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形容牛尾汤的诗句

形容东西好吃而且珍贵的诗句

1、苏东坡既是的文人学者,也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接关系的名馔,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

《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

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

“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

“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

“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

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

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

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

”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

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

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惟有莼鲈堪漫吃,下官亦为啖鱼回家家户户剥春笋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其它人也有许多,如:张志和的《渔歌子》中不就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宋代诗人秦少游的秀色可怜刀切肉,清香不断鼎烹龙唐宋诗人杜牧曾著有“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等等。

1、东坡肉:苏轼贬官黄州时,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2、羊肉泡馍:苏轼写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

”古代称羊肉泡馍为羊羹。

3、腌笃鲜:金农有诗:“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

”腌笃鲜是江浙一带著名的本帮菜.4、种菜烹调:宋人有词:“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齑(读jī音,指酸菜)。

肥葱细点,香油慢煼(同炒),汤饼如丝。

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

”这是描写在自家菜园自得其乐的画面,其乐融融,令人向往。

5、撒子: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曰:“陌上秋千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

” 粔籹读jù nǚ音,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撒子,由中原传到东莞后,为莞人喜爱并成为东莞传统贺年食品之一。

其中陆游所说“簇青红”,说明人们还把部分糖环还加上花米红染成好看的红色以示喜庆。

6、刀削面:民间有顺口溜形容“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7、酸梅汤:清代的郝懿行写得《都门竹枝词》写到“底须曲水引流觞,暑到燕山自然凉;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老北京们在儿时常听到手敲冰盏的清脆声音,“泠泠有声,清远而浏亮”,那是卖冰梅汤的在走街串巷。

在炎热的夏季喝上一碗,“透心沁齿,如甘露洒心一般”。

8、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用豆面、糯米粉、和红糖豆沙馅制成,《燕都小食品杂咏》:“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

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9、煮干丝和水晶肴肉:说起扬州,除了传说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的风光,还有扬州大厨们引以为傲的大秀刀功的煮干丝,将豆干劈成片再切成丝的过程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

俗语说扬州人早晨皮包水,就是指扬州人早晨去茶楼喝茶再吃上一碗煮干丝。

《望江南》词中写道:“扬州好,茶社客堪邀。

加料千毕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

”这首词说得正是扬州人日常生活的写照。

形容美味佳肴的古诗词

1.《丽人行》唐杜甫紫驼出翠釜,水精之素鳞。

犀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2.竹笋焖猪肉宋苏轼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3.《环饼》宋苏轼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4.《九里》宋 陆游破晓凭鞍野兴浓,鹭飞先我过村东。

绿针细细稻浮水,绛雪纷纷花舞风。

陌上秋千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

谁知老子裴回意,绝爱山横淡霭中。

5.《洞庭春色》宋陆游壮岁文章,暮年勋业,自昔误人。

算英雄成败,轩裳得失,难如人意,空丧天真。

请看邯郸当日梦,待炊罢黄粱徐欠伸。

方知道,许多时富贵,何处关身。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鲙丝莼。

且钓竿渔艇,笔床茶灶,闲听荷雨,一洗衣尘。

洛水秦关千古后,尚棘暗铜驼空怆神。

何须更,慕封侯定远,图像麒麟。

孟子 梁惠王下翻译

《孟子·梁惠王下》译(一)庄暴见孟子①,曰:“暴见②,王语暴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

” 庄暴来见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告诉我,他喜爱音乐,我没有话回答他。

”庄暴问道:“喜爱音乐怎么样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 孟子说:“(如果)齐王非常喜爱音乐,齐国恐怕就有希望了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 后来的某一天,孟子被齐王接见,问(齐王)道:“大王曾对庄暴说喜爱音乐,有这回事吗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 齐王(不好意思地)变了脸色,说:“我不是喜爱古代先王的音乐,只是喜爱世俗的音乐罢了。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 孟子说:“大王非常喜爱音乐,齐国恐怕就有希望了

现在的音乐如同古代的音乐。

”曰:“可得闻与

” 齐王说:“可以把道理讲给我听听吗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与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曰:“不若与人。

” 齐王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快乐。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 孟子问:“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同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曰:“不若与众。

” 齐王说:“不如同很多人一起欣赏快乐。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③,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④:‘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⑤,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孟子说:)“请让我为大王谈谈音乐。

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了大王钟鼓的声音,箫笛的曲调,全都头脑作痛,眉头紧皱,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喜爱音乐,为什么使我们痛苦到这样的极点

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

’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到旗帜的华美,全都头脑作痛,眉头紧皱,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喜欢打猎,为什么使我们痛苦到这样的极点

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

’这没有别的原因,是不和百姓共同快乐的缘故。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钟鼓的声音,箫笛的曲调,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

’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旗帜的华美,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

’这没有别的原因,是和百姓共同快乐的缘故。

如果大王能和百姓共同快乐,那就能称王于天下了。

”[注释] ①庄暴:齐国大臣。

②王:指齐宣王。

③管龠(yuè):古管乐器名。

龠,似笛而短小。

④蹙頞(cù è):蹙,紧缩;頞,鼻梁。

蹙頞,形容愁眉苦脸的样子。

⑤羽旄:鸟羽和旄牛尾,古人用作旗帜上的装饰,故可代指旗帜。

(二)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①,有诸

” 齐宣王问道:“文王的园林有七十里见方,有这事吗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 孟子答道:“在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

”曰:“若是其大乎

” 宣王问:“竟有这么大吗

”曰:“民犹以为小也。

” 孟子说:“百姓还觉得小了呢。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 宣王说:“我的园林四十里见方,百姓还觉得大,这是为什么呢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 孟子说:“文王的园林七十里见方,割草砍柴的可以去,捕鸟猎兽的可以去,是与百姓共同享用的,百姓认为太小,不也是很自然的吗

我初到齐国边境时,问明了齐国重要的禁令,这才敢入境。

我听说国都郊区之内有个园林四十里见方,杀了其中的麋鹿,就如同犯了杀人罪;这就像是在国内设下了一个四十里见方的陷阱,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是应该的吗

”[注释] ①囿:古代畜养禽兽的园林。

(三)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 齐宣王问道:“同邻国交往有什么原则吗

”孟子对曰:“有。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①,文王事混夷②。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③,勾践事吴④。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⑤ 孟子答道:“有。

只有仁人能以大国的地位侍奉小国,所以商汤曾侍奉葛国,文王曾侍奉混夷。

只有聪明的人能以小国的地位侍奉大国,所以周太王曾侍奉獯鬻,勾践曾侍奉吴国。

能以大国地位侍奉小国的,是乐于听从天命的人;能以小国地位侍奉大国的,是畏惧天命的人。

乐于听从天命的能安定天下,畏惧天命的能保住他的国家。

《诗经》上说:‘畏惧上天的威严,才能得到安定。

’”王曰:“大哉言矣

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 宣王说:“讲得太好了

(不过)我有个毛病,我喜欢勇武。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

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

’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王请大之

《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⑥,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

’⑦此文王之勇也。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

’⑧一人衡行于天下⑨,武王耻之。

此武王之勇也。

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 孟子答道:“大王请不要喜欢小勇。

按着剑、瞪着眼说:‘他哪敢抵挡我

’这是平常之人的小勇,只能对付一个人罢了。

大王请把它扩大开去

《诗经》上说:‘文王勃然发怒,于是整军备武,挡住侵犯莒国的敌人,增我周朝的威福,以此报答天下的期望。

’这就是文王的勇武。

文王一怒而安定了天下的百姓。

《尚书》上说:‘上天降生万民,为他们设君主,立师长,要他们协助上天爱护百姓,天下有罪和无罪的,都有我在(处罚或安抚他们),天下谁敢超越它的本分

’有一个人横行天下,武王就感觉到耻辱。

这就是武王的勇武。

而武王也是一怒就安定了天下的百姓。

如果现在大王也一怒就安定天下的百姓,那么百姓还唯恐大王不喜欢勇武呢

”[注释] ①汤事葛:汤,即商朝的创建者成汤。

葛,古国名,故城在今河南宁陵县北。

“汤事葛”,其事详见本书《滕文公下》第五章。

②混夷:即昆夷,殷末周初西戎国名。

③大(tài)王:也作“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周族首领。

獯鬻(xūn yù):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周称猃狁(xiǎn yǔn),秦汉时称匈奴。

④勾(gōu)践:春秋时越国君主。

前494年,越被吴打败,勾践屈辱事吴,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灭掉吴国。

⑤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周颂•我将》。

⑥莒:殷末国名(此从赵岐说),非西周分封、前431年为楚所灭的莒国。

⑦以上五句出自《诗经•大雅•皇矣》。

⑧以上六句为《尚书》逸文,伪古文《尚书》放入《泰誓上》篇。

⑨一人:指殷纣王。

周武王起兵伐纣灭殷。

(四)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 齐宣王在雪宫接见孟子。

宣王问道:“贤人也有这种快乐吗

”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答道:“有。

人们得不到这种快乐,就要抱怨他们的君主了。

得不到就抱怨他们的君主,是不好的;作为百姓的君主却不与百姓同乐,也是不好的。

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

乐,同天下人一起乐,忧,同天下人一起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②:‘吾欲观于转附、朝儛③,遵海而南,放于琅邪④;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民乃作慝⑤。

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道:‘我想去游览转附、朝儛两座山,然后沿着海边往南,一直游览到琅邪;我要怎样修养才能和先王的巡游相比呢

’晏子答道:‘问得好啊

天子到诸侯那里去叫巡狩。

所谓巡狩,就是巡视诸侯所守的疆土。

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

所谓述职,就是汇报履行职守的情况。

都没有无事外出的。

春天视察耕作情况,补助(种子、耕力)不足的人;秋天视察收获情况,周济歉收的人。

夏代的民谚说:“我王不出来巡游,我们哪会得到休息

我王不出来视察,我们哪会得到补助

巡游视察,成为诸侯的榜样。

”现在却不是这样,出巡时兴师动众,征集粮食,使得饥饿的人没有饭吃,劳累的人不得休息。

人人侧目而视,个个怨声不绝,百姓就会作乱造反。

(这样的巡游)背逆天意,祸害百姓,吃喝浪费如同流水;流连荒亡,成了诸侯的忧患。

从上游顺流玩到下游,乐而忘返,这叫流;从下游逆水玩到上游,乐而忘返,这叫连;打猎不知尽兴,这叫荒;喝酒不知满足,这叫亡。

先王没有流连的享乐、荒亡的行径。

只看您怎么做了。

’景公悦,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盖《徵招》、《角招》是也⑥。

其诗曰:‘畜君何尤

’畜君者,好君也。

” 景公听了十分高兴,在都城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然后离开宫室搬到郊外住。

接着就开仓救济穷人。

又召来乐官,吩咐道:‘给我作一首君臣同乐的乐曲

’大概就是《徵招》、《角招》这两首吧。

其中有句歌词说:‘畜君有什么过错

’‘畜君’就是爱护君主的意思。

”[注释] 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正宫之外临时居住的宫室)。

②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君主姜杵臼,前547年—前490年在位。

晏子:即齐国著名贤臣晏婴。

③转附、朝儛:都是山名。

④琅邪(yá):山名,在今山东胶南县南,面临黄海。

⑤慝(tè):恶。

⑥《徵(zhǐ)招》、《角招》:古代乐曲名。

(五)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①,毁诸

已乎

” 齐宣王问道:“人家都建议我毁掉明堂,毁掉它呢,还是不毁呢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 孟子答道:“明堂是(施行仁政的)王者的殿堂。

大王如果打算施行仁政,就不要毁掉它了。

”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 宣王说:“仁政的道理,能说给我听听吗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②,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③ 孟子说:“从前周文王治理岐地,农民只抽九分之一的税;做官的世代享受俸禄,关卡和市场(对商人)只稽查不征税;湖泊池沼不设禁令,(任人捕鱼;)惩办罪人不牵连妻儿。

年老无妻叫鳏,年老无夫叫寡,年老无子叫独,年幼无父叫孤。

这四种人是天下最困难而又无所依靠的人。

文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必定先照顾这四种人。

《诗经》上说:‘富人的生活是称心啦,要怜悯这些孤独无依的人

’”王曰:“善哉言乎

” 宣王说:“说得好啊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 孟子说:“大王如果觉得好,那么为什么不照着去做呢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 宣王说:“我有个毛病,我爱财。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④,《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⑤,思戢用光。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⑥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

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 孟子说:“从前公刘爱钱财,《诗经》上说:‘粮食积聚满囤仓,筹足干粮装橐囊。

团结安定声威扬。

箭上弦弓开张,干戈斧钺都带上,于是启程奔前方。

’这就是说,留守故土的人粮食满囤仓,迁徙新地的人带足干粮,然后才启程远行。

大王如果爱财,能和百姓共同享用,那么实行仁政有什么困难的呢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 宣王说:“我还有个毛病,我好色。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

《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⑦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 孟子说:“从前太王也好色,宠爱他的妃子。

《诗经》上说:‘古公亶父,清晨骑马奔驰,沿着西边水滨,到了岐山脚下,带着宠妃姜氏女,来勘察可建宫室的地方。

’在那时候,内无找不到丈夫的女子,外无打光棍的单身汉。

大王如果好色,(同时)也让百姓都有配偶,那么,实行仁政会有什么困难呢

”[注释] ①明堂:周天子东巡时接受诸侯朝见的地方,在泰山脚下。

②岐:地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

相传周太王古公亶父自豳(陕西甸邑迁此建邑,成为周族居住之处。

③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小雅•正月》。

哿(gě),同“可”。

④公刘:周族早期首领,曾率部落从邰迁至豳,周族从此兴旺起来。

⑤橐、囊:盛东西的口袋。

⑥以上七句出自《诗经•大雅•公刘》。

⑦以上六句出自《诗经•大雅•绵》。

(六)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 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有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等他回来时,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

”王曰:“弃之。

” 宣王说:“抛弃他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 孟子说:“司法官管不好他的下级,那该怎么办

”王曰:“已之。

” 宣王说:“罢免他。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 孟子说:“一个国家治理不好,那该怎么办

”王顾左右而言他。

宣王扭头去看左右的人,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七)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不是说国中要有高大的树木,而是说要有世代(与国家休戚相关)的臣子。

现在大王没有亲信的臣子了,过去任用的人,现在不知哪里去了。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 宣王说:“我怎样识别哪些人没有才干而不任用他们呢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 孟子说:“国君进用人才,如果不得已,将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远的超过关系近的,对此能不慎重吗

(对于一个人,)左右侍臣都说他好,还不行;大夫们都说他好,也还不行;全国的人都说他好,这才去考察他,见他确实是好,这才任用他。

左右侍臣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不行,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不行,这才罢免他。

左右侍臣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可杀,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可杀,这才杀掉他。

所以说,是全国的人杀掉他的。

这样,才可以算是百姓的父母。

”(八)齐宣王问曰:“汤放桀①,武王伐纣②,有诸

”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吗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 孟子回答道:“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

”曰:“臣弑其君,可乎

” 宣王问:“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孟子说:“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人叫残;残、贼这样的人叫独夫。

我只听说杀了独夫纣罢了,没听说臣杀君啊。

”[注释] ①汤放桀: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暴虐无道。

传说商汤灭夏后,把桀流放到南巢(据传在今安徽省巢县一带)。

②武王伐纣:纣,商朝最后一个君主,昏乱残暴。

周武王起兵讨伐,灭掉商朝,纣自焚而死。

(九)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①。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

今有璞玉于此②,虽万镒③,必使玉人雕琢之。

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建造大房子,就一定要叫工师去寻找大木料。

工师找到了大木料,大王就高兴,认为工师是称职的。

木匠砍削木料,把木料砍小了,大王就发怒,认为木匠是不称职的。

一个人从小学到了一种本领,长大了想运用它,大王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样行吗

设想现在有块璞玉在这里,虽然价值万金,也必定要叫玉人来雕琢加工。

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么,这和非要玉匠(按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不可,有什么不同呢

”[注释] ①工师:管理各种工匠的官员。

②璞玉:未雕琢加工过的玉。

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

(十)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

” 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燕国。

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吞并燕国。

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打了下来,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

不吞并它,必定会有上天降下的灾祸。

吞并它,怎么样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①。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

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孟子回答说:“吞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吞并它。

古代有人这么做过,武王就是这样。

吞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

古代也有人这么做过,文王就是这样。

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带着酒食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要求吗

只是想避开水深火热的环境罢了。

如果水更深,火更热,百姓也就只有转望别人去解救他们了。

”[注释] ①文王是也:指周文王在三分天下有其二时,仍然服事商纣王的事。

②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食物用壶装着酒浆。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十一)齐人伐燕,取之。

诸侯将谋救燕。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 齐国攻打燕国,打下了燕国。

别的诸侯国合谋去救燕国。

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来攻打我,怎么对付他们呢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①,迁其重器②,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 孟子回答道:“我听说凭七十里见方的一大块地方就统一了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

没有听说凭着千里见方的一大块地方还怕别人的。

《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开始。

’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边的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北边的民族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头呢

’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

(汤的军队到了一地,)赶集市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

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欣喜若狂。

《尚书》上又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

’现在,燕国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去征伐它,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瓦壶装了酒,迎接大王的军队。

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行呢

天下本来就畏忌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

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抓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

”[注释] ①毁其宗庙:宗庙,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

国家保存,宗庙就得以保存。

故“毁其宗庙”意味着灭其国家。

②迁其重器:重器,古代君王所铸造的作为传国宝器的鼎之类。

迁其重器,意味着灭亡其国家。

③旄倪:旄,同“耄”,古时八十至九十岁称耄,这里泛指老人。

倪,儿童。

(十二)邹与鲁哄①。

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 邹国与鲁国交战。

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

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②,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曾子曰③:‘戒之戒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君无尤焉。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 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员们没有一个向您报告(这些情况),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

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

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

’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

您不要责怪他们了。

(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牺牲了。

”[注释] ①邹与鲁哄:邹,国名,其地在今山东省西南,国都在邹(今邹县),后为楚所灭。

鲁,国名,其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国都在曲阜,前256年为楚所灭。

哄(hòng),斗。

②几:将近,几乎。

③曾子:即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

给我侄子取个名字,姓葛,生日是2008.12.23. 下午17点27分,大家帮下忙啊

gé 【名】 (形声。

从艸,曷(hé)声。

本义:一种植物,纤维可以织布) 植物名。

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Puerarialobata),茎长二三丈,缠绕他物上,花紫红色。

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葛布。

根可提制淀粉,又供药用〖lobedkudzuvine〗。

如:葛屦(葛制的鞋子。

贫贱人家所穿用。

一说夏天所穿用);葛屦履霜(冬天穿夏季的鞋子。

比喻非常俭啬);葛面(葛粉) 葛布。

指以葛为原料制成的布、衣、带等〖kohempcloth〗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敞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

—— 又如: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葛衣(葛布制成的衣服);葛帔(用葛制成的披肩);葛纱(以葛的纤维织成的纱布) 夏衣的代称〖summerclothing〗 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辛弃疾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明·宋濂 表面有横棱的纺织品,用丝或化纤卡丝作经,棉线或毛线作纬〖akindoftextilefabric〗。

如:毛葛;华丝葛 通“盖”。

掩覆〖cover〗。

如:葛沟(古代埋葬尸体的一种方法) 另见gě 葛布 gébù 〖ko-hempcloth〗可做夏装的用葛草纤维织成的布 葛根 gégēn 〖rootsofkudzuvine〗中药名。

豆科植物。

葛的块根。

因含有黄酮类及多量淀粉成分,能解饥退热,治高血压、颈项强痛、冠心病等 葛粉 géfěn 〖kudzuvinerootstarch〗从葛根提取的淀粉,先磨碎葛根后滤干凉晒而成 葛巾 géjīn 〖ko-hempclothscarf〗古时用葛布做的头巾 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

—— 葛藤 géténg 〖complication〗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葛 Gě 【名】 姓。

如:葛天氏(葛天。

传说中的远古帝名。

一说为远古时期的部落名) 另见gé 葛仙米 gěxiānmǐ 〖nostoc〗生在潮湿处的一种蓝藻类植物。

植物体由球形的单细胞连成串珠状的细丝,外面包着一层胶质物,湿时蓝绿色,干时灰色。

可食,又可入药,有解热,祛痰等作用 ---------------------------------------------------------------------------- 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1、豆科。

多年生草质藤本,又名葛藤。

长10米以上;有地下块根,圆柱形;小枝密被棕褐色毛。

叶柄长5.5-14 厘米,托叶披针形,盾状着生;三出羽状复叶,小叶片全缘或浅裂,侧小叶歪斜,卵形,中央小叶菱状卵圆形。

总状花序腋生,花紫红色;蝶形花冠,旗瓣近圆形,顶端微凹,翼瓣卵形式,龙骨瓣长方形;子房密被毛。

荚果线形,长5-11厘米,宽9-10毫米,扁平,密被棕黄色毛。

种子扁平,圆形。

茎皮纤维可柠成绳索,块根含淀粉可制葛粉或酿酒。

我国新石器时代使用这种植物的纤维作纺织原料。

据记载的传说,尧怕服装,是“冬日麑裘,夏日葛衣。

”1972年江苏吴县草鞋山出土的三块织物残片就是用葛纤维织造的。

1、质地比较厚实并有明显横菱纹的丝织物。

采用平纹、经重平或急斜纹组织织造。

为了达到横菱纹的外观效应,经丝细而纬丝粗,经丝密度高而纬丝密度低。

经丝多采用人造丝,纬丝采用棉纱或混纺纱;也有经纬丝均采用桑蚕丝或人造丝的。

葛有素织葛和提花葛两类。

提花葛是在横菱纹的地组织上起经缎花,花形突出,别具一格。

葛的品种有金星葛、文尚葛、缎背葛等。

金星葛的外观具有较粗横菱纹并嵌有填芯线,使花纹和地纹凹凸效应明显,并饰以金银丝,是较高级的装饰织物,多用作床垫和沙发的面料。

文尚葛经丝采用有光粘胶人造丝,纬丝采用了股丝光棉线,以急斜纹组织交织而成。

织物正面形成明显的横向菱纹,反面光滑,由浮长较长的经丝组成。

分素文尚葛和花文尚葛两种。

前者在多臂机上织制,后者在提花机上织制。

文尚葛多用作春、秋季服装或冬季棉袄面料。

葛 (一)概述 别名甘葛、野葛等。

为豆科葛属植物葛 Pueraria lobata(Willd.) Ohwi〔P.thunbergiana(Sieb.et Zucc.)Benth,P.pseudo-hirsuta Tang et Wang〕。

其根、藤茎、叶、花、种子及葛粉均可入药,葛根药用价值最高。

葛根味甘辛、性平,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之功能,用于伤寒、温热头痛、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诊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等症的治疗。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藤本。

块根圆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内部粉质,富纤维。

藤茎基部粗壮,上部分枝,长数米,植株全被黄褐色粗毛。

叶互生,具长柄,三出复出有毛,项生叶片菱状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时浅裂;侧生小叶宽卵形,边缘波状浅裂。

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被黄色茸毛,蝶形花冠,紫红色。

荚果长条形,扁平,密被黄褐色硬毛。

花期7~8月,果期8~10月。

(三)生长特性 葛对气候的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多分布于海拔1700米以下较温暖潮湿的坡地、沟谷、向阳矮小灌木丛中。

以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为佳。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上。

在冬季深翻30~50厘米,使风化2~3个月,至第二年春季再耙平,作畦。

2.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3~4月播种。

种子用30~35℃清水浸泡24小时,取出晾干表面水分,点播,按行株距50~60厘米挖浅窝,每窝播种4~5粒,再施入人畜粪水,最后盖3~4厘米厚的细土。

(2)压条繁殖 当夏季生长繁茂时,选健壮枝条,用波状或连续压条法,将葛藤埋入土中使其生根。

生根以后,施清淡人畜粪水,并勤除杂草,待次年早春末萌发以前,剪成单株,挖起栽种。

栽前按行株距50厘米开穴,穴径27厘米,深20厘米,填入堆肥,上盖一层薄土,每穴1~2株,栽后填细上压紧。

(3)扦插繁殖 在早春未萌发前,选择节短、生长1~2年的粗壮葛藤,每2-3个节剪成一段,每穴扦插2~3根,插条入土一端以成环状或半环状平卧穴中为好,入土深度10~15厘米,盖上压紧,再盖一层松土,上面一端留一个芽露出土面,插后及时喷水。

(4)根头繁殖 在冬季采挖时,切下10厘米左右长的根头,直接栽种。

3.田间管理 出苗后需间苗,每穴留壮苗1~2株;苗高17厘米时应设立支柱或搭设棚架,以利藤蔓伸展;苗高170厘米左右时,应摘除项芽,促使分枝。

每年中耕除草2~3次,每次中耕除草后都要追肥,追肥以磷钾肥、厩肥为佳。

4.病虫害防治 (1)蟋蟀 用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杀。

(2)金龟子 用灯光诱杀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叶面防治。

(五)采收加工 葛栽培3~4年采挖,在冬季叶片枯黄后到春季发芽以前进行。

先制去整藤,挖出块根,切下根头作种,除去泥沙,刮去粗皮,切成1.5~2厘米厚的斜片,或对剖后切成1.5~3厘米厚的块,既可直接晒干或烘干,也可用盐水、白矾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磺熏后晒干,这样色更白,品质更好。

葛根以块肥大、色白、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

------------------- 另:葛----北京方言,即脾气各色,古怪。

有时也用作形容词,形容什么事儿或什么东西 葛。

葛:姓氏 ----------------------------------------- 葛与葛天氏 上古时候,宁陵(地名)叫葛,此地名源于一种植物名----葛。

和载:葛,别名野葛,葛藤和葛条,其拉丁学名为Pueraria lobata Ohwi。

豆科落叶缠绕植物,三出复叶,总状花序,花冠蝶形,花色紫红,荚果线形。

葛生存环境恶劣、生产水平低下的远古人有莫大功用:一,葛花期7—9月,为长夏之精神振奋;二,花序、块根,富含营养,可食用裹腹;三,块根、花序入药,味甘辛平,入脾胃经,具有解肌发表、升阳透疹、退热生冿、杀毒止泻之功效;四、茎皮纤维可以纺织,遮羞御寒;五,叶为家畜优良伺草;六,种子可以食用、榨油。

故古人甚感神奇,对葛顶礼膜拜以为图腾,当地人更是以葛为荣,特以“葛”为地名。

此为古葛地名之来历。

约新石器时代初期,葛天氏部族在葛地休养生息,其领袖葛天氏是位大圣人。

训解:“<葛天氏>三皇时君号也”。

:“上古帝王。

”:“传说中远古帝号,在伏羲之前。

”《帝王世纪》:“有巢氏之后有葛天氏等,皆袭伏羲之号”。

说明葛天氏是“三皇”时的一方君主。

葛天氏发现、总结葛的养生保健作用,提高了族人的健康水平;葛天氏传授、推广用葛纺织生活、生产用品的技能、如搓经绳、编篮筐、制葛履、织葛布等。

纹理粗的葛布叫“綌”,纹理细的葛布称“絺”。

又用葛布缝制葛衣、葛衫、葛巾等,以遮羞蔽体、御寒防暑,使族人告别蛮荒,步入文明。

《说文解字》曰:“葛,絺綌。

”《本草纲目》:“<葛>有野生,有家种,其蔓延长,取治可作絺綌”。

《诗经》中有“为絺为綌”,“絺兮綌兮,凄其当风”的诗句,《论语·乡党》有“当暑,袗絺綌”的圣语。

为使天地人和谐相处,葛天氏草创了道德规范----礼。

葛天氏时古人称道的“理想之世”,《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治不言而信,不化而行。

”《竹窗词·阮郞归山寺樵歌》:“忘世虑,断尘缘,逍遥傲葛天。

”《史记·司马相如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正是在此和谐生存状况下,葛天氏才创制了“葛天氏之乐”。

对“葛天氏之乐”,诸多典籍均有记载,以《吕氏春秋》记述最详。

《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经专家考析,“葛天氏之乐”是我国音乐、舞蹈、诗歌、剧目、农牧业和养生学的重要源头之一,葛天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

葛国和葛伯仇饷 虞舜时,禹为司空,受命治水。

禹荐伯益为助手。

伯益随禹治水十三年,左准绳,右规矩,定山川,图博物,察民俗,著《山海经》十八篇。

因治水功,伯益授虞,禹晚年把伯益定为接班人,预效尧舜禅位于伯益。

及禹去世,伯益谦让不就,避于箕山,禹子启继位,特封伯益子若木为徐伯、飞廉<一作大廉>为葛伯,此为葛封国之始。

葛商二国均为三等爵位一伯诸侯国。

初,商国仅70时,而葛疆较大,其四至为:北定陶,南戈(今太康)、西老丘(今开封)、东虞(今芒砀)。

到夏末,葛邻国为:北辛、南厉、西杞、东商。

国已弱小。

汤为契十世孙,继商伯后,志高气满,图谋天下。

因夏有400年根基,且汤与桀有君臣名人,只好耐心等待,徐徐图之。

他在假仁德揽民心、用贤能增实力的基础上,自荐方伯,诬害邻国。

为其兴商灭夏作舆论准备。

所谓的“葛伯仇饷”就是如此。

关于“葛伯仇饷”,《史记·殷本纪》:“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

”《孟子·腾文公》:“汤居亳,与葛为邻。

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

’曰:‘无以供牺牲也。

’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

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

’曰:‘无以供粢盛也。

’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

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

有童子予以黍肉饷,杀而夺之。

《书》曰:‘葛伯仇饷’,以之谓也。

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仇也。

’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尚书·商书·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

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

’仲虺乃作诰。

曰:“呜呼!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

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由上知“葛伯仇饷”是商汤的“政治宣传”,因为:一,商伯、葛伯为同等诸侯,葛伯不祀应由夏桀裁处,汤无权责罚;二,看似为杀送饭童子复仇征葛,为何十一征连祭祀又无错的诸侯一块伐

三,汤捕猎“网开三面仁及禽兽”,十一征得天下,死伤何其多!汤视人民生命不如禽兽吧

四,流放夏桀南巢后,汤惭愧不已,既怕后人指责,又怕学他犯上。

仲虺连忙作诰,劝汤并向天下解释,“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五、“仲虺之诰”说:“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不遭战乱,反而怨愤,什么逻辑

汤征葛国,唯易葛伯,国存祠祀,商周不改。

《春秋·桓公十五年》:“邾人、牟人、葛人来朝。

”证明葛国经历夏商周三代,立国约1800多年。

古葛地和三代时葛国是否在宁陵

此问题古有定论,只是近几年出于旅游业的需要,才有长葛、偃师等地争葛天氏、葛国故地。

葛在宁陵有权威依据:一、《史记集解》:“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

”二、《汉书·地理志》:“宁陵莽曰‘康善’。

孟康曰:‘故葛伯国,今葛乡是。

’”三、《后汉书·郡国志》:“宁陵故属陈留,有葛乡故葛伯国。

”四、《水经注》:“汴水又东经宁陵之沙阳亭北,故沙随国矣;汴水又东经葛城北,故葛伯国也。

”五、《四书五经集注》宋元人注:“葛,梁国宁陵县东北。

”六、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宁陵,古葛国。

”“葛,古国名,赢姓,故城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北十五里。

”七、《一统志》:“葛在宁陵县北一十五里古葛伯国。

”八、《河南通志》:“宁陵,夏葛伯国。

”九、《归德府志·古封建表》:“葛,伯爵,夏所封邑。

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

”十、《宁陵县志·古迹》:“葛城,在县北十五里,古葛伯国。

”十一、《中国历代战争史》:“葛,今河南宁陵县。

”十二、《河南是华夏姓氏的主要发祥地》:“夏朝除建都嵩山一带外,它的很多属国也在河南。

如许<今许昌>、斟灌<今濮阳>、顾<今原阳>、葛<今宁陵>……”十三、《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

”从亳之所在可知葛之所在。

《史记正义》、《元和郡县志》和《河南通志》均云: 梁州谷熟县为南亳,即汤都也。

“《尚书蔡传》、《通典》、《括地志》和《河南通志》均有“三亳”之说:“书所称三亳者,蒙县之亳曰‘北亳’,汤所兴;谷熟之亳曰‘南亳’,汤所都;偃师之亳曰‘西亳’,汤所迁也。

”《归德府志》和《商丘县志》都说:“在谷熟镇南五里,即古亳故墟。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亳》一文对葛、亳之地考辨最详:夏商“北亳”即春秋亳<薄>、两汉薄县和今曹县:“皇甫谧、司马彪、杜预、郦道元均以宁陵县<前汉属陈留郡,后汉属梁国>之葛乡为葛伯国。

谧且谓‘偃师去宁陵八百余里,不能使民为之耕’以证汤之所都当为谷熟之南亳。

”故知偃师之葛,非汤所征之葛国。

长葛学者张佐军在《长葛之名琐谈》一文中,驳斥清代长葛知县何鼎所谓“葛天氏故址也,后人思永泽,故名曰长葛。

”是“不考证历史的妄说”,长葛之“葛天氏故址”之说不攻自破。

同样,其他地方也是既无史志书证,又无考古物证。

古葛地、葛天氏、葛国<俗称葛伯国>在宁陵铁案如山。

宁陵及源宁姓氏 宁陵,远古称葛,三代封葛国,战国末先后为信陵君、宁陵君封邑;此后宁陵之名历二千二百多年而不改。

在中华民族姓氏中,祖籍宁陵的姓氏有葛、葛伯、诸葛、信和沙五个姓氏。

其由来分别是: 葛姓:葛姓有四个来源,其中除汉族洪姓和少数民族贺葛氏改为葛姓两种外,另外两种都来自宁陵。

其一,以祖上名号“葛天氏”之“葛”为姓。

《风俗通》:“葛,古葛天氏之裔。

”《姓氏考略》:“葛,古葛天氏之后。

”《百家姓姓氏溯源》:“葛姓源于葛天氏。

”葛天氏为上古葛地<今河南宁陵县>葛天氏部族领袖,因创制“葛天氏之乐”成为中华民族音乐、舞蹈、诗歌、剧目和礼仪的始祖之一,后世子孙奉其名号为姓氏,尊葛天氏为葛姓始祖。

其二,以三代诸侯国葛国国名为葛氏。

《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姓氏考略》和《百家姓姓氏溯源》均载:“夏时诸侯有葛伯,子孙以国为氏。

”禹临死禅位与伯益,伯益谦而不就,避于箕山,禹子启继位,封伯益子飞廉<一说大廉>于葛国为葛伯。

商汤灭葛;其子孙兴灭国,以国为姓,奉葛伯飞廉为葛姓始祖。

葛伯:以国爵葛伯为姓氏,“葛”为国名,“伯”为爵名,葛国诸侯授三等爵位伯。

《通志·氏族略·以国爵为氏》:“葛伯氏,赢性,夏时诸侯,为商所灭,子孙以国爵为氏。

”《元和姓纂》和《姓氏考略》均曰:“葛伯,夏诸侯,为商所灭,子孙因以为氏。

”参见葛姓。

诸葛:祖上本葛姓,原住诸县,后迁阳都,人称诸县葛氏,简称诸葛。

《通志·氏族略》:“葛伯之后居诸县,谓之诸葛。

”《三国志·吴志·诸葛谨传》:“其先葛氏,为琅邪诸县人。

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徙居者为诸葛氏,因氏焉。

”参见葛姓。

gé 【名】

描述佳肴的古诗词

关于写佳肴的有很多比如:1、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寄胡饼与杨万州》白居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南宋陆游《蔬食戏书》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

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陆游一杯齑餺飥,手自芼油葱。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

【贺陈述古弟章生子】苏轼 郁葱佳气夜充闾,始见徐卿第二雏。

甚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獐书。

参军新妇贤相敌,阿大中郎喜有馀。

我亦从来识英物,试教啼看定何如。

【饼赋】束皙 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

充虚解战,汤饼为最。

弱似春绵,强似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气散而远遍。

行人垂液于下风,童仆空瞧而邪盼。

擎器者舔唇,立侍者干咽。

【过土山寨】黄庭坚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

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

2、像有些事物许多事人也都称赞过。

食竹笋竹笋以色洁白、质细嫩、味清鲜而被视为“菜中珍品”,初上市时物稀价贵,李商隐赞道:“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白居易《食笋》亦云:“……紫箨折故锦,素肌擘新玉。

每日逐加餐,佳食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曾两度出任杭州地方官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东坡,在《初到黄州》一诗中大加赞赏竹笋“久抛松菊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

”陆游以“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盛赞江西的“猫头笋”。

郑板桥“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的诗句,对鲜笋烧鲥鱼的赞美之情更是跃然纸上。

食松花松花具有保健美容功能,在古代被列为贡品。

唐朝女皇武则天十分喜欢松花,她常喜食一种用松花制作的“小精糕”。

苏东坡也爱吃用松花做的食品,他把松花、槐花和杏花入饭共蒸,密封几日后得酒,并歌咏道:“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

”食白菜大白菜因其“青白高雅,凌冬不凋,四时长见,有松之操”,故又名菘。

范成大有诗曰:“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喜食“东坡肉”的苏东坡,也以“白菘类羔豚”、“白菜赛糕肠”来赞美它。

他常用菘菜、蔓菁、荠菜等,加入米粉、少量生姜自制成“东坡羹”,并赋诗云:“开心暖胃闲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食栗子栗子,又称板栗、毛栗、凤栗、栗果等,常食可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药王孙思邈称之为“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苏辙有诗赞曰:“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

”按李时珍介绍,“以袋盛生栗,悬挂风干,每晨吃十余颗,随后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

”食梅花梅花既是著名观赏花木,又是一味良药,药用以白梅为主,有“除烦安神、止渴生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之功用。

杨万里最喜欢用鲜梅花蘸蜜食用,并留下不朽的诗篇,其中《庆长叔招饮》诗云:“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水盘物物佳。

只有蔗霜分不开,老夫自要嚼梅花。

”食百合百合由“数十片相累,状如白莲花,百片合成”而得名,自古以来被作为吉祥之物为人们所钟爱,是一种营养丰富、利脾润肺的食品。

陆游喜食百合,曾作“更气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的佳句。

食荠菜荠菜别名野菜、地菜、野荠、护生草等,叶嫩根肥,具有独特诱人的清香和美味。

文人雅士对它揄扬备至,苏东坡有“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的诗句。

陆游更是嗜荠成癖,咏诗赞其鲜润和香口:“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甚至“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勿忘归”了。

食茼蒿茼蒿具有开胃、健脾的作用,煸炒、做汤、凉拌均可。

陆游视茼蒿为天赐佳蔬之一,其《初归杂咏》诗云,“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采摘茼蒿仿佛置身于远离人间的仙境。

食热粥陆游视食粥为健身养生之“平易法”,其《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苏东坡对吃粥也很有兴趣,在任徐州知州时,一次因高兴喝醉了酒,农民艾贤煮粥给他吃,饭后他感到很自在,于是赋《热粥诗》云“身心颠倒不自知,更识人间有真味。

”既赞美了粥的可口,又颂扬了农民的情义。

清代阮葵生也有咏粥佳句:“香于酪乳腻于茶,一味和嘈润齿牙”;“居然入口融无哽,不得沾唇呷有声”,可谓深得食粥个中三味了。

食菊花菊花在我国素有“延寿客”之称,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习惯,“东篱同坐尝花筵,一片琼霜入口鲜”的诗句,正是写食菊的乐趣。

菊花入馔,备受诗人青睐。

李峤的《九日应制得欢字》诗曰:“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王维诗云:“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

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

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郑所南的“道人四进花为粮,骨生灵气身吐香。

闻到菊花大欢喜,拍手笑歌频癫狂”,写出了宋代食菊之盛。

俗话说:“常饮菊花茶,老来眼不花。

”文人雅士常以菊代茶,并赋诗吟颂,陆游有“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的诗句。

郑板桥的诗:“南阳菊水多蓍旧,此是延年一种花。

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描写的就是古代郦县一带饮菊延年益寿、返老还童的事。

形容牛尾汤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