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描写元宵节古风句子

古风节日气息喜庆描写。

求帮助,是元宵节的。

一百到两百字

这个……亲去翻翻《红楼梦》呢

这个里面的元宵家宴描写算是比较详尽生动的了

求一些描写古代元宵节街市热闹场面的段子,字数不限,但不要少于200字,最好从小说中摘取!谢谢!!!!!!

我深深记得云中歌里有这么一大段 把描写的摘来给你长安城内多才子佳人,这些人所做的灯别有雅趣,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祭拜天官。

灯上或有画,或有字。

更有三几好友,将彼此所做的灯挂出,请人发首浪新点评高低,赢者大笑,输者请酒,输赢间磊落*,常被人传成风趣佳话。

还有才女将诗、谜制在灯上,若有人对出下句、或猜出谜语,会博得才女亲手缝制的女红。

奖品并不珍贵,却十分特别,惹得一众少年公子争先恐后。

满城喧哗,孟珏却有些意兴阑珊,想要回府。

书生抱了个箱子出来,珍而重之地打开,提出一盏八角垂绦宫灯。

样式与云歌先前喜欢的一模一样,做工却更加精致。

灯骨用的是罕见的岭南白竹,灯的八个面是用冰鲛纱所做,上绣了八幅图,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画中女子体态婀娜,姿容秀美。

神态或喜、或愁、或怒、或泣,无不逼真动人,就是与宫中御用的绣品相较也毫不逊色,反更多了几分别致。

红颜乱里面我只觉得有很多这样的片段,没记错开头就有。

唯美的古风句子。

1、用我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自是年少,韶华。

3、长街长,烟花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4、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5、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6、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7、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8、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9、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0、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

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1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2、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

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13、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14、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15、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6、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7、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18、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19、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20、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21、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4、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25、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6、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27、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28、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29、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30、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1、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32、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33、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34、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35、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36、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37、也许是前世的姻 也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38、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39、总在不经意的年生。

回首彼岸。

纵然发现光景绵长。

40、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41、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42、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43、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

来世你渡我,可愿

44、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

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45、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

莫多情,情伤己。

47、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48、你若撒野 今生我把酒奉陪。

49、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50、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元宵节八戒望月思念嫦娥求一首古风诗

微信,点击右上加朋友,搜索“词”后,可以求藏头诗、打油诗、爱情诗、祝等等。

诗是诗人对当时情景及所处环境感受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离骚体、古诗体、近代诗还是现代诗都不过是诗的一种形式。

最优美之处在于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来闪现出诗的时代光环。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最高体现。

诗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称。

求古代诗歌里对汉服描写的句子,

秦宫诗 唐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

楼头曲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

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

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

这是李贺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古代描写男子服饰的诗好象不多见。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 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本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陌 上 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这还有什么说的呢,相信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丽 人 行 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际稳称身。

诗圣描写杨氏姐妹游曲江池作。

虽含义多讽,但我们仍能看出唐代贵族的服饰是何等豪华。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这首能看出宋代元宵风俗还有当时人们穿着的情况。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这首词写歌女思念她的恋人.注意那个梅妆 梅妆: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作梅花妆,即在眉宇间画一朵梅花作为妆饰。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这首词用立春日特有物景和风俗,抒发时不待我的感慨,并通过象征隐喻,寄托故国之思。

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此词写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

两重心字罗衣:沈雄《古今词话》谓为衣领屈曲如心字。

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 衣:外衣 裹:内衣 絺(吃):细葛布 绤(系):粗葛布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

胡然而天也

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 借华丽衣饰讽刺卫宣公夫人(原为他儿媳)姜宣荒淫无耻。

副:用假发编成的髻,上缀珠玉 笄:簪 珈:玉饰 象服:镶嵌珠宝绣满彩色花纹的华丽礼服 翟:绣长尾野鸡图案的礼服 鬒:乌发如云 髢:假发 瑱:玉耳饰 揥:搔头簪子 展:象服内的红色绉纱礼服 绁袢:贴身内衣 羽林郎 汉辛延年 胡姬年十五。

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

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

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

两鬟千万余。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长裙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吴文英-渡江云·西湖清明渐路入、仙坞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 白居易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

时世流行无远近, 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 斜红不晕赭面状。

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不知道唐代妇女是否真这样打扮,这明显是不懂化妆只知道往脸上倾泻化妆品 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 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 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翦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 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蹋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 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

若见织时应也惜。

白大诗人在讽谏时却不经意地给我们留下了汉服的珍贵资料,“江南春水色”该是多美的颜色

曹雪芹(清)警幻仙子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 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 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 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 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 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 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

春梅绽雪。

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

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信矣乎

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

如斯之美也

赠张云容舞 杨玉环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这书杨妃留下唯一的诗篇。

张云容是其侍儿,擅跳霓裳羽衣舞。

大约是与其惺惺相惜才写诗相赠。

以其诗句措辞和意象,不难想象霓裳舞舞姿之美服饰之华。

醉垂鞭宋 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咏歌女之作.双蝶写服饰纹样,朱粉闲花写梳妆.写美色,写神韵。

【红蔷薇】牛峤 晓啼珠露浑无力,绣簇罗襦不著行。

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五代诗人,写梅花妆典故。

南朝《宋书》中写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曾在正月初七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殿前梅树上一朵梅花,恰巧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五出花瓣状。

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于是纷纷剪梅花贴于额头,这种梅花妆很快就流传到民间,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

菩萨蛮 叶梦得 赤阑桥尽香街直。

笼街细柳娇无力。

金碧上青空。

花晴帘影红。

黄衫飞白马。

日日青楼下。

醉眼不逢人。

午香吹暗尘。

这是一个骄横的贵公子形象。

唐玄宗曾选出一些姿容俊秀的少年乐工,衣黄衣,文玉带,此后黄衫成为少年公子的代称。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元宵节的民俗活动(简短一点儿)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

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

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年)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各省元宵节的不同习俗 元宵节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河北省】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

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

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

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

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

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山东省】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

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

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

男孩子提著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

莒(jǔ)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

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

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凤翔县於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

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於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

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

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浙江省】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

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

上虞县少於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

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於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西省】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

万安县城各乡均於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

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

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省】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

”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

开县有「对骂」的习俗。

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省】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

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

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

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省】新安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

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

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

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省】云龙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

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

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此诗一说是朱淑真所做。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

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走百病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

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

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

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耍狮子“耍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狮子舞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舞龙灯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

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舞龙灯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

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

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行头桥 位于南粤大地的潮汕地区,普宁市洪阳镇元宵节有这样的风俗“行头桥” 。

“头桥”——即太平桥,位于洪阳老县衙前的保城帝君庙前面的城内河上,大约建于四百多年前。

拱型小巧的石桥两端各有五级石阶,桥面由七板约六米多长的石板组成,桥宽约三米,两侧栏杆两端均有两头石狮。

小小石桥,虽不雄伟壮观,可是小巧精致,历史悠久,古式古风,热闹异常,特别是“十五夜行头桥”,已成当地人们的惯例,而且是元宵佳节,必不可少的一个活动项目。

元宵,是一年里的第一个节日,在这一天晚上,人们酒足饭饱之后,总是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地去“行头桥”,意在图个好兆头,行过太平桥,一年里便平平安安。

这天夜里,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不论从哪个方向走来,都必须走过太平桥,而且走过桥时切不可回头。

有人说“回头不吉利”。

因为元宵是“圣日”,所以这一夜里人们走过桥时常常说好话,并配以和谐的动作:读书的孩子去摸狮鼻时说“摸狮鼻,写雅字”;少女们去摸狮头说“摸狮头,事事贤”;未结婚的青年男子去摸狮肚说“摸狮肚,觅雅效”;还有怀孕的妇女模狮耳说“摸狮耳,生阿弟”……等等。

走过太平桥,回家路上,人们总是花上几元钱,买几根长长的竹蔗,传说:过桥之后买长竹蔗,这一年里便是钱多米足,节节有余

描写元宵节古风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