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比尔专业试听语言的影评1200字
坏人C 2006-02-08 00:55:10 看完KB,才彻底承认自己真的根本不懂电影。
内涵其实昆塔只是想告诉你,电影根本不需要什么XX内涵,就这样,一个极端精彩,跌宕起伏,波澜曲折的四小时长的复仇故事,完美的展示了电影中除去内涵之外的一切足以构成“伟大作品”的全部因素。
昆塔根本不在乎你是不是会批评他的作品全无内涵。
内涵有意义吗
按照一部电影里的说法,好的故事本身就价值连城,何况是昆塔讲述的超级好故事。
剧情·第一部第一部甚至啥都没讲明白,你张着大嘴看Uma饰演的复仇新娘在《青叶屋大逃杀Showdown at House of Blue Leaves》一幕酣畅淋漓地杀退御莲的八十八武士,然后两人在雪中角斗,鲜红的血,洁白的血,服部半藏的宝剑,一切都完美地让你惊叹,你大呼过瘾,可昆塔却残忍地结束了这部影片,就好像Uma一般毫不留情。
你根本未曾有幸见知道Who's Bill,甚至一直到影片结束,你都不知道Uma饰演的女侠到底叫什么,天哪,你连主人公叫什么都不知道,却已经傻乎乎地被昆塔娱乐了整整两小时
更加残忍的是,昆塔在第一部结束时甩了一个20世纪最大的电影包袱,双松堂屠杀(Massacre at Two Pines)之后,新娘一直以为自己的女儿已经被害,结果却是,昆塔借Bill之口告诉观众,那女孩一直活着。
你心里除了被暴力美学感染之后的惊叹号之外全是问号。
这时你惟一的选择是什么
没错,看第二部。
剧情·第二部“Vol. 2 is the heart and soul of Kill Bill with Vol.1 proving to be merely the flesh and blood of it.” 等待了六年,昆塔终于让你见到了Bill,这个让你寝食不安夜不能寐的糟老头,真的是个糟老头,一头糟糕的乱发,说话的时候好像嗓子里憋着一口痰,总之是个糟老头,不过这不重要,因为你没必要怀疑昆塔的眼光,既然他选中了这样一个演员,那只能说明Bill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男人的魅力不在脸上,昆塔当然不会忘记这样的真理,昆塔的影迷也不是那种以貌取人的俗人。
第二部的故事当然是第一部的继续(超级大废话),但故事更加清晰,我们终于知道了五年前双松堂血腥的一幕,也终于知道了新娘到底叫什么,好像叫什么Beatrix吧,我们还知道了新娘在白眉道人门下的刻苦修行,还知道了Bill手里那把服部宝剑的下落。
其实这都不做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比遗忘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谜底。
终于在谜底被揭开的时候,我们和新娘一起呆若木鸡地张着嘴,愣在原地,复仇在两个大仇家face to face的一刻被昆塔按了pause键,原因如下:Beatrix背着宝剑手持握着手枪进入Bill的房间之后,她看到的是Bill和自己的女儿正幸福的嬉戏,女儿认出她,于是一家人就这样团聚了。
之后就是长达N多分钟的母女相认的温情场面,让你不仅心生疑问:Beatrix的复仇还会继续吗
还是就此和Bill重归于好,过上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
甚至于你已经开始替昆塔盘算后面到底怎么拍了,顺便惋惜之前那些Beatrix的刀下冤魂真是比窦娥还冤。
但你要是这样想就这的太小瞧昆塔了,什么是大师
大师就是比你厉害,不管你多努力,他都比你高出那么一截,你再努努力,他还是高出那么一截。
你连周星星尚且猜不透,又有什么资格去猜测昆塔
昆塔给出的答案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在昆塔极富创意地把Beatrix的内心世界也成功的展示给大家之后,Beatrix最终还是瞪大了眼睛手刃仇家,然后带着女儿远走高飞。
“Baby,you ain't kidding.”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元素·暴力美学最早听说“暴力美学”一词是在电视里看关于吴宇森的影评,当时记住了周润发之所以有打不完的子弹,不是因为编剧太傻,也不是科技进步快,而是暴力美学,至于为什么暴力要以这样的形式被演绎,就不是我所能猜透的了。
昆塔在KB1中给了我关于暴力美学的全新认识,我第一次明白暴力真的可以如此美丽。
当我向同学推荐这部电影的时候,他问我是不是很血腥,我说是的,非常血腥,但一点不恶心,相反,真的很美。
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昆塔用鲜明的色彩和动画的演绎方式掩盖了一切令人作呕的血腥元素,然后继续痴迷于自己的暴力世界,于是我们看到一幕又一幕精彩到无与伦比的电影镜头:头颅被斩断后不停喷血的脖颈,子弹打进脑袋之后留下的大洞,一只又一只被斩断的手脚,甚至子弹打进头颅的慢镜头全过程,当然,是用动画诠释的。
看完KB之后真的很怀疑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到底能不能称为美学,也许以后应该把吴氏电影称为“暴力神学”,也许昆塔才是暴力美学。
元素·人物形象的展示电影中的人物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既然是围绕Beatrix的复仇之路展开,人物自然是她的复仇对象。
昆塔的伟大之处在于做到了让他们个个性格分明。
不因为任何人不是主人公就放弃对他的描写。
应该说昆塔在长达四小时的时间里,不仅完美的讲述了一个复仇故事,更是把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都交代的清清楚楚,不仅仅是Beatrix和Bill,几乎所有双松堂屠杀的参与者的性格都完整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这才是昆塔的过人之处。
甚至于御莲的得力助手GoGo也被昆塔塑造的有血有肉,可以说影片中没有任何人是昆塔的棋子,每个人都是每个章节的核心,而Beatrix贯穿始终,串起整部电影。
人物形象分明的原因除了昆塔绝不厚此薄彼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昆塔总是把视线集中在一点,即对任何人,基本上只围绕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做文章,于是观众也就自然而然的只是把视线集中在那一点。
昆塔最令人佩服的是什么
是你看完他的作品之后会突然明白你一直被他所指引,甚至完全被他所控制。
这就好像影片中Bill故意令Beatrix找到自己一样。
元素·故事的叙述昆塔讲故事的能力比那个叫张艺谋的白痴好多了。
(这样比较简直亵渎昆塔) 是什么让你坚持看完四小时的电影
是环环相扣的情节。
一个没有头绪的故事,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这就是第一部留给所有人的印象。
当然观看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是个没有结尾的电影。
大家的疑问主要存在于故事的头绪,观众急于知道故事的完整经过和最终结果,所以坐在银幕前两个小时依然津津有味。
当然这里所谓没有头绪是说大家并不知道Bill一伙当初为什么要血洗双松堂,但大家都知道确实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于是我们的主人公要复仇。
于是后面所有的情节都合情合理,而且在情节上不会让人看不懂。
大量暴力元素的使用让第一部极其紧张,虽然是章节式的结构,但一点不松散,昆塔在章节之间衔接得很漂亮,Beatrix的叙述和行踪贯穿整部影片,让故事很连贯。
而因为那个大大的包袱,所以第二部就成了你不得不看的电影。
昆塔用他独到的讲故事的技巧完成了一个很多顶级大师也无法完成的任务:吸引观众去看续集。
而第二部同样不短,如何让观众在影院坐上两个小时仍然不觉得枯燥呢
昆塔依然有自己的办法。
KB在叙述故事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得采用插叙的手法。
KB章节式的结构让插叙变得很容易,而且决不会产生混乱。
记得曾经看过一部香港电影《二人三足》,也是类似章节的方式,每一段人生都被放进一个章节,并且以一段至理名言结束,堪称香港电影为数不多的创意之作。
KB的插叙除了使用直接的插叙性章节之外,最直接和最多使用的方式其实是借Beatrix之口完成一些补充性的叙述。
影片游走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之间,恰当的在合适的时间使用合适的叙述方式,大概只有昆塔能做到这样的驾轻就熟。
因为从一开始就打算用四个小时,所以昆塔根本不担心时间,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把事情讲清楚,讲好。
元素·音乐和音效电影的音乐同样是KB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从第一部片头的《我的宝贝拒绝我》,到影片中大量属于六七十年代的怀旧音乐,都让整部电影在紧张之余不失机智。
而每次Beatrix见到仇人时的警报声更是充分地达到了提醒观众的目的:嗨,注意,我们的新娘又要大开杀戒了。
大师的娱乐方式-“How come? ” -“I dunno. I guess they thought it sounded cool.” 看完整部戏之后,回首全过程,一个发现足以另我们惊讶:我们一直被吸引,全情投入,却始终置身事外。
很多时候,当我们被电影吸引的时候,我们是把自己也加入到电影之中的。
绝大多数导演吸引观众注意的方式是让观众认为自己就是剧中人,而昆塔根本不屑于这么做。
看KB的最大感受就是纯粹的enjoy这个故事,而不是参与进去,并且enjoy的过程是和昆塔一起完成的,就好像昆塔在排戏,而我们就在拍摄现场,不是影院,不是家里,是现场,昆塔就在我们旁边,或者为我们解释戏里的一切,或者手舞足蹈的演员和工作人员,或者沉默不语。
就这样,我们被昆塔娱乐了。
希区柯克曾说非常喜欢观众被自己的电影吓得大呼小叫的场面,想必昆塔也是这等BT人物。
“ One more thing ,Sofie,is she aware her daughter is still alive?”Cool
动作片 《杀死比尔1》观后感2000字
极为夸张的红色背景下,浓黑的粗大字幕闪烁了几秒。
继而听到女子粗重的呼吸,急促。
黑白的电影屏幕上出现男人的脚,锃亮的皮鞋,稳而重的步子。
你只感到心寒。
地板上依稀分辨出女子的面容,损坏得不堪入目:眼睛肿得睁不开,门牙不见了,头发被黑色的血浸濡,满脸的污渍和绝望。
男人的手很温柔,声音也和蔼:“不要以为我在玩虐待,我没有。
或许我会找无聊的人玩,但不和你玩。
你知道吗,小乖乖,这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女子呼吸更为急促:“比尔,这是你的孩子……”话音未落,枪响,头上开花,。
你深吸一口气,想不到男人恶毒如斯,连儿子都不要。
场景迅速收回,开始播放一支轻快活泼的儿歌,使死亡变得诙谐,也更恐怖。
凭我的经验,用儿歌来诠释死亡案件的都令人毛骨悚然。
歌词是这样的: “当我五岁,他六岁;两小无猜,骑木马;他穿黑衣,我穿白;骑马打仗,总他赢;碰,碰,他开枪打我;碰,碰,我应声落马;碰、碰,可怕的枪声;;碰,碰,爱人打中我……季节换,我长大后,就要他;爱人总是笑着说,记得儿时,一起玩。
碰,碰,我开枪打你;碰,碰,你应声落马;碰,碰,可怕的枪声;碰,碰,我曾打中你。
音乐响起,人们唱;,为我响;不知为何,他离去;至今依然,为他泣;不曾对我,说再见;甚至不愿,撒个谎;碰,碰,他开枪打我;碰,碰,我应声落马;碰,碰,可怕的枪声;碰,碰,爱人打中我……” 歌声响起,画面是个女人安宁绝美酣睡的剪影,心中疑惑:“难道为爱杀人
” 场景转换到绿草如茵的别墅区,房子是彩色的,草地上散着一簇簇的鲜花,似童话里小白兔的住宅。
一个高挑的年轻女人敲门,应声开门的是一卷发的黑人女子,满脸的惊恐。
二人迅速交手,没有多话。
霎时,飞沙走石,安宁不再。
字幕告诉我们黑人女子是组织成员,外号“铜头”,是刀法最好的杀手。
打斗因为“铜头”女儿的回家而达成共识,因为高个女子——“黑曼巴”同意不在小孩面前杀人。
厨房里在煮咖啡,“铜头”忏悔以前对“黑曼巴”做过的一切,说已重新做人,要对方给自己一个机会。
在麦片和咖啡的间隙里,“铜头”偷袭“黑曼巴”,对方掷出飞刀,一刀致命。
在小女孩的凝视下,“黑曼巴”歉意地离开。
她离开的时候,童话小屋不复存在,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她是那个被害的女人,没死,作为出现江湖;2、她武艺高强,比最会使刀的人还厉害;3、她尚有仁慈之心,不肯当着小孩杀人。
4、不知道她的名字,根据代号知道她曾是杀手。
“ 画面又回到4年半前,那个浴血的教堂,我们的新娘——“黑曼巴”奇迹地没有死掉,之所以没说她活下来,是因为她成了没有知觉的植物人,一睡就睡了4年。
当晚,独眼女杀手艾尔哼着片头小曲潜进医院,最后关头被比尔的电话制止,比尔要等她醒了以后再杀死她。
4年后某个夜晚,她醒了,小腹平坦,孩子没有了。
在极度伤心之下,她发现自己沦为比尔手下泄欲的工具。
她拔出对方的舌头;几分钟后,她挑断另一名爪牙的脚筋,用门将对方的脑袋碰死。
这时候,我们发现她其实体力还没有恢复,下半身还处于瘫痪状态。
13个小时后,她用意念使脚趾恢复知觉,开始了复仇之旅。
第一个要杀的是混血儿石井尾莲,此刻已荣升为日本第一黑帮的帮主。
关于这个阿莲,身世也极为悲惨。
影片用的形式大篇幅地描写了一个小女孩如何目睹父母的死亡,如何在11岁那年,杀死了恋童癖仇人。
这样的题材,这样的报仇方式,烘托出阿莲变态的冷酷和凶残。
阿莲的扮演者,兼有东方女子的沉静和西方女子的狂野,将那种压抑不住的狠毒发挥得淋漓尽致。
多数时候,她身着和服,低眉敛首,烟视媚行的模样。
然一言不合,即夺人首级。
会议桌上,飞身而至;刀挥处,无头颈项鲜血蓬射,旋即归位,刀身入鞘,美妙之极。
新娘“黑曼巴”飞往冲绳,找到传奇人物,要到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
故事发展到这儿,不免落了俗套,因为我们都是看长大的,深知利器对于报仇的戏剧性。
找阿莲报仇的那段厮杀是经典中的经典。
有了宝刀的渲染,一时间手脚纷飞、尸横遍野。
血雾弥漫的厮杀场面凶残到极致,也唯美到极致。
杀人可以杀得这样美,报仇可以报得这么痛快,真是酣畅淋漓。
黑夜中,我感到自己眼珠发光,对昆丁·瓦沦迪诺表达了极度地赞叹。
新娘“黑曼巴”与阿莲手下厮杀的时候,阿莲关上了房门,很沉静。
安静下来后,“黑曼巴”的样子跟白衣胜雪的阿莲在雪地对峙,又是美与凶残的极致,宁静中杀机四伏,洋溢着死亡的喜气。
这段对决快而干净,阿莲向对手表达了武士最高的敬意,死的时候头盖是齐齐削断的,只惊叹了刀是宝刀,死得没有一点坏样子。
影片的最后,比尔知道了她的复活与复仇,话外音:“她知道有个女儿没有死吗
”片终。
好美的悬念,我的呼吸开始急促。
回想起来,我们不知道4年前发生了什么,比尔是谁,黑曼巴是谁,恩怨从何而来。
从头至尾,就是复仇,复仇
如何评价系列电影《杀死比尔》?
《杀死比尔卷Ⅰ》结尾时,导演向观众透露了“新娘”(乌玛-瑟曼饰)的女儿并没有死。
卷Ⅱ的故事分两线发展,一线为现时正向叙述,讲述“新娘”的复仇过程,另一线则使用闪回,讲述“新娘”跟随中国武术高手“白眉”(刘家辉饰)练功。
扫除了O-Ren Ishii和维妮塔-格林(Vernita Green)后,“新娘”的死亡名单上只剩下三人:巴德(迈克尔-麦德森)、Elle Driver(达瑞-汉娜)以及最终的敌人:比尔(大卫-卡拉丁)。
本报讯(记者李如一)今天是昆汀-塔伦蒂诺的影迷的节日,《杀死比尔卷Ⅱ》在第一集上映半年后,终于正式与北美观众见面
被第一集震得落花流水、翘首以待的影迷们终于盼到头了。
一部电影被一分为二,且两半上映的时间相差如此远,这并非常例。
但观众的热情丝毫不减,早前看过试映的影评人已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文字赞美《杀死比尔卷Ⅱ》,相信无论票房如何或获奖与否,这将是又一部Cult片经典。
比起第一集的近乎“无剧情”,《杀死比尔卷Ⅱ》除了在功夫打斗场面上狠下功夫外,也对剧情作了近一步推理,塔氏在《低俗小说》里展示出来的编剧功力,在这里得到了更加成熟的运用。
另外,塔氏还透露,《杀死比尔卷Ⅲ》的拍摄也已列入计划中,不过由于要等在片中被“新娘”杀死的小女儿长大,15年内都不会开拍。
看来,塔伦蒂诺迷们又要面临新一轮的期盼了。
对比塔伦迪诺以前的电影(如:《低俗小说》《落水狗》)《杀死比尔》系列我觉得很一般。
一句简单的话:好莱乌里的简单的产物。
还不如《骇客帝国》。
他的“暴力美学”应该充分体现在他以前的作品,我当然不否认他的“暴力美学”,但是《杀死比尔》太注重表面,结构虽然很“曲折”但没什么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