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关于多元方程的名言

有关自强不息的人物资料和名言警句

当然有益

大家都十分熟悉唐朝诗人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读书可以彻悟人生的意义,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读书可以步入智慧的殿堂。

自古以来,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读书。

只有饱览群书,方可成人成才。

你们怎能说“开卷无益”呢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者,风雅之士也。

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一日不吃肉,不可以一日不读书。

书是人类精神的营养品,可以让我们意志坚强,品行高尚。

只要注意用眼卫生,看上半个小时休息一下就行了。

同时,我们只要注意起来,看书到正规的书店里去看,就不会看到思想不健康的书了。

开卷倒底有没有益,我想让事实说话。

古今中外,哪一个卓有成效的人不曾千万次开卷

正是因为开卷读书,他们成名成家,成就非凡。

孔子读书破万卷,编写修订了《诗》与《书》;司马迁读书破万卷,写成了《史记》彪炳千秋;李白读书破万卷,斗酒诗百篇;鲁迅、郭沫若读书破万卷,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读书增长知识,使人聪慧,已经成为铁的事实。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

”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

如果我们不读书,哪来的知识

更何况,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数不胜数。

大家说一说,这么多的名人、伟人总结出来的经验,难道不能充分说明“开卷有益”吗

几句关于开卷有益的名言: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我认为开卷有益,随着社会一天一天地发达,要想在社会中竞争,知识是必要的,书就是知识的海洋,我们可以在书中发掘知识,所以我认为开卷有益。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是有道理的,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书中有许多对我们有益的东西,我们多读书不仅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可以“净化”我们的谈吐,做到“出口成章“。

“开卷有益”是在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书可以带我们畅游知识的海洋,可以使人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正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通过这句名言我们可以领悟到“开卷有益”。

不管你有多少的知识,不都是从书上读来的么

没有书你可以领悟到这些知识,不可能,书,在人们的生活里是一样不可缺少的东西。

它不但教会了你知识,还让你体会了书的奥妙。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书是人类学习的海洋。

没有书就等于没有知识。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读书,对方辩友怎能说开卷无益呢

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史

张丘建--<张丘建算经>《张丘建算经》三卷,据钱宝琮考,约成书于公元466~485年间.张丘建,北魏时清河(今山东临清一带)人,生平不详。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等差数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鸡术”等是其主要成就。

“百鸡术”是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问题。

13世纪意大利斐波那契《算经》、15世纪阿拉伯阿尔·卡西<<算术之钥》等著作中均出现有相同的问题。

朱世杰:《四元玉鉴》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

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

《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

《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贾宪:〈〈黄帝九章算经细草〉〉中国古典数学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序幕是“贾宪三角”(二项展开系数表)的发现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增乘开方法”)的创立。

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能传世。

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

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

〈〈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贾宪三角在西方文献中称“帕斯卡三角”,1654年为法国数学家 B·帕斯卡重新发现。

秦九韶:〈〈数书九章〉〉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

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

他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

〈〈数书九章〉〉全书共18卷,81题,分九大类(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市易)。

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测圆海镜》——开元术随着高次方程数值求解技术的发展,列方程的方法也相应产生,这就是所谓“开元术”。

在传世的宋元数学著作中,首先系统阐述开元术的是李冶的《测圆海镜》。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家。

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就是说明用开元术列方程的方法。

“开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

李冶还有另一部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开元术的。

刘徽: 《海岛算经》 《九章算术注》 《九章重差图》263年左右,六会发现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变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的面积则可无限逼近圆面积,即所谓“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刘徽采用了以直代曲、无限趋近、“内外夹逼”的思想,创立了“割圆术”《重差》原为《九章算术注》的第十卷,即后来的《海岛算经》,内容是测量目标物的高和远的计算方法。

重差法是测量数学中的重要方法。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

他当时就把圆周 率 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3.1415926<圆周率<3.1415927),比西方领先了1500年,并得出355/113的密率,22/7的约率。

写书《缀术》,记载了他计算圆周率的方法,不过已经失传。

数学名言数统治着宇宙。

——毕达哥拉斯数学,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的女皇。

——C•F•高斯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

——L•克隆内克上帝是一位算术家 ——雅克比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

——维尔斯特拉斯纯数学这门科学再其现代发展阶段,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之最具独创性的创造。

——怀德海可以数是属统治着整个量的世界,而算数的四则运算则可以看作是数学家的全部装备。

——麦克斯韦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

——史密斯无限

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

——D•希尔伯特发现每一个新的群体在形式上都是数学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导。

——C•G•达尔文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

——J•H•京斯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

——A•N•怀德海给我五个系数,我将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

——A•L•柯西纯数学是魔术家真正的魔杖。

——诺瓦列斯如果谁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同边是不可通约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

——柏拉图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

——G•D•伯克霍夫一个数学家越超脱越好。

——无名氏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

——A•埃博近现代以来,我国对于数学领域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并不大,只有老一辈的陈景润等伫立在世界数学的最高峰,但是年轻一辈没有突出的数学大家。

谁有数学小知识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 … … …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

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

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

现在要求我们用编程的方法输出这样的数表。

同时 这也是多项式(a+b)^n 打开括号后的各个项的二次项系数的规律 即为 0 (a+b)^0 (0 nCr 0) 1 (a+b)^1 (1 nCr 0) (1 nCr 1) 2 (a+b)^2 (2 nCr 0) (2 nCr 1) (2 nCr 2) 3 (a+b)^3 (3 nCr 0) (3 nCr 1) (3 nCr 2) (3 nCr 3) . ... ... ... ... ... 因此 杨辉三角第x层第y项直接就是 (y nCr x) 我们也不难得到 第x层的所有项的总和 为 2^x (即(a+b)^x中a,b都为1的时候) [ 上述y^x 指 y的 x次方;(a nCr b) 指 组合数] 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

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

具体的用法我们会在教学内容中讲授。

在国外,这也叫做帕斯卡三角形. 还有小故事: (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

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

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

他面带微笑地对母亲说:“妈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头上的每根白发,您能看清我吗?” “能,能看清楚。

儿啊,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 这时,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只有12岁。

科马洛夫说:“女儿,你不要哭。

”“我不哭……”女儿已泣不成声,但她强忍悲痛说:“爸爸,你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 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

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距离宇宙飞船坠毁的时间只有7分钟了。

科马洛夫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挥挥手说:“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

” 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 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吧。

(二)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

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

……”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

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三)为科学而疯的人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

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

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

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

康托尔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

有人说,康托尔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尔是“疯子”。

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真金不怕火炼,康托尔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

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

”可是这时康托尔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

1918年1月6日,康托尔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康托尔(1845—1918),生于俄国彼得堡一丹麦犹太血统的富商家庭,10岁随家迁居德国,自幼对数学有浓厚兴趣。

23岁获博士学位,以后一直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

他所创立的集合论已被公认为全部数学的基础。

(四)数学家的“健忘”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运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 人说,今天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

” 吴文俊仿佛听了一件新闻,恍然大悟地说:“噢,是吗

我倒忘了。

” 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装满了数字,怎么连自己的生日也记不住

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

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又先攻 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

这是为了改变了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他在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电子计算机安装的日期、为计算机最后编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后来,那位祝寿的来客在闲谈中问起他怎么连自己生日也记不住的时候,他知着回答: “我从来不记那些没有意义的数字。

在我看来,生日,早一天,晚一天,有 什么要紧

所以,我的生日,爱人的生日,孩子的生日,我一概不记,他从不想 要为自己或家里的人庆祝生日,就连我结婚的日子,也忘了。

但是,有些数字非记不可,也很容易记住……” (五)苹果树下的例行出步 1884年春天,年轻的数学家阿道夫·赫维茨从哥廷根来到哥尼斯堡担任副教授,年龄还不到25岁,在函数论方面已有出色的研究成果.希尔伯特和闽可夫斯基很快就和他们的新老师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他们这三个年轻人每天下午准5点必定相会去苹果树下散步.希尔伯特后来回忆道:“日复一日的散步中,我们全都埋头讨论当前数学的实际问题;相互交换我们对问题新近获得的理解,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研究计划.”在他们三人中,赫维茨有着广泛“坚实的基础知识,又经过很好的整理,”所以他是理所当然的带头人,并使其他两位心悦诚服.当时希尔伯特发现,这种学习方法比钻在昏暗的教室或图书馆里啃书本不知要好多少倍,这种例行的散步一直持续了整整八年半之久.以这种最悠然而有趣的学习方式,他们探索了数学的“每一个角落”,考察着数学世界的每一个王国,希尔伯特后来回忆道:“那时从没有想到我们竟会把自己带到那么远

”三个人就这样“结成了终身的友谊.” (六)报效祖国宏愿--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

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

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

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

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七)、中西文化交流之倡导者 莱布尼兹对中国、的科学、文化和哲学思想十分关注,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德国人。

他向耶酥会来华传教士格里马尔迪了解到了许多有关中国的情况,包括养蚕纺织、造纸印染、冶金矿产、天文地理、数学文字等等,并将这些资料编辑成册出版。

他认为中西相互之间应建立一种交流认识的新型关系。

在《中国近况》一书的绪论中,莱布尼兹写道:“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

”“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相比,面积相当,但人口数量则已超过。

”“在日常生活以及经验地应付自然的技能方面,我们是不分伯仲的。

我们双方各自都具备通过相互交流使对方受益的技能。

在思考的缜密和理性的思辩方面,显然我们要略胜一筹”,但“在时间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拙了。

”在这里,莱布尼兹不仅显示出了不带“欧洲中心论”色彩的虚心好学精神,而且为中西文化双向交流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极力推动这种交流向纵深发展,是东西方人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繁荣进步。

莱布尼兹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毕生的努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虚心好学、对中国文化平等相待,不含“欧洲中心论”偏见的精神尤为难能可贵,值得后世永远敬仰、效仿。

十万火急

我们要开辩论会,开卷有益VS开卷未必有益(两方都要有充足的理由)

百度首页 | 百度知道 | 登录U活生存先锋挑战赛加入百度知道U活生存先锋挑战赛,成为Discovery真人秀主角,赢取登顶乞力马扎罗的机会

查看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相关内容 添加到搜藏已解决开卷有益辩论会正方辩词悬赏分:15 - 提问时间2009-9-17 19:02知到吗?知到给我,不要照别人的提问者: 不深刻的 - 一级其他回答 共 10 条我认为开卷有益。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

爱迪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他读了很多书,从中得到了启发,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才发明出来电灯。

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

”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

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这么多知识呢

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

古人云:“开卷有益。

”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

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过的群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去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千古,被人们传诵。

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着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

所以说,人是决不能离开书籍的。

回答者: 余书亚 - 一级 2009-9-17 19:25同学们,我方观点就是“开卷有益”。

大家都十分熟悉唐朝诗人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读书可以彻悟人生的意义,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读书可以步入智慧的殿堂。

自古以来,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读书。

只有饱览群书,方可成人成才。

开卷有没有益,我想让事实说话。

古今中外,哪一个卓有成效的人不曾千万次开卷

正是因为开卷读书,他们成名成家,成就非凡。

孔子读书破万卷,编写修订了《诗》、《书》和《论语》;司马迁读书破万卷,写成了《史记》彪炳千秋;李白读书破万卷,斗酒诗百篇;鲁迅、郭沫若读书破万卷,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读书增长知识,使人聪慧,已经成为铁的事实。

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

如果我们不读书,哪来的知识

更何况,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数不胜数。

大家说一说,这么多的名人、伟人总结出来的经验,难道不能充分说明“开卷有益”吗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着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

所以说,开卷有益。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书既然是药,那就药到病除。

其实读书不一定要认真地读,只要随便翻阅,积少成多,时间一长,脑子里也自然有了一个知识的宝库。

试想想这不是开卷的好处吗

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只要途径之一。

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对日后的说和写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

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的书少了,水库的水很快就会枯竭。

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见见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失。

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你的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不然你憋半天也就才写出那么几句毫无疑义且重复罗嗦的话。

古人说,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

书是全世界人的营养品,让我们身体强壮,不断增高,意志坚强。

他可以帮人提高自己的知识,可以阔宽自己的知识面。

让自己知道别人都还可能没有察觉到的细节。

除了看书,没有比这更好的学习方法了。

古代很多文人哪个不是靠看书勤奋学习而成名的

若不成老子庄子孔子都是看漫 画书而成才的

一个人成功与否,都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和灵活的头脑,而渊博的知识的源泉则来源于良好的读书习惯。

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过的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却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千古,被人们传诵。

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所以我方认为开卷有益

试想一下如果读的书不多,社会有怎样发展,人类又怎样进步呢

那么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的高科技了吧....读书的好处甚多,读书可以开阔人们的见识,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可以放松人们的心情,也可以使人获得美的享受。

可以提高人们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使人提高道德修养。

既然读书又这么多的好处,那何乐而不为呢

回答者: myxuhang_2008 - 三级 2009-9-17 19:48我认为开卷有益。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

爱迪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他读了很多书,从中得到了启发,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才发明出来电灯。

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

”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

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这么多知识呢

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

古人云:“开卷有益。

”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

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过的群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去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千古,被人们传诵。

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着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

回答者: 874778315 - 一级 2009-9-17 19:51开卷有益的由来是宋太祖说过:”只要是读书~总会有好处的.自此,开卷有益便成为一个成语.大家也许想问,为什么要讲这个呢?道理很简单,关键在于总字..这说的是总会有好处,而不是只会有好处.所以说,开卷有益需要论证的是读书是有益处而不是读书无害.(千万别被反方缠到这.不然一定会输.原因看完后面的就会明白)首先,对于好书是有益处的,这点大家都明白.所以要论证的是:所谓的坏书是否有它自己的一些益处呢?对于读书的益处来讲,大能大到使人大彻大悟,痛改前非,走向光明之路,取得成功;小能小到学会几种写作方法,几个词,甚至认识几个字.这些都是读书的益处,没法否认的.因此就可推出几点来论证坏书也是有它的一些益处:第一 只要被称为坏书的,它必定会影响人的性格,使之走向邪路.但是请想想,如果那些坏书如果无法与读者产生一定的共鸣,使人深入其中,那么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如果这书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构思描写,语言用词等都平平无奇,甚至连一般流水帐似的作文都不如,那么怎么会与读者产生共鸣呢?因此不论它有多坏,在所谓的坏书里至少能学会一些写作方法,再不济也能认识几个字.这能说它无益吗?第二 不论是坏书还是好书,它都是根据该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判断的.也就是说,坏书也是有一定益处.第三 我国古代的老子就有一种观点: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既然坏书有害,那么就一定有它的益处.第四 也许你想说:假设有种坏书,内容不堪入目,文章布局全盘错误,满篇病句错句错字......直到没有优点可寻. 但是你想过吗,即使存在这种书,有人能看的懂吗?会去看吗?~~~既然不会去看,那么连开卷这个前提都没了,如何来谈开卷是否有益或有害??第五 尽管你可以举出一堆因看书而堕落,疯狂,行凶犯法的事例.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是看书的人自己本身心态就不正.那属于心态问题,不能归咎于书.难道有人拿刀去砍去杀人,能怪那刀不好吗???因此,只要是读书,都是会有益处的,不论大还是小.所以可以推及开卷有益是一定成立的.至于开卷未必有益,是个中性词,它的一半(有益)是对的,但另一半--开卷无益就存在问题了:无益,并不是有害.就象一辆车在路上行驶,它没有象飞机一样飞上蓝天,难道就能说它在钻地吗?假使论点是开卷有害,那么根据刚刚的一些论点,自然也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要说无益~那就是错误的了.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反方的论点就只对了一半.(而且这一半还是正方的论点).既然正方的论坛是一定成立,而反方的论点只成立一半,那么还有什么辩的理由呢?明显是正方立于不败之地!还有:出处: 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 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开卷 ”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

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 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

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

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

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

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

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

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

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

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

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唐古拉山水连绵不绝,那是你我血脉之源;龙骨髓里火光闪耀,那是你我智慧之源;一帧《上下五千年》,那,是你我灵性之源。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古人云:开卷有益。

捧一帧书册,看史事五千;品一壶清茗,行通途八百。

无须走马塞上,你便可看楚汉交兵;无须程门立雪,你便可听师长之谆谆教诲。

莘莘学子,自幼苦读经书,不惜为此头悬梁,锥刺骨,为的是什么,就是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最根本途径就是“开卷”。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红楼巨著”;纪晓岚“饱览群书,徜徉书海”,方得“天下第一才子”称号……他们都是从“开卷”那里得到了最大的益处。

古人云:“常开卷者,常以古为鉴”。

可见,开卷亦可使人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

读《谏太宗十思书》,可警示自己“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读《论语》,我们懂得要“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古人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慨及经验融进书中,因此开卷有益。

“开卷”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人生精神境界。

一纸豪迈,高唱“大江东去,浪逃尽”的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显先河,是当之无愧的“精神贵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易安编织着“温婉”一族的羞涩与怅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诉说王维“入禅式的境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谭嗣同大唱“苛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唱出了爱国的热忱之心……浩荡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用精神激起了朵朵浪花,你只需徜徉其中,便可感同身受。

可见开卷有益。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开卷者古来就有,有“五柳先生”那“不求甚解”读法的;也有朱光潜倡导的“字字推敲,咬文嚼字”读法的;更有王国维所谓的三种读书境界……但终归来看,开卷是有益的,因为开卷既是知识之源,又是古人之鉴,更是修养之法。

回答者: 糖果e天堂 - 一级 2009-9-17 20:15辩(1)正方是读书有用;反方是读书无用。

那么双方需要怎么论证呢

正方无疑是要说明读书有用都能用在什么地方,而反方则要说明读书怎么就没有用。

下面我将就前面正方观点作深入论述,同时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首先,我方认为读书是有用的,而且可以说读书之用大于天,不读书绝对不行。

那么读书的作用究竟有些什么呢

且听我细细道来:1. 读书可以安身立命,治国平天下。

从小的方面讲,读书可以修身养性,让我们做高尚的人。

正是因为这里一点,古人说“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孔子说“一日不读书便觉满身污垢”、哲人说“书籍上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

从大的方面讲,读书可以治国平天下。

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因勤奋读书而有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备成就霸业;人民总理周恩来发宏志“为中华只崛起而读书”;无数名家大师皆是“读书破万卷”。

由此可见,读书小可修身养性,大可治国平天下。

古今中外成就事业者无不以读书为快乐,无不以读书为滋养。

可以说自古无不读书而人品高尚且成大事者。

这么多的人都体会到读书之用,惟独对方辩友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看来还是书读少了,体会不到读书的精妙所在。

2. 读书可以获取天下信息,掌握世界动态。

书,不可不读。

当今时代的书越来越普及化、多元化。

传统的书籍是书、网络信息汇集成网络之书、各种媒体报刊可谓上好之书,如此众多之书收集天下信息。

若想做到“书生不出门,能知道天下事”,不读书还是不行的,毕竟我们没有这么多钱财去“行万里路”。

要想获取人类智慧的结晶,要想掌握世界动态,不读书就是妄谈。

3. 读书可以获取功名。

自古以来,尤其是自从有了科举制度和考试选拔制度之后。

读书就成了获取功名最好的途径。

为什么

因为统治者知道,只有读书的人才是智慧的人,才是“劳心”者,只有读书人才能“治”天下之民。

因此,统治者需要这样的人,客观上就是承认了读书人的智慧,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

4. 读书可以维持精神生命。

人不同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自我精神的塑造。

读书则是塑造人类的精神的最好手段,如果不读书,人的精神生命就会枯萎、衰竭。

读书,就是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注入新的动力,用新鲜的血液滋养自己的精神生命。

5. 读书可以使对方辩友学习辩论技巧,掌握辩论素材。

反对辩友在辩论的过程中可以说是洋洋洒洒、旁征博引,其才华让凤凰佩服不已。

这种才华来自于什么地方呢

回答很简单:读书

正是因为对方辩友读书了,而且读了好书,这才培养了如此卓越的才华来参加辩论。

因此,读书可以使对方辩友学习辩论技巧,掌握辩论素材,让我们的辩论更有水平,更有素质

这难道不正好说明了我方观点——“读书有用”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如果读书无用论者问我读书有什么用,我相信我能说书100、1000甚至更多的用处。

但我要是问读书为什么没有用,估计对方辩友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辩(4)我认为开卷有益,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书让我们懂得人间的七情六欲,我就是因为读书,才知道什么是七情六欲,因为读书,我知道了,士可杀,不可辱,中国所受的侮辱,让我憎恨日本,认为一定要振兴中华。

难道我们要让中国衰弱,让日本任由摆布

世界名人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修辞与逻辑使人善辩。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读书,可以彻悟人生意义;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读书,可以深入科技殿堂。

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

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

他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因而在以后的革命活动中能有两个空前的伟大发现。

他写资本论就读了自藏书一千余本,还到大英博物馆里看了三间房子的书。

马翁得开卷之益,说也说不尽。

华罗庚开卷,从小就打下了很好的数学和语文基础,曾写过几百首诗词,还写过许多散文和通俗生动的科普读物。

初中毕业时,就写出数学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

论文层次清楚、语言简练,精辟地指出了苏家驹教授《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的错误。

古人说,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

书是全世界人的营养品,让我们身体强壮,不断增高,意志坚强。

只要注意用眼卫生,每看半个小时就看一下绿色,边看边想,不仅会不伤害眼睛, 还会让我们更加健康。

所以,看书不会伤害眼睛。

我们看书到正正规规的书店买,就不会思想不健康了。

我们语文书的第一课,是毛主席写的,因为他也喜欢读书,所以才有那么好的文采。

我们玩电脑游戏,游戏中有许多字,我们要靠读书认识呀

如果不读书,就会想街上的有些乞丐,不读书,弄到最后都无家可归。

古人云:“开卷有益。

”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

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过的群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去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 里,在他写文章,做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 千古,被人们传诵。

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这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 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

所以说,人是决不能离开书籍的。

开卷只有益,没有坏,不读书者不成材,读书者自成仙。

所以开卷有益。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但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

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兴趣,那“开卷有益”就未必有益。

现在的同学都喜欢看武侠、言情之类的小说书刊,有时能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

他们一旦进入了书中的“角色”便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便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更有甚者,被书中的角色所吸引,模仿书中人物,有时甚至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为什么“开卷”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呢

主要还是在看什么书。

如果大家都去看一些不健康的或不宜身心的书,那就会害了自己。

对于那些把人引入歧途的书,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这样的书虽然情节丝丝入扣,但越是好看就越使你陷得深,所以我们必须在茫茫书海里仔细寻找对自己有益的书,这样才叫真正的“开卷有益”

菲尔丁说过:“不好的书,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害了。

”的确,我们应该读一本好书,叫个好朋友,它将把你带进书的殿堂

由此看出,“开卷有益”必须有个前提,就是读“益卷”,取其精华,只有这样勤奋读书,拓宽视野,那你才能真正悟出“开卷有益”的本意,终身受益无穷

回答者: 124.114.110.* 2009-9-17 20:28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回答者: 诸星铭 - 二级 2009-9-18 13:41a回答者: 张钟晗 - 二级 2009-9-18 13:48开卷有益辩论会第一我认为开卷有益。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

爱迪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他读了很多书,从中得到了启发,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才发明出来电灯。

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

”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

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这么多知识呢

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

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

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

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

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

他写《资本论》时,就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子的书。

如果马克思不开卷读书,可能就写不出《资本论》来了。

杭州四中高二学生文晔从小至今开卷读书。

不仅知识面广,文理兼优,还在多家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征文获奖五次。

一个年方17的学生能有如此成就,不足以说明“开卷有益”吗

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

我们读书多了,看到那些对我们身心不健康的书,一读就辨别出来了,就不会再看,再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是有好处的。

希望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开卷有益

第二古人云:“开卷有益。

”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

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过的群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去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千古,被人们传诵。

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着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

所以说,人是决不能离开书籍的。

回答者: 119.87.172.* 2009-9-19 13:44开卷有益辩论会第一我认为开卷有益。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

爱迪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他读了很多书,从中得到了启发,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才发明出来电灯。

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

”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

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这么多知识呢

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

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

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

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

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

他写《资本论》时,就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子的书。

如果马克思不开卷读书,可能就写不出《资本论》来了。

杭州四中高二学生文晔从小至今开卷读书。

不仅知识面广,文理兼优,还在多家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征文获奖五次。

一个年方17的学生能有如此成就,不足以说明“开卷有益”吗

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

我们读书多了,看到那些对我们身心不健康的书,一读就辨别出来了,就不会再看,再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是有好处的。

希望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开卷有益

第二古人云:“开卷有益。

”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

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过的群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去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千古,被人们传诵。

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

回答者: 深秋de痛 - 一级 2009-9-19 13:47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

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

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

开卷有益的辩论会资料

同学们,我方观点就是“开卷有益”。

大家都十分熟悉唐朝诗人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读书可以彻悟人生的意义,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读书可以步入智慧的殿堂。

自古以来,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读书。

只有饱览群书,方可成人成才。

开卷有没有益,我想让事实说话。

古今中外,哪一个卓有成效的人不曾千万次开卷

正是因为开卷读书,他们成名成家,成就非凡。

孔子读书破万卷,编写修订了《诗》、《书》和《论语》;司马迁读书破万卷,写成了《史记》彪炳千秋;李白读书破万卷,斗酒诗百篇;鲁迅、郭沫若读书破万卷,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读书增长知识,使人聪慧,已经成为铁的事实。

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

如果我们不读书,哪来的知识

更何况,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数不胜数。

大家说一说,这么多的名人、伟人总结出来的经验,难道不能充分说明“开卷有益”吗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着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

所以说,开卷有益。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书既然是药,那就药到病除。

其实读书不一定要认真地读,只要随便翻阅,积少成多,时间一长,脑子里也自然有了一个知识的宝库。

试想想这不是开卷的好处吗

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只要途径之一。

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对日后的说和写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

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的书少了,水库的水很快就会枯竭。

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见见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失。

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你的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不然你憋半天也就才写出那么几句毫无疑义且重复罗嗦的话。

古人说,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

书是全世界人的营养品,让我们身体强壮,不断增高,意志坚强。

他可以帮人提高自己的知识,可以阔宽自己的知识面。

让自己知道别人都还可能没有察觉到的细节。

除了看书,没有比这更好的学习方法了。

古代很多文人哪个不是靠看书勤奋学习而成名的

若不成老子庄子孔子都是看漫 画书而成才的

一个人成功与否,都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和灵活的头脑,而渊博的知识的源泉则来源于良好的读书习惯。

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过的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却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千古,被人们传诵。

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所以我方认为开卷有益

试想一下如果读的书不多,社会有怎样发展,人类又怎样进步呢

那么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的高科技了吧....读书的好处甚多,读书可以开阔人们的见识,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可以放松人们的心情,也可以使人获得美的享受。

可以提高人们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使人提高道德修养。

既然读书又这么多的好处,那何乐而不为呢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资料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参考资料等西塞山区2002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2007年05月20日 星期日 13:07西塞山区2002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一A卷一、选择题(25)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6、三角函数的值是( )A、一个分数 B、一个无理数 C、一个比值 D、一个正数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 举一反三 声名狼籍 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 为富不仁 安然无恙 变本加利C、走投无路 漫不经心 川流不息 千头万序D、随机应变 因材施教 再接再厉 相提并论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

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

”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14、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

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A、平等民主性 B、多元互动性 C、自主探究性 D、开放创新性15、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

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

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

”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1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17、某教师讲授“价格由6元变为2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 )A、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B、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C、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D、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 18、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19、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

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

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20、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

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 )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1、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

这个现象说明了(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 D、思想的开放性2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2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B、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仍为矩形C、既为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为正方形D、以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2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赏析有误的是( )A、首句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

”B、次句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2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二、填空题(10)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

”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3、用●表示实心圆,用○表示空心圆,现有若干实心圆与空心圆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在前2003个圆中,有 个实心圆。

4、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5、如果两圆有且只有三条公切线,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6、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 。

7、文化具有传承性,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诗句,现在人们把它当作一种思想教育工作方法。

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和 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9、若a+b+c=0,则 a2+b2 +c2+2ab+2ac+2bc的值是 。

10、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 。

B卷三、简答题1、诗歌主旨理解。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2、下面的“征稿启事”有不当之处,请修改。

(3)征稿启事为把校刊《校园生活》办得更好,编辑部决定搞一次全校性的征文活动。

征文内容包括校园趣事,班级新风,师生之间,学习心得,诗歌散文等。

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

来稿要求观点鲜明,文字简洁生动,字迹清楚,字数不超过一千字左右。

请写明真实姓名和所在班级。

稿件请于本月底前交给本刊通讯员。

3、根据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不同的观点(至少两条)(2)古时一人上街卖马,一连几天无人问津。

此人回家后深思,终于想到了一条妙计。

他请著名的相马家伯乐在他再次卖马的时候围着马转三圈,离开时作留连状多看几眼,伯乐照办了。

结果在一个早晨之内,马价上涨了十倍。

4、5月27日《扬子晚报》登载了一则消息,标题为《全国教育图书汇展南京》,请根据消息主体部分,写出消息的导语。

(2)本报讯 。

在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承办的这次全国出版社图书展示会上,有35家出版社参与,6000种图书参展,汇集了全国教育类图书的精华,充分展示了全国教育出版社近年来形成的新品种书多,重点书多的优势。

5、根据文意,补写一个事例。

(2)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胸怀大志,有所作为的人,都是爱惜光阴,充分利用时间的。

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直到逝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

6、将下面的短句改写为长句(2)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隶属于北京途锦教育集团,是一所立志在三到五年内拥有十万学生的民办高校,是一所旨在将先进的现代化工商管理理念传递给更多人的民办高校。

7、指出句子中“光景”一词的含义(2)①老人晚年过上了好光景②初次见面的光景,我还记得清楚四、阅读理解①身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的小莲池畔。

那是10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迷迷蒙蒙的雨丝,沾湿了满池的香红,但不曾淋熄荧荧的烛焰,那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

那天独冲烟雨,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刘国松,画家不在,画在,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②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该是一种意外的发现。

从那时起,一个chuoyue的意象,出现在我的诗中。

在那以前,我当然早见过莲,但睁开的只是睫瓣,不是新瓣,而莲,当然也未曾向我展开她的灵魂。

在那以前,我是纳息塞斯,心中供的是一朵水仙,水中映的也是一朵水仙。

那年10月,那朵水仙死了,心田空廓者久之,演成数重沙草,万倾江田。

那天,苍茫告退,嘉祥滋生,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华美和冷隽。

③对于一位诗人,发现了一个新意象,等于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中,泛起一闪尚待命名的光辉。

一位诗人,一生只追求几个中心的意想而已。

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我的莲既冷且热,宛在水中央。

莲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枝炽烈的红焰,不远不近,不即不离,宛在梦中央。

莲有许多小名,许多美的凄楚的联想。

对我而言,莲的小名应为水仙,水生的花没有比她更piaoyi,更富有灵气了。

一花一世界,没有什么花比莲更自成世界的了。

对我而言,莲是美、爱和神的综合象征。

莲的美是不容否认的。

美国画家佛瑞塞有一次对我说:“来台以前,我只听说过莲;现在真见到了,比我想象的更美。

”玫瑰的美也是不容否认的,但它燃烧着西方的爽朗,似乎在说:“Look at me

”莲只郝然低语:“Don’t stare,please。

”次及爱情,“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方”,这方面的联想太多了。

由于水生,她令人联想巫峡和洛水,联想华清池的“芙蓉如面”,联想来自水乡而终隐于水的西子。

青钱千张,香浮波上,嗅之如无,忽焉如有,恍兮惚兮,令人神移,正是东方女孩的含蓄。

至于宗教,则莲即是怜。

莲经、莲台、莲邦,莲宗,何一非莲

艺术、宗教、爱情,到了极点,实在是一种境界,今乃皆备于莲的一身。

(余光中《莲恋莲》节选)1、根据拼音写词语,给加点词语注音(4)chuoyue piaoyi 冷隽 郝然• •2、①段中说“第一次看见莲”,②段中又说“我当然早见过莲”,这样写是否矛盾

应该怎样理解

(2)3、①段中“豪艳”与“凄清”是一组词意上的反义词,连用是否合理

(2)4、②段中开头说“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这里的“画”指的是(2) 5、从文中找出同义词(2)豪艳—— 凄清—— 6、③段中“莲的小名应为水仙”,这里的“水仙”是指 。

“至于宗教,则莲即是怜”,“怜”的含义是 。

(2)7、③段中有两个“对我而言”和三个“联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反复使用“对我而言”:反复使用“联想”: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是( )(2)A、文章首句着一“却”字,以作为江南人对莲本该不生疏却生疏来突出小莲池中莲的神韵美。

B、“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出来。

”这句让人感悟到,观察事物只要用心专一,仔细琢磨,了解规律,就会流连忘返。

C、文章借助对比,以玫瑰“燃烧着西方的爽朗”,来突出莲“郝然低语”,如同东方女孩的含蓄,褒贬适中,表达得体。

D、作者认为莲的小名应为水仙,因为她和水仙花一样同为水中仙子,富有灵气,在水中都自成世界。

9、“意象”即境界,作者发现的莲的意象就是 。

(1)10、不同的作家,对同一描写对象会赋予不同的含义,在余光中的笔下,莲是 ;而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莲是 的象征。

(2)11、“青钱千张,香浮波上”从修辞上看分别运用了 , 的手法;从全文看,文章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

(3)五、写作(25)请以“终身学习”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谈谈你的认识。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数学试卷(时间:120分钟)一、填空。

(33分)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 )年级,第二学段( ~ )年级,第三学段( ~ )年级。

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 )、( )、( )、( )四个学习领域。

2、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使学生掌握其笔算方法的关键有两点:一是( ),二是( )。

3、方程的本质属性有两点:一是方程是( );二是方程( )。

4、想一想,画一画。

观察从上面看是( ),从后面看是( ),从左侧面看是( )。

5、2/3即是表示(),也可以表示()。

6、3.8,4.5,9.7,4.7,4.5,4.6左面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7、在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使得“3”朝上的可能性为1/3,这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的数字可以分别为()。

8、a、b均不为零,如果a/b=12-―――――――15,并且a与b的和是275.b是()。

9、测量中得到的“0.4米”和“0.40”米,“0.4米”的精确度为(),0.40米的精确度为()。

10、掌握好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

11、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一个自然数(最左端的一个数字不是0)所占的数位个数,叫做()。

12、取近似数的方法有多种。

如,有14吨煤,用载重4吨的汽车运,需要运几次

解决此问题需用到()法。

再如,有29米,3米布可以做一套衣服,29米布可以做几套衣服

解决此问题需用到()法。

13、课标实验教材中“时间单位”与“质量单位”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正比例反比例”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比例尺”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

14、课标实验教材,不论是青岛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编排顺序均是先编排(),后编排(),这样更符合学科的逻辑顺序。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共10分》1、 最小的自然数是1。

()2、 课标实验教材中,关于“除法”不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3、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4、 评价学生时,评价结果需要用定时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量评价为主。

5、 2+22+222+--------+22---------22结果的末两位是66。

13个26、 小亮身高150CM,小丽身高1M,小亮和小丽身高的比是150:1。

7、 课标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8、 电梯的上下移动是一种平移现象。

9、 “本次教材教法考试,有人可能考满分”,这个事件是确定事件。

10、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1、 有三组线段,长度分别如下,第()组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①3cm,2cm和1 cm ②4cm, 5cm和10cm ③6cm,7cm和8cm。

2、“―――能用各种方法来表示数;―――能用数来表达和新的题-------”是()的主要表现。

①数感 ②符号感 ③应用定位3、课标要求,下面的方程()不属于第一、二学段要求学生掌握的。

①x—2.8=6和x/6=21 ②18/x=9和9.8-x=7 ③xx1.5=12和87+x=105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 ②0.5和2③a/b=a/b5、下面的()不是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① 灵活运用 ② 经历(感受) ③探索 ④体验(体会)6、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结束时,“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学生应达到每分()题.①20―――30 ②10―――20 ③8―――10四、请你至少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

(6分)学校买来50张电影票,一部分是4元一张的学生票,一部分是6元一张的成人票,总票价是270元。

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

五、简答题。

(20分)1、①请写出“20以内的进位加减中9+12”的教学目标。

②请写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记算”的教学目标。

(两小题任选一题)2、《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3、试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4、请归纳并写出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

六、论述题。

(10分)关于算法多样化你是怎样理解的

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

你是如何体现与处理算法多样化与落实“双基”关系的

七、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请你写出以下教学内容的教学片断。

(两题任选一题,15分)1、“三角形的内角和”。

(人教版四下)2、笔算“64/2”。

(青岛版三上)

关于多元方程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