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是谁?
1.这一篇文是人物传记,却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品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
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
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结构严谨。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选材精当。
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精于剪裁。
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
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
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3.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
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
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
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练含蓄。
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
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
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
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
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
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
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
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
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
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
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
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4.夹叙夹议的写法。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
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
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
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
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研究1.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经作者臧克家先生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
现标题与原标题没有本质不同。
问题是,说话和行动,人人都有,天天都有,太一般化了,放在标题上不是太不醒目、新颖了吗
如果写一般人,确是如此。
然而,闻一多先生与众不同。
请问:谁发表过“最后一次演讲”
这样的演讲惊天地、泣鬼神,岂是平常的什么说话所能相提并论的
再请问:“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做出这样行动的人全国有几个
这样的行动震惊了国内外亿万民众,岂是一般的什么行为所能比拟的
由此而见,这个标题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是适当的,是不一般的。
2.有的同志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不朴实。
到底应该怎样看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诗人,应该看到,他是用诗化的语言写的。
精练、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文章的语言风格。
我们不能强求一律,说朴实的风格就好,诗化的风格就不好。
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妙处。
用文言词,适当用一点,用得好,能使文章精练,增加语言的味道,是好的。
要吸取文言中有生命力的成分,这是大家都赞同的。
至于文章气势盛,好像大呼小叫,这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正合适。
闻先生是一个刚性人物,富于阳刚之美。
练习说明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和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的主要特点,并提高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复述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参考答案: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确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1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2句“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第3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第4句“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第5句“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展开讨论。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
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注意过渡句的运用,以及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1.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四、△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设题意图是,加强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建议一、这是一篇写得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
不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师可以用范读,或者放录音、录像等,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诵读本文的积极性。
二、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都值得学生学习。
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背景材料,不妨引导学生从图书馆或从网上自主查阅,并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
四、课文中有些文言词不好理解,建议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解决,教师不必越俎代庖。
有关资料一、作者介绍臧克家,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
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
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
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
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
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
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二、臧克家和闻一多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可见相知之深。
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
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闻一多介绍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四、《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浅探(于漪)闻一多先生是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
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
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为民主、为新中国而战斗的前线。
诗人臧克家1980年2月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散文,虽只记述了闻先生言行的片段,但仍可从中看到这位诗人、学者、战士的形象。
教该文时可与《最后一次讲演》结合起来进行,先教此文,再教后者,二者相互补充,把烈士的高大形象镌刻到学生的心中。
教这篇文章要达到下列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孜孜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和嫉恶如仇、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情操。
2.学习记述人物言行片段,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表现人物思想精神的方法。
3.理解语言的诗意和饱含的激情,体会记述中有论证的特色。
有些疑难词句须探讨,如: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
诗兴不作,不是不作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论语·子罕篇》中引来,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
弥,更加。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
锲(qiè),锲刻;舍(shě),放下。
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是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闻是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痞块等。
通常这四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叫做四诊。
望诊是第一步。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不窥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该传中有“……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兀兀穷年:兀(wù)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穷,尽。
一年到头劳苦不息。
出自韩愈的《进学解》,该文中有“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句子。
腾怨:腾,上升。
怨气升腾。
群蚁排衙:衙(yá),衙门,旧时的官署。
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谒长官,叫排衙。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
文中指闻一多先生写字十分认真,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密密麻麻写得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迥(jiǒng),远。
差得很远,完全不同。
一反既往:既,已经。
既往,过去。
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气冲斗牛:或为“气冲牛斗”。
斗,北斗星;牛,牵牛星。
斗牛,泛指天空。
形容怒气很盛。
高标:凡高耸物体的末端都可以叫做高标,杜甫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中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指慈恩寺塔高越青天。
文中的高标指超群、出众。
以《说和》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
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
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结构严谨。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选材精当。
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精于剪裁。
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
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
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3.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
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
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
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练含蓄。
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
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
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
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
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
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
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
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
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
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
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
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4.夹叙夹议的写法。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
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
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
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
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研究 1.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经作者臧克家先生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
现标题与原标题没有本质不同。
问题是,说话和行动,人人都有,天天都有,太一般化了,放在标题上不是太不醒目、新颖了吗
如果写一般人,确是如此。
然而,闻一多先生与众不同。
请问:谁发表过“最后一次演讲”
这样的演讲惊天地、泣鬼神,岂是平常的什么说话所能相提并论的
再请问:“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做出这样行动的人全国有几个
这样的行动震惊了国内外亿万民众,岂是一般的什么行为所能比拟的
由此而见,这个标题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是适当的,是不一般的。
2.有的同志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不朴实。
到底应该怎样看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诗人,应该看到,他是用诗化的语言写的。
精练、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文章的语言风格。
我们不能强求一律,说朴实的风格就好,诗化的风格就不好。
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妙处。
用文言词,适当用一点,用得好,能使文章精练,增加语言的味道,是好的。
要吸取文言中有生命力的成分,这是大家都赞同的。
至于文章气势盛,好像大呼小叫,这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正合适。
闻先生是一个刚性人物,富于阳刚之美。
练习说明 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和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的主要特点,并提高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复述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参考答案: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确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参考答案: 第1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2句“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第3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第4句“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第5句“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展开讨论。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
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注意过渡句的运用,以及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1.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四、△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设题意图是,加强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建议 有关资料 二、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可见相知之深。
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
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闻一多介绍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四、《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浅探(于漪) 闻一多先生是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
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
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为民主、为新中国而战斗的前线。
诗人臧克家1980年2月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散文,虽只记述了闻先生言行的片段,但仍可从中看到这位诗人、学者、战士的形象。
教该文时可与《最后一次讲演》结合起来进行,先教此文,再教后者,二者相互补充,把烈士的高大形象镌刻到学生的心中。
教这篇文章要达到下列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孜孜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和嫉恶如仇、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情操。
2.学习记述人物言行片段,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表现人物思想精神的方法。
3.理解语言的诗意和饱含的激情,体会记述中有论证的特色。
有些疑难词句须探讨,如: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
诗兴不作,不是不作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论语·子罕篇》中引来,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
弥,更加。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
锲(qiè),锲刻;舍(shě),放下。
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是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闻是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痞块等。
通常这四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叫做四诊。
望诊是第一步。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不窥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该传中有“……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兀兀穷年:兀(wù)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穷,尽。
一年到头劳苦不息。
出自韩愈的《进学解》,该文中有“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句子。
腾怨:腾,上升。
怨气升腾。
群蚁排衙:衙(yá),衙门,旧时的官署。
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谒长官,叫排衙。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
文中指闻一多先生写字十分认真,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密密麻麻写得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迥(jiǒng),远。
差得很远,完全不同。
一反既往:既,已经。
既往,过去。
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气冲斗牛:或为“气冲牛斗”。
斗,北斗星;牛,牵牛星。
斗牛,泛指天空。
形容怒气很盛。
高标:凡高耸物体的末端都可以叫做高标,杜甫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中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指慈恩寺塔高越青天。
文中的高标指超群、出众。
为了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可组织学生就下列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让学生明确: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文章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
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二、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
这样起笔好在哪里
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
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不拐弯子。
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呢
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文章摆出了闻先生的语言片段以后,就围绕这一点记述他有关的“行”的事实。
作者截取了闻先生向古代典籍钻探的事实着力描叙:先叙他攀高钻坚的研究志趣,继写他研究的目的,再写他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的研究精神,最后写他辛苦凝结而成的硕果。
作者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论证闻一多先生确实是做了再“说”,做了自己也没有“说”,回应了引文。
为了使议论更有说服力,作者又简要地夹叙了两个事实: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辞“校补”;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为了证明事实有足够的根据,在叙事之前点明作者对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时期的闻一多先生有着深刻的印象。
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了突出闻先生孜孜、日夜不懈的治学精神,有些词句用得很考究。
比如写其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了“吃尽”“消化尽”“远射”“衰微”“文化药方”等词语,准确地表达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地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良药。
当然,今日看来,任何文化药方也救不了衰微民族的命,只有采取革命的暴力推翻三座大山的黑暗统治,才能拯救民族的危亡。
但是,作者这样记叙,正是真实地反映了30年代闻先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古代典籍研究的目的。
作者写闻先生治学的严谨,只用了书写的一个细节,就把密密麻麻小楷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这是由于恰当地运用了“群蚁排衙”比喻的缘故。
又如写其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精神,一“贪”一“惜”,一“腻友”一“伴侣”,既深刻,又形象。
三、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
与第一部分写法有何不同
这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使学生理解: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
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由“小声说”到“向全国人民呼喊”,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再叙他的“做”——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第一部分写法是先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
这部分写法是把闻先生的话插入作者所叙事实之中,而这些话又是闻先生致作者信中亲笔所书,言导行,行证言,情真意切。
作者在记“言”叙“行”的基础上,连用三节文字进行议论,展现民主战士形象,讴歌他献身民主事业的无畏精神。
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露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
结尾部分的排比段绘出了闻先生“说”的气冲斗牛、声震天地的情状,再现了他“说”的坚强不屈的声音、昂首挺进的形象。
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扣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四、文章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
它对表达文章的主题起什么作用
散文中适当运用诗意的语言能增添文章的浓度,能更为形象更为深刻地表现歌颂闻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主题,能以文中包孕的感情、激情给人以激励、鼓舞和感染。
在学生理解课文语言、掌握文章精髓的基础上,为了启迪学生思维,可设计一两个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比如: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
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记述
意图何在
让学生懂得: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
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
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
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
现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在。
既刻画了闻先生力戒空言、崇尚实干的学术道德,又刻画了为民主事业作狮子吼的慷慨陈词、昂首挺胸的战士形象。
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
这样记述,虽只是言行片段,但形象丰满,孜孜与英勇无畏的精神跃然纸上。
教这篇文章也可采用学生讲演的方法,由学生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作者书面的文字变成学生口头的语言,培养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生讲演介绍之前一问二读,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落实字词知识,解决疑难之处,熟悉课文内容。
问,教师提问和学生质疑并举;读,以学生朗诵为主,教师对某些词句、段落略作示范。
(1985年)(选自《于漪文集》第2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五、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
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
(鼓掌)这成什么话
(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是好汉的站出来
你出来讲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
无耻啊
(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
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
(热烈的鼓掌)
有关实干的诗句
独 栉风沐雨走江湖,戈壁摇铃叹影孤.不原多嫩草,愿从荒新途.野 马露宿风餐炼铁蹄,叱云啸月唤晴曦.大地行空阔,踔厉奔腾永不羁.战 马 (古声)不甘伏枥志空赍,愿伴雄兵奋劲蹄.浴血沙场当猛将,摩天阵上啸云低.豪 马厩无宿秣未愁穷,坎坷征途苦亦悰.饱历风尘培浩气,烟蹄爽健赛云龙.老 马 曾经百战建奇勋,慧眼识贤多苦心.乐意卸鞍扶后起,笑看大地奡驹奔.幼 马顽皮桀骜性单纯,涉世倥侗惹事频.今日柔蹄休小看,他年一跃动乾坤.恚 马志存千里欲腾飞,恨被缰拴素愿违.枉有健蹄常跞跞,难平怒气总咴咴.义 马 器宇轩昂品亦高,跋山涉水不辞劳.寒槽让秣情尤重,患难为朋心可掏.骜 马踏月凌云志不低,走南闯北骋东西.若无昔日崎岖路,哪有今朝稳健蹄.飞 马眼空冀北志超群,得意轻蹄不负春,履水穿山驰碧野,鸣风踏月傲红尘.天 马 长天一啸若雷鸣,踏浪银河宇宙惊.破雾驱云追烈日,乘风摘月采繁星.快 马 一日疾驰万里程,嘶风啸月远闻声.雄蹄愿为英豪奋,奉献精神乐此生.
描写性格的句子有哪些
1、欣赏他人庄严自己——口说好话存好念,好事,脚走好路。
改善自己或影人,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
这无限就是空性,而有限就是障碍。
君子了达空性,能悲心切愿,身安道隆;小人罔顾公德,钻营取巧。
欣赏他人,即是庄严自己。
因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界所现,全都与己相关。
2、那一夜,你定是太孤寂,无缘无故的,谁来欣赏这风雨
我有点醉意,你笑我迷离,也难怪,长期在外,难免有一点空虚。
我与你把盏,你借故推辞,我笑你太矜持,一生能得几回醉
没醉过,焉知醉滋味
你没有异议,似乎还有些许赞许,毕竟一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没有尝尽酸甜苦辣,实属一憾事。
3、人生走得太快,无法欣赏到沿途的美境,也尝试不到可餐的美味。
不沉湎于过往也不去忧虑未来,以淡然之心行走于人世间,全心绽放,做最好的自己。
放慢脚步吧,人生真正能留给我们值得回忆和珍惜的不多。
4、欣赏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幸福。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自以为是者多,懂得欣赏别人的少;自私自利者多,专门利人者少。
欣赏滋生幸福,幸福需要懂得欣赏。
5、人生如一道美丽的风景,陪你欣赏一程的人很多,陪你走完旅途的人很少。
沿途的风景总是不断的更迭,陪同一起走过的人,有的在下一个路口离开;有的在半路已失散;也有的一直温馨的陪伴。
芸芸众生,能相逢的人不多;似水流年,能相惜的人很少。
遇见只是缘分的开始,懂得珍惜才能相伴一生。
6、生活,需要珍惜拥有的,欣赏经过的,忘记无缘的。
不管生活中的动与静,不偏激,不忧虑,动静相宜,才是生活的尺度,心中有田园,眼中有世界。
7、无论我们停留在生命里哪一个阶段,都应该尽情去欣赏那一处风景。
沿途一起同行的人越来越少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直以为最美好的陪伴是:“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可一些转身让心惊慌失措。
8、静夜,伏案舒卷品读唐诗宋词,欣赏经典文学书卷,在字里行间品读作者灵魂间的语言。
时光如水,岁月如诗,在文字间徜徉,古韵幽香,书卷涵芳。
文字如清泉在心间涌荡,静静聆听文字,就像一曲悠扬的小夜曲穿越千古飘曳回荡……9、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我们是个平凡的人,但我们也要懂得感恩,感激生命赐予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得到的,也包括我们失去的。
10、平庸的爱情观是占有,而真正的爱情是彼此的欣赏。
也许爱情就如同小王子的那朵玫瑰花,如果摘下了它,占有了它,那么它就会枯萎,不再有生命的活力了。
如果在它身边用心的浇灌,那么它就会变得非常的美好。
11、我却是一名怯弱者,欣赏过生活的悲剧,也扮演过悔字的角色,却在最后一刻我只能默不作声,不能为自己的真诚讨回公道。
12、所谓知己,就是互相了解并互相欣赏的关系密切的知心朋友,是一种心灵的默契。
彼此的性格、职业、年龄、性别不一定相同,但在生活中,能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互相关爱,互相体谅,互相包容,互相倾诉,能道与他人不能道之言。
对事物的看法和做法往往有一种不谋而合、心照不宣、一拍即合的默契。
彼此有什么想法和意图,只要通过彼此之间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便能够心领神会。
13、我以欣赏的目光去品读晚秋,晚秋是一幅多彩的画,晚秋是一首生命的赞美诗,晚秋是一曲不老的情歌
14、一个四季是那样快,去欣赏春花的繁盛,一转眼就是无处不飞花的时候了,夏日的火一样的热情,让你无处躲藏,当你准备为热想点办法时,秋天就悄悄的走进了你的身边。
15、人生的风景,是物也是人,学会欣赏,学会领略,人生将有无限风光。
人生如寄,一切都将过去,没有人能在岁月的苍穹里划一道不灭的痕迹。
不管你是意气风发,还是平淡落寞,都将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流云过千山,本就一场梦幻。
16、以美好的心,欣赏周遭的事物;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以负责的心,做好份内的事;以谦虚的心,检讨自己的错误;以不变的心,坚持正确的理念;以宽阔的心,包容对不起你的人;以感恩的心,感谢所拥有的;以平常的心,接受已发生的事实;以放下的心,面对最难的割舍。
17、时光总是美好的,只是我们还没来得及欣赏他的美,是不是有太多的人和我一样杞人忧天
冬季本来就应该是寒冷的,这是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意志是无从改变的,然而,多情的人,却生怕冻醒了已经冬眠了的一切,不想去打扰,却偏偏被自己的多情而打扰,突然想起了一句话,你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你而死。
18、人生没有如果,命运不相信假设。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走在人生的路上,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走在高处的人,也没有必要轻视那些走在后面的人。
因为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而是生命的速度,它就在我们此刻的脚下,越走越近。
19、瞬间的美,是对永恒的赞叹,是对美的事物的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追求美,心灵不会干涸,创造美,成功的渴望不会疲惫,体会美的韵味,胜利的喜悦不会苦涩无味,这种精神情操不也是一种美吗
20、爱是灵犀,也是付出;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欣赏,是一段情对另一段情的希望。
它源于爱、始于情,散发出淡淡的芬芳。
真的懂爱,不是察言观色,更不是费尽心机的揣摩对方,而是心与心之间的一种理解,一种感应,是彼此心灵深处的默契。
21、懂得欣赏的人,找到感觉;懂得放心的人,找到轻松;懂得放弃的人,找到开心;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知足的人,找到快乐;懂得满足的人,找到幸福;懂得付出的人,找到真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朋友;懂得真情的人,找到知己;懂得珍惜的人,找到爱情;懂得生活的人,找到乐趣。
22、人是要学会去欣赏平平淡淡,生活没有十全十美,简单就好;恋人没有十全十美,贴心就好;朋友没有十全十美,真诚就好;爱人没有十全十美,真心就好;亲人没有十全十美,和睦就好;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快乐就好。
快乐没有十全十美,幸福就好;幸福没有十全十美,知足就好。
23、学会自己欣赏自己,每天送给自己一个微笑。
我喜欢出发,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
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24、遇到欣赏你的人,学会笑纳。
遇到你欣赏的人,学会赞美;遇到嫉妒你的人,学会低调。
遇到你嫉妒的人,学会转化;遇到不懂你的人,学会沟通。
遇到你不懂的人,学会理解
25、以美好之心,欣赏周遭的事物。
人生像一首曲子,离不开灵动的音符;人生像一条长河,离不开翻滚的浪花;人生像一抹彩虹,离不开绚丽的色彩;人生像一篇文章,离不开各式的标点。
26、你如果不欣赏你自己,那样是难以快乐的,安全感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不是凭借某人某物,不是凭借外在的浮云名利,不是凭借镜花水月的人心,不是凭借自以为是的认知。
不要把你的幸福,去建立在那些你会失去的东西上,而是要珍惜你现在拥有的东西上。
27、懂得,是一种欣赏,一种默契,一种幸福,让心灵静守淡然,一切在起起伏伏中行进,亦在平平淡淡中饱满,亦在深深浅浅中永恒。
在渐行渐远的日子里,折叠所有纯美的时光,温婉无语的眷恋,一任情愫缱绻,轻握一份懂得,不为暂时的绚烂,只为那份悠远、深情与安恬
28、忙碌,不是遗忘快乐的借口,欣赏,也无需冠冕堂皇的理由,停下匆匆的脚步,静静地感受,一缕风的温柔。
低眉颌首间,总有一方风景,柔软了心窝。
总有一抹旖旎,沉醉了归途。
29、树欲静,而风不止。
那就把风雨当做风景来欣赏或慢慢品味吧。
既然我们一定要面对所谓的现实和公平,那就让心尽量平和,因为当一切无从改变的时候,除了冷静和旁观,只能让时间来做裁判。
我等着,看时间,看岁月,看结果,看成败。
无论世界怎么变,最本真的东西不会变。
我坚信。
30、人生的跑道上,有人用心欣赏风景,有人努力让自己成为风景。
人人都希望追求到美好,其实美好就是无止境的追求。
生活就像是在过山车。
你可以在每次颠簸的时候都去尖叫,也可以高举着双手去享受整个过程。
31、喜欢伫立雪地欣赏雪在空中飞舞的妙曼身姿,喜欢漫步雪地任由雪花飘落发间眉梢的亲昵,喜欢雪花轻轻柔柔亲吻脸颊的温情,喜欢独自移步清雪漫舞中沉静的思考,喜欢陶醉在雪后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里,喜欢偶尔放纵自己的热情拥有一次童心童趣童真的嬉闹于雪地,喜欢听脚下雪声咔嚓咔嚓咯吱咯吱的轻吟,那低吟宛似一场来自遥遥天宇间冗长温情的倾诉。
32、我曾经欣赏过生命绚丽,也曾经低迷于生命价值的暗淡。
在我的生命里似有似无的缺少了一种最安和的色彩,而这种色彩,非后天所能弥补,那是在初起之中而生成。
矛盾在人人之中皆有,只是浅与深的缘故。
精神,为你所振作;神情,为你而定安。
33、欣赏别人其实是少一点挑剔,多一点信任;多一点热情,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仰视,少一点鄙夷。
欣赏多一点,矛盾和误解定会少一点,人与人的距离才会更近一点。
不要一味地羡慕人家的绝活与绝招,通过恒久的努力,你也完全可以拥有。
因为,把一个简单的动作练到出神入化,就是绝招。
34、树欲静,而风不止。
那就把风雨当做风景来欣赏或慢慢品味吧。
既然我们一定要面对所谓的现实和公平,那就让心尽量平和,因为当一切无从改变的时候,除了冷静和旁观,只能让时间来做裁判。
我等着,看时间,看岁月,看结果,看成败。
无论世界怎么变,最本真的东西不会变。
我坚信。
35、包容,不是掩饰一个人的缺点,而是真正欣赏对方的优秀。
接受,不是忍受一个人到极限,而是让一个人远离极限。
理解,不是让一个人继续犯错,而是让一个人停止犯错。
帮助,不是让一个人心灰意冷,而是让一个人从头再来。
36、美是一种力量。
真正的美,寻常人只能欣赏,无法占有。
美是图腾,是希望,也转瞬即逝,脆弱不堪。
所有的美,终究都有些令人惆怅。
什么也不说,梦一梦就好。
书香世界里沉溺了太久,不知道真正的荷塘月色,是不是如朱自清笔下的那样,静谧的享受着月光。
37、人是要学会去欣赏平平淡淡,生活没有十全十美,简单就好;恋人没有十全十美,贴心就好;朋友没有十全十美,真诚就好;爱人没有十全十美,真心就好;亲人没有十全十美,和睦就好;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快乐就好。
快乐没有十全十美,幸福就好;幸福没有十全十美,知足就好。
38、人生如画,让人仔细欣赏;我们一路走来,路一直在延伸,风景在变幻,人生没有不变的永恒。
走远了再回头看,很多事已经模糊,很多人已经淡忘,只有很少的人牵连着我们的幸福与快乐,这才是我们真正要珍惜的地方。
39、以美好的心情去欣赏周遭事物,以负责任的心去做好份内的事,以宽阔的心包容对不起你的人,以不变的心坚持自己的理念,以谦虚的心检讨自己的过失,以平常的心接受已发生的事实,以感恩的心感恩所拥有的,以放下的心放下最难的割舍。
40、人生中总有人欣赏你,也总有人讨厌你,我们总不能苛求自己,老是在乎别人,顾忌着他人的眼神。
我们也不能总是委屈自己,顾虑种种,刻意去讨好别人。
好不好都是自己,行不行也是自己的,生活里谁都不是谁的谁,你的事自己做,你的路自己走。
生命中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41、有福德的人,通过欣赏别人的优点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光明;通过赞美他人的功德来让自己的福德更加圆满;通过观照自心来让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更加发挥。
缺福德的人,常常观察别人的缺点来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污染;常常谈论他人的是非来给自己制造更多的麻烦;常常评判别人的对错来惩罚自己使自己倍受折磨。
42、我欣赏着生命,就像欣赏着绿。
有灵魂的生命不仅有一个个鲜活的细胞,而且它的颜色呈现出令人心动的绿。
生命是天地间最美的舞曲;世界上一切美的东西都是生命和生命的结晶。
是生命,创造了生命的肌体。
是生命,创造了生命的世界;是生命创造了生命。
43、学会欣赏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呵护别人,就是疼爱自己。
别自制压力,我们不可能超越时间去行走,过多的妄想只会徒增烦恼。
不管做什么,只需尽心尽力,不必在意发生什么结果,学会一切随缘,问心无愧就好。
44、过于欣赏自己,就发现不了别人的优点;过于赞赏别人的优点,就会看不见自己的长处。
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现实;如果你希望辉煌,那么你需脚不停步。
45、我喜欢,在洒满阳光的落地阳台上欣赏亲手种植的花花草草,即便是不会开出姹紫嫣红的观叶类花,你也会惊喜每一片新生嫩芽是如此的娇小可爱。
46、花开花落正有时,瞬间之美无适期,欣赏美的瞬间是美的,拥有美的瞬间也是美的,而感受美的的瞬间也是特别的美。
为衰落而悲伤,为消亡而哭泣,为绽放而欢悦,为新生而鼓舞,让心灵的感动在瞬间爆发,让美得其所。
47、人生需要欣赏,抛弃想占有自己喜爱的一切东西的想法,不要奢望你能拥有很多,用一种平常心态去欣赏一个人、一件事,就象欣赏一幅画一样,你会很快乐,也会很坦然。
这世上树叶有千万片,这世上人有千万种,不一定都要相爱,不一定都要相守,只要学会欣赏。
这才是人性的纯美、真情的可贵。
48、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人们怎么看我,我都要以花的身姿,寻一份美丽的人生,在暮年的时光里活出精彩。
勇于做世界上最美的小小草,用热烈的心去拥抱生活,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
49、总有你身旁的一处风景,让你为之停留、驻足、欣赏,直至日出日落,四季寥落,寂寞成歌;也总有你近处的一片云彩,为你绽放五彩的斑斓,初冬过后,是无休的泠冷,有云彩的地方,就伴着无尽的温暖。
无论寒冬,或者腊月;无论风雨,或者霜雪;总有属于你的风景云彩,让你停留,为你绽放,最美的未来。
50、在时间拽着你缅怀过去的时候,学着欣赏现在所拥有的。
人要学会心安,要学会在这个浮躁的尘世,找到一丝慰藉自己心灵的东西。
过去已然过去,再缅怀也无济于事,你所拥有的就是现在,唯有珍惜现在,你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51、生活是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我们要学会欣赏。
生活是一艘扬帆远航的船,我们要学会驾驶。
生活是一首豪壮抒情的诗,我们要学会朗诵。
生活是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我们要学会鉴赏。
生活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我们要学会阅读。
52、不曾离开,不曾放弃,默默的关注,默默的欣赏,在着,温暖着,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伴着文字,静静的感到云在飘舞,风在徐徐的轻唱。
夜色、月光、雨滴带来一种另样的感觉。
有些人,在不经意时相遇;有些事,在不经意间开始;有些话,在不经意里承诺;有些人,在不经意时分开。
53、欣赏日出,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领悟博大的胸怀;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感悟理想的崇高;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的尊严。
54、懂得欣赏自己的生活,才能让自己活得随心所欲。
如果能用“和自己赛跑,不要和别人比较”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我们就会轻松许多,也更容易找到幸福的入口。
生命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不要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和别人的对比上。
每个人都有令人羡慕的东西,也有自己缺憾的东西,没有谁能事事如意。
55、欣赏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自我奋斗的力量。
人生在世,区区百年,匆匆一日,忽忽一生,若不见贤思齐,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争分夺妙,多做一些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事、好事、年老时,你就会后悔不迭、悔之晚矣。
56、欣赏大男人,这里的大不是指形体的大,而是指心胸的大。
真正的男人必有宽广博大的胸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处事不慌,遇事不乱,做事大气。
尤其对待女人,绝对有绅士风度,不与女人斤斤计较。
57、人生的四位朋友:交一个欣赏你的朋友,在你穷困潦倒的时候安慰帮助你。
交一个有正能量的朋友,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陪伴鼓励你。
交一个为你领路指路的朋友,当你迷茫时带你走过泥泞,迷雾。
交一个肯批评你的朋友,时刻提醒你,监督你,让你时刻发现自己的不足。
财富不是永远的朋友,朋友却是永远的财富
58、每个人都是一个圆,现在喜欢、欣赏彼此,说明你们的圆有交集的部分,如果这个交集在以后的交往中逐渐扩大,那你们可以走很远。
但是这两个圆永远不会重合,也不要重合。
59、如果没人欣赏你,那就自己欣赏自己;如果没人祝福你,那就自己祝福自己。
与其用泪水悔恨昨天,不如用汗水拼搏明天。
当眼泪流尽时,留下的应是坚强。
用心去触摸属于自己的阳光,用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时空。
把握今天,努力书写精彩明天
60、我欣赏开在雨中的一朵花,立在山巅的一棵松,流在荒原的一行水,和那飘在天上的一朵云。
它们的姿态各异,自由自在的,超尘脱世,随遇而安,淡然面对苍天大地,保持着远离喧器的静美。
一个人的工作表现怎么写
1,工作认真负责心主动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业务扎实,业务水平,与北区各位经理相处融洽,树立榜样,胜任北区大区经理工作;人品端正做事塌实行为规范对待所负责区域进行有效指导,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高度敬业,表现出色。
2、工作认真负责,用心主动,能完全胜任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
3、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专业技能或业务水平优秀,为公司业务创造更多机会和效益,受公司客户及合作企业好评,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或社会效益;工作认真负责,用心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平优秀,能带动东区的给为同事用心工作,胜任东区大区经理工作;工作出色,业务熟悉,为我们成立起榜样。
4、XXX在我司工作期间,严格遵守我司的各种规章制度,用心主动向同事请教工作的各种知识,服从安排,踏实肯干,开拓视野,丰富了工作经验,为我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的努力。
5、该同事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业务水平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关心同事,十分值得大家学习,新晋社会如此努力难能可贵,今年完成了公司制定的任务,态度端正,办事方法有改善,工作有进步,该员工做事情踏踏实实做人本分,能够虚心理解市场招商经理的推荐,努力学习不足之处;大力开发所负责区域的空白品种,并用心和经理进行各种环节的沟通;在xx年x月份进步异常迅速;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处处为公司思考,不记个人得失6、XXX在我司工作期间,严格遵守我司的各种规章制度,用心主动向同事请教工作的各种知识,服从安排,踏实肯干,开拓视野,丰富了工作经验,为我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的努力。
7、该同事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客户诚信;对待工作严谨处处为公司思考,能够虚心理解同事给予的推荐并改正;学习进步较快受到大多数客户的好评。
表扬领导工作能力的话
表扬工作能力的话这样写:他是个内行领导,安排工作有条有理,各个井然有序。
政作上培养出了觉悟高尚的员工,业务工作上造就了许多能工巧匠。
由领导的带领,在上级举办的各项竞技活动中每次都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