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抗战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1、烽火逃兵2、华冠
历史上有李云龙这个人吗
汪主席就是汉奸汪精卫汪兆铭(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笔名精卫,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出生于广东三水(现属佛山市),汪精卫年少时期相貌英俊,被誉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他谋刺清摄政王载沣的壮举得到举国敬仰,但后来在中日战争期间与日本合作,加上国共两党都因此给予负面评价,他被多数中国人视为汉奸。
他的夫人是陈璧君。
人物简介[编辑本段] 1903年官费赴日本留学。
1905年参与组建同盟会。
一度主编《民报》。
1905~1906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期间,发表一系列文章,宣传革命主张,抨击清政府和改良派,产生了积极影响。
1907年随孙中山赴南洋。
1910年3月,谋炸清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被判处终身监禁。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汪出狱并结识袁世凯。
与杨度组织“国事共济会”,呼吁停战议和。
12月,充当南方议和参赞,参与南北和谈,主张孙中山让权,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
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
1921年孙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次年任总参议。
1922~1923年,孙中山筹备改组中国国民党,汪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汪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
1925年3月孙病危,汪代为起草遗嘱。
孙中山病逝后,广东政府于1925年7月改组,汪被举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后 ,汪也于7月15日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残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1928年11月,陈公博等在上海成立改组派,汪被举为首领。
1930年汪联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共同反蒋。
失败后,潜逃香港。
1931年,汪纠合各派反蒋势力,在广东另立国民政府。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各党派共同抗日。
蒋、汪再次合作。
1935年汪被刺受重伤。
1936年西安事变后,准备乘机取代蒋介石出掌政权。
蒋回南京后,汪出任国民党政治委员会主席。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汪被举为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党、政权势均在蒋介石之下。
12月潜逃越南,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
1939年5月,汪精卫等赴日,与日本当权者直接进行卖国交易。
回国后于8月在上海秘密召开伪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宣布“反共睦邻”的基本政策。
12月,与日本特务机关签订《日华新关系调整纲要》,以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其成立伪政权的支持。
1940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汪任“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
1944年11月,在日本名古屋病死。
亮剑和走向共和分别将了什么事情啊
简介:《亮剑》是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
剧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
故事内容是讲述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直到他在1955年授予将军为止。
“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
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这句话就是李云龙,这位“草莽英雄”式的将军的一生写照。
走向共和慈禧要修颐和园风光的过她六十岁生日,李鸿章担心日本扩充海军渐成威胁,想加强北洋水师实力,设海防捐,又找洋人借钱,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只得搞了一次令人心酸的演习。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受命签定《马关条约》,在日本遇刺大难不死,但从此背着汉奸恶名退出政治舞台。
甲午兵败之后朝廷决定训练新兵,袁世凯沽名钓誉取得新贵荣禄信任,开始小站练兵,经营政治资本。
《马关条约》的国耻激起全国义愤,康有为等举子联名上书朝廷,要求维新变法,光绪虽然也想维新自强,但慈禧一旦发觉变法可能削弱她的权势利益,便轻而易举地将维新血腥镇压了,逃亡海外的康梁在檀香山宣传君主立宪,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驳斥康梁,宣传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民国才有希望。
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西逃,为了慈禧回銮的议和,清廷不仅赔款,还不得不将一大批被侵略者列为战犯的王公大臣处死。
为慈禧安全回銮袁世凯学西方组建警察,正缺兵少将无人可用的慈禧于是很器重袁世凯。
屡败于洋人丢尽颜面的慈禧听说立宪共和可以强国,也派五大臣出国考察,袁世凯和权臣庆王爷通过交易结成联盟,借机推行新官制,获得更大的权力,军机大臣瞿鸿玑为遏制其权力,发动丁未政潮。
庆、袁反击成功,终使首辅被罢,从此独断朝纲。
慈禧死,载沣摄政,罢免袁世凯,亲贵专权,遏压民意。
革命党乘机起事,辛亥革命爆发。
朝廷只好又任用袁世凯镇压革命军,袁世凯利用朝廷向革命军讨价还价,又用革命军要挟朝廷,逼隆裕皇太后退位,孙中山为了实现共和理想的大局,将大总统之职让给了袁世凯。
宋教仁遇刺暴露了袁世凯封建军阀政客面目,引发二次革命,革命失败,孙中山再次流亡海外,国会中占多数的国民党议员选举中要罢免袁世凯,袁世凯采用武力威胁和流氓手段演出了一场滑稽的闹剧,并且解散国会,清除国民党议员。
袁世凯以为再无忌惮,索性复辟当皇帝,蔡锷起兵讨袁护法,袁世凯不得人心,众叛亲离,惶惶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