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名言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 ——《礼记》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 ——陶行知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张载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斯宾塞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1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1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 1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叶圣陶16、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 1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
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18、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19、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2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21、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狄德罗 22、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英国作家萨克雷23、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 24、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
……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洛克25、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27、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马卡连柯28、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马卡连柯29、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30、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31、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林格伦32、在我们的社会中, 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 而且是道德的范畴。
——马卡连柯33、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
——阿米尔34、真正的教育与其说是言辞,无宁说是在实践。
35、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
36、凡是出于人为的事,人都能破坏它,只有自然的本性是不能消灭的,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3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38、读书使人充实 ,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美,富兰克林39、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朱舜水集.劝学》40、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 41、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郭秉文42、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陶行知43、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
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
——普良尼施尼柯夫44、读史使人明智,读私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
——培根4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春秋政治家 46、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魏源47、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48、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爱因斯坦 49、不愤不启,不启不发。
——孔子50、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
朱自清《匆匆》的教案
匆匆-教学设计1匆是九义教材二册新入选的课课文通过作者对日子的匆匆,一复返,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根据这点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悟情,悟理,悟文”。
一 激趣导入。
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
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交流对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二、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荐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二)、交流学习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感受
指导朗读:画横线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③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呢
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理解:徘徊罢了 匆匆罢了 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
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作者感情。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好句,感悟文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你也来一两句。
五、综合活动: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
学六年时光,一眨眼就要从我们身边匆匆而逝了,想不想留住时光飞逝的脚步,让我们小学的日子在长一点
可是,这样的想法能实现吗
唉
记得上节课那位因时光飞逝和我们一样叹息的那个人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名著《匆匆》。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 1、在MTV中赏读课文。
2、欣赏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在上节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自己对文章的领会)三、选择学法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来去匆匆的时光老人总是在一班的时光列车上向我们招手了,真想大声的问他: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还好。
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这一回,你们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学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汇报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五、升华体会 此时,我们再看课题《匆匆》,你会觉得它是作者对我们发出的一种怎样的声音
在这种声音中,让我们齐读 课文最后一段中作者再次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六、情感倾诉 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课堂导入常用的几种方法
1课堂导入手法有哪些导入的手法有:1、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2、直观导入,指教师通过实物、标本、挂图、图标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媒体对于教学内容相关信息进行演示的一种导入方法。
3、故事导入,指教师利用学生爱听小故事、爱听趣闻轶事的心理,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有科学性,哲理性的故事、寓言、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
4、实验导入,教师通过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5、问题导入,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
6、情境导入,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等,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
7、温故导入,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的知识有关的旧的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合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
8、悬念导入,指在教学中,创设导游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9、经验导入10观念冲突导入11、板书导入12、活动游戏导入13、练习导入。
3本次课的重点是课堂导入技能的分析。
通过学习,才感觉到一节好课的开始关键在于导入上。
记得有这样一句俗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的确如此,课堂导入作为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
名言有什么好处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浅谈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事事皆如此。
因此,课堂的导入对一节课课堂效果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起到一下主要作用:一、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课间活动时间,学生们会很放松,很多学生也会打打闹闹,也有些学生看些课外书这样的话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在课堂之外。
上课铃声响起,尽管学生们的人已经到了教室内,但情绪和思绪可能还没有完全调整好,这时候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起到安定学生情绪的作用,并能成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的课堂上来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也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对于英语课更是如此。
而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一旦学生对于英语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定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强大的学习动力三、创设良好语言环境,活跃课堂气氛。
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而且现在大多数的中学校园里极少有外籍老师或者外国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在这种环境中对英语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等等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语言环境的创设对于英语课堂来说就变得至关重要。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语言的学习,课堂气氛自然而然也就活跃了。
四、承上启下,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能引入新知识,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起到了复习和预习兼有的效果。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总结,根据上课时间、课型等因素的不同,我个人经常采取以下的导入方式:一、新闻事件导入。
例如在4月14日早上上课的时候,我非常难过的对学生说:“i am sorry to hear that there was a strong earthquake in yushu of qinghai.many people are killed in the earthquake and many houses are destroyed,too.然后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些网上下载的图片,同学们看完后都非常难过,我趁机对他们说:“what do you think we can do for them?孩子们都纷纷举手发言,都说要捐钱捐物。
班长站起来说:“i think we are so lucky!我很感动地说:“yes! we are more lucky than the people in the earthquake area.so i think we shoud not waste any time and anything.i will work harder from now on.what about you?学生们又踊跃发言,都表示要好好把握中考前这宝贵的时间,全力以赴地学习。
接下来的一节课学生们的状态都特别好。
虽然讨论时事新闻表面看会浪费一点课堂时间,但事实上,只要利用好了,即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和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了解时事新闻,还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效果非常不错。
这种方法非常不错。
当然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初二和初三年级使用,因为这时候学生的单词量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
而且在使用这种导入方法时一定要尽可能使用比较简单的英语,而且尽可能的使用已经学过的单词和句型。
采用的新闻也应该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二、名言、格言导入。
在讲授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等级这一堂课时,我事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几条英语谚语,让学生翻译成汉语成语或者谚语,结果学生们讨论特别活跃,“the more, the better.”(多多益善。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臭皮匠赶一个诸葛亮。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
)“easier said than done.”(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the older, the wiser. ”(姜是老的辣。
)“better early than late. ”(宁早勿迟。
)这种利用英语谚语导入课堂的方式,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在无形中学到了语法知识,记忆还特别深刻,同时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三、提问式复习式导入。
也就是对于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提问的方式。
这种方式虽然传统,但复习效果很好,经常使用还可以督促学生课前课后及时复习。
在使用复习式导入的时候,最好加点灵活的形式,比方说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等,老师也要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当场的鼓励性的表扬,只有这样,课堂的导入才不死板,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图片或短片导入。
利用比较有趣的、和课堂有关的图片或者动画短片导入新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很好。
但图片和短片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要与复习或者新课有关联,要有趣味性,要适于用英语表达,否则就会让学生只看热闹,而并无教育教学意义了。
例如又一次上写作课,一开始我并没有告诉学生要写作文,而是用多媒体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了下面这幅画:(不好意思,图片没插入,不知什么原因。
学会后再插入吧。
)当学生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当然很感兴趣,也很吃惊。
让学生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之后,我开始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picture?”……“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our earth?”……由于图画形象生动,学生们很容易理解,我只是稍微一启发,学生们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看到火候差不多了,我才告诉学生:“ok, boys and girls, i know you have so many things to say about this picture, now please write them down and tell me your feelings and ideas.” 由于图画使用的好,作文的完成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效果特别好。
五、聊天式导入。
可以和学生聊聊生活,家庭,校园,班级,同学,明星,爱好兴趣,天气状况,一些节日等话题。
因为和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学生也很感兴趣。
讨论这样的话题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六、歌曲导入。
唱歌可以说是中学生们最喜欢的事情了,学生们记歌词的本领当然也是很厉害的。
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播放英文歌曲也是我和学生都非常喜欢的导入方式,但我的做法不仅仅是播放音乐,而是一般先把歌词打到大屏幕,甚至漏几个空,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练习听力。
因为有任务,更有挑战性。
例如又一次我请同学们欣赏英文歌曲《big big world》,我是先做了一个简单的课件,优美的秋天的背景下,打好了歌词i can see the first leaf____, it‘s all _____ and nice, it‘s so very cold ____ , like the way i‘m feeling _____,. i‘m a big big girl, in a big big world, it‘s not a big big thing if you _____ mebut i do do feel that i will ____ you much, miss you much...outside it‘s now ____, and ____ are falling from my ____, why did it have to ______, why did it all have to end…然后我让学生一边听歌曲,一边记下所缺歌词。
就这样,我和学生们既欣赏了音乐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听力,让学生们轻松愉悦地学到了不少知识。
同样,我们选歌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歌曲不能太长,歌词也应该比较简单,如果歌词里有我们所需要的单词和句型那就再好不过了。
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喜欢的课堂导入方法。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和上课的时间、课堂内容、课型以及老师的个性等相符合。
更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和课堂关系密切。
其次,要有教育性和趣味性。
最后,课堂导入最好能和课堂结束语首尾呼应,这样会更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应用到教育教学中
摘要:当前小学教学偏重智育,忽视德育美育;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偏重教师权威,片面强调共性,无视学生的个性、感情、兴趣、爱好、差异和人格;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包办学习过程,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学生的自主性。
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全心全意实施素质教育;少些包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的评价制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更新理念;主体地位:评价制度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
”可见素质教育的目标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倾向,顺应了当代国际教育人文化的潮流。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可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全面性”是素质教育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表达。
基础教育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使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阐述。
二是“新”,即在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内涵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反映了新世纪大教育的时代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未来终身教育对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把提高国民素质为基本目标和根本宗旨,一是要从教育内部自我完善、自我评价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倾听时代的呼唤,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做到把人的自身发展要求同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把教育内部自我评价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
二是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标准,探索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把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素质教育从基础教育阶段扩展到整个教育系统,成为中国教育走向21世纪的一面旗帜。
三是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社会系统工程,推进教育内部和外部相配套的整体改革。
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全心全意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思想是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和统帅,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损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取得共识。
比如现在有几种说法,一种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没有什么不同。
理由是素质教育也要考试,“应试教育”也讲素质;第二种是大同小异,或小有差异。
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一点差异,差异就是少一点活动,少一点音乐和体育,所以不必做什么大的改动,加一点就行了,对“应试教育”作点修补就可以了;第三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互相渗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说我是“应试教育”我就是“应试教育”,你说我是素质教育我就是素质教育。
于是把升学率的经验改一改,贴个标签,就成了素质教育的经验;第四种是素质教育重要,“应试教育”也很重要,二者同等重要。
实际上,这些看法是要混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差别,尽量把“应试教育”说成是素质教育,如果都这样搞,那实施素质教育很容易,贴上标签,全国一下子都是素质教育了。
然而,当前小学教学偏重智育,忽视德育美育;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偏重教师权威,片面强调共性,无视学生的个性、感情、兴趣、爱好、差异和人格;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包办学习过程,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学生的自主性。
长此下去,将使学生驯服奴化,人格失调;思维定势,不善思考;盲目崇拜,不敢怀疑;因循守旧,不能创新;缺乏闯天地、担风险的勇气,丧失独立生存、应付挑战的竞争力,这些都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格格不入。
因此,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学人文化改造,培育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是当前教育变革的一项新课题。
转变教学思想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主动地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体质体能、审美情趣、劳动技能和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素质。
所以,转变教学思想是小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那么,小学教学该树立怎样的素质观呢
众所周知,国家人才素质的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小学教学工作要遵循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教师要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渗透素质教育”。
这不仅为小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明确指明了小学教学应该树立的素质观。
二、少些包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新世纪。
谁善于学习,谁就拥有未来;学会学习,就是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长期以来,小学教学重教轻学、重“主导”轻“主体”的现象已使学生的主体性受制于教师的主导作用,造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低下,面临失去竞争力的危险。
因此,必须改进小学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辩证地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求知。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做到“目中有人”。
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 “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
因此,作为小学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
然而应试教育的误区就在于,一方面,施教者未能完全明白这一点,只强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教学方法是满堂灌、一家言,久而久之,学生只是接收器、盲从者,谈不上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体”意识,注意的只是几个学习尖子。
围绕尖子施教,针对好生发问,冷落了其它学生。
这种做法大大挫伤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小学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一改应试教育的弊端,做到如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讲的那样: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其具体施行办法如下:1、形式灵活,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所谓“全”,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
因此在教学上就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知识传授上要因材施教。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自身条件不同,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一刀切,要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
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脑可动,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各有所得。
人不能被动地接受来自他自身以外的刺激。
有效果的学习必须具有个人的意义,使个人能在时间和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按照他的知识和理解去行动。
小学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表现是,面对全体学生,选择灵活的教学形式,动员全体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
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形式。
教师应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
集体活动、个体发言交替进行,要切实避免老师和几个尖子学生反复“表演”的现象。
对能力差的学生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优秀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
为了促使学生人人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老师也可采取小集体活动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后桌讨论,选一代表发言。
2、教师当“导演”,培养学生的能力。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无视或轻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放任学生自流,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害的。
当然,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等于以教师的责任和权威去压抑学生,而是要善于把学生的上一个发展阶段和目前阶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道路。
因此,小学教学中教师应摆正位置,在课堂上当好“主持人”,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当好“向导”,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工具;当好“咨询者”,及时释疑解惑;当好“发动机”,提供成功的机会,激起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鼓足学习干劲。
听、说、读、写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小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严格要求他们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并辅之以方法技巧的传授。
如练习用普通话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好语调及节奏,读出情感韵味等。
要指导学生熟悉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字形意义。
课堂上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并长期坚持下去。
说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交际的需要。
3、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交流活动,是师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它包含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三个阶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优化教学过程对于小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就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言,并不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在问题和情境之中,教师去努力激发学生认知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学习的过程。
只有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上,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不能把自己作为中心,而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的学生观,这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
(1) 研究学生,准确放矢研究学生,把握学生思想实际,是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关键,因为小学教学不仅要解决学生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学生信不信、愿不愿意学的问题。
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提高实效,更着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接能力和思想品质的特点,了解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要找准教材与学生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变式”导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恰当地破题导入,不但提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且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预备状态。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材内容采取不同方法。
“变式”导课,激发兴趣,把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之中,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为体会中心渲染气氛。
我常采用启发谈话,实物图片演示,实际操作,讲故事,学格言,设疑等形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好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善于组织讨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主要靠学生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强化,在语文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组织讨论。
善于组织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教学民主,优化学习环境,实现自我教育;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师讲解的单向、单调,把知识强加于学生等弊端;有利于活跃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三、建立新的评价制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还要不要考试,要不要分数,对素质教育应如何评价
这是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崇尚“应试学力”,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数,人为的把考试作为强化教育教学的唯一手段,把文化课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奖惩、评聘、进级、晋升的唯一根据,学生和学校的优劣,也以此而定乾坤。
教师和学生都在为考试和分数而辛苦,其弊端和危害不言自明,而现在搞素质教育,还要不要升学率,要不要追求高分数
回答是肯定的。
其实,考试绝不是“应试教育”的专利,考试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性环节,是评价素质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不能把教学中正常的考试与“应试教育”等同,认为反对“应试教育”就是反对考试。
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应该是分数及升学率越高越好。
其一,因为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教育在全面发展的大前提下,采取科学适宜的手段,提高教育质量与升学率,定会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等方面的提高,这完全符合21世纪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其二,分数是衡量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文化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坚实基础,对于高分与升学率,要斥止的应是“片面的”和“一味的”追求的做法;其三,就目前不少学校纷纷效仿的“等级+特长”或“合格+特长”等评价方法而言,其等级也好,合格与否也好,特长也罢,其基础也是量化的结果。
我们对教育的评价原来基本上是分数评价,为什么大家重视百分制?百分制评价得很精确 。
现在要改变单纯的分数评价,必须下大功夫。
首先一点是不“唯分”。
如果评价“唯分” 就和“应试教育”很难区别开来,很难划清界线。
我们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评价制度要有新的指导思想。
关于新的评价制度,一是要对德、智、体、美、劳等各育在评价过程中的权重进行有效调控,以改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过程中的各育之间结构性的缺失,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二是新的评价制度一定要简单易行。
如果太繁琐,搞很多指标,就会很难操作。
太繁琐了就没有生命力,推广不开。
归根结底,素质不是考出来的,素质的提高是靠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去培养,去熏陶,去诱导,去推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结果。
不能什么都用考试去解决问题。
品德怎么考?事实上,有的品德课很高分的人却成了犯罪分子。
思想情操、感情、意志,与人合作共事、艰苦奋斗、艰苦创业,这些都不能用考试去解决。
所以,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去提高素质是不行的,还是要建立素质教育新的评价制度。
孩子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
有个猴子掰棒子的故事,猴子掰了个棒子夹在腋下,走着走着发现个西瓜,就去抱西瓜,结果棒子就丢掉了;抱着西瓜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兔子,就去抓兔子,西瓜又丢掉了。
老师问:“你们说猴子怎么样啊?”有的学生说这个猴子真笨,见异思迁,贪心太大,结果什么都没捞着。
也有的说猴子永远都不满足现状,总是有新追求,有新的目标,这种进取精神非常可贵。
这两种学生的回答都反映了学生的智慧的火花。
为什么一定要褒一贬一呢?还有一个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水;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泥巴。
有个学生说雪化了变成春天。
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
大诗人雪莱就说过,现在是冬天,那么春天还会远吗?雪化了变成春天答得不是很好吗?但是,根据标准答案他是要得零分的。
多年的“应试教育”,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对多类型、多层次人才的需要,是与素质教育相背的,在教学中,我采用随时考核的方法,来避免凭期末一次书面答卷的百分制来评定学生优劣的弊端。
我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采用“黄红花”来考核学生。
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积极、认真,可得小黄花一朵;积累到五朵便可得红花一朵。
小红花朵数便作为这一学期学习成绩的评价依据,这样的考核做为一个动态过程来完成,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的健康发展。
这样的评价公正、合理,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小学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见识,还需进一步学习探索,增强素质教育意识,使每位学生能主动,全面的发展。
求引用古诗或名言的作文开头
例如:引用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
“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记叙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现魅力。
1.秋日里,在草堂与杜甫一起仰天长号“八远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体会诗人背井离乡的心酸和穷困潦倒的无奈。
欣赏美国诗人狄金森的:“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披上艳丽的轻纱,我不愿显得呆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入冬,我手捧着亲爱的书,在火炉准备一杯热茶,就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温习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利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衾不暖锦衾薄。
”的塞北风光。
依偎在窗前,描绘“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苍凉景象……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母亲一般的温柔与无私,辛勤地哺育着世间万物;夏季,炎热的季节里,是风,送来了凉爽。
阅读风,感受它的温柔与体贴。
3.且看那“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气概,看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看那“海内存知己,天涯苦比邻”的胸襟……4.这个年代,没有宋词,所以,我寻觅不到“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的意境,寻觅不到“千金纵买相回赋,脉脉此情谁梦”的,寻不到“妨把浮名,换了浅斟你唱”的无奈,寻不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悲凉,在这个没有宋词的年代,我却固执地认为,那是世上最美的乐意。
5.“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评……”,遥望历史的蜀地,回想那些熟悉的面孔,感伤的眼泪潸然而落。
6.“何当共剪西窗,却话巴山夜雨时”,漆黑的夜掩盖不住你不断落下的泪水,绵绵的家愁萦绕在倾盆大雨之中……7.有时,我也想化作历史的足迹,重踏“雨邑清尘,柳色青青”的一片美景,饱览“苍苍翠微,蝉鸣幽深”的致远宁静,感受历史的一片沧桑。
8.他仰头望望天空的飞鸟,是那样自由,朝着梦想奋力翱翔。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满心悲愤,他转身一跃。
他的一跃,凝成了一条弧线,宣明了满心的爱国情怀与“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潇洒
9.揭自然面纱,拥美丽怀抱。
自然绝不会单调,因为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点缀;自然绝不会孤独,因为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陪伴。
10.窗前捧诗词,邂逅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女子愁情愁几何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年少的你是幸福的。
可命运之神却没有垂青于你,让柔弱的你承受多舛的磨难,文物丧失,丈夫远逝,金兵南下,带着对明诚的追忆,国家的担忧,你在“满地黄花堆积”的秋夜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倚窗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你捂胸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望雨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朱自清的《春》怎么导入新课
以管窥导语之妙来源: 作者: 添加时间:2008-11-17 19:14:00 简洁精妙的导语是一场好戏的诱人开场,是一首好曲的精彩前奏,会如磁石般吸引学生去课文中寻奇探美。
笔者就以之导语为例,以窥各式导语之妙。
一、引用式导语信手拈来之妙——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觉到了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了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猛然感觉到了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浣纱时猛然感到了水的血脉……当他们惊喜地奔走呼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为这一季节命名——春
注:被信手拈来这些文字出自张晓风的散文,用充满感染力的声音动情说来,必如行云流水般精妙。
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引用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佳句好段、、诗词、对联,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及释说,不仅可以导入对新课的学习,还可以吸引学生广读博览丰富知识。
二、析字式导语说文解字之妙——板写的小篆字形,上面是“艸”中间是“屯”下面是“日”。
咱们来看看这个字,你能描述出来它的意思吗
(学生描述) 根据,“春”是从艸从日,屯声。
艸:象形字,就是“草”。
屯:会意,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
“草”和“日”表示春日转暖,草木复苏。
注: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备一本,汉字象形会意形声之美书法点画结构之美,在语文课堂应时时熏陶。
教师围绕要讲课题,给学生解析中国汉字,让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知识的同时,也了解汉字博大精深知识,增强学生运用祖国的能力,多点语文味。
三、悬念式导语激发兴趣之妙——曾经有个盲人乞丐,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
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
奇怪的是,自从诗人在那块牌子上添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
请同学们猜猜,诗人送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样的话
(诗人赠送的话是: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
)接下来谁把自己看到的春天告诉这个盲人
注:老师抓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故事中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悬念解除之后抛出的问题,又接着激发学生走进课文、学习知识的欲望。
这是一种通过设置悬念来将学生引入求知情景之中的导入方法。
学习动力的强化就来自悬念式导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四、积累式导语包罗万象之妙——春在文人的笔下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你积累了哪些和“春”有关的成语、民谣谚语、格言警句、对联诗句
也可把相关文章推荐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生:春暖花开春华秋实;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春日绣衣轻,春台别有情;春烟间草色,春鸟隔花声;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春不尽春春相映。
注:让学生或搜集或交流或展示积累的与课文有关的成语、民谣谚语、格言警句、诗句对联,以调动积累来促进积累。
这是常用常妙的课前大搜集课上大荟萃,积累种种,包罗万象。
五.问题式导语启迪心智之妙——文章除了开头一段和末尾三段提到了春,你从哪里感受到文章描写的是春天呢? 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启迪学生心智,还给学生的思考提供“支架式”帮助,激起学生从事有一定难度的脑力劳动的兴趣,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问题式导语可引导学生对文本意义有深入思考和独特发现。
其他还可以有直接式妙在开门见山,谈话式妙在拉近距离,比较式妙在对比鲜明,过渡式妙在温故知新,歌曲式、谜语式、读题式……异彩纷呈各有其妙。
同是《春》,不同的导语不同的精妙。
以管窥豹,尚可见一斑,百篇文章百般精妙导语,放眼去看,岂不妙不可言
老师与学生同唱一曲《春天在哪里》,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地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老师由学生们都熟悉的《春晓》这首诗入手,由诗的内容引出朱自清又是怎样描绘春天的问题,从而进入新课的讲授。
老师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开讲,然后让学生说出形容春天的词语。
几个学生回答以后教师作总结:这么多的词怎么能说完呢
由此而引入对《春》一课的学习。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你看,那峰峦雄伟的高山,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喷薄而出的红日,那姿态万千的彩云……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而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更是大自然的杰作,让我们在朱自清的《春》中去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吧
这一段充满感情的导语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