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李嘉诚治家格言

劝诫人们牢记劳动艰苦,不忘节俭勤劳的古代格言

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 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忧。

——李嘉诚 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

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

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

《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

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

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

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劳动,社会安定,百姓和国家都会随之富足起来。

我们现在仍应保持以勤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他痛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靡费财物,提倡节俭。

他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

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

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提示】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

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

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

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

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

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

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提示】这是唐朝的陆贽给皇帝上书中的话,旨在强调节俭的意义。

大至一国,小至一家,量入为出都是重要的理财原则。

推而广之,资源和财物总是有限的,不能肆意挥霍。

只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出处】《宋史·范纯仁列传》。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提示】“俭”和“恕”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常用的两个概念。

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粮食产量低,几年的丰收才有一年的积蓄,所以特别要节俭。

对于官员而言,贪污受贿,不廉洁,往往是因为贪得无厌、迷恋奢侈生活,而俭朴的德行有助于抑制这种过分的欲望,所以,节俭是富国的重要国策,也是防腐倡廉的重要途径。

“恕”作为儒家的一种伦理道德范畴,要求以仁爱之心待人。

对官员来说,经常能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就一定会得到百姓拥护,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提示】朱柏庐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教育家,提倡家庭教育。

他的《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是一部专门教育人们勤俭治家的格言集。

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首先是尊重劳动和从事劳动的人。

我们的食物和衣裳,都来之不易,要通过种植者、烹饪者、纺织者的许多劳动生产出来,不能轻易浪费。

所以,这段话成为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

世界节俭日的来历是什么

必重谢

勤俭节约 从我做起

财政文化建设 名言警句

[清]李惺:公生明,廉生威。

——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即使三钗迳辏?习傩找膊换岱??SPAN lang=EN-US>[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10月31日是世界什么日

10月31日,是。

勤俭是什么

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

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

勤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

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

的确立,可以体现出世界对勤俭的一种呼唤。

勤俭日里分享“勤俭宝典”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已经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主题

“勤俭”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古籍典章中,里,以及历史名人佳句,不乏对勤俭的精彩论述。

现择“宝典”中之一二,与诸君共勉。

“,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这一明朝朱柏庐里的名句当永远镌刻于每个人的脑际。

试想,千秋伟业“”“南水北调工程”,是多少代人的血水汗水甚至生命,数以千亿元计的工程造价换取的。

而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长流水”“长明灯”难道不是另一种“犯罪”

我们有何理由听之任之

近年来国内矿难频发,近日媒体报道河南又有多人因此丧生。

冬日在集体供暖的屋子里,您可曾想到不可再生的煤,可曾念起那些与煤长埋地下的同胞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朝婉约派诗人此诗句并不“婉约”,一言概括了节俭于国于家的重大意义。

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耗尽民力造行宫,惹出36路烟尘72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顿饭上千两银子,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而共产党人将军,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只有几件汗衫和破袜子;骁勇善战的抗日将军左权,以一段“将军补鞋”的故事传为佳话;向警予也以一个“粗瓷大碗”为后人传诵。

然而我也不禁想起前不久被曝光的“”的15万元的一饭之资,想起几十万元的几枚月饼,想到索价数十万元的一个手机号码,物欲泛起的市场经济社会里,这难道真的是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

“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

”对此理解最深的当属华人首富李嘉诚,他曾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

但谁在地上丢一分钱,我会立即捡起来”。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了太多太多与之相反的事例:打肿脸充胖子胡显富穷摆阔者有之,该花在刀刃上的钱却吝啬刻薄者有之。

比如在吃喝玩乐嫖赌抽上可以挥金如土,而在文化教育消费,修桥补路、扶贫济困方面却缩手缩脚、偷工减料。

戴着贫困帽子的万源进行用巨额公款追星不就是一例吗

还有,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的层出不穷,不都是劳民伤财,破坏生产吗

“一块煤,不算多,千块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点点滴滴汇成河。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中国人就能节约1300万,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学校,就能让近千万个失学孩子重返校园。

可见倡导勤俭节约对于泱泱大国该有多么重要。

不仅是大国,以下一组数据足以表明中国还是个穷国:目前全国还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 1100万低保对象和上亿的流动民工,他们生活状况之贫苦相信大家应该不会陌生。

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勤俭办一切事业。

“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不仅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而且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

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而王安石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应该成为多少达官显贵的座右铭啊。

但也有这警世恒言战胜不了贪欲的时候,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李真之流无不是骄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们要是能学学蜀国贤相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至于落到今天如此下场

与此同理,明史《后妃列传》说:“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

”都是从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节俭的重要意义。

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应该被广泛传承。

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不分贫富大小,如果勤俭文明之风盛行于世,将是国之本,家之幸,民之福。

李嘉诚治家格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