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没有动词的诗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用了哪三个修辞手法

倒装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西湖六月中风光, 毕竟不与四时同。

夸张手法: 接天莲叶无穷碧, 对偶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汉乐府长歌行怎么写

文学上的东西不能太咬文嚼字,更不能把作品当成公文来改。

作者写出来后,哪怕是错别字,也都代表着作者创作时的状态,都是可以研究的。

有些文学家还喜欢追求新奇的字眼,韩愈就很喜欢用非常生僻的奇文怪韵,结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所以~~~~~~~ 虽然字典上是这样的解释,但是舒婷是诗人,而不是公务员,所以当然不能以字面的意思去剖析她的诗句。

古人贾岛“推敲”的故事,是因为“推”和“敲”分别能表现出不同层次的意境,“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是不同的动词表现不同的场景,因而值得人们玩味。

而“不止”和“不只”本身意义上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而且我认为,“不止”是“不”和“止”两个词,有“不停止于...的层次、境界”的含义,而“不只”是一个副词,没有更深的意义,因而从文学角度来说,“不止”体现的文学性更强,更有韵味,而“不只”相比之下反而显得俗气。

再一个,作者这样写,自有她的用意,形成了文本之后,就是一个固定的东西,读者是不能去更改的,改了就不是当初的作品了,这也是文学上“作者——文本——读者”的关系。

还是那句话,文学不能以语法来限制。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话本身是不合语法的,但是谁又否认“绿”这个形容词比“过”“吹”“度”等动词精妙呢

古诗里哪些字只要一个字就能表达很深的意思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刘长卿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刘长卿的这首诗,论家多以《谪仙怨》归入词作,如杨世明《刘长卿集编年校注》引唐窦弘余《广谪仙怨》序: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洛阳,王师败绩,关门不守,车驾幸蜀。

途次马嵬驿,六军不发,赐贵妃自尽,然后驾行。

次骆谷,上登高下马,望秦川,谣辞陵庙,再拜呜咽流涕,左右皆泣。

谓力士曰:“吾听九龄之言,不到于此。

”乃命中使往韶州以太牢祭之。

因上马索长笛,吹笛曲成,潸然流涕,伫立久之。

时有司旋录成谱,及銮驾至成都,乃进此谱,请名曲,帝谓吾因思九龄,亦别有意,可名此曲为《谪仙怨》。

其旨属马嵬之事。

厥后以乱离隔绝,有人自西川传得者无由知,但呼为《剑南神曲》。

其音怨切,诸曲莫比。

大历中,江南人盛为此曲。

随州刺史刘长卿左迁睦州司马,祖筵之内,长卿遂撰其词,吹之为曲,意颇自得,盖亦不知本事。

余既备知,聊因暇日撰其词,复命乐工唱之,用广其不知者历来解此诗者,都认为这是刘长卿回忆当日为梁耿饯行之作,“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云云,皆指梁耿而言,此说大谬。

梁耿,生平无考,未见有受贬的记载。

诗中解舟而行的迁客,应是刘长卿本人。

理由有三:①如果梁耿也是贬谪之身,刘长卿很可能发一番同病相怜的感慨,但诗中并无此意。

②长卿常以贾谊自况,如:“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听笛歌》)、“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新年作》)、“绛老更能经几岁,贾生何事又三年”(《岁日见新历因寄都官裴郎中》),且有著名的《长沙过贾谊宅》诗。

③此诗既酬梁耿见寄六言,又答秦征君徐少府见集苕溪,则断无仅言梁耿、不及秦徐的道理,“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云云,正感其饯别之情也。

刘征先生曾有小文,提到他在长沙一家博物馆里见到一个唐代青瓷彩盘,盘上题诗:“鸟飞平无(芜)近远,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显然这是截取刘诗的中间两联,由此约可想见刘诗流传之广。

这里有一处异文“近远”值得注意。

见于载籍的各种版本,均作“远近”。

常心而论,“远近”不至讹为“近远”,而“近远”却很可能误为“远近”。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说刘长卿“甚能炼饰”,刘熙载《艺概》也说其“以研炼字句见长”。

可以说炼字炼句是大历诗风的一大特点,而在其代表人物刘长卿的诗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鸟向平芜近远”,飞鸟向平芜飞去,由近而远,正可起兴“人随流水东西”。

“东西”即“自东而西”,即独孤及序言所说“将涉江而西”。

这样的措辞,在初盛唐诗中殆不可见,允称“以新隽开中晚之风”。

为什么这里的“东西”须理解为“自东而西”而不是杜甫“世乱各东西”式的“各自东西”呢

我们且往下看。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前文已稍及,这是有感于秦征君徐少府送别之情而云然。

“白云”意象为刘长卿所偏爱,甚于秋风夕阳。

在长卿500多首诗中,出现“白云”一词的,至少在50首以上,而以“云”为意象的,更不知凡几。

“白云”在刘诗中有多种用法,或为荒远之地,或为方士隐修处,或为漂泊的化身。

此处以后者为是,但又不囿于这一理解。

以“白云”为孤舟远谪的刘长卿固无不可,以其为秦征君徐少府送别之情,则似更合。

有句为证:“白云如有意,万里望孤舟”(《上湖田馆南楼忆朱宴》)、“空余白云在,容与随孤舟”(《杪秋洞庭中怀亡道士谢太虚》)、“白云翻送客,庭树自辞风”(《禅智寺上方怀演和尚》)。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盖谓秦徐诸君眷念之情如白云明月,伴我千里万里、溪前溪后。

注家或以“前溪后溪”为苕溪之东苕溪西苕溪,或以为另有其地,或是,但尽可不必拘泥。

既与“千里万里”对举,极言行远,则“前溪后溪”,似不可捉置一处。

以为“溪前溪后”,状船行之久、友眷之深可也。

“千里万里”犹“近远”,“前溪后溪”犹“东西”。

措辞方式,如出一辙。

和“近远”“东西”一样,我们初读“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也隐约觉得这里面有某种为前代所无的新的元素。

比较明显的是“白云”和“千里万里”、“明月”和“前溪后溪”之间都没有动词连接,而在上文引以为证的几首“白云”诗中都用了动词,白云或“望”,或“随”,或“送”,这些动词都适合本诗语境,但它没有用,反而意蕴更深,境界更阔。

诚然,单纯省略动词不是什么新鲜的手法。

但如果我们将其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类的诗句对读,还是觉得刘诗用语尖新而与后世“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式相近。

用语如此,用意也就有相似的特点。

王维的“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到了刘长卿的手里,可能被压缩成“春色江南江北”。

要之,刘长卿之诗,新在能约能敛。

明乎此,再来看陆时雍《诗镜总论》中的一段话,当有更深的体会:

关于动词的诗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穷”字,是“看尽”的意思,是形容词用作动词)3、商人重利轻别离 (白居易《琵琶行》)(重:看重 ;轻:轻视 .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没有动词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