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孔子的故事中的格言

孔子的名言和故事有哪些

1、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

2、好学,不耻下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之。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言必信,行必果。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的故事和名言有哪些

1、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

2、好学,不耻下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之。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言必信,行必果。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的经典名言和故事有哪些

孔子精通音,深谙画理,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在齐国,有一次他听到韶乐,赞不绝口,自称“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10天后还是弹同一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曲了.”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熟.”过了几天,师襄子又说:“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新曲了.”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是谁.”再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说:“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呢?”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文王操》!”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补习班的人,不仅有教无类,连补习费多寡,可享受的待遇都有明确规定:三十而立;交三十两银子只能站着听课;四十不惑:交四十两银子者可发问,直到没有疑问;五十知天命:交五十两银子者可知道明天小考的命题;六十耳顺:能出得起这个价钱者,老师可以讲些你喜欢听的话给你听,让你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上课要躺要睡或者不来上课随你.孔子哲理名言人生态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做人格言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匆惮改.不迁怒,不二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巧言乱德.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听其言而观其行.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礼之用,和为贵.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论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有教无类.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政治格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子路问事君.子日: 勿欺也,而犯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的经典名言和故事有哪些

孔子精通音,深谙画理,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在齐国,有一次他听到韶乐,赞不绝口,自称“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10天后还是弹同一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曲了.”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熟.”过了几天,师襄子又说:“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新曲了.”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是谁.”再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说:“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呢?”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文王操》!”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补习班的人,不仅有教无类,连补习费多寡,可享受的待遇都有明确规定:三十而立;交三十两银子只能站着听课;四十不惑:交四十两银子者可发问,直到没有疑问;五十知天命:交五十两银子者可知道明天小考的命题;六十耳顺:能出得起这个价钱者,老师可以讲些你喜欢听的话给你听,让你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上课要躺要睡或者不来上课随你.孔子哲理名言人生态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做人格言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匆惮改.不迁怒,不二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巧言乱德.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听其言而观其行.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礼之用,和为贵.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论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有教无类.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政治格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子路问事君.子日: 勿欺也,而犯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有关孔子的名言和与名言有关的故事。

谢谢

下面是孔子的名言和系列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2、,——孔子3、,必有我师焉 。

,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4、兴于,立于礼,成于乐——孔子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一、智慧圆融——故事取材于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

有一天,他问孔子,有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老师,颜回同学为人怎么样

”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

”“那子贡呢

”子夏接着问。

“他呀

他的辩才比我好。

”孔子笑着说。

“那子路,子路同学呢

”子夏又接着问。

孔子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那子张呢

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

”子夏满脸狐疑。

孔子顿了顿,说:“子张同学,为人处世,庄重严谨的作风,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要强。

”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

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

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

”孔子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子夏说:“子夏

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说。

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分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心,使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正确的决断,从而反而害了别人。

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

(注: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害,也是这个意思)”孔子接着对子夏说:“至于子贡,他的口才的确很好,可谓辩才无碍。

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

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但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

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

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而子张呢,”孔子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

不能和煦接众 ,不能容纳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

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因此,”孔子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一心跟从我,学习的原因。

”二、神武不杀谈到儒家的君子,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文弱书生形象。

对作为儒家祖师的孔子,我们也容易印象成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

然而,查看古籍对孔子天资与外貌的描述,却令人,大跌眼镜。

据和的有关记载说,孔子长得宽额、狮鼻、阔口,大颅顶部微陷。

身长(周制)九尺六寸。

周制一尺,约现代二十到二十三厘米。

也就是说,孔子当时的身高,至少在一米九二以上,可谓一标准的。

记载还说,孔子的智慧,超过周朝的苌弘,一位通晓天文、地理、人事的仕大夫。

孔子的胆气,压倒当时著名的勇士孟贲。

孔子挪步轻追,可足踩亡命窜逃中的野兔。

孔子力擎双臂,能托起城关落下的城门。

然而,尽管孔子勇力过人,伎艺超群,却深藏不露,很少有人知道。

他只是一心内修本来仁德,外宣先王仁道,终成一代素王,万世圣师。

所谓素王,古称有帝王之德,无帝王之位的人,为素王。

孔子所处的时代,当时只有几百万人。

但跟从孔子学习的弟子,却有三千之多。

他们都是各国来的精英人物,什么样的人才都有。

以孔子本身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加上众弟子的辅佐,在当时,如想谋取一国权位,是不难做到的。

然而,孔子深知,社会的安定,大众的幸福,如果没有纯正的道德思想作基础,文化教育没有跟上,仅靠权谋势力的支撑,是不会长久的。

而且,在这种状况下的安定与幸福,也是不究竟的。

所以,孔子宁可自己一生穷苦受累,寂寞凄凉,被人误解不识时务,也要担当起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优秀政治智慧的大任,为万世开太平,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孔子这种在任何环境下,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注重世人的德性培养,注重社会纯正思想的引导,从根本上,拯救世道人心的行径,这在当时,也是很少有人理解的。

甚至,一些个人道德修养较好的道家隐士,对此也颇有微词。

然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孔子,也是后来真正儒者们,过人之处。

禅宗祖师达摩,来中土前,定中观察到中土有大乘气象,这与中土有儒家精神的存在,不无关系。

所以,有禅师说,孔子如按佛家的标准衡量,当属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转世。

三、穷通皆乐——故事取材于《庄子:让王篇》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经陈、蔡两国之间。

而陈、蔡两国的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本国不利,所以,他们派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陈、蔡之间。

孔子一行,因此连着七天没生火做饭。

熬的野菜汤里,也没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子无精打采,面有菜色。

而此刻,孔子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

这时,弟子颜回在屋外择野菜,见子路与子贡两人在一起嘀咕道:“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也未能待下去,在宋国讲学,连背靠的大树都被人砍倒。

到周地拜访,又受老子的数落。

现在,又被人围困在陈、蔡之间。

追杀先生的无罪,欺凌先生的无有禁止。

先生倒好,依然在这里弦歌鼓琴,自得其乐。

难道做君子的,就这样的没有羞耻心吗

”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

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

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

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

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子路、子贡进屋。

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

”孔子听到这里,厉声喝道:“子路

这是什么话

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

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

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

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之志。

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称霸之心。

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愿。

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

”说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

子路闻后,也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

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

”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乐,失意也乐,所乐非关得失。

有道德怡养于内,外境的得失,不过如寒暑风雨之替换,无足扰乱自心。

四、艺通他心——故事取材于《韩诗外传》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

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细听。

一曲终了,只见曾参喃喃自语道:“咦

怎么会是这样呢

老师的琴声里,怎么会流露出,贪狠邪僻的情调呢

琴音中,趋利不仁的味道,怎么会这么严重呢

”对曾参所说的话,子贡在心里,也以为然。

不过,他没接曾参的话,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内走去。

孔子见子贡进来,面有犯难进谏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说话。

子贡便将刚才曾参所说的话,如实禀告。

孔子听完子贡的话,对曾参赞叹不已。

他说道:“曾参真是天下一位大贤人呀

他已经通晓音律的奥秘。

”接着,孔子继续对子贡解释事情的原由。

他说:“刚才,我正在几案边弹琴,有一只老鼠在室内游动,被一只猫发现了。

那只猫,便循着房梁,悄悄地向老鼠接近。

然后,选好地点,眯缝着眼睛、躬曲着身子,等待时机,扑住老鼠。

后来,猫的如意算盘,终究没有得逞。

因当时那只猫的心态,反映在我的心里,我便很自然地通过琴瑟,将它表露出来。

所以,曾参说我的琴音里,有贪狠邪僻的情调,是很恰当的。

”儒家经典《礼记:乐记篇》说:大凡音乐,都是产生于人的内心。

人的情感动于衷,体现在外就是声音。

声音的变化有文理,就成了音乐。

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乐,通常都洋溢着安适与喜乐。

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清明祥和的状态。

在动荡的乱世,流行的音乐,往往会充满着怨恨与愤怒。

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政令不畅,上下乖离的境地。

而一个接近亡国的世道,它的流行音乐,会弥漫着哀伤与忧思。

它说明此时的人民,已陷入难以自拔的困苦,只能靠回忆往事,来慰籍自己。

所以,声音之道,与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五、为善知度——故事取材于《淮南子》、《说苑》曾经,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将在其他诸侯国做女奴的鲁国女子,赎回本国,那么,这个人,可以到官府去领取赏金。

有一次,子贡在一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辞谢了官府的赏金。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对子贡说:“子贡呀

你这件事就做错了。

圣人做事可以移风易俗,可以让人效法,可以影响后代,而不会只是为了适合自己的兴致。

现在鲁国富裕的人少,贫穷的人多。

如果赎人回去领赏金被认为是不廉洁,那得不到赏金的刺激,愿去赎人的人就会减少。

所以,你这种仅仅只考虑自己德行修养的行为,将会造成今后鲁国人,不再愿到其他诸侯国去赎人。

”子路在一旁听了孔子的这番教导,深受启示。

后来,当他救了一位落水者时,别人要送他一头牛来答谢,子路就很恭敬地接受了。

孔子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说:“今后愿救人于危难之中的鲁国人,会很多了。

”不久,子路被任命为蒲城的官长。

为了防备水灾,官府调集民工,春修各处沟渠。

子路见大家工作劳苦,带的饭菜也不充足,就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济每人,一份饭菜,一份汤水。

孔子闻说此事,连忙派子贡去掀了那些饭菜,毁了那些做饮食的器具。

子路发现了,非常气愤。

他气哼哼地跑到孔子那里叫道:“老师难道会嫉妒我行仁义之事吗

子路在老师这里所学的,不过仁义二字而已。

仁义之人,与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

如今,子路将自己多余的粮食,与大家分享,行仁义之道,老师为何禁止不许呢

我想不通

”孔子听完子路的诉说,摇着头道:“子路呀

你还是那么粗野,那么处事单纯。

你如果觉得民工们饮食不足,为什么不去告诉鲁君呢

让鲁君开粮仓去接济他们呀

你用私人的俸禄做公义,这种行为,是在障蔽鲁君的恩泽,显示你自己的德义。

现在速速停止,或许还不算晚,否则,降罪你的日子,马上就会到。

”子路闻此,无语而退。

果然,不久相府派人来找孔子说:“先生派弟子救济民工,是不是要跟鲁君争夺百姓呀

”孔子见此情形,知道解释已没什么用了。

于是,便带着弟子,离开了鲁国。

六、善易不卜——故事取材于《说苑》在鲁国,有一位君子叫漆雕马人。

他曾事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这一家三代鲁国大夫。

一次,孔子问漆雕马人道:“先生曾事奉过臧氏一家,三位做大夫的。

您可不可以说说,哪个要更贤明一些呢。

”漆雕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块很名贵的龟壳叫‘蔡’。

如遇有什么大事不能定夺,就会用‘蔡’来占卜决疑。

在文仲主事时期,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一次。

在武仲主事时,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二次。

孺子容主事,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三次。

这都是我亲眼所见。

至于这三位大夫谁最贤明,马人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听完笑着说:“先生真会说话

”孔子回到家里,跟弟子们谈及此事,赞叹不已地说:“马人先生可真是一位君子呀

他不愿在别人面前议论主人的贤愚,但却很巧妙地举了一个实例,将事情的真相,表露无遗。

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因智识无力察远,德慧无足见机,所以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问卜。

而古人云:善易者不卜。

也就是说,一个真通易道,真有智慧的人,不用卜卦,也能直觉洞悉,事物变化的规律。

有关孔子的名言和与名言有关的故事。

谢谢

下面是孔子的名言和系列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2、,——孔子3、,必有我师焉 。

,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4、兴于,立于礼,成于乐——孔子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一、智慧圆融——故事取材于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

有一天,他问孔子,有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老师,颜回同学为人怎么样

”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

”“那子贡呢

”子夏接着问。

“他呀

他的辩才比我好。

”孔子笑着说。

“那子路,子路同学呢

”子夏又接着问。

孔子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那子张呢

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

”子夏满脸狐疑。

孔子顿了顿,说:“子张同学,为人处世,庄重严谨的作风,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要强。

”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

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

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

”孔子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子夏说:“子夏

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说。

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分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心,使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正确的决断,从而反而害了别人。

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

(注: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害,也是这个意思)”孔子接着对子夏说:“至于子贡,他的口才的确很好,可谓辩才无碍。

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

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但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

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

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而子张呢,”孔子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

不能和煦接众 ,不能容纳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

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因此,”孔子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一心跟从我,学习的原因。

”二、神武不杀谈到儒家的君子,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文弱书生形象。

对作为儒家祖师的孔子,我们也容易印象成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

然而,查看古籍对孔子天资与外貌的描述,却令人,大跌眼镜。

据和的有关记载说,孔子长得宽额、狮鼻、阔口,大颅顶部微陷。

身长(周制)九尺六寸。

周制一尺,约现代二十到二十三厘米。

也就是说,孔子当时的身高,至少在一米九二以上,可谓一标准的。

记载还说,孔子的智慧,超过周朝的苌弘,一位通晓天文、地理、人事的仕大夫。

孔子的胆气,压倒当时著名的勇士孟贲。

孔子挪步轻追,可足踩亡命窜逃中的野兔。

孔子力擎双臂,能托起城关落下的城门。

然而,尽管孔子勇力过人,伎艺超群,却深藏不露,很少有人知道。

他只是一心内修本来仁德,外宣先王仁道,终成一代素王,万世圣师。

所谓素王,古称有帝王之德,无帝王之位的人,为素王。

孔子所处的时代,当时只有几百万人。

但跟从孔子学习的弟子,却有三千之多。

他们都是各国来的精英人物,什么样的人才都有。

以孔子本身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加上众弟子的辅佐,在当时,如想谋取一国权位,是不难做到的。

然而,孔子深知,社会的安定,大众的幸福,如果没有纯正的道德思想作基础,文化教育没有跟上,仅靠权谋势力的支撑,是不会长久的。

而且,在这种状况下的安定与幸福,也是不究竟的。

所以,孔子宁可自己一生穷苦受累,寂寞凄凉,被人误解不识时务,也要担当起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优秀政治智慧的大任,为万世开太平,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孔子这种在任何环境下,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注重世人的德性培养,注重社会纯正思想的引导,从根本上,拯救世道人心的行径,这在当时,也是很少有人理解的。

甚至,一些个人道德修养较好的道家隐士,对此也颇有微词。

然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孔子,也是后来真正儒者们,过人之处。

禅宗祖师达摩,来中土前,定中观察到中土有大乘气象,这与中土有儒家精神的存在,不无关系。

所以,有禅师说,孔子如按佛家的标准衡量,当属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转世。

三、穷通皆乐——故事取材于《庄子:让王篇》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经陈、蔡两国之间。

而陈、蔡两国的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本国不利,所以,他们派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陈、蔡之间。

孔子一行,因此连着七天没生火做饭。

熬的野菜汤里,也没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子无精打采,面有菜色。

而此刻,孔子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

这时,弟子颜回在屋外择野菜,见子路与子贡两人在一起嘀咕道:“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也未能待下去,在宋国讲学,连背靠的大树都被人砍倒。

到周地拜访,又受老子的数落。

现在,又被人围困在陈、蔡之间。

追杀先生的无罪,欺凌先生的无有禁止。

先生倒好,依然在这里弦歌鼓琴,自得其乐。

难道做君子的,就这样的没有羞耻心吗

”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

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

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

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

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子路、子贡进屋。

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

”孔子听到这里,厉声喝道:“子路

这是什么话

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

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

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

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之志。

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称霸之心。

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愿。

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

”说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

子路闻后,也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

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

”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乐,失意也乐,所乐非关得失。

有道德怡养于内,外境的得失,不过如寒暑风雨之替换,无足扰乱自心。

四、艺通他心——故事取材于《韩诗外传》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

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细听。

一曲终了,只见曾参喃喃自语道:“咦

怎么会是这样呢

老师的琴声里,怎么会流露出,贪狠邪僻的情调呢

琴音中,趋利不仁的味道,怎么会这么严重呢

”对曾参所说的话,子贡在心里,也以为然。

不过,他没接曾参的话,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内走去。

孔子见子贡进来,面有犯难进谏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说话。

子贡便将刚才曾参所说的话,如实禀告。

孔子听完子贡的话,对曾参赞叹不已。

他说道:“曾参真是天下一位大贤人呀

他已经通晓音律的奥秘。

”接着,孔子继续对子贡解释事情的原由。

他说:“刚才,我正在几案边弹琴,有一只老鼠在室内游动,被一只猫发现了。

那只猫,便循着房梁,悄悄地向老鼠接近。

然后,选好地点,眯缝着眼睛、躬曲着身子,等待时机,扑住老鼠。

后来,猫的如意算盘,终究没有得逞。

因当时那只猫的心态,反映在我的心里,我便很自然地通过琴瑟,将它表露出来。

所以,曾参说我的琴音里,有贪狠邪僻的情调,是很恰当的。

”儒家经典《礼记:乐记篇》说:大凡音乐,都是产生于人的内心。

人的情感动于衷,体现在外就是声音。

声音的变化有文理,就成了音乐。

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乐,通常都洋溢着安适与喜乐。

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清明祥和的状态。

在动荡的乱世,流行的音乐,往往会充满着怨恨与愤怒。

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政令不畅,上下乖离的境地。

而一个接近亡国的世道,它的流行音乐,会弥漫着哀伤与忧思。

它说明此时的人民,已陷入难以自拔的困苦,只能靠回忆往事,来慰籍自己。

所以,声音之道,与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五、为善知度——故事取材于《淮南子》、《说苑》曾经,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将在其他诸侯国做女奴的鲁国女子,赎回本国,那么,这个人,可以到官府去领取赏金。

有一次,子贡在一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辞谢了官府的赏金。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对子贡说:“子贡呀

你这件事就做错了。

圣人做事可以移风易俗,可以让人效法,可以影响后代,而不会只是为了适合自己的兴致。

现在鲁国富裕的人少,贫穷的人多。

如果赎人回去领赏金被认为是不廉洁,那得不到赏金的刺激,愿去赎人的人就会减少。

所以,你这种仅仅只考虑自己德行修养的行为,将会造成今后鲁国人,不再愿到其他诸侯国去赎人。

”子路在一旁听了孔子的这番教导,深受启示。

后来,当他救了一位落水者时,别人要送他一头牛来答谢,子路就很恭敬地接受了。

孔子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说:“今后愿救人于危难之中的鲁国人,会很多了。

”不久,子路被任命为蒲城的官长。

为了防备水灾,官府调集民工,春修各处沟渠。

子路见大家工作劳苦,带的饭菜也不充足,就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济每人,一份饭菜,一份汤水。

孔子闻说此事,连忙派子贡去掀了那些饭菜,毁了那些做饮食的器具。

子路发现了,非常气愤。

他气哼哼地跑到孔子那里叫道:“老师难道会嫉妒我行仁义之事吗

子路在老师这里所学的,不过仁义二字而已。

仁义之人,与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

如今,子路将自己多余的粮食,与大家分享,行仁义之道,老师为何禁止不许呢

我想不通

”孔子听完子路的诉说,摇着头道:“子路呀

你还是那么粗野,那么处事单纯。

你如果觉得民工们饮食不足,为什么不去告诉鲁君呢

让鲁君开粮仓去接济他们呀

你用私人的俸禄做公义,这种行为,是在障蔽鲁君的恩泽,显示你自己的德义。

现在速速停止,或许还不算晚,否则,降罪你的日子,马上就会到。

”子路闻此,无语而退。

果然,不久相府派人来找孔子说:“先生派弟子救济民工,是不是要跟鲁君争夺百姓呀

”孔子见此情形,知道解释已没什么用了。

于是,便带着弟子,离开了鲁国。

六、善易不卜——故事取材于《说苑》在鲁国,有一位君子叫漆雕马人。

他曾事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这一家三代鲁国大夫。

一次,孔子问漆雕马人道:“先生曾事奉过臧氏一家,三位做大夫的。

您可不可以说说,哪个要更贤明一些呢。

”漆雕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块很名贵的龟壳叫‘蔡’。

如遇有什么大事不能定夺,就会用‘蔡’来占卜决疑。

在文仲主事时期,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一次。

在武仲主事时,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二次。

孺子容主事,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三次。

这都是我亲眼所见。

至于这三位大夫谁最贤明,马人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听完笑着说:“先生真会说话

”孔子回到家里,跟弟子们谈及此事,赞叹不已地说:“马人先生可真是一位君子呀

他不愿在别人面前议论主人的贤愚,但却很巧妙地举了一个实例,将事情的真相,表露无遗。

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因智识无力察远,德慧无足见机,所以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问卜。

而古人云:善易者不卜。

也就是说,一个真通易道,真有智慧的人,不用卜卦,也能直觉洞悉,事物变化的规律。

孔子的故事中的格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