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尊宗祖格言二字是越勤越俭

永定土楼对联和解释

在振成楼与承启楼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楹联:“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干国家事,读圣贤书”;“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承先人遗训,启后辈良规”,就是说只有继承祖宗的勤俭美德,以耕读为本,崇文重教,才能成为家族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耕读为本,崇文重教”是客家文化较为显著的特征,并且这一文化特征在客家人的践行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他们成功的基石。

土楼楹联一个最重要、最实际的功能,是教育整个家族后代如何为人,如何处世,如何进取,如何成为能量大有本事的人。

如此强调人的良好教化,关注人的发展是一代代土楼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总结起来的“法宝”,这“法宝”一面融合了儒道传统文化思想,一面融合了土楼先民开疆落户寻求发展的精神。

所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客家土楼楹联也在尽力勾画和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从永定四千多座土楼的十万副楹联中发现了“完美的”土楼客家人形象——讲孝道:慎终追远;守本分:耕读为本;讲勤勉:开拓进取;有德行:诚信善良;忧国家:兴家报国;重文化:崇文重教。

文化即人化,土楼人“孝”“本”“勤”“德”“国”“文”的形象,其实就是客家文化的具体表征。

总体来说,永定土楼楹联数量繁多,特色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从内容上,对它的类别分析各家说法不一,但大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这里我们想从更高一级别的层次上来分析它在内容上的类别。

一是以“人”为中心的内容。

强调养性修身。

永隆昌,“素位而行君子愿,百祥皆降善人居”,“折矩周规仪可象,出风入雅国之光”;鼓励励志耕读。

奎聚楼,“干国家事,读圣贤书”;福裕楼,“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侧重教诲警策。

燕诒楼,“希贤希圣唯上品,谟深谟远是良图”;“召周可法齐家国,彦圣能容保子孙”;绳德堂,“光前须积德,裕后必存仁”,“百忍居家为上策,三思处世是良谋”。

二是以“家国”为中心的内容。

注重齐家报国。

日应楼,“日读古人书志在希贤希圣,应付天下事心存爱国爱民”;遗经楼,“世德铭朱墨,家风式纪谌”;讲究忠孝仁义。

馥馨楼,“朝宗祖而肯堂箕裘克绍,翼子孙以爰处芹桂联芳”;大旧德楼,“大家子弟同王谢,旧族衣冠近鲁邹”;永豪楼,“读圣贤书立修齐志,行仁义事存忠孝心”。

三是以“风物”为中心的内容。

倾向以景抒怀。

华封楼,“华岳三峰来紫气,封疆万国庆太平”;永豪楼,“静观嘉木千章绿,坐对遥山一角青”;赞美宅居环境。

裕隆楼,“抱山环水乌巷重开新宅第,敦诗说礼青箱原继旧家风”;振成楼,“春托风生兰知领未,静无人至竹亦欣然”。

这些内容丰富、意蕴深远、发人启迪的楹联形式灵活多样,字数不等,少的两个字四个字,多的三四十个字,像福裕楼里门扇楹联就四个字,“由义,居仁”一边两个字,左右对称,引经据典,干净利索,多的有三四十字;大多数楹联字数在五、六、七、八、九、十、十几个字。

风格上也是多样的,有严肃的,有典雅的,有恬淡的,有豪壮的。

以振成楼楹联为例,如“干国家事,读圣贤书”、“从来人品恭能寿,自古文章正乃奇”强调家国意识而显得严肃、豪壮;“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花开东院,竹茂西园,最怡情无过莳花种菜;画抚南宫,书临北海,真乐处莫如作画读书”,表现怡情而显得恬淡和闲适。

张氏家族 如绍永庆 下边是什么辈啊??

故县张氏:朝、龙、(凤宗中)、(玉邦平)、(洪元)、文、(崇德)、(殿国)、(锡敬传丕)、(际绪)、(淑兴)、(广恒秀)、秉、汝、绍、永、庆十七字,后续启廷继明世保祥鸿学贤怀振立建昌成十六字

文言文翻译 求准确翻译谢谢

程骏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南北朝、程姓 程骏,字驎驹,本广平曲安人也。

六世祖良,晋都水使者,坐事流于凉州。

祖父肇,吕光民部尚书。

骏少孤贫,居丧以孝称。

师事刘昞,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

昞谓门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

骏谓昞曰:今世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弗可以经世,骏意以为不然。

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人若乖一则烦伪生,若爽性则冲真丧。

昞曰:卿年尚稚,言若老成,美哉

由是声誉益播,沮渠牧犍擢为东宫侍讲。

太延五年,世祖平凉,迁于京师,为司徒崔浩所知。

高宗践阼,拜著作佐郎;未几,迁著作郎。

为任城王云郎中令,进箴于王,王纳而嘉之。

皇兴中,除高密太守。

尚书李敷奏曰:夫君之使臣,必须终效。

骏实史才,方申直笔,千里之任,十室可有。

请留之数载,以成前籍,后授方伯,愚以为允。

书奏,从之。

显祖屡引骏与论《易》、《老》之义,顾谓群臣曰: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

又问骏曰:卿年几何

对曰:臣六十有一。

显祖曰:昔太公既老而遭文王。

卿今遇朕,岂非早也

骏曰:臣虽才谢吕望,而陛下尊过西伯。

觊天假余年,竭《六韬》之效。

延兴末,高丽王琏求纳女于掖庭,显祖许之,假骏散骑常侍,赐爵安丰男,加伏波将军,持节如高丽迎女,赐布帛百匹。

骏至平壤城,或劝琏曰:魏昔与燕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

今若送女,恐不异于冯氏。

琏遂谬言女丧。

骏与琏往复经年,责琏以义方,琏不胜其忿,遂断骏从者酒食。

琏欲逼辱之,惮而不敢害。

会显祖崩,乃还,拜秘书令。

初,迁神主于太庙,有司奏:旧事庙中执事之官,例皆赐爵,今宜依旧。

诏百僚评议,群臣咸以为宜依旧事,骏独以为不可。

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

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

必当属有命于大君之辰,展心力于战谋之日,然后可以应茅土之锡。

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徒见晋郑之后以夹辅为至勋,吴邓之俦以征伐为重绩。

周汉既无文于远代,魏晋亦靡记于往年。

自皇道开符,乾业创统,务高三、五之规,思隆百王之轨,罚颇减古,赏实增昔。

时因神主改祔、清庙致肃,而授群司以九品之命,显执事以五等之名。

虽复帝王制作,弗相沿袭,然当时恩泽,岂足为长世之轨乎

乖众之愆,伏待罪谴。

书奏,从之。

文明太后谓群臣曰:言事固当正直而准古典,安可依附暂时旧事乎

赐骏衣一袭、帛二百匹。

骏又表曰:《春秋》有云:见有礼于其君者,若孝子之养父母;见无礼于其君者,若鹰鹯之逐鸟雀。

所以劝诫将来,垂范万代。

昔陈恒杀君,宣尼请讨,虽欲晏逸,其得已乎

今庙算天回,七州云动,将水荡鲸鲵,陆扫凶逆。

然战贵不陈,兵家所美。

宜先遣刘昶招喻淮南。

若应声响悦,同心齐举,则长江之险,可朝服而济;道成之首,可崇朝而悬。

苟江南之轻薄,背刘氏之恩义,则曲在彼矣,何负神明哉

宜义檄江南,振旅回旆,亦足以示救患之大仁,扬义风于四海。

且攻难守易,则力悬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

今天下虽谧,方外犹虞,拾夤侥幸于西南,狂虏伺衅于漠北。

脱攻不称心,恐兵不卒解;兵不卒解,则忧虑逾深。

夫为社稷之计者,莫不先于守本。

臣愚以为观兵江浒,振曜皇威,宜特加抚慰。

秋毫无犯,则民知德信;民知德信,则襁负而来;襁负而来,则淮北可定;淮北可定,则吴寇异图;寇图异则祸衅出。

然后观衅而动,则不晚矣。

请停诸州之兵,且待后举。

所谓守本者也。

伏惟陛下、太皇太后,英算神规,弥纶百胜之外;应机体变,独悟方寸之中。

臣影颓虞渊,昏耄将及,虽思忧国,终无云补。

不从。

沙门法秀谋反伏诛。

骏表曰:臣闻《诗》之作也,盖以言志。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关诸风俗,靡不备焉。

上可以颂美圣德,下可以申厚风化;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诫。

此古人用诗之本意。

臣以垂没之年,得逢盛明之运,虽复昏耄将及,犹慕廉颇强饭之风。

伏惟陛下、太皇太后,道合天地,明侔日月,则天与唐风斯穆,顺帝与周道通灵。

是以狂妖怀逆,无隐谋之地;冥灵潜翦,伏发觉之诛。

用能七庙幽赞,人神扶助者已。

臣不胜喜踊。

谨竭老钝之思,上庆国颂十六章,并序巡狩、甘雨之德焉。

其颂曰: 乾德不言,四时迭序。

于皇大魏,则天承祜。

叠圣三宗,重明四祖。

岂伊殷周,遐契三、五。

明明在上,圣敬日新。

汪汪睿后,体治垂仁。

德从风穆,教与化津。

千载昌运,道隆兹辰。

岁惟巡狩,应运游田。

省方问苦,访政高年。

咸秩百灵,柴望山川。

谁云礼滞,遇圣则宣。

王业初定,中山是由。

临幸之盛,情特绸缪。

仰歌祖业,俯欣春柔。

大哉肆眚,荡民百忧。

百忧既荡,与之更初。

邕邕亿兆,户咏来苏。

忽有狂竖,谋逆圣都。

明灵幽告,发觉伏诛。

羿浞为乱,祖龙干纪。

狂华冬茂,有自来矣。

美哉皇度,道固千祀。

百灵潜翦,奸不遑起。

奸不遑起,罪人得情。

宪章刑律,五秩犹轻。

于穆二圣,仁等春生。

除弃周汉,遐轨牺庭。

周汉奚弃

忿彼苛刻。

牺庭曷轨

希仁尚德。

徽音一振,声教四塞。

岂惟京甸,化播万国。

诚信幽赞,阴阳以调。

谷风扇夕,甘雨降朝。

嘉生含颖,深盛熙苗。

鳏贫巷咏,寡妇室谣。

闻诸《诗》者,《云汉》赋宣。

章句迥秀,英昭《雅》篇。

矧乃盛明,德隆道玄。

岂唯雨施

神征丰年。

丰年盛矣,化无不浓。

有礼有乐,政莫不通。

咨臣延跃,欣咏时邕。

谁云易遇

旷龄一逢。

上天无亲,唯德是在。

思乐盛明,虽疲勿怠。

差之毫厘,千里之倍。

愿言劳谦,求仁不悔。

人亦有言,圣主慎微。

五国连兵,逾年历时。

鹿车而运,庙算失思。

有司不惠,蚕食役烦。

民不堪命,将家逃山。

宜督厥守,威德是宣。

威德如何

聚众盈川。

民之从令,实赖衣食。

农桑失本,谁耕谁织

饥寒切身,易子而食。

静言念之,实怀叹息。

昔闻典论,非位不谋。

漆室忧国,遗芳载臭。

咨臣昏老,偏蒙恩佑。

忽忘狂瞽,敢献愚陋。

文明太后令曰:省诗表,闻之。

歌颂宗祖之功德可尔,当世之言,何其过也。

所箴下章,戢之不忘。

骏又奏《得一颂》,始于固业,终于无为,十篇。

文多不载。

文明太后令曰:省表并颂十篇,闻之。

鉴戒既备,良用钦玩。

养老乞言,其斯之谓。

又诏曰:程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

又门无侠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

可赐帛六百匹,旌其俭德。

骏悉散之亲旧。

性介直,不竞时荣。

太和九年正月,病笃,乃遗令曰:吾存尚俭薄,岂可没为奢厚哉

昔王孙裸葬,有感而然;士安蘧嘧,颇亦矫厉。

今世既休明,百度循礼,彼非吾志也。

可敛以时服,器皿从古。

遂卒,年七十二。

初,骏病甚,高祖、文明太后遣使者更问其疾,敕御师徐謇诊视,赐以汤药。

临终,诏以小子公称为中散,从子灵虬为著作佐郎。

及卒,高祖、文明太后伤惜之,赐东园秘器、朝服一称、帛三百匹,赠冠军将军、兖州刺史、曲安侯,谥曰宪。

所制文笔,自有集录。

骏六子,元继、公达、公亮、公礼,并无官。

公义,侍御史、谒者仆射、都水使者、武昌王司马、沛郡太守。

公称,主文中散、给事中、尚书郎。

并早卒。

公礼子畿,字世伯。

好学,颇有文才。

荆州府主簿。

始骏从祖弟伯达,伯达名犯显祖庙讳。

与骏同年,亦以文辩。

囗沮渠牧犍时,俱选与牧犍世子参乘出入,时论美之。

伯达早亡。

弟子灵虬幼孤,颇有文才,而久沦末役。

在吏职十余年,坐事免。

会骏临终启请,得擢为著作佐郎。

后坐称在京无缌亲,而高祖知其与骏子公义为始族,故致谴免。

至洛无官。

贫病久之,崔光启申为羽林监,选补徐州梁郡太守,以酗酒为刺史武昌王鉴所劾,失官。

既下梁郡,志力少衰,犹时为酒困。

久去官禄,不免饥寒,屡诣尚书乞效旧任。

仆射高肇领选,还申为著作郎,以崔光领任,敕令外叙。

《挺经》的翻译

卷一 内圣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私,故人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

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

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

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

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

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

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

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

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

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

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

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

独知之地,慎之又慎。

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睟面,孔彦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

自恨少壮不知努力,老年常多悔惧,于古人心境,不能领取一二。

反复寻思,叹喟无已。

卷二 砺志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

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 日即高明。

贤否智愚,所由区矣。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

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明德、亲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

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

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

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

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

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作官何以异哉

累月奔驰酬应,犹能不失常课,当可日进无已。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息力索,终无所成。

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

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精进而不觉。

言语迟钝,举止端重,则德进矣。

作文有峥嵘雄快之气,则业进矣。

卷三 家范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又谨记祖父三不信,曰:“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

”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有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

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士大夫之家不旋踵而败,往往不知乡里耕读之耐久。

所以致败之由大约不出数端。

家败之道有四,曰:礼仪全废者败;兄弟欺诈者败;妇女淫乱者败;子弟傲慢者败。

身败之道有四,曰:骄盈凌物者败;昏惰任下者败;贪刻兼至者败;反复无信者败。

未有八者全无一失而无故倾覆者也。

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

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起见。

若不能看透此层道理,则虽巍科显宦,终算不得祖父之贤肖,我家之功臣。

若能看透此道理,则我钦佩之至。

澄弟每以我升官得差,便谓我肖子贤孙,殊不知此非贤肖也。

如以此为贤肖,则李林甫、卢怀慎辈,何尝不位极人臣,舄奕一时,讵得谓之贤肖哉

予自问学浅识薄,谬膺高位,然所刻刻留心者,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却时作上岸之计。

要令罢官家居之日,己身可以淡泊,妻子可服劳,可对祖父兄弟,可以对宗族乡党。

如是而已。

卷四 明强 三达德之首曰智。

智即明也。

古豪杰,动称英雄。

英即明也。

明有二端:人见其近楼则所见远矣,登山则所见更远矣。

精明者,譬如至微之物,以显微镜照之,则加大一倍、十倍、百倍矣。

又如粗糙之米,再舂则粗糠全去,三舂、四舂,则精白绝伦矣。

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

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

好问若买显微之镜,好学若舂上熟之米。

总须心中极明,而后口中可断。

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

惟谦退而不肯轻断,最足养福。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

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养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难禁风浪四字譬还,甚好甚慰。

古来豪杰皆以此四字为大忌。

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

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

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凡国之强,必须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

此亦关乎天命,不尽由于人谋。

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

孟子之集义而慷,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

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由之强,略为可久可常。

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

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

近世如陆、何、肃、陈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

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

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卷五 坚忍 子长尚黄老,进游侠,班孟坚讥之,盖实录也。

好游侠,故数称坚忍卓绝之行。

如屈原、虞卿、田横、侯赢、田光及此篇之述贯高皆是。

尚黄老,故数称脱屣富贵、厌世弃俗之人。

如本纪以黄帝第一,世家以吴太伯第一,列传以伯夷第一,皆其指也。

此赞称张、陈与太伯、季札异,亦谓其不能遗外势利、弃屣天下耳。

昔耿恭简公谓,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带勇亦然。

与官场交接,吾兄弟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时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

迪安妙在全不识世态,其腹中虽也怀些不合时宜,却一味浑含,永不发露。

我兄弟则时时发露,终非载福之道。

雪琴与我兄弟最相似,亦所如寡合也。

弟当以我为戒,一味浑厚,绝不发露。

将来养得纯熟,身体也健旺,子孙也受用,无惯习机械变诈,恐愈久而愈薄耳。

稍论时事,余谓当竖起骨头,竭力撑持。

三更不眠,因作一联云:“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用自警也。

余生平作自箴联句颇多,惜皆未写出,丁未年在家作一联云:“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清,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曾用木板刻出,与此联略相近,因附识之。

夜阅《荀子》三篇,三更尽睡,四时即醒,又作一联云:“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至五更,又改作二联,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一云:“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卷六 刚柔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

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

若一面建公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

肝气发时,不惟不和平,并不恐惧,确有此境。

不特盛年为然,即余渐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

但强自禁制,降伏此心,释氏所谓降龙伏虎。

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

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

降龙以来养水,伏虎以养火。

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

释儒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

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

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

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

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

古语云自胜之谓强。

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

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

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

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

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谨。

卷七 英才 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

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

嫠牛不可以捕鼠;骐骥不可以守闾。

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如斧。

三代之鼎,以之垦田,则不如耜。

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

否则鉏铻而终无所成。

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

魏无知论陈平曰:“今有后生考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

”当战争之世,苟无益胜负之数,虽盛德亦无所用之。

余生平好用忠实者流,今老矣,始知药之多不当于病也。

无兵不足深虑,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

而贪饕出缩者,果骧首而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此其可为浩叹者也。

默观天下大局,万难挽回,侍与公之力所能勉者,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

《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

董子曰:“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进。

”《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强勉功夫也。

今世人皆思见用于世,而乏才用之具。

诚能考信于载籍,问途于已经,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识可渐通,才亦渐立。

才识足以济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卷八 廉矩 翰臣方伯廉正之风,令人钦仰。

身后萧索,无以自庇,不特廉吏不可为,亦殊觉善不可为。

其生平好学不倦,方欲立言以质后世。

弟昨赙之百金,挽以联云:“豫章平寇,桑梓保民,休讶书生立功,皆从廿年积累立德立言而出;翠竹泪斑,苍梧魂返,莫疑命妇死烈,亦犹万古臣子死忠死孝之常。

”登高之呼,亦颇有意。

位在客卿,虑无应者,徒用累歔。

韩公有言:“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

”盖自古而叹之也。

古之君子之所以尽其心、养其性者,不可得而见;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

自内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道德;自外者言之,舍礼无所谓政事。

故六官经制大备,而以《周礼》名书。

春秋之世,士大夫知礼、善说辞者,常足以服人而强国。

战国以后,以仪文之琐为礼,是叔齐之所讥也。

荀卿、张载兢以礼为务,可谓知本好古,不逐乎流俗。

近世张尔岐氏作《中庸论》,凌廷堪氏作《复礼论》,亦有以窥见先王之大原。

秦蕙田氏辑《五礼通考》,以天文、算学录入为观象授时门;以地理、州郡录入为体国经野门;于著书之义例,则或驳而不精;其于古者经世之礼之无所不该,则未为失也。

崇俭约以养廉。

昔年州县佐杂在省当差,并无薪水银两。

今则月支数十金,而犹嫌其少。

此所谓不知足也。

欲学廉介,必先知足。

观于各处难民,遍地饿莩,则吾人之安居衣食,已属至幸,尚何奢望哉

尚敢暴殄哉

不特当廉于取利,并当廉于取名。

毋贪保举,毋好虚誉,事事知足,人人守约,则可挽回矣。

卷九 勤敬 为治首务爱民,爱民必先察吏,察吏要在知人,知人必慎于听言。

魏叔子以孟子所言“仁术”,“术”字最有道理。

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即“术”字之的解也。

又言蹈道则为君子,违之则为小人。

观人当就行事上勘察,不在虚声与言论;当以精己识为先,访人言为后。

古人修身治人之道,不外乎勤、大、谦。

勤若文王之不遑,大若舜禹之不与,谦若汉文之不胜,而勤谦二字,尤为彻始彻终,须臾不可离之道。

勤所以儆惰也,谦所以儆傲也,能勤且谦,则大字在其中矣。

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谦字,吾将守此二字以终身,傥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者乎! 国藩从宦有年,饱阅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象,盖已稔知之,而惯常之积不能平,乃变而为慷慨激烈,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来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是屡蹈愆尤,丛讥取戾,而仁人君子固不当责以庸之道,且当怜其有所激而矫之之苦衷也。

诸事棘手,焦灼之际,未尝不思遁入眼闭箱子之中,昂然甘寝,万事不视,或比今日人世差觉快乐。

乃焦灼愈甚,公事愈烦,而长夜快乐之期杳无音信。

且又晋阶端揆,责任愈重,指摘愈多。

人以极品为荣,吾今实以为苦懊之境。

然时势所处,万不能置事身外,亦惟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卷十 诡道 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

待弁勇如待子弟之心,尝望其成立,尝望其发达,则人之恩矣。

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泰而不骄也。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

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懔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

守斯二者,虽蛮貊之邦行矣,何兵勇之不可治哉。

兵者,阴事也,哀戚之意,如临亲丧,肃敬之心,如承大祭,庶为近之。

今以羊牛犬佾而就屠烹,见其悲啼于割剥之顷,宛转于刀俎之间,仁者将有所不忍,况以人命为浪博轻掷之物。

无论其败丧也,即使幸胜,而死伤相望,断头洞胸,折臂失足,血肉狼藉,日陈吾前,哀矜不遑,喜于何有

故军中不宜有欢欣之象,有欢欣之象者,无论或为悦,或为骄盈,终归于败而已矣。

田单之在即墨,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此所以破燕也;及其攻狄也,黄金横带,而骋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鲁仲连策其必不胜,兵事之宜惨戚,不宜欢欣,亦明矣。

练兵如八股家之揣摩,只要有百篇烂熟之文,则布局立意,常有熟径可寻,而腔调亦左右逢源。

凡读文太多,而实无心得者,必不能文者也。

用兵亦宜有简练之营,有纯熟之将领,阵法不可贪多而无实。

此时自治毫无把握,遽求成效,则气浮而乏,内心不可不察。

进兵须由自己作主,不可因他人之言而受其牵制。

非特进兵为然,即寻常出队开仗亦不可受人牵制。

应战时,虽他营不愿而我营亦必接战;不应战时,虽他营催促,我亦且持重不进。

若彼此皆牵率出队,视用兵为应酬之文,则不复能出奇制胜矣。

卷十一 久战 久战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四字。

力则指将士精力言之,势则指大局大计及粮饷之接续。

贼以坚忍死拒,我亦当以坚忍胜之。

惟有休养士气,观衅而动,不必过求速效,徒伤精锐,迨瓜熟蒂落,自可应手奏功也。

凡与贼相持日久,最戒浪战。

兵勇以浪战而玩,玩则疲;贼匪以浪战而猾,猾则巧。

以我之疲战贼之巧,终不免有受害之一日。

故余昔在营中诫诸将曰:“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

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惟荀 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

此善于用气者也。

卷十二 廪实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大抵军政吏治,非财用充足,竟无从下手处。

自王介甫以言利为正人所诟病,后之君子例避理财之名,以不言有无,不言多寡为高。

实则补救时艰,断非贫穷坐困所能为力。

叶水心尝谓,仁人君子不应置理财于不讲,良为通论。

夷务本难措置,然根本不外孔子忠、信、笃、敬四字。

笃者,厚也。

敬者,慎也。

信,只不说假话耳。

然却极难。

吾辈当从此字下手,今日说定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如必推敝处主持,亦不敢辞。

祸福置之度外,但以不知夷情为大虑。

沪上若有深悉洋情而又不过软媚者,请邀之来皖一行。

以正理言之,即孔子忠敬以行蛮貊之道。

以阴机言之,即句践卑辱以骄吴人之法,闻前此沪上兵勇多为洋人所侮慢,自阁下带湘淮各勇到防,从无受侮之事。

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我苟整齐严肃,百度修明,渠亦自不至无端欺凌。

既不被欺凌,则处处谦逊,自无后患。

柔远之道在是,自强之道亦在是。

第就各省海口论之,则外洋之通商,正与内地之盐务相同。

通商系以海外之土产,行销于中华。

盐务亦以海滨之场产,行销于口岸。

通商始于广东,由闽、浙而江苏、而山东,以达于天津。

盐务亦起于广东,由闽、浙而江苏、而山东,以达于天津;吾以“耕战”二字为国,泰西诸洋以“商战”二字为国,用兵之时,则重敛众商之费;无事之时,则曲顺众商之情。

众商之所请,其国主无不应允。

其公使代请于中国,必允而后已。

众商请开三子口,不特便于洋商,并取其便于华商者。

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卷十三 峻法 世风既薄,人人各挟不靖之志,平居造作谣言,幸四方有事而欲为乱,稍待之以宽仁,愈嚣然自肆,白昼劫掠都市,视官长蔑如也。

不治以严刑峻法,则鼠子纷起,将来无复措手之处。

是以壹意残忍,冀回颓风于万一。

书生岂解好杀,要以时势所迫,非是则无以锄强暴而安我孱弱之民。

牧马者,去其害马者而已;牧羊者,去其扰群者而已。

牧民之道,何独不然。

医者之治瘠痈,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

今日之劣弁羸兵,盖亦当之为简汰,以剜其腐者,痛加训练,以生其新者。

不循此二道,则武备之弛,殆不知所底止。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

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

以精微之意,行吾威厉之事,期于死者无怨,生者知警,而后寸心乃安。

待之之法,有应宽者二,有应严者二。

应宽者:一则银钱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充裕时,则数十百万掷如粪土,当穷窘时,则解囊分润,自甘困苦;一则不与争功,遇有胜仗,以全功归之,遇有保案,以优奖笼之。

应严者:一则礼文疏淡,往还宜稀,书牍宜简,话不可多,情不可密;一则剖明是非,凡渠部弁勇有与官姓争讼,而适在吾辈辖境,及来诉告者,必当剖决曲直,毫不假借,请其严加惩治。

应宽者,利也,名也;应严者,礼也,义也。

四者兼全,而手下又有强兵,则无不可相处之悍将矣。

卷十四 外王 逆夷据地求和,深堪发指。

卧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时事如此,忧患方深。

至于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强,不在装模作样。

临难有不屈挠之节,临财有不沾染之廉,此威信也。

《周易》立家之道,尚以有孚之威归反诸身,况立威于外域,求孚于异族,而可不反诸己哉

斯二者似迂远而不切合事情,实则质直而消患于无形。

凡恃己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忽于所习见、震于所罕见者,亦世之常情也。

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

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师夷之智,意在明靖内奸,暗御外侮也。

列强乃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师其智,购其轮船机器,不重在剿办发逆,而重在陆续购买,据为己有。

粤中猖獗,良可愤叹。

夷情有损于国体,有得轮船机器,仍可驯服,则此方生灵,免遭涂炭耳。

有成此物,则显以宣中国之人心,即隐以折彼族之异谋。

各处仿而行之,渐推渐广,以为中国自强之本。

卷十五 忠疑 盖君子之立身,在其所处。

诚内度方寸,靡所于疚,则仰对昭昭,俯视伦物,宽不怍,故冶长无愧于其师,孟博不惭于其母,彼诚有以自伸于内耳。

足下朴诚淳信,守己无求,无亡之灾,翩其相戾,顾衾对影,何悔何嫌。

正宜益懋醇修,未可因是而增疑虑,稍渝素衷也。

国藩滥竽此间,卒亦非善。

肮脏之习,本不达于时趋,而逡循之修,亦难跻于先进。

独是蜎守介介,期不深负知己之望,所知惟此之兢兢耳。

持矫揉之说者,譬杞柳以为桮棬,不知性命,必致戕贼仁义,是理以逆施而不顺矣。

高虚无主见者,若浮萍遇于江湖,空谈性命,不复求诸形色,是理以豕恍不顺矣。

惟察之以精,私意不自蔽,私欲不自挠,惺惺常存,斯随时见其顺焉。

守之以一,以不贰自惕,以不已自循,栗栗惟惧,斯终身无不顺焉。

此圣人尽性立命之极,亦即中人复性命之功也夫! 阅王夫之所注张子《正蒙》,于尽性知命之旨,略有所会。

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

《易·;系辞》“尺蠖之屈”八句,尽性也;“过此以往”四句,知命也。

农夫之服田力穑,勤者有秋,散惰者歉收,性也;为稼汤世,终归礁烂,命也。

爱人、治人、礼人,性也;爱之而不亲,治之而不治,礼之而不答,命也。

圣人之不可及处,在尽性以至于命。

尽性犹下学之事,至于命则上达矣。

当尽性之时,功力已至十分,而效验或有应有不应,圣人于此淡然泊然。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着力若不着力,此中消息最难体验。

若于性分当尽之事,百倍其功以赴之,而俟命之学,则以淡泊如为宗,庶几其近道乎

卷十六 荷道 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

如久雨初晴,登高山而望旷野;如楼俯大江,独坐明窗净几之下,而可以远眺;如英雄侠士,裼裘而来,绝无龌龊猥鄙之态。

此三者皆光明俊伟之象,文中有此气象者,大抵得于天授,不尽关乎学术。

自孟子、韩子而外,惟贾生及陆敬舆、苏子瞻得此气象最多,阳明之文亦有光明俊伟之象,虽辞旨不甚渊雅,而其轩爽洞达,如与晓事人语,表里粲然,中边俱彻,固自不可几及也。

古人绝大事业,恒以精心敬慎出之。

以区区蜀汉一隅,而欲出师关中,北伐曹魏,其志愿之宏大,事势之艰危,亦古今所罕见。

而此文不言其艰巨,但言志气宜恢宏,刑赏宜平允,君宜以亲贤纳言为务,臣宜以讨贼进谏为职而已。

故知不朽之文,必自襟度远大、思虑精微始也。

三古盛时,圣君贤相承继熙洽,道德之精,沦于骨髓,而学问之意,达于闾巷。

是以其时置兔之野人,汉阳之游女,皆含性贞娴吟咏,若伊莘、周召、凡伯、仲山甫之伦,其道足文工,又不待言。

降及春秋,王泽衰竭,道固将废,文亦殆殊已。

故孔子睹获麟,曰:“吾道穷矣!”畏匡曰:“斯文将丧!”于是慨然发愤,修订六籍,昭百王之法戒,垂千世而不刊,心至苦,事至盛也。

仲尼即没,徒人分布,转相流衍。

厥后聪明魁桀之士,或有识解撰著,大抵孔氏之苗裔,其文之醇驳,一视乎见道之多寡以为差:见道尤多者,文尤醇焉,孟轲是也;次多者,醇次焉;见少者,文驳焉;尤少者,尤驳焉。

自荀、扬、庄、列、屈、贾而下,次第等差,略可指数。

卷十七 藏锋 卷十八 盈虚 不好意思只能弄到原文了,最后两卷字数不够了,嘿嘿

朱氏家谱字辈

厚德载物 德高望重 懿德 丰德 丰功硕德 三从四德 二三其德 不以掩大德 德艺双 感恩戴德 一德一心 以德报怨 同心同德 歌功颂德 德隆望尊 爱人以德 醉酒饱德 耆儒硕德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德才兼备 功德圆满 果行育德 负德孤恩 才德兼备 讴功颂德 耆年硕德 为德不卒 一心一德 硕望宿德 塔尖上功德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 厚德载福 度德量力 负德背义 德洋恩普 德尊望重 地丑德齐 积德累功 积德累仁 积德累善 积德裕后 积善成德 俭以养德 负德辜恩 败德辱行 大恩大德 德薄能鲜 仁义道德 耆德硕老 见德思齐 为德不终 一饭之德 无德而称 无怨无德 同德一心 以德报德 以怨报德 昭德塞违 知恩报德 较德焯勤 德容言功 导德齐礼 材德兼备 功德无量 德隆望重 德輶如毛 河山之德 减师半德 感恩怀德 道德文章 德厚流光 材雄德茂 离心离德 量力度德 名德重望 年高德勋 秽德垢行 谇帚德锄 同德同心 同德协力 潜休隐德 洽博德闻 澡身浴德 以德服人 同心合德 同心协德 同心一德 小德出入 妖不胜德 遗德休烈 遗德余烈 畏威怀德 以德追祸 至德要道 祖功宗德 潜德秘行 潜德隐行 潜光隐德 施仁布德 树德务滋 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颂德歌功 年高德卲 龙德在田 论德使能 进德修业 进德修业 酒后无德 巨人长德 钜人长德 称德度功 称功诵德 称功颂德 德胜头回 德胜头回 德言工貌 德言工容 德言容功 德配天地 德浅行薄 德容兼备 道高德重 道微德薄 德本财末 德薄才疏 德薄才鲜 材轻德薄 才轻德薄 才疏德薄 高才大德 好生之德 何德堪之 德輶如羽 德重恩弘 德音莫违 讽德诵功 恩德如山

清朝皇帝的皇子分别叫什么

后来又成了哪位皇帝

顺治: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

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 皇长子:牛钮(夭折),母为庶妃巴氏 皇次子:裕宪亲王福全,母为宁悫妃董鄂氏 皇三子:圣祖仁皇帝玄烨,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皇四子:赐荣亲王(夭折),母为孝献端静皇后董鄂氏 皇五子:恭亲王常宁,母为庶妃陈氏 皇六子:奇授(夭折),母为庶妃唐氏 皇七子:纯靖亲王隆禧,母为庶妃钮氏 皇八子:永干(夭折),母为庶妃穆克图氏 大公主:(夭折),母为庶妃陈氏 二公主:和硕恭悫长公主,15岁时下嫁给瓜尔佳氏讷尔杜,母为庶妃杨氏 三公主:(夭折),母为庶妃巴氏 四公主:(夭折),母为庶妃乌苏氏 五公主:(夭折),母为庶妃王氏 六公主:(夭折),母为庶妃纳喇氏 养女一:和硕和顺公主,13岁时下嫁尚之隆,承泽亲王硕塞之二女,其母为纳喇氏 养女二:和硕柔嘉公主,12岁时下嫁耿聚忠,安郡王岳乐之第二女 养女三:固伦端敏公主,18岁时下嫁博尔济吉持氏班第,简亲王济度之第二女 康熙:(1661—1722) 第二代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 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允禶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废)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是在雍正时期封的,跟康熙皇帝没关),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殁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

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

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

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

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

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

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

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

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

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

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

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

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雍正: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 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

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后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之后。

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

爱新觉罗·弘昐,早殇。

爱新觉罗·福宜,早殇。

爱新觉罗·福沛,早殇。

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和硕怀恪公主,次女,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嫡福晋兆佳氏;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嫡福晋郭络罗氏。

乾隆:清高宗弘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 爱新觉罗·永璜,长子,定安亲王。

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爱新觉罗·永琏,次子,端慧太子。

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爱新觉罗·永璋,三子,循郡王。

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

母嘉嫔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琪,五子,荣纯亲王。

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

爱新觉罗·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

母纯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永琮,七子,哲亲王。

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爱新觉罗·永璇,八子,仪慎亲王。

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瑜,第九子,早殇。

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玥,第十子,早殇。

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

母嘉贵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璂,十二子,贝勒。

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璟,早殇。

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璐,早殇。

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

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未命名,第十六子,早殇。

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

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长女(1728~1729),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

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二女(1731),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

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

皇五女(1753~1755),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

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皇六女(1755~1758),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

母忻嫔戴佳氏。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1757~1767),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 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

母忻嫔戴佳氏。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1780),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惇妃汪氏。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1734~1760),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

嘉庆:清仁宗睿皇帝嘉庆 名爱新觉罗·颙琰,原名爱新觉罗·永琰,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长子,未命名,穆郡王。

爱新觉罗旻宁,次子,清宣宗,道光帝。

爱新觉罗绵恺,三子,敦恪亲王。

爱新觉罗绵忻,四子,瑞怀亲王。

爱新觉罗绵愉,五子,惠端亲王。

尊宗祖格言二字是越勤越俭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