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勤于用脑的名人名言

有关勤于动脑的名人名言

1.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再思。

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的。

— 2.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 3. 在我看来,最好的书是那些能够提供最丰富的思考材料的书。

—— 4. 书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头脑自己去思考。

—— 莫利5. 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

—— 斯6. 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 7.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 8.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 9. 书籍的唯一真正用处,是使人能自己去思考,如果有不能引人思考的书,便不值得占书架一席之地。

—— 拜耶

勤奋学习的3则故事、5首古诗、10句名人名言 要快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学习需要勤奋。

勤奋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无数与勤奋有关的事例历来为人们称道,车胤“萤入疏囊”是勤奋;孙康“雪映窗纱”是勤奋;匡衡“凿壁偷学”是勤奋;苏秦“悬梁刺股”是勤奋;祖逖“闻鸡起舞”也是勤奋,勤奋使他们最终都成就了一番伟业。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

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

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

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学习要有主见,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要迷信权威。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洛德·卢瑟福是英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因对元素裂变的研究获得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曾断言:“由分裂原子而产生能量,是一种无意义的事情。

任何企图从原子蜕变中获取能源的人,都是在空谈妄想。

”但数年后,用于发电的原子能就问世了。

目前原子能已经成为主要的发电新能源。

在法国,原子能的利用率甚至已占各种能源的40%。

无独有偶,在科学大发现的时代——19世纪,当牛顿发现宇宙定律,伦琴发现X射线后,有科学家曾断言:科学的路已走到头了。

以后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尽量使实验做得更精确一些。

但不久,爱因斯坦就发现“相对论”,给了科学界一个新视野。

中华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实学;认定的成才之路,是发愤学习。

中国人重视读书、勤奋好学,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学习的格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等,也流传着很多古人珍惜时间、发愤苦读的故事。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

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

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

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

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

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

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

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

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

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

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

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

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

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

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

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

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的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

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理论家。

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

他每看一本书,不是一上来就从头至尾地去读,而是对着书本闭目沉思,猜想书中写了些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再打开书。

如果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如果与猜想的不同,他就认真地去读。

华罗庚的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终于成为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有一次,他想买一部明代的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城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

时值冬日,他顶风冒雪,连续十八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书。

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

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

是做什么用的呀

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

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

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

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

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

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

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

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从此后童第周就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贯注到他的求学中去。

他决心要考取当时很有名气的宁波效实中学,他一丝不苟地进行备考,一家人也全都动员起来,支持他。

童第周终于考取效实中学,可是他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一天深夜,教数学的级任陈老师办完事情回到学校,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陈老师想:深更半夜的,谁还不回寝室就寝呢

陈老师带着疑问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童第周正在借着路灯光演算习题。

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寝室休息呢

陈老师,我要抓紧时间把功课赶上去,我不要倒数第一名。

陈老师望着童第周瘦小的身躯,关心地劝童第周回去休息,可是走出不远,童第周又站在路灯下捧着书本读了起来。

陈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气,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

期末考试到了,童第周又成了全校关注的对象。

他终于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平均成绩都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得了满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后来童第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感慨地说:在效实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

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

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著名女作家茹志娟的家中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有“煮书”两个大字。

她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精读。

然而还不够,进而要‘煮’。

”要“煮”得烂熟,自然不是一遍两遍就能奏效的。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

据说在他结婚那天,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

当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却找不到新郎了。

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

只见他仍穿着旧袍,全神贯注地在读书。

现任美国国务卿、黑人女性康多利扎·赖斯出生在种族隔离制盛行的伯明翰,小名康迪。

很多人听说她在伯明翰长大,便推测她的童年没有受到过很好的教育。

母亲在康迪幼年时对她进行了孜孜不倦的音乐教育。

康迪四岁时,掌握了一些曲子,开了第一个独奏会。

赖斯家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只有当孩子们做得比白人孩子高出两倍,他们才能平等;高出三倍,才能超过对方。

父母告诉她,在伯明翰以外有更多的机会,如果她勤奋学习,力争上游,就会得到回报。

“你可能在餐馆里买不到一个汉堡包,但也有可能当上总统。

” 康迪相信父母的判断,她向着“加倍地好”这个目标继续努力——首先是在运动方面。

除继续学习钢琴外,她还开始学习网球和花样滑冰,玩得都很出色。

她每天早上4:30就起床,去溜冰场练习步法,从旋转、侧滑、前冲、穿越、踮脚到组合动作和双人滑冰。

就在春季学期的某一天,她发现了新的目标。

那门课是“国际政治概况”,那节课主要讲的是斯大林,教授是前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的父亲约瑟·考贝尔。

“这一课程拨动了我的心弦,”她后来说,“这就像恋爱一样……我无法解释,但它的确吸引着我。

”考贝尔博士被她的聪明和激情所感染,鼓励她到该校国际关系学院读书。

考贝尔成为康迪生活中的“智力父亲”。

康迪开始学习政治科学和俄语,但并没有关上学习音乐的大门。

这种背景使她最终成了一个为数不多的学音乐出身的政府高官。

俄语被称为“需要十年才能学会的语言”,1977年夏,作为研究的一部分,康迪进行了一次国内旅行。

她第一次有机会开始了解美国军事结构。

她到华盛顿,在国防部担任实习生,在五角大楼工作了数周。

此后又去兰德公司做实习生。

兰德公司十分适合有关国际安全问题的学习,其研究领域包括世界政治、军事和经济发展趋势,潜在的地区冲突原因以及美国安全面临的潜在威胁。

康迪的勤奋为她进入白宫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

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

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

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洛德·卢瑟福是英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因对元素裂变的研究获得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曾断言:“由分裂原子而产生能量,是一种无意义的事情。

任何企图从原子蜕变中获取能源的人,都是在空谈妄想。

”但数年后,用于发电的原子能就问世了。

目前原子能已经成为主要的发电新能源。

在法国,原子能的利用率甚至已占各种能源的40%。

无独有偶,在科学大发现的时代——19世纪,当牛顿发现宇宙定律,伦琴发现X射线后,有科学家曾断言:科学的路已走到头了。

以后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尽量使实验做得更精确一些。

但不久,爱因斯坦就发现“相对论”,给了科学界一个新视野。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

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

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

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

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

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宋·苏轼《柳氏二甥求笔迹》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英姿飒爽小选手,精神抖擞来比斗, 从小锻炼意志坚,竞赛场上显身手

有关勤于动脑的名人名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勤于修改的名人名言

①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

(列夫?托尔斯泰)②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

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

(陀斯妥耶夫斯基)③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④写作还有一个过程,就是修改过程。

修改时,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静地修改。

(艾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

“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体会:徒劳无功(叶圣陶)

有“关于勤于思考”的名人名言

我认为最好的还是人要有三个头脑:与生俱来的头脑,从书籍中得来的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头脑。

●聪明正直者为神。

唐·柳宗元《骂尸虫文》 谓聪明正直的人为最好。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周:道义上的结合。

比:勾结。

君子在道义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能在道义上结合。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淮南子·缪称训》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

●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

明·谢榛《四溟诗话》 刚正耿直的品质不为邪恶威武所屈折。

●日间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行为正直,心无愧惧。

●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不正则为奸,为慝。

清·赵尔巽《清史稿》 立身:指为人。

制行:指处事。

慝(tè):奸邪。

为人处事,思想端正不端正,训有忠诚正直和奸狡邪恶的区别。

●心正不怕影儿斜。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正:纯正,端正。

思想纯正行为也就正派。

●正不容邪,邪复妒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回 容:让,允许。

复:再。

妒:妒忌,忌恨。

正直和奸邪互不相容。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比喻人的根基牢固,为人正直,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心正何愁着鬼迷。

明·周螺冠《锦笺记》第二十出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直:正直,合理。

宁可正当地去争取,也不可委曲地谋求。

●好谀是人生大病。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喜欢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公正无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艰险。

●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

晋·傅玄《履铭》 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恶终归招致凶险。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旧唐书·崔彦昭传》 标:标杆。

心正必无恶行。

●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宋·苏轼《私试策问》 身:自己。

人:别人。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五代·后周·冯道《偶作》 只要自己内心没有邪恶之念,就是在极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身。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为人宁愿正直地安贞守拙,也不可靠邪门歪道谋取赢余。

●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把善良美好之心,传留给后代继承。

方寸:指心。

●宁为直伐,不为曲全。

明·王廷陈《矫志篇》 愿刚正不阿而遭杀戮,不卑躬曲节以求全。

●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

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

汉·崔寔《政论》 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

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唐·孟郊《游终南山》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唐·李白《古风三十二首》 难为桃李颜:很难具有桃红李白的鲜艳色彩。

比喻为人孤傲正直,不愿以诌容媚色取悦权贵。

勤于用脑的名人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