,在山坡上划雪板。

美丽的益阳,我深深地爱着你

描写农耕的诗句

观刈麦【原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描写益阳的句子有什么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