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时代有一首 我的理想不止是做第一的歌词 是什么歌
朱晓琳 - 那一年我十七岁 台曲 歌词编辑:Luan Zhua 背起行囊穿起那条发白的牛仔裤 装有其事的告别 告诉妈想我想离家出游几天 妈妈笑着对我说 别忘了回家的路 站在门口想了好半天 鼓足勇气走出了家的门 还是回头望了好几眼 毕竟是独自离家出门 喔喔喔 那一年我十七岁 歌名:《那一年我十七岁》
跪求关于共青团的论文,题目不限
共青团工作社会化机制探析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共青团工作社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构建社会化载体,进一步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构建社会化运行机制,大力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构建社会化配置方式,有效整合团组织内外资源;构建社会化服务方式,实现团组织全方位服务青年。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社会化;机制构建所谓“社会化”,是指新的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接受文化传统,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后来被研究者引用到组织领域,成为一个组织依靠社会、动员社会,又作用于社会,以实现特定社会目标的互动过程。
对于共青团工作来说,“社会化”既是有效的工作手段,又是系统的工作思路。
通过不断的实践,可以使共青团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共青团工作社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构建社会化载体,进一步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非公经济空前活跃,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不断涌现,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在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纷至沓来。
以青年为主体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青年作为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大量涌入,在为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产生出一个庞大的青年需求市场。
相比之下,传统的共青团组织设置方式却先天性不足,有团员无组织的现象大量存在。
在中西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青年劳动力资源的大量输出,许多农村成为“空壳村”,团组织有名无实,工作无法运转。
因此,如何因地制宜设置团组织,实现团组织设置的社会化成为团组织应对工作挑战的重大课题。
共青团组织要做到更好联系和引导广大青年,顺应时代发展,服务党政工作大局,就必须改变以往局限于工作单位开展活动的状况,树立大社会的观念,构建社会化载体,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
要构建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载体,首先要求团的基层组织设置要从单位转向社会、向社会延伸覆盖。
在城市,由于非公经济中企业的社会职能逐渐转移到社会,需要所在社区团组织承担起其责任和义务。
对于非公经济企业团建工作,团组织只有争取到企业业主的认同和支持,才能为团建工作奠定基础。
团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站稳脚跟之后,要以“一建三争”(建立团组织、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争当优秀团员、争创优秀青年集体)为载体,采取挂靠、联合、选配团建联络员等方式逐步扩大团组织的影响。
在农村,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青春建功新农村”活动为抓手,积极应对农村团组织建设遇到的挑战。
利用新农村项目建设引发青年劳动力回流的有利态势,推进农村团组织建设。
同时,把一些力量薄弱的村级团组织就近与其他强村结对、合并,实行强村带弱村战略,推动村级团的工作整体推进。
以农村青年中心为纽带,积极探索依托基地,农产品协会等形式建团。
对于各地的流动团员,要积极探索“一个身份,双重管理”的模式,继续搞好社区建团工作,在试点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成熟一个,组建一个,“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团组织只有肩负起反映民意、服务社会、凝聚民心、动员社会的职责,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成为组织和引领青年社会力量的坚强核心。
二、构建社会化运行机制,大力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青年是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青年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博客、自组织社团、新型协会不断涌现。
近几年来由青年个体根据业缘、趣缘、地缘而成立的大量青年社会民间组织,就是以休闲、娱乐、交友、体育、旅游、车迷等多种兴趣为目的和为环保、慈善、维权、公益事业义务贡献等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比如上海出现的“相约四季”俱乐部、“青年白领”俱乐部、“帕奥车友”俱乐部等。
开放包容的社会为青年展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需要团组织的工作形式随着青年社会民间组织需求而转变。
共青团组织要更大程度地吸引和凝集青年,就应该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行机制,根据青年的物质文化需求开展工作。
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行机制,需要研究青年、认识青年。
共青团对于青年的调查和研究要更贴近青年的现实生活,更贴近党政和社会对青年的关注点,通过建立青少年社会调查系统,让党和政府及时、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青年的动态、需求和呼声,影响和参与政府及有关社会组织关于青少年问题的决策,进而形成青年问题及有关社会问题的预警反馈机制,同时增强共青团组织在有关青年事务中的发言权和权威性,促进有关青年立法、青年政策和青年工作的发展。
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行机制,在自身职能的履行上要“补位”。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来一部分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步由社会团体来承担,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管理上的缺位,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进城务工青年权益的维护,青年志愿活动的组织协调等,这些工作与青年自身发展密切相关,也是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易被“边缘化”的部分,共青团组织有自己的政治、组织、人力等方面的优势,完全可以承担青少年事务的管理、青少年权益的维护、青年文化的弘扬等部分职能,因此,共青团组织要在自身职能的履行上自动“补位”,进一步扩大工作范围,更好地融入社会。
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行机制,服务青年的工作手臂要“延伸”。
一个重要的“延伸”是通过青年联合会,青联地方会员组织作为联系各青年团体的联合组织,其形式的调整和变化将有利于联系社会青年,联系民间青年社团组织,同时易于青年的认同和接受。
还可以通过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兴趣社团,甚至“QQ网络群”等多种形式,把青年组织起来、联系起来、凝聚起来、调动起来。
各级团组织要把青年工作的开展向非团员延伸,向八小时之外延伸,向下级团组织延伸,形成团组织工作运行机制的社会化、网络化。
对于不同性质的青年群体采用不同的组织联系形式,有利于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填补社区两新组织团建中的空白,使两新组织的青年职工在政治意识淡化的情况下,在企业提升自己的经济收入和业务技能的同时,也能参与融入以团组织为核心的青年外围组织活动。
三、构建社会化配置方式,有效整合团组织内外资源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资源配置社会化。
共青团工作社会化层面的推进,要求共青团积极营造社会对青年组织的需求,在青年工作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上,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方面团的一些资源在流失,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资源在流入。
要使共青团的资源流入大于流出,关键的问题是要营造青年和社会对共青团工作的需求。
只有存在需求,才能有市场;只有有市场,才能有各类资源的进入。
当前共青团在这方面具有多方面的可能性和充分的现实条件:一是政府工作对共青团的需求,如参与再就业工程等;二是社会上的各类青年群体的发展对共青团组织的需求,如“白领”青年群体,迫切需要有人为他们建立互相之间及其与社会其他人群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三是2007年中国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上,青年日益增长的生活和文化需求。
共青团工作只有进一步适应这些需求,才能赢得更多资源的支持和投入。
共青团的各类资源是开展团的各项活动的重要保证。
团的各类资源主要包括人、财、物、信息等。
这些资源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来源于上级,如人员的调入、经费的划拔、党政、党团共用阵地等;二是来源于自身,如由团办实体、团的刊物发行所创费用,这两个方面的资源来源有限,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下功夫进一步整合资源。
首先,争取组织资源。
要争取上级支持建立青联、青企协、少工委、预青办等组织,充分挖掘与青少年事务相关的部分资源,优化共青团的工作环境,及时争取政府职能部门在人员、政策、技术、经费上的支持。
其次,争取资金资源。
随着共青团工作职能的不断拓展,共青团单纯依靠财政拔款、依靠自身的有限资源开展工作已远远不能满足共青团事业可持继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共青团组织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注重市场法则与组织优势的结合,在服务大局和社会的过程中,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
要依托社会力量建立各项基金,采取多种形式,争取多家企业建立各项基金,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推进救助社会性弱势群体工作的深化发展。
通过青联、青企协等组织进行融资。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定期组织举办联谊会、座谈会、培训班和参观考察等等,以及通过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支持,加强协作,同时赢得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对共青团工作的信赖和工作资金支持。
再次,争取社会资源。
团组织设计的主题活动和工作,采取企业出资协办,给予企业冠名权,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对已通过市场化运作的阵地如读书社、律师事务所、农业服务中心、青年中心等,通过团组织的政治优势进行扶持、命名,建立团组织参与管理的合作式的团的活动阵地,团员青年在参加活动时凭证优惠,团组织负责提供宣传、推介等方面的服务,既达到了服务青年的目的,又扩大了团的活动阵地。
最后,争取人力资源。
通过开展青年人才开发活动,扩展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通过“五四青年奖章”、“十大杰出青年”等项评选活动,发现和树立一批青年典型,通过“十杰”带动青年的各项公益事业发展。
要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不断树立青年良好形象,满足青年的人生成就感。
此外“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青年文化活动,青工创新创效等团的品牌活动在不同程度上为共青团组织争取了更多的人力资源。
四、构建社会化服务方式,实现团组织全方位服务青年在社会转型期青年的发展需求是多方面。
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就业已成为青年发展的第一需求。
中国作为世界青年人口大国,就业不仅是青年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
共青团组织要紧紧围绕青年就业创业这一中心,切实搞好服务。
一方面要对市场定位进行分析。
通过对青年就业和创业特点的长远分析,确定青年创业行动的初级目标是就业,高级目标是创业;确定把实现就业作为青年创业行动服务青年群体的措施,把帮助创业作为服务青年个体的措施;确定青年创业行动的现阶段目标是就业和创业,社会目标是大力弘扬青年创业的时代精神。
通过对团组织能力和作用的分析,把团组织的切入点放在青年创业的第一个环节。
另一方面,要对市场潜力进行分析。
既要做盘活存量的文章,更要突出做好增量的文章。
共青团组织既要积极在企业和青年中牵线搭桥,提高就业和再就业的成功率;又要通过扶持青年企业家和青年创业典型,使其事业做大做强,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就业机会从盘活存量到提高增量,从基本内涵到持续递增。
团组织要根据青年现实需求,多做服务于青年的实事,如培育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就业信息平台,促进青年就业;加大青少年培训教育建设力度,建设务工青年培训学校,加强青年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广大青年的就业创业。
农村和城市包涵着各种不同的单位和经济组织。
共青团组织要通过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更好地服务于青年的学习和成长,维护广大青年的合法权益。
要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图书室、阅览室,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推进青少年“维权岗”建设;建立社区青少年各界专业人才服务队、青少年法律学校,深化青年文明社区活动;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服务特殊困难群体,扶助弱势青年群体,关爱特殊青年群体;运用好社区的阵地资源,优惠向未成年和青年开放,为社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
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运行有利于解决团的基层组织设置与青年群体分布结构不适应的矛盾,青年的需求旺盛与团组织供给能力薄弱和工作方式陈旧的矛盾,以及共青团事业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探索,为共青团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奠定了基础。
■
创业者必须看的十本书有哪些
共享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共享作为五展理念之一提出,并“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这是对我们党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新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和重要指南。
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共享发展理念,首先要准确理解领会其深刻内涵。
从覆盖人群而言,共享是全民共享。
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国家性质和党的宗旨决定的。
总书记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全民共享,首先是全体人民都能从改革发展中受益。
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人民既是抽象的、整体的,又是具体的、分阶层的。
全民共享就要使各阶层、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绝不让一个人掉队。
其次,全民共享绝不意味着没有差别。
人的智力高低、体力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家庭条件的差异是客观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搞没有差别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对于付出更多劳动、更多努力,拥有更多知识、更多资本,创造更多价值、做出更多贡献的人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社会差别原则。
全民共享就是要做到每个公民付出与回报成适当比例,根据付出各得其所。
第三,人民享有的差距不能过大。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下去,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如果人与人享有的差距悬殊,出现两极分化,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又会带来社会不稳、经济发展受损等严重问题。
全民共享,就要把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区间。
我国现阶段,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就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精准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从享受内容而言,共享是全面共享。
社会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人民的需求是全面的需求。
发展的全面性和人的需求全面性,决定了人民共享的全面性。
从领域来说,全面共享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共享,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缺位。
有些人一说到共享,就把共享简单等同于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一种片面的误读。
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共享,但不是共享的唯一内容。
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政治权利、精神文化、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共享的需求更加强烈。
这就要求我们统筹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使各方面协调发展,全面保障人民各方面的合法权益;把人民的关注点变为我们工作的着力点,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解决住房、就业、孩子上学、食品安全、退休养老、医疗卫生、环境污染等重大现实问题上取得进展,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从环节来说,全面共享包括发展权利、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的共享。
发展权利共享是共享的逻辑起点和先决条件,发展机会共享是共享发展成果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发展成果共享是共享的重要体现和必然结果。
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当前我国不仅存在发展成果共享的不平等,还存在发展权利、发展机会的不平等。
比如,人们所处地区不同、家庭出身不同、体制编制不同,在享受教育、就业、社保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异。
必须本着公平正义原则,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
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从实现途径而言,共享是共建共享。
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和前提,人人共享需要人人共建。
人民群众中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而且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共同建设,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汉代王符说:“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首先,要调动人民共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极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才能有效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说明我们党对人民首创精神的高度重视。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要解放思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限度释放人民的创造潜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是要更加广泛凝神聚力推动发展。
人心齐,泰山移。
要真正把人民群众作为推进发展的主力军,始终相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把广大群众更加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甚至包括最大限度用好可能争取的国际力量,努力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从发展进程而言,共享是渐进共享。
共享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追求和既定目标。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共享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
我国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加上历史遗留问题和自然资源差异等因素,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还比较突出,共享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相比差距还很大。
推进共享发展,必须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等基本国情,作出理性有效可行的政策制度安排。
一方面要积极作为,努力合理回应人民群众诉求,落实先富带动后富的庄严承诺,加大对落后地区、低收入群体的投入支持力度,尤其要实施好精准扶贫政策,打好扶贫攻坚战;要打破不合理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壁垒,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力解决当前必须解决和能够解决的共享不均问题。
另一方面要脚踏实地,充分考虑各种客观条件和可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积小胜为大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防止草率冒进,欲速而不达,或寅吃卯粮,因过度投入而影响经济社会长期发展。
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既让人民坚定共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又让人民看到共享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使渐进共享、和谐发展成为举世共识。
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是紧密相关、融会相通的。
全民共享是目标,全面共享是内容,共建共享是基础,渐进共享是途径,贯穿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价值是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篇“空谈不如实干”的作文,用古今对整式写作
空谈不如实干一座荒芜了的花园,有好几个人;来到园里看到十分美丽的花园变得十分凄凉,感到非常痛心。
他们都想还这座花园一派美好的景象。
于是他们各自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提出的意见都很有道理,可是他们谁也没有付诸行动,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试想,如果他们真的将他们的意见付诸行动,那么这个花园早已成为一个美丽的园子。
由此可见:空谈不如实干。
纵观世界史,空谈者很多,空谈主义者,吹牛皮的不计其数,但是他们从未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
实干者也不少,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却是非凡的,他们即使对社会的贡献不大,却也对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不像那空谈的人,只会吹牛皮而无所事事,因此,我们应该养成一种实干的精神,因为空谈不如实干。
实干需要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人要踏踏实实的学习工作容易,但要一辈子坚持就不容易。
古稀之年的华罗庚常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我们要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
”华老的这种坚持不懈的实干精神,使他成为中国数学界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从华老的身上可以看出:我们确确实实需要实干的精神。
实干,需要一种脚踏实地的品质。
建国初期,由于我们的党实行大生产政策。
各地大放“卫星”,浮夸风现象盛行,它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情况,致使中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给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造成严重的破坏,人民苦不堪言。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实行了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路线,才使中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邓小平曾说:“过去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搞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实事求是。
”可见,实干是何等重要啊!实干,需要一颗平实真诚的心。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是巴金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巴金一生追求说真话,做实事,主张不为文学而文学,他不管对待工作,还是对青年,都主张用一颗平实真诚的心待人接物,因而,他被人们盛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因此,对那些整天夸夸其谈,空谈大道理而无所事事的人,请你们多做一些实事,这样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一千个“0”顶不上一个“1”,一千个愿望顶不上一次实际行动。
我们坚信:空谈不如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