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花馍散文
窗外,雪花如一朵一朵梅花开在树枝上;如一只一只玉蝴蝶飞到人家的屋檐上;最后落在大地上。冬天,已经悄悄来临。年味,已经悄悄降临。晨曦,花炮已发出“嗤嗤”声响。随着一声巨响;炸出一对大红灯笼挂在屋檐上;炸来几个鎏金大字贴在门楣上;炸成一个福娃笑着从门里走出来······村外的小路上全是穿着新衣服提着花馍走亲戚的行人。村里村外的空气里弥漫着令人陶醉的麦香。
花馍,俗称面花、礼馍,是陕西关中地区妇女用面制作的手工工艺品。相传,它起源于远古农耕时期。凡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喜得贵子、老人贺寿、家家户户都要用最好的面粉制作最漂亮的花馍寄托最美好的祝福。
记忆中,腊月一到乡下人便忙着准备蒸花馍。母亲忙着准备蒸花馍用的剪刀、梳子、竹签、毛笔、食用色素、红枣、黑豆、绿豆······从早到晚,父亲忙着准备蒸花馍用的柴火。在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父亲拉着麦子去村西头磨面。父亲在磨面时反复说:“这是过年蒸花馍用的面,一定要磨白一点!要不,可就要丢人现眼啦!”。
记忆中,每年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的上空漂浮着袅袅炊烟。整个村庄都被一种奇异的香气包裹着。家家户户已经开始蒸花馍。母亲在蒸花馍的前几天就把干酵母泡上,等干酵母泡好以后就开始和面。和好的面放进一个深口的大瓷盆里。北方的腊月天天气特别冷,母亲为了让面团发得快一些,好一些,常常将瓷盆放在煤炉旁。瓷盆上先蒙上一层白布,再盖上厚厚的棉被。深夜,我常常看见母亲弓着腰换煤球。第二天一大早,我看见父亲坐在大锅前生火。我坐在火炉旁边看母亲蒸花馍。母亲把昨天晚上放在火炉旁边的瓷盆端下,把发好的面团倒在案板上。母亲根据以往的经验在面团里加上适量的碱面,然后揉来揉去,直至碱面均匀面团光滑。母亲开始做每年走亲戚朋友必须拿的花卷和油角角。母亲先用菜刀把面团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搓成一长条一长条,再擀成薄饼,然后撒上一点葱丝、辣片、花椒面、油、盐之类的调料,最后用手轻轻一拧,一朵牡丹花便出现在眼前。不大一会儿,案板上已是春天,已是鲜花盛开的世界。母亲指着案板上的花卷反问我:“你知道我为什么做花卷吗?”我摇摇头说:“不知道。”母亲接着说:“这叫牡丹花开富贵家。”母亲接着做油角角。母亲从揉好的面团里取下两个拳头一般大的面团,再揉成球形,再压扁擀平,然后在面片中央放上油、葱丝、盐之类的混合物,最后两手一合弯弯的油角角做成了。母亲说:“你看我做的像不像小牛的两只犄角?”我说:“像极了!”母亲笑着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做油角角吗?”我半晌回答不出来。母亲说:“中国人多么像一头勤劳的老黄牛!正月天,走亲访友带上它,祝愿亲朋好友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家里会富的流油!”母亲做的'最拿手的是双鱼花馍。她从揉好的面团里取下两块碗一般大的面团,再揉成长条形,再把面团捏成鱼形,再在前面用剪刀一剪,鱼嘴出现了;再在后面一剪,鱼尾出现了;再用两颗红枣一压,鱼儿在小溪里快速游动起来。母亲指着一对鱼花馍说:“这叫连年有余。”母亲最喜欢做的是二龙戏珠花馍和十二生肖花馍。母亲先在案板上撒下一层厚厚的黄色玉米面,再从揉好的面团上取下一个茶壶一般大的面团,再揉来揉去,直到面团成了均匀的黄色。母亲用菜刀剁成大小不同的三小段。母亲先把其中两段揉成长圆形;再捏成龙的样子;再用剪刀一剪,龙张开大嘴好像要腾飞;再用一小段做龙的犄角和龙爪,再在碗里沾一点水,轻轻一粘;再用黑豆当做龙的眼睛,轻轻一按;最后在二龙中间放一颗红枣;二龙真的像是在云雾中嬉戏一颗红红的珍珠。母亲接着做十二生肖花馍。不大一会儿工夫,案板上全是面做的鸡、牛、羊、马、狗······母亲指着案板上的二龙戏珠花馍和十二生肖花馍说:“这些花馍是祭祀祖先用的贡品。你们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是龙的传人!你们要努力做一条腾飞的龙,而不要做一条小虫!”
蒸花馍有一道工序很重要烧锅。一般来说,先要用大火焼,待锅四周围气冒园后,然后用小火焼,大约焼四十几分钟,花馍就蒸好了。这样蒸出来的花馍又大又白,又松又软,又好吃又好看。在揭开锅盖之前,父亲要用小碳铣盛着红红的碳火沿着锅台转一圈说:“列祖、列宗等花馍凉了以后,你们捡最白的最大的吃!”这时,整个屋子里雾气笼罩,香气袭人。我像是在云雾缭绕的天宫。宫殿的大门外,那一片片牡丹花开得正旺,公鸡正站在梅花树上伸长脖子,远处的山上早已繁花似锦,小猴子正在树上跳来跳去······等花馍凉了,母亲用毛笔沾上食用色素开始描绘。
我在前几天的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陕西关中地区的花馍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很高兴。我仿佛看见乡下那些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正在蒸花馍。
蒸花馍作文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春节的习俗有很多,有贴对联、剪窗花、蒸花馍等,其中,蒸花馍我认为是最有趣的新年习俗。
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这不,一大早就听到了妈妈急促的喊声:“儿子!快来呀!我们要蒸花馍喽!”我赶忙跑进厨房,学习蒸花馍。
只见妈妈麻利的从袋子里盛出面粉,加了一些水后,便揉成了一大块又粘又筋的面团。然后,妈妈揪下一块面,用手揉啊揉,揉啊揉,妈妈的手犹如太极拳一般,柔中带刚,不一会儿这团面变得细腻均匀,妈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接着妈妈对我说:“传统的蒸花馍样式很多,最常见的有花卉和动物,你愿意来尝试吗?”我听了之后兴趣大增,迫不及待的让妈妈教我,妈妈说:“先做一个简单的花枣馍吧!”说完,只见妈妈把揉好的面团压在板子上搓成蛇形的长条,而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枣,从长条的左边和右边同时绕着两颗红枣向相反的方向转,我瞬间被妈妈娴熟的技巧震惊了,露出了目瞪口呆的表情,不一会儿,一个“S”型的花枣馍就做好了,我为妈妈的娴熟极易拍手叫好。
妈妈的“示范课”我已经学会了,下面轮到我上阵了!“嘻嘻!太简单了!”我小声说道,便学着妈妈的样子揪了一个大面球,来回搓了搓,也搓成了一条“大蛇”。我灵机一动,要突发奇想的来点变化,便把大蛇的头部和尾部按扁,再用刀在左右两边各来一刀,便成了两片鱼尾巴。我也拿了两颗大枣,把长蛇两端绕着红枣包了起来,立即成了一个爱心的模样,这个创意使得我和妈妈都非常开心。
最有趣的'还属“刺猬馍”了。这可是我自己发明的,先把面团揉成圆形,捏出刺猬的头和嘴巴,然后拿起一把剪刀,在他的肩背上剪出一个个的小山尖,不一会儿,它的肩背山就出现了像小山一样的小刺。我又找来两颗又小又圆的绿豆,当做眼睛。不一会儿,一只可爱的小刺猬便出现了……
最后,还是妈妈收拾了这个“残局”,她把我们所有的劳动成果全部放进了锅里,20分钟之后,一锅香喷喷的花馍出锅了。闻一闻,满是快乐的气息;尝一尝,满是幸福的味道。
蒸年馍散文随笔
春节将至,我记忆的闸门随之打开,情不自禁地想起儿时母亲蒸年馍的情景。
一到腊月二十八,母亲就会发上两大盆面,放在炉火的旁边,然后用大大的木质锅盖盖好。第二天一大早,面团变得蓬松起来,都溢到盆沿边了。面团里面充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洞,说明面团已经发酵好。发酵好的面团还要加面粉和碱,特别是碱的用量很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着馒头的成色。
母亲开始揉面。揉面是个力气活,母亲前倾着身体,腰抵着案板,全力以赴地揉着,胳膊上、围裙上都沾满了白花花的面粉。揉面靠的是手感,面揉得好,蒸出的馍有酵香,口感好。母亲把揉好的面放进面盆,以便备用。
母亲最爱蒸包子。她操起菜刀,从面盆里切下一团面,捧到面板上,揉成细长条,揪出一个个小面团。然后,母亲让我帮忙擀皮儿。母亲麻利地拿皮、装馅,眨眼工夫,一只只小巧玲珑的包子就包好了。我想学着包,可就是包不住馅,好不容易包住了,样子丑得很。母亲却笑呵呵地鼓励我说:“熟能生巧,慢慢地就学会了。”
父亲负责烧火,烧火所用的柴是父亲早就劈好的。此刻,父亲已经把火烧得旺旺的,就等着包子上笼了。大约20分钟后,一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包子就蒸熟了。
接下来,母亲还要蒸花馍。蒸花馍,更需要技巧。母亲捏块面团,搓成条状,在手上团好,拿起剪刀“嚓嚓”在背部剪开花,在头上摁颗绿豆,嘴巴衔枚红枣,一只绿豆眼睛、红嘴巴的“刺猬”立刻展现在面前,栩栩如生,小巧可爱。母亲做好几只“刺猬”后,又开始做“蛇”。她拿起面团,在案板上搓成约50厘米的长条,一头稍粗,一头稍细,再轻轻地捏住细头,把下面的部分盘成三层圆环,把粗头从环中掏出来,用刀切出嘴巴,塞上两颗花椒种子当眼睛,一条活灵活现的“盘蛇”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就这样,一个个软软的'面团,经过母亲的精雕细琢,很快变成雄赳赳的“大公鸡”,威风凛凛的“老虎”,摆着尾巴的“鲤鱼”……我觉得母亲简直就是一个面点造型大师。
我问母亲蒸年馍累不累,她总是笑着说:“咋会累呢?自己蒸的年馍吃起来更有味道。”我想,这年馍的味道里包含着母亲对家人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如今母亲年纪大了,没有力气去揉面蒸年馍了。但是母亲蒸年馍的美好情景都凝聚在了时光里,并逐渐发酵成一种情怀,咬一口,醇香四溢,香泽一生。
蒸枣馍小学作文600字
农历正月初六下午,趁着年味儿还未散,老妈准备再蒸些枣馍吃。我知道后,立刻缠住老妈,央求她让我帮忙。老妈哪拗得过我,最后只好答应了。我兴奋不已,立刻跑到水池边,把手洗得干干净净,戴上袖套,还找来妈妈的围裙系在腰间,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大厨。之后,我又自告奋勇把案板搬了过来,可老妈却说:“你准备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蒸枣花必备神器’还有很多哩!”说着,她又拿来了擀面杖、菜刀、箅子、剪刀、筷子等用具,我感到很纳闷,问:“老妈,这擀面杖、箅子我倒是知道做什么用,可剪刀和筷子究竟有什么用途呢?”老妈神秘一笑,说:“暂时保密!一会儿做枣馍时你就知道了。”
老妈把早已发好的面放到案板上,使劲儿地揉啊揉啊,大约揉了十几分钟,又用菜刀将面团均匀地切成了十几个小块,每一小块儿正好能做一个馍。接着,她取来其中一块,把它搓成了一个长条,又用刀在上面切了一些条纹进行装饰,再把它呈“S”形摆好,在“S”的每一个圆弧处都摆上一个枣,最后,拿筷子一夹,一个花状的枣馍像变戏法似的立即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心想:这哪是在干活啊,简直就像是在做一件工艺品,真好玩!想到这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效仿老妈也去做一个枣馍,可老妈却说:“先别着急,我的绝活还在后面呢!”嘿!没想到她还真有绝活,只见老妈又拿起一块面揉了起来,不过,和刚才不同的是,这次的面被她用擀面杖擀成了饼状,接着,她把一些玫瑰酱包入面饼,揉成了一个椭圆形的.面团,之后她又拿起剪刀,在面团上剪出了许多“刺儿”,用手在一端捏了一下,又嵌入了两颗绿豆,嘿!一个圆溜溜、胖乎乎、栩栩如生的小刺猬就诞生了。我在一旁都看呆了,直到老妈问我:“怎么样?现在知道剪刀是干什么用的了吧?”我这才反应过来,心中不禁为有一个这样的巧手老妈而感到骄傲!
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新的想法,为什么不能把枣馍做成钱袋的形状呢?这样寓意着有花不完的钱,多好啊!说干就干,我马上让妈妈用枣当馅儿,给我包了一个包子,接下来,就该看我的创意啦!我先把包子进行修整,捏成口袋的边儿,再拿来一小块面搓成面绳,假装“系”在“袋口”,看看,还挺像个钱袋的嘛!紧接着,我又把面揉成细条,在“钱袋”上贴出了人民币的标志“¥”和美元的标志“$”,这回就更像了。
忙碌了一个下午,我们母子俩包了满满一箅子枣馍,这可是不小的“战果”!各种各样的枣馍端正地被摆在箅子上,仿佛都在冲着我微笑呢!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枣馍终于蒸好出锅了,我拿起一个自己亲手做的“钱袋”,咬了一口,啊!真香呀!有面的香味,也有枣的甜味,比我以前吃过的所有的馍都要香,看来,还是自己劳动的“果实”吃着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