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家校配合教育的重要性 名言

如何跟家长沟通

尊重家长、理解家长提一方面要尊重家长。

心理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

”我们做班主任的不可能在跟家长接触的短短时间内让家长喜欢自己,但我们可以注重自己的言谈方式,使家长产生一种愿意跟你沟通的的欲望。

因此再跟家长沟通之前,一般要充分准备好学生的材料,诸如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及老师近段时间的评语等。

同时在脑海里预想一下家长可能遇到的问题,力求自己在回应家长的问题时做到准确无误,以增强家长对自己的信任感。

而对于少数文化程度较高或教育孩子经验丰富的家长我们本着虚心求教的态度,跟她们交流和请教管理孩子的方法,这样既便利我们工作,同时也让家长觉得我们比较民主随和、诚实可信,从而更愿意跟班主任联系沟通。

另一方面理解家长。

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家长对孩子造成的一些过失或者为了孩子与老师发生的矛盾等问题。

事实上,我们从家长那里会得到学生的各种信息,同时老师还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

如果教师与家长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会把孩子引向好的发展。

二、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因为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万能的,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对待不同层次的家长,班主任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对于知识型的家长,班主任可以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在充分肯定家长的合理化建议的同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溺爱型的家长,班主任一般在交谈时先肯定孩子的长处,然后用恳切委婉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溺爱所带来的危害,从而使得这类家长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全面地了解孩子,并主动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对于那些对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长,班主任要多强调家长在孩子成长与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反映给家长,激发他们对孩子的信心;对因离异而不管孩子的家长,要劝他们不要因个人恩怨而影响孩子,帮助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尽到自己的义务。

其实无论与何种类型的家长沟通,最关键的还是要以诚待人,将心比心,相互理解,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建立家校联系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的联系途径是家访。

通过家访,班主任能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等基本情况,从而对学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家访中,班主任宜与家长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教育子女的信心。

不宜过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削弱家长对子女的信任。

由于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通讯具有的便捷、快速、方便等优点,使得电话或短信沟通成为一种新的方式。

班主任通过给家长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既便捷,又宜于与家长的情感维系。

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与家长电话交流时,语气要和蔼,要亲切。

对学生的近期表现,要多肯定,多鼓励;对于不足,要委婉表述。

随着现代网络事业的发展,网络平台也日益成为交流的重要方式。

班主任可通过Email、网络博客等方式与家长在网上进行交流。

另一方面的联系途径是定期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中占主导、最重要的交流方式。

家长会的定义是由学校或教师发起的,面向学生、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交流、互动,介绍性的会议或活动。

通俗讲,就是“学校同家长联系的一种方式”。

召开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家长与老师互相理解和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能更好的配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家长会却存在形式单调、内容雷同、方法陈旧等现象。

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新型的家长会模式。

首先,班主任在召开家长会时应学会换位思考,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体会被尊重、被接纳、被理解的感觉。

其次,家长会的内容应具有丰富性。

家长会上除了传统上的汇报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包括孩子品德言行的进步、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醒家长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等。

最后,家长会的形式应多元化,且要具有研讨性。

改变教师一言堂式的传统形式,变为研讨交流式,使它成为老师与家长和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讨论会和交流会。

四、要正确地评价学生教师与家长接触,往往离不开评价学生。

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可以先请家长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而后班主任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

对学生的评价有以下几点:一是进行发展性评价学生,即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进步,是否一天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向上发展。

以此来评价学生,使学生在迁移默化中走出分数的怪圈,从而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二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客观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使家长听后,觉得这是教师的肺腑之言,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与家长的愿望相一致的,从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学生。

三是讲究方式。

在共同语言上多交流,注意语言技巧,切忌挫伤家长的自尊心。

因为家长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庄稼别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在他们心里,自己的孩子是不错的。

假如,我们教师在家长面前尽说学生这不好那也不好,把学生看扁了,会严重地挫伤家长的自尊心,毕竟最差的学生也还有他的闪光之处。

五、让家长感受到你是一个认真负责师德高尚的教师班主任在与家长的谈话中,始终能反映或体现老师对学生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体现出他把孩子交给你放心,家长非常信任你

总而言之,班主任和家长的交往非常重要,班主任和家长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靠老师的责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沟通,而它又建立在对学生正确评价的基础上。

班主任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学习、总结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创新思维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开创新的局面。

与家长沟通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

一、尊重家长、理解家长是前提一方面要尊重家长。

心理学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

”我们做班主任的不可能在跟家长接触的短短时间内让家长喜欢自己,但我们可以注重自己的言谈方式,使家长产生一种愿意跟你沟通的的欲望。

因此再跟家长沟通之前,一般要充分准备好学生的材料,诸如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及老师近段时间的评语等。

同时在脑海里预想一下家长可能遇到的问题,力求自己在回应家长的问题时做到准确无误,以增强家长对自己的信任感。

而对于少数文化程度较高或教育孩子经验丰富的家长我们本着虚心求教的态度,跟她们交流和请教管理孩子的方法,这样既便利我们工作,同时也让家长觉得我们比较民主随和、诚实可信,从而更愿意跟班主任联系沟通。

另一方面理解家长。

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家长对孩子造成的一些过失或者为了孩子与老师发生的矛盾等问题。

事实上,我们从家长那里会得到学生的各种信息,同时老师还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

如果教师与家长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会把孩子引向好的发展。

二、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因为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万能的,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对待不同层次的家长,班主任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对于知识型的家长,班主任可以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在充分肯定家长的合理化建议的同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溺爱型的家长,班主任一般在交谈时先肯定孩子的长处,然后用恳切委婉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溺爱所带来的危害,从而使得这类家长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全面地了解孩子,并主动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对于那些对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长,班主任要多强调家长在孩子成长与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反映给家长,激发他们对孩子的信心;对因离异而不管孩子的家长,要劝他们不要因个人恩怨而影响孩子,帮助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尽到自己的义务。

其实无论与何种类型的家长沟通,最关键的还是要以诚待人,将心比心,相互理解,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建立家校联系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的联系途径是家访。

通过家访,班主任能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等基本情况,从而对学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家访中,班主任宜与家长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教育子女的信心。

不宜过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削弱家长对子女的信任。

由于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通讯具有的便捷、快速、方便等优点,使得电话或短信沟通成为一种新的方式。

班主任通过给家长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既便捷,又宜于与家长的情感维系。

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与家长电话交流时,语气要和蔼,要亲切。

对学生的近期表现,要多肯定,多鼓励;对于不足,要委婉表述。

随着现代网络事业的发展,网络平台也日益成为交流的重要方式。

班主任可通过Email、网络博客等方式与家长在网上进行交流。

另一方面的联系途径是定期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中占主导、最重要的交流方式。

家长会的定义是由学校或教师发起的,面向学生、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交流、互动,介绍性的会议或活动。

通俗讲,就是“学校同家长联系的一种方式”。

召开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家长与老师互相理解和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能更好的配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家长存在形式单调、内容雷同、方法陈旧等现象。

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新型的家长会模式。

首先,班主任在召开家长会时应学会换位思考,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体会被尊重、被接纳、被理解的感觉。

其次,家长会的内容应具有丰富性。

家长会上除了传统上的汇报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包括孩子品德言行的进步、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醒家长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等。

最后,家长会的形式应多元化,且要具有研讨性。

改变教师一言堂式的传统形式,变为研讨交流式,使它成为老师与家长和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讨论会和交流会。

四、要正确地评价学生教师与家长接触,往往离不开评价学生。

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可以先请家长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而后班主任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

对学生的评价有以下几点:一是进行发展性评价学生,即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进步,是否一天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向上发展。

以此来评价学生,使学生在迁移默化中走出分数的怪圈,从而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二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客观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使家长听后,觉得这是教师的肺腑之言,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与家长的愿望相一致的,从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学生。

三是讲究方式。

在共同语言上多交流,注意语言技巧,切忌挫伤家长的自尊心。

因为家长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庄稼别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在他们心里,自己的孩子是不错的。

假如,我们教师在家长面前尽说学生这不好那也不好,把学生看扁了,会严重地挫伤家长的自尊心,毕竟最差的学生也还有他的闪光之处。

五、让家长感受到你是一个认真负责师德高尚的教师班主任在与家长的谈话中,始终能反映或体现老师对学生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体现出他把孩子交给你放心,家长非常信任你

总而言之,班主任和家长的交往非常重要,班主任和家长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靠老师的责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沟通,而它又建立在对学生正确评价的基础上。

班主任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学习、总结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创新思维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开创新的局面。

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容。

要在帮助学生祖国壮丽河山、悠史、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帮助他们客观的分析我国近代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奋图强的精神。

生活在开放改革的年代,处身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生活空间全方位的特点,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必须确立以学校为主阵地,社会是大课堂,开通各种教育渠道,全方位加以落实。

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坚持日常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并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日常教育,保证教育的有效性。

让学生首先学习《日常行为规范》,规范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坚持“五爱”教育,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具体化,引导学生为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和国旗下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的落实,以及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形成高雅、具有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教育。

在每个教室张挂国旗,校内布置历代伟大科学家、医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的名言或画像,张贴宣传伟大祖国和革命领袖为内容的美术图片等橱窗,安置张贴学生作文书法比赛作品的展览窗,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

同时还必须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校外教育因素,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协调,共同完成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使校内教育不断向校外延伸。

开展“青年志愿者”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使学生在实践中确实得到锻炼。

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配合固然重要,还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在因素起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通过有效的灌输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达到与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

试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云梦县吴铺镇三湖小学邹双英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延伸课内阅读,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展课内阅读,以增进学生的生活体验;补充课内阅读,以丰富语文教育资源;检测课内阅读,以满足学生适应阅读评价机制的需求。

因此,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对于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共同研究的课题。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这一规定对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储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是非常有益的。

然而,目前广大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与上面的这些规定相差甚远。

我校是地处乡镇下面的一所农村小学,受条件制约,本校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就非常不乐观。

我认为,制约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种种问题,并非我们一所学校所独有,而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那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到底何在呢

笔者通过了解本县其他同类学校的情况,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校未建立图书室。

农村小学因为基础设施的配备相对简陋和经济条件的相对薄弱,大多数没有设置图书馆、阅览室,即使设置了图书室,也没有多少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而且很少对学生开放,甚至从未开放过。

这样也就不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得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资源。

二是功利化的教育观念。

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功利化,很多父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学习,为了考上大学,至于那些“闲书”,读了没什么用。

甚至有些父母认为课外书内容不健康,耽误时间,影响学习,根本不允许孩子阅读课外书籍。

对于丰富的阅读对扩大孩子知识面、塑造心灵所起的作用,因为是非常潜在的,很多父母根本意识不到。

三是影视作品的冲击。

课外书籍与丰富多彩的充满神奇、幻想的影视作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学生的吸引力被影视节目深深吸引,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时间,很多学生无时间更无兴趣去读那“白纸黑字”。

四是课外阅读指导的缺失。

很多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定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师仅占20%左右,多数教师很少指导或不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或是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使老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指导;或是许多教师自身由于缺乏儿童文学的修养,知识面不宽,阅读兴趣不强,在对小学生进行指导时方法不多,也不能给小学生以示范作用;或是对考试成绩的片面追求,致使一些教师采取短视行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不够。

五是社会文化氛围不浓。

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读书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享受到浓郁的文化熏陶。

而事实上,在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的乡村,不少成年人对读书的兴趣不浓,闲暇之余,多数成人沉迷于打麻将,不仅对子女的课外阅读指导督促不够,而且也在行为方面给年幼的孩子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我的建议是: 第一、加强家校配合,创造阅读条件 。

“一切为了孩子”是学校、家庭的共同目标。

学校要千方百计克服资金困难,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购置学生要读的课外书籍,整理开放学校图书阅览室。

其次,每个学校的每个班级要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每人自愿捐出自己的课外书,配上图书管理员,让学生随时借阅。

再则,通过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

第二、做好读物推荐,扩大阅读范围 。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较差,可如今的课外书却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依照读物的教育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原则,积极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

首先,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可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可向学生介绍《西游记》,学完了《太阳》,可以向学生推荐《宇宙奥秘探索》等等。

其次,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

小学六年,跨度很大。

我们推荐读物时,必须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书籍目录。

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带字的连环画、注音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三四年级的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可向他们介绍一些中外名著的简缩本,优秀的古典诗词,及一些时事新闻报道等。

第三,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高速公路正在全球迅速延伸,孩子们也被各类信息包围着。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当今社会要学会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所以课外阅读也不能仅限于书本。

除了书籍之外,有条件还可以借助网络、电视里的一些优秀栏目获取知识。

第四、指导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 。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

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浏览法、精读法、略读法等。

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向学生推荐各种读书笔记类型,如: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和想象型。

教师还应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第五、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或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如“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六、加强过程管理。

学校要利用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班队会、晨会、家长学校以及校刊、黑板报等宣传读书的意义、介绍读书的方法、推荐阅读的书目、推广古今中外的名人和大师的读书经验等。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年级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常态读书的基础上,各年级要有计划地开展 “读书周”活动,积极开展“书香班级”、“背诗能手”、“星级阅读小博士”等评选活动及“最美的诗篇”朗诵会、“名言名句”积累达标赛、“读书知识”竞赛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阅读的氛围,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总而言之,我们要通过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要求,在广泛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丰厚的文化积淀、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地位,使学生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有一些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

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叶圣陶先生曾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

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间,加强横向联系,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大为多渠道参与的教育网络,创设全方位育人的环境,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谈一下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提高认识,教师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和自己进行对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自己不如他人的原因,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1、师生认真学习有关条例,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重点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制订开展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

2、学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早晨,学校领导、学生代表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师生互相问好;每个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

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应该只教书,不育人,不能当“教书匠”。

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认真探索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规律,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自觉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

二、根据学龄特点实施分层教育 1、低年级学生,通过各种竞赛,通过得小金星,初步养成。

低年级的学生,最缺乏自觉性,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没有意识。

作业时常不做或忘记带回家;废纸到处乱扔,自己的课桌下面就像垃圾堆,不管什么,没用就扔;教室里追逐打闹,当班主任的最头痛,不管怎么说都没用,上课讲了,下课就又在教室了跑了。

但他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就是有好胜心理,也爱挑别人的毛病。

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些让他们形成自律。

我们可用“比比谁最棒”的方法。

课堂上,把要求告诉他们:小朋友们,你们都很棒

但老师不知道,哪个小朋友是最棒的。

不如我们来比比看,究竟是谁最棒。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金星,你们想要吗

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只有达到老师要求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小金星。

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你可以布置任务和要求。

但刚开始,要求不能过高,从浅入深,逐步提高。

同时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督促,既可以帮助别人改正,也可以提醒自己。

这种方法也可评价学生的课下表现。

然后利用班会课,总结学生一周来的表现情况,指出缺点,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分发小金星。

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语,也不要吝啬小金星,只要有肯定之处,都可以得到,这样更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小金星可以让学生自己贴到荣誉角上去,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小学生的行为都有明显提高,很多事情无需老师督促,学生之间便会相互指出,然后加以改正。

2、中年级学生,利用天天行为规范,形成自律。

中段年级小学生渐渐的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

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他们的大脑里开始会比较,但出发点大多考虑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

他们所想到的还比较片面,有时还不够成熟,自律能力还不够强。

此时应当加强他们的行为规范。

根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利用班会课通过学生提议,老师完善,共同制订“天天行为规范”, 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要求每个同学每天看一边,每天督促自己按“天天行为规范”要求努力做到。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后,每位学生都能自觉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看到水龙头没拧紧,他们便会主动上前拧紧;看到地面上有纸屑,他们能主动拾起来;看到小同学摔倒了,他们会主动上前将他扶起。

由此看出: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师教育管理更加轻松。

3、高年级学生,利用荣誉,增强自身使命感。

高年级小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

此时,老师会发现他们越来越难管,也越来越难沟通。

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学校的条条框框,习惯于老师的唠叨不休。

对于行为习惯,他们很少违反,但也不会主动,看到不好的现象也常常事不管己,高高挂起。

对于高段学生,一味说教不行,采用比赛也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怎么办呢

可采用多种方法结合。

学校的竞赛,要积极争先,拿出榜样作用。

同时班级里开展“班级荣誉,我的责任”活动,以加强每个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同时把所有责任,让每个学生承担。

中国有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这种思想,让人觉得仿佛好坏是所有人的责任,就可以减轻自身的责任,恰恰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责任了。

所以我们班级奉行“班级荣誉,我的责任”,谁犯了错误,就要承担一切责任。

班级得到了荣誉,也是你的荣誉。

有了责任,才有动力,才会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养成自我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对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能只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矫正学生不良行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家校配合,构筑良好育人环境。

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家庭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求孩子遵规守矩,家长首先要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消极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我们主要通过家访、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和实行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开展“我和规范同成长”的家校活动。

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落实新《守则》和《规范》,改进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极做法,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懂得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的过程伴随人的一生。

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是不可或缺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感受遵规守法对成长的重要。

因此,学校要善于与周边的社区单位取得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活动,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丰富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优良品德。

比如培训安全小卫士,让他们不只在校内,在校外也要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工作,让学生从以往简单、空洞的说教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地养成了珍爱生命、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好品质。

四、注重反复,强化训练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同时设计一些简单、易行、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实验证明,一项行为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形成。

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

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

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教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平时,可以通过“电话”、“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当某种良好的行为或动作通过强化训练,已经渗透到他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经中的时候,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这个时候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算真正养成了。

我们只有立足于“知”“行”统一的原则,在课内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行为习惯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细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品德。

参加家长会家长应该怎么做

什么样的家长会才能收半功倍的

家长会到底么开

这是一位具有教育管理魅力的校长关心和研究的问题。

多年来笔者坚信教育问题不单单是学校问题、老师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家庭问题、家长问题或社会问题。

教育史上往往却只重视前者而忽略后者,导致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走了许多弯路,多年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教育让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真正尝到学校教育管理的甜头。

开好家长会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家长会应有充实的内容 家长会除了向家长告知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还应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给以必要的指导。

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欠妥的,他们中有的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对子女期待值过高,要求过严,导致学生思想压力沉重;有的家长图眼前之利,在外挣钱养家,子女托付给亲属或朋友管教,孩子退步很快;有的家长捉摸不透自己的子女,常觉得无从下手。

家长会上,我们要告诉他们多与子女交流,多给他们温暖,多关注子女的日常表现,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激励鼓舞,多平等对话,多正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家长会应是双向交流的过程 开家长会时,家长不应只是听众,不是旁观者,他们是班主任充分协调和利用的教育力量。

因而,开家长会时,家长只处于被动的“听”的位置是不可取的,班主任可以将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在家长会上提出来,与家长协商,群策群力,共同探讨,肯定大有受益。

另外还可以向家长询问他们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记录下来,有助于学校工作的改善。

三、家长会不要开成 告状会。

学生怕召开家长会,特别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颇有“读书不用心,愧对父母亲,怕丢面子”之感。

可我们有的班主任为了教训一顿平时表现欠佳的学生,借家长会之机向其父母或监护人告状。

这样做,可能激化师生矛盾,产生对立情绪,工作更难开展。

训话会。

家长有时也怕开家长会,子女成绩不理想,颇难为情,仿佛低人一等,班主任在台上板着脸,宛若对学生作缺席审判,家长心里也在受煎熬,家长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班主任对学生指责与训诫的替罪羊、出气筒。

例如,有一次家长会后,一个班有几位家长同时找到学校反映问题说:“这个班主任接手以后,全班的学习成绩下降,在年级的排名倒数。

自己孩子的成绩从××下降到××。

”学校认为:“这不可能,因为这个班基础较好,班主任对工作认真负责,要求严格,一丝不苟。

”家长说:“这是班主任自己说的”。

实际情况是,这位班主任为了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把以前就存在的问题说得严重了。

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家长以在家长会中捕捉到的某些信息为理由,要求调换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这些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有的班主任想把问题摆清楚,但却引起家长对教师的不信任

为什么有的教师在家长会上详细介绍教学安排及要求,被认为是推卸责任

为什么有的班级家长会开到很晚,家长不仅不感谢和体谅班主任,反而提出一堆意见

是这些老师不负责、不敬业、不认真吗

我不能一概而论。

可能有的是方法问题,如说话不当;有的是认识问题,如埋怨学生;有的是缺乏经验,如对内容和程序的设计不够合理。

既然教师有同样的付出,同样的辛苦,同样希望有好的结果,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就应该帮助班主任获得成功。

总之,班主任召开家长会是一次与家长交流情况,相互了解学习的好机会。

班主任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明确的目的,收到实效,让家长会开得成功一些,让自己的工作更出色。

笔者最近找一些班主任,就召开学生家长会问题做了初步的调查统计,结果发现不少有待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一是召开次数偏少,每学期平均在一—二次左右;二是时间固定,学期初和期中考试后召开的占90%以上;三是内容单一、陈旧,绝大多数家长会开成单纯的学习动员会和“考试成绩发布会”;四是形式呆板,往往是班主任讲,家长听;五是出发点欠妥,评价学生以学习成绩为唯一依据,对优生分析过多,致使差生家长很少到会。

如此等等,影响了家长会的质量和效果。

如何开好家长会

笔者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开家长会,即家长会的目的。

根据笔者的经验,家长会至少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目的: 一、了解学生家长及家庭情况。

我们知道,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影响至关重要。

学生的许多品质是在家庭的熏陶中形成的。

因此,我们在决定对学生如何进行教育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家庭。

通过学生渠道和家访可以了解到一些情况,但家长会更是了解情况的良好时机。

通过家长会,教师要了解如下情况: 一.家庭的成员及经济状况。

二.家庭的氛围(如家庭和睦与否、家风情况等)。

三.家教状况(如对孩子是溺爱放任、粗暴严厉还是不问不闻,教育内容与方式是否恰当等); 四.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性格、处世态度等。

了解的方式可以用问卷调查,也可以在谈话中完成。

教师了解到的这些情况,可以为制订教育措施提供详细的依据,使教育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二、相互交流学生表现情况。

家庭、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

作为家长,很想知道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同样,班主任也想知道学生在家里的某些情况。

因此,相互交流学生情况是家长会的重要内容。

不过,作为掌握主动权的会议主持者,应该慎重地进行这种交流。

为了节省时间,要注意引导家长尽量讲一些教师想知道的情况,内容要集中;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时,要认真选择内容,要充分考虑到某些内容反馈给家长后可能会产生的一些副作用,教师在面对家长时,心里一定要“装着”学生。

三、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家长是教师的助手,家庭是学校的第二课堂。

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可以大大促进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做这项工作,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办好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教育协会。

从而使我们的班主任在对学生家长的家教方式和家教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详细设计出辅导家长的工作日程。

二.注意典型引路。

一些优秀家长的家教情况是最生动的教材,最易为其它家长学习仿效,让他们在家教协会里介绍自己的家教经验,班主任也可以帮助这些家长总结经验。

三.把学生心声反馈给家长。

理解孩子,这是优秀家长必备的心理素质。

在家长会上,可以合理安排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与互动,让家长听一下孩子们的心声,会给家长的心灵以极大的触动,自觉改正一些不恰当的家教方式。

四、阐明、宣传有关政策,增加理解,消除隔阂、误会。

例如,利用家长会宣传《义务教育法》,对辍学就工等违法现象进行分析,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再如,家长对学校意见最大的是收费问题和完成学校或老师交给的任务问题,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学校及上级有关政策不清楚。

教师应在家长会上讲明为什么收费,哪些费用该收,并欢迎家长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监督,以取得家长的谅解和支持。

另外,还要注意召开家长会的原则和方法等。

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召开家长会,家长会上班主任和家长可以“亲密接触”。

家长会是家长给老师各项能力直接打分的时候,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

一次成功的家长会,不仅能促进班主任与家长可以地沟通,而且“家校合力”将对老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四两拨千斤或事半功倍”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地开好家长会,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呢?作为一个校长,我就给班主任们支个招儿。

一、从战略上“藐视” 因为家长会的重要性,再加上第一次和家长见面,所以,很多班主任容易紧张。

其实,紧张对于开好家长会“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当你面对教室里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面对一脸虔诚地望着你的家长而感到紧张时,请告诉自己:学生家长是我的朋友,是我的助手,是我尊敬的客人,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没什么可紧张的。

然后深深地吸一口气,带着主人的微笑和热情,开始你的演讲吧!把毛主席那句名言“从战略上藐视”套用在家长会上,还是比较恰当的。

也就是说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时候应该清楚地知道,今天你们的相聚有共同的话题和目标,那就是孩子——他们的儿女,你的学生!家长们无疑将会是你工作上最好的助手、最好的合作伙伴。

能运用好这种关系,那么你的班级管理以及对学生的教育都会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所以,消除紧张心理,与家长平等地交流、对话,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是家长会成功的首要条件。

二、从战术上重视 在召开家长会的过程中,教师的自信是建立在有准备的基础上的。

我们应当从战术上重视,做到以下几点: 一.准备充分:首先,在家长会筹备阶段,要详尽准确地掌握学生和家长的情况,比如家长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等,考虑怎样讲话才能引起家长的共鸣,这样你的发言就会有的放矢。

其次,在家长会上向家长阐述你的工作思路和教育理念,让家长认同你,接受你的工作方法,然后把开学至今的班级情况、孩子们的表现做一个大致的汇报。

这些都要写出详细的发言稿,讲的时候最好能够脱口而出,让家长感觉到:虽然是一个新班主任,但是认真负责,有能力,为这次家长会花了很多心思。

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放心!有的班主任觉得自己的工作只是一些繁琐的小事情,用不着向家长喋喋不休地汇报。

这样想就错了,因为家长对我们的工作内容未必十分了解,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会这个与家长交流的好机会,尽量让家长了解我们工作的性质和细节,调动他们配合我们工作的积极性。

只有准备充分了,你才能够更自信地走上讲台,面对家长。

二.内容丰富:家长会上不仅要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成绩,更应该提醒家长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包括孩子品德言行的进步、综合素质的提高等等。

所以,会上展示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作业本、考试成绩,还应该有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让家长们感受到孩子们的成长。

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碌,疏忽了孩子的心理需求,班主任应该把这项内容也纳人家长会。

从我多年召开家长会的经验来看,家长更多的还是喜欢听有关孩子的具体故事,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和指责。

所以,班主任平时要留心孩子们的行为细节,把要阐述的观点融入一个个小故事中。

如果你平时有记录工作日记的习惯,其优越性就显示出来了,你所说的越是有根有据、真实可信,家长就越爱听,你在家长心目中的威信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总之,在鲜明的主题下,班主任安排家长会的内容应该丰富。

三.形式多样:虽然每个学期才开一~二次家长会,但是从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毕业,加起来就不少了。

每次家长会如果都是一个模式,家长会烦,会不重视。

因此,你开家长会的形式不妨“创新”一下,不要拘泥于一种。

比如,采用座谈会的形式,把教室里的桌椅围成一个圆桌,拉近彼此的距离;再比如,请家长代表发言,交流经验,比你空洞的宣讲更有说服力;还可以请孩子对家长说说自己的心声,或者给家长写信,请家长回信,架起沟通的桥梁……不同形式的家长会,会带给家长不同的感受,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也会成为下一次相聚的期待! 四.当众表扬:不仅孩子喜欢表扬,成人也喜欢表扬。

所以,班主任不要吝啬表扬,不要不好意思表扬比你年长的家长。

表扬会起到引领方向的作用。

有一次,一位家长开会时在会场里大声说话。

等那位家长坐好后,我说:“人家都说我们学校的孩子乖巧、守纪律,其实不是我们老师教得好,而是你们家长的素质好。

家长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

所以,我觉得,我们学校的家长是一群高素质的家长,非常感谢大家如此专注地听我的演讲报告……”一时间,很多家长都镇静下来,有的甚至关掉了手机了。

这样既避免了尴尬,又营造了良好的会场氛围。

再比如,有的家长不关心子女,老师可以通过表扬一些模范家长的做法,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

另外,在家长会上大力表扬孩子所取得的荣誉,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时候,被表扬孩子的家长是最自豪的。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所以每个孩子都要有受表扬的机会。

表扬孩子就是表扬家长,让每个家长都得到表扬,有的甚至登台代表孩子领奖,这样的家长会,家长还怕参加吗?还怕来学校和老师交流吗? 三、从情感上贴近 家长当然是爱孩子、关心孩子的,但是你要让他们感觉到你的爱并不比他们少,甚至超过他们。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你可以表现得更细心,比如孩子身上有许多家长没有发现的问题,你可以一一指出;有些家长不知道的孩子的心事,你可以透露给他们。

这样,班主任从感情上和家长更贴近了,家长自然也就会和你掏心窝子说话了。

当然,这是建立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你对孩子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和家长感情贴近了,教育往往会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从技巧中升华 因为学校里有时换的是新班主任,所以不要避讳自己工作的吃力,更不要忘记适时地告诉家长自己的努力。

一次家长会,我听见一个班主任是这样结束她的发言的:“为了准备今天的发言稿,我写到了今天凌晨二点。

写好了,我把已熟睡的爱人推醒了,读给他听。

他嘲讽我说“又不是领导发言,何必这么较真呢”我说“领导发言未必要像我这么推敲,因为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对孩子负责,都要对家长负责!”她的这次自我推销无疑是成功的,赢得了家长热烈的掌声,更赢得了他们日后的尊重,因为她对工作的认真已经深深地刻在家长的心中

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

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

特别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活动中,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课改工作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将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

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

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做为农村小学的我校在重建学校新文化上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生命化的校园环境氛围1、校园文化环境的重建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

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

在重建学校文化的今天,做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就需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

为此,我校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花坛,配合极具个性化的学校大门,给人第一印象是良好,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

学校两个宣传栏书写了课改的语丝,向社会、家长宣传课改。

教学楼从左到右设置有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规范图,意在让学生天天看到三幅图,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再依次是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小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

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是国旗,国旗两旁写着热爱祖国,勤奋好学八个大字,寓示着中华儿女应胸怀祖国,长大为祖国作贡献。

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一一上墙,旁边配有梅兰竹菊四幅图画,不仅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职责,并要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具有梅兰竹菊的品格,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使师生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同时,学校上下操场栽种芒果树,开辟了一条绿化带,创设了两个园型的花坛,栽种塔柏树,真正做到了阳春葱笼滴翠,盛夏鲜花似锦、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

置身其中,给人以秀丽清雅、生机勃勃、意起盎然、四季皆春之感。

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2、师生精神文化的营造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机会,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

这些前瞻性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

为此,我校开展的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

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学校开辟的二个栏目:《才艺大比拼》,《放飞想象》,《遨游苍穹》,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同时,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

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在教师中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

通过这些群众性组织的构建,既能做到把师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活动上来,又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

再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少先队活动是主要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

鉴于此,学校与集新的果林场进行定期挂钩,充分利用这个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果树栽培种植的技术,懂得管理果树,同时也受到劳动思想教育,不仅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而且对于稳定同学情绪,陶治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开阔眼界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形成祥和宽松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创设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融通。

师生间的心理融通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感受到老师的爱,用爱心浇灌花朵。

近几年来,我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师德师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以名人为表率,开展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依法执教等系列活动,并开展了如何处理偶发事件,如何实施减负的大讨论,创造性地总结出本校的工作方法。

特别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教师应有了正确的育人观,学会了欣赏学生,懂得尊重学生,能够善待学困生,甚至要偏爱学困生。

对于学困生,我们的教师是采用倾斜政策的办法,即:增加一点感情投资,优先一点学习指导,多给一点锻炼机会,放宽一点表扬奖励。

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关注和期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鼓起了上进的勇气,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与压力,让他们同样享受到做为人的尊严与待遇,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三、形成规范的校园生活氛围规范的生活氛围指学生生活的规范化,包括文明得体的行为举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

规范的生活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律修养;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指导,制约行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规范的生活氛围来源于严格而科学的管理。

我们制定了《集新小学生一日常规》、《集新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优秀中队评比细则》、《班主任考核细则》、《五有五无评比细则》、《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等规章。

有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否则,规章就只是一纸空文,对学生缺乏规范作用。

我们利用少先队值日员检查落实。

每周一公布,还开展规范教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我们每学期规定开学初的第一个月为日常行为规范强化月。

通过看、练、比的方法,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21世纪的学校是开放的学校,它将不再是闭关自守的,而是存在于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它与社会上的各种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加强与社区的交流与互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例如请老协、关工委来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开座谈会、讲座、心理辅导课,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共建活动。

让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工厂,进行实习、考察,调查研究。

做好家校联系,办好家长学校,及时向家长宣传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能与家长紧密联系,接受群众的监督,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好下一代的良策。

许多家长能够为了改善学校办学环境,支持学校课改工作出力。

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校园文化的建设,既包括软件的、精神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含有硬件的、环境建设的因素。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活动中,我们要力求突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校园是一块净土,在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

为此,我们要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化,使学校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

使教师在充满人情味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能够拓宽发展空间,胸怀远大理想,让师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从而使校园成为师生不断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场所。

使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知识殿堂的神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家校配合教育的重要性 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